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11300000046

第46章 双城记(2)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曼内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徐人望)

阅读狄更斯

80多年前,弗吉尼亚·伍尔夫就提到当年英国读者中有一种误解:有人在读莎士比亚,有人在读司各特,奇怪的是我们很少碰到这种时刻:有人在读狄更斯。

同样的误解也发生在30年前的中国读者中。在封闭了几十年后,有外国文学学者访问英国,回来告诉国人说:狄更斯已经死了。这话在当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此前我们能够读到的英国文学,只有马克思肯定过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狄更斯等,对20世纪以来的作家知之甚少。

英国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读狄更斯,我不清楚。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0世纪80年代曾去伦敦住过一个月,白天足不出户,在公寓里写他的小说,晚上有时去看场电影或去听音乐会。他去看了狄更斯小说《小杜丽》改编的电影,发现观众很多是亲子档,“英国人大概是把这当做一种成长必要的仪式般,让小孩去看狄更斯的电影,而且看完后可能又好好地把原作拿给小孩读。可见英国人和狄更斯的文学之间,就像这样俨然拥有如此顽强的长期关系”。我敢说,这位日本作家的观察要比我们的专家所发现的要准确些。

三年前我去伦敦时,有位英国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英国。我说,可能是从小读狄更斯的缘故吧。那位英国朋友说:“你读了狄更斯,怎么还会喜欢英国?”确实,狄更斯笔下的英国“充满了各种各样冲突和不和谐、怪癖、压抑”,他笔下的伦敦更是道路泥泞、雾气弥漫,充斥着阴暗、肮脏、疾病、残忍、腐化、精神异常……但与此同时,他创造了最善良、朴实、幽默、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即使在艰难时刻的荒凉山庄,狄更斯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就像《大卫·科波菲尔》里的密考伯先生。在伦敦狄更斯故居里,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参观者的留言,一位荷兰游客在留言簿中写道:“对有史以来最伟大作家的朝圣。”一个美国人说:“这下我必须读完所有他的作品。”

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读狄更斯,这次是《双城记》,读得兴趣盎然,妙趣横生,但读完却发现书尾有我自己的笔迹:十年前就已经读过。狄更斯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柳叶)

伟大的文化总是在激荡中生成的

狄更斯被称为伟大的英国写实主义作家。他早年生活非常穷困,并没有进过什么学校,完全靠自修习得学问。不过,这种困苦的生活,使他能够与最下层的社会接触,则是他后来把这种经验写进他的小说里的好机会,作家的生活经验的确是他的灵感的最佳土壤。

《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小说。透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再现了19世纪初叶,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政治风暴和历史风貌。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了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全书的巧妙之处可以分两点来说:情节结构、人物刻画。

情节结构方面,如果理性地看整体故事情节,其实安排得有些夸大和巧合,然而因为狄更斯的处理技巧十分高明,因此读者也就不会发现其中值得质疑的地方,而是陶醉在那引人入胜的情节中,随着故事的发展节奏而起伏激荡,仿佛此事是发生在己身,有着无比的真实感和感动。

人物刻画方面,十分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特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故事情节格外地具有说服力。例如德伐日的热心、德伐日夫人就相对地显得冷漠,罗瑞先生忠实认真的态度,露西的坚强和卡尔顿的智慧与勇敢,都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发挥了巧妙的功能,让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地发展下去,又不失真实感,从这些人物上,处处可见作者精心独到的刻画天才。

本书以文学的方法呈现出一个伟大而动荡的时代。贵族与教会的横征暴敛、奢侈荒诞,而相对于此的,是农民和一般下层人民的生活困苦、备受压迫。于是,在人民的忍耐到达极限后,法国大革命就是这无数民众的怨气的爆发。“自由、平等、博爱”是革命的理想,人人皆怀抱着伟大的抱负,以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对自由无比的渴望,为期待一个全新时代的降临而激昂雀跃。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它所带来的剧烈的动荡与不安,以及随之而至的恐怖统治,让民众陷入了恐慌、惶惑及黑暗。一时之间,对与错、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全混杂在这难分难解的时代,也混杂在千千万万的人心中。这种强烈的对比恰与《双城记》这个书名形成了呼应。假如以此种角度来看,“双城”除了在实际故事中指伦敦与巴黎,又何尝不是指这一个混杂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及许许多多原本对立分明的事物的城市呢?

