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1200000005

第5章 培养成功者的特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希望成功是多数人拥有的一种良好愿望。成功意味着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圆满的果实,意味着在攀登中跨上了新的台阶。一个人在35岁前就要认识到:生活中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才干最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学习,把握了成功的智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原则,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时机去努力开创未来的人。

每个追求成功的青年人应奉行的基本原则著名登山专家罗杰斯在一次演讲中,说出了一番令人难忘的话,他说:“我看过许多教人如何成功的书,也听过不少人的成功经验谈。我自己归纳出一个最简明的法则,要想成功,只需记住这样几句话就行了——知道你在做什么,爱你做的事,相信你做的事。”

这几句话可作为每个追求成功的青年人所奉行的基本原则。

1.知道你在做什么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现代,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奉行的人生哲学。新的知识不断出现,旧的知识不断被翻新。如果你在学校所受教育为学习的终点,你当然会落后。

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今天的社会,已不容许你准备周全之后,才踏入人生的战场,我们必须边学边付出,现学现用。成功不是一个定点,而是一段旅程,你必须一站一站往前走;一旦停在原地,成功的列车便离你远去了。

小孩子搭乘火车时,往往觉得十分惊奇:为什么看似在眼前的地平线,永远没有到达的时候?事实上,地平线只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让我们眼光放远,继续向前走。只要你能坚持向前,不怕路上的困难,你就经得起千锤百炼,变得坚强而勇敢。

仅仅知道如何在今天的社会中生存是不够的。工业、经济与社会结构都在改变,你最需要的不是目前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求知的精神与自我提升的意愿。

现代社会是个分工社会,如果你不能在某个范畴有专精的知识,你的竞争能力就会薄弱许多。许多人担心花太多的时间在一项专门的知识上,会使得眼光日趋狭隘,知道的事情也会受限。这种观念其实似是而非。这是一个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知识来源愈来愈丰富,专家也愈来愈多,与其让自己在各领域中如蜻蜓点水一般,只获取一点粗浅的概念,还不如借各种媒体,吸收专家的知识。反过来说,你自己也可以是行家,你也可以把你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满足现代人的求知欲。

林肯曾经说:“我年纪愈大,愈能深切体会到世界上只有一种财富,一种可信赖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能力。”他补充说,“一个人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成的。”

有一名足球守门员,在一场冠军争霸赛上,因为判断错误漏失了一个球,使他的球队吃了败仗。这名守门员在屋子里待了三天,才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上街去剪头发,理发师谈起那场球赛,说:“我研究那场球三天,如来我是你,就不会犯下那个错误。”球员说:“如果我有三天来决定,那也不会犯错。”的确,在这个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社会上,我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

不过,今天的世界已不容许任何人凭借一点肤浅的知识,或者仗恃个人的小聪明,就想成就大事。你必须知道你的长处与短处,知道你该如何向前走。

2.爱你做的事

光有知识,就算再专业,都不足以保证你的成功。你不仅该知道你在做什么,还要爱你做的事。你为什么工作?除了赚钱之外,工作应该能带给你某种快乐和满足。每个人都乐于跟乐观的人一起做事,你必须爱你的工作,享受工作带给你的乐趣,才能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怨天尤人的人,喜欢给自己找借口,把自己的不得意全怪在别人身上。人往往忘记自己拥有的财富而只看到自己没有的部分。不知足,也就永远没有停止抱怨的时候。让我们给自己较大的生命空间吧。每天醒来,发现自己还健康地活着,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让我们多看看自己拥有的东西,爱你的工作吧,不要去一直抱怨。

3.相信你做的事

有个人打电话给朋友,请他到家里玩。“不要带礼物来,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生日宴会,只有几个熟朋友。”朋友问他如何前往,他解释了路线,下车后去如何走,然后,“用手肘按门铃,我马上就来为你开门”。“为什么要用手肘按门铃呢?”朋友问。他回答:“是我的生日,我想你不会真的空手来。”你喜欢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的话,怎么能要求别人相信你呢?

你的行为比你的言语更使人信服。不要做太多承诺,先实践再说吧。如来你想说服他人,用言语是不够的。让他们知道你的想法并不够,必须让他们了解你的信念和感觉。如何做呢?用行动、用经历、用作品,所有你过去的记录和个人言行举止,都是别人判断你的标准。

历史上的伟人莫不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他们对信念的坚持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他们追求个人信念的热忱,也往往走他们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要寻找一盏照亮前程的明灯,应建立个人的目标与信念,不计一切去达成。

文字、语言或许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心灵,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持,再多的语言都是空话。

有些人特别容易取信于人,别人都乐于相信他们的承诺,关键不在于他们的语言特别具有魅力,而是他们一向言行一致,因此有良好的信用基础。

有的人尚未尝试,就泄气地告诉自己:“他们不会相信我的,他们不会接受我的。”一个不相信自己、不敢给自己机会的人,如何要求别人相信他,给他机会呢?

这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的思想、信念和热情,都反映无遗。如果你缺乏信心,没有热情,别人也会对你缺乏信心,并且无法热情地对待你。

人的心灵与梦想可以在无限的空间中翱翔,唯一限制你的,走你自己的个性。如果你划地自限,便不会有人跨过界来救你。

如果你了解你要做的事,喜欢你做的事,又对你的行为有坚定的信心,你的心灵便可海阔天空地自由翱翔,没有迷失方向的危险了。

了解最有助于一个人追求成功的七种特质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是特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1937年,奥尔波特于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一位西方成功学大师指出:成功者的特质,仿佛是内心中燃烧的火焰,驱使他们去追求成功。

成功者能终年一致地施行有效的做法以达成美梦,但到底是什么使他们能持久不偏地全心投入到各种各样的事务中呢?当然有不少原因,而下列七种特质是关键:

1.热情

成功者一直有一个理由,一个值得付出、激起兴趣,且长据心头的目标,驱使他们去实行、去追求成长并更上一层楼。这目标给予他们开动成功列车所需的动力,使他们释放出真正的潜能。

是热情使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做出别人所做不出的事;是热情让众多科学家终年孜孜不倦,寻求突破;是热情让人夙兴夜寐,让人生有力量、有勇气、有意义。若无热情,则无一事可成不论是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或生意人,缺了它,就不会奋发向上。

2.信念

世上每一本宗教典籍都是在诉说信仰和信心带给人类的力量和影响。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信念是截然不同的,而我们现在对自我评断的信念往往就支配了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相信美妙,未来就会过着美妙的日子;如果我们自行设限,转瞬之间那些限制就在眼前。所以若我们相信会成真、有可能的事,它就必会如愿。有些人虽有热情,但对自己的能力怀疑或期许不高,因而从未采取能让愿望实现的行动。但成功者不然,他知道所追求的并且相信能够获得。

3.策略

策略就是组合各种才能的计划。当比尔·盖茨决心干一番事业后,他画出一条引导他用计算机软件征服世界的方针,因而他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得认识谁,该怎么做。他有热情、有信念,但更有策略,把自己不断地推向卓越的境地。

一个人在35岁以前就应该认识到,万事具备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还要有一套最佳的组合,使其发挥到极致的地步才行,这才叫策略。进入屋内,你可以破门而入,也可以找钥匙开启,看你怎么去做。

4.清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若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便能使我们分辨出是非黑白,明白人生的真谛。遗憾的是,有大多数的人却完全不清楚,也因此有些人常在事后懊悔所做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然而,反观那些成大事的人,他们差不多始终都清楚地明白,基本原则是什么。看看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虽然职业不同,但却有共同的道德根基,知道为人本分和当仁不让。所以,要想成功,就得明白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极为重要的。

5.活力

缺乏活力,步履蹒跚的人想进入卓越之林,几乎是不可能的。精力充沛之人的四周,几乎整日充满各种各样的机会,忙得令他们分身乏术。若能抓住机会且善于利用机会,便能迈向成功。有些人有热情、有信念,也拥有成功的做法,更不与价值观抵触,可惜就是缺乏那股活力,无法进行所要做的事。所以,要建立伟业,就得保持体能上、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活力,那才能使我们更多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6.凝聚力

差不多所有的成功者都有一种凝聚众人的超凡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不同背景、不同信仰的一群人纠合在一起,建立共识,统一行动。那些立大业的人,如肯尼迪、里根、甘地等人,都具有能够结合千百万人于一起的能力。不过,最伟大的成功不是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而是在你内心深处。我们应该与周围的人以和相交,结合成一个历久而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否则,任何成功,任何卓越,都是虚无的。

7.善于传送信息

不论对外界或内心传送信息的方式如何,最终一定会主宰我们一生的好坏。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敢于面对人生挑战,且能把在逆境中求胜的经验传送给自己的人;而那些承认人生失利,画地自限的人,则是真正的失败者。能带动我们生活和文化的人,都是能与他人沟通的大师,他们具有传送见解、请求、欣喜、消息的能力。能熟稔此等能力,便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政治家、教师等。我们几乎在人生的每一时刻都会或多或少地面对沟通、消除歧见以及交换看法。善于传送信息,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有益。

培养成就大业者应具备的九种心理品质美国人类行为学家丹尼斯·维特利博士说:“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在自己长处方面的追求。它不是在生活中去碰运气;也不是去打败别人,或者是使别人遭受损失,而自己去攫取。成功就是利用你的天资或潜在力,为能使你获得幸福的目标去不断地奋斗。成功就是在一种友爱、互助、充满社会关心和责任的环境中给予和获取。”

他还具体指出,成就大业者应具备的九种心理品质。这九种心理品质是:

1.现实的自我觉察

大多数的成功者表现出一种现实的自我觉察。他们能觉察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更能觉察到由于遗传和环境给自己造成的缺陷,也能觉察到大量对他们有益的事物。

现实的自我觉察就是自我诚实。成功者不但对自己的潜力是诚实的,而且对要达到的目的应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也是诚实的。

