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29800000002

第2章 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进入中国多年后,经历了较为活跃的一个时期而逐渐式微,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都遭遇挫败。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主导西方国家4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至今仍然是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的社会思潮,对国际国内社会依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自由主义往往伺机而动,以各种改头换面的方式宣扬其价值主张和国家治理方案。因此,新自由主义发展变化中有哪些新动向?其变动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什么?这些新动向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又是什么?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新动向,如何毫不动摇地进行抵制?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新自由主义遭受历史性挫折

(一)逆全球化运动的风起云涌使新自由主义受到质疑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国际战略上推销“全球一体化”,主张将整个世界纳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然而发展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所宣扬的理论模式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都遭遇了历史性挫折,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新自由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其经济变得脆弱,出现了对外依赖程度提高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推广新自由主义的动机在于,在“本国优先”的前提下将国内危机和矛盾向全球转嫁,意图使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主义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自己则稳固享有“宗主国”的超值利润。事实证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后,民族经济凋敝、产业链条断裂、生态环境恶化。比如,拉美国家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后,推行国企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几乎卖光了国有企业,导致经济被外国控制,少数人一夜暴富,在短暂的泡沫破灭后,许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高失业率与经济萧条相伴,最终出现全国性动乱。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按照“华盛顿共识”的药方推行“休克疗法”,一度造成货币飞速贬值、国际资本外逃、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实体经济不断衰退、宏观经济动荡不安,经济出现负增长,丧失了昔日苏联的强大基础。埃及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后,工业化水平持续倒退,日渐成为依靠旅游、侨汇、出售石油等原材料度日的国家,面对的是产业结构畸形、4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严峻现实。新自由主义对于竞争和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放任,助长了寡头垄断的大肆扩张,加剧了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全球不平等。

知识链接

古典自由主义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崇尚放任式的自由,主张有限政府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新自由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完全竞争已经被垄断竞争代替。因此,新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主张的政府垄断行为,维护垄断资本经济行为不受干预的自由,核心内容是主张市场万能、彻底的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

小贴士

华盛顿共识是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约翰·威廉森领衔的包括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们为拉美量身定制的经济振兴政策。华盛顿共识主要包括10个政策工具: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人财产权。(参见约翰·威廉森(John Williamson)《华盛顿所说的政策改革意味着什么》)

资料链接

20世纪90年代后,拉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逐步衰退的态势:1991—1994年,经济增长率不足4%;1998年后由于接连发生经济危机或金融动荡,1999年和2001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5%和0.3%。据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拉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1960年为8%,到21世纪初仅为4%。1989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中国的两倍多,而10年后仅为中国的1/3。到2003年,在26个原苏东地区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的GDP超过了1990年的水平,其中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2003年的GDP只有1990年的40%左右。

英美两国是西方发达国家践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代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两国经济的衰退,新自由主义遭到重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大力推进经济的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背后则掩盖着对普通劳动者财富和就业的剥夺。资本与市场化自由结合,导致全社会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将社会生产和交易置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致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果被发达国家的大资产阶级侵占,广大的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实际上获益很小,有的甚至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占总人口9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总和相当于占人口0.1%的最富有家庭的收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民众感到财富日益缩水、民生日益艰难、阶层严重分化,进而带来底层民众强烈的愤慨,“占领华尔街”及其后续运动就是一次系统的展示。贫富差距扩大、泡沫经济严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等,不断催生着经济危机的基因。

资料链接

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他们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要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开罗解放广场。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2011年10月8日,“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呈现升级趋势,千余名示威者在首都华盛顿游行,并逐渐成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纽约警方于2011年11月15日凌晨发起行动,对“占领华尔街”抗议者在祖科蒂公园搭建的营地实施强制清场。美国奥克兰警方于2011年10月25日向示威人群使用警棍清场,事件演变为流血冲突。

拉美陷阱、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欧洲货币危机等导致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进而引发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逆转,不断刺激着发达国家反自由贸易和反移民的逆全球化思潮。2016年的英国脱欧、美国大选、意大利公投和2017年的法国大选、特朗普新政主张的“美国优先”等事件背后折射出西方强烈的逆全球化思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评估新自由主义所宣扬的价值观点,将逆全球化由思潮转变为政策。第一,密集出台反倾销等贸易救济和贸易保护主义举措。

