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5700000011

第11章 百合(3)

半夜,窗外有隐隐的车声,我在想是不是那天T和我说的飙车。突然我思路一转,想起来,村上在《听风的歌》之后几十年,真的写了一篇风的小说,就是我最喜欢的,还专门做了笔记的《天天移动的肾型石》,里面有一个叫贵理慧的女人,这个女人自我黏稠,从不舍得把自己深入日常生活的深处,她爱一个叫淳平的男人,然后她更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巨大活动空间。她带着空白、没有未来的无为性,无意而来,降落到他的生活中,她的身份是空白的,社会坐标是空白的,历史是空白的,他不知道她的住处、职业、去向,只知道做爱时冰凉的肌肤触感,耳语时的呵气温暖,对话时的机灵跳脱,你可以在一个人面前,完全打开自己的快感。只记得这些……当然,最后这个女人还是失踪了,她要奔赴她的事业,就是在高处,两幢高楼间,搭上钢丝,解开安全缆,这个世界,“只剩下我和风”。淳平再也打不通她的电话了。

每当我被孩子和家务碾压得要崩溃,我就会看看窗外,做五分钟失踪的贵理惠,想象自己是在一条钢丝上走,闭着眼睛,御风而行。然后睁开眼睛,该干嘛干嘛。

让我特别难忘的还有《象的失踪》,这只象,我一直把它看成村上春树的图腾,大概村上骨子里就想做那么一只大大的、孤行的、又很任性的动物,有自成一体的思想和价值观,追求灵魂的独立和自由,哪天对笼子和栅栏感觉不爽了,就招呼也不打地失踪了。

给我一个用力的人生吧

这样说吧,《老师的提包》,已经是我忍受日式疏离的极限了,“我”热恋着“老师”,却始终无法开口道出真情,因为在日本人的文化体系里,非暧昧无以抒情,什么都不能落到清晰的实处,也不能搞得太严重,242页的书里,有200页以上都在揣摩、暗示、猜测、对峙,心潮澎湃的午夜,不敌恭谨相对的白日,再百转千回的心思,也得在日光下灰飞烟灭。进入对方的亲密半径,好像比打一场二战还难,既无肉欲的浮沫,也无意念的浓汤。角色在说话时都是“大概是这样的吧”、“这样也可以吧”,连肯定句都不敢用似的。

《老师的提包》里的钝感力,还算是为了自卫,怕再遭遇情伤。到了《一个人的好天气》,这种清冷走得更远了,人与人的冷淡,不用力,稀薄的人际让我不能呼吸。单身妈妈养大的女儿,只会淡淡地说“你好老态啊”,对对方的去留、动向,甚至改嫁,都毫不关心,穿了露肩的吊带衫,在七十岁的老太太面前,意图打击她的回春,拎起一只猫扔出去:“你什么时候死啊?”哈哈,这本书倒是有真实的青春期质感,动人处,也在此吧,我没有任何道德高度的指摘,只是天性不喜轻的、淡的口感而已。《她比烟花寂寞》里的徐佐子,痛哭流涕地对男友说“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在我身边,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儿爱不释手,我希望孙儿在结婚时和我商量。我希望我与夫家所有人不和,不停地吵嘴。我希望做个幸福的女人,请你帮助我”。她的潜台词是“给我一个喧哗热闹用力的人生吧! ”……这正是我要说的。

日式冷淡的平衡点,在于物趣和礼节,他们对人既然那么舍不得花力气,自然节省下很多注意力。据说日本职员入公司的前几个月,都要做礼仪培训,包括鞠躬的角度都大有考究处。可是,那是一种量化的礼貌,没有体温的,它不是人对人的用心。《老师的提包》里,“老师”每每喜欢在夜深把玩一些旧物,什么废电池啊,旅行中收集来的小茶壶啊,里面凝结着过往的甘苦记忆,他爱过的师母,就是琥珀一样被防腐恒温地冻结在里面了,与之对称的,《一个人的好天气》里,知寿总是在独处时,玩味着她搜罗来的琐碎物什,前男友的陈烟、老太太的俄罗斯娃娃,这些浓情蜜意的对立面是,在老师能够与师母共同生活的时候,在知寿可以与男友共处时,他们是不愿意直接交流和言爱的。

