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2200000028

第28章 淡泊中的追求 (3)

吴宓所说的文学,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如同天才不可按专业归类一样,这些伟大作品也是不可按学科归类的。永恒的书必定表现了人生的某些永恒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然而,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浮在人生的表面,不复关心永恒,于是只读谋职所需的专业书和用以解闷的消遣书,冷落了这些永恒的书。有感于此,在三十年代的美国,由吴宓的导师白璧德领导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和由赫钦斯等人代表的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便起而提倡回到古典名著,但收效甚微。那么,就让过眼烟云的人去读过眼烟云的书和报纸吧,而像吴宓这样关心人生永恒问题的人自会“以取法乎上四字为座右铭”,“非极佳之书不读”,做永恒的书的知音,在寂寞中“与古今东西之圣贤哲士通人名流共一堂而为友”。(《文学研究法》,《学衡》第二期)

对于文学和人生,吴宓皆从大处着眼。他说:“在人生中……重要的不是行为,也不是结果,而是如此行为的男女的精神和态度。”同样,“在艺术与文学中,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处理。”因此读书“首须洞明大体,通识全部,勿求细节”,(《文学研究法》)注重作品所表现的“作家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观念,而非他对特定人、事的判断”。可见无论在人生中,还是在文学中,吴宓看重的均是贯穿其中的整体的人生哲思,正是这种哲思把文学与人生也贯通了起来,把文学研究变成了人生探索的一种方式。

其实,吴宓所表达的无非是一种古典的人文信念。按照这种信念,治学的目的不在获取若干专门知识,而在自身的精神完善,好的学者不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甚至也不只是文史哲的通才,而更是具备人生识见的智者。这种信念是东西方古典人文传统所共有的,而在功利日重和分工日细的现代却式微了。但是,某些基本的真理只会遭到忽视,不会过时。我相信,不论学术如何进展,孔子所云“古之学者为己”永远是治学的正道。背离这个正道,治学和做人脱节,仅仅寄居在学术的一枝一节上讨生活,或追逐着时髦的一流一派抢风头,是决计成不了大气候的。

吴宓的哲学观点并不复杂,大致袭用了柏拉图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把世界划分为本体界和现象界的模式。他爱用的表述是“一”与“多”。事实上,不论古今东西,凡具形而上性质的宇宙观都不脱这二分的模式。但是,正如吴宓所说:“每人必须在自己的灵魂中重建哲学的真理。”在他的灵魂中,这个“一”与“多”的公式的确经过了重建,获得了新的生命,成了他据以建立自己的全部人生观的基石。

至少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立足于世界二分模式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呈现出了崩溃之势,遭到了许多思想家的批判。如此看来,吴宓在哲学上似乎是一个落伍者。然而,问题在于,世界二分模式不只是逻辑虚构物,它在人性中有着深刻的根源。如果人类站在尘世不再仰望头顶的星空,沉缅于物欲不再敬畏心中的道德律,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摆脱了对绝对之物的形而上追问,哲学又会是什么样子?宣告“上帝死了”的尼采不是也在盼望“超人”诞生吗?

吴宓正是站在价值论立场上来运用世界的二分模式的。在他那里,“一”的真正含义是指绝对精神价值,“多”的真正含义是指现实世界和社会中的相对价值。与此相对应,便有两种人生。一种是永生、理想的人生,即守住“多”中之“一”,修“天爵”,追求仁义忠信。另一种是浮生、世俗的人生,即自溺于“多”而遗忘“一”,修“人爵”,追求功名富贵。他向往的是前者,自云兼识“一”与“多”,且知“一”存在于“多”之中,但“宓之态度及致力之趋向”则注重于“一”,所以“宓之总态度可名为理想主义”,而“其他名词或派别均不足以代表宓”。

