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好的习惯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中重要的“链环”,它将伴随欠产的理想之舟驶向彼岸,随我们在人生之路上驰骋!
我们的自我意象和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自动地改变。“习惯”(habit)一词原来是一件衣服或一块布。我们现在还说riding habit(骑马服)和habiliments(服装),这反映出习惯的真正本质。我们的习惯完全就是个性的外衣,它们不是偶然的或偶发的。我们的习惯就像衣服一样合身。它们同我们的自我意象,同我们整个的个性模式相一致。我们有意识地、谨慎地培养新的好习惯时,自我意象就容易不适应旧的习惯,需要换上新的“款式”。
可以说习惯仅仅是我们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而不需要“思考”或“决定”的反应,是由我们的创造性机制来执行的。
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足有95%是习惯性的。钢琴家用不着“决定”该触哪一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假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性的。过去我们“学到”:特定的态度、感觉和思维方式是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现在,只要面临我们所认为是“同样的环境”,我们往往按照同样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和行动。
我们应该理解的是,这些习惯与癖好不同,只要费费心思作个决定,再练习或“形成”新的反应或行为,习惯就能修正、改变,甚至完全扭转。钢琴家要加以选择的话,可以有意识地决定按另一个琴键,舞蹈家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学会一个新的舞步——而且没有什么苦恼。完全学会新的行为模式需要的是不停的注意和不停的练习。
你穿鞋时,习惯上不是先穿右脚就是先穿左脚。你系鞋带时,习惯上不是把右手的鞋带从左手的鞋背后绕过来,就是反着绕。明天早晨,你想好要先穿哪只鞋、怎样系鞋带,然后,你有意识地下决心在21天里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先穿另一只鞋、相反的方向系鞋带。每天早晨以特定的方式穿鞋系带,用这种简单的举动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里都要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感觉与行为。在系鞋带时对自己说,“今天我以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开始。”然后,一整天内都有意识地下这样的决心:
我要尽量精神愉快。
我对别人的感觉和行为要友善一些。
我对别人及其错误、失败和过失要少苛求,多容忍。要尽可能从最好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行动。
我要尽可能地表现得对成功有把握,觉得自己就是我所希望的个性。我要练习在“行动”和“感觉”上都像是这个新的个性。
我不让自己的观念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或消极的色彩。
我要练习每天至少微笑三次。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的反应要尽可能地冷静和有理智。
对于无力改变的那些悲观的和否定的“事实”,我将完全不予理睬,拒之于头脑之外。
对上述行为坚持练习21天,“体验”这些步骤,看一看忧虑、负罪感或者敌意是否会消失,看一看信心是否会增强。
当然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过高,又不过低,也不追求十全十美。然后从制定计划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实施。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不断地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就会养成守时、勤奋、讲卫生、善于克服困难的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下定决心,克服自身的惰性。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男女老幼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易受到惰性的影响。四五岁的小孩也会像成人那样说:“妈妈,我不想干。”许多人由于缺乏良好的习惯而惰性大,在学业、事业等方面一无所成。克服惰性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战胜自己,不给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相信自己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是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女强人。她曾经这样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百分之九十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
有道是:“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只要你善于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就会属于你;只要你拥有良好的习惯,美好的人生就属于你!