特朗普新政包括反对全球化和自由化,主张加强贸易保护;通过减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开支来扩张财政,提振国内经济;呼吁采取措施让美国企业回流,增加就业等。第二,限制人口跨境流动的排外主义政策广为推行。特朗普强调“把美国放在首位”,认为大规模移民削弱了美国工人再就业的机会,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工资水平,因此主张“美国优先”,推行各种政策阻止外国难民移民流入美国。与此同时,伴随着高涨的反移民浪潮,欧洲各国移民政策陆续收紧。第三,一体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多边主义合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先后退出TPP、《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使得全球多边事务合作进程受阻。2017年很多疑欧派政党如德国选择党、荷兰自由党等都进入了本国议会。逆全球化运动的风起云涌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分道扬镳,这股潮流所积聚的强烈仇视社会不平等的力量,目前正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断发展蔓延,并逐步成为社会主要思潮。多年来,作为全球化指导思想的新自由主义,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大为削减。

(二)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崛起对新自由主义产生强大冲击

近几年来,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崛起,尤其是在欧洲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逐渐成为欧美主流政治的一部分,给新自由主义思潮重大打击。2017年欧洲各国大选结束后,民粹主义政党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入欧洲政坛,控制和影响着各国甚至欧盟的政策走向。在德国,高举反欧元、反难民、反德国伊斯兰化大旗的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以12.9%的得票率一跃成为仅次于基民盟和社民党的第三大党,同时选择党也是二战后第一个进入德国联邦议会的民粹主义政党;在法国,尽管秉承种族主义和极端排外主义的玛丽娜·勒庞未能成功当选总统,但民粹主义政党(如“国民阵线”“不屈法国”等)纷纷由长期处于政治边缘地带的政党转变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奥地利、冰岛、捷克等国的民粹主义政党也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跻身本国政治舞台中央。综上所述,2017年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影响力上升,传统主流政党优势地位下降,多个民粹主义政党的民众支持率创历史性新高,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取得了民粹主义在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好成绩。

民粹主义的崛起,对欧洲各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原有的“共识政治”逐渐向“极化政治”发展,导致欧洲国家政治版图碎片化趋势明显。2016年,脱欧公投彻底颠覆了英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根本政策传统,其也被称为民粹主义思潮的典型事例。它虽然表面上事关欧洲,实际上牵涉的问题更加复杂: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新自由主义拿不出解决危机的有效措施,经济复苏乏力无望,许多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同时,西方国家频发的、无法控制的大规模移民、难民潮使民众的就业岗位越来越不稳定,人们深感恐慌,普遍认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很可能已经走来,因此他们开始大声疾呼、强烈抗议。英国脱欧、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不断发生,实质上正是民粹主义在欧洲乃至全球盛行的缩影,在此过程中,新自由主义被冲击得元气大伤,步入衰退。

(三)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新自由主义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遭到挫败

随着新自由主义危害的不断显现和日益加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都开始深刻反思新自由主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不但让中国逐步实现从贫困落后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而且也为全球治理及经济复苏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一方面,中国道路打破了新自由主义的霸权主义教条,推动形成了多元发展的世界格局。新自由主义主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和价值是唯一正确的进而应享有主导世界的地位,但冷战结束后的实践证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套搬西方模式进行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非但没有解决本国的发展难题,反而换来的是动荡、冲突乃至战争。政治多极化、经济社会制度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任何国家都应该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发展从来没有遵循新自由主义推崇的所谓“正统”经验,而是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路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跨越,实现了从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跨越,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跨越。中国道路取得的成就,颠覆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阐释模式和理论预期,意味着西方不再是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样本,更不是先进的“坐标”。不同于新自由主义和霸权主义,中国发展面向世界的出发点,是与世界各国多元共生,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发展模式。当前,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认可与支持,中国道路蕴含的现代化模式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资料链接

在欧洲,土耳其于2017年4月16日举行全民公投,批准宪法修正案,加强总统和政府的权力。公投后,土耳其萨班哲大学的杰吉兹·阿卡塔尔教授说:“土耳其过去200年来一直走西方化道路,但去年以来,我们开始越出欧洲价值观的轨道,寻求去西方化的道路。”除了欧洲国家,亚洲国家也在寻求政治自主道路。2017年适逢东盟成立50周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的总统杜特尔特多次表示,菲律宾要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划清界线,加强自主性,东盟也要在“拥抱变革,融入世界”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强化在地区多边框架中的“中心性”地位,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国道路跨越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陷阱,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一直以来,新自由主义都是指引国际经济合作的主导理论,然而,在当前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作为冷战后西方国家御用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仍然秉承着赢者通吃的思维,以维护西方金融寡头的霸权地位、攫取财富巩固自身利益为唯一目标,主张彻底私有化、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其结果造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冲突升级,从而形成全球化陷阱。与之相对,基于自身发展道路的成功,近年来,中国致力于为各国之间构筑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合作平台,建立了诸如“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全球性、地区性的国际合作机制,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贡献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不断凸显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从根本上扭转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格局,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际构建,增进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跨越了新自由主义主导下传统全球化发展中地缘竞争的陷阱。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尼夫·赫拉什直接指出,中国模式才是对在经济、民主等领域变得相当有害的新自由主义的解药。

