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意气风发,精力充沛的群体,也是一个最具有塑造性的群体。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青少年并未意识到习惯的力量,过得糊里糊涂,一边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一边懊悔自己的两手空空,却不去认真地检讨一下自己,是什么使之然而成其然的。
习惯是人生终身伴侣,好习惯是最好的帮手,可以推人前进;坏习惯是最大的负担,可以拖累人至失败。而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既然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为什么不去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要养成好的习惯,重要的不是意识到自身的缺陷,而是下一步即将做些什么。
从现在立刻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改变计划,向好的习惯坚决靠拢:笑着面对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想好每天该做的事,分清先后顺序轻重缓急,逐一有条不紊地完成,并力求做得快,做得好;大胆勇敢果断地前行,决不拖延犹豫停滞;积极主动地去找事做而不是等待事情来找自己;合理安排日常工作时间、作息、营养与三餐;锻炼身体;加强学习……只要坚持做下去,慢慢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身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将终身受益!
(一)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没有登上总统宝座之前,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凡事太爱争强好胜,动不动就和别人打嘴皮子官司,始终跟人难以相处。因为这个习惯使富兰克林失去了很多朋友。他觉悟之后,马上就着手改变自己的习惯。他列出了一个清单,把个性上他认为的那些不良习惯一一列在上面,并且,从最致命的不良习惯开始,一直纠正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
当他把自己的毛病全部改正的时候.良好的习惯已遍布他的全身,如去倾听、去赞扬、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去爱、多付出等等,结果,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之一。
萧伯纳坚持“该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习惯使他成为著名的作家;爱迪生坚持想睡就睡的习惯,保证了他工作时有极高的效率,使思维保持活跃,从而有了一个又一个发明创造;约翰·洛克菲勒坚持工作有张有弛的习惯,使他成为了全世界拥有财富最多的人之一。这样的例子简直多得不可胜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或者自我教育,都是为了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如果一个青少年在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那么这个青少年就是一个好青少年。
相信,青少年都拥有着远大的理想,都渴望成就一定的事业。而事实上,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之间,有很多东西相同,而往往在习惯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既然习惯是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那么你就能明白习惯的巨大威力了。人是一种生性懒惰的家伙,天生就会偷懒。这种偷懒的表现就是我们总是趋向毫不费力的行为的那一面。比如人的思维,我们说的思维定式其实就是一种习惯。一旦你的思维形成了定式,那么这种思维习惯就将决定你的思维成果。如果你的思维习惯于开拓、创新,那么你就能很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冒出智慧的火花。如果你的思维习惯于凡事稳妥、没有积极创新的意识,那么你的大脑就只能产生保守的、步人后尘的观念。就如同你已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你睡前醒后连想也不想就会走进盥洗间。
这就是习惯的作用。当我们每天重复做相同的一件事情时,那件事情就会成为习惯,所有的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即习惯还有另一层涵义: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也就是说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只要你打算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就赶快动手去实施你的计划。开始也许会觉得有些困难,但熟能生巧,当你做到一定程度时,难的也就变成容易的了;当变成容易的时候,你就会喜欢你的新习惯。一旦你喜欢上了你的新习惯.你就更愿意时常去做。这就是人的天性,赶快把养成好习惯变成你人生的目标吧!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往往是不良学习习惯的先导,而且容易在社会上得到消极的评价,影响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和信心。例如不讲卫生的青少年往往被同伴看不起,或者容易受到人们的斥责甚至嘲弄,这样的青少年不容易交友,容易萌生消极的情感,信心不足。
1.良好的品德
青少年尚属于一个思想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刻,因此尤其要注重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德,为他们作为祖国未来事业接班人打好思想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青少年堂堂正正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成才。
事实上,能够很好地做人,很容易在某些方面成才。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很多例子表明,有些看来学习成绩不错的青少年往往因为品德不良最终走向歧途,更有很多成人事业初成却因为品德问题而身败名裂,最终失去了事业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对青少年来说,首先要培养青少年具有一颗爱心,与人为善;其次要培养青少年乐观向上的心态;再次是让青少年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另外,要鼓励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让他们在交往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2.良好的作息时间制度
青春发育期安全、顺利地度过,需要有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要有个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来保证。生活作息制度就是要安排好一天的学习、工作、劳动、文娱体育活动和睡眠等各个方面。没有作息制度,就没有约束力,随心所欲,就不可能使身心健康。
(1)睡眠十分重要:要使个子长高,除了前面所说的营养需要外,更重要的是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间产生的多,白天则产生得少。所以,吃得好、睡得好的同学,个子长得高。
因而,同学们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能少于7~8小时。当然,睡眠不足还可以影响第二天的精神、食欲、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能因为贪玩而睡得少,也不能因为考试而开夜车睡的过晚。这对青春期的“蹿个子”不利。所以,晚上一定要按时睡眠,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2)必须注意劳逸安排:同学们也许都有体会,学习时间拉得太长,其效果并不一定高。往往是开始时脑子清楚,用得灵、记得住、想得快,时间一长,脑子就变得“木”了,就不那么管事了。
人的大脑皮质有许多神经细胞,当你在学习时,脑细胞也在工作,用医学的用语说叫“兴奋”。但是兴奋也有一定的限度的。
脑细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状态称为“抑制”。说明脑细胞已经暗示,它需要休息,大脑皮质里的脑细胞分工很具体,各有所管。
在学习时,负责学习的脑细胞在工作,而负责其他工作的脑细胞就在休息。当负责学习的脑细胞在工作,而负责其他工作的脑细胞就在休息;当负责学习的脑细胞需要休息时,原来休息的这些脑细胞就可以参加工作。假如能这样订出个作息时间,每天都这样做,多次的反复,有规律地刺激脑细胞,就可以把一天的生活内容固定下来,到时脑细胞就会按时上岗,各就各位,形成习惯。
(3)生活各方面要和谐安排时间:生活的内容有多方面,必须都照顾到,但是不能从时间上平均分配,而是要有主有次。根据主次来安排时间。
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同,我们无法订出一个适合于每个同学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只能提出些原则和内容,具体的安排要由同学们本人根据情况,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
有了生活作息制度,生活就有了规律,做完这项就知道下一项该做什么,就会井井有条,不会是被动地走一步想半天,再走下一步。不这样就走得太慢了,不可能有高效率。时间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能支配时间,合理地应用时间。要做时间的主人,而不能是时间的奴隶。
