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5700000016

第16章 百合(8)

翻了那个比利时女人诺冬的《午后四点》,看得我一路都在笑。不晓得为什么,这本书引发的居然是我对“暴力”这个词的一些蔓延思索。比如,贝尔纳丹现象,算不算是一种暴力呢?贝尔纳丹是本书的主人翁,一个退休的医生,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敲开埃米尔的家门,惜字如金,或者一言不发地干坐两个小时,然后,在六点钟准时离去。天天如此。而埃米尔呢,他存了半辈子的钱,才在乡下买房安居,只想和老婆平静厮守,岁月无惊,过时空之外的田园生活。可是,就有贝尔纳丹这种思路野蛮的人,顽强入侵你的生活,不离左右。无论你怎么好言相告,恶语相向,明示暗示,反正他就是铁了心阴魂不散!怎么办呢,你是文明人,你不好意思说“滚出去”,你不能像街市婆一样拿扫帚把他赶走,你早被各种修养规范得横平竖直,广播体操是绝对打不过铁头功的。

贝尔纳丹自己身患不治之症。就是:他仇视生活,不对,仇视还算是一种负数的施力,他根本是个铜墙铁壁不透光的肉身地狱。他住在风景清幽的乡间,夜里能听见松涛的起伏,触鼻就是晚香玉的袭人香气,可是没有用,他什么都不爱。无论是四月的铃兰,还是春天的樱桃酒。他不爱吃饭,任何食物都让他蹙眉,他不爱睡觉,床铺乱得像狗窝,每晚他都睁着眼睛到天明,……他是感觉盲。他是语言极之俭省的人,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他不爱说话,他不爱回答,他不爱抚摩别人,他不爱被别人抚摩,他不爱思考,他不爱做爱,一切引发快乐的运动,他都回避。

我常常想,没有爱的人,也可以有另外一些替代行为,比如赌马、打牌、学习古希腊语,收集女内裤……怎么着都行,反正囫囵着把自己的一生打发掉就好了。但是,贝尔纳丹先生连这些爱好都没有,他的生活是一团肮脏混乱的虚无。他唯一类于生活乐趣的东西,就是把自己的厌世,像煤气一样,拿去污染别人,毒化别人的好情绪。比如,让邻居一到下午四点,就起坐不宁,因为知道自己平静的生活又要被打破了,或是,把妻子爱吃的巧克力倒掉,剥夺她唯一的快乐。他整天苦脸阴沉,让别人觉得在他的没顶痛苦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罪过。埃米尔想了很多方法挽救他,直到最后,埃米尔才突然领悟,生命对贝尔丹纳,何尝不是一种负重。此时,以暴才能抗暴,也许这对大家都是解脱……埃米尔把贝尔纳丹用枕头给闷死了。

很NB的是什么呢?这本书,整个是用逻辑推进的,贝尔丹纳本人几乎是没有发声的,完全是埃米尔在那里想当然地推理。第一人称叙事的优势就在这里:读者会本能地同情“原告”。埃米尔要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好情绪,为了这个,他可以去杀人,这种自我本位、近乎洁癖地求静,是不是也很暴力呵。如果换在贝尔纳丹的角度,他也没有杀人放火抢银行,不过是对别人做了一点连情绪排污都算不上的小小骚扰而已,居然招致死祸。也许我太较真了,以死亡收场,一向是荒诞派小说惯用的路数,所谓的“惊愕叙事”。就像武侠里加强戏剧效果的打打杀杀一样,不好当真的。不过,西方人是很重视自我,要是换成个中国人来写,可能是个物化文明腐蚀了邻里温情的读者文摘式故事呢。

人的裂变面目,是这本书让我着迷的地方,凌晨四点的时候,贝尔纳丹可以被自己的臆想折磨得发狂,跑去投书给邻居,让他做做善事自杀算了,到了清晨,那个理性宽柔的自我幡然苏醒,又拿了火钳子去把门缝里的信夹回来。“本我”想尖叫着把贝尔纳丹扔出去,“超我”却伸出手来,拦住“本我”的爪子,温情脉脉地请贝尔纳丹坐下喝茶。

诺冬的书,真像芭蕾,情节立足点很小,但是可以很大地承重。所以很理解她的刻薄,其实是种懒人做派,一件事,如果有N种表达方式,刻薄的那种一般是最节约表达成本,最利落的,比如她形容贝的丑老婆,“他的手边,牵着一团会动的肉”,简直是个“巨大的囊肿”,那种无智性的、依附丈夫、很动物化的女人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如果你要温情婉转地表达,起码字数得加一倍。