自我状态黏稠的后果,自然是对他人的离心力、疏离,这种东西,在欧美人的文化里,被处理成一种怀疑论和哲思,这里面尚有思辨的力度和快感,对我来说,要刺激好玩得多,我去图书馆借书,如果借的是一本日本书,比如新井一二三,或是柳美里,就至少得搭配一本苏俄文学。因为日本人的东西,又轻又省脑,感觉还有半个脑在休眠,就像你吃焦糖布丁或是一包薯条的时候,一定得另外配主餐。

我常常带皮皮去坐摇摇车,有家小店,女主人总是里外忙碌,不是给摇摇车缝个布垫子,就是随着日影把它拖移走,这样小孩子就可以不冻屁股,而且晒到太阳。我喜欢这样全心、用力、认真活着的人。有次我看见中央台采访一个女芭蕾演员,十五岁就获过国际金奖的一个女孩子,她说“芭蕾是个非常残酷的艺术,如果你一个星期不练功,往往连基本动作都会完成不了,而你每天汗流浃背八小时的最好结果,也就是不退步而已”。

说实话吧,活到我这把年纪,知道所谓生活也是门残酷的艺术,它好比按揭贷款,或是逆水行舟,除非你每时每刻都用正数的热情去填补它,否则它给你的账单一定是负的。聪明人,是可以看穿,啊,生活他妈的原来是入不敷出的骗局,书本是虚妄的,社会是灰暗的,男人是不靠谱的,还是袖手止步比较合算,可是,不消耗力比多的人生,是多么环保却无味啊,看破红尘爱红尘,看穿书本爱书本,看透男人爱男人。红尘是脏的,书本可以还你净土,书本是苍白的,红尘可以补足你颜色和五味,这两样东西还没绞杀完你的生命力么?没事,那还有男人呢。

那个习舞的女孩子还说,在我的同学里,我也不是天赋最好的,可是他们都在中途放弃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个通理,跑完全程的,往往是才赋中上而不是顶尖的人。比较下萨冈和杜拉斯、麦卡勒斯和厄普代克就知道,天才总是创作寿命很短,而技术性选手却可以长青。天才是富翁的儿子,生来拥有巨富,手艺匠是打工皇帝,寸土都要靠自己的汗水。天才令世界增辉,而苦练技艺的手艺人,更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天赋庸常的人,也可以向上帝的不公挑战。如果说,我对杜拉斯这个暴虐酗酒的家伙多少还有点好感,也是因为她对所爱之物的偏执用力,重拳出击。在龟兔赛跑的实例里,谁先到达终点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乌龟肯定比兔子活得充实,因为它有目标,有干劲,有一点点通过努力逼近目的地的快感。哎,还是做一只笨蛋乌龟比较开心。

想起韦尔乔,稀薄的

我常常想起一些人。没有“想念”那么黏,没有“想望”那么热,只是稀薄地“想起”。

比如韦尔乔。

我在电话里问木木,我说你知道韦尔乔么?她说“好熟悉的名字……他是谁? ”——木木是美术老师。

韦尔乔,是个内科医生,值夜班的时候,查房的间隙,他在处方笺上,画了好多漫画。有一些和小说家合作,做了插图,另外一些,成了哲理漫画。我想他的存在是稀薄的,全中国的内科医生岂止千万,而他作为插画家的那面,连职业人士都只是依稀耳闻。

所谓稀薄,也是因为事件密度太低。我去网上搜了下,他的书,几乎都缺货。而他本人,去年因肺癌去世,享年四十三岁。所有的信息更新途径,都堵死了,我既不可能看到“韦尔乔访谈录”,也没有机会更细致了解此人,他的生平,估计也不会超过年表和档案。

我没有看过韦尔乔独立出版的作品。而我每次想起皮皮的短篇集,还有她的散文集,韦尔乔这个名字,就“啪”地亮了。那两本书都是作家出版社的。不超过三种颜色的装帧,排版很松,老实的宋体字。篇头还有尾部,大块的留白。