阅读延伸

2017年11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访华之际,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发表了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封面文章“中国赢了”。文章作者国际著名政治学家伊恩·布雷默指出,“如今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领导人都追寻中国的脚步,政府一方面拥抱商业,一方面加强政治定力、经济竞争力和信息管控力。这个进程已经持续多年,使美中两国实力此消彼长。欧美国家深信人类发展的长期弧线会转向自由主义民主,但它们可能都错了”。

资料链接

“一带一路”:英文为The Belt and Road(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角色、作用和成效受到世界的欢迎和认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将“一带一路”写入重要决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文为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的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亚投行有93个正式成员。

二、警惕新自由主义发展变化中的新动向

在2010—2017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进行的年度国内外十大思潮的调查评选中,新自由主义已经连续八年进入年度十大思潮。尽管近年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受到打击,声势不断减弱,但是基于4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实践,新自由主义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短期内很难清除,会以各种改头换面的方式宣扬自身的主张,时隐时现、相时而动。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警惕新自由主义发展变化中的新动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主动担负起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重任,对其错误论调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进行辨析与批驳,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国外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

1.经济金融化,继续推动虚拟经济膨胀

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渐趋稳定,虚拟经济继续膨胀。国际金融危机后,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状态,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升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往往通过购买长期非常规资产、直接货币交易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稳定金融市场。这些流动性工具的使用不断扩大着全球信贷规模。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平价购买力计算的全球名义GDP在2010年左右只有不到1万亿美元,截至2015年上升为近5万亿美元。然而与此同时,信用却以远超GDP的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即使在2010年处于危机后数值最低点时也有5万多亿美元,到了2015年上升为近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危机以来全球大量的信用增加并没有相应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而是进入了金融市场”[1]。

另一方面,政府金融救市方案为新自由主义增添了“计划”的色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多国启动了政府担保的金融救市方案。英国在纾困计划中筹集了4000亿英镑向本国的银行业(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劳埃德TSB银行等)注入资本并提供担保;德国政府启动5000亿欧元的救市资金为银行间借贷提供担保并向银行注入资金;日本央行向金融系统注入将近4000亿美元;美国启动金融救市计划,拿出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九大银行的股份。显然,面对动荡的金融市场,各国以国家的名誉和身份对金融体系进行担保旨在唤回市场信心,而相关的金融机构也正是在国家的支持下度过了劫难。后危机时代,金融机构的规模不仅没有缩减,反而得到进一步的扩张,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助推下,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强,金融资本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在国际市场流动。

知识链接

金融衍生产品是与金融相关的派生物,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无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在金融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下,资本家可以不经过生产过程,而仅凭资产所有权或货币索取权的凭证实现货币的自行增值。在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政府首先是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救助对象的,政府的救市措施客观上是用国民财富来补贴金融机构、庇护金融资本,危机过后,金融寡头的实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迅速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渐回归市场,“看得见的手”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抛弃了新自由主义,市场理念永远是作为资本主义的灵魂而存在的,只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最新发展中增加了“计划”的色彩,这种色彩的浓淡与否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需要明确的是,只要金融资本仍然处于统治地位,作为金融资本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就会始终存在喘息的余地和空间。

2.金融政治化,利用金融霸权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新自由主义盛行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是西方发达国家转嫁国内“滞涨”危机、实施全球扩张的重要工具。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是万能的,为了保证市场效率必须实行私有化。但是,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实践中,工业化基础薄弱,市场力量单薄,只能通过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私有化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并迅速集中到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手中,从而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破坏国家经济安全。例如,阿根廷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后,由外资控制的银行资产从1992年的12%上升到1997年的52%,在2001年金融危机爆发时,阿根廷政府甚至找不到可作抵押的国有资产,无法向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引发全国性动乱;埃及作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典范,大量出售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放任国际资本流动,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依附经济;东欧的大部分国家在进行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改革后,外国资本对工业和银行业的控制达到了50%以上,经济主权根本无从谈起。