理想主义(idealism)一词可有二义。一是与实利主义(materialism)相对立,指注重精神生活达到价值,视精神生活的满足为人生真正幸福之所在。二是与虚无主义(nihilism)相对立,指信仰某种绝对价值,这种信仰与对某宗教某学说的信奉并无必然联系,一个不是任何教条的信徒的人仍可有执著的精神追求。说到底,理想主义是一种精神素质,凡具此素质的人,必孜孜以求“一”,无论是否求得,都仍是理想主义者。

在吴宓身上就有这样的精神素质,他之成为理想主义者,实出于天性不得不然。他必须相信“浮象”中有“至理”,“世间有绝对之善恶是非美丑”,藉此信念,他才感到“虽在横流之中,而犹可得一立足点”,“虽当抑郁懊丧之极,而精神上犹有一线之希望”。(《我之人生观》,《学衡》第十六期)吴宓对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有着清醒的认识,不止一次指出∶“学术思想之淆乱,精神之迷离痛苦,群情之危疑惶骇,激切鼓荡,信仰之全失,正当之人生观之不易取得,此非特吾国今日之征象,盖亦全世之所同也。”(《我之人生观》)“宗教信仰已失,无复精神生活。全世皆然,不仅中国。”(转引自《吴宓与陈寅恪》第70页)正是痛感这“博放之世”的“偏于多”,他才力主“须趋重一以救其失”,亟欲为自己也为国人“取得一贯之精神及信仰”。(转引自《吴宓与陈寅恪》第62页)

本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土地上,各种社会变革思潮迭起,不外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端。然而,富国强兵也罢,共产平权也罢,着眼点均在政治和经济的改造。一切社会运动都不涉及绝对价值的问题,不能为精神提供形而上层次的信仰。吴宓认为,“社会改革者的失误”在于试图由“多”达到“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情况也许正好相反,无论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还是文人下海,结果都是精神的贫困化。在任何时代,智者的使命都在于超越社会潮流而关注人类精神的走向,灵魂的寻求都是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的事情。

在一个普遍重实利、轻理想的时代,像吴宓这样一位真诚的理想主义者难免会感觉孤独的痛苦。但他毫不动摇,“甘为时代之落伍者”。(转引自《吴宓与陈寅恪》第69页)在孤独中,他用孟子的穷达之论自勉。他运用“一”与“多”的理论,对这个命题有独到的发挥。他指出,首先,这个命题指的是“一”,而非“多”。“独善”和“兼善”是“对同一个人的品质的描述,而非供人选择的不同(例如两种)生活”。事实上,贯穿于两者之中的是同样的理想主义精神。其次,“独善”是“原初意向”、“真正目的”,“兼善”则是“自然后果”、“始所未料的结果”。我很赞赏他的这个解释。

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进程往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这大约是来自集学与仕于一身的儒家传统吧。然而,依我之见,或许至少应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妨超脱些,和社会进程保持一定距离,以便在历史意识和人生智慧的开阔视野中看社会进程。也就是说,首先要自救,在躁动中保持静观沉思,在芸芸众生中做智者(而不是导师或领袖),守护好人类和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基本价值。这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会对社会进程发生制约作用,至少会对人类的精神走向产生良好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自救就是救世,独善其身收到了兼善天下的效果。即使收不到也无憾,因为对于智者来说,独善却是性之必然,即使天下无一人听他,他仍然是一个智者。

当然,一个健全的理想主义者是不该脱离实际和逃避现实的,因而终归面临着如何处理理想与实际、“一”与“多”的关系这个重大问题。所谓实际或“多”,概括地说,包括事功、实利、情欲三个方面。吴宓的解决办法,一言以蔽之,便是“中庸”。他运用“一”与“多”的公式对儒家经典多有独到发挥,“中庸”又是一例。