那是留给韦尔乔的。他的插图,都那么空旷。如果你看了冷冰川,回头再看韦尔乔,真是从亚热带空降到寒带。冷冰川的画,很喧哗,热带花草,蜷曲的女人,妩媚的猫,硕大的鸟笼,热乎乎的欲,很多的活物和事件……真是密不透风啊。

韦尔乔不是,他的画,通常都很稀薄,人物没有脸,更勿论五官,连四肢三围都是敷衍。他拿一个长袍加个头部,就对付完了“人物”这个叙事元素。他的画基本都是单人,有时只是局部,一只手,一只眼睛,甚至一滴眼泪。

韦尔乔在给友人的信中述说了他对生命的感受:“我在火柴盒大小的卡片上画画。我画了很多穿长衫的人。他们或在一颓寺前吹箫;或在月色溶溶的林间漫步;或于高崖上独立,仰观天上流云,俯视山下错落的屋宇;或携好友二三人,在广阔的田野上漫无目的地走。他们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又什么都可以不做,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 ……不必在乎有眼睛在盯你,有指头在戳你,有时间在提醒你。那身子,是属于你的。你只消把自己当作一阵风、一块石、一片顺水漂流的叶子、一只在石缝间爬行的甲虫,只是别意识到,你是个——人。我在小画里‘解放’了上千个 ‘长衫’。到如今,有谁来救我呢?”

他是个东北男人,矮小,沉默,黑皮肤,少言语,几乎没有朋友。他让我想起这块土地上盛产的大土豆,那么结实,而饱满的孤独。

我甚至不能想象,如果皮皮的长篇《所谓先生》,还有《比如女人》里面配他的插图,那太可怕了。那些长篇里,全是人,男人、女人、小人、奸人,还有那么多心,伤心、痛心、开心、关上的心、用坏的心。把韦尔乔的画,插在那种大红大绿的热闹里,肯定像圣诞树上栖着一只寒鸦。

而我始终不能忘记皮皮的短篇和散文。虽然它们几乎没有情节。有一个短篇,是写一个爱上儿媳妇的老公公,他读着儿媳的长信,平行的事件是他的儿媳被情人杀了,情人带她去了桦树林,纷纷扬扬的雪花,积在他的手臂上,厚厚一层。他的手一直掐住她的脖子,她死了。还有一个女人,养了一只猫,事实上她根本不爱这只猫,它简直让她畏惧。然而她一直没法摆脱它。还有她写拉萨的狗,它们根本不会躲人,非常地理直气壮。她又说她爱上一个没有去过的城市,那个城市叫青岛。

不说了,不说了,这算什么故事啊。有一阵子蒙娜丽莎被现代派恶搞,涂了胡子,穿了比基尼,又提了菜篮,还蹬了自行车,有一种恶搞非常有创意,就是把蒙娜丽莎换上动物脸,分别叫做蒙娜猫莎、蒙娜蛙莎。

我如果试图转述那些短篇,那我就是蒙娜猪莎。

最后一句,谷歌全拼输入真是聪明啊,它居然能打出“韦尔奇”这个单词,比“韦尔乔”,只差一点点。

吃霉面包的猫,村上气质,和故事性

《雨天炎天》,村上春树的希腊及土耳其游记。他的重心一向在小说,再说游记体是个难伺候的文体,绘景吧,不可能超越视觉符号,比如照片摄像什么。叙事吧,只不过是些浅浅的人事留痕。议论吧,动辄形而上反刍,实在太让人倒胃口了。但是村上的游记,里面有种奇妙的,我把它称为“故事性”的玩意,让人读得有点趣味。

发现村上真的是个物质感很浓重的人。他几乎每到一处,都会特别记下那里的食物水准,住宿环境,还有服务质量等等,他1997年的中国日记里,是难吃的、油腻的东北菜。但是,是什么让他的这些琐记,区别开那些导游指南的呢?就是我说的“故事性”,也可以称之为村上气质。