在真实的人生中,我们也常遇见这样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刻。然而历史证明,伟大的文化总是在激荡中生成的,是数不清的血汗交织成的。我们只要怀抱着那股进取的勇气,相信人人都能挣出自己的一片天,证明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佚名)

查尔斯·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出生在兰德波特的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家境一直较为困窘。狄更斯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他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狄更斯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

19世纪30年代初,狄更斯以“波兹”为笔名,发表了许多描写伦敦风土人情,城市风貌和各种人物的特写,后收集为《波兹特写集》(1836年)。这些作品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更坚定了狄更斯的信心,决定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不久,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1837年)以画配字的形式出版,并使他一举成名。从此摆脱了贫困的生活,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写新戏,演老戏,四处旅行,结交新的朋友,创作新的小说,在英国和美国的听众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他买下了盖兹山大厦,住进了父亲在童年时曾对他描述过的那座“宫殿”。他在那里接待了更多的宾朋好友,但和妻子的矛盾却开始激化,在他们结婚22年之后终于分居。

狄更斯对自己的写作有充分的自信,1869年他在遗嘱中写道:“我恳请我的朋友们绝不要为我建立纪念碑、纪念堂或设立奖金,我的作品将足以使我的同胞记得我”,他还强烈要求“把我的丧事办得简单、朴素,不事声张,不要宣布下葬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年,也就是1870年6月8日,狄更斯疲倦地合上了双眼。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纵观自己一生丰厚的著述,狄更斯最满意的作品是写于1859年的《双城记》,也许《双城记》充分地表明了狄更斯恪守终生的信念:世上确有历尽磨难而依然傲然不屈的人。

狄更斯的其他作品包括《奥列佛·退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年),讲述了孤儿的苦难和伦敦贼窟的黑暗;《老古玩店》(1841年)描写了小资产者屈兰特老汉从古玩店老板到乡村流浪者的悲惨命运;进入40年代,他写了一系列小说揭发崇拜金钱的罪恶后果,其中《董贝父子》(1848年)尤为深刻;《大卫·科波菲尔》(1850年)是一部充满人世沧桑之感的自传体作品;接下来的《荒凉山庄》(1853年)、《艰难时世》(1854年)与《小杜丽》(1857年)则更见阴郁;《远大前程》(1861年)又译为《孤星血泪》,是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小说;而《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年)则用巨大的垃圾堆来作为英国社会的象征。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第一部长篇小说,叙述商人匹克威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到英国各地游历的故事,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勾画了讼师、法官、法庭、议会选举、穷学生、女学校、债务人监狱、酗酒的牧师等。书中的田园生活带有浪漫色彩,和充满欺诈的城镇生活形成对照。

《雾都孤儿》讲述了孤儿奥列佛·退斯特的经历,他出生在济贫院,曾经在棺材店当学徒,逃到伦敦后,不慎陷入贼窟之中。他历尽艰险,却一直保持着善良的秉性,得到老绅士布朗劳先生的保护,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身世和亲人。这部小说的题材和结构紧凑而集中,描述了济贫院、贫民区的生活,对教区小吏等反面人物作了漫画式的讽刺,深受各国青少年的喜爱。

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具有自传的性质。通过一个孤儿的遭遇,对儿童教育、腐败的司法界和好利者的丑恶面貌作了广泛的描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故事以及支线故事,构成了一幅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生活图卷,触及人的命运、前途、爱情、婚姻以及教育、法律、政治等许多社会重大问题。狄更斯曾经说:“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同类推荐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冰河:1966—1976无路可逃

