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71

第71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3)

这又是以水为喻,水无动性,水因风而动,风止则水不动,而水的湿性不变。意思是以水喻心,说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也是不动的,心动是因无明(无知)而起,由此而有无量的妄染烦恼,而心性不动,智性不坏,则有无量的清净功德。这都是以心的动静论心的染净,心性动则染,心性静则净。中国佛教以性静释性净,除受道家主静思想影响外,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上述梁武帝引《礼记·乐记》的话,强调“人生而静”即以静为人的本性就是证明。此外《周易·坤》载:“《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是地,所以称至静。认为极静而坤德是方正的。《论语·雍也》说:“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是有智慧者,仁者是有德行者。水动(流)山静,有智慧的人活跃,有德行的人沉静。这些思想对于熟稔儒家典籍的中国佛教学者显然发生了作用。

关于性觉,“觉”,梵语、巴利语音译为菩提,旧译为道,后译为觉,是指证悟涅盘妙理的特殊智慧。又印度大乘佛教认为,声闻、缘觉只具有自觉,菩萨能自觉,也能觉他,只有佛才是自觉、觉他,且又觉行圆满者。至于凡人则是不觉的、未觉的、无觉性。中国佛教重视以觉与不觉相对性论心性,提出以心性远离妄念而照用朗然为觉,以无明为不觉,从而用心性本觉说取代心性本净说。印度佛教的心性学说强调性净与性染相对,着重从排除烦恼、贪欲方面立论。中国佛教的心性学说强调性觉与无明相对,着重从排除无知、妄念方面立论。二者立论的角度、内涵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如前所述,《大乘起信论》就用“觉”与“不觉”来表述出世间与世间的差别,强调众生本性是本来觉悟、众生本有清净的觉体(本觉)的。沈绩在《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中语:“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浮谈。”[注释:《弘明集》卷9。]众生具有天然觉性,是成佛的根据。沈约在《众和佛不相异义》(《佛知不异众生知义》)中说:“佛者觉也,觉者知也。……凡夫得正路之知,与佛之知不异也。……此众生之为佛性,实在其知性常传也。”[注释:《广弘明集》卷22。]觉是知的意思,佛知与众生知不异。唐代宗密更在《原人论》中宣布“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注释:《原人论·直显真源第三》,《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上。],强调一切众生都有本来觉悟的真实心。中国佛教学者提出“本觉”、“觉性”、“本觉真心”的观念绝不是偶然的,是深受儒家等中国传统哲学影响的结果。儒家重视伦理道德修养,为此也重视开发人的认知智慧。孔子就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亿”,同“肊”。这里的觉是察知、发觉的意思。孔子认为,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无根据地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时发觉,这样是贤人吧!孟子也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认为人具有天赋的区分是非的智慧萌芽。他还明确地提“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的区别,强调“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上》)。“知”,认知;“觉”,觉悟。先知先觉,指对事理的认识、觉悟比一般人早的人。意思是天生百姓要使先知先觉的人去唤醒、觉悟后知后觉的人。我们认为,孟子把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相对立的说法,在思维框架上对《大乘起信论》的作者有着一定的启示,看来是可能的。荀子认为具有认识客观事理的能力是人的本性,说:“凡以知,人之性也。”(《荀子·解蔽》)荀子也重视觉醒说:“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荀子·成相》)意思是说,一个君主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地作出失当的指示,就会使上下颠倒。《礼记·乐记》说:“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知”同“智”。心知即心智。人本有心智之性,即本来就具有聪明智慧。儒家对人的认识能力、聪明智慧的肯定,无疑对中国佛教学者在探索人的心性内涵方面是有影响的。

三、真妄净染与心性二元

在北宋以前,绝大多数的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是一,人性是一,心和性是统一不可分的。而宋代的张载、二程和朱熹及其门徒则主张人性有两种,有的还认为人心也可以分为两种。如张载从其气本论的宇宙观出发,创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性二元论体系,认为“天地之性”是人有形体前本来具有的、湛然存一的、不偏不倚的善性,“气质之性”则是在人有了形体之后才有的、互相攻取的、偏驳的性,是有善有恶的性。张载此说与以往的性善、性恶论不同,较能自圆其说地阐明以往一直难以说明的善恶产生的根源问题,由此也受到朱熹等人的高度赞扬。二程和张载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同,也把人性分为“天命之谓性”和“生之谓性”两种,同时强调两种不同的性是分别由理或气派生的。

朱熹综合了张载、二程的思想,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作了系统的论述,尤其是对“气质之性”的论述更为详尽。此外,朱熹还从心有体有用的思想出发,把心分为“道心”与“人心”两种,所谓道心是本体的心,是天理的体现;所谓人心是发用的心,有善与不善之分,不善是由于受物欲的引诱或牵累而发用的结果。我们认为宋代这些理学大家,从儒家心和性的一元论转轨到心和性的二元论(或近于二元论)是有其儒家心性思想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原因的。同时也不能不说是受了佛教心性论思想启发的结果。佛教心性论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心分别为真与妄,性分为染与净两种。《大乘起信论》就以一心二门为纲,把心分为真如心与生灭心两种,相应地,性也有觉与不觉两种。此论作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基本著作和入门书,不仅对中国佛教宗派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唐以来儒家心性论的重建发生了影响,应当说,这样说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

