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5500000013

第13章 万物有情,上天有意(2)

有人好心好意指点他:"你是和尚,应该参禅去。从这里东行七百里,江西洪州有马大师出世。只要你能见到马祖,包你成佛做祖。"他没头没脑问人家:"你还吃奶吗?妈妈的奶水那么好,你现在为什么不吃了?"从这句话里,人们隐隐约约感觉到,他是个有来历的和尚,好像拜见过马祖道一。于是,就有一位禅僧来到他的面前,郑重其事地展开拜具,顶礼三拜之后,恭恭敬敬请他开示禅要。

他像人们经常问他的那样问禅僧:"你从哪里来?"禅僧当然知道,同样一句话,他这一问与其他人的问话,意义就不一样了。

禅僧回答的是:"我从老尊宿处来。"古人云:"德高曰尊,耆年曰宿。"佛教称德尊年长的有道之士为"尊宿"。他再问:"老家伙有什么话说?"禅僧亮出了机锋:"说则万语千言,不说则一句也无。"他嘿嘿一笑:"这个样子,倒是很像苍蝇下蛋。"禅僧听了这句粗俗却十分形象的话语之后,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下去。而他,扬起手中的竹杖,劈头盖脸打了下来……此后,如同他当初的神秘出现一样,突然又神秘失踪了,再也没了音信。

数十年之后,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大师,与他的师兄--神山僧密(俗称密师伯)一同在潭州附近云游参访。有一天,他俩在龙山脚下经过,洞山良价在小溪旁洗手之时,偶然看到,在溪水之中漂浮着一片枯黄的菜叶。洞山不禁抬起头来,一边打量着龙山险峻的峰峦,一边自言自语道:"老乡们都说,这大山里面无人居住。可是,怎么会有菜叶随着溪流漂来?莫不是深山之中有修行人隐居?"密师伯说,不就是一片菜叶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或许是进山的猎人、樵夫丢弃的呢。

洞山摇摇头,说:"猎人、樵夫进山,怎么会带着生菜叶呢?""可是,当地老乡说,这龙山之中,既没有寺院,也没有人住庵。"洞山良价异常坚定地说:"正因为如此,这菜叶的主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才是真正有修行的高人。"于是,洞山与密师伯拨开稠密的茅草,沿着长满青苔的小溪,向上游、向深山之处寻觅而去。他们艰难跋涉了多半天,终于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在距离汩汩的泉眼不远的地方,像是蘑菇一样,竟然出现了一座小小的茅棚。茅棚门口,赫然坐着一个仙风鹤形的老和尚!

他,似乎已经老得没了年龄,可是,他的眼神,却比婴儿的还要清澈。他看你一眼,似乎连你的灵魂都能清洗一样。洞山放下行囊,没有按佛门规矩磕头顶礼,仅仅合十致意而已--他是不见真佛不烧香。尽管你神形似仙,倘若未能明心见性,也不过是依草附木的精灵!

而老顽童的密师伯可不管这些,他好奇地围着老僧转过来,又转过去。那神情,恨不得上前抱住人家的腿,钻进人家的怀里,揪揪他那银白的胡须,像小孙子跟老爷爷撒娇一样与他戏耍一番。

无名老僧开口说道:"此山无路,两位阇黎从何而来?"洞山良价心知,老僧此话,既是说路也是说禅。他立刻以机锋对机锋,说道:"有路无路暂且放置一边,和尚你从何而入?"老僧一笑:"我不从云水来。"洞山暗自颔首,再问:"和尚住在此山,有多少时间了呢?"老僧的回答,妙到了毫巅:"春秋不涉。"是啊,心如虚空,湛然不动,不动湛然。什么时间流失,什么空间变迁,哪怕是日月毁灭、新星诞生,都与虚空的灵明状态毫无关系。洞山良价不愧为开宗立派的大宗师,在看似无门无路之处,依然能够契入:"和尚先住,此山先住?""不知。"好一个"不知",弹指之间,卸千钧于无形之中,化雷霆于九天之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其知,必有其不知;而无知,则无所不知--

