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症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可以有轻微腹痛、下坠等不适,这是正常现象。但若这些不适明显变重,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而需要治疗,则称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于初潮后即开始,多为功能性,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继发性则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方出现,多为器质性,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戴避孕环等。疼痛多在行经数小时后,或在经前1~2天开始,经期加重。可为腹绞痛、胀痛、坠痛,疼痛剧烈时可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虚脱等。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可能有以下几种因素:
1.内分泌因素
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期子宫内膜能合成和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可促进平滑肌收缩、痉挛,以致子宫缺血引起痛经。原发性痛经绝大多数均在有排卵的月经期发生。
2.子宫因素
子宫发育不良可由于子宫收缩力差或不协调引起痛经,子宫畸形子宫过度倾曲、子宫颈口窄梗阻,可使经血流通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
3.子宫内膜若整块脱落,排出不畅亦可刺激子宫收缩产生痛经,此种痛经称为膜样痛经。
4.少数患者由于精神紧张,对月经生理认识不足,以致产生恐惧而疼痛。
痛经程度往往因人而异,这除了与痛经产生的原因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个人对疼痛敏感的程度有关。
二、诊断
(1)月经期间或月经期前后发生下腹部、腰骶部疼痛,或者大腿股内侧、阴道、外阴、肛门等处亦有牵扯痛。
(2)疼痛性质大多为钝痛、绞痛或坠胀痛。
(3)伴有恶心、呕吐、腰酸、腹泻等,严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甚或休克。
(4)膜样痛经当大块子宫内膜脱落时,疼痛剧烈,内膜排出后疼痛明显减轻。
三、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
(1)纠正水钠潴留:螺旋内酯,或安体舒通,每日3次,二药均可对抗醛固酮,利尿留钾;双氢克尿噻,加服10%氯化钾溶液。
(2)控制精神神经症状:镇静安定,可用鲁米那、眠尔通;甲哌氯丙嗪或奋乃静,每日3次。兴奋中枢神经,苯齐巨林或利他林。调整植物神经,谷维素。改变神经的兴奋性,碳酸锂,月经前10天服至月经停止。
(3)控制乳房胀痛:溴隐亭,在月经周期第10~26天服用。
2.激素治疗
可选用孕激素或雄激素,或二者联合应用,可对抗或降低雌激素的作用。
3.维生素类治疗
维生素B6,于经前10天开始口服;维生素以经前第14天开始,服至月经来潮,连服3~6个周期。
(二)中医疗法
1.推拿疗法
在腹部用摩、揉、推、点等法治疗。腹部以顺时针摩揉为主,在关元、气海、中极等穴缓慢轻柔摩擦15分钟;背部以推搓为主,在肾俞、命门、膏肓等穴以轻缓手法推搓,不宜多用点按。或运用一指禅推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推擦肾俞、八髂,以热为度。经期不宜推拿。
2.捏筋疗法
跪指揉腰骶部,由尾肾脉至尾中脉处。双手拇指点揉双侧腰眼脉及骶侧上脉和骶侧下脉,再点揉臀侧脉。双掌揉臀部肌肉,然后拍打后背3条线,腰骶部要重拍数次。双掌压股根脉和小腹部。
3.点穴疗法
在腹部压痛点,由轻到重进行按压,至腹部及下肢有灼热感为好,同时按压膻中、关元、脐旁、沟中等穴。按压腰眼、臀外穴,以腹部有灼热感为好。
4.按压疗法
指端按压合谷100次,继以一手指端按压三阴交,另一手按压足三里各100次,再轻按揉天枢1~2分钟,最后以右手指端按揉关元,左手指端按揉中脘各100次,疗效肯定。②用指端在中极、地机、次髎上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地按揉2分钟,然后用力按住穴位不动1分钟后慢慢放开。
5.胸穴指压法
主穴取胸4、胸6,配穴取腹1、腹4、腰肢穴,骶部反应压痛点进行按压。
6.艾灸疗法
虚证、寒证痛经可取关元、水道、曲骨、子宫、肾俞、次髂、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每次取3~5穴,选用艾炷灸、艾炷隔姜灸、艾条温和灸、盒灸温针灸。
7.拍火疗法
取乌药、延胡、红花、炒蒲黄、白芍、川芎、丹皮、当归、香附、五灵脂、益母草,共研末,腹痛在腹部施药,腰痛则在腰部施药。
8.电针疗法
经痛时取中极、关元、大赫、肾俞、合谷、三阴交、归来等穴,电针30分钟,每日1次,经后每周2次,直到治愈为止。