习惯能够发出神奇的魔力,如果你培养了它,它就会造就于你。
2.要成功就必须改变坏习惯
改变坏习惯需要打开精神上的小杂屋,扔掉那些妨碍你获得成功的因素,直到心灵上的污垢得以清除。
成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你也承认不是别人和环境,而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你不能获得成功。你将不再安于生活的现状,也不再指望一些奇迹的产生。
你已明确,正是你自己必须去干些什么,以便抓住获得成功的机遇。首先,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一种挑战,你必须放弃习惯了的一些东西,而去经受一些你所陌生的东西。汤姆·纳斯克博士和兰迪·里德博士指出:
人们经受的许多心灵和精神上的痛苦,就如同把自己的手放在火中烤的感受一样。火烤得你极为痛苦,使你只想把手拿开。但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常常把手伸进情绪的火焰中烧烤却不能把手抽回来。如果你感到疼这意味着你还应做些什么。你的疼痛可能是你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改变是艰难的。当我们被要求除去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都会本能地加以抗拒,尽管我们也承认自己身上那些习惯是有害的。
改变不可能很快实现,它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夜之间变得成功,我们将只会再一次面临失败。改造我们自己(以及那些妨碍我们成功的事物)是我们值得庆贺的第一个成功。
你记得春日里的大扫除吗?你母亲和祖母面临着清扫一个又大又旧房子的艰巨任务。这些太太们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她们不是无计划地随意地扯下窗帘,或者倾倒杂物以及移动地板上的桌子,而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打扫。她们煞费苦心地仔细查了所有家产,扔掉那些磨损坏了不必再要的东西,移动家具,擦净脚踏板,给地板打蜡,清洗窗帘,清扫每一个小角落,直到整个房子窗明几净,好迎接新的春天。
你也可以采取这同样的做法。打开你精神上的小杂屋,扔掉那些妨碍你获得成功的因素,直到你心灵上的污垢得以全部清除,做好了迎接成功的准备。让我们不要再等待,从现在就开始着手“清扫”。
(1)克服因循守旧
因循守旧是你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障碍。不要指望未来某个不确切的时候“情况将会好转”,而将就着过日子。请相信我,那些转机将永远不会有。事物有一个可悲的趋势,那就是它们永远不会自我转变。靠一个精神上的“延期计划”过活,总是期待和希望,这是无益的,将永远不会把你带到某一个目的地。你可以检测一下,看是否常常对自己说:
我希望一切都将朝最有利的方面转变。
我愿自己能在这件或那件事上做些什么。
你承认正用这些想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封锁线吗?你意识到“希望”和“祝愿”这两个词实际上使得你什么也不干吗?坐等不会给你带来什么,事实上,你的惰性可能引起了一种情感上的麻痹,使你不能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要对你自己说:“我已经明白”,并且动手干起来。除非你去促成事物的转变,否则,未来的情况将是依然如故。
的确,要干,就需付出代价和担当风险,你的努力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如果你避免干任何事情,你也可免遭风险和失败。但是,结果会怎样呢?你避免可能的失败,同时也就避免了可能的成功。
要找出你身上因循守旧的原因,可试着问自己:
过多地依赖那些朋友吗?过于沉湎已厌倦的职业吗?过于依靠那些对我厌烦的亲戚吗?或者过于留恋那已不再令人满意的住房吗?
拒绝做任何对自己也许是一种挑战的事情吗?例如控制饮食,戒烟,或者选修一门大学的课程。
推迟做那些费力的或令人厌烦的事情吗?如清扫房间,修力,修剪草坪,或者写信。
计划着一些令人激动的事情,但从来不实行这些计划吗?例如去休假,或者观光旅游等。
一旦面临困难的任务或者某个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场合时,便立即变得忧心忡忡吗?
(2)学会奖励自己
一个简单的奖励可以使你免于拖延。尤其是在你遇到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时,更需要如此。一开始,你要给这个工作一份难度评价。对一个艰难的工作所给的难度分数要比容易的工作的难度分数更多。假如难度超出了你的标准很多,就必须给予更多一点分数,然后再决定你所要的奖励。
在坚持完成一次严格的节食运动计划后,看场电影,晚一点儿睡,都是很好的奖励。这份奖励可能很简单而且很便宜。但它对你一定要很有意义。在工作进度表上,用符号标出你的进度,让你继续保持工作的热度,尽量试试一切可行的不同的奖励方式。一定要找出一种可以帮助你停止拖延的方法,很快地你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乐趣。
但一定别忘了两件事,只有在你应得时,才能奖励自己。当你赢得了这种奖励,就要接受它。只有你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奖励方法才会有用。
当你消除你的行为中一些没用的习惯时,这种奖励方式就会特别有效。
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方式,是一种挑战,如果你赢得这种挑战,将消极的变为积极的,你就赢得了人生。
3.改造不良习惯的五大步骤
与我们的本质相比,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我们只运用了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还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习惯性地糟蹋了。
在创造新习惯,尤其是面对改变时,有些重要的原则我们要先说明:
第一,没有人能改变你,除非你自己愿意改变。你也没有办法改变任何一个人,除非他们自己愿意。
第二,习惯不是完全的根除,而是被取代,而且累积的时间愈久,愈有机会被替代。
第三,每日都要做新习惯的检讨与记录,如果做到,可以给自己一些奖赏。
第四,要试着远离原先旧习惯的不良环境,避免被引诱。
第五,得到家人或好友的运行,让他们的鼓励与拥抱成为你改变的最大动力。
好了,这些原则如果能确立,我们就可以来看看改变习惯、创新习惯的步骤要领有哪些?