3.良好的饮食习惯
青少年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不仅身体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而且处于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因此,青少年饮食习惯十分重要。但我们的同学们在饮食上常常出现问题,既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发育,又影响了身体健康,还影响到学习效率。同学们在饮食上常存在以下误区:
(1)饮食误区
①早上随便吃一点,甚至不吃饭。其实早餐十分重要,因为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了,早上起来急需要补充一些身体必需的营养与热量,早上不仅要吃饭,而且还要吃好。
②用公用餐具就餐。有些同学为了省事,中午或晚上不在食堂就餐,而是在小饭店里随便吃一点,其实,姑且不谈小饭店的卫生条件如何,就是使用公用餐具就存在很大问题,公用餐具不可能认真清洗,更不可能消毒,可以肯定地说,公用餐具上携带了大量病毒与细菌,特别是乙肝病毒、大肠杆菌、感冒病毒等,虽然暂时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但久而久之就会在身体内留下病害,随时都会发病。
③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周末约同学喝几杯,虽然不是酗酒,殊不知对身体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严重影响记忆力,无论什么酒对中学生来说都是不能沾的。
由此看来,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需要,还是现实或将来身体健康的需要。
(2)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①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既要保证营养所需,还要考虑到发热量。
②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不使用公用餐具,不随便在饮食摊点上就餐;不喝酒,不暴食暴饮,不吃冷食。
③不吃零食,特别是小吃,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④早上要吃好,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引起大脑缺血,上午上课犯困。
⑤不要养成下了晚自习后还吃饭的不良毛病,否则难以消化,引起胃病。
4.良好的卫生习惯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而在所有良好习惯当中,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健康。
所谓卫生习惯,包括饮食、睡眠、休息、运动等。培养青少年这方面的习惯,青少年会受益一辈子。
(1)注意健康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日常生活小节中灌输健康、防病的知识,并贯彻于行动之中,让青少年懂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报刊、电视中提到某种病就注意某种病,流行热潮过后就冷却。例如教育青少年不偏食,而家庭日常饮食中就始终贯彻这一要求,青少年自然就会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2)教导要符合青少年的理解水平:例如青少年要饮汽水而不肯饮牛奶,你可以简单利落地说:“饮牛奶对我们的骨骼健康很有好处。”而自己也坚持饮牛奶,这样他很容易接受。又如当青少年午睡后精神奕奕、兴高采烈时,你就可以对他说:“看,午睡有多好!”这样青少年自然能感受较深。
(3)身教比什么都重要:青少年总是以父母为榜样的,整天零食、糖果、饼干不离口的父母,很难要求青少年不吃零食。饭前自己不洗手,又怎能叫青少年洗手才吃饭呢?父母如要青少年养成好的习惯,最好自己先来个改变。
(4)让卫生习惯成为家庭活动的一部分:假如青少年喜欢快餐类食品或加工食品,你可以通过让他参与备餐活动,在备餐时了解每种食物的益处,以培养他喜爱健康食品的习惯。
又例如与青少年一起坚持每天跑步、游泳、跳绳等各种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就养成运动的习惯。更何况在共同运动中,可促进相互间的沟通。
(5)与青少年一同阅读、讨论有关健康的书报:做父母的,应该让青少年懂得人是有主动权的,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可以生活得健康,可以生活得幸福。
5.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青少年学生以后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不至于成为“失了网的蜘蛛”毫无能力,就应在平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要注意“常能”,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常能是孩子平常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活动能力。这些能力需要从小逐渐学会,如收放衣服用品,会收拾房间,会洗衣服,洗刷餐具等等的个人生活料理。
(2)加强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是磨炼意志最好的方法。”“人生莫哀少年挫”,应该给孩子一些“磨难”,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吃些“苦头”,从中锻炼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习惯。家庭教育要改变“过度保护”的做法,去掉孩子中“娇骄”二气之不良习惯,播下自强不息的种子。
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提倡“吃苦”提倡“挫折”教育,道理不难懂,问题是多少人真心能让自己的心肝宝贝去“吃苦”,去“受累”呢。
(3)养成珍惜时间和“守时”的习惯:要通过有关故事教育孩子树立惜时思想。从小有较强的时间意识。通过一些“教训”让孩子品尝耽误时间的后果,教育孩子养成学习或办事要精力集中、按时完成的好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要生活有序、劳逸结合,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总之,生活的自理自立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无论家庭条件如何优越,都要从小重视自理自主能力的培养,变家长替孩子做事为指导孩子自己做事,指导孩子具备独立地跨越障碍,独立地思考问题,逐步具备独立自理问题的能力,克服对家庭和家长的依赖性,真正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
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3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上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生物钟、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2)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
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
(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
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现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认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3个互不联系的梦造成了他生活的转折,梦境使他形成了关于方法论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为什么两位化学家能够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农民、商人却梦不到?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者具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后者没有。
2.着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以后,很有必要搞清楚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这里介绍五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学的习惯: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这种人,在看书看报看电视乃至做一切事情时,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调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能够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做与学习相关的事。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痛,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
