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5900000067

第67章 中外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阿吒力教(1)

中外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阿吒力教

张泽洪

阿吒力教是流行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密宗,并与南诏大理国各族群有着密切联系。阿吒力教作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佛教教派,曾一度在南诏大理国流行并占据统治地位。阿吒力教在南诏大理国的传播,经历了地方化、民族化的历史进程,从多方面影响到南诏大理国的宗教文化,值得我们从中外文化传播视野的角度予以探讨。

一、唐宋元明时期阿吒力教的传播

阿吒力一词是梵语Acraya的音译。在云南的地方文献和碑刻中,也常译为“阿阇梨”、“阿阇黎”、“阿左梨”、“阿佐梨”、“阿佐黎”、“阿叱力”、“啊吒力”、“啊哩”、“阿叱唎”,略译作“阇梨”、“佐梨”、“叱力”、“吒力”,意译作“轨范僧”、“轨度僧”。意为“轨范师”、“导师”、“正行”。“轨范师”的说法,是沿袭中原地区的话语。宋叶庭珪《海录碎事》卷十三下《梵语》门释“阿阇梨”说:“阿阇梨,华言轨范师,又云悦众。”在汉文文献中,阿阇黎有阿阇梨、阇梨、阇黎、阿祇利、阿折里耶、阿左黎、阿左梨、阿左利、阿佐梨、阿哩、阿吒力、阿叱力、阿叱唎等不同译写方法。所谓“轨范师”,即以规则仪范依法教授弟子之意。在佛教的话语系统中,阿吒力本是对密教上师的尊称,南诏大理国则用以泛指密教僧侣。云南白族所称的“阿吒力轰”,直译为汉语就是阿吒力教。

天竺佛教密宗在唐代初期传入南诏,堪称中外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南诏时期并无“阿吒力”之称。源于天竺的瑜伽密宗阿吒力教,在大理国时期的佛经写本中称为“阿左梨”。大理国写本佛经有“国师灌顶大阿左梨赵泰升”、“国师阿左梨王德彰”、“灌顶阿左梨释智生”、“大阿左梨周梵彰述”等题记。在明代云南地方文献中,始将宋代流行的“阿左梨”一词,译写成“阿吒力”、“阿拶哩”、“阿叱力”、“阿叱唎”等,现学界则多使用“阿吒力”一词。

文献所见南诏时期阿吒力教的传播者,是来自印度的高僧赞陀崛多,梵文名为Candragupta,又名室利达多(Sridatta)。清圆鼎《滇释记》卷一就说:“赞陀崛多尊者,又云室利达多,西域人,自摩迦陀国来,又号摩迦陀。游化诸国,至鹤庆,乃结庵峰顶山。……又于腾越州住锡宝峰山、长洞山二处,阐瑜伽法,传阿吒力教。”云南地方史乘记载唐代佛教在南诏地区的传播,屡屡言及赞陀崛多的传教活动。南诏劝丰祐保和十六年(841),赞陀崛多自摩揭陀(Magadha)到达南诏境内,在永昌、鹤庆、剑川、宜良等地修行传教。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永昌军民府“仙释”说:

摩伽陀,天竺人。蒙氏时,卓锡于腾冲长洞山,阐瑜伽教,演秘密法,祈祷必应。至今云南土僧名阿叱力者,皆服其教。

所述摩伽陀即赞陀崛多,因其来自摩伽陀国(Magadha,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南诏遂以国名称呼其人。而且云南史志所载摩伽陀不止一人,这些号称摩伽陀国的僧人多传播阿吒力教法。云南史志所谓西域多指称天竺,李家瑞就指出云南史乘所称“西域”、“西天”,其实都是指天竺。

传播阿吒力教的室利达多,又被称为纳西东巴教的创始人。据《僰古通纪浅述》载南诏第十一主劝丰祐:

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四月初二即位,改元保和。以赵文奇为国老,迎西方摩伽陀国僧赞陀崛多为国师。赞陀崛多为瑜珈教主,其师(室)利达多先入僰国,主不识其智,恒慢易之,至是闻国师路经吐蕃,将至。主令利达多负鼓随众而行。行至蒲陀崆,崛多见其〔师〕利达多,遽下车。其师止之曰:“吾道不行,世莫我知,切勿泄言。”二人正相问安,溪声如雷。达多以一符掷水上,响遂止。即今石牛卧处之下,水静无声者此也。利达多自此相别,路指喇嘛而去,其教传于喇嘛尤异。

文中赞陀崛多之师“利达多”,即“室利达多”,被阿吒力教尊为创始人。室利达多在南诏的活动踪迹,著名的中甸白地村白水台摩岩诗,落款为“嘉靖甲寅长江主人题释哩达多禅定处”。“长江主人”指丽江土知府木高,此摩岩诗题写于明嘉靖甲寅年(1554)。此诗最早由人类学家陶云逵于1935年发现,诗称“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和泰华曾经考证摩崖所称“五百年前一行僧”,是指来南诏传教的摩揭陀(Magadha)国僧人室利达多,并非指纳西族东巴教的祖师丁巴什罗,并且认为此室利达多就是赞陀崛多。

