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政权中出任国师的阿吒力僧,为南诏的政治外交活动出谋划策。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大理府《仙释》载杨法律等南诏七师:“常讽诏尊唐,诏于其言或用或不用,然知其无他,益信遇不衰。”阿吒力教是南诏政权扶持的宗教,对南诏政权产生了深刻影响。明薛承教为谢肇淛《滇略》所撰序称:“盖自蒙段窃其地,朝贡间通,声教阻绝者,逾八百年。遵竺乾之说,以饰其治;假瑜伽之幻,以侈其武威。行西海,利尽南交。”并注释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缺此序。对南诏、大理国政权与阿吒力教的密切关系,此序文可谓是简略精当的概括说明。
在阿吒力教盛行的南诏大理国时期,阿吒力僧有应僧、教僧、应教密士、应教弟子、密士等称呼,其法术修持称为修秘密教。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杨宗碑》称:
公讳宗,喜郡寺下婆罗门僧□也。蒙氏之时,始祖以秘密教名于世,尊以为师。……孝桓王而称其号曰“宣峰”,统领诸僧。
孝桓王即异牟寻。《杨宗碑》用白文撰写而成,又称为《故善士杨宗墓志》。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永乐十八年(1420)《大阿拶哩杨嵩墓志铭》载:
其后七世之孙杨名寿,就大慈寺结坛修秘密教。……即南诏孝惠王已丑之岁也。
南诏孝惠王名寻阁劝(778-809),己丑岁为公元809年。据大理喜洲弘圭山明永乐十八年《居士杨公墓志》载:
公讳胜,字愈之,乃太和蒙郡人也。曾祖大阿佐梨讳日,精通秘密教,蒙氏时,为僧官。
以上都是大理地区的白文碑,反映出白族大姓信仰阿吒力教的实况。
由于阿吒力教受到南诏王室的崇信,南诏政权王室的蒙阁陂甚至出家为阿吒力僧。大理喜洲弘圭山李氏祖茔立于元元统二年(1334)的《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载:
南诏归义王皮罗阁之嫡男蒙阁陂厌俗而薙,于时公卿子弟洎士民之俊秀从游者以千数。咸曰:“王子,仁人也,不可失也。”同日□□五百余人,举国追慕不已。诏曰:乾竺婆罗门僧求佛而在家者也,遂命生禄,尚以贵属,号“师僧上首李畔富和尚”。
碑中称李畔富为“师僧”,即阿吒力轨范师,“上首”即阿吒力僧首座。李畔富的后裔仍为阿吒力,且墓志称其族裔代不乏人。明景泰三年(1452)《故大椽李公同室李氏墓志铭》载:
公讳惠,字思聪,姓李氏,世处苍洱之喜睑,密祖李畔富之裔。案《郡志》:昔蒙诏主宰斯土,选立七祖而为灌顶师,而畔富居其一。为继世而袭其裘,代不乏人,莫可镂记。
至今云南玉溪民间还有李畔富的传说,称他曾在玉溪秀山修炼,用锡杖戳穿落水洞,使湖水降落而得万亩良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李畔富之族裔为著名的阿吒力世家,据元统甲戌(1334)《故正直恭谦和尚墓碑铭并叙》所载:“道达天下兼济国师李僧拨。”就是李伴富的第二十七世孙。
南诏七师后裔的赵氏,即赵波罗族裔也继承阿吒力,其元代后裔仍然“聿修世业”,承袭其祖上的阿吒力教。《故神功梵德大阿左梨赵道宗墓碑》载:
祖曰泰……上命都元帅也先公宣治三教,选泰为大理僧官,四众悦服。……至元二十六年,云南诸路都元帅也先八哈失赐职曰玄通秘法大阿左梨。……道行严明,精通瑜伽,缁俗怀信,口不道非法之言,足不履非善之地,肃肃翼翼如也。云南释教都总统所补德行高洁传印大阿左梨。……公讳宗,号道宗,以大德己亥生,自家塾就外傅,勤道好学,深通瑜伽而观念精专,意气闲暇,而周急善友。尝曰:报四恩,资三有,可不务乎!其与人行已类此,名实显然,启宣政分院,擢补神功梵德大阿左梨,聿修世业,罔有攸怠。
《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载姚州大姓白长善:
至天定三年癸丑,天军南下,高通庐于会川,师保忠义,与高通同艰苦。至丙辰岁,高通复归姚州,以师为姚州僧长。……师诲人以忠信,礼义根于其心,孝友出于天性,严持禁戒,终始若一,宗教之学穷于精粹。
1998年2月,楚雄市吕合镇文化站站长钱家龙在该镇白石盘村外田间发现一通古代石碑,专家释读此是元代阿吒力周大师庆的墓碑。碑文名称是《故恭默思道妙辩大师释智明墓志铭并序》,为元至正九年(1349)所立。《故恭默思道妙辩大师释智明墓铭并序》载:
周善温之后胤也。温生天,天生行,行生全,全生效,为赞普钟南国大诏阁罗凤神兵坛主、上职大阿左梨。效生宗,宗生寿,寿生海,当孝桓王之朝,能以其道降龙伏虎,致雨祈晴,而名扬于后世矣。
此碑较立于明景泰二年的邓川《大阿吒力段公墓志铭》早102年。该碑文称周氏自南诏细奴罗以周善温为帝师始,至元至正九年已世传21代,其中第五世周效为阁罗凤时期的“神兵坛主,上职大阿左梨”。八世祖周海在异牟寻时袭神职大阿左梨,而且“能以其道降龙伏虎,致雨祈晴,名扬于后世”。
喜洲弘圭山明成化七年(1471)杨暹撰《故大密李公墓铭》载:
李氏巨门,乃观音菩萨从西乾带来。麽伽陀来到大理,建立西苍东洱,上下两关。小奴逻为白皇,皇乃西乾阿育王孙也。后蒙氏十三皇帝,将李氏始祖为国师。金榜李神秀为天师,日主阳,夜判阴,能使十二青兵,降龙伏虎。至李释脸海,亦遣鬼驱邪,祈晴祷雨。
阿吒力教主要修行方式是诵咒、结印、祈祷,有所谓“三密”之说,即语密(口诵真言)、身密(手结契印)、意密(心作观想)。《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西域传》说天竺国:“尚浮图法,不杀生饮酒,国中处处指曰佛故迹也。信盟誓,传禁咒,能致龙起云雨。”天竺密教的行教方式传入南诏之后,南诏密僧擅长持咒作法、致龙起雨的法术,以致在南诏社会留下种种神奇传说。《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三八二丽江府,称丽江的“象眠山”:
在鹤庆州城东南二十五里。有石穴百余,潜泄漾共江之水入于金沙江。《白虎通》:神僧赞陀崛哆,以蒙氏保和十六年自西域来,悯郡地大半为湖,以锡杖穿象眠山麓为百余孔泄之,湖水既消,民始获平土而居。
文中引录的《白虎通》,即《白古通记》之异称。
立于明景泰二年(1451)的《故考大阿拶哩段公墓志铭》说:
迨至南诏蒙氏奇王之朝,大兴密教,封赠法号,开建五密坛场,为君之师。王重法,以公主之女甥□之,承续助道,和光同境,受灌顶之师也。……西天王派,大姓曰僧,源流悠悠,代代相承,段家胄出,邓赕弥兴。
奇王细奴罗在位的年代,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至唐高宗咸亨五年(674)。碑文所载大理邓川大阿拶哩段祥,其宗族从南诏大理国至明朝递代传承阿吒力之教。
阿吒力僧都擅长密教法术,史称能役使鬼神,召致风雨,降龙制水,救灾禳疫,云南地方志乘留下不少神奇的记载,而多与赞陀崛哆的传教有关。清冯苏《滇考》卷上《段氏大理国始末》载:
时云南大旱,素英为民祷雨。或言金轮寺有圆石如磨,高僧摩伽陀所遗,天旱以石浸池,天即雷雨,名曰济旱石。
云南地方中志乘所载的高僧摩伽陀,即传播阿吒力教的赞陀崛哆。赞陀崛哆的密教法术,在鹤庆府、姚安府也有生动的传播。清高奣映《鸡足山志》卷八载鹤庆府岁俗说:
以赞陀尊者制祟,用秽迹金刚咒术,故凡醮禳,多用阿吒俐。惟青苗醮,祈晴祷雨辟妖邪为最灵。故地中常得秽迹金刚寸许小像,其铜甚古,像背则有指。人得之,祈晴则曝之日下,祷雨则渍之水中,其应如响。
清高奣映《鸡足山志》卷八载姚安府说:
其阿咤唎教,昔为异术之最。杨澄颗者,嘉靖间被诏入京,祛大祟,赐圣旨坊。其坊在塔镜淜上。奣映少时亲见之,其额则“通明显密”四字,上有圣旨字。今其址均无矣。其族为杨、何、高、赵四姓。始何姓最显灵,杨氏为其壻,尽得其术,遂称为首。
民国由云龙纂《姚安县志》亦沿袭此记载。姚安府王、杨、李、赵四姓,都是著名的白族大姓。史称“簪缨继世,密教传家,莫胜屡纪”。唐樊绰《蛮书》卷五《六贝佥》载渠敛赵(诏),“大族有王、杨、李、赵四姓,皆白蛮也”。《大明一统志》楚雄府仙释载:
连精,定远人。通瑜伽密教,降龙役鬼,应验如神。元至正间,云南旱、梁王迎之以祈雨,师于净瓶中取出一小蛇,遂大雨。王赐以金帛、固辞。归之日,役鬼为荷担。
定远即今牟定。
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仙释》载唐代阿吒力僧杨都师、董细师、王玄兴、杨会舍、赵永牙、杨头鲁之法术说:
六人者,持械通明,各以业精如神,游行于渠酋之间,能献神术,使渠酋知畏。或言天不容伪,人不可欺,或为祈晴致雨,以利黎庶。或以慧眼察知山窍地脉,令水行地中,使不为患。或开导顽梗之夷,使输赋供,上免于屠戮,此其积功累仁之事。若《白古通》载其咒猪头为鬼魅,以供其役,化蔓草为龙蛇以供戏弄,此则西域之幻术,非其本业之正,如役鬼□□,食以炭滓,庭中曝麦,田野注雨,此又世外难晓之事。
其他阿吒力僧如王佐梨、萗模师、赵波罗、尹嵯酋、罗逻倚等行教,也大凡如此。
明诸葛元声《滇史》卷五引《白古通》载六人事说:“有咒猪头鬼魅供役,化蔓草为龙、蛇以供戏弄;又役鬼耕田,食以炭滓;庭中曝麦,田野注雨;皆世外难晓之事。”
《僰古通纪浅述·蒙氏世家谱》载:
保和年中,赞陀崛多独坐,有乌鸦向国师鸣三。师知母归于西天,哭泣,令妻亦哭。……葬于弘圭山,依九节荼毗之法,请六师开六道,往生诸佛光明天;取阿皮罗下火,用金箔贴骨为紫金骨。自此僰人效之,但遇亲丧,悉化葬之,谓此也。
大理“弘圭山”,白语是“烧尸骨的山”之意。荼毗,是焚烧,火葬之意,一般指僧人死而焚其尸。赞陀崛多死后,其弟子按照阿吒力教仪轨,请六位法师为赞陀崛多超度。阿吒力教通行火葬罐的葬式,似乎也是由赞陀崛多创立,并影响到白族先民的火葬。赞陀崛多死后所葬的弘圭山在大理市喜洲,又名红冠山,位于大理苍山十九峰之一的五台峰麓,为五台峰的第一台。喜洲是白族先民的发祥地,弘圭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古墓群所在,除赞陀崛多外的很多阿吒力教高僧都埋葬于此。
李昆声《云南艺术史》根据考古资料认为:“云南古代火葬墓分布在鹤庆、剑川、洱源、邓川、大理、巍山、南涧、漾濞、宾川、祥云、弥渡、丽江、楚雄、禄丰、牟定、南华、永仁、禄劝、武定、玉溪、澄江、曲靖、会泽、龙马、富源、师宗、昆明、宜良、呈贡、晋宁、保山、腾冲、镇雄、石屏、文山、思茅等县市。”这些火葬墓的分布地区,一定程度上也是阿吒力教传播地区。张锡禄认为:“四川的西昌地区、贵州的毕节地区等都发现白族的火葬墓群,其突出的标志是有梵文的经咒、经幢,火葬罐内的骨质用梵文朱书经咒等。在元代以前的(原南诏、大理国范围之内)诸种民族之中只白族有信仰佛教,而且是密宗。”
