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700000005

第5章 第一辑(4)

第一辑(4)

历史呈现中的价值判断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特别是近百年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也为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这是历史题材创作持续走俏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充分肯定优秀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对于追溯历史进程、重现历史风云、评判历史人物、普及历史知识等方面起着独特社会作用的同时,也要正视历史创作中存在的某些倾向性问题。比如大量宫廷戏中的政治黑幕和勾心斗角,在不知不觉的帝王崇拜中传递着上尊下卑的腐朽封建意识;比如早有定评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被肆无忌惮地颠覆,庄严的历史在嘻皮士式的娱乐化表现中遭遇解构;比如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在所谓的历史反思中,被貌似新潮的“人类意识”抽去了严肃的历史前提,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在不加区分的抽象中遭受简单化否定;比如在写出性格多面性的口实下,英雄人物身上的痞气与匪气被愈益强化和渲染,甚而至于成为英雄本色的代名词……所有这些,都有意无意地传播着曲解的历史知识和不正确的历史观念,对广大文艺受众造成实际上的误导。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要害在于艺术家对于历史的评判尺度。尽管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不是历史教科书,不必严格拘泥于历史事实,但是,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既然称之为历史小说或历史剧之类,那就自然应与纯粹虚构的文艺创作区别开来。因此,也就必须坚守基本的历史真实,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基本史实真实的前提下,表现出“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果没有共同遵循的评价尺度,创作中的优劣得失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把握标准。

如何把握历史呈现中的文艺评判尺度?笔者认为至少有四点。首先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运用当代科学思维进步的成果,用辩证的、理性的、发展的思维把握历史。从一切表面的、纷乱的、喧嚣的历史活动中,去芜取精、去伪存真,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盘根错节的历史进程中,摸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历史的本质真实。这样就可以避免历史评价中的左右摇摆,似是而非。其次要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既往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公正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释典籍,不随意臧否历史人物,不随意颠覆历史定评,一切疑问从历史事实出发,一切结论靠史实说话,绝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图一时痛快不负责任地枉下定论。三是充分肯定人类认识的深化有个动态的反思与自省的过程,但历史反思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脱离具体历史条件的抽象反思则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战争作为政治的继续,是不同阶级、民族、国家和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列宁认为:“弄清战争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者解决自己对战争态度问题的必要前提”。如果我们离开了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简单地从人性、欲望、情感及民族习性来寻找战争根源,或者从所谓暴力、残杀和牺牲的抽象概念出发而否定一切战争,那么,战争也就没有了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一切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一切的人民幸福和自由的奋斗,一切的英勇牺牲和献身都变得毫无价值与意义。而没有正义战争胜利的支撑,人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与和平。四是文艺创作需要考虑受众与市场,但基本的文化品格必须坚守。为了谋取私利、扬名立万而胡乱颠覆历史史实、随意亵渎先贤英烈、肆意混淆是非黑白的娱乐历史的做法,都不利于我们鉴往知今、赓续文脉、开拓创新,都应受到反对和制止。

历史题材文艺创作不仅需要想象与激情的投入,更需要有尊重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客观公正、唯物辩证的理性光辉。

经典的改编与“戏说”

先戏谑古人再开涮名著, 从戏说历史到戏说经典,由于“戏说”风的盛行, 把历史、经典与“戏说”这些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硬扯到了一起,且不时被那些不甘寂寞的看客与媒体“热心”追捧,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文化界的一大悲哀。

所谓经典,通常是指那些被历史普遍认可且为民众广泛接受的具有权威性的传统文献。而经典名著作为被广大读者普遍认可且经过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同样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由于经典呈现着一种过去的时态,虽为人们所尊崇,但也有时易于产生与今人的某种疏离与隔膜。而借助不同的媒介改编名著,在一定意义上,却可以成为一种普及名著,传承文化,弥合历史断裂感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因为经典的存在的价值不在于被人们奉为圭臬,束之高阁,而在于如何走进今人的视野,被今人接受并继承。可以说,利用名著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通常是影视和舞台创作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一种特殊的传承形式。早期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祝福》、《烈火中永生》,近期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南行记》、《围城》、《三国演义》、《水浒》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历史和名著极其具体的现实的客观规定性,文艺创作与历史事实和被改编名著的联姻先天地构成一对矛盾。历史要求如实记录,艺术需要想象和虚构;名著作为示范意义的经典文本,改编需要扩展和重塑。如何解决名著改编中“锦上添花”还是“狗尾续貂”的问题,一直是有关历史题材创作和名著改编所面临的难题。