杜拉斯之水

气温已经攀升到38度以上,太阳直射下的人群,皮肤由象牙色变成麦色,又变成碳色,困倦,半昧不醒,意识模糊,见面说的都是最简单的陈述句——等到第一阵秋雨下来以后再抒情吧,天气已经趋于白热化,空气里干燥得跟火药似地一触即发,夜里被楼下一辆车的轮胎自爆的声音惊醒就再也没睡着,想着周围的人都在像三峡水那么又深又黑的睡意里载浮载沉着,自己的睡意呢——却是浅得只能湿湿脚且脆薄如纸,就嫉妒得要发狂,隔着玻璃看对面山角上挂着的月亮真是清明如玉呵,像东山魁夷的《明宵》里那个痴肥的白月亮:铮铮的亮,铿锵的兵气,野狗在狂吠……

我想该把杜拉斯的《直布罗陀水手》找出来看了,写极限天气中人的疲塌与绝望,经典啊!(我总是忍不住把杜拉斯写成杜拉,也许是潜意识里老是觉得她精神不健全,把她和弗洛伊德的那个著名的女病人少女杜拉弄混了),关于杜拉斯我想说,她的作品,能读明白的那几篇,我倒是喜欢的,就是在实验期以前,写实期以后的那几部过渡作品,她的实验作品我是不看的,我看书的原则是高于自娱,低于自虐。我看的是:《直布罗陀水手》,又比如《平静生活》,她的好处在于她有痛感,可是她的处境多少有些两难:喜欢她的人往往不知道她的好处,能近身于她的人都怕她的巫气缠身,时下很多人在作品里都加了杜拉斯式的元素,什么多难的童年了,欲仙欲死的性爱了,这还是隐蔽的,至于朱文颖的《迷花园》简直就好似中国版的《街心花园》,又比如早一点的,赵玫,她就比较夸张了,整段地引用,她的文章里,不幸倒是蛮多的——可是没有痛感,把欧式的如血如荼的激情放到中国来,水土迥异,已经橘变为枳了。我们中式的爱情,是《诗经》式的,静美如玉,从容淡定,兼有叙事与抒情美(虽然最后也是要落实到男女关系上来的),我们的婚姻,是《圣经》式的:隐忍,克己,惰性,无为。这些先不详谈了,我眼下想说的是作品中的意象对我的蛊惑。

我这个人读书,有个要不得的坏毛病,就是往往只关注末节而忽视主流,我对书中的意象,往往比对内容敏感,最后演变成这样一种格局:读任何一本年代久远的书,都是读一种时代气氛,或是一种陌生地域的拟想,比如说到哈代和勃朗特,我就会想到苏格兰的高原,漫长的冰封期,春天到来时,漫山遍野的紫色石楠花,冻实的红土,荒原上散落的石头垒起的古冢,篝火节时燃烧的荆棘,迟缓静谧的,如同荒原一般寡言的村民……至于对情节,倒是真的有点模糊,我还能记得埃米莉 ·勃朗特穿的一条铁灰色的低胸蓬蓬裙(有羊角袖子的那种,即使在她的时代也早就过时了,埃米莉却满不在乎地穿着它穿过校园,不理会那些有钱同学的窃笑,想起读中学时在继母统治下的张爱玲),很容易想象她穿着它戴了斗篷,素着一张脸,在荒原上逆风而行,走过丛生的紫色石楠的样子,可我却想不起主角的名字了。

我耻于言及这样一件事就是:我对杜拉斯的亲近,有一个隐蔽的原因就是:她高频使用和水有关的意象,埃米莉.L是个船长的夫人,《直布罗陀水手》里的那个女人,整年开着她的船去寻找她的水手情人,《琴声如诉》的背景里,有海潮映衬下的微涨的市声,我甚至不能想象: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海边的,我也不知道,在杜拉斯之前,有没有人从母亲的角度写过这样一种爱情,非圣母式的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刻骨的爱,混合着肉欲成分,一种高强度的爱,你必须咬紧牙关,才能克制住不让自己喊出声来的爱,这种爱在她写来,就像大海包裹岛屿那样与生俱来,理直气壮,或是像雨水无声地落入海中,静默的皈依。