孔子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据此,“中庸”即“执两用中”。“两端”究竟何所指?一般认为,是指“过”与“不及”。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衡量“过”和“不及”的标准又是什么?只能是“中”,陷入了循环论证。吴宓独释“两端”为“一”与“多”,准此,“执两用中”就是“一+多”,而非“多中之一+多中之另一”,“中庸”就是“一与多之间居中”,而非“多与多之间的中心点”。这个解释是否符合孔子的原意姑且不论,却是能自圆其说的,对于吴宓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坚持了理想主义。按照这个解释,“中庸”即是守住理想,以理想为“最终标准”,同时方便变通,应用理想于实际,这叫做“守经而达权”。

例如在事功方面,吴宓自己是极努力的,除教学和著述外,还劳苦奔走,自费贴补,苦心营办《学衡》杂志,而目的只在贯彻自己的理想。至于努力的结果如何,则不必太看重。他以古印度神曲中“行而无著”和曾文正公“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之语自勉,(《我之人生观》)鼓励自己“强勉奋斗,不计成功之大小,至死而止”。(转引自《吴宓与陈寅恪》第69页)坚持理想而不务求理想之必定实现,努力事功而不执著事功之成败,这种态度就是“中庸”。事实上,理想之为绝对精神价值,原本就不可能完全变为现实,否则就不成其为理想了。但是,它的作用并不因此稍减,有了它,事功之相对价值才有了根据和目标。

又如义与利的关系,吴宓强调,义属于“一”和理想,利属于“多”和实际。“理想必取全真,而实际应重适宜。”在义的领域,包括思想、道德、文艺、爱情等,“必须用理想标准,力求高美”。在利的领域,包括衣食、名位、事务、婚姻等,“可但就实际取样,得此便足”。孔子注重理想生活,对于实际生活则随遇而安,无可无不可,这就是在义利问题上的中庸态度。市侩唯利是图,毫无理想,苦行僧枯守理想,绝对排斥物欲,伪君子既无理想,又诅咒物欲,均不合中庸之道。一个有着充实的精神生活的人,对待身外之物自会有一种淡泊的态度,既不刻意追求,也不刻意拒斥,能吃苦也能享受,贫富皆不改其志。他真正看轻了得失,以至于对得和失都泰然处之了。

在吴宓看来,“义”并非抽象的“理”,也包括真挚的“情”,是真情与至理的统一。他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是“情智双修”,或曰“情理兼到”。不过,这里的“情”指一种类似于宗教感情的诚爱之心,而非情欲。情欲却是属于“多”的范畴的。灵魂为“一”,肉体为“多”,中庸即是重灵魂生活而顺肉体之自然,禁欲和纵欲皆为偏执。他对性爱的分析十分有趣。他说,任何男人与任何女人之间的关系均是相对的,都在“多”之中。因此,一男爱一女,一男爱多女,一女爱多男,多男爱多女,或同时,或先后,这种种情形形而上学地说都同样是有道理的。由此使恋爱极不稳定,如沙上筑屋,常是轮盘式、三角式、交织式,很少互相式的,遂导致痛苦和悲哀。

同类推荐
  • 影响人一生的66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66个管理寓言

    本书属于成功励志类选题。本书从沟通技巧、用人识人、激励下属、团队建设等7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智慧,帮助人们掌握成功之道。
  • 知识结晶

    知识结晶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处事的女人

    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处事的女人

    本书讲解了20几岁的女人应该如何说话、如何处事,介绍了说话办事以及获得人心的技巧等。
  • 羊皮卷

    羊皮卷

    本书是举世闻名的励志大师奥格.曼狄诺继《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创作的又一巅峰巨作,书中包含了一系列知识、智慧、技巧和原则,辑录了戴尔.卡耐基、本杰明.富兰克林、阿尔伯特.哈伯德等50位闻名遐迩的“成功学大师”的精华。这部旷世奇作《羊皮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献中摘选并整理出来的,《成功法则》、《实现真正的幸福》、《迅速登上巅峰》、《生活的新艺术》、《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一系列伟大的著作,内容几乎涉及有关成功学的方方面面。作者用独到犀利的视角,极富感召力的理论,引导人们从《羊皮卷》中汲取思想的养料,获得启示,引发思考,使之成为本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励志书。这些大师们鲜活的成功启示如同一段段支流,读完此书,你将会把它们汇集成为自己企盼的奔流不止的大江大河。当你领悟完这启迪人心的《羊皮卷》,你会发现生活的变化已天翻地覆,身体里仿佛有一股成功的体悟在缓缓地流动,成功的大门随即为你敞开。
  • 许三多精神