僧肇法师的辉煌巨著《般若无知论》〔1〕,将这个道理阐释得非常精妙。曹洞一宗,在禅宗之中最重视经教理论,从洞山的祖师爷--石头希迁大师,便对《肇论》〔2〕很有研究,因此,洞山亦深得其中三昧,问道:"为什么不知?"老僧说:"我不从人天来。"禅机斗到这里,看似山穷水尽,洞山良价仍能花样翻新:"和尚悟得了什么深奥、精妙的禅理,便来住山?"禅,无得无不得;若有所得,必有执著。因此,无名老僧说:"我看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听到这两句话,洞山良价才重新整理好僧衣,铺展拜具,五体投地,跪了下去。

洞山礼拜已毕,正式请教道:"如何是主中宾?"老僧道:"青山覆白云。"

洞山二问:"如何是宾中主?"老僧答:"长年不出户。"禅宗临济、曹洞二家各立四宾主之说,其义各异。洞山良价大师是曹洞宗的祖师爷,他所问的,当然是曹洞宗的旨意:所谓"主"为正、体、理之意,"宾"为偏、用、事之意。第一,主中宾,指的是"体中之用",即,从本体之中引发出作用。比如,大臣奉帝王之命,外出行事。第二,宾中主,是指"用中之体",即,体现于各种作用中的本体。例如,帝王潜居于闹市之中。

洞山三问:"宾主相去几何?"老僧道:"长江水上波。"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波即是水,水即是波,二者实质毫无差别。洪波涌起主变宾,浪潮平息宾做主。只要不刻意去兴风作浪,心如止水--澄澄清清、灵灵明明,自性宛然,慧光顿生!

洞山四问:"宾主相见,有何言说?"老僧曰:"清风拂白月。"好一个清平世界,好一派自然风光。禅的境界,就是如此的和谐,如此的美妙!

洞山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其酣畅淋漓,浑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向外洋溢着惬意。他满心感激,与密师伯行礼告辞。他们走了一会儿之后,听得身后高高的山峰绝顶之上,飘飘荡荡的白云之间,传来一阵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吟诵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而那座草庵原来所在的方位,已经燃起了熊熊火光。

洞山良价一拍大腿,长叹一声,对密师伯说:"唉,咱俩把老尊宿害苦了。"密师伯说:"他的草庵着火,又不是你、我燃放的,与咱们有什么关系?""因为咱们发现了他的踪迹,所以他要烧掉草庵,搬到深山更深处。今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能找到他了。"果然,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这个老和尚。因他在龙山隐居,人们就叫他"龙山和尚"。又因他隐入深山不见了,后人也称他为"隐山和尚"。

景深

我的故乡河北省行唐县,在远古时期被称作"南行唐"。其意思是说,这里是从南方到当时的圣人--尧的所在地--唐(今唐县),必须经过的地方,也是当年唐尧南行所经过的第一座城邑。家乡村庄的北面五里许,有一列矮矮的小山,山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小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洗耳河。

小河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名字,据说与"三皇五帝"时期的高士许由有关;人们传说,河边的那座小山,就是许由当年隐居的地方。据古籍记载,许由隐居的地方,叫做"岐山"。真的,那座小山的名字就叫岐山。

有一天,唐尧来到岐山,要将天下让给他认为比自己更贤能的许由。许由说:"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仅仅占据一根树枝而已;偃鼠在大河里饮水,也不过是喝饱肚皮罢了。我要你的天下有什么用呢?"说完,许由认为尧的话语太庸俗,玷污了他清净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清洗。他这一洗,将一条好端端的小河给"污染"了--无名河变成了"洗耳河"。