(1)先找出你的不良习惯
如果人生有许多梦想要实现,而自忖还有一大段距离,那么,就要去想,到底哪些不良习惯影响了我,阻碍了我?如果不找出来,自然就看不到改变的方向。这些不良的习惯都是我们“选择”而来的。我们不经意地选择,也不经意地选择了我们的命运。一个想要致富的人,一个想要在30岁存100万的人,他必须要警觉他的消费习惯,他的欲望是否大于收入,如果没有预算的观念,如果没有记账的习惯,不了解自己的消费重心,终生大概都是追着钱过日子。
(2)了解促成你不良习惯的根源
你是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学到,并培养这些不良习惯的?是周围的人吗?还是所处的环境?要继续顺应下去?还是试着驾驭你的思维,让自己从习惯的蛹茧中挣脱?住在市场旁边购买东西方便,很自然消费的频率就会增加。而对于一个想要减肥的人,就怕遇到无聊的时候,一旦无聊,只好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打发时间。光看电视不过瘾,又从食物柜中找出一堆零食。于是这种恶性循环一直下去……如果体重过重,我们一定要知道造成我们肥胖的原因是什么?饮食?体质?运动不够?交友不慎?知道了,才能够对症下药。
(3)列出新习惯取代旧习惯的好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不知道改善之后会有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为什么要去改变呢?例如一个人会重新得到自尊,不会走在路上都抬不起头来。会有更健康的身体,让他更能享受人生。能够和谐地与家人相处,可以游遍全世界,可以让财务更稳定,不会为贷款而烦恼。
(4)向犯错与失败的借口说再见
一旦不小心又落入旧习惯时,要警觉,但不必太自责地说:“你看!我就是改不掉吧!”要告诉自己,我可以自己发现,而不让习惯来操纵我,下一次我一定可以做到。有时候,未改变的旧习惯,就像盘丝洞里的蜘蛛精,在引诱你上当,试着动摇你的决心。只要定力够,毅力足,你仍然会立即修正回到习惯的正轨。
(5)建立你新习惯的对话与行动机制
如果你想戒烟,就要坐在非吸烟区,要住非吸烟的客房。如果想减肥,就要每日为卡路里及体重做记录。如果你想要储蓄100万,就要试着将它分割成小的目标。这样,你可以很明白地知道这个月要赚多少钱,或是要省下多少钱。重复仍是习惯改变最重要的关键,有人说要21天,有的人说要30天,甚至有些行为学家说要更久的时间。
要建立一种人与习惯对话的机制,早晨也好,下班前也好,或是在家闲暇的时间都是与习惯对话的好时机。把习惯当成一个好朋友,你可以和它聊天,当有一天你可以和好习惯和平共处时,当有一天好习惯能为你工作时,成功及新生命的诞生就在眼前了。
当有一天你可以和好习惯和平共处时,当有一天好习惯能为你工作时,成功及新生命的诞生就在眼前了。
4.如何养成快乐的习惯
快乐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获得好处。没有了它,你就像一个没有了电的电池。
快乐是一把火,它可以燃起成功的希望。快乐也是可以传播的分子,它可以把美好的感情传给更多的人。我们都曾在不同场合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说:“我有一个好消息。”这时所有的人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望着他,等他说出来才罢。好消息除了引人注意以外,还可以引起别人的好感,引起大家的信心与干劲,甚至帮助消化,使你胃口大开。
有人问,快乐一定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物质基础吧?其实,快乐并不是贵族的专利,它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只是有时候,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存在。
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出生在肯塔基州森林里的一间小木屋里,生活中的不幸几乎都被他遇到了。然而,卡特从未就此而失去快乐。他认为苦难和快乐是两回事:“不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
后来,卡特回忆说:“这种快乐的心理很重要,可以使自己保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境界出发,从来不抱怨什么,终于成为一个成功者。”
他曾说:“如果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得到学位,而又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话,我也许绝不可能在盖茨堡发表演说,也不会在第二次演说中说出那句如诗般的名言——这是美国统治者所说过的最美也最高贵的话: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而要对每一个人怀有喜爱……”可以说,卡特的一生成就是用快乐写成的,没有快乐心理的支配,他就不可能成功。
假如你也希望像卡特那样,充分享受每一天快乐的日子,那么,就试着从现在开始吧。每天回家时尽量把好消息带给家人共享,告诉他们今天所发生的好消息。尽量讨论有趣的事情,同时把不愉快的事情抛在脑后。也就是说,只能散布好消息。把好消息告诉你的同事。要多多鼓励他们,每一个场合都要夸奖他们,把公司正在进行的积极事情告诉他们。不要像蝙蝠那样,到处传播坏的消息,因为传播坏消息的人比传播好消息的要多,所以你要千万了解这一点!散布坏消息的人永远得不到朋友的欢心,也永远一事无成。
要获得快乐,就需要培养快乐的习惯,那么,快乐的习惯如何培养和创造呢?