2.现实的自我尊重

现实的自我尊重,是成功者所具备的一种非常重要和最基本的品德。成功者有很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信心。“我愿意成为我自己,而不愿是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别人。”这是成功者的正面的自我暗示。它是发展自我尊重感的重要部分。自我尊重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自我接受——心甘情愿地成为自己。

3.现实的自我控制

成功者的自我控制是主动的,而失败者的自我控制则是被动的。成功者认为,自我控制的同义词是自决。他们相信“因果”关系,相信生活的程序是“做你自己的事”;并认为,在许多事情中,自我控制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和掌握自己命运的含义。他们坚定地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控制着自己的思想、日常工作、目标和生命;创造着自己的未来。自我控制的意思就是对我们的思想、天资和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最好的支配,能够安排好一生的时间。

4.现实的自我动机

在生活中,成功者是那些有强烈的现实的自我动机的人。他们有奔向他们所制订的目标的能力,或是他们有扮演他们想去扮演的角色的能力。他们现实的自我动机有两个来源:其一、他们个人的和现实的自我期望;其二、他们的知觉是,当畏惧和愿望同在心中时,畏惧是有害的;而愿望使他们通往胜利、成功和幸福。“动机”一词被理解为,在个人的内部,不参与外界对他或它的刺激,是思想、需要、感情、有机体的器官促成的行动,是一种强烈的接近或是远离目标的倾向。

5.现实的自我期望

那些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往往一直期望着成功。他们懂得,所谓的“运气”,是准备和觉察的结合,期望成功出于三个主要的前提:首先是欲望——想要成功;其次是自我控制——懂得成功是由自己创造的;最后是准备——准备成功。现实的自我期望使他们做好了迎接机会的准备。生活中的成功者相信自己预言的能力,保持着努力向上的势头,期望一个较好的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收入能有不断地增加,有热情的友谊和新的成功。成功者总是把问题看做向能力和决心挑战的机会。

6.现实的自我意象

所有的成功者都积极地考虑和发挥现实的自我意象。他们表现出成功者的样子: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根据看到的图画、体验到的感情和听到的语言,进行想象,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吸引力。他们懂得,着急、渴望、敌意和失望对于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具有消极性和破坏作用;他们还知道,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下意识没有反复详细区别真正成功和想象成功的能力。

7.现实的自我调节

生活中的成功者信奉现实的自我调节。他们有着合理的生活计划,总的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每一天的工作具体明确,并且日复一日地努力着,决心达到确定的目标,得到要得到的一切。他们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懂得自我指挥。每天的分分秒秒是成功者的时间的结构。简言之,现实的自我调节的秘密在于建立一个清楚的、具有规定性的目标。

8.现实的自我修养

成功者们进行现实的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就是思想实践,即思想的锻炼,树立新的思想感情、废弃贮存在潜意识的记忆体中的陈旧东西。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成为习惯的,自我修养能形成或破坏一种习惯,能在你的自我想象中或是思想中产生一种永久的变化,帮助你达到目标。它反复地用语言、画图、观念和情绪告诉你,你正在赢得每一个重要的个人的胜利。

9.现实的自我投射

生活中的成功者是现实的自我投射的典型。你经常能认出一个成功者,当他们一走进房间时,能造成一种气氛:他们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他们具有一种使人消除敌意的艺术,同时向周围扩散着吸引人心的超凡魅力,向人们投射发自内心的火热激情。成功者们是坦率和友好的。作为听者,他们全神贯注地去捕捉你的意思;作为讲话者,他们千方百计地让你听懂他们所讲的内容。他们用实例去探求你的反应,并运用于同样方式的语言去讲解,以便让你很容易地取得他们与你交往的真实含义。最后,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成功者们在生活中投射建设性的、积极的想象。

生活中成功者的心理,为我们构成了一种使自己感到满意和振奋的生活方式,同时,为那些在生活中把他们看成向导和鼓励的人们,树立了一个健康的榜样。

当你把各种成功者的心理品质设计到你自己的生活中时,它们就成了你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动力。

树立有助于自己迈向卓越的七个信念我们的生活,是由自己选定的,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如果我们选择幸福,我们就会得到;如果我们选择悲惨,我们也会得到。信念是卓越的基础,而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能以特别的、前后一致的方式去认识一切。信念是对生命认知、生活方式所做的最基本的选择,教我们如何开启和关闭自己的思绪。因此,要迈向卓越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能引导我们迈向心愿的信念。

追求卓越的信念有很多,美国潜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如下七个信念对一个人的成功十分重要:

1.相信自己大有可为

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原因和目的,并且有益于你。那些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都拥有神奇的能力,留意任何境况中的可能性,找出有利因素。不管他们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总认为事有可为。他们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必对他有益。他们相信,在任何逆境里,总有可以利用的变化。

杰出的人具有上述想法,请你也用相同信念,想想你自己。在任何情况中,都有许多应变的方法。假设,你失去了一笔盼望许久而深信必能得到的生意,你可能会难过或沮丧,坐在家里发愣或外出喝个烂醉。

你甚至于会生闷气,骂那些抢生意的公司,或埋怨自己公司的人无能。

这些行为或许可以让你的气稍消一些,但无济于事,因为那并不能让你重新获取生意。你倒应该极力重新调整好脚步、检讨过失、亡羊补牢,再去寻找其他的新机会,这才是扭转乾坤的唯一之道。

你一定要花点时间再想想自己的信念。通常你对事情的期望是好,还是坏?你希望自己的心血是终有所成,抑或付诸东流?在艰难环境中,你看见的是自己的潜能,还是路上的绊脚石?不幸的是,许多人悲观多于乐观。要想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改变的本质。若心存无力感,便会成为没有能力的人。要想改变,就是消除无力感,从相信自己办得到开始。人群的领导者,就是那些能看见良机的人,哪怕他们走进沙漠,也能寻找到花园。不可能?如果你强烈地相信可能,就有可能达成。

2.没有失败,只有结果

某省一家人到东南亚旅行,一路上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只是自机场南下回家的途中,遇上一场大车祸,迟了五六小时才到家。当他们抵家的时候,面对来迎接的亲友,连呼倒霉不已。

这时,一位老人赶来了。在一片倒霉气氛中,向他们道贺,他说:“这样大的车祸,死伤这样重,你们全家都平安回来,这不是天大的福分吗?”

天下事,得失成败祸福,全在一念之间。凡事往好处想,凡事退一步想,必能海阔天空;否则,就会冤家路窄,寸步难行。

许多人很怕失败,然而常常就是有许多天不从人愿的时候,像功课不及格、失恋、计划泡汤等等。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情况称作失败,而应该称其为结果。这个字眼是成功者所相信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失败,只有结果,失败是动摇不了他们的。记住:生活中没有失败这回事,只有结果。只有追求结果的人,才能获得最后成功。成功的人不是从不失败,他们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但他们认为那是学习经验的机会,借用这个经验,再另起炉灶才能得到新的结果。

仔细想一想,你每天能比前一天增加的一种资产或利益是什么?答案一定是经验了。害怕失败的人,内心产生畏惧不前的心理,不敢下手去做,不可能成功。你是否害怕失败?那么,你对学习又持何种看法?如果你肯学习别人的经验,那么就能无往不胜。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年轻而悲观,是最悲哀的事。”他说得很对,当人心存失败的想法,无异于保证将一辈子碌碌无为。可是有伟大成就的人,却不把失败放在心上,他们不容许任何有害身心的消极思想存在。

赢家、领导者、大师以及拥有个人魅力的人都懂得,如果徒劳无功,那是表示得另谋他途,才能达成心愿。一位西方著名学者曾说过:“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来自不断错误的经验,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经验,有时候从他人的错误中学习。在此请你回想一下,从你一生中找出5种你称之为最大的“失败”中,看看学到了些什么?相信这些经验一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教训。

担心失败,是一种毒害心灵的方式。当我们心存消极想法时,生理状态、思考方式和心境就都跟着而变。而我们最消极的想法,就莫过于担心失败了。舒勒博士倡导“可能性思考法”,他曾问道:“如果你预先就知道不会失败,你会怎么做?”你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回答。如果你真相信不会失败,也许你就会用一套全新的做法,得到空前的成功。那么,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这不就是让你成长的方法吗?在此,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就相信没有失败那玩意儿,有的只是结果。事实上,你是一直在做成结果,如果不是你所要的,只要改变做法,就会有新的结果。划掉“失败”这个字眼,要致力于从经验中学习。

3.不论发生什么,勇于负责

成功者共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相信他们在改造环境。也许你曾多次听过“我是主事者,我负全责”这句话,希望你不要认为那是偶然。有成就的人都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是好是坏,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即使不是亲手做的,或多或少影响过别人。我们不知道,也没有科学家证明过,“思想会改变环境”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但它的确是有用的话,是一个激励人的信念。各人的人生经验,不论是有形的行为或无形的观念,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如果你不相信你正在改变环境,不管那环境是好是坏,那么你就是环境的奴隶。你成了个被造者,而非创造者。

勇于负责是衡量个人能力及成熟度的最佳方法之一,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其他信念,考验他是否是心口如一的人。如果你不相信会有失败的情形,而只相信会有最后的结果,那么勇于负责的态度,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反而会有许多收获。如果你能在自我控制之下,就必将会成功。许多人一定有过向别人表达善意,却未料到对方不领情,造成双方反唇相讥、怒目相视的经验。有时候在追究挑起争端责任时,你曾责备,要其负责。虽然这样做很简单,但不见得聪明。既然你说的话成为导火线,若你还记得你要的结果,你的话仍然可以改变情势。你只要换个态度、口气、脸色即可。实际上,沟通的意义在于达成目的,如果你换个态度,就可改变你的沟通方式;你敢负责,就能得到掌握情势的力量。

4.只取所需的知识就足够了

有许多成功者不相信做任何事都得完全清楚细节,他们知道什么是必须知道的,而不让细节拖慢前进的脚步。那些能干的人,在做许多事时都有一套工作哲学,就是不全理会每一细节。