尽管山名为"岐",河曰"洗耳",山下河边的村落至今仍然叫"许由村",估计,这也只是一个美丽而又虚幻的传说。因为,有识之士都认为,许由隐居的岐山在陕西,家乡的传说,不过是人们的附会罢了。然而,正因为是民间传说,更说明作为隐者的许由,在民众心目中的影响之深远。

毫无疑问,中国的文化土壤,必然会产生隐士,而性情高洁的隐者,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崇敬。在那红尘不到的高山之巅,在那俗风难达的大川之畔,从古至今,一直隐匿着一些另类的人士。他们舍弃灯火灿烂,亲近星月之光;隔断人间烟火,沐浴清风白云;远离都市烦嚣,汲取山川岚霞……他们岩栖--睡石板,居岩洞,席地幕天;涧汲--手为瓢,掬一捧,尽饮清泉;草衣--编麻裤,织草裙,遮体御寒;木食--采蘑菇,摘松子,菜香果鲜……他们为什么要远离人群去隐居?他们的隐居又有何等意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隐者之一--诸葛孔明,在临终之前留给儿子的《诫子篇》,一语道破了天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不见,卧龙先生隐居南阳,草庐之中天下三分;先有王通归隐,后有其弟子出山,从而缔造了大唐盛世;五柳先生(陶渊明之号)弃官而去,隐居庐山脚下,种菊东篱,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秋菊傲霜的风骨与美丽,更有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的不朽与《桃花源记》的神奇……秦朝初年,一位少年隐入大山深处。在一个最不可能遇到人的地方,他偏巧遇到了一位老者。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老者以各种方法考验他的品质。而少年总是一如既往的谦恭、慎独。有一天,老者遗给他一卷失传已久的《太公兵法》〔3〕,飘然而去。山中岁月如白驹过隙,少年转眼到了中年,而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也灿烂如流星,即将湮灭在茫茫寰宇之中。中年人携着这一卷烂熟于心的兵法出山了,协助刘邦一举平定了天下,建立起了大汉王朝。

他,就是张良。为了表彰张良不朽的功勋,登上皇帝之位的刘邦很是慷慨大方,让他在全国挑选他想要的任何一块封地。于是,张良选择了荒芜的终南山里一个叫"留坝"的偏僻之所。因为,他要摆脱世俗的纠缠,再次归隐去了。这就是隐者。

心语

据《楞伽师资记》〔4〕记载,有人问五祖弘忍,为什么禅僧不在城邑聚落,要到深山隐居?五祖说道:"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禅宗最初的寺院,大都选择在偏僻的山谷荒野,只要水源丰沛,能开垦出足够的农田即可。因其建在树林之中,故而称之为"丛林"。

还有一些禅僧杜绝尘缘,走入深山更深处,隐居于泉水之边,岩洞之中。宗门曰:"住山。""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白云深处,绝诸尘嚣。那无边的寂静,融入禅者那寂寥淡泊的心境,仿佛随时都能羽化而登仙……白云深处的宁静,是禅者永久的追寻。因为,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甚至有人因过于急切而失眠、而焦虑、而抑郁。一项事业的成功,除了必不可少的机缘,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应有的智慧。人在焦躁、忧郁之时,心身都是病态的,当然也就远离了智慧。所以,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制约自己,一定要让自己冷却下来,安静下来,达到内心的静宁。安住于静净之境的心灵,就能萌生智慧,成功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3.用感恩化解压力

在马祖众多弟子中,乌臼(jiù)和尚并不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但他手中的一条白棒,却随时都能敲打出电光石火的禅机来。

玄、绍两位上座来参。他俩按照丛林的规矩顶礼之后,乌臼和尚问道:"两位禅和子,你们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呀?"--这倒是很像拉家常,哪有禅客之间机锋相见的作略?然而,你若仅仅将乌臼和尚的问话当成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理解,必然要吃他手中的白棒!不信?不信,你看玄上座。