(1)精神胜利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乱,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的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
这是调和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6)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逛“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
快乐是一把火,它可以燃起成功的希望,使你信念倍增,活力无穷。
5.培养学习的习惯,为生命注入活力
坚持学习的习惯,可以活跃人的思维,开拓人的视野,淬炼人的心智,从而增进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内涵,改善生活品质。
学习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学校的学习、企管顾问公司的课程、企业的内部训练、自我阅读、大自然的领悟、参加读书会等。
学习的产生有些是随机的,有些是有目的的。随机的好处是不预设立场,常常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惊喜,但是较不易有学习后的延伸。而有目的的学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很容易节选资讯,它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且容易立竿见影。学习最大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培养长期的习惯。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每天保留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美国的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成就,决定在每天晚上8点到10点做什么。”很多人在KTV、在逛街或应酬,有更多的人可能在看电视,陪孩子在房内打电动。其实8至10点的节目,通常没什么营养。把电视机关掉吧,与孩子一起看看书,因为电视儿童往往来自电视父母,而爱看书的孩子也来自爱看书的父母。还记得吗?我们知道,环境、人,都对人的习惯影响很大。每天只要一个小时,只要一星期,你就会看到自己心情更趋稳定。
请记得,至少持续一个月,让它养成习惯。
(2)学习请培养记录
人有个超级电脑——大脑,可是并不代表它可以无限地提取,尤其年纪愈大会发现记忆愈糟。许多人上了一天的课,不到一星期,脑袋里所剩的恐怕不到百分之三十。所以人们应该培养做记录的习惯。遇到自己喜欢的题材,就把它抄下来。
因为是手抄的,既会产生较深的记忆,也会格外珍惜,并佩服自己。这种情愫,就像有人珍藏鼻烟壶,有人珍藏烟斗、打火机等,隔三差五就会拿出来赏玩。当翻阅时,一方面寻找资料,一方面可以激励自己。看自己走过的心情,因为都有记载记录或阅读的时间,因此也像是自己的生活札记一样,愈嚼愈有味。
试着为生活留下一些记录吧,只要30天,看看这三十天的记载,那是你对人生的看法,更是当下生活的写照。
(3)培养富有成效的读书习惯
一是把书读“薄”。所谓把书读“薄”,也叫概读,概读有利于统揽学习材料,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的理解和概括。
在学习的不同时期,概读的基本要求也有所不同。开始时浏览全部,要知道全书分成几个大的知识单元,每个大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习转入每个知识单元时,要略读一个大单元分成几章,每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新的一章时则看它分成几节,学习几个概念,几个规律,解决什么问题。
概读时要注意书的目录,目录体现了书本的基本内容和脉络。掌握了目录,就掌握了知识的大概。略读还要注意书的前言、章节的导引段落、总结段落和知识间的转折语句,它们往往揭示了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了知识的概要,对书的初步感觉就是“薄”。
二是把书读“厚”。这是读书的主要阶段,又叫“细读”。
细读的首要任务是搞懂书里讲的是什么,切忌用自己的认识代替书里的想法,把书的原意读偏了。细读时,要勤于思考,有思考,理解才能深入下去,所谓“俯而读,仰而思”就是这种思考过程的写照。可以站在书的立场上,设想一下作者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把握书的思路;要养成联想的习惯,举一反三;要特别注意联想中的反例,那往往是理解难点的关键,或者将把你引向发现;可把类似内容加以比较,问其异同,把认识引向深入。有时候书的观点和思路会与自己的认识和思路有距离、有矛盾,想不通,对书提出质疑,这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疑,是活跃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问,是最可宝贵的读书学习状态。在细读过程中,联系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书就渐渐变“厚”了。
三是再把书读“薄”。这就是“复读”,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记忆。复读主要用浏览、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概略地阅读书本,熟悉的知识一览而过,生疏了的重要知识要多花一点时间唤起记忆,疑难的地方则要下工夫弄通弄懂。
[2]理清脉络。如果说细读早钻进去理解知识,那么,复读就是从部分知识中跳出来,从高处回看知识的整体。在复读中要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知识的脉络,列出知识的结构提纲,使知识条理化。