模仿别人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从观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特殊做法中,你就能学到他们的技巧,得到相同的成功,可是花的时间更少。时间是太宝贵了,无人能使它延长,而成功的人对时间的看法,真可算是十足的吝啬鬼了。他们清楚一切的情况,只取所需,留下其他的。如果他们对某件东西有兴趣,如想知道马达运转的原理或产品制造的方法,就会花额外的时间去学。不过,他们永远留意需要的程度,哪些是必需,哪些是不需的。如果有人跟你问起电的性质,你一定是一问三不知或略知一二,不过你还是会照常按动开关或扭亮电灯,谁也不相信你会因不懂电学,而改在烛光下读书。成功者擅长于区分什么该是他们知道的,什么是不必知道的。为了有效使用有关的资料及你人生的一切,你应该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点,投下全部时间探讨根本的事项,或仅攫取既有的经验。要成功是不需要知道一切的。这也就是为何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及工程师,虽然对电脑电路知道的比乔布斯更多,但只有乔布斯知道如何有效地运用他所知道的。

5.人是最伟大的资源

如果说在每一本企业管理名著里,都传送一项重要且相同的信息,那就是员工之间若无共识,若不能结成同心协力的团队,便不会保有永久的成功。即使是在尖端行业里,有效处理人际问题也是列为首要任务的。

我们要经常保持警觉、调整态度、修正做法、确定人生方向无误。要尊重别人,说和做要相统一,在人际交往中,要常说:“我们要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我们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我们应当如何做,才会有更大的成就?”要知道,三个臭皮匠,绝对是胜过一个诸葛亮的。

6.工作就是快乐

你可听说过有哪个人讨厌自己的工作,而能获得很大的成功?相信你从来没听说过。有个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密切结合在一起。

美国医药界的查里·华葛林原来只开设一家规模很小的药房,他也有和一般人一样的见解,他怨恨自己的职业,他也常涉足歌厅舞场,可是他曾自问:“我能舍弃这种生涯吗?”“我能在我的职业中施展我的才能吗?”终于,他下定决心,想了一个方法:找到了使他获得成功的钥匙。他曾欣欣然自述他为顾客服务的态度,怎样使顾客满意,怎样招徕生意。于是,他的药房便扩展成了公司,并成立了制药厂,各地都设有分店。华葛林的成功诀窍,在于他工作的态度。他觉悟到职业原可以作为极有兴趣的游戏,便以游戏的竞技者出现,努力发挥竞技的技巧,尽力快乐地去做。

7.全力以赴

若不全心投入,就不会有持久的成功。成功者都相信热诚的力量,如果要挑出一个与成功绝不可分的信念,那就是完全的投入。你可以观察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不尽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最敏捷的、最健壮的,但绝对都是最苦干的。俄罗斯有一位著名芭蕾舞蹈家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的秘诀。”这也就是我们所要再次强调的——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地修正调整,直到达达目标为止。

在任何领域中,我们都可看到全心投入的例子,甚至于在以体力争胜的领域中。

就以体育界来说吧,是什么因素让拉瑞·勃德成为美国职业篮球赛中最佳的球员之一?有许多人一直都感到奇怪。他行动慢、又跳不高,在以重视手脚迅捷的世界里,勃德的行动看起来仿佛是慢动作。但是当你详细分析后会发现,勃德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全心投入。他平日辛勤苦练,矢志不渝,打起球来比别人认真,对自己要求也高,结果成就也冠于他人。

另外再看看伟大的高尔夫球手汤姆·沃森,当他在斯坦福大学时仍是默默无闻。虽然他只是队中的一名普通球员,但他的教练对其苦练的精神万分称许,认为是他一生中仅见的用功球员。

在以技巧取胜的领域中,说明了唯有埋头苦练,方能脱颖而出。

全心投入的确是任何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我们才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得到更理想的结果。

挑战失败、战胜挫折的智慧

失败会令一个人的事业遭到重挫,西吉奥·齐曼的经历就是一例。

1984年,可口可乐公司委任他负责扭转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的劣势。齐曼的策略是改换可口可乐的配方,取名为“新可乐”,并大肆宣传。他的错误是没有在市场上继续推销旧可乐,有些人认为是他过于自信所致。

新可乐才销售79天,旧配方的可口可乐就重回市场,易名传红可乐。齐曼大受打击。一年后,他离开可口可乐公司。

然而,齐曼并没有被挫折击倒,他一直都在努力拼搏着——仅仅7年后,齐曼便重回可口可乐公司,他还是那么自信,而且职权比以前更大了。

很多人都曾经犯过严重错误,遭辞退、降级,或者不知怎么就失败了,齐曼只不过是其中一例。华特·迪斯尼就业之初,就曾有一次被上司革职,而迪士尼和亨利·福特两个人都曾在事业成功之前,有过生意破产的经历。

即使你从未失败过,也难保以后不会。今日的商业世界瞬息万变,置身其中必须面对不明朗的环境采取行动——换言之,偶尔跌倒是难免的。

哈佛商业研究院教授约翰·科特说:“我可以想象得到,20年前行政人员讨论是否聘请某人担当重任的时候,如果有人指出:‘这个人32岁时有过一次惨败。’其他的人便说:‘不错,那的确是个污点。’我相信今天同样一群人在考虑是否聘请某一人选时却会说:‘我担心的是,这个人从未失败过。’”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常有失败之举。他喜欢雇用曾经有过失误的人。“那表示他们敢于冒险,”他说,“从那些人怎样应付出了错的事,可以看出他们会怎样应变。”

那么,失败之后怎样才能重新崛起呢?有关专家经深入研究提出的答案可供我们参考:

1.设想下一次赢得重大胜利

曾任达拉斯牛仔队教练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吉米,约翰逊懂得怎样应付失败。1985年他在达拉斯的第一个球季,纪录是1胜15败——比起他最初在一所中学任防守教练时的0比10成绩,丢脸程度只稍微好一点。“我们的球队是全美国足球联盟最差的一队,”约翰逊承认,“不过我的目标是打入超级碗决赛。”

约翰逊有心理学学位,处世态度一贯积极。他会告诉任前卫的球员:“要护好球。”而不是说:“别大意。”他会说:“杀出重围。”而不是说:“别漏失了这个球。”他在赛后会议中专注于下一场比赛如何取胜,“那样我们很快便会把失败置诸脑后。”牛仔队终于在1993和1994年赢得了超级碗决赛权。

遇到失败时一般人往往失去自信,而适应能力强,不屈不挠的人却仍充满信心。

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力曼研究过30种行业雇员的表现。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的都是乐观的人,他们认为:“我这个问题,不过是暂时的。”他说,“悲观的人通常不能东山再起,他们认为自己会一败涂地。”

2.勇于冒险犯难

西吉奥·齐曼离开可口可乐公司后,有14个月没有和该公司的任何人来往。但他没有断绝社会上的接触。他跟人合伙开顾问公司,设在亚特兰大他家的地下室,设备简单,只有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和一架传真机,客户有包括微软电脑公司和米勒·布鲁恩公司等,他的座右铭是:打破传统,勇于冒险。

后来,甚至可口可乐公司也咨询他的意见,齐曼说:“我做梦也想不到可口可乐公司会找我回去。”管理阶层告诉他,他们需要有人帮助整顿业务。

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戈伊苏埃塔说:“我们一向不容许职员犯错误,因此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一个人只在行动时才可能跌倒。”

勇于打破传统、勇于冒险的人,虽然容易遭受挫折,但是也很容易找到摆脱各种困境、通往卓越的途径。

3.订下具体目标

在1960年,简·莱斯利是世界十大网球好手之一。“我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世界冠军,而是要在温布尔登中央球场上比赛。”这个高大结实的丹麦网球名将说,“我每次练球,都会想象自己在温布尔登打球,嗅到草地的气息,听到观众的喝彩声。”1969年,莱斯利终于进入中央球场比赛,结果却败于洛德·雷佛。

20年后,莱斯利成为施贵宝公司的董事长,后来公司与其他公司合并,莱斯利被挤出局。他花了一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宗教和哲学课程,但从未放弃要做总裁的目标。到了1994年,莱斯利终于取得史密斯奇连·毕湛公司总裁的职位。一个人只有订下具体的目标,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不断实现人生的理想。

4.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历克·米勒很早就知道,世事不能尽如人意。他在破碎家庭中长大,父亲经常酗酒。

到1989年,米勒已成为行业内顶尖人物,极负盛名,以擅长逆转公司颓势见称。他应聘挽救王安电脑公司免于破产。可是该公司问题比他所想象的困难得多。王安公司业务始终不振,米勒只好承认失败。为了挽救公司,他向当局申请重组,并售出公司的制造业务,然后自己辞职。王安公司比起以往规模只剩空壳,但能够赚钱,米勒已无所憾。

今天,米勒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此机构的总裁罗伯特·雅伦和他首次会面时便告诉他:“我认为你在王安公司的经验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米勒曾问那些担心失败的年轻职员能否对着镜子说:“我已竭尽所能。”要是能够的话,不论结果如何,都是成功的。

童年逆境确实有助于使人适应环境和败后复兴。成功人士视失败如青春期:尴尬,不自在,但却是迈向成熟的经历。

5.随时面对风浪

伯尼·马库斯是新泽西州一个俄裔穷家具匠的儿子。他的朋友阿瑟·布兰克在纽约市皇后区中下阶层地区长大,小时候与不良少年为伍;15岁时他父亲去世。“我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一个观念:生命是难免有狂风骤雨的。”布兰克道。

1978年,他和马库斯一起在洛杉矶一家五金零售店工作,遭新雇主解雇。第二天,一名从事投资的朋友建议他们自己创业。他发现这个主意并不狂妄。

马库斯和布兰克开始经营一家他们以前觉得难以应付的商店——规模庞大,装潢朴实,服务优良,货品齐全。今天,他们的家庭用品公司是家庭用品业中效益增长最快的公司。

马库斯每次与其他企业家会面,总会问:“你一生中可曾有过感到绝望的时候?”他说:“我曾经与50个成就骄人的企业家讨论这问题。其中有40个人经历过这样的性格培养过程。”一个准备随时面对风浪的人,在困难面前才不至于手足无措;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才有继续尝试和拼搏的勇气。