四、忘心无境与无心无著

一般说来,宋代以前,儒家多遵循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的理路,主张尽量发挥人心对主体和客体的认识作用。但是,自宋以来,尤其中是南宋有的心学家们转而提倡人心空灵,无思无著,作为人生修养的境界。这是儒家深受佛教心性思想影响的又一突出表现。

北宋中叶的程颢在《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中有一段重要论断:“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注释:《河南程氏文集》卷2,《二程集》第2册,461页。]唐代黄檗希运禅师说:“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1页中。]两者何等相似!可以说不仅思路一致,语言也颇为近似。

曾对陆九渊的思想形成发生过重要影响的程颐高弟王蘋(字信伯),在回答弟子问及“孔颜乐处”时说:“心上一毫不留。若有所乐,则有所倚。功名富贵固无足乐,道德性命亦无可乐。”[注释:《震泽学案》,《宋元学案》卷29,第2册,1049页。]“孔颜乐处”是北宋理学家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程颐认为,孔颜之乐是与道合一的精神喜悦,不是“乐道”,不是以道为乐的对象。[注释:《朱熹集》卷70《杂著·记疑》载:“问:‘伊川先生答鲜于之问曰:“若颜子而乐道,则不足为颜子”如何?’曰:‘心上一毫不留。若有心乐道,即有著矣。’”见《朱熹集》第6册,3681页。]王信伯也以这种观念来阐发程颐思想,强调“心上一毫不留”,反对心有执著,认为不能对外界、对追求的对象有任何执著。这显然是受佛教无我、无心、无著思想影响的结果。陆九渊也同样接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他说:

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才有一些子意便沉重了。彻骨彻髓,见得超然,于一身自然轻清,自然灵。[注释:《语录下》,《陆九渊集》卷35,468页。]

“意”,指意念。这是说,一个人“有意”便心头沉重,应当无意,即要内外无累,自然自在,轻清灵明,如此才是达到了超然境界。后来杨慈湖又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进一步主张以“心不起意”为宗旨,认为人性本善,性恶的根源在于“意之起”,他说:“但不起意,自然静定,是非贤否自明”[注释:《慈湖学案》,《宋元学案》卷74,第3册,246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一个人只要不起意念,无思无为,心境自然保持静定,是非贤否也就历历分明,从而也就会达到去恶存善,由动归静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扬慈湖吸取佛教的保守本心、不起妄念思想的鲜明例证。

心性修养方式方法的吸取容摄

在心性修养方式方法上,儒、佛两家的互相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儒家重要修养方式方法——“极高明而道中庸”和“尽心知性”的传统思想影响下,禅师提出“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的心性修养命题;而佛教的一套性净情染理论和灭除****呈现本性的修持方法,也为有的儒家学者所吸取,转而成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

一、“极高明而道中庸”与“平常心是道”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语文新课标必读-庄子选译

    本书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各篇均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三篇最能集中体现庄子的哲学思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百变娇妻心尖宝

    百变娇妻心尖宝

    颜值智商双在线的美少女苏晓冉,因为哥哥的意外事故,剪掉一头长发,收起少女的浪漫,一身长裙变西装。可是谁能告诉她,上位第一天,就遇上纠缠不清的男人怎么破?游刃有余的在帅气总裁、软萌宠儿、妖娆情敌、神秘战友四个角色间切换,开心的享受俘获男神的喜悦,殊不知,最大的秘密已经暴露……苏晓冉皱吧着眉头,气鼓鼓的看着满脸得意的男人:“你个黑心大尾巴狼,什么时候知道我是女人的?”萧寒目光变的炙热。
  • 凡尘观

    凡尘观

    少年当无畏,仙挡必斩仙.傲骨眉中立,世巅俯众生.
  • 异界释魔录

    异界释魔录

    千秋乱世干戈起,剑舞狼烟战八荒。九霄鲲鹏展雄翼,虎略龙韬靖尘寰。一名军校出身的学生,莫名被人打死,醒来的时候本以为会是在地狱之中,却不想自己已经身处异世,看似奇遇,实则是一段荆棘坎坷的回乡路。军人热血斩荆棘,伏魔御宇证修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神之音

    魔神之音

    昏暗的路灯独步的我,毁灭阴影在脚底闪烁,咽下支配死灵的苦果,魔王降临的那一刻,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为你独唱魂之挽歌!
  • 废柴魔法师的异世界之旅

    废柴魔法师的异世界之旅

    我叫李月,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大学生,单身狗年数等于生存年数。数次惨痛的告白再加上被假情书给欺骗,我已经对女生这种可爱的生物几乎绝望了。直到有一天我被奇怪的漩涡给带入了一个奇怪的世界,我才发现,绝望之后是希望什么的都是骗人的!
  • 花之缘仙

    花之缘仙

    这是一本童话般的故事。主人公凭借缘仙,契约兽和本命兽称霸了这个缘气之境。PS:前世插在前面
  • 前哨之银河系边缘

    前哨之银河系边缘

    在宇宙上一个宇宙塌陷的边缘,时空发生小范围重叠,资源争夺大范围开启。人类为了争取到数百万年的生存权利而与异族发生旷日持久的战争。关于故事,没有正义、邪恶,只有生存、斗争。
  • 卢俊义传奇

    卢俊义传奇

    他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师父——周侗;他有一个武功盖世的师弟——林冲;他有一个声名狼藉的师弟——史文恭;他还有一个声振寰宇的小师弟——岳飞;他就是北宋末年武林第一人——‘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上梁山之前,在江湖上也曾是个名动一时的人物,那是他的少年岁月,其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慢慢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