登陆注册
8271300000010

第10章 中国都市青少年危机: 表现与特征(5)

青春期性教育对21世纪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已逐步为世人所接受,但是对于教育模式却是众说纷纭,特别是担心教育不当会招致性淫乱。从理念上来说,主要有提倡“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教育”两类。中国长期以来采用性道德教育模式,北欧的瑞典、芬兰等国家采取强调性知识教育模式,提倡告知孩子使用安全套,如何避孕,如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源于澳大利亚并流行于美英等国的“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则有机地结合了性道德和性教育两个方面,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是一种综合性的性教育模式。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性教育的国家。1956年起在中学强制推行性教育,偏重性知识教育。瑞典模式之所以成功是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和法律给予支持的,同时也是政府大力推动、持之以恒的结果。瑞典在193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教育组织,又在政府层面通过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条文。比如: 1938年避孕被认为是合法的,流产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法律许可;1942年性教育作为选修的课程;1945年在小学开办了第一期性教育教师的培训班;1955年性教育在全国的学校中成为必修课;1956年制定了全国9年一贯制学生的性教育教学大纲;1976年助产士被授予开避孕药的处方权;1998年制定了全国预防性病与艾滋病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瑞典政府十分关注大众传媒中的性刺激对青少年的影响。在对电台等传媒宣传控制上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例如在电视节目中,不允许有黄色与暴力镜头出现,在瑞典的公众电视里,看不到有伤风化的镜头。男人嫖娼在瑞典被视为违法,妓女与红灯区是见不到的。(胡佩诚,2001)

瑞典的性教育是系统的,并不像我国是突兀地在初中设立那么一堂生理课来讲解男女生理特征,授课时也是半遮半掩、蒙蒙眬眬、含糊其辞。而瑞典的性教育从7岁开始,每个年级均有性教育内容的课,而且有机地安排在不同的课程中。性教育的方法采取了启发式、参与式等人性化的方法。教师制作了许多生动的教具。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忽略道德教育,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瑞典性教育70年的结果是,大大降低了全国性病的患病概率。

瑞典青春期性教育的经验是多与孩子们交流讨论,让他们知道“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使孩子们能够建立起对性的正确认识,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和回避。瑞典成功的经验提示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我国性教育的模式,性教育的内容、方式、开展性教育的时间、相应法规的配套等问题,并有效付诸实践。

芬兰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实施性教育计划。20世纪70年代,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教学大纲,连幼儿园都有性教育图书,建立了性教育咨询电话、儿童保护机构等,随时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在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上,芬兰性教育作为成功经验典范受到推崇,芬兰的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备受各国专家推崇。书中有“细胞”、“皮肤”、“视觉”、“听觉”、“呼吸”、“骨骼”、“消化”等章节,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对孩子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1975—1994年间,15—19岁的芬兰女孩堕胎率从21.2%下降到了9%。

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实行的性知识教育模式,其经验是与孩子们交流谈论,让他们知道性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也有被诟病之处,即性教育实施以来这些国家青少年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大大降低,瑞典在1960—1965年间,首次性行为年龄从十八九岁下降到16岁。对学生来说,提倡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以避免性传播疾病,就隐含着社会、学校、家长不反对性行为,似乎是在说“只要戴上安全套就可抵御艾滋病,就可以安全地进行性行为了”,“套套教育”变成了对青少年性行为的一种鼓励。