6.以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为高级行政人员提供辅导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托比认为,失败的首要因素是缺乏自知之明,他指出:你必须跳出个人立场,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我以前从来不了解自己对他人的影响,”美国运通公司的安·布丝琪说。4年前,她是该公司卓越卡部门的总经理,属下2000名职员中有5个人被发现蓄意隐瞒公司2400万美元的亏损,公司认为她须对此事负责。安是个完美主义者,给人以凶恶挑剔的印象,可能因此使她的部下对她畏惧过甚而不敢向她报告坏消息,只有编造谎言。

她失去了卓越卡部门领导的职位,但美国运通公司给了她另一个机会,让她挽救公司属下一个规模较小的机构。她的自信心大受打击,险些拒绝这项建议,她在卓越卡部门失败的教训。

“我必须要比以前体谅别人,”她说。她如今较有耐性,愿意聆听,也学会了鼓励下属报喜亦报忧。“不论利润的数字是好是坏,我都会问为什么。如果以前也这样做,我也许早就发现了卓越卡的问题。”

布丝琪现任执行副总裁。她以前的上司托马斯·莱德说:“有些人事业停滞,但有勇气再接受艰辛的挑战,安便是一个例子。太多人只想找个安稳的地方,结果事业上无法突破,只是原地踏步。”

莎士比亚说过:逆境使人发愤向上。失败的经验挽救了安·布丝琪,激励了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把历克·米勒带上巅峰,也使西吉奥·齐曼成为新时代一个罕见却真实的典范。要是你从未遭遇过失败,为了事业着想,也许应该经历一次。

排除自我心理障碍,培养敢于冒险的精神在生活中,大部分人愿意停留在所谓“安全圈”内,无意于任何形式的冒险,即使目前的生活过得庸庸碌碌、死水一潭也不在乎。

想实现目标总是需要逆流而上的。追求它们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但是追求它们同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比起那些消极的、不鼓舞人的习惯,你生命的目标或你的人生理想必须更强有力和更令人振奋。那些消极的东西常常使你回到那种安逸的生活道路上,也会带给你一个时常与其斗争却无法彻底打败的问题。这种阻滞自我超越实现的违背自己利益的设想就是自我心理障碍。它们是我们追求新的明天的主要障碍和重复守旧的主要理由。

自我心理障碍者总喜欢说下面的这种话:“我们一直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做的”或“在这种情况下我所做的已经尽力了”,诸如此类。这种普遍的想法会使他们遗漏另外一些可能性,就是他们可以用其他的办法来处理事情,以及他们可能有能力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自我心理障碍是一种自己构建的障碍,根植于他们对于未来的恐惧,而且会阻断那条有可能光明的路。

下面是一些自我心理障碍者的借口:“我安排时间的能力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我无法掌握电脑软件,过去不行,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

自我心理障碍是我们没有让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时的状况。我们自己的面前总有两种选择:竭尽全力或是有所保留。选择前者意味着你将通向一个新的世界,建设自己的明天;选择后者的话,未来之门将会关闭,你只能一次次地重复你的过去。若你不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那么会怎么样呢?你的生活将一成不变,而最终你将一无所获’自我心理障碍是你舒适的生活的上限——它是将平庸生活和伟大的成就分隔开来的界限。如果你不能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形势的发展将是——你不可能进步。

自我心理障碍是致命的因素。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它会抹煞个人的成就感和完成任务的欲望。另外,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意识到它并采取行动去消灭它的话,这种心理障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过去,会令我们没有办法挖掘我们尚存的潜力。换句话说:坏习惯会不断地变得强大,以至于使你在人生的重大问题上发生错误。一旦你消极地屈服于生命中的自我心理障碍,你的生活从此将不再完整。一旦你放弃努力改变现状的可能,一旦你决定去重复过去而放弃美好的未来,从那时起,你的生命将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我们应该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移除害怕冒险的心理障碍。这意味着,我们要去增强自己和他人的信心,还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化我们的整体感和大局观,并努力加强判断力,以使自己始终处于正确的前进方向上。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敢于冒险能力的建议:

1.积极尝试新事物

在生活中,由无聊、重复、单调而产生的寂寞会逐渐腐蚀人的心灵。相反,消除一些单调的常规因素,会使你避免精神崩溃。积极尝试新事物,能使一蹶不振、灰心失望的人重新恢复生活的勇气,重新把握生活的主动权。

2.尝试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屈从于他人意愿和一些刻板的清规戒律,已成为缺乏自信和惧怕冒险者的习惯,以至于使他们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应该认识到,你之所以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是由于你的懦弱和没有主见养成的恶习。如果你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你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地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

3.不要总是定计划

缺乏自信的人相应的也缺乏安全感,凡事希望稳妥保险。然而,人的一生是根本无法定出所谓清晰的计划的,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有条有理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火花往往是在偶然的机遇和奇特的直观感觉中迸发出来的。只有欣赏并努力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火花,生活才会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

4.要试着去冒一些风险

冒险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冒险精神,体会不到冒险本身对生活的意义,就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也就无法培养和提高人的自信心。自信在本质上是成功的积累。因此,瞻前顾后、惊慌失措、避免冒险的做法无疑会使我们的自信丧失殆尽,更不用指望幸福快乐会慷慨地降临。

所谓的冒险,并不仅仅是指征服自然,跨入未知的土地、海洋及宇宙。在人类社会,你会和种种不合理的习惯势力、陈规陋习狭路相逢,如果你坚持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那么你就在很大程度上冒了风险。甚至你想要小小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在冒险之列。关键是看你是否敢于试一试,是否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假如生活中未知的领域能够引起你的激情,并使你做好试一试的心理准备;假如人生真的如同一场牌局,而你又能够坚持把牌洗下去,不是中途退场的话,那么,每克服一个困难,你就增添了一分自信。

5.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很多人自诩有自知之明,但是,他们所知的不少东西其实并非真知,而只是一些谬误,是限制自己手脚的框框。这种信条乃是限制发挥高水平自我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也限制了他们同环境的抗争。

6.向自己挑战,而不是与别人争夺卓有成就的人,更热心于倾注精力扩大和完善自己取得的成果,而不是一定要打败竞争者。实际上,担心对手的实力以及可能具有的特殊优势,往往使自己精神上先吃败仗。正因为这种人能按自己的标准,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去做力所能及的艰苦努力,他们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努力,集中优势,在向自己挑战的同时,也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知难而退,敢于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只会一味著名的学者指出:知难勇进是一种魄力,知难而退则是一种智慧;知难而退有时比知难而进更重要,更富有远见。

在正确的时机退幕,是一切出色演出的高潮,就像叶利钦的1999年12月31日。同样的,没有几本书值得全部读完。你花了钱买一本书或杂志,并不代表你必须读完它以免浪费金钱,你的时间是无法回收的资源,你花的钱则不是。有人说:“你所要做的就是在一分钟内知道一本15万字的书并不符合你的期望,然后决定不读。”速读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读书上,更体现在人际交往中。

结束一件事或一份感情,有时候比开始要难。我们能理解日久生情和恋恋不舍。但我们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明知道错了,还不去改?知错就改,是一个人有力量、有决心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有希望、有成就的根本。其实,生活很简单:东西丢了,找一下;实在找不到,就忘了它,去找下一个。摔倒了,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赶路。不能尽快地结束,就不能尽快地开始;不能很好地结束,就不能很好的开始。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可能有很多障碍,你会觉得竞争太残酷,自己恐怕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如真是这样,你不妨放弃这条拥挤的小路,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下面的这个故事也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某市公安局新进了一批警察,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

培训期间,学员们组织了一个篮球队。政治部领导下班后,常来看他们打篮球。教官们便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在球场上好好表现自己,政治部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将会决定他们集训后的岗位分配。

年轻的小伙子们明白,他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竞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于是在认真受训之余,他们都在球场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出色的技术动作,奋力拼搏的打球精神引起领导的注意。

当别人在篮球架下越战越勇时,他们中有一个学员却越来越灰心,他是全班个子最小的,而且从小就对篮球不太感兴趣。在队友们高大灵活的身躯下,他只能当配角。但是,他不想当别人的笑料,下决心苦练球技。每天,一有空闲,他就一个人抱着篮球在场子里练习。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天赋和兴趣,只有压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好篮球的。比赛时,他照样经常被人盖帽,带球时被人断球是家常便饭。他对自己感到失望了,他不敢想象,自己刚一上班就成了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小角色。

有一天,懊恼的他无意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句话深深震动了他:“不要把你的钱投在不熟悉的领域。”他立刻在脑海中引申出另一句话:“不要在必败的领域里和人竞争。”他幡然醒悟了:“我干吗非要打篮球呢?我并不具备打好篮球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我对打篮球不感兴趣。”最后,他毅然退出了篮球队。等到别人再比赛时,他成了一个观众,而且,他的手里多了台照相机。

此后,他便开始写文章,并配上照片,投到当地的晚报上。此后,这名学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作品。集训结束后,政治部主任直接把他调进了政治部宣传科,他的职业生涯丝毫不比那些篮球打得非常出色的小伙子们差。

人生就是一场严肃的竞技,你的实力稍差或暂时走弯路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大方向是否正确。坚强和毅力固然可敬,但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下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会变成一种盲动。很多时候,人更需要的是分辨方向的智慧。不适合做官的,或许可以去做生意;不适合做生意的,或许可以去做学问;长得不漂亮的,可以不比相貌比性情……

一个人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得珍惜这有限的时间,就得选择最适合于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到极致,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生命,徒留悲切在心中。

最适合自己去做的事,也就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自身素质能够满足要求的事,客观条件许可的事,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再加上恒心和毅力,才能有希望做好,有较大的把握做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因而要取得成功,就要把自己奋斗的目标定位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不能选择自己兴趣不大或者毫无兴趣的事。