经济上的依附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依附,通过对后发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构建了资本力量主宰一切的世界秩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将巨型企业培养成为可以和政府相匹敌的力量,这些垄断巨头在主导经济生活的同时,对政府决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即使新自由主义引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它仍然得到了国家权力的支持。因为,新自由主义在实现垄断资本的统治意图方面无疑是成功的,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过程中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工具。

因此,反映国际垄断资本整体利益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并没有被抛弃,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无论是左翼政党还是右翼政党进行执政,都无一例外地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和主张。为了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采取了较高强度的国家干预主义措施,甚至推动了部分国有化改革。但与此同时,小布什和奥巴马仍然公开宣称坚持新自由主义,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向发展中国家强行输出新自由主义。即便是号称要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的现任总统特朗普,虽然公开宣称要在国际贸易领域推行保护主义政策,但在税收、社会福利以及金融自由化等方面所坚持的仍然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声势有所减弱,但它仍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增强了金融资本的政治统治力,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逻辑,这也表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仍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3.民主空壳化,变本加厉的金钱政治

新自由主义主张绝对的市场化、自由化,但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并没有带给人们自由、平等和民主,市场经济释放的大量资本不断扩张以实现垄断寡头的利益,垄断资本通过操控权力将所谓的“公权力”转变为维护权贵资本主义利益的“资权力”,最终势必侵犯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利益。纵观2016年美国大选,内斗政治、金钱政治、游说政治、民粹政治等折射出美国政治的乱象丛生。政治内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和规模,金钱政治变本加厉,“一美元一票”取代了“一人一票”,构成了美国民主的本质。据统计,美国总统的竞选开支由1980年的1.62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50亿美元,募集竞选资金所得来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当选总统后所给予的政治允诺,候选人已然成为财富集团的利益代言人。美国大选被权贵资本牢牢绑定,俨然成为有钱人的政治游戏,广大民众的声音被湮没于资本的驯化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民众的权益日益被践踏。新自由主义主张削减财政开支、限制政府力量,因为缺乏必要的国家干预和调控,政府不能直接影响收入再分配,造成资本财富不断积聚的同时,劳动者日益贫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首选的救助对象是危机的始作俑者——金融机构,而对不断恶化的公共服务境况却视若无睹。欧洲各国因深陷债务危机而实施了大量的紧缩政策,社会福利和公共开支被大幅削减,贫困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处境日益恶化,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全民医保改革法案在原有按照劳动者劳动所得缴纳保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提高了中产阶级的医保成本和获得医保的难度。特朗普新政实施了大量减税降费的措施,大量缩减社保预算,推动金融市场自由化,这些举措都具有明确的新自由主义属性。与此同时,各国出台了大量打击工人力量的政策,工人的组织性和斗争性受到严重削弱。因此,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转型与推进,西方国家的民主质量渐趋下降,出现空壳化的现象,这实质上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

4.文化虚无化,价值观空洞下的虚无和混乱

在自由市场走向失灵、放任的自由主义带来社会分裂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着思想道德的危机:“快餐文化”盛行,价值观日益碎片化,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多元化的、相对主义的价值观消解了价值共识,在这背后凸显的则是价值观的空洞、虚无和混乱。

例如,当前欧美民众对“西方价值观”的理解存在严重的分歧,美国国内乃至欧洲“左右极端对立”。“推翻雕像运动”在英美等国愈演愈烈,英美各地围绕历史上的人物是否政治正确展开了大讨论。曾经的民族英雄纳尔逊的雕像被英国人视为第一个应该被推翻的目标,因为他被认为是奴隶制的辩护者;而作为美国联盟象征的罗伯特·李在部分民众眼中则由内战英雄转变为白人至上主义者,其雕像的移除甚至引发了夏洛特维尔的暴力事件,导致了一场“新型内战”。从国际层面上看,欧洲各国与特朗普主政下的美国所持的国家价值观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特朗普在波兰的演讲中,立足于宗教和文化的角度阐释了西方价值观并提出捍卫西方文明的号召,他所界定的西方价值观受到了欧美等国精英阶层的严厉批评。此外,“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也成为当前国际与国内价值冲突的主要来源。