    许三多精神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热门推荐
  • 与妖缘

    与妖缘

    万物生万物死,轮轮转转过亿年。妖与人,魔与神,争斗不休。面对日益严峻的魔域威胁以及人与妖的矛盾,毫无过去记忆的小予将如何作为?自身的谜团到底何时揭开?
  • 牛笔

    牛笔

    新书《大圣直播间》已发布,敬请关注!玉兔被贬人间受罚,太上老君在尘世历练,苏妲己居然一直在身边,白素贞其实早已逃出雷峰塔……在刘明笔下,三界之内再无秘密。后来他发现,这支笔甚至能够画地为牢、逆天改命、代玉帝下旨、替阎王勾魂!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一支……啥笔?是的,这很牛笔。.
  • 把酒问长生

    把酒问长生

    漫漫长路长,少年伴老郎南山采药人,世代痴痴望我愿行万里,夜夜途奔袭饮完杯中酒,直指长生楼
  • 王爷追妻:王妃太猖獗

    王爷追妻:王妃太猖獗

    二十一世纪,冷血女杀手,被亲姐姐陷害而亡,来到圣武大陆。遇到妖孽王爷,他的柔情只有她一人,她的软弱只依赖于他。。。“玖儿,我想你。。”
  • 赎遇

    赎遇

    “有多少人像自己这样,在茫茫然中度日,找不到出路,也看不到希望……”闭上眼睛,焦虑与懊恼淹没了她。救赎与被救赎,她分不清自己位置,但她还想再努力一下,希望自己终有一天可以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爱。在一个个沉睡的夜里,她曾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等待救赎的人……(这是一个无脑文……里面有许多小故事,不撕x,不诡计……不伤脑,,如我爱人所愿。)
  • 御灵战巅

    御灵战巅

    《苍生御兽》,欢迎品评。天道不灭,杀戮不止。
  • 之子桃花

    之子桃花

    桃花无欲无求了十九年,却在见到叶墨灼的第一眼就失去了方寸,开始慌不择路地逃窜。
  • 狼与小羊

    狼与小羊

    狼,饿了。前面有只小羊羔,好香的肥肉!狼的本性只有杀截!〔小羊,你死定了!〕狼来了。
  • 犬夜叉之我又不是主角

    犬夜叉之我又不是主角

    【柯南+犬夜叉】(俩个世界的时间流速不同)少女一醒来就看见了一个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怪女人,接着她就穿越到犬夜叉和柯南的世界中。与犬夜叉等人相遇让她有些迷茫,而且自己的身份不明……当然要做事,她一直很清楚……活下去……因为她并不是主角啊……【这个文将进入不定时更新的状态,喜欢的评个分吧谢谢】
  • 恶魔医仙之绝代双姝

    恶魔医仙之绝代双姝

    一对从小被分开的孪生姐妹,一个被养在深山之中由众师兄教养,一个被养在闹市医馆由一郎中养大;一个古灵精怪却不谙世事一心想下山见识,一个温婉沉静却被逼无奈要行走江湖。一朝相遇,两姐妹又要编织怎样的爱恨情仇?且看三年后,姐姐成长为一代医仙,求娶者从南陵国排到东岳国。妹妹摇身一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没有她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肚子里揣着皇帝的龙种也敢跑路。换个版本介绍:妹妹机灵又萌蠢,遭遇各种“贵人”惦记;姐姐温婉沉静,遭遇各种“神经病”惦记。妹妹:你们都是坏人,别以为我不知道。不过,我更坏……姐姐:被你们折腾死,还不如我自己毒死自己。不是爱我么?来,同归于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