例如,一个人自小就喜欢音乐,渴望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于是成年后便把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在音乐事业上,可以说他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事实证明所有的音乐家都是这样成材的。假如他不喜欢音乐,一直讨厌五线谱,那么如果强迫他去学唱歌或学习演奏乐器,他必定不会有多大成就,最多只能把从事这项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身的基本素质所许可,如果是一些特殊的职业,对一个人自身的条件要求会更高。有的职业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如运动员、演员、飞行员、时装模特儿等等;有的职业对智力要求比较高,如科学家、作家、商业策划人员等等;有的职业则要求所从事的人员综合素质好,如政治家、外交家、电台节目主持人、高级管理人员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则对人的某一个方面有特别的要求,一般人难以从事这些工作,例如品酒员,则要求有独特的味觉和嗅觉等等。

因而,光有爱好、兴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从事这项职业所需要的身体或智力条件。就像很多人都羡慕运动员、演员的风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运动员或演员,那不是靠爱好、靠勤奋努力就能够做到的。

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还不能认为做什么事就一定能成功,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客观条件许可才能成功。例如,农民种庄稼,关键是要有种子,但是有了种子不播种在田地里是不行的,播种在土里,如果季节不合适、没有雨水、没有阳光等等仍然是不行的,可见,客观条件同主观条件一样重要。

同样,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主客观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才行。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扬长避短,千万不要去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要区分什么是兴趣、爱好,什么是自己的特长,不能把这两种混为一谈,更不能优劣颠倒,把短处当长处。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结果许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适宜做的事,失败或成就很小乃是必然的事。

一个人在35岁之前一定要认识到:知难而退是一种智慧。知难而退,或许你能拥有更加广阔的事业。那个时候,说不定,一回头,你发现机遇就在身边。

知道如何促进自己的情感

某天下午,纽约市天气潮湿阴沉,令人郁闷不适。丹尼尔·格雷蒙上公共汽车准备回旅馆时,中年的司机面露热切笑容,向他问好。

“您好。”他说。他向每一个乘客都这样打招呼。

公共汽车在市内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慢慢前行,这位司机不断声情并茂地介绍:“那家商店正在举行惊人大减价……这所博物馆有精彩的展览……下个街区那家戏院刚上映的电影你们听说过没有?”乘客下车时,人人都不再绷着脸孔。司机大声说:“再见,祝你今天过得开心。”大家都报以微笑。

这件事在丹尼尔的脑子里思索了好多年。他认为这位司机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人。

丹尼尔熟识的贾森则和这位司机则迥然不同。贾森是某高中的优异生,立志要进哈佛医学院。有一次,这个男孩在物理测验中只拿到80分,他觉得可能影响到他实现进哈佛的梦想,便带了一把切肉刀回学校找物理老师理论。争执时,他刺伤了老师的锁骨。

这男孩天生聪颖,怎么会做出那么没理性的事呢?答案是:智商高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取得杰出成就。心理学家认为,你是否能出人头地,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包括丹尼尔·格雷蒙所提出的情感智慧。

以下是丹尼尔·格雷蒙总结的关于情感智慧的一些要素,以及促进这种智慧的方法:

1.自我觉察的能力

自我觉察就是指某种感觉一产生,你就能觉察到。这种能力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分。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

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的直觉,即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梅斯奥在他的著作《笛卡儿的谬误》中提到的“身体标记”。直觉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例如,给怕蛇的人看蛇的照片时,即使他们说不觉得怕,放在他们皮肤上的传感器却会探测到汗,而出汗是焦虑的表现。就算只是把照片在他们眼前一晃,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看见的是什么,一样会出汗。

只要努力练习,我们就能对自己的直觉有更敏锐的觉察力。例如,有个人遇到了不如意事,懊恼了几小时。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到有人提醒,才讶然发觉。要是他能觉察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项要素,那就是赶走坏心情。

2.驾驭心情

跟好心情一样,坏心情也能为生活增添趣味,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关键是必须保持平衡。

我们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制。但是我们能决定让这种情绪持续多久。美国心理学家黛安·泰丝访问过400多名男女,问他们用什么方法摆脱恶劣心情。她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教人如何驱走坏心情。

大家都想避免的各种心情之中,愤怒似乎最难应付。公路上有辆汽车突然插到你车子前方,你的即时反应可能是心里暗骂:“这混蛋,差点就撞到我,我可不会让他就这样跑掉。”你越这样想就越生气,可能因而失去理智,鲁莽驾驶。

怎样才能使自己息怒呢?有一个怪论说,发泄能令你觉得舒服些。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这是最糟的做法。勃然大怒会刺激脑部的唤起系统活跃起来,令你怒气更增,而不是平息。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评断”,即自觉地用比较积极的角度去重新看一件事。就以那个突然插到你前面的司机为例,你可以告诉自己:“他也许有急事。”泰丝发现,这是极有效的止怒方法。

另一个有效办法是独自走开,去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你气得已无法清醒地思考,冷静一下尤其有用。泰丝发现,大部分男人出去开车兜风之后,就能恢复心平气和。另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运动,例如去散步一段时间。无论你用哪一种方法,切记不要再去想那些令你生气的事。你的目标应是把心思转到别的事情上去。

重新评断和转移心思这两种方法都能助你减轻抑郁、焦虑和怒气。此外,深呼吸和冥想也是对付坏心情的犀利武器。

3.自我激发

有建设性的自我激发,即鼓起热诚、干劲和信心,是争取成就所必需的。专家对奥运选手、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做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有个共同特征:能激发自己苦练不辍。

要激发自己去争取成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天下无难事”的乐观态度。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建议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特别雇佣一批在普通才能测验中不及格、但是非常乐观的求职者,然后拿他们和那些在才能测验中及格、但是非常悲观的保险推销员互相比较。结果他发现,乐观组在第一年的业绩比悲观组高21%,第二年更多出57%。

悲观的人遭人拒绝时,可能自怨自艾:“我是个失败者,会一辈子都做不成一宗买卖。”乐观的人则会这样自我开解:“也许我用错了方法。”或者:“碰巧那顾客心情不好。”乐观的人把失败归咎于客观环境而不是他们自己,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与练习,悲观的人就能学会乐观地思考。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你一发现自己有消极、自暴自弃的思想,就把它控制住,你便能把情况重新评断,觉得还不至于太糟。

4.控制冲动

能否自我调节情绪的一个要素,是要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抑制冲动。

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斯切尔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一所幼儿园内做的实验,证明了这种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为了帮助自己抑制冲动,有些孩子闭上眼睛不看眼前的诱惑,有些则把头枕在手臂上,或者自言自语、唱歌、甚至睡觉。这些坚强的孩子都得到了两粒果汁软糖。

这项实验更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后来的后续调查。那些4岁时就能为了要多拿一粒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压抑心中的喜好。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熟,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相反的,那些急着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你面对诱惑时,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你的长远目标,例如减肥或考取医学学位。这样你就比较容易自制,不会去拿那一粒果汁软糖了。

5.人际关系

与同事、情人、朋友或家人相处,鉴貌辨色、善解人意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几乎不知不觉中发送或接收情绪。例如,有人对你说“谢谢你”,从他的态度,你会感觉到他是正在打发你走、真正感激你,还是只不过在敷衍你。我们越善于从别人发出的信号辨别这个人的感受,便越能控制自己发出的信号。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罗波·凯利和珍妮特·卡普兰在贝尔实验室里做的研究,证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是工程师就是科学家,在学术智商测验中得分都很高。可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出类拔萃,有些人却碌碌无为。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那些表现突出的人都人际关系良好,交游广阔。凯利发现: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时,总是很快就有回音。

这个事实再一次证明:一个人是否能出人头地,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而不是智商。

确立积极良好的自我形象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形象感。对自我价值有高度自信的人,成功与幸福似乎一直与他们相随,他们事事如意,好事接踵而至;他们左右逢源,人际关系四通八达;他们点子丛生,计划每每成功。

相反,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似乎老是与失败和痛苦相连。他们的计划总是失败,他们的追求总是不能如愿,他们总会以某种方式毁坏他们潜在的成功,似乎总是一事无成。他们的问题根植于自我认可的困难。

一个缺乏良好的自我形象感的人不是注定要与失败、痛苦结缘的。改变消极态度,扭转对自己否定的评价,重新获得健全的自信,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追求成功的理想的。那么,怎样才能确立积极良好的自我形象感呢?心理学家为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集中注意力,积极行动起来

许多咨询的顾客都对心理学家说,由于他们没有像别人那样聪明、漂亮或灵活,因此总感到低人一等。其实聪明也罢,机智也罢,甚至伟大也罢,这仅是一种行为表现。如果没有行动,何以给人聪明、机智和伟大的印象呢?你与他们相比,似乎相形见绌了,那是因为你没有行动,没有找到你的行动环境,没有选定你的行动对象。一句话,你没有发掘和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实际作为。如果你认识了自己的自我价值,确立了自信,有了积极的自我形象感,那你就会积极进取,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那么,伟大对你来说仅是机会而已。一旦有了机会,你也会成为伟人。

2.全身心投入你能干好的一切事情

世上没有比有才华的人未能成功更为普遍的事情了。问题不在于发现天赋才能的困难,而在于发现赢得最后成功的技巧的困难。

我们许多人感兴趣于某一领域,并投身进去。但接着事情变得困苦艰难起来,而看看别人却很顺利,很成功,于是就气馁起来,撒手不干了。要知道,反复磨炼才能取得成功的技巧。成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它需要知识、才智、技巧,需要整个心力的成熟发展。

一位哲人说:每一个人都拥有天上的一颗星,在这颗星星照亮的某个地方,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专属于你的工作。我们必须百折不挠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别人似乎轻易取得成功而气馁。通常使你脱颖而出的不是天赋的才气,而是呼啸前行的魄力,锲而不舍的努力。成功者往往是成功时才被你认识,因此你没看到他在走向成功时所经历的一条漫长而困苦的路。