9.激光针疗法
盆腔炎症引起痛经取子宫、气海、中极、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2~3穴,用氦氖光针照射10~15分钟,隔日1次。
10.穴位注射疗法
取中极、水道、上髂各注入当归(或红花)注射液1毫升,每日1次。痛经剧烈者可在上,次髎注入普鲁卡因。
11.穴位埋线疗法
气血虚弱痛经于经前1周在关元、阴陵泉、三阴交埋植羊肠线,每月1次。
12.穴位敷磁疗法
取关元、三阴交,或中极、血海,敷贴磁片,腹部穴位可用较大磁块。
(四)饮食疗法
1.气血亏虚型
(1)八宝鸡汤:老母鸡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熟地、赤芍各5克,将中药布包放入鸡腹内,文火煮熟,调味佐餐,经前3~5日服用。
(2)参芪鸭条:鸭脯肉100克切条,党参、黄芪、桂圆肉各10克,加入葱、姜、小茴、花椒等佐料,煲汤佐膳。
(3)五香牛肉干:用市售五香牛肉干常服。
2.气滞血瘀型
(1)佛手山楂饮:佛手、山楂各10克,红糖适量,沸水冲泡,经前2日及经期水煎代茶饮。
(2)苏叶玫瑰饮:鲜紫苏叶、鲜玫瑰花(月季花亦可)
各5~10克,红糖适量,沸水冲泡,经前及经期水煎代茶饮。
(3)苏茴荷包蛋:苏梗、小茴香3~5克布包,煮水打荷包蛋2只,加佐料调味,经前及经期每日服1次。
3.肝肾亏虚型
(1)枸杞蒸鸡:干枸杞10克,母鸡肉150克,装盘加佐料调味,上笼蒸熟食之,经前2周每2日服1次。
(2)桑椹醪:桑椹子100克,米酒或黄酒500克,泡10~15日,每日服2次,每次15~30毫升。
(3)首乌粥:首乌20克,水1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加好米或紫稻米150克,煮粥常服。
4.寒湿凝滞型
(1)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100克,慢火煲汤,调味佐餐。
(2)鲜姜红糖饮:鲜生姜15克切碎,红糖15克,沸水冲泡,经前5日至经期每晚睡前服1次。
(3)五香鳙鱼:鳙鱼500克(可用鲫鱼代替),去鳞及内脏洗净,以热油煎至两面微黄时加入干姜8克、胡椒6粒、肉桂5克、桃仁10克、香菜6克、清汤1000毫升,文火煎煮20分钟,调味佐餐。
四、护理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1)观察痛经的性质,程度、时间、部位,以辨别虚实寒热。胀痛、阵发性剧痛、绞痛多属实证;隐痛、绵绵痛、空痛多属虚证。酸冷性痛,收缩性痛多属寒证,灼热性痛多属热证。下坠性痛多属虚证;但在经行第1~2天出现者多实证。疼痛剧烈,甚则昏厥者,亦多属实证。痛经发生在经前、经期者,实证居多;发生在经后者,虚证居多。痛见于小腹部,按之痛剧者属实证。痛见于两少腹者,与肝郁气滞有关,痛连腰骶者,又与肾的脉络有关。如果症候错杂或难以区别症候属性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正确的辨析和处理。
(2)细心观察月经来潮后的量、色、质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月经量多、量少,参见月经不调病。色质上主要观察血块的性质、大小,以及与月经来潮的时间关系,特别是较大的血块需保留新鲜标本,以提供给医生进行辨别瘀血的性质、程度等。
(3)在痛经剧烈发作时,及时观察面色、出汗、脉搏、血压等情况,以防发生昏厥。凡是面色苍白有汗现象,脉象细弱,血压下降者,应立即采取平卧位,并注意保暖,应去医院,采取紧急止痛措施。
2.一般护理
(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室内空气宜新鲜、流通,并保持整齐清洁,病人卧床休息。
(3)疼痛剧烈时,应立即给予针灸,一般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太冲、内关、合谷等;畏寒肢冷者,针后加艾灸或结合耳针疗法,取穴子宫、神门、肝、肾,亦可口服去痛片,尽快止痛。
(4)行经时注意腹部保暖,两足勿下冷水,并注意生活起居,以防寒邪侵袭。
(5)经前、经期忌食生冷、酸醋、河蚌、田螺等寒凉性食物。
(6)保持会阴部清洁,可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每日1次,经期不用。
(7)掌握服药时间,要求在疼痛前服药,以达止痛的目的,同时注意温服或热服。
(8)月经来潮时,防止精神紧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脾平和,以使气血运行通畅,减轻疼痛发作。
(9)月经期间,绝对禁止房事,以免经血残留。因为经期体虚,抗病力较弱,生殖道的防御能力下降,宫颈口较松,经血下泄之时,如有房事,则精血互结,排泄不畅,常致腹痛淋沥。
五、预防
(1)合理安排生活,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2)适当的活动,如体育锻炼,坚持健美体操,亦可使痛经缓解。
(3)自月经来潮前3~4天开始,口服消炎痛25毫克,每天3次,行经后二天停药,有一定效果。
(4)痛经应在经前去医院检查治疗,继发性痛经要消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