②全神贯注不溜号。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以意封闭。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溜号,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课后做作业,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或者故意插科打诨、耍怪逗哏。这些做法都是与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背道而驰的。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完成学习的习惯: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要想保持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养成定量学习的习惯。
定量学习,包含3层意思:
①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包括外语单词、语法,数理化定理、定义、公式,语文字、词、语法、修辞等等。
②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
③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完成上述三项任务的情况下,可选择做一些课外的数理化习题,做一些外语的阅读与理解练习和听力练习,进行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3个层次不能颠倒。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要求的,就概不理睬。记忆内容欠账,复习欠账,导致知识的链条断档,老师讲课跟不上趟儿。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也有的同学,在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懂的没有搞懂之前就忙于去做课外难题,题是勉强会作了,但没有掌握规律,没有抓住根本。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的好处:
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这种思考,在初学一章一节时,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相关知识量的增加,这种思考显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初中代数,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代数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等式”、“不等式与等式”等关系的思考。思考的过程,便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通过思考可以加深理解,有利于充分消化吸收。
②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是德国谚语,不是普遍真理,然而它却指出了值得注意的倾向。历史上有些重大错误,就是这两种倾向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③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生涯中,始终信奉“怀疑一切”这句格言。正是凭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爱因斯坦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读书善于思考。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不一、相互矛盾之处甚多。他决定“采其精华”,“正其谬谈”,使之“是非有归”。经过深入实际考证研究,为1000多种药物重新作出了科学结论。他在《本草纲目》中还增编了新药300多种,新方8 000多条。
我国化学家温元凯,在大学一年级上无机化学课时,学到离子极化一节,老师、教材和所翻阅的参考书都说这是个定性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量的化学现象,但有局限性。他想,把这个理论从定性发展到定量该多好。后来,他下决心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建立了一种定量模型。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
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中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精力都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想拔尖往往不是拼智力而是拼体力。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注意学习卫生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重点应克服以下几种不良习惯:
①克服有劳无逸的习惯。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
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1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一旦学习热情上来了,就废寝忘食,有劳而无逸,得到一本好书,就一口气看上几个乃至十几个小时。学习起来,不感到累就不休息,不感到困就不就寝,劳逸不结合,睡眠不定时。这种学习习惯,天长日久必将对身体产生负作用。
②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③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对思考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种习惯对睡眠和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人什么事情想不通,就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结果往往是问题想通了,而睡意全无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一躺下就想问题。长此以往,便造成了习惯性失眠。
人脑的兴奋与抑制是一对矛盾,当兴奋占上风时,人就醒着,当抑制占上风时,人就睡了。俗语说“闭目养神”,其实闭目所养的神恰好可以保证你睡不着,使你的精神兴奋与抑制处于势均力敌状态,结果是一睁眼睛觉得困,一闭眼睛又兴奋。因此,切忌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
另外,还应注意克服边吃饭边思考、边走路边思考、边上厕所边思考的习惯。在学术界,常有人推崇欧阳修的“三上”,即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构思文章。其实“三上”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值得提倡,而作为一种治学方法则不宜效法。
3.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青少年学生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
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
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中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作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刻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
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
当你的生活圈内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时,你可以寻找理由暂时跳出这个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当你的内部发生故障时,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忧伤等情绪波动时,你可以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4.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作用
青少年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还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青少年学生除了自身的主观努力外,家庭与学校也应该尽到一份重要的力量,这两方面的影响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学习是一项有规律的活动。这项活动的运行机制是以学习精神为表征的动力结构,以学习方法为表征的能力结构和以学习习惯为表征的调节结构组成的。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习效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精神、意志、毅力的集中体现。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非自然形成,它要求我们引导,规范。
(1)耐心诱导:老师有时苦口婆心地讲,三番五次地示范,可总有学生仍然达不到规范要求。对此,教师决不能动辄批评指责,伤学生自尊心。切忌“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因人开“方”,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以情感人,以情促行。