阿吒力教的创始人赞陀崛多,确乎在纳西族地区留下传教踪迹。清乾隆《丽江府志略》卷上《山川略》“神僧迹异”条记载说:“在剌是里西南山麓。传曰:昔水涝不通,西僧麽迦陀,趺坐石笋丛中,以杖穿穴,泄其水,留有足印,今建指云寺于其上。”指云寺位于拉市海西南山麓,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为丽江五大藏传佛教寺庙。清乾隆八年(1743)纂修的《丽江府志略》,称西僧麽迦陀为“神僧”,即指南诏蒙氏劝丰祐时来自西域摩迦国的赞陀崛多。邓廷良致力于研究西南丝绸之路文化,也指出有人怀疑在圣地白水台修行的东巴先师哩达多,即初唐时入南诏传法的印度密宗大师赞陀崛多。因“赞陀崛多”往往又被译为“室利达多”,有人认为可能与“哩达多”为同一人之异译。《僰古通纪浅述》说(室)利达多为赞陀崛多之师,与其他云南地方志乘的记载略有不同。

赞陀崛多来南诏传教的时代,史籍多载为蒙氏保和十六年。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鹤庆军民府“仙释”载:

赞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摩伽陀国来,为蒙氏崇信。于郡东峰顶山,结茅入定,慧通而神。晋天启二年,悯郡地大半为湖,即下山以锡杖穿象眠山麓石穴十余孔泄之,湖水遂消,民始获耕种之利,后莫知所终。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的这段记载,是引自元代成书的白文秘籍《白古通记》,又称《白古通玄峰年运志》。

保和为南诏劝丰祐年号,蒙氏保和十六年即公元839年。天启(840-859)为南诏劝丰祐的年号,天启二年为841年,由此可知赞陀崛多活动于南诏中后期。

关于赞陀崛多在南诏的传教活动,云南地方志还有相关记载,可知剑川、宜良亦是其活动地区。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八七剑川州“寺观玄化寺”注称:“在府城西南,昔蒙氏因梵僧赞陀崛多卓锡通水,遂建此寺。元世祖南征时,赐僧以袈裟、火珠、珊瑚。”清康熙《剑川州志》卷一八《方外》载:“赞陀崛多尊者,唐蒙氏时,自西域摩伽国,来经剑川,遗教民间,悟禅定妙教,曾结庵养道于蒙统东山。”

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载:“习仪僧会司法明寺,在宜良县城东隅,唐僧摩伽陀建。”

清乾隆《云南通志》卷一五《祠祀附寺观》“宜良县法明寺”注称:“在城北门内,唐僧摩伽陀建。”

清乾隆《宜良县志》载:“法明寺,唐僧摩伽陀建。胡敬德重修,明天启二年重修。”[清]李淳纂修:乾隆《宜良县志》,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刊本。明天启二年(1622)重修的宜良法明寺,相传该寺大殿为南诏时期赞陀崛多所修。位于宜良县县城内的法明寺,相传始建于汉而重修于唐,有“滇境无双寺,宜城第一山”之称。明代宜良县法明寺设立习仪僧会司,明代在县级设立僧会司的僧官机构,习仪僧会司的地位足见该寺历史悠久。

赞陀崛多将天竺密教传入南诏,与南诏各族群的地方信仰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阿吒力教。云南白族的“摩伽陀开辟鹤庆”的传说,讲赞陀崛多在石宝山顶洞中十年面壁,历尽艰辛,开辟出鹤庆坝的故事。赞陀崛多开辟出富饶的鹤庆,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折射反映民间对赞陀崛多传教的历史记忆。“摩伽陀开辟鹤庆”的神话故事,以象征的叙述表达白族阿吒力教的信仰叶舒宪概括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Frazer)《金枝》关于神话发生学的经典论述:“神话是文化的有机成分,它以象征的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着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赞陀崛多传教所到之处广修庙宇,鹤庆玄化寺就兴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清胡蔚《增订南诏野史》卷上载劝丰祐天启年间(840-859):

西僧赞陀啒哆建鹤庆元化寺。先是,鹤庆地水淹,僧杖刺东隅泄之。水中得樟木段,刻为佛,咒之忽灵,远近名曰活佛。……佑女至崇圣寺进香,回至城西,为一乘白马人摄去,寻之不得。佑告于西僧赞陀啒哆,哆曰:“此山神也。”乃设灯照之,果在苍山下。哆怒,欲行法,移山于河。山神惧,献宝珠供佛,佑乃已。