虽然有大量的证据显示,杜拉斯的作品,多数是建立在一个女人说谎的天性和臆想症的病态发作之上的,但还是少有人能像她在《80年夏》和《平静的生活》里那样写海,我记得我把《平静的生活》里所有写海的段落都用荧光笔标注出来,这些发光的字句在渐暗下去的天色里灼灼逼人,荧荧不熄,我一直在想她为什么一直执着于海的意象,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反复使用雷同的意象,比如大江健三郎就特别喜欢写树,尤其是热带的树比如由加利树,他太太就叫大江由加利,也不知孰为因孰为果,他书里的孩子都喜欢躲进树洞,树还是古老传说中灵魂的栖息地,又比契诃夫,他喜欢用的意象是死,他书里的人死亡率出奇的高,而且这个死亡并不是用来推动情节的,完全是无为的死。

《平静的生活》里,女主角在历经丧弟,失恋的创痛之后来到海边度假,所谓大海在这里只是代言一种极深的没顶的倦意,亲人在耳畔濒临死亡的挣扎,自己却还是木着脸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吃饭,弟弟的情人爱上了自己的情人,也只能“想象着大海,想象它是如何浩淼,极其渴望看见和我的疲倦一样恒久无尽的东西”,“我”终于去了一直因为“缺少诚意”而没能去的海滨,在日落时分的海边看着沙滩上的人群,觉得很欢喜,“我”害怕独自翻越那道分割着日与夜的“悲伤峡谷”,“我”觉得已经离开了过往的自我,却还在那个自我的身边浮游,袖手看海的时候,我知道我暂避的厌倦很快会卷土重来的,我要为它寻找一个巢穴……

杜拉斯交替地写着海和女主角的内心生活,我看见她的心火,忽而是金色的烈焰,忽而是微暗的火,忽而只剩下余烬,我是见过大海的,在大海上方,白色的泡沫像鲜花一样盛开,人的思想也会被打湿,大海有一种无欲的黑暗。茨维塔耶娃则直言她不喜欢大海:“大海是汹涌的,充盈自我的,英雄色彩的……我怜悯陆地,它感到冷……”她把帕斯捷尔纳克比作大海。后来她又说“大海即爱情,我不爱爱情;我爱友谊,像大山一样的友情。 ”——我猜她还是爱的,只不过是以放弃,以分离去爱罢了。

在《直布罗陀水手》里她写的是一个被蚀骨的颓废所击垮的男人,他有颇为细腻的内心生活,所以先验地消解了所有健康的人生观的基础,他觉得所谓生活简直不值得去生活,他痛恨他健康乐观的女朋友,其实她不过是个正常的女人,一个原人,有强大的欲力,求爱若渴,而他却是有点爱无能,而且已经给她逼得灯枯油尽,他们去炎夏中的意大利度假,热已经到了极限,城市都在静静地燃烧,太阳直射之下,街道上的灰尘都是金色的,杜拉斯用了好几页的篇幅去写这个极限的热度,我一直在想:“这个女人啊,一点媚骨都没有,而且也太霸道了,她完全不去契合和照顾读者的情绪和阅读节奏,她觉得这是值得写几千字的热,她就气定神闲、丝丝入扣地去写。”

女友尽职地在度假,她参观博物馆,画廊,古迹,“我”却是整日地坐在咖啡馆里喝酒,我只是不停地在想念着一条传说中的河,在热得辗转难眠的夜里渴念着……“每一夜,我的眼前都出现一条河,它很大,结了冰,我温柔地把它叫做马格拉河,我潜在河里,天上有云,在闪着暗绿色鳞光的世界里,在鱼儿和水草之间,然后我们浮出水,然后我们又潜下去,我们不说话……”

我在炎夏的夜里无望地失眠着,我甚至觉得我得了周期性的躁郁症,但我已经不想再去找一张地图出来划个圆圈就出发,用地理的跨度来克服心里的失重了,我晓得我走到哪里也都是醒醒睡睡,睡睡醒醒,大约是我随身携带着一种叫做厌弃的罐装毒气,走到哪里它都会释放出来毒化那里的空气,就像《你那边几点》里的陈湘琪,去国千里,不为游学、观光,也不是谋生或谋爱,什么也不为,只是兀自颓废着,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去辗转地想念一条河,“它很大,结了冰,我温柔地把它叫做马格拉河,我潜在河里,天上有云,在闪着暗绿色鳞光的世界里,在鱼儿和水草之间,然后我们浮出水,然后我们又潜下去,我们不说话……”