所谓的故事性是:有一次,京城的几个文化人聚餐,都是老饕,长于庖厨。于是约定各做一个菜,凑一桌。大家准备的都是鸡鸭鱼肉,唯独一个叫王世襄的人,只提了一捆葱姗姗而至。最后,冠盖珍馐的,就是这道闷葱。

一捆葱,是生活;烤鸭肚里一根葱,是游记;一盘美味闷葱,那就是故事。

比如,在卡胡索卡里贝亚,村上吃的是发霉面包和酸豆汤,苦不堪言。席间来了一只猫,然后,村上的故事,就来了。

那只猫,津津有味地吃着豆汤泡开的霉面包。村上说,“这种事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大千世界还有能靠吃豆汤和霉面包过活的猫。我养的猫,连鱼饭都不肯吃,世界真大,对于生长在这里的猫,食物大概就是发霉的面包和放醋的豆汤。猫不知道,不知道翻过几座山之后就有所谓猫食粮存在。还有分为鲣鱼味、牛排味,和鸡肉味的猫食罐头,不知道有的猫死于运动不足和营养过剩,不知道发霉面包绝对不该是猫吃的东西。那是这里的猫绝对想象不到的,当然我不是猫,这种日子我一天也不要熬。”

旅程结束时,这只猫又出场了,“怀恋那个地方,在那里,人们虽然贫穷,但是活得安静而有高密度的信念。那里的食物,简单但充满实感,连猫也有滋有味地吃着霉面包,那是充满无可怀疑的信念的现实世界,就像对那只猫来说,发霉的面包也是最现实的东西”。

之前我一直明白,阿索斯啊,是个宗教圣地嘛,所谓的“希腊僧侣自治共和国”。上面有二十个大修道院,许多小修道院,两千个人在那里潜心修行。晨钟暮鼓,黄卷青灯,颂经祈祷,自耕自种,没有水,没有电,只有一辆公共汽车。最搞笑的是,所有的动物,都是雄性。女人不许上岛,公牛公猪全都给阉掉。据说是旧习,以利于清修。人人都从早到晚地祈祷,做日课,种地,读经书。那里充满陈规陋习,如果村上不能在日落前赶到一家修道院,就得与荒野狼同宿,一家修道院不能住两天,这个小岛遵循的都是古制。它们使用的是拜占庭时间。从太阳落山起,算是新的一天,午夜即是他们的凌晨。

等等等等。

是的,我明白这些,一个又一个信息球,飕飕飕的,从我上空飞过去了,但是一直到这只猫,我才接到了球。这只猫使我讪笑,笑完之后,还让我明白了那种宗教感。之前那些球,随便一个写游记的人,都能扔,但是像猫的这种球,只有村上才扔得出来。

《魔种》笔记 ——一个怀疑论者的乌托邦

一,局外人。威利是个印裔,年轻时,留学英国,写过一本不畅销的书,之后去了非洲,吃了老婆十八年软饭,逃避生存压力的正面后果是,他和现实毫无摩擦力之痛,负面的是,他过的完全是别人的生活。之后他回到柏林,妹妹收养了他六个月。这是他甘之如饴的甜美生活,其原理有点雷同于依附他老婆,这次是寄寓于妹妹的公寓、妹妹的钱、妹妹的道理、妹妹的思想。真的,在他决定参加革命之前,他从思想到身体,都是寄生。一切都是外在经验在施压于他,终于有一天,这个局外人也厌倦了,决定主动和生活发生关系了。

二,革命。为了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不再对周遭人的苦难熟视无睹,威利跑到种族压迫严重的印度去,穿了牛皮拖鞋,卸下中产身份,从知性体系里游离出来,打游击去了。他是想给自己一个乌托邦。一个田园牧歌和绿色和平混交的自由民主社会。途中遭遇的是重重幻灭,革命分子不是被乡间无聊生活逼疯的小知识分子,就是仇视社会的边缘人,或是心怀叵测的野心家。自由其实也是专制这枚银币的另外一面。威利被抓到监狱以后发现,这里的生活和游击队生涯几乎是重合的,操练,洗脑,对个人心智的碾压。