清倪蜕《滇云历年传》卷四亦说:“僧赞陀建元化寺于鹤庆。王嵯巅建大理崇圣寺。”鹤庆玄化寺是鹤庆境内最早建造的佛寺,也是南诏劝丰祐时期三大建筑之一。玄化寺修建于公元825年,清代因避清康熙帝的名讳,故清代地方文献称为“元化寺”。明代玄化寺设立鹤庆军民府僧纲司,作为明代府级僧官机构所在的寺庙,玄化寺出过不少大德高僧。白族神话《掷珠记》记载,鹤庆坝子开辟之后,南诏国师赞陀崛多修建了玄化寺,其得水中樟木刻佛为咒的灵异,《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有详细记载:“国师往石宝山修道,见谋统地方为水所占,乃以锡杖决其东南隅。水泄涸,得一香樟木,刻为释迦佛像,以安息香、白檀、龙脑、牛黄、麝香、六味布漆之,书光聚咒一万八千遍,呼像曰:‘佛’,佛应之曰:‘嗯’。师恐佛像能言,人以为怪,再呼佛曰:‘吐舌’。师书哑字于佛像舌。自是佛像不言。”谋统即鹤庆古称。

腾冲宝峰寺位于腾冲县城西5公里的宝峰山上,因雄奇美丽的宝峰山而得名。宝峰寺山门石坊上书有“宝峰仙境”四个大字。清释圆鼎《滇释记》卷一记载赞陀崛多游化南诏各地,曾住腾越州宝峰山、长洞山,阐说瑜伽法,传播阿叱力教。明代徐霞客游历云南各地宗教圣迹,曾亲自踏查宝峰山赞陀崛多修道之处。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卷十下西南游日记十八云南记游腾越州尖山宝峰寺说:“寺颇寥落,有尼居之,此昔之摩伽陀修道处。他处皆释盛于道,而此独反之。”民间传说南诏赞普钟十六年(767),印度高僧摩伽陀在宝峰山初建草庵,后来逐渐兴建宝峰寺殿宇。作为一代名僧赞陀崛多的修道处,必然是后来信众崇拜的宗教圣地,宝峰寺的兴建和赞陀崛多修道的传说,符合阿吒力教传播兴起的历史实况。

对传播阿吒力教的神僧赞陀崛多,大理国时期还有画工专门描绘其形象,这在文字记载之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第56号画像,绘一位着圆领华丽僧服的盘坐梵僧,上方文字标明是“赞陀多和尚”。图像所见的赞陀崛多是面目和蔼的长者,深目、高鼻、络腮胡须形象,穿通肩宽黄色袖衣,法衣有花纹。梵僧正身盘坐右手结印举与肩齐,左手执一巾陈胸前。此《张胜温画卷》第56号的梵僧图像,赞陀崛多的形象究竟是根据前代的记载,还是画工根据民间传说而创作,今天我们已不得而知。《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以图像的形式描绘了南诏时期的八大高僧,即和尚张惟忠、贤者买□嵯、纯陀大师、法光和尚、摩诃罗嵯、赞陀崛多和尚、沙门、梵僧观世音。其中赞陀崛多、梵僧观世音为阿吒力教高僧,其余则为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师。

赞陀崛多致力于在南诏各地传教,先后在鹤庆、蒙化、大理开建五密坛场,在南诏大力弘扬佛教密宗的瑜伽法。清释圆鼎《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说南诏劝丰祐赞陀崛多为国师,“凡诸祈祷镇禳皆有神效”。赞陀崛多的弟子亦有役使鬼神、召制风雨的法术,受到南诏政权的崇信。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大理府《仙释》说阿吒力僧:

杨法律、董奖疋、蒙阁陂、李畔富、段道超,五人并能役使鬼神,召制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与张子辰、罗逻倚,皆西天竺人,先后为南诏蒙氏礼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

明诸葛元声《滇史》卷五说南诏第五世王阁罗凤“好奇诡,于是招致西蕃技术,如张子辰、罗逻倚、杨法律、董奖疋、蒙阁陂、李畤富、段道超,皆西天竺人,先后礼致,教其国人,号曰‘七师’。”“南诏七师”主要活动于阁罗凤时期,而南诏地方志乘称他们是追随赞陀崛多的弟子。明刘文征天启《滇志》卷十七也说:“杨法律、董奖疋、蒙阁陂、李畔富、段道超,皆西天竺人。”此七人由天竺至南诏传播阿吒力教,先后成为南诏政权的七位灌顶国师,说明天竺僧人进入南诏传播阿吒力教,在当时并不是个别僧人的行为,而是有一批僧人致力于在南诏地区传教。又据《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载晟罗皮“以杨法律和尚为国师”。阿吒力僧的职能之一是驱鬼去邪,禳灾降福,一些阿吒力僧获得国师称号,显示其宗教职能受到南诏王室的礼敬。南诏景庄皇帝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即位,以阿吒力僧宗保师为国师。《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载宗保师之神异说:“宗保师乃鄯郸宗江人,渔者妇夫在舟,常见一黑龙累窝于崖,及往视之,有一婴孩啼。夫妇抱回乳养长成,令学阿叱力密教,法名通达,祈祷有验,拿龙役虎,鞭山助阵,无所不通。王闻,召为国师,所向皆胜。”阿吒力僧以其密教法术的神异,甚至被招致进入南诏军队,在战场上施展法术以图制胜。