再如,西方传统选举制度遭受挑战。西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规则在于,不论选举过程如何激烈,选举结束后,败选者都会承认获胜者的合法性地位,确保总统权力的平稳衔接。但是,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明确表示,对于大选结果自己能否接受仍保留悬念,此言暗示如果特朗普竞选失败,他将不会接受败选的结果,若真如此,这将是对美国200多年民主制度的讽刺与挑衅,彻底否定了美国政治制度中最核心的理念。最终特朗普如愿当选美国总统,希拉里的支持者则不满此次选举结果,在美国多地进行示威游行活动抗议特朗普当选总统。选民们面对美国虚伪的民主制度和撕裂的政治环境,日益感到虚无、混乱和失望。

小贴士

美国《华尔街日报》与全国广播公司(NBC)2016年10月17日共同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仅有54%的18至34岁的年轻选民对美国大选有兴趣,较2012年下滑了6个百分点,与2008年大选相比更是下降了30个百分点。

综上可见,随着利益和价值观的高度分化,价值虚无化思潮不断消解着人们心中的基本信念,西方国家的很多民众对社会制度产生怀疑,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人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缺失和价值迷失。

(二)国内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

1.歪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科学论断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转化为“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正确把握。《决定》颁布后立刻引起了国内外新自由主义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来曲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解读为“彻底市场化”,而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选择性忽视,夸大、鼓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割裂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者在资源配置中相互统一的关系,完全否定、反对国家宏观调控。一时间,以全面市场化作为我国下一步改革方向的呼声甚嚣尘上。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反对国家干预、解除政府管制、放任市场自由发展的声音就一直存在,警惕并防范政府是所有新自由主义者的核心主张。按照新自由主义的逻辑,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之间具有天然的对立关系,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工具,通过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可以自发地保证经济生活的高效运行,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劳动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从而使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得到公正平等的尊重。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给这种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一个宽松而安定的外部环境,其所充当的是斯密意义上的“守夜人”的角色,服务并服从于市场,而不能直接介入市场、干预经济。因此,中国的新自由主义者始终企图以“原教旨市场经济理论”来影响、左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调凡是可以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处理,只有在市场完全失灵陷入危机的情况下,政府才可以干预经济,一旦危机解除,政府的干预要立刻从市场经济中撤出。而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困难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当前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过多,限制了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作用。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被新自由主义者视为中国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的“宣言书”,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新自由主义式的解读并提出相应的主张,例如,把“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篡改为“全部由市场决定价格”,把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概而言之,国内新自由主义者全面市场化的主张,其实质在于从不同角度攻击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否定党的领导,最终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诱导我国改革开放走上资本主义的歧路。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既是减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途径,也是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保障。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系列重大论断和改革举措,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提高资源特别是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全部作用。作为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更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

历史经验表明,自二战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新自由主义完全市场化的改革,经济发展停滞倒退乃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少数国家经济腾飞的原因在于将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有机融合在了一起。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新自由主义者主张全面市场化改革的背后,彰显的是彻底私有化的诉求,必然会误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规范完善政府的角色,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调控职能,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原声再现

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2017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向歧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任务,将其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并作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部署,但这一部署却被部分国内新自由主义论者曲解为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他们指出,造成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取消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积极扩大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控股比例,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推行,不断稀释国有经济,推进国企私有化改革。

作为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混合所有制是由不同的所有制成分在企业内部以资本为纽带结合而形成的所有制形态。通过各种经济形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混合所有制改革,既不能等同于彻底的私有化、民营化,也不可能出现国有经济“吞并”非公经济的情况,而是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一方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我国宪法规定,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占有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基础,对于推进国家现代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任何削弱甚至消解国有经济的企图或行为都会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破坏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叶利钦主政时期的俄罗斯将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非但没有将俄罗斯带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瓦解国有经济的结果是财阀横行、经济停滞、社会扭曲,整个国家竞争力衰竭。因此,我们需要时刻警醒,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新自由主义者鼓吹的由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控股,其实质上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来消解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实现经济私有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从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另一方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促进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性的综合反映,应当充分发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的特色和优势,为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其与公有制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股份多元化改革,无论怎样混合,都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共同持股,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为一种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资本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持久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当前需要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奠定政企分开的产权基础,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国有企业顺利转制。