3.在头脑中树立自我成功形象

不少人心中老是出现自责的话语:“今天早晨我的发式很难看。”“我的话讲得多傻,他一定在笑我。”等等。由于无数个这类信息每天在脑中闪现,毫无疑问,结果就是自我形象感的削弱。

一个克服这种怯弱自责心理的良好方法是想象。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在脑中“看”到你正在取得成功的形象。在脑中显现你充满自信地投身一项困难的挑战的形象。这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反复在心中呈现,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临场默想术”是一个能确立成功的自我形象的可以普遍采用的方法。你要与人作一次交流,不管是拜见、会谈、求救、协商,你都可以在临行前在脑中默想谈话的内容、所持的态度、运用的语气、对方的反应,以及整个谈话环境和气氛。把自己事先沉浸到谈话环境中去,你就会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你要去干某个活计,动手前先在脑中默想一下工作的全过程,你的姿态、你的动作、所用工具、资料信息、工作对象的反应、完成后的效果……这能使你确立起成功的自我形象感,使你整个与活计有关的心智、神经、肌肉事先得到一次协调配合的“演练”,犹如向电子计算机设计并输入一个完成某一个任务的软件程序,最后能保证你顺利完成这个任务。

4.超脱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是一种信任的期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它有时会成为束缚我们的桎梏。我们要以超然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期待,不能让它成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沉重的精神包袱。当我们决定不成为他人期望的一类人时,这是解放自己的精神的一个重要步骤。

人是千差万别的,世上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即使同卵孪生儿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是体能、心力、人的价值在量上的区别,而是它们的属性。从数量上看,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的体能、心力——人赖以在社会进行人生创造的价值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天性。

有人适于从文,有人宜于攻理;即使在同一领域,每个人也有各不相同的天性,有人善于粗线条的宏观谋划,有人善于细线条的细节的表述等等。因此,每个人的成功决不会相同,但人人都能在只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上取得成功。

所以,不要看到别人成功而对自己妄自菲薄,不要错把人家的期待作为自己的桎梏,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凭你的知识,凭你的经验,凭你的直觉去寻找你的位置,你有着属于你的成功,它在等待着你。

5.建立能获得支持和“营养”的人际关系

最能增强你的良好自我形象感的途径是使你感到你的生活中充满着爱。这要通过你的努力去实现。向他人贡献你的爱,你会得到他人的爱。一个专为自己活着的人,不会有良好的自我形象感。

他人是认识你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你自己。这里有着心力与性格的辉映、比较、反照与较量,你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深入而全面地认识自我,使自己的脑中树立起鲜明的自我形象。

要记住,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要被他人吞没了自我。你不能忘记他人,但更不能忘记自己,没有你自己,也就没有他人。他人与你交往,是因为你不同于他;你想与他人交往,也是因为他不同于你。如果你忘记了自我,那也就失去了交往本身。要首先相信你的自我形象感有其存在的理由,然后,你才能在交往中不断地完善与强化自我形象。

为了在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努力去追求卓越《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用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用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能得到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项一项地飘过来,结果往往是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道路上跌跟斗;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嫉妒。

其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它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效应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的成果才能获得所向往的荣誉时,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上的突破有推动作用。

在人类社会中,“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富人享有更多资源,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讨人喜欢,因而他们会变得更自信,更迷人……一次,某大学的一群同班同学聚会。有的成了博士、教授、作家,有的当了处长、局长,有的成了公司老总,也有下岗分流的,给私人小老板打工的,还有赔本欠债的。

当年一个课堂里听讲的学生如今差别这么大,有些人不服气,说当初毕业的时候,大家学问、本事都差不多,可有的人机遇好,就上天,有的人背时,就入地——这世道太不公平。

被邀请来参加聚会的班主任听了这些抱怨,只是微然一笑,给这群当年的弟子出了一道题:109.

老师见学生一个个直眉瞪眼,便说:“你们会打保龄球吗?保龄球的规矩是,每一局十个球,每一个球得分是0至10.这10分和9分的差别可不是1分。因为打满分的要加下一个球的得分,如果下一个球也是10分,加上就成了20分。20与9的差别是多少?如果每一个球都打满分,一局就是300分。当然,300太难,但高手打270、280却是常有的。假如你每一个球都差一点,都是9分,一局最多才90分。这270、280与90的差距是多少?”

老师继续讲道:“排除别的因素不谈,你们当初毕业的时候,差别也就是10分与9分,不大。但是,这以后,有的人继续十分地努力,毫不松懈,10年下来,他得多大成绩,如果你还是9分8分地干,甚至4分5分地混,10年下来,你得落下多大距离?可不就是天上地下吗?”

上面的这个故事中所反映的是个人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它对我们的启示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人们喜欢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人屡屡失败,从未品尝过成功的甜头,还会有必胜的信心吗?还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在一本名为《超越性思维》的书中,提出了“优势富集效应”的概念: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累积。从中可以看出起点对于整件事物的发展,往往超过了终点的意义,这就像在100米赛跑的时候,当发令枪响起的时候,如果你比别人的反应快几毫秒,那么,可能你就能夺得冠军。

事实上,“马太效应”使成功有倍增效应:你越成功,你就会越自信,越自信就会使你越容易成功。成功像无影灯一样,不会给人心灵上投下阴影,反而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不断进取的加油站。

而与此相反,失败会使人越来越灰心丧气,离成功越来越远。因为一个人遇到一次挫折和失败,马上就会受到上司的轻视、朋友的疏远和亲人的责怪,使得他的自信荡然无存,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任自己,产生恶性循环,要想翻身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马太效应”对于个人发展的启示意义:成功是成功之母。因此,为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努力去追求成功,追求卓越’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努力避免重蹈覆辙你的事业有的时候可能会失败。诚然,避免失败的唯一办法是绝不追求成功,宁可安分守己。不过,你其实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出纰漏所在,设法纠正,那么,你就会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贝格大概是20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了,但就连他那样成功的人,也会说:“我觉得失败是家常便饭,在失败的恶劣空气中深呼吸,精神会为之一振。”

细心检讨挫折的因果很重要。你一定要正视失败,以免重蹈覆辙。一位西方心理学教授发现,许多事业上受过重大挫折的人,原来最普遍的失败原因有6点。不管你是企业行政人员或者是一般群众,你都可能发现自己受过同样的挫折。

1.处世无方

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的人,多半会归咎“办公室权术”害了他们,但所谓权术,说不定只是正常的人际关系而已。如果你弄不好“办公室权术”,其实很可能是你不懂得怎么和别人相处。你可能单靠精明能干暂时混得不错,但大多数事业都不由你唱独角戏。你可能有很高深的学术知识,却仍然缺乏社会知识——耐心倾听、推己及人、批评中肯而又能接受批评的能力。聪明的人肯承认错误,甘受责备,并坚持做下去。他们懂得怎样博取整体支持。

如果人们不喜欢你,他们对你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有一天在飞机场,一位旅客见到一个衣冠楚楚的商人大声呵叱,责骂搬运员处理行李不当。商人骂得越凶,搬运员越显得若无其事。商人走后,这位旅客称赞搬运员有涵养。“噢,没关系,”他微笑着说,“你知道吗,那个人是到佛罗里达去的,可是他的行李嘛——将会运到密歇根去。”

和你共事的人——即使是下属——只要受了你的气,都会跟你捣蛋。

相反,只要你精于处世之道,则犯了严重错误也没事。许多能力平庸的管理人员,都能安然度过公司的人事大变动,原因就在于他们和人交往时,通情达理,讨人喜欢;一旦有错,支持他们的人总会帮他们补过。事实上,犯了一次错之后,如果老板觉得他们以练达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次错误,说不定他们的事业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处世之道是后天养成的技巧,可以越练越精。就像有礼貌一样,是可以学的。

2.入错了行

你可能说不上是完全失败。你可能只是受了配合不当之累,成功有赖于你能把才干、兴趣、个性、风格和价值观念配合你的工作。布朗是美国一位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他先后曾被3家公司革职,才体会到大机构生活对他不合适。他在好莱坞晋升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第二号人物,后来建议摄制《埃及艳后》,不料这部影片卖座奇惨。接着公司大裁员,他也被裁掉了。

在纽约,他在新阿美利坚文库任编纂部副总裁,但是几位股东主聘用了一位局外人,而他和这人意见不合,于是又被开除。

回到加州,他又进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高层任职6年,不过董事局不喜欢他所建议拍摄的几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职。

布朗开始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态度。他在大机构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险,喜欢凭直觉处事。这些都是当老板的作风。他痛恨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管理,也不喜欢企业心态。

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布郎自立门户,摄制《大白鲨》、《裁决》、《天茧》等影片。布朗并不是一位失败的公司行政人员,他天生是个企业家,只是过去一时没有发挥潜力而已。

3.不能自信地投入

一位不太成功的律师曾直言不讳地说:“我的确没有追求到我的愿望。”其实这也不足为怪。他从来就没有认真尝试,免得招致失败。只要他不投入,不下定决心,他就总可以对自己说:我反正并不那么重视这件事。

他在一家有名望的法律学院毕业后,加入了美国西岸一家大商行,希望在娱乐事业部门学得专长,可是不知为何,结果是事与愿违。于是他说:“我采取了不冷不热的做事态度,不违逆资深股东,又不真的去做好工作。”

他搬到东岸,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6个月之后,上头示意请他辞职,因为他显得没有朝气蓬勃的干劲。他说:“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本来就不喜欢这家律师事务所。”现在,他执业专做娱乐事业方面的法律事务,但始终不满意。他说:“不瞒你说,这是小生意。”

妄自菲薄是失败的主因。如果想立志做一件事,甚至希望事事成功,你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雇主寻求这种自信品质,不下于寻求雇员的任何其他资格。不看重自己的人,就算说话句句得体,语调往往还是带着疑问。

你的自尊表现得越强越好——即使你其实自视不那么高也不要紧。你要像戏剧演员一样注意你的声音和动作,千万让别人听起来觉得你有自信。不妨试用录音机录下一次假想的面试,自己细听一次。

