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09100000009

第9章 青年原本是诗人(2)

杨步伟用这段话来说明祖父的革命思想,但在时间上却不能让人信服。因为杨仁山9岁时已随父南归,而且一直生活在家乡,怎么可能在11岁去见曾国藩?9岁以前,杨摛藻在京城与曾国藩要好,杨仁山可能随父见过曾国藩,但杨仁山9岁以前不谙世事,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曾国藩见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也不可能惊为奇才。杨步伟写这篇文章是1961年台湾举办杨仁山逝世50周年纪念活动而写的专稿。当年杨步伟已有75岁的高龄,记忆中发生错误在所难免,她自己在前文中也说,她的回忆多属片段印象,因为自己在外求学,只是寒暑假随侍祖父身侧,听祖父口述而记忆下来。这种记忆,经过长达六七十年的时间,出现错误或混乱,确实难免。

但是,杨仁山在曾国藩面前表现出反清排满思想的事,肯定有过。这应该是在1860年杨摛藻带着杨仁山投入曾国藩大营设在祁门的时候。24岁的青年杨仁山在曾国藩面前,应对快捷,有问必答,很可能让曾国藩深为惊叹而赞为奇才,因此问杨摛藻为何不令他及早参加乡试。在这个时候,年轻胆大的杨仁山可能流露出了“不喜举子业、何必在异族人手中获取功名”等思想。

《先祖仁山公之生平》一文中又记:“先祖应曾国藩之邀协理军务,屡得奇功,一夜先祖赴曾营与谈时政,言及满清之腐败,说我们何必终日为异族牺牲,曾微笑未答。次日嘱先祖赴杭州侍父及办粮台事,并嘱:军粮系要务,汝不可置我于危。先祖解其意,当即赴杭,惟终日不乐。”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关于杨仁山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863年,曾国藩看望病中的杨摛藻,并带去几两人参,杨仁山回谢至曾府,曾公与他长谈。杨步伟文中所说先祖“夜访曾营谈时政”应该不是这一次,而是在1860年初至祁门的时候。所说“第二天曾国藩就派杨仁山父子赴杭州办粮台事”也不对,这里应该不是杭州,而是江西,因为此时杭州已被太平军攻破,而祁门与江西接壤,供粮依赖江西。这一时期,杨家一家人都到了江西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曾国藩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杨摛藻有长期在外筹粮的经验,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为了不让杨仁山初生牛犊的思想在军中漫延而涣散军心祸及自己。聪明的杨仁山肯定也知道曾公此举的用意,尤其是那句语意双关的“不可置我于危”的话,让他彻底明白自己在曾公那里其实是碰了个软钉子,所以才会终日不乐。

当时,在曾国藩军中有反清排满思想的不只杨仁山一人,曾有大臣劝曾国藩拥兵自立,自成皇帝,具有传统忠君思想的曾国藩哪敢这样做?叛逆朝廷是有杀头之罪的。他只在桌子上用手指蘸水写了好几个“妄”字,然后转身离去。这位大臣见到水迹未干的多个“妄”字,魂飞天外,立即辞职远遁。

杨仁山呈萌芽状态的反清排满思想,肯定也不见容于他父亲。杨摛藻虽然不喜欢当官,并不是他有反清思想,而是性格使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杨仁山带有革命性质的思想,是被抑制的,当他从投入战争的狂热中冷静下来,从捍卫乡里的激情中抽身出来的时候,可能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对学问的钻研上,这一时期,他遍学音韵、历算、天文、舆地及老庄之学,为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50年代的时候,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岌岌可危,驱逐鸦片而导致的战争使国门已破,但真正的西风还没有东渐,还在遥远的太平洋上,中国学人的精神之源仍还是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年轻的杨仁山受父亲、爷爷的性格影响,对超凡脱俗逍遥世外的老庄之学有浓厚的兴趣。在与父亲共同协助张芾于徽州佐理军事的时候,他忙里偷闲,尽情遨游徽州休宁的道教圣地齐云山,并在每一处都留下了咏颂的诗篇。这些诗共有十余篇,每篇五言四句。这些诗篇中丝毫也见不到战争的影子,表达的是一个青年道学家寻仙求道上天入地的豪情,是与道教圣地融为一体的深深契入和万化神通,是对白云舒卷真人不朽太初欲见的热切向往。此时的杨仁山或许还没有接触到佛学,能伴随他精神解放的毫无疑问是超脱的道家。他可不是一个老老实实跟着父亲只知打仗做好服务工作的青年后生,不是一个别人能随便改变他志向的青年,更不是一个功名利禄所能诱惑的一个人。二十多岁的杨仁山在这些诗篇中已充分表现出心智的成熟和对世事的洞明,以及对整个人生的憬悟。万化生于身,宇宙在乎手,人生的一切均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他在齐云山写下的景点诗,摘录如下:

望仙台

寻仙入仙山,山险欲无路。

却上望仙台,仙人在何处?