3.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同于西方供给学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政府主动适应、把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而作出的重大部署。围绕这一战略部署,国内外舆论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解读,在诸多解读中,国内一些新自由主义论者套用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来阐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这一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混为一谈,主张中国应该向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学习,根据萨伊定律中“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生产会自行创造销路”等相关论断,进行完全的市场化改革,如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缴纳的税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构建小政府等。这种主张实质上是假借“改革”的名义,贩卖新自由主义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的政策意图,误导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陷入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陷阱,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我们只有正本清源、澄清认识误区,才能科学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生活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的重要改革部署,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侧机制、促进产业升级,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使供给体系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行适应调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存在本质区别,不能进行简单的套用。首先,供给学派认为市场自主的供给能够自发地创造需求、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反对政府干预,本质上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体现;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优化经济结构,这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职能,通过深层次的结构重构和调整,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位一体。其次,不同于供给学派对需求侧管理的全盘否定,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形成供需匹配、协同推进的新经济结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运行。最后,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宏大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套用里根经济学以及供给学派的基本经验,例如大幅减税,而需要全面考虑改革背景、改革进展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总体来看,西方供给学派轻需求重供给、弱政府强市场的单一性主张,是始终围绕私有化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础上兼顾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重管理,统筹市场与政府两种职能,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实施的战略部署。任何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混为一谈的言论,不过是变换使用了新的方式来主张中国实行“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彻底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方案,对于这种企图,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4.把“建设法治政府”与反对政府干预混为一谈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依法治国”这一主题,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任务。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明确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针对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国内新自由主义者借机造势,片面理解甚至曲解文件精神,把“建设法治政府”与反对政府干预混为一谈。他们指出,一方面,法治政府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过多的现状而要限制政府权力,建立“小政府”“有限政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本身蕴含着自由、公平、独立的价值精髓,政府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只会有损市场效率及市场的健康运行,导致经济失序和社会不公,最终侵犯个人的自由和财产等权利。只有依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各种经济主体的充分竞争,才能有效制约政府权力,促使政府权力更为公平、更为合理地运行。

原声再现

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推进,针对一度存在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比较模糊,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并存的实际问题,中央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这反映了新时代党和政府对于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高度的法治自信和法治自觉,目的在于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此基础上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行为,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统筹运行。因此,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讨论是否需要政府、政府要不要干预,而是政府如何履行职能,政府干预选择的政策工具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又是无效的,怎样通过法律加以规范。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后发现代化模式下实施的赶超战略和非均衡发展的实践,转型社会中各种传统的、现代的与后现代的因素杂糅交织,利益格局的重新建构与社会关系的巨大解构并存,这一时期尤其需要政府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推动各项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顺利实施,从而比较平稳地实现低成本的模式转换。在这种背景下,正确科学地履行政府职能的前提在于建设法治政府,实现政府权责的法定化。只有坚持实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法治权,才能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提供法律保障。法治是政府和市场的平衡器,特别是2014年简政放权“三张清单”的推出,为经济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明确指引。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建立“权力清单”,明确政府应该做什么,捆住政府乱作为的手;根据“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建立“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应该做什么,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根据“法定责任必须为”的原则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责任,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三张清单从限制政府权力到激发市场活力再到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环环相扣、三位一体,为市场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南。

5.用金融自由化误导“金融市场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也在逐渐增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金融稳定,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一些新自由主义者开出药方,积极主张金融业改革一定要坚持自由化、市场化的方向,并指出中国金融市场的最大问题就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监管过度,市场被国有金融企业所垄断而导致严重的扭曲。他们主张,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下一步必须要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在着力发展非国有、民营金融机构的同时,给予外国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鼓吹这是实现金融强国的客观要求。