当前,在某些改编过的经典作品中,原著成了无关紧要的皮囊,名著不可动摇的文化精髓被弃如敝屣。他们或借名著为幌子,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心中的垒块,城头的大王旗成为装潢自家门面,以售自我之私的招牌;或无中生有、无限放大,在漫无边际的扩展与稀释中,把一粒精盐放入一缸水中,将一盘精细的文化大餐糟蹋成难以下咽的粗糠滥菜;或从微言大义中“开掘”出一些血腥、畸变、荒唐、甜腻的情节,把名著混同于不堪入目的三级片,典雅端庄的大家闺秀沦落为街头卖笑的娼妓。在这样一些惊世骇俗的 “丰富”和“创新”中,庄严的历史人生思考成了嬉皮笑脸的市井闹剧,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成了小肚鸡肠、利欲熏心的政客,卖国求荣、无恶不作的汉奸恶霸成了具有侠骨柔情的义士……名著被涂改得面目全非,受到了残忍的阉割、肢解和毁灭性破坏,经典的价值和神韵荡然无存。

在某种不健康的审美心理作祟下,在“戏说”与金钱和恶俗的卑劣合谋的过程中,经典文化的严肃与神圣被出卖了。经典成了赵公元帅麾下的提线木偶,成了“卖点”和“票房”的象征性符号,成了某些人登堂入室的敲门砖、捞取私利的招牌、沽名钓誉的诱饵。

为了便于经典的传播与普及,社会需要也欢迎名著的改编。名著改编既然是改编,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也不是刻板的照抄照搬。粗略讲来,大致有三:一要对原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理解和体悟,既要忠实于原创者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要求,又要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文化功底去深刻挖掘原著的思想文化内涵,从而做出符合原著精神且具有当今历史高度的艺术把握;二是把握经典名著历时性与即时性的交叉点,把名著恒久的文化意蕴与现实的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接受与深化交相互动中完成对经典文化的历史传承;三是兼顾已有的历史风貌和今人的审美习惯,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使艺术的再创造活动符合人们对名著既有的审美期待。总之,经典改编作为一种能动的二度创作,一定要在遵循原著的基本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掘名著蕴藏的闪光点,让观众在“重读”的过程中对名著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受到启发和陶冶,从而达到提升大众鉴赏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目的。而那些以迎合世俗谋求私利为目的、把经典娱乐化、庸俗化的不负责任的“戏说”,只能构成对经典的歪曲和亵渎,只能败坏大众的审美情趣,对那些渴望知识和美育的青少年形成事实上的误导,对此,人们都应该予以谴责和抵制。我们要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真正把民族文化的精华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使之在绵延不绝的历史传递中日益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艺术光彩。

名著难当重拍之苦

名著重拍之风一浪高过一浪,仅从各类媒体上不断爆出的炒作消息中就可窥其“盛况”之一斑。先是电视剧《沙家浜》、《京华烟云》、《啼笑因缘》、《红色娘子军》等的轮番播出,后是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的筹拍,接下来是金庸武侠戏《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的第二、第三、甚而是第六次的翻拍。近日,又有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红楼梦》重拍消息,拍摄尚未开始,就大张其鼓的搞出一台以企业冠名的所谓全球选秀晚会,重金聘得群星云集,其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咋舌。透过名利场上表面的喧嚣和热闹背后,人们从中可以品味出艺术的几多悲凉和无奈。

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洗、通过无数人阅读检验所证明了的经典之作。名著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有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自然也就具备了巨大的市场号召力。改编少了某些新作开辟市场的陌生感,多了些许“先天”的观赏认同。因而,名著改编通常是许多戏剧和影视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像改编自《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的同名电影,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以及《围城》、《四世同堂》的同名电视剧,至今仍不失其经典本色,受到人们普遍赞许。然而,重复拍摄特别是近距离翻拍的成功者却乏善可陈,因为重温隔夜剩饭、嚼别人嚼过的梨子是肯定没有滋味的。这里既有艺术自身规律的作用,也与主创人员对名著的态度密切相关。