4.目标太散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的精。

有一位房地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有自知之明,分轻重缓急,组织好生意活动,这些都是成功之道。

5.无形障碍

人们往往用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做失败的借口,但有更多时候,这些真的是失败的原因。

以纽约一位雕塑家为例,她的作品在一家著名美术馆展出多年,后来这家美术馆的老板过世,美术馆也关了门。这位40多岁的女雕塑家发现别的美术馆都不要她的作品,大为诧异。最后,一位美术品商人解释问题所在,他说:“你年纪太大了。”

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那位商人继续解释说,美术厅要的是能够让批评家去“发现”的新秀,不然就要那些作品售价最高的成名大师。她年龄不大不小,价钱又不高不低。

她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记在心里。她从此不再漫无目的地去找出名艺术商,却开始自己推销作品,结果非常成功。其实,要克服无形障碍十分困难。像这位雕塑家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这些障碍之后,就考虑自立门户。即使是人生失意时,守株待兔总是比较舒服的。可是,你必须忠实分析自己的处境之后,强迫自己另谋生路,重新掌握生活,创造前途。

6.运气不好

有的时候,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会发生。有一天,你发现最高管理阶层人事大变动,一位陌生人做了你的上司。这位陌生人要聘用他自己的班子,你被挤走或者被革职了。

你该怎么办呢?第一,事情既然发生了,千万不要自怨自艾。第二,切记你总有别的选择,虽然有些出路并不太明显。

汤姆森本来是战斗机驾驶员,脱离空军后,在费城入了保险行业。8年过去了,公司老早答应给他升级,然而却一直没有下文。他辞职不干。下一个职位是一家较小保险公司的经理。过了9年,他却被开除了。

有一段时间,他试着做财务顾问。但由于资金不足,很快就关门了。他说:“我那时已47岁,经济十分拮据,真是走投无路,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汤姆森太太是天主教徒,天天祈祷天主。“每天早上我都到教堂祷告,祈求时来运转。有一天,我重重复复听到3个字。我觉得前一年去世的婆婆要告诉我什么事情似的。那3个字是‘做芥末’。”她家有一份俄国传来的做芥末的食谱,每年圣诞,汤姆森夫妇就做这种芥末送给亲友。

太太告诉汤姆森说,她相信他妈妈吩咐他们试一试做点新事业。起初汤姆森以为太太疯了,但细心一想,这起码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主意。他说:“我拗不过你和我的妈妈,我们做吧。”他找当地卖乳酪的店铺商量。店东尝过芥末后,向汤姆森夫妇买下了整批货品。

机缘、巧合、灵机或者冥冥中的声音——谁能肯定主意是怎么来的呢?在别无他法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可以听听心灵深处的声音。也许有什么好主意正在那儿酝酿呢。

机会飘忽不定,你最初所向往的目标可能半途又更改了。但是,只要你能想清楚失败的关键,只要你想到自己是个永远有选择余地的人,算是得到了价值无穷的教训了。懂得学乖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聪明人。

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喜欢自己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天和不同的人相处。可是,有一个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或许是我们最容易疏忽和遗漏的,是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其实,心灵的力量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必须培养的,也是很容易培养的。因为人的心灵原本是很单纯的,唯一的要求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是个好人,勤奋、努力、认真、节俭,肯定自己的大方、仁慈、善良……但是,要人相信自己的最大困惑,就是总是与别人比较:我不够好,因为别人比我好;我不够仁慈,因为有人比我更仁慈;我不够漂亮,因为……

活着,是一种责任,最重要的是要有爱,爱自己,爱他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学会爱自己的第一步,是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而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然后把它作为生活的依据。我们还必须学会与自己相处,不要常常批判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不妨通过以下方法来尝试着喜欢自己。

1.学会和自己比较

试着跳出“与别人相比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成为“与自己比较”的独立自我。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与社会影响多半是与别人比较,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凡事开头难,最好找一个朋友一起努力,彼此鼓励,彼此切磋与支持。

2.写下你所有的优点

有的人在写自己的优点时觉得很困难;但要他们写缺点时,却又快又准。所以,请你花点时间想想自己的优点。若想不出来,就问问家人或朋友。有时候,反而是别人更知道我们的优点。

3.每天念几遍自己的优点

刚开始觉得不自然,甚至有些虚荣。有这种感受也仍然要去做,做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的优点逐渐增多了,那就加上吧,越多越好。

4.每天记下自己所做的事

在表现好的事情,如“努力、认真、勤劳”等上面划一个“+”号;在需要改进的事及欠缺的方面,如“骄傲、懒惰”等上面做一个号,在每天晚上做一个总记录。做完记录之后,好好地欣赏与肯定自己的进步,对需要改进的事则告诉自己说:“今天我做得不够好;明天就会改进,做得更好些。”要感谢今天所发生的一切,感谢它们使自己有学习、改进和成长的机会。

5.采取幽默的态度

你可以“嘲笑”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而不要严肃地责怪自己。与其对自己说:“你看,你又犯毛病了。怎么搞的?你怎么这么笨?老是学不会,难怪别人不喜欢你。”就不如说:“你看你,又犯错了,不过你已经很努力了,但要更小心点,更努力点。”

6.学会爱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作用必须依着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不模仿他人。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对自己产生信心。

懂得爱自己,就不要苛求自己。再完美的人也会犯错误,我们何必因此痛恨自己,不爱自己了呢?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取笑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会喜欢自己,因为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会让别人喜欢。自爱——喜欢你自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项目标,适度关心自己的是绝对必要的。因此要想活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

很多人习惯于对自己说“不”——“我不会”,“我不好”,“我不漂亮”……其实,这种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做法并不能给自己带来轻松和快乐,反而会使心情越来越灰暗,自卑感越来越重。也许,换一种心态面对自己,可能会呈现转机。例如:“我害怕换另一份工作还是会做不好。”——可以这样说:“换一份工作先做做看,改变一些工作方法,也许会有一些进步。”

把“不”字从自己的字典里抠去,是我们爱自己的第一步。生活中充满了暗示,我们时刻在受暗示的影响。比如,当一个人说自己“不好”时,他可能会时刻向别人证明自己的确是“不好”。一个时刻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人,可能处处都在表现自己真是比别人差。

因此,去掉消极的暗示,多给自己灌输积极的暗示,赞美自己、鼓励自己,是每一个爱自己的人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7.学会自我鼓励

生活在平淡中,要常接受别人的鼓励,也要常鼓励别人。很多时候朋友同事,或亲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使我们的激情和能量在鼓励中爆发,惊喜和奇迹因为鼓励而诞生。鼓励像风雨中火热的旋律,激起层层希望,让你微笑着克服重重困难,知难而进,继续努力工作。然而,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坎坷,社会中的风风雨雨,总需要每个人默默承受。这个时候的人更是需要鼓励了。如果没有别人的鼓励,不妨自己鼓励自己。

鼓励与祝贺不同,祝贺常在成功与辉煌时登场,而鼓励却大多在失意与沮丧中出现。没有锦上添花的美妙,也没有甜言蜜语的快感,却有雪中送炭的及时。鼓励像坚毅朴实的铺路石,筑就从失败通向成功的桥和路。

失败总是难免的,可怕的是人的信心在失败的愁绪中渐渐退却。生活的快乐、多彩的人生全都被灰暗所替代。此时,再没有什么能比鼓励更能振奋人的精神了。

我们每个人不一定会经历那些大风大浪,更多的是,不时会遭受到平凡生活里一些小的挫折与打击。学会自我鼓励,自己为自己打气,风雨过后就一定能看见彩虹。

审时度势,培养灵活敏捷的应变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各方为了跻身竞争前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新思想、新办法、新技术、新产品。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现象变化迅速异常。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最迅速地做出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变化潮流的人,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造成决策的失误。

在现代社会,如果单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已经远远不够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对于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确实探索过,研究过,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著述,充满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倘若你以为凭了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头。

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化的规律。一个发展节奏加快、组合形式复杂的社会,在不同的人们中产生了不同的际遇:对于那些适应力强的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会;对那些适应力弱的人来说,多门等于没门,多机会等于无机会。性格封闭的人,不能把握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无法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在多变的社会中就会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而找不到出路。加速旋转的生活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把一些不适应的弱者甩出去。

在变化面前无法入门的人,自己也难以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美国一个银行里,一个老太太愁眉不展地长久发呆,她忧伤地对银行职员说:“并不是因为我个人的生活使我不安。整个世界都在变化,甚至像打电话这样的事情也由电子计算机或别的什么机器来代替了。”发生在周围的数不清的变化,简直使她不知所措,在变化中陷入困境。

老年人害怕变化,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这没有什么奇怪。害怕变化,这是心理衰老的一种标志。但是,年轻人却应当欢迎变化,不应当对变化采取漠视甚至固执的态度,因为那将会有使自己的心理发生衰老的危险。

那么,现代人怎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呢?