同类推荐
  • 说不完的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说不完的红楼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 感悟宁夏

    感悟宁夏

    告别长白山,踏上贺兰山;淡出白山黑水,融入天高云淡。作为《经济日报》驻地记者,能有幸来西北,有幸驻宁夏,实为人生平添一段不寻常的如歌行涯。五年弹指挥间,走遍了宁北的秀美山水,领略了宁中的大漠雄奇,触摸了宁南的荒岭沟壑;五年光阴荏苒,写不尽宁夏沧桑巨变,诉不完西海固民生福祉,叹不完塞上旖旎风景。用笔写,莫如用心读。
  •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涅克拉索夫诗选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涅克拉索夫诗选

    《伊戈尔远征记》著者不详。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宏伟著作,是一部为我们阐明古代俄罗斯文化和在古代罗斯发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誉为英雄主义史诗。涅克拉索夫(1821—1878),俄国诗人。其诗作充满爱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许多诗篇忠实描绘贫苦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以平易口语化的语言开创了“平民百姓”的诗风,被称为“人民诗人。
  • 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

    儿童诗对于提升小读者的审美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爱写诗的孩子,注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孩子。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思考化作诗的雨露,洒向孩子们天真的心田。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热门推荐
  • 北海情

    北海情

    你可曾见过北海蔚蓝的天空、纯净的大海、洁白的银滩?你可曾在晚霞中眺望那几世纪的高塔、教堂、修道院?你可曾听历史的风诉说这片土地遥远的伤口?你应该走近她走近她你才会发现在这片繁荣而沉静的土地上只要你随意抓起一把泥土都能够撰出猩红的鲜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我比肩而立

    你我比肩而立

    会画画的女赛车手vs会玩金融的医生作者主打的是细水长流,文笔还有点渣哦。
  • 征服吧女王

    征服吧女王

    高考如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末世同时降临,世界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全部变作啖食活人血肉的丧尸。宅女叶静幸运地拥有了一个上古神器,俗语曰,神器在手,天下我有!且看一介小女生如何征战星辰大海和美男!!
  • tfboys之我的命是你

    tfboys之我的命是你

    作者头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啊。。。。。。呃。。。。。呃。。。。
  • 柯南同人之花落

    柯南同人之花落

    她是异世界的旅行者,却背负了一身责任,他是平成年的福尔摩斯,破案时无所不能,她本不愿乱惹是非,但却无意中丢了心,他以为自己可以当局者请,却在时间中迷失,一场注定焦虑的旅途,一段注定无果的爱情,犹如那百年老树的樱花,落了又开,开了又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醒梨落之复仇

    梦醒梨落之复仇

    谁无爱过谁,谁无被爱过。因貌美,因权势,因利益,因温暖,因懵懂。也许撕心裂肺,也许平淡无常。或辗转反侧,肝肠寸断,或疯狂窒息,痴癫至极,或夕阳西下,伊人相偎。皆是因果。最终都随风散去......她倾国倾城,是蜀国的才女,名门之后,一心嫁给自己心爱的人。原本是一场甜蜜的联姻,谁知却是阴谋的开始。她步步陷入陷阱,被自己心爱之人利用得体无完肤,家破人亡,投河自尽。谁知命运的造化,重生过来,潜伏在他的身边,且看她运筹帷幄之中,一步一步向敌人复仇,上辈子命运弄人,这辈子不愿再把自己的命运交与他人手中。从一个小白兔少女成功蜕变成腹黑女神。
  • 膜拜:编辑大人!

    膜拜:编辑大人!

    “编辑大人!我饿了!”某女一脸正义地看着某男,一副你就是应该这么做的伟大表情,某男默……某女怒:“快点!我饿了!”某女很愤怒,后果很严重!某男笑:“我可以理解为,亲爱的你恼羞成怒了吗?”某女默……
  • 斗鱼迷离异界游

    斗鱼迷离异界游

    三和大神想要出人头地?“不存在!”知道为什么会有癞蛤蟆和天鹅在一起故事吗?“为什么?”因为……这是癞蛤蟆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