玄上座回答的是:"江西。"话音未落,乌臼和尚的棒子已经落在他头上了。玄上座无不感叹地说:"早就听说和尚有此机要。"乌臼和尚道:"你既然不会,那么,后面那个师僧试着对对看。"绍上座刚要走上前去,只见白光一闪,光光如也的头顶上早已挨了一棒--

这回更干脆,没你开口处!禅,举心动念即错,等你叽里咕噜说出一大堆葛藤来再打,机锋早就过去了。

乌臼和尚笑道:"现在你们应该相信了吧?同坑之中,没有异土。去吧,到参堂去吧!"--两位行脚僧被允许放下行囊,入门参禅了。石臼禅师在参拜马祖之前,在乌臼山盘桓了很长时间,流风所及,饱受熏陶,因此,他对乌臼和尚的棒子三昧深有体会。然而,乌臼和尚却说:"你在这里找什么剩饭?我可没有残渣馊汤留给你!去吧,马大师的烘炉正旺呢。"石臼就""得得"跑到了洪州开元寺。马祖道一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乌臼山。马祖当然很惦记自己那像小鸟一样飞出去的弟子们,但禅者自有独特情感,因此,马祖当时问的是:"乌臼有什么言句呀?"只要有一言半语,马大师就能探明弟子们目前的功行。当然,他老人家也是以此接引新来的禅僧。

石臼禅师回答:"乌臼和尚说:几人与此茫然在。"马祖当下点点头,然后说:"茫然先放在一边,"悄然"一句你怎么说呢?"石臼在马祖这句话激扬下,豁然大悟。因此,他一言不发,上前走了三步--

既然是"悄然",怎么能开口?开口,就不是悄然了!马祖笑了,说:"我有七棒寄打乌臼,你甘愿领受吗?"石臼回答得无法无天:"老和尚你若是先挨几棒,我甘愿随后。"--这就是禅者,棒下无生忍,当机不让师。后来,羽毛丰满了的石臼禅师又回到了乌臼山。因为,他感到自己与乌臼师兄投缘。

有一天,乌臼山上来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云游僧,眼里没有精光闪烁,身上也无仙气四溢,唯一不同的是,他连双草鞋也没穿,赤裸着一双大脚,也不知道究竟是穷得穿不起,还是懒得自己织。他到达的时候,正赶上乌臼和尚在法堂升座说禅。他中规中矩礼拜之后,悄然退后,默默侍立一边。

〔1〕《般若无知论》是僧肇的代表作之一。〔2〕《肇论》为僧肇所著的论文集。主要由四篇论文组成,即《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无名论》。〔3〕《太公兵法》即《六韬》,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作者已不可考。〔4〕又名《楞伽师资血脉记》,是一本佛学典籍。记述了楞伽经八代相承传持的经过。

同类推荐
  • 敬业才能有事业(执行版)

    敬业才能有事业(执行版)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敬业的员工!敬业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职场人士的立身之本。本书是阿尔伯特·哈伯德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揭示了一种由敬业爱岗成就卓越的成功模式。针对当今职场中员工敬业精神不佳的状况,编译者对该书进行重新校订,推出了全新执行版,旨在帮助员工找出敬业精神缺失的根本原因,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培养出敬业爱岗的好员工。特别适合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
  • 不成功你找我

    不成功你找我

    古往今来,以成功为目标,引领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乃至黎民百姓前仆后继!千百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成功的探索与追求。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前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有人成功了,成为人们传颂的楷模;有人失败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感叹。人们在敬仰诺贝尔成功的同时,也应该钦敬失败的索布雷诺,即使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度过辉煌的一生!成功的秘笈究竟在哪里?人们开始反思。终于有一天,人们似乎悟出了成功的天机,原来成功的秘笈就在我们身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每个奋发图强的人都能把聪明才智无限地发挥出来,从而让心灵和财富都能获得巨大成功!
  • 阳光的心态