1.在思想上对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各种新的东西犹如市场上的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相互竞争,供你选择。新的生活潮流如同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滔滔不绝。如果以迟钝的、保守的眼光看待和对待今天的生活,就势必会被不断向前的生活新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一个不识时务或不合时宜的人。

2.在心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

高度的灵活性是指不拘泥于任何程式、习惯和经验,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的束缚,随时拿出新的招数来应付新的情况,以快速的心理反应来对付快速变化的形势。传统的人常以一种“打井”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沿着笔直的思路深钻下去,并且矢志不移。当然也有钻出成果来的,但是因此而钻进死胡同的人亦屡见不鲜。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要沿着自己的思路单线思考,而要立体钻研,全方位思考。就像地质钻探一样,这里试一试,那里钻一钻,钻不进去,就赶快换个地方,直到找到能够钻进去的地方为止。

锲而不舍,是传统社会的成功经验;但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目标的追求需要锲而不舍,但方法、途径却不一定非要锲而不舍不可。过分强调锲而不舍,就有陷入呆板和僵化的危险。灵活转移却比锲而不舍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深钻,钻得越久,离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距就有可能越远。遗憾的是,有些人对于灵活转移的必要性至今尚认识不足。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见异思迁,做一件事三分钟热度,频繁地转移目标。但我们也反对头脑僵化,不知变化,一条道走到黑。我们主张的是志向和兴趣的战略性转移。也就是说,应当根据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新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条件,发挥个性所具有的自我调节的能动作用,不断地重新校正和确定方向,选择途径,以顺应新的社会现实。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跻身于强者行列的,多数并不是固执己见、碰了南墙不回头的人,而是思路灵活,知其不可,赶快转向的人。社会的变化是如此迅速,凝固的兴趣将意味着自弃。如果一味以锲而不舍自许,也许你顽强的毅力犹存,创造的精灵却早已悄悄地拂袖而去。

性格的高度灵活性,还表现为具有反经验性的倾向。真正性格灵敏的人,不是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作灵丹妙药,到处套用,而是坚信经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完全适用现在与未来。他们不会忘记经验的参考价值,但决不拘泥于它。事实上,经验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环节之一,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应看到,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受到个人智慧和实践活动的广度及深度的限制。而且,人们的行动总是面向未来,而经验却只属于过去。

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状况、变化程度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比拟的。一项重大决策,其因素之繁多,结构之复杂,功能之综合,时空跨度之大,参变量之众多,输出输入信息量之巨大,都是传统社会所不曾具有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大加速了已有经验的陈旧化。死守于过去的经验的人,难免会碰大钉子。生命之树常青,万事万物都在变,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方法也在变。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不一定适用;此地适用的方法,彼地不一定适用。

3.面对挑战早有准备

每当面临复杂的局势和关系重大的场合,如出席一次学术讨论会,举行一次公开讲演、参加一场关键性的比赛,大多数讲究绩效的人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考虑自己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行动。

比如,面对金融危机,为了提高效益,许多企业和工厂都会更频繁地进行人事调整。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无论业务如何繁忙,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那些已经无法胜任工作、缺乏才干的人,都被摒弃在企业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这种被淘汰的风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关注也都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应对这种风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准备,准备工作多做一分,相应的风险就会减少一分。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具有“万一……怎么办”的意识,做到凡事都未雨绸缪、预做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这样,才能减小被裁员的危险。

4.讲求效益而不拘于尽善尽美

许多有抱负、有才华、有干劲的人太着重于工作的完美无缺,以致成功甚少。有这样一位教授,她为研究某剧作家整整准备了10年时间,生怕遗漏了什么,以致迟迟不能将手稿交付出版。然而,就在这段时期里,那位当年名噪一时的剧作家这时在公众眼里已成“明日黄花”了。这样,即使这位教授的研究成果日后如愿以偿出版,又能引起多少人的兴趣呢?

一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一家大保险公司的69名高级雇员测验时发现,那些常孜孜不倦以求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的人比没有这种倾向的人每年要少挣8000~10000美元。这个结果反过来证明了心理学家的一个发现。绩效卓著的人,几乎从不受工作完美无缺之限制,他们从不把犯错误看成失败。相反,他们从中汲取教训,以便使今后的工作更为出色,这使得他们更能适应环境。

5.积极尝试新事物

在生活中,由无聊、重复、单调而产生的寂寞会逐渐腐蚀人的心灵。相反,消除一些单调的常规因素倒会使你避免精神崩溃。积极尝试新事物,能使一蹶不振、灰心失望的人重新恢复生活的勇气,重新把握住生活的主动权。

6.尝试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屈从于他人意愿和一些刻板的清规戒律,已成为缺乏自信者的习惯,以至于使他们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应该认识到,你之所以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是由于你的懦弱和没有主见才养成的恶习。如果你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你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

7.不要总是订计划

缺乏自信的人相应的缺乏安全感,凡事希望稳妥保险。然而人的一生是根本无法定出所谓清晰的计划的,其中有许多偶然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有条有理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的火花往往是在偶然的机遇和奇特的直观感觉中迸发出来的,只有欣赏并努力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火花,生活才会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

同类推荐
  • 百年清华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百年清华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书中讲述了清华大师们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逸事,虽然一件一件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整本书读过,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清华的校园之内,无形之中身心已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陶冶。这也正像一句名言所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大师们早已驾鹤西去,而他们的智慧却永留人间。现在,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让我们搭乘智慧的飞船,去邀游梦想的蓝天,创造人生的辉煌!
  • 幸福是一种活法

    幸福是一种活法

    人生如白驹过隙,盛年不再来。回忆十年前的往事,仿佛发生在昨天。面对不可逆转的人生,古往今来的圣贤们都曾发出过无限的感慨。作为人,在短暂且以不如意居多的一生中,应该怎样度过每一天呢?快乐还是沮丧,充实还是虚度,抱怨还是谅解,热情还是冷漠,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同样,幸福与不幸福也是一念之间的差别,只要你渴望幸福、追求幸福、把握幸福,幸福就是属于你的。
  • 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

    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

    自从我写《女人与自然:她内在的呼号》之后,20年过去了。如果对照时间的进化尺度,比如从最初有生命的细胞变成树、动物或人所需要的时间,那20年的岁月似乎就只能算是一段很短很短的光景。然而本书却是在这些年间一场日益加重的危机之中写成的。那时,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悬浮在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上,即使是最短的时刻也承载着一种巨大的压力。
  • 成功有捷径

    成功有捷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启示成功是一种习惯,经过严格的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本书列出了57种简单易的方法,令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转型为“成功模式”。你会发现,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成功的潜力其实一直就在你身上。其目的是帮助你认清理想,坚定你的信念,锤炼你的意志,平衡你的心态。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并完成了书上的要求,你必将从人群里脱颖而出!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热门推荐
  • 我是鹿仙不是狐仙

    我是鹿仙不是狐仙

    我是一个小鹿仙,我阿娘也是鹿仙,阿娘和我说我没有阿爹,和别的小神仙不一样,别的小神仙都有阿爹和阿娘,而我只是阿娘灵识形成的小鹿,所以我注定是和别的小神仙不一样的。别的小神仙都得在天上待着,而我可以在人间和天上来回玩
  • 与恶魔王爷的纠缠:爱妃乖乖给爷宠

    与恶魔王爷的纠缠:爱妃乖乖给爷宠

    新婚之夜,就让她跪地欣赏他和侍妾的人体韵律操,被迫接受羞辱及难堪……“你好好的活着,本王可要你痛不欲生过着每一天!”他那妖媚的眼眸闪着邪恶的光彩,修长的手指捏紧她的下巴,他用尽种种方法让她的身心饱受摧残折磨,而在这一切的报复后,他的心却遗失在了她身上……
  • 临樱仙

    临樱仙

    不就入个京,还要和千金小姐乱斗?我的家世到底是什么?且看少女养成记如何变身成为千金大小姐,嫁入高富帅,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第一重装

    第一重装

    璀璨的星河中,守护家和民族希望的身影,从未因为炮火的肆虐而退却。
  • 国民大高手

    国民大高手

    还记得那些年电影《鹿鼎记》里面的神功绝技吗?海公公的化骨绵掌鳌拜的十三太保横练金钟罩神龙教圣女龙儿的神龙素女功冯锡范的六合童子功......韦少杰,金阳市龙之魂武校散打班的学生,他的人生轨迹在遇到穿越而来的师傅海公公,学会了【化骨绵掌】的那一刻改变了。(已经有完本的作品《王大锤的大电影》,请放心收藏。)
  •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工作了多年,还是没有多少积蓄?自己已经很节俭了。为什么还是买不起很多东西?这时候你就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方法了。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财富梦。但为什么有时候明明际遇相同,结果却有了贫富之分?为什么大家都站在相同的起点,都拼搏了大半辈子,竟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人生结果呢?其实,根本差异在于是否理财,尤其是理财的早晚。理财投资一定要先行。这就像两个比赛竞走的人,在起跑线前提早出发的,就可以在比赛中轻松保持领先的优势等待后面的人来追赶。所以,理财要趁早。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若理财,财可生财。早一天理财,早一天受益。理财改变命运,投资创造财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将教会你树立投资理财意识,掌握投资理财方法,运用投资理财工具,拥有价值百万的投资理财方法和经验,打理手中钱财,开辟光明“钱”途,实现财富自由。
  • 绝色帝姬册

    绝色帝姬册

    北黎雪北朝国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却倒在了深宫之中若没有她异魂穿越到这个从小被宠到大的帝姬身上,这个帝姬就要死在血泊之中……重生一世北黎雪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是强者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世竟然是一个偌大的谜团夜墨轩亦或者知道这个谜团里面的关键甜文,不虐
  • 农妇错嫁:相公是情痴

    农妇错嫁:相公是情痴

    重生成一个娇弱的十二岁小萝莉,虽然母亲去世,可是有三个疼爱自己的小哥哥,穷?不怕。好歹是现代人,创业经能不会?亲戚难缠?不怕。自家人一条心,还怕七大姑八大姨?
  • 一曲倾城:废材特工腹黑帝

    一曲倾城:废材特工腹黑帝

    她,宫羽凉,现代绝世特工,一朝穿越,成为逆风大陆宇威国丞相府废材三小姐,任人欺凌,受人摆布,当废材小姐变成绝世特工,当举国闻名的废材草包变成举世无双的天才神女,她的命运又会如何改写?某男腹黑一笑:“你的命运,当然是我来改写!”
  • 可不可以告诉我其实我并不孤单

    可不可以告诉我其实我并不孤单

    我曾经答应过你。会永远记住关于你的全部。太阳先生,我认识你八年零六十二天我知道你最怕乌龟我知道你最爱是我你离开这个世界六年九十八天你一定不知道我多么庆幸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你肯定不明白这些年里的我活的有多固执,我确定这一生我都不可能遇到一个告诉我别把逞强当坚强的男子。太阳先生,可不可以告诉我其实我并不孤单!因为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你温暖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