[3]领悟基本。“基本”是系统知识的根据和出发点,是理解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大量重复运用的东西,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领悟基本就是发现基本内容并理解基本内容和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过要注意,“基本”不是别人告诉就能理解的,而是经过自己大脑的深思熟虑后对知识本质的领悟。知道“基本”和悟到“基本”是两回事。当你悟出什么是“基本”内容时,你就理解了知识的本质,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达到了更高境界。
经过反复的阅读后,你掌握了书本知识的结构,领悟了知识中的基本,熟练了运用知识的技能,你对书的感觉将是,主要内容越来越少,书变得越来越薄。
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合理地读书方法是掌握知识、吸取营养的重要所在。
6.努力改变讲粗话的不良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沾上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不知道。
习惯是长期条件反射累积的结果,因此要改变一种习惯,就需要中止原有的条件反射,努力建立新的语言习惯。不少人有讲粗话的不良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认识讲粗话是一种坏习惯,是不文明的表现,从思想上强化克服这种习惯的动机。生活表明,动机越强烈,行动的决心越大,效果一般也越明显。
[2]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可以通过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讲话前提醒自己等方法,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3]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备。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克服当然也要积以时日,不大可能在一二天内把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迅速改掉。有时,讲话中仍然漏出几句粗话,也是在所难免的。对此,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备。如果一下子要求把所有的粗话统统改掉,那也不是容易的事。
[4]请别人督促。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即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气氛,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
[5]要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是一个人文明修养的表现,它表现在行为上和语言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久而久之,就会杜绝口头语的散漫粗俗,从而将文明的语言表现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文明的语言习惯,既像是冬天的一把火,能温暖别人;又像是美妙的乐曲,使人欢乐、欣慰。
8.克服办事拖延的不良习惯
拖延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机会不能靠消极等待。上天总是把机遇送给果断而行的人。成功需要你改变拖延的恶习。
停止拖延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按照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或者自己根据个人的情形而制定一些办法,以改变和消除那些妨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拖延恶习。
开始,先想想所有你已拖延下来的要事——你该写的信或报告、你该打的电话,或是你该念的书,把它们全写在一张纸上。
接着拿出前面你所写下的导致你拖延的原因的那张单子,两相比较,你该做的事和你没有做的原因。假如你该做的事真的很重要的话,你是没法在两张单子之间自圆其说的,当你了解到这点时,你就不该再拖,而要赶快把事情完成了。
停止拖延的最好方法是,永远别老是从头开始。你可以做个计划来一步步实施,但大部分人都只说不做。
一开始,就先订立一个长期的计划和目标。这个目标是你的一种理想与期望,并没有固定的期望去完成。这是个总的计划,然后你可以依此分化出一些小目标。
每一个小目标,便是你在短期内要达成的计划。例如,你决定要在三周内减掉七千克,这就是个小计划,一个好的计划必须是可以估量的,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
每天都订个计划,不论早晨或晚上都可以,然后做一张核对表,把你要达到目标应该做的事写上去,列好优先顺序,这样你就很清楚该先做哪件事情了。
每天晚上花点时间想想,你表上的工作做得如何了。把你今天所得的经验当作明天计划的参考。如有多余的时间,则用来做些特别的工作。假如你时间不多,则把工作计划的期限拉得长一点。要让自己不时期待着进步,有一种自我实现之感。
要忠于自己的目标,专注于你的目标,然后很快地完成,尽量走些捷径,把任何意外的工作都搁在一旁,心中想着如何把它完成,而不只是在做工作。
事实上,你花在计划上的时间越多,你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就越少,因为充分地了解一件工作,就等于已经完成了一半。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不要用拖延的字眼来代替谨慎。人生的成功需要从拖延的泥潭中自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