假如翻拍者对名著有新颖的见解和独到的发现,给名著一次全新的合逻辑的艺术诠释,重拍或许能让受众多一回审美享受; 假如出于对名著的尊重,公益性地为文化普及献一份爱心,或者花自己的钱(包括借助名著筹集来的社会资金)投资艺术,而不是大量用于自己和明星们的出场酬劳,无论是成功与否,人们尚可予以谅解。然而,现实中的许多情况恰恰相反,名著重拍在某些人那里,不是对文化经典的珍视,而是抬高自己的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作品被改来改去,只不过多了一次无意义重复的机会。这些文化含量普遍不高、商业气味极浓的重拍,被名目繁多的选秀活动和别有用心的花边新闻,无例外地蜕变成纯粹恶俗的商业炒作。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用之于文化建设的经费也十分有限。当许多群众还在为基本的温饱而奋斗,为几十块钱的文化消费而发愁的时候,我们的艺术家们却随意动用数百万甚至数以千万的资金,制作和生产一堆拙劣的仿制品甚至是毫无价值的文化垃圾,说轻了这是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说重了就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这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于文化原创,说不定还能为文化史留下点什么,而重复制作的文化赝品,除了给名著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外,不会留下任何有益的东西。

事实上,伴随愈演愈烈的重拍风,观众的兴趣却愈见低落。翻拍浪费的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挤占的是社会的公共空间,破坏的是受众对名著的尊崇之情。这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反映出文艺界坐享其成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印证了文化原创力的薄弱和匮乏,也折射出文化人对把握文化市场趋向的极度不自信。

艺术出奇制胜的法宝在于创新。名著作为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后人要做的惟有保护、珍惜和传承。改编如果不能创新,名著就可能随之贬值,阻断正常的文化传承。而没完没了的恶意翻拍,让名著在毫无深度的摹仿和重复中无故地陷于平庸,既糟蹋了文化资源,损害了前辈的盛誉,也败坏了观众的口味,到头来受害最深的还是艺术本身。

重复是艺术的天敌,重复的翻拍多半是名著的滑铁卢。惟愿热衷此道的仁兄对名著多一份敬畏之心,尽可能地让依托名著讨生活的人能少些、再少些。

无休止的重拍风理应叫停。

何必拿“美女”说事

美人们娇美的容貌、优雅的线条、甜蜜的微笑,当然比傻大黑粗的男爷儿们更能吸人眼球,这是十分肯定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尽管人们关于美的认定与评判的话题可圈可点,但某些另类“爱美者”,却不大懂得怜香惜玉,铆足了劲地拼命在“秀色可餐”上做文章,就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开始怀疑其爱美的动机了。

不信,你可以看看满大街的流行杂志和娱乐小报,连篇累牍的全都是美人头像和女明星轶闻;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光碟,从标题到内容不是女人就是性,有时甚至要挂上“美女作家”的招牌以壮行色;推而广之,荧屏、报刊和马路上的各类广告,十有八九都是靠着装裸露的美女对观众明眸传情、抛送秋波;各类工厂、酒吧、商店开业,汽车、住房、家电推销等,都会请来袒胸露背、搔首弄姿的美人招摇过市,甚至不惜让女子们当众洗浴、穿透明内衣走猫步、祼体放置生鱼片(所谓“女体盛”)等恶俗行径去招徕顾客;还有各式各样选美活动的泛滥成灾,从市级的到省级的,从中国小姐到世界小姐,选来选去没得选了,索性把目光对准了幼儿园,让那些懵懂未开的小女孩拿腔弄势地出来竞选……所有这一切,都给人一种“美”被亵渎、遭出卖的感觉。“美女”们正日益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人,装扮成披着“文化”外衣实际却用色相骗他人钱财的可怜乞讨者。