相反,中国长期以来实施性道德教育,“性”在中国日常生活中历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青少年的性教育更是遮遮掩掩、讳莫如深。道德教育模式强调性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性行为准则,让青少年认识到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社会责任,培养青少年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尊严感、责任感和自控能力。一句话,“以意志力禁欲”。但生理性冲动是人的基本欲望,“灭火器”式的压抑方式未免单一、粗暴,道德教育是需要的,但如何教育以及教授什么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国青少年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一样,他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他们需要性生殖健康、避孕知识的进一步普及。因此,以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同伴教育”源于澳大利亚,后被美英等国采用,目前是国际上比较流行和成功的青春期性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指的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由于是与自己具有相似特性的同伴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交流信息与技能,其观点和意见被接纳,能够唤起其他同伴的共鸣。青少年同伴性教育的开展需要按一定的步骤或程序进行。首先通过有关机构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性健康知识、性伦理和性道德以及进行性教育的技巧;然后由他们对其他青少年通过一对一的个案辅导方式、自助团体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林虹,2005)我们来看看英美两国是如何开展性教育的。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英国的性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所有公立中小学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4个阶段: 5—7岁,主要初步了解人体各部器官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两性身体上的异同等;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各周期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11—13岁,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14—16岁,学习生殖激素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生殖激素来控制和提高生育力的情况和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性教育后,根据1991年美国人口统计中心资料显示,两性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下降,男性为15.7岁,女性为16.2岁。到18岁时,86%的男性、62%的女性不再是童男处女,而在之前,大多数美国人都要等到结婚后才有第一次性行为。1996年8月22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一项新的社会福利改革法案,改变了性教育理念,实施性道德禁欲教育与性知识教育相结合、以同伴教育为方式的性教育模式。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1996年后,全美有1/3学校增加了性道德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告诉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做法。全美14个城市的32所公立学校中都建有性咨询室,由青少年自己来回答咨询,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这种流行的“同伴教育”,是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这一方式破除了青春期性教育中传统教育者(老师、家长)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障碍。由于教育的双方都是青少年,具有更多共同语言便于交流。“同伴教育”以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有讲课、讨论、游戏、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并配合多种传播载体和实物模型,既生动又有效。目前,这一方法已被亚洲、南美一些国家引入。

在同伴性教育的过程中,交流双方都是青少年,拥有更多的相似处,有利于坦诚平等的交流,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隐患,如果同伴教育者带来负面的观点,则可能扩大不良社交网络,造成更加消极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运用同伴教育方法时,对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和培训是关键,需良好把握运用。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则提出了三个倡导,也称为“ABC性教育活动”: A.避免婚前性行为;B.对配偶或一个性伴侣保持忠贞、不搞性乱;C.正确使用安全套。

四、 网络成瘾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学生上网人数日益增多,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娱乐休闲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1月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指出: 目前我国网络用户总数为7950万,其中24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已超过一半,占52.9%,18岁以下的网民达到18.8%,青少年已经成为一支庞大的网络信息用户队伍。网络给青少年开辟了一个新奇、丰富、生动的世界,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由于心理不成熟,自制力比较弱,中学生在便利和正当使用网络问题上,面临着“危”与“机”,有可能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成瘾,直接危害身心健康发展。

(一) 网络成瘾界定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是网络技术发展和个人电脑普及过程中人们对网络产生的一种依赖心理,是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成瘾的概念源自临床医学中的药物成瘾(药物依赖)现象,WHO专家委员会于20世纪50年代将“成瘾”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一种周期性中毒状态。”人们发现除了药物成瘾,还存在一种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成瘾行为,这种成瘾行为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1994年,纽约的精神科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的概念,用来指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唐婷,2006)

在1996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美国匹兹堡大学Kimberly Young博士发表了《网络成瘾: 一种新的临床疾病》一文,公布了自己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网络成瘾概念。Young(1996)认为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状态最像网络成瘾,因此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控制失序症”(impulsecontrol disorder),也就是“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

Davis(2001)主张以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来取代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指一种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的冲动和控制障碍,出现与上网有关的病态行为、认知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等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表现为: 上网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性行为、耐受性、戒断、否认。(梁瑛楠,2005)

我国学者周荣与周倩(1997)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物质成瘾的定义的基础上,做了一定调整,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忍耐、克制、戒断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有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马庆国、戴懿、王小毅,2006)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十六次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总数已达1.03亿,其中学生占33.2%,用户平均每周上网4.2天,14小时。伴随着网络出现的网络心理障碍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所有网络成瘾的人群中,青少年所占的比例很高。民盟北京市委2000年提交的一份名为“电子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的报告中,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高达14.8%,13—18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据专家估计,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者至少有500万之众,其中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有近250万。(张彦,2005)