    阳光的心态

    本书教导学生要以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不再沉默的羔羊

    不再沉默的羔羊

    职场女人不可不知的防狼术。对男上司、男同事、男客户这三类攻击群,勇敢说不的智慧。
  • 做不拒绝成长的员工

    做不拒绝成长的员工

    为什么王传福、马化腾、陈天桥等企业家明星能脱颖而出?为什么李嘉诚、巴菲特、稻盛和夫等商业领袖能宝刀不老?为什么沃尔玛、微软、诺基亚等世界500强公司能基业长青?因为:一个有责任意识与社会使命的员工与企业,都不会拒绝成长!没有难题,就是最大问题;拥抱成长,才能握手成功。一个不拒绝成长的员工,一定不会浪费企业资源和社会财富,不会给自己找台阶下,而是敢于承担责任,拥有高敬业度和高执行力,在不断地成长中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轮傲世

    血轮傲世

    身附童尸,往生如幻。沧海万化,昔日莫奠。命运齿轮,瞬息万变。惊世奇遇,身魂相炼。传奇杀手昔少年,追求武道无穷极。妄图神功尤未果,终死黄泉神鬼泣。九层宝塔玄又玄,少年灵魂暗中祭。万千岁月东流逝,寰宇大陆英魂立。忆昨昔天地神灵成土,看今日乾坤谁主沉浮?
  • 影响人一生的习惯

    影响人一生的习惯

    本书全面阐述了人一生要养成的成功习惯、工作习惯、思考习惯、说话习惯、生活习惯,提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窍门,内容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主题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性,对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位哲人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就要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当你翻开本书,了解了这些重要的人生习惯后,再根据书中的指导,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相信一定能收获高效能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改变。
  • 清风知我意情深换余生

    清风知我意情深换余生

    十年前的一句不配,她为之家破人亡,十年后的华丽回归,他和她又会发生什么?当一切的真相渐渐浮现,她的仇还能报得了吗?他和她又会何去何从?那一年的灯火阑珊,又有谁记得?清风知道她的心意,他的情深又能否换她的余生?你可曾爱过一个人,又可曾恨过一个人?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本书精心挑选了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配以精彩独到的哲理点拨,挖掘故事内涵,揭示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更有信心和勇气的去追求梦想……
  • 契约者一赤色风暴

    契约者一赤色风暴

    当世界不再是你所熟悉的样子。你会恐慌吗?当各种古灵精怪出现你的身边。你能接受吗?努力适应它吧,毕竟赤夜将至!
  • 我家主播总掉线

    我家主播总掉线

    拥有系统的理工生穿越到古代会发生怎样的事?敬请关注【我在古代做直播】。作者脑洞乱开,请携带好避雷针!萧遥:直播,我是不专业的!
  • 至爱游戏(莱昂纳德·科恩作品)

    至爱游戏(莱昂纳德·科恩作品)

    本书是“摇滚乐界的拜伦”科恩的一部抒情如歌、具探索性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讲述了加拿大犹太富家子弟布里弗曼儿童时代一直到二十岁的生活,描述了他与同伴克兰兹的友情,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与进入他生命中的几位女子之间的情爱,以一种兼具细腻情感与自我解嘲式的“无赖气质”阐述了对战争、暴力、宗教、性以及阶级平等的观念看法。
  • 穿越兽世之我来当道

    穿越兽世之我来当道

    高考过后,本来就应该放松一下,好好庆祝的。可谁知,倒霉的夏琳就只睡了一觉,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穿越了…………
  • 医世狂妃

    医世狂妃

    他爱得至深,却又恨得至深。大婚夜,一向对近身女子凌虐致死的他却肆意掠夺着她的美好。只因她……狂傲不羁,像极了她。那个海誓山盟却得不到的女子,她妙手仁心,医世风华。却被他折磨的遍体鳞伤。你欠我的,总有一日我会讨回来。千倍百倍的讨回来……五年后,她回来,带着缩小版的他,王爷,讨债的来了。我跟你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