文化要反映社会生活,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当然不会也不应该放弃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借助于美女们艳丽的外貌可以烘托艺术的形式美;表现美人们丰富多彩的恋爱、婚姻和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她们细腻而且复杂的内心世界,更是文艺作品以情动人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某些“美女文化”,展示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美。它们在追求外在所谓视角冲击力的时候,却忘掉了最为内在的美的本质,表现的不是美人聪颖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性,而是其中最表层最浅薄最低俗的部分,有时甚至带有色情的成份,这是典型的审美误区。它们把文化活动引入了一种让“美女”搭台、为钞票唱戏的充满铜臭气的偏狭歧途。

这种用商业化色情化的眼光追逐美色的所谓“美女文化”,是一种值得警醒的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以猎艳的视角展览美色,不仅表现为封建主义遗留的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更是对女性极不尊重的功利化市俗化的性别侵害。同时,在“美女文化”一哄而起、热火朝天的背后,还附带着金钱和名声的直接诱惑,这势必助长了某些青少年对知识与劳动的鄙视以及对浮华生活的向往,奢望凭据自己的容貌优势轻而易举地去换取金钱和社会地位,实际上形成了对物欲横流的世俗生活推波助澜式的误导。

文化作为社会面貌、时代精神、审美趋向的综合体现,理应成为所在时代的指认标志。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代,文化需要气大道正的恢宏气象和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靠心浮气躁和华而不实的操作方式,靠眼花缭乱与头晕目眩的感官刺激,即使可能得逞于一时,但决不能得意长久。真正的美不是一时的官能快感,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深刻的思想蕴含与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伴随着审美愉悦而产生的心灵净化。随着文化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文化消费群体的不断成熟,任何一种外在的浮皮搔痒的“美”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成为过眼烟云。那些热衷以美色为卖点,靠美女为文化救市的想法都是虚妄的,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毁了文化发展的美好前程。

文化靠“美女”支撑是脆弱的。“美女”毕竟身单力薄,难承文化之重负。奉劝那些文化的投机者,还是少拿“美女”说事吧。

良知的宽度

说到艺术家的良知,虽然古今之义有所延伸,但一般不会有人糊涂,更不会有人讳言。君不见,大会小会,亦或字里行间;侃侃而谈,亦或娓娓道来,艺术家们于“良知”均不含糊: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淡然物华,佛家的清修纯一,或者是现代的遵纪守法、人文关怀等等,比比皆是,且常常别具一格。实际上,许多艺术家也不乏“良知”表现。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各地艺术家纷纷上山下乡、进村入厂,十分投入,博得无边掌声;一年数度的国家节庆活动中,各地艺术家纷纷推出新作力作,颇得上下好评;特别是在赈灾义演、义卖中,许多艺术家更是纷纷登台,精彩出场,慷慨解囊,感人至深。而在那些优秀作品中,艺术家们内外兼修,举手投足之间既有人物的心绪,也有自己的情愫,可谓正气凛然,气贯长虹。

可是,在各地艺术机构领导班子改选前后,人前面后的恶意打伐,公开私下的口头或密信攻击,真不该有那么多近乎失态的“进取”,不该有那么尖厉的“进言”,更不该有那么阴狠的下三路“进攻”。尽管造成如此局面的还有其他体制上的、行业性的原因,或许也不能完全认为是少数艺术家走火入魔。可是,在公益性演出时,在这个真正应该“淡然物华”的场合与时刻,既然已经舍弃了各位珍爱的孔方兄,就不应该过于计较有没有电视转播,有没有新闻报道,有没有领导接见;也不要老把吃几天盒饭挂在嘴上,从年头说到年尾;更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外行,偷偷地来一回假唱,在艺术上偷工减料。

可是,在参与商业性演出之前,各位不应该不知会本单位的领导,毕竟你的工资、福利、劳保都在那儿支取;在商业性演出之后,不应该只知道到银行划账存钱,却不知道上税务单位交税。要知道,你家门口的那条马路是别人交的税款修筑的……

可是,还有许多的可是……如此例举,并不是说艺术界应该是道德的净土,或者断然否认“艺术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而只是想说,艺术家们所体现的“艺术的良知”与“艺术家的良知”应该有一定的宽度,让台上台下、人前人后、话里话外,不要有太大的道德落差与反差,更不要有那么多的法纪空白。不然,整天以“灵魂工程师”示人,会让自己甚至大众脸面上有点挂不住。