爱你,是一场奢侈的消费行为

厦门是个趣味非常年轻的城市,随处可见港台风的、轻倩可喜、明快别致的小饰品,都是日常家居衣饰之外的装饰物、调味物:做成两只拥抱海豚状的胡椒瓶、刺绣繁复的垃圾桶套子、嵌着好多彩色石子的水杯,一切实用目的的颠覆,“美即无用”,这句话是谁说的?王尔德?莫尔?反正我知道今年流行的衣饰风格是当年的王尔德之遗风:无用之集大成者,马裤加小马甲,只差手持一朵金葵花,我在厦门就能看到满街跑的王尔德了。当年,老王就是用这幅妖媚的造型,迷倒了整个美洲。

这种清新明丽的趣味,调和了厦门另外一端的底色:工夫茶的涩和滞,它们的重合点是:对生活的把玩,从浊世中退后一步,有了时间和心态的余裕,才生了把玩的心境,我呢,既没有年轻到可以花半个小时去对镜试一副耳环,也没有老到可以在骑楼下摆一套功夫茶具,蹲踞在来来往往的美腿间喝茶。我絮叨了半天,只是想说明:在陌生的环境里,人有机会迎头撞上自己。

之前我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恋物,我在满坑满谷的小饰品店里,只觉得涨目,直到发现了冷冷清清的台湾书店,那冷清顿时把我的燥热给救了,纯属无心插柳,买到了这本《红颜已老》,苏伟贞的,台币220元,折合人民币44块,繁体,竖版,人物对白,一句句挂在那里像一条条冰棱,每道冰棱我都很熟悉,我买它纯粹是为了怀旧。

晚上就窝在旅馆看书,说起来真丢脸,我像一只笨蜗牛,把同样的生活背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饮水机就让它开着,咕嘟咕嘟,隔壁的宁波客人在搓麻将,哗啦哗啦,楼下有孩子零星地放烟火,劈啪劈啪,这些人间的碎声,都救不了这本书,它实在是……太干净了,太不染尘了。想来这就是我小时候喜欢它的地方吧,那时心火燥热,彻骨的清冷只觉得是清凉。

三角恋爱的难写处是:作者要有一种容纳异己的平视心态,一碗水要端平,这点女作家尤其难做到,主观的视角渗透太多,我那么喜欢皮皮的中短篇,可是她在《比如女人》里,明显就是有立场的,维护妻子,打压第三者,这下视点就给压住了,意境就很难打开,苏伟贞的小说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她保护的,是第三者。

书里的第三者是章惜,这个女人是淡墨出镜的,五官冷香,手脚长长,话少,冷凝,寡欢,无妆,不近人,粗麻布裙子上泼染两朵荷叶,苏伟贞和亦舒一样,都是偏爱性冷的白玫瑰,而喜欢把泼辣入世、欲力炽热的红玫瑰写成对立面,比如本书中的妻子守恬,但是亦舒笔下的白玫瑰,尚是有泥土味的,活泼泼的世俗空间里,活水养出来的活鱼,而苏笔下的几乎都是无土栽培的白玫瑰,可是无法回避的是:苏伟贞的价值也正在于此,与其说她创造了一类精神化爱情的路数,莫若说她创造了一类精神化女人,它的文字,它的情节,它的对话,都被苏伟贞收拾得干净极了。

同类推荐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 禅意心画

    禅意心画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 恋爱中的鲁迅:鲁迅在厦门的135天

    恋爱中的鲁迅:鲁迅在厦门的135天

    本书叙述了鲁迅与许广平爱情如何发展、如何成熟的过程,介绍了厦门时期的鲁迅与学生、名教授的往来,评述了鲁迅厦门时期的演讲、著述、编辑工作等情况。在书中,展现了鲁迅炽热的情感、缠绵的爱恋、无助的孤寂、忧人的愁烦,以及虚浮的幻想、琐屑的计划……在厦门的135天,是鲁迅具有标志意义的特殊人生经历,在世人面前还原了一个有真情实感的鲁迅。
  • 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古罗马神话故事大全集

    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古罗马神话故事大全集

    长久以来,《圣经》、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一直被人们奉为最古老、最伟大的西方文化经典。它们不仅是西方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更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本书是由这三大文化遗产诞生的《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和《古罗马神话故事》的合集,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人类文明的平台,更能让读者在感受西方文化的瑰丽和深邃的同时,加深对人类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起内心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了不起的你自己