金融自由化是针对金融压制政策而提出的政策主张,要求国家放弃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与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价格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市场准入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等方面,实际上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想在金融学领域的展现,一度受到了西方学术界和政府的普遍欢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的经济确实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加剧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各类市场主体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市场风险,这种情况下市场失灵的现象时有发生。货币供给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相对于火爆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不断衰退,金融与实体经济日益疏远,金融业的相互竞争逐渐出现失序情况,再加上银行监管的失误和各国缺乏国际金融风险防范的意识,几乎所有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国家都经历了明显的波动效应,多数国家还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包括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的货币危机、日本“泡沫经济”诱发的经济危机,以及拉美的债务危机、墨西哥和亚洲的金融危机等,给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面对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的挑战,中国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把握经济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应认真吸取各国在金融自由化危机处理方面的经验教训,谨慎务实地对待金融自由化,积极强化国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调控能力。多国金融自由化的经验表明,在制度环境弱的国家,尤其是在没有适当监管的条件下快速推动金融自由化,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金融自由化并不能保证金融系统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其所提倡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甚至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全盘崩溃。中国在金融市场改革过程中,既要避免重走政府全面干预的老路,更要避免走全面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的邪路,而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进行有为政府建设,时刻保持强烈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强化政府的金融监管,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减少金融自由化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引导金融回归本源,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毫不动摇地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彼此交织的复杂局面。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借助新自由主义思潮,加强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侵蚀力度。因此,警惕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我们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两个巩固”目标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主动防范和果断打击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很大程度上清除了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然而,由于新自由主义已经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生存土壤,再加上西方政治力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强势渗透,当前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某些领域还表现得比较活跃,错误论调不绝于耳,试图干扰甚至左右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的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毫不动摇地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一)保持政治清醒,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新自由主义思潮植根于西方社会,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矛盾发展的综合性产物。这一思潮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①产生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在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1929—1933年爆发于美国并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完全暴露了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弊端,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新自由主义也随之遇冷。②蛰伏阶段。为了缓解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围绕救济、复兴和改革三大主题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史称“罗斯福新政”,这些政策遵循的宗旨是倡导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主义的引导下,美国经济高速发展,逐渐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期间,尽管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形态不断发展成熟,但是由于和当时在美国处于主导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存在不同的主张,因此,新自由主义蛰伏和酝酿了40年的时间。③兴盛阶段。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依旧奉行凯恩斯主义,颁布了多项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复苏。但是这些政策非但没有解决经济停滞的问题,过量增发货币又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危机束手无策,受到各界严厉批判。伴随着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的上台,新自由主义取代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成为官方经济学,其大力复兴古典经济理念,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④全球蔓延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全球推进,以“反凯恩斯革命”为自我标榜的新自由主义嬗变为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政策体系,迅速向拉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发展中国家蔓延开来。

综上可见,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几经波折,但在资本主义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即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政治上依然屹立不倒。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不仅创造了实力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而且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性。新自由主义诞生之初将自己标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但实际上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是披着经济学理论外衣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使命。新自由主义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灌输、渗透资产阶级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理论,实施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构建促进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际秩序。尽管新自由主义具有多个流派,其表现形态、主张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与核心思想是不变的,都是围绕“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进行理论建构和推广扩张的。

首先,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市场化是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市场,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资本主义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发展得越彻底,就越追求万物商品化。新自由主义倡导的是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认为造成经济动荡、效率低下乃至社会不公的罪魁祸首就是政府的干预,而否定了政府干预,就否定了以政府调控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其次,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化是资本流动和资本扩张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新自由主义强调,只有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实现金融和贸易的自由化与国际化,才能高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这种理论无疑顺应了资本流动的内在要求,为垄断寡头获取剩余价值提供了平台。最后,与市场化、自由化相配套的必然是以私有化为核心的产权改革。新自由主义推行的私有化是以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宗旨且超越一国一域空间限制的私有化,将公有制等同于垄断,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极力鼓吹在所有制变更下的私有化,或者通过私有化促成私有制的确立,并向全球推广其私有化改革的主张。

由此可见,不论新自由主义的表现形态如何变化,究其实质,始终是附属于资本逻辑并服务于资本利益的全球扩张的,其所主张的一切都直接服务于扩展和加深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市场关系,矢志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新自由主义的建立历经了多个时代也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时至今日虽然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但它作为主导西方国家4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下仍然在发挥其作用,短时期内不仅不会消亡,甚至可能会随着时代辩证发展,产生新的形态。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往往会通过新的方式,以虚构或解构中国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等为目的,借机制造事端,混淆公众视听,产生恶劣影响。我们需要时刻警惕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揭示它的实质,分清理论是非,防止其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侵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

(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决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指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以妥善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面对新矛盾、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

首先,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经济发展成败的标准,其贯穿于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最后,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分别从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回答,打破了西方普世主义的神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与理论突破。因此,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暗流涌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充分运用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坚决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这一思想的创立,不仅建构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指引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程,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资料链接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个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努力夯实抵御新自由主义侵蚀的经济基础

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的嬗变与衍生,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解构人们制度认同的实践性力量。因此,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不仅需要加强理论武装,更要在实践中纠正谬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

首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时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引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赋予了发展全新的内涵。照搬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只能使中国陷于停滞或倒退。抵御新自由主义的渗透和影响,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遵循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实践的新发展理念。

其次,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发展和繁荣的根基,也是当前和今后抵御新自由主义的坚实制度基础。新时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保障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建立科学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形成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新型分配格局。

原声再现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再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跨越由“量”到“质”的关口的迫切要求,而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质量则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方向,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最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全面贸易伙伴关系。当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始终面临着新自由主义不断渗透的压力,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降低对部分发达国家过高的出口依存度,保护本国不受外来经济势力的掠夺和剥削,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拓展阅读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版。

(执笔人:王庆五 王婷)