晟罗皮之子皮罗阁开元十六年(728)继位,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统一六诏,翌年皮罗阁建立雄踞西南的南诏国。唐玄宗也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皮罗阁在位时又以段道昭(段道超)、张子和(即张子辰)为国师。大致南诏七师活动的时代,是在晟罗皮(712-728在位),皮罗阁(728-748在位),阁罗凤(748-778在位)时期。而此时中原正值唐玄宗先天元年(712)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

这些来自西天竺的僧人,在南诏传播阿吒力教的同时,大兴治病救人、兴修水利之事,因此也在民间赢得信众。据南诏地方志乘的记载,阿吒力僧杨法律就曾建大理荡山寺。《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说:“杨法律以神通天神,请帝释库舍利,造塔于荡山之班,建荡山寺。”大理荡山寺又名感通寺,相传汉摩腾竺法兰由西天竺入中国时建。明代史籍关于大理荡山寺的规模,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介绍。明谢肇淛《滇略》卷二《胜略》载:

大理之南有荡山寺,一名感通,汉摩腾、竺法兰由西天竺入中国时建也。唐南诏重新之。其地山峦回合,林樾葱蒨,佛堂之外,僧院三十有六,四壁绘人天诸相,皆极工丽。

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八六《云南布政司》载:

感通寺在点苍山四峰之半,旧名荡山,又名上山。中有三十六院,其南三峰之下,有金相、法真二寺,一峰之下有法图寺。

可知杨法律兴建的大理荡山寺,在明代已成为点苍山甚为宏丽的寺院。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凭借兼有中、日、韩三国生活经历而具备的独特知识背景,从三国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三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方方面面;由三国许多称谓的不同谈到了三国语言的差异,由三国人的婚恋观、家庭观、女性观谈到了三国人的佐餐习惯、餐桌用具、代表食品,由三国地域划分的习惯谈到了三国人的日常坐卧方式、送礼观、人情观,由三国人不同的情、义、理观谈到了三国人各有千秋的国民性格。
  •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老北京古建筑与祭坛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第一族长

    第一族长

    为了小萝莉的口粮,懵懂的少年必须亮出自己的尖牙……
  • 如果重来遇上你

    如果重来遇上你

    抑郁症少女阮凉在花样年华中遇见了阳光男孩翡深,她们经历了初识,误会,相恋,最终分开。(会是你们要的结局吗)
  • 梦冤

    梦冤

    自从依琪上了大学之后,不断地开始做噩梦,同时也经历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事情。一次噩梦引发出的一段宿怨一段宿怨揭开的尘封往事……
  • 灵撼苍穹

    灵撼苍穹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他,竟成为天地间的主宰!他的修行之路,就从这里开始……
  • 那些年我们十七八岁

    那些年我们十七八岁

    那些回亿;我们无法忘记那些疼痛;别人无法理解回忆了的人是不能去见的,因为你见了,就再也出不来了。青春的疼痛是女孩子从幼稚变为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们们都有体会,可是,那种痛是忘不掉的,是一辈子的,或许它就像一块烙印,开始会非常疼,可是日子久了,便不觉得疼了。但是瘢痕却还在,刻在了心里,永远永远
  • 剑舞雷霆

    剑舞雷霆

    “在这个科学和魔法相互交融的世界上啊,空有一身力量可不行,每个敌人都是拼尽全力向你杀来,你必须要绞尽脑汁,用你所能利用的一切才能活下去!”“啊,教会的人又追上来了。”“走吧,他们会肃清一切感染‘黑蚀’之人到天涯海角。真搞不懂,我又不是亚人,居然也会被感染‘黑蚀’……不过唯一的好处是,它让我拥有抵消一切魔法的力量!这是我复仇的王牌!”前暗杀者——星痕,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样子,用早已被染成猩红的双瞳看着身边娇小的白发少女,决然地说。
  • 我自称雄

    我自称雄

    看苍茫大陆,谁主沉浮!傲天下英豪,我自称雄!至于内容,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嘿嘿!……PS:这是爵士第十一本VIP,品质保证,绝对全本,敬请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小萌妻

    快穿小萌妻

    才貌出众的晋小姐苏小小阴差阳错地穿越到现代,在古代与现代的来回穿梭中,能否改变命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