2005年的网瘾调查报告指出,3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3.2%。2007年的调查显示是9.72%,大体保持在1100万这样一个水平。至2009年的调查比例显示是14.1%,约为2404.2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此外,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上网可能会成为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新动向。调查显示,网瘾青少年中60.4%的人使用手机上网,而非网瘾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49.4%。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加以研究这一现象的实质,甚至听之任之,很可能带来类似于毒瘾所致的社会危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二) 网络成瘾的危害: 影响学业—人格异化—犯罪

同类推荐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能解决吗?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投资经商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我认为,真正能挣钱的好项目,应该由我们全体老百姓来做。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未可知。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甲雄兵之纵横

    铁甲雄兵之纵横

    最近想给铁甲写一本小说(我怎么觉得这句话这么狂),再加上写《御天城墙》时候总会卡文,状态很差,就再开了一本用来调整状态,所以更新会比《御天城墙》更加不固定。这里不是铁甲大陆,但是故事会更加好玩,希望这本书能对得起铁甲的兄弟们。
  • 归藏劫

    归藏劫

    一生一世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有的,是因为正邪相异;有的,是因为生死相离;有的,是因为爱恨相依。一场乱世,平添几多愁恨?
  • 贵女种田记

    贵女种田记

    现代中医林小宁穿到古代猎户之女林小宁的身上父母双亡,爷爷与哥哥,坚信她是贵命还有贪吃的妹妹与傻子弟弟,外加一条神志不清的狗这是什么样的人家哦唉,幸好还有空间相助……千年因缘本是天注定且看林小宁如何带家人致富做地主如何获得如意郎君……不用俚语,不写猪下水,不写美食,不写一文文攒钱,也不重点写医术……不一样的种田文,不一样的麻雀变凤凰……新人新作,请读者大大们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火线之枪神龙飞

    穿越火线之枪神龙飞

    M4A1是穿越火线中平凡的一把枪,但是龙飞的出现让一把平凡的枪变得不平凡!
  • 总裁:捡个失忆老婆

    总裁:捡个失忆老婆

    男主:顾晟泽女主:薛筱暖被逼婚的顾二少正在发愁怎么应对家里长辈的不断催促,却意外遇到了颇合他眼缘的某女。于是,某少决定温情以待,骗婚圈养,直到拆入腹中。车祸失忆后的薛筱暖,人生中一片空白,可怜兮兮。却因为捡到一只手机,而意外地被手机的主人,某少强势带回家中。从此过上了一段幸福甜蜜的美满人生。本文文笔平淡,简洁,属宠文类。剧情偏清水。HE。没有天大的误会,也没有多年秘密。And,如有不喜,请闭眼转身,不要作出过于偏激的评论,作者君表示心理承受能力不好。其他人物:1.男配大度绅士,女配恶毒无聊。2.未婚夫有野心。3.搞笑贴心闺蜜一枚,哥们一群。
  • 也没有后来

    也没有后来

    就这样吧,哪知道这次又会断在哪呢,嘿,哈哈哈!
  • 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

    枂筱守是个混血儿,长相帅气迷人,所到之处,就会凭借着高超的智商与脱俗的气质成为万人迷。不管男女,都喜欢他,但他是个孤儿,除了上学就是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恋爱。眼下自己努力考上了一所好高中,却在自己工作的酒吧被告知自己有亲人,而且是两个“颜值高,性格好”的外国双胞胎哥哥,我以为自己走了好运,本该开心的,但不小心之下,偷听到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的男神哥哥们原来喜欢……某一天,目睹一个神秘的俊美男子变成了野兽!又变成了人!可、这是现代,怎么会有兽人这个东东?!还有,学校那种躁动又是怎么回事?哦,NO!我枂筱守是万人迷没错,可为什么都迷回来的都是男生……太不公平了!【温馨提示:本文为耽美NP向】
  • 仙界佳人

    仙界佳人

    转世的仙灵,妖异的印记,神秘的魔灵,众强林立的世界,她能否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