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国际广播影视节目展上,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长篇电视连续剧在有关部门干预下,不断稀释抻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与大量平庸之作无人问津相对应,优秀剧目成为稀缺资源,多家抢购、争出高价买好戏的场面变作展会一景。二者共同反馈出一个可喜意向,就是质量意识的普遍提升。这也可以从国庆节前后影视市场优质优价,大量影视佳作被广泛追捧的事实上进一步得到证明。

说起影视艺术质量,不外乎两层含义:即精品的多寡和佳作在整体产品中的比重。事实上,无论何时,真正独领风骚、称得上精品者总是少数,因而,判定一个时期影视创作水准高下,当是以大量一般性作品质量为参照。我们作为一个影视生产大国,却称不上影视艺术强国的最大症结,既有处于影视金字塔顶上的拔尖作品不多的因素,更有作为塔基的大量影视作品质量不高的原因。大份额的平庸之作缺乏起码的市场竞争力,势必导致无法获取与庞大数量相称的国际影响。改变现状的惟一途径,就是生产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彻底更新目前影视产品的构成形态,变金字塔式的生产结构为两头小中间大的菱形结构,最大限度地做大做强中间部分,从整体上提高影视产品的生产质量。

要把中间部分做大,打造影视生产的菱形结构,首先必须促进整个影视产业由目前的数量扩张型向着质量效益型的方向转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从事影视生产的政策正逐渐放宽,这为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机遇。然而,文化产业门槛的降低,决不能成为跑马占荒、盲目跟风的口实,不能成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招牌,更不能成为艺术上降低标准、粗制滥造的遮羞布。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在制成品的思想和艺术质量上严格把关,实行宽进严出。不然,大量平庸甚至垃圾作品的出笼,败坏的不仅是创作单位的名声,更是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声誉。

其次要全面提升影视产品的艺术品质。要加强投拍作品的前期论证,开展选题的可行性研究和潜在的市场前景分析,既严格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又充分考虑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在题材选择上真正从艺术上着眼,找准适合于影视表达的切入点,努力开掘题材创新点和可能的思想深度;召开剧本创作专题策划会,认真打磨并完善剧作,寻找最佳的叙事策略;选择适合剧作表达的精干创作队伍,实现艺术生产各环节的资源最佳配置。无论是成本的大小,无论采用何样的叙事方式,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高尚的文化品味和艺术追求,用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期待。

第三要适应国情,坚持走适度规模的制作道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一味依赖大制作来同世界强国展开实力比拼,也不能期待单纯的大投入、大制作来猎取高收益、高回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走一条适应国情的产业发展路线。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应严格成本核算,规范各类生产性支出,既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给予与付出对应的酬劳,又努力减少艺术之外的资金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艺术生产自身。力争用那些低成本或者中制作,且颇具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影视佳作,以大量物美价廉的影视产品去开辟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提高中国影视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同类推荐
  • 外国诗中国画

    外国诗中国画

    《外国诗·中国画(英汉对照)》精选了103首外国现代诗歌原作和名家汉语译文。并收录了103幅国画佳作,写意西方诗文意蕴。《外国诗·中国画(英汉对照)》作者汪涛其作品先后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第六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1990年开始《外国诗·中国画》的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澳诗/中国画52幅;太平洋岛国诗/中国画109幅;美国诗/中国画45幅;日本诗/中国画20幅;德国诗/中国画59幅。1994应邀出席“南太平洋国际艺术节”。53件《新诗/中国画》作品在惠灵顿国家档案馆展出,全部作品被新西兰国家档案馆收藏。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徐志摩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徐志摩作品集(2)

    昨夜中秋。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蓬上悉悉索索嗓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朦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孔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孔子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唐诗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三百首