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仙释》载南诏七师之一的张子辰说:
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为善,勿嗜杀人。诏重建寺成,以问子辰“有何功德?”子辰曰:“勿腾口说,当为证明。”端坐露地,前置一钵。顷之,钵中有水晶观音,乘云升空。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三七八大理府“张子辰”条亦注称:
南诏七师之一,习天竺持明法,常讽诏行善,勿嗜杀人。诏问:“子辰有何功德?”子辰曰:“无腾口说,当为证明。”端坐露地,前置一钵。顷之,钵中有水晶观音,乘云升空而去。
张子辰修持的天竺持明法,是密教常行法术之一,佛教有八大持明之修行方法,《大藏经》密教部就有宝藏天女陀罗尼法。
明杨森于正统四年(1439)撰《故老人段公墓志铭》说:
公讳恭,字思敬,姓段氏,世居邓川洱源之市坪。按《郡志》:唐贞观时,观音大士自西域来建大理,以金仙氏之教化人为善,摩顶蒙氏以主斯土,摄受段陁超等七人为阿吒力灌顶僧,祈祷雨旸,御灾捍患,陁超即公始祖也。
洱源县邓川发现的《故老人段公墓志铭》,邓川段氏为西洱河蛮的大姓,隋朝即已世居洱海周围,南诏时期是贵族世家。
明杨森于正统四年(1439)撰《老人赵公寿藏铭》说:
厥后,复有赞陀崛多从摩伽陀国至此,大阐瑜伽秘典,著述降伏、资益、爱敬、息灾四术,以资显化。
明杨森于正统四年(1439)撰《老人赵公寿藏铭》说:
稽《郡志》,唐贞观时,大士自乾竺来建大理,以释氏显密之教化人为善,摩顶授记蒙氏细奴罗,号为奇王,主宰斯土。选有德行者为阿吒力灌顶僧,祈祷雨旸,御灾捍患。
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载“杨常满,住峨峎山。南诏昭成时,诵咒能取死回生,移山缩地”。南诏昭成王是劝丰祐,阿吒力僧杨常满擅长移地法,
清黄元治辑《荡山志略》卷上载:“莫残溪,在圣应、佛顶二峰之间,相传五诏结吐蕃,征南诏。南诏请阿左梨杨迤苏和尚咒此溪水,洪流没焉。吐蕃遂遁,蛮咒此溪水谓莫留也,该同此名。”
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载:
有李和尚,名绍祖者,精密法教,与道清显圣,尝持一铁钵盂,入定不语,民称曰“无言和尚”。与杨国师赌手段也,欲晴,则钵内火光烛天,遂晴;欲雨,则钵内白气上腾升云,遂雨。王亦封为灌顶国师。
明谢肇淛《滇略》卷一○《杂略》载:
无言和尚,姓李氏,绍祖父精密教法。尝持一铁钵入定咒诵。欲晴,则钵内火光烛天;欲雨,则钵内白气上升。遂雨。蒙氏封为灌顶国师。尝于崇圣寺讲经,有老翁立听毕,乘风云而去,众惊问之,曰洱水龙也。
明万历《云南通志》卷一三,与谢肇淛《滇略》同样,也载无言和尚密教法术的特异功能。民国《宜良县志》载无言和尚略有不同:
密教阿吒力,无言和尚,姓李,名无言。邑人俗称阿喳黎。手中常持一铁钵,坐定默咒,欲晴,则内火光烛天遂齐;欲雨,则钵内白气上腾透明。术能服虎降龙,蒙氏封为灌顶国师,后不知所终。
清乾隆《云南通志》卷二五载:
赵护,太和人。家世习降龙法,传至父赐,洪武间召入京,赏赍甚厚,遣还。护迎父至滇,会滇池孽龙为厉,滇人诣护求治之,护坐海口演法,龙去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