同类推荐
  • 迟到的文明

    迟到的文明

    固守传统,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拒绝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明,必然走入死胡同。文明与野蛮永无止息的争斗,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内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几个国家率先树立了文明的标杆。跟进还是抗拒?令人眼花缭乱的史剧围绕着这个轴心展开。随着世界市场日益生长,世界逐步走向一体化,经济和思想、文化冲破一切障碍,在国际间交流。是否接受现代文明,融入世界,成了国家和民族盛衰荣枯的生死线。人类踏入现代文明后,中国已经成为迟到者,原因何在?我们将何去何从?袁伟时先生为我们一一解答。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作风高于一切

    作风高于一切

    本书从作风的重要性、作风的培养、组织的作风建设等多方面对“作风”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一本值得机关和企业领导干部集体学习的好教材。
  • 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

    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

    《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回忆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每一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有点有面,从不同角度,以纪实性的手法详尽地重现了共和国60年的历史,图文并茂,相信定能给读者耳目-新的感觉。让我们随着《崛起之路(共和国风云60年)》的脉络,一起去见证共和国60年的崛起之路吧!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风云巨变。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重重困难之中,一路披荆斩棘,风雨无阻,走到了2009年。如今,大国日益傲然崛起,世界瞩目。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本书评述了党的九十年,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评述、党外和国外人士的忆述、专家学者的评述。
热门推荐
  • 那些年我们遗落在时光里的秘密

    那些年我们遗落在时光里的秘密

    女主18岁大学毕业和哥哥在娱乐圈闯出一片天,在这个时候女主眼里的大坏蛋突然出现,居然喜欢自己,是最讨厌自己的一个人的哥哥。这时候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妹妹干的。
  • 下堂妻遭遇钻石男:迫嫁豪门

    下堂妻遭遇钻石男:迫嫁豪门

    在现场直播的婚礼上,爆出她与陌生男子的录像,她被新郎母亲打一耳光骂做破鞋,成了弃妇,更被扫地出门。离婚之后,冷得像冰的全球第一富豪,腹黑冷清的大总裁居然会娶名声已经烂大街的她,并给她一场真正的世纪婚礼……这一切的一切,只缘于……
  • 机甲妹纸修真记

    机甲妹纸修真记

    星际联盟时代的机甲制造大师掉入了修真世界,一步步走上修真道路。从迷茫不理解一心想要回到联盟时代,到卷入仙魔大战之后人与魔与妖之间的再一轮争斗,如何挣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国士无双

    重生之国士无双

    一次意外,古涛重生在三年前,带着三年前的游戏记忆,古涛开始了游戏中的争霸之路!你有财?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用钱堆死你!你有势?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用人堆死你!你有实力?我会让你在我面前羞愧的无地自容!你有各种神器,极品法宝?好吧,那都是我丢在仓库一角的东西。。。。且看一个拥有三年记忆的复仇之人,如何叱咤风云。。。。当一切结束,才又发现,原来一切只是一个开始!。。。。。。
  • 梧桐叶的爱恋

    梧桐叶的爱恋

    艾梧桐,她是个豪门女,但她的身上从未有过大小姐的气息,而她的生活因为一个人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彼岸花,花叶永不相见

    彼岸花,花叶永不相见

    本文可能并没有你幻想的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没有你想的甜甜的宠,我只希望大家可以看一下,给我提一些介意,谢谢了
  • 高冷公主不好追:王子殿下加把劲

    高冷公主不好追:王子殿下加把劲

    她,在三岁失踪,被苏氏收养,认识了两位朋友。她,火辣邪魅。她可爱活泼。他,冰冷英俊。他,花心暴力。他,温柔逗比。他们在一块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失忆的魔女爱上仇人

    失忆的魔女爱上仇人

    失忆的魔女爱上了仇人,怎么办呢?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还是守护魔宫呢!且看魔女如何决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才不要无限buff

    我才不要无限buff

    当洵星遇到系统。【你想要一夜成名吗!】“不想。”她不出名就没有人出名了。【你想要一夜暴富吗!】“不想。”她还不富就没有人富了。【你想走上人生巅峰吗!】“不想。”现在挺好。【我们已经准确读出了你的愿望,还等什么,快来绑定系统吧!】“不是,我可以拒绝吗?”【不行。】“那你问什么问?”【走形式。】-所以考试要考什么呢?考败家,考逃学,考手速,考恋爱,还有……考试怎么考得比倒数第一差。洵星满脸问号:你这个到底是干什么?【这边是考试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