    冰河:1966—1976无路可逃

    这是一部随笔集,记录了作家冯骥才关于写作、关于生活、关于现实的点滴记忆,讲述他由一个画师到成为一名作家的人生经历。这部随笔集包含了作者家庭和家族的故事,也包括了冯骥才本人青年时期的成长、恋爱等往事。文字幽默通达、流畅自然,平淡而动人,读来充满力量。
  • 历史的面孔(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历史的面孔(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历史的面孔》是曾纪鑫的文化散文精选集,也是“文化散文经典系列”中的一种。曾纪鑫是历史散文写作的重要作者之一,其作品《永远的驿站》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书从帝王、大臣、思想家三个角度切入,选取了曾纪鑫文化散文的代表作,这篇篇目聚焦秦始皇、赵匡胤、曾国藩、李鸿章、朱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起落,文字通俗易懂,在艺术上有较高的可读性。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本书是文坛新锐李娟的散文合集,这些文字都与记忆有关,讲”童年”、”成长”、”青春”、”改变”以及种种”瞬间”的事,她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对小事件的追索中迸发富有哲思的思想火花。任何一个小情节,总能在她的笔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热门推荐
  • 清黎余悸

    清黎余悸

    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与读者分享一下我的生活
  • 大魔法师之路

    大魔法师之路

    一个奴隶从奴隶到大魔法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末风云录

    汉末风云录

    这个时期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灾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但也是人才辈出,武勇与智慧并重光耀的时期。所谓“乱世出英雄”,天下即将大乱,“神器”失居,万民涂炭。一方面人心思安思治;另一方面,一些野心家和乱臣贼子,趁机而起,或与乱中窃国,称王称霸,或者鼠窃狗偷,狗苟蝇营;还有一些所谓的仁人志士,则应人顺时,以天下为己任,投入到治乱统一的大业中。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要争取帝位,成就霸业,却是同一的目标。
  • 嫡女重生之锦谋

    嫡女重生之锦谋

    杨芙是侯府嫡女,前世,她被堂妹所害,败坏了名声,被渣男所害,不仅连累了父兄,还丢了性命。浴血重生,她除了要报仇,还要护父兄一世周全。陈元信是周朝不受宠的四皇子,父皇不信,母妃失宠,舅舅战死沙场,他虽然被封为燕王,但手中并无实权。然而,命运将两人绑在了一起,他助她报仇雪恨,她助他夺得皇位。他问她要什么“我要平安一世,安乐一生。”她问他要什么“我要给你平安一世,安乐一生。”……
  • 恶魔霜叶

    恶魔霜叶

    实力不坚强,就会被欺负;性格太善良,也会被欺负;身后没靠山,还会被欺负……面对人心不古、处处陷阱的世界,哪怕是恶魔,也得认真考虑如何生存下去。
  • 自古青梅哭竹马:离家复仇

    自古青梅哭竹马:离家复仇

    殷缡幼年被陷害逐出家门,改名换姓,意外被领养遇见了他——如果能重来,我定会选你。
  • 通缉假面骑士

    通缉假面骑士

    当假面骑士们为了各自的欲望联手怪人们相互争斗之时,谁又能来守护普通人的安宁?行动代号:“通缉假面骑士”,行动目标:竭尽全力逮捕一切利用超自然力量违法犯纪份子,并摧毁幕后组织。
  • 梦念移凉:雨霖铃

    梦念移凉:雨霖铃

    他亲手用暝幽剑了解了她的生命。她的心,在那一刻死了。她勾唇冷笑,一字一顿地对他说,若有来世,她再也不会爱他。*再度苏醒,她,已然不同。她发誓,一定要让他血债血偿!*他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复仇。她一笑,说这是她活下去的信念。*大牢内,她失声痛哭,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就只想和他在一起!他欣慰一笑,说他的锦璃终于长大了。她哀求,问他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离开。他的表情变得缥缈,他说,锦璃,在那一次,你拒绝我之后,我就知道,再没有机会了。可是,她是真的后悔了,真的——就不能挽回了吗?
  • 失忆的我如何在异世界生存

    失忆的我如何在异世界生存

    虽然是异世界,但不是穿越,不是穿越,不是穿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一个有关剑与魔法的、“救赎”的故事。主角因为某种原因失去记忆。为了寻找自己的过去以及拯救某位少女,他开始了旅途。然后......就开始了充满了吐槽和感动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