    了不起的你自己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40篇诗文,展现了一个文艺少年的诗意世界,处处都闪烁着天真烂漫、纯真善良的梦幻之光。她的诗,有点像中国古人擅长的偈颂,但并不是用带韵的隽永词句来阐释佛理。她的题材要开阔得多,成长的感受、生存的体验、亲情的思念、爱情的渴望、草木的关怀、片刻的灵感、孤独的遐思……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她都以诗人的目光重新注视,以诗的语言予以再现。
热门推荐
  • 日照寒门

    日照寒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乱的朝代,贫穷吞噬一条条无辜生命。小黑子家境贫寒从小被欺负,但是他还是不依不饶地活着。突然有他爹不明不白死于街头。本来贫寒的家庭一落千丈,与母亲相依为命。时来运转,突然有一天,小黑子遇到了“收纳天下寒门之子,造国之栋梁”的寒门法组老人,也是当今武林四大老人之一。法祖老人给他取名安志匡——志在匡扶天下。拜师学艺,十年之后安志匡重新归来。与富商方千子结拜兄弟。方千子的妹妹方云亦也对安志匡一见钟情。安志匡秉承师志,匡扶正义。但是,他心中一直不敢忘记追查杀父凶手,为父报仇。无极崖一直以来都是武林恶霸,殃及无辜百姓。安志匡怒除恶霸后,十年前父亲被杀的案子查到了眉目,却又牵连出十年前为捐躯的赵将军之子——赵汉卿,密谋造反。安志匡和杀父仇人的女儿柯素妍两情相悦,柯素妍和赵汉卿却有指腹为婚之约。一场爱情和正义的战争在安志匡,赵汉卿,柯素妍之间开始拉开序幕。到底鹿死谁手,到底谁与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敬请期待。
  • 等云

    等云

    无论古诗还是新诗,都是语言的艺术,而艺术来源于生活,本书中的这些诗歌创作灵感也来源于我的现实生活。
  • 凡人游戏

    凡人游戏

    莫斓,一个普通人,哦,我是说原本是个普通人。被人视为怪物的他,不幸被一枚硬币砸晕,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拥有这样的力量该做什么呢?不如去纵横职场,游戏官场,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那是不可能的,这只是某个嚣张的凡人与诸神展开的一场游戏。“诛神,凡人的游戏罢了。”这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对他的女仆这么说。
  • 黑道公主的王子殿下

    黑道公主的王子殿下

    三个黑道公主:蓝冰芯(高冷)、泪以樱(成熟)、夏子言(活泼)四个黑道王子:欧夜辰(高冷)、蓝野颢(成熟)、左齐、(暖男)冰胜皓(花花公子)他(她)们是六大家族的心肝宝贝不让任何人伤害他们!!让我们尽情期待他们的爱恋吧!
  • 明卫

    明卫

    崇祯死后,清朝皇帝曾提出明亡于万历之说。不论是怎样的政治目的,由古至今,多少学者也都如此认为,提起万历皇帝大家都咬牙切齿,觉得是他昏庸无能毁坏了大明江山。真的是如此么?作者带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万历四十八年。
  • 谪仙泪

    谪仙泪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段延续了三生三世的仙魔情缘,伴随着漫天散落的彼岸花,就此展开……
  • 头顶上没有太阳

    头顶上没有太阳

    男二一次次抛弃女主,在一个小巷子里邂逅了男主,即使男主无数次鼓励女主发起反抗,但是生活最终逼迫女主走向了死亡...
  • 封灵师传奇:诛妖有桃花

    封灵师传奇:诛妖有桃花

    她痛心质问:“不关我事,你为什么不信我?”他目光如冰,话锋如刀:“欠债要偿,你把双膝给她,我自会代替你的双腿......”她饮下孟婆汤,嘴角冷笑:“妖孽薄情,我只愿来生,诛尽天下妖孽。”他救下她,眼里满是天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一个好人
  • 谋妻有道:逆袭狂妻不好惹

    谋妻有道:逆袭狂妻不好惹

    她,堂堂梅家千金,却在大学毕业当天,收到父亲跳楼,公司出事的电话。一夕之间,倾家荡产。为了父亲的医药费,她找上了之前帮忙送父亲进医院的男人。可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愿意帮助她事业……从此以后,自力更生!父亲的医药费,她自己想办法!黑心的闺蜜,她自己教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续幼学歌

    续幼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