    本书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实际需要,精挑细选了在当今仍然极具艺术价值和符合时代思想的三百余首唐诗、宋词,力争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又不失原诗的语言意境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读者对整体语意不能充分理解的缺憾,《青少年纯美阅读:唐诗宋词三百首》特地安排了“文意解读”,让不了解古诗词的朋友,找到一条快速而方便的学习捷径。同时书中还插入了作者简介,帮助读者加深对诗人、词人的了解,增加对古诗词的兴趣。
  • 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孕育生长于黄河——长江、伏尔加河流域的两大文明,各以其独特民族风貌与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彰显于世,彼此之间又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联。岁月悠悠,斗转星移,中俄文化交往史上的无数动人景观已成过去,然而,华夏文明却无声地渗入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作家的精神创造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激起阵阵回响。让我们以此书为向导,拂去历史的风尘,走进中俄文化双向交流互动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热门推荐
  • 学霸少女的粘人校草

    学霸少女的粘人校草

    夏浅一是个大学霸,这是人尽皆知的;苏若即是个混混校草,这也是人尽皆知的。夏浅一自认自己的书呆子做的挺好,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惹上了苏若即。她曾不止一次警告苏若即离她远点,可某人却比强力胶水还要黏。——————“小一,你好美。”“我知道。”某女淡定的翻开书本。“小一,我喜欢你。”“我知道。”某女淡定的写出一行英语。“小一,我们在一起吧。”苏若即说着就去拉她的手。某女依旧淡定的收回手,甩给他一张纸,纸上写着:Don'tTouchMe!苏若即委屈的撇撇嘴:欺负他不懂英语!
  • 烟消缘散

    烟消缘散

    这篇小说是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主人翁叶子余儿时随父母去北京务工所经历的一段故事。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虽然全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在前沿地区和一线城市早火如火如荼,但是对于豫南落后山区的许多农民而言,这时才是自己走进城市的开始。去城里做农民工,对于一个农民家庭而言是一次只要参与就能淘金的时代机遇。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天南海北的农民工,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不自觉地熔铸成为时代记忆的一部分……
  • 末世之至尊法神

    末世之至尊法神

    在世界突变的前夕,黄浩天得到了与超能力不同的能力——魔法,且看一名17岁的学生依靠魔法在末世中如何生存,恢复人类文明,揭发突变背后的原因。
  • 生命激荡的印痕

    生命激荡的印痕

    本书是著名作家黄蓓佳的作品。黄蓓佳的多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并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版。
  • 郭奉孝

    郭奉孝

    鬼才郭嘉,如果让他久活下去那三国局势是否又不一样呢.....
  • 少女封灵师:蔷薇花之夜

    少女封灵师:蔷薇花之夜

    天赋异禀的灵异少女夜袭人,撞鬼神马的是家常便饭,性子温吞冷清又贪财,在s市众所周知的鬼宅地段开着家奇珍异宝小破店,偶尔驱驱小鬼混日子。千年僵尸冷迷津与她幼年订下了血之契约,两人就此捆绑缠绕在一起,此生此世,至死方休。声名远著的捉鬼世家阎家伽罗少爷,与她红线为引,指腹为婚,宿世姻缘早刻奈何桥下三生石上。血腥案件,致命深情,蔷薇花开,夜色荼蘼。
  • 清肠排毒食谱

    清肠排毒食谱

    你的身体里的毒排出来了吗?清肠排毒已经成为都市女性的热门话题。常吃一些具有排毒功能的食品,帮助清理体内垃圾,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大家不妨试试,巧排毒素,巧瘦身,让你一身轻松,帮你清肠排毒,排出冬天在体内积存下来废物,告别小肚腩,潇洒地迎接春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古第一邪帝

    万古第一邪帝

    上一世,九黎帝天为了爱情可付出一切,但最后却被心爱之人算计而死。这一世,我不再是什么少爷,天才,也不做什么正人君子,钟情之人。这一世,我只想做个俗人,浪荡一生,逍遥自在。
  • 豪门弃婿

    豪门弃婿

    大婚当日被逐出家族赶到枫城的女婿苏尘,受尽无数人的冷眼,却因为无意间唤醒至宝混沌珠,从而开始了非凡的人生……鉴宝行医,救人破案,懂国术精玄学,以爱憎修大道,凭善恶辨人心。从此横扫以往种种嘲笑,不仅赢得冰山老婆的芳心,也踏足无人所及的巅峰,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