(2)典型开路: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3)个别指导: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对这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促使他们舒展心灵,尽展潜能。
(4)家校互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
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很关心,他们对子女的指导主要是:一是盯着子女做好作业,二是每次考试后,询问分数。但是对关系成绩好差的学习习惯不大关心,或不懂得如何指导。
为此,家长应该不在于学生对着打开书本坐了多久,而在于坐在那儿学的效果如何。同时,介绍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使家长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心中有个谱。一是可以让家长通过作业本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二是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青少年,我们即将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成为祖国的砥柱中流。
1.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的目的、目标——四个学会,它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我们感觉到,虽然这四个学会都有其不同的涵义,但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拥有健康生活的习惯,简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专家孙云晓建议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
他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核心是学会做人,全社会应携手培养小学生的10个良好习惯: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学会节俭);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做事有计划(成功必备);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喜欢清洁)。
事实上,一个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习知识的本身,因为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为以后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基础,还可以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
(1)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人的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习惯等称为非智力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已从只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转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弥补智力上的不足和缺陷,并最终获得成功。
(2)有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公式:一个人的成功=智力(智商)+非智力因素(情商)。我们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人的智力有高有低,发展的进度也有快有慢,智力好的孩子,如果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非常好,那他一定会更出色,智力发展一般的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虽然,刚开始学习时接受知识比较慢,但一旦接受了,便能飞跃地发展,原因在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能科学、全面地分析看待问题,使他有时间有精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最终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从量变到质变。
因此,我们在看待孩子的发展时,千万不要光看他的智商发展,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感觉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抓好抓实。
2.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说明了加强青少年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课堂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渠道。
因此,各科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行行为的规范化训练。在教学中,各学科教师要有目标、有标准、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科教师各行其事,使学生无所适从。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时,各科教师应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防御的作用。
(2)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抓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训练和加强。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要使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
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应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为国旗增添光彩,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
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3.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1)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抹杀青少年的个性,培养循规蹈矩的青少年,不是让青少年成为习惯的奴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我们不能把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习惯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立起来,把青少年培养成学习、生活的“机器人”。因此,家长要根据每个青少年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譬如,对调皮的青少年的教育要该放则放,该严则严,不能听之任之;对认真老实的青少年的教育要尊重爱护,巧妙引导,不能要求过高等等。
(2)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不能要求过高。要循着青少年的目标达成程度,与青少年一起商量、探讨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一起制定落实的措施,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使青少年逐渐内化成自己自觉的行为状态,而不是外部压力强加于青少年的过分要求,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青少年自己的原动力。
(3)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尊重青少年的选择,培养青少年学会选择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家长要从多方面分析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不要墨守成规,强求一律,追求太完美的东西,青少年学生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相反,获得错误的经历将使他更加懂得“行为习惯”的重要,并寻找新的发现。
(4)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督促检查,确保行为的落实并正确评价青少年的行为,要经常看到青少年的优点及时表扬,进行赏识教育,不能用老眼光看青少年的成长,实事求是,这样教育青少年,他们会更有信心。
(5)鼓励青少年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规范的行为适应社会,以诚信的人格走向社会,以健康的身体面对社会,以坚强的意志挑战社会,以努力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创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