天门

半壁冷红攒,幽岩深翠滴。

天开众妙门,问道从兹入。

珍珠攘

空碧落飞泉,晴峦自风雨。

洞天锁古春,好花闲不语。

碧莲池

仙风吹碧莲,开落成今古。

照影水中天,浮生渺何许。

太素宫

万化生乎身,宇宙在乎手。

终古此宫高,真人名不朽。

香炉峰

众壑劈幽深,杰出一峰陡。

铁索缨其崩,曳之山欲走。

插剑峰

安得骑老龙,拔取倚天剑。

一啸谢红尘,形影忽不见。

紫玉屏

截然紫玉屏,壁立浑如削。

想见太初先,巨灵运斧凿。

紫霄岩

劫火毁云岩,岩石今犹紫。

惟余石上云,不见潜云子。

耸翠庵

悬岩到者稀,尽日禅关掩。

天半一声钟,白云自舒卷。

四、诗人本性

杨仁山青年时期留下的诗作不多,除前面提到的在齐云山上十首咏物短诗以外,还有《送别章镕甫乱后归里,兼示碧山》、《赠别程碧山归里》、《燕子巢余书室,感而有作》三首五言长诗。这三首诗作每首长达六十句之多,这些诗句对理解青年时代的杨仁山有特别的意义,从中既可看出青年诗人无与伦比的才华和资质非凡的天赋,也可看出他跟随曾国藩的部队初至南京时孤独寂寞的心情,它对我们了解青年时期的杨仁山,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首长诗均写于战争结束后初至南京的岁月。从诗的内容看,三首诗成,不过在数月之内。两位故交挚友先后归里,杨仁山依恋难舍,豪情迸发,以诗相赠,直抒胸臆,读来让人铭感至深。

在《送别章镕甫乱后归里,兼示碧山》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以前,杨仁山的家居生活:“我昔家陵阳,莲社萃诗友。兴酣辄吟诗,诗成劳以酒。”陵阳就是广阳,西汉武帝时设陵阳县,其县治陵阳后来改名为广阳。据近代一些学者考证,陵阳的名称由来已久,屈原《哀郢》中所提到的陵阳就在此地,并在此地度过了九年的流放生活,是屈原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城外的高山就叫陵阳山,简称陵山。汉武帝时,窦太后的侄子窦子明任陵阳县令,去职后就在陵阳山上炼丹求仙。杨仁山在诗中把家乡称为陵阳,自有其用意。他当年的生活是诗友结社,经常欢聚一堂,酒酣则诗成。但这种天堂里的生活被战争打破了,十年奔走,居于逆旅之中,青灯难守,笔秃无花,剑涩不吼,少年的志向不能伸展,而只有征鞭在手。人生真是无可奈何。

章镕甫是徽州绩溪人,是杨仁山初到南京时能够相互唱和的几个故交诗友之一,现在他要回到故乡,虽几经挽留,但也阻挡不了游子归家的决心。而且因为章镕甫的回家,也使他的另一个最好的朋友程碧山也急着回归故里,吐露了回家的想法:“咋闻碧山言,亦欲归田亩”。此时此刻,他只有以诗寄怀,来叙述三个人的友谊和世事的艰难,以及三个青年狂士的豪情,常有“春风一放歌,大言缀千首”的情景。他们两个人都要走了,唯有他一个人寂寞地待在南京,每夜面对清辉抛洒的明月,正所谓“寂寞杨子居,夜夜月当牖”。所以他希望章镕甫能实现诺言,早日归来,“好趁南风回,相迎大江口。”

章镕甫一走,程碧山也要启程了,杨仁山再作长诗一首《赠别程碧山归里》。程碧山是徽州休宁人,两人在战争中认识,有共同的性情和兴趣,可真正称得上是“方寸抱幽素”的朋友,但是“见少别离多”。这年的仲春,程碧山到南京来与他相见,两人相处三个月,“故人得聚首,夜坐辄达曙”。但是,时间不长,三个月已经过去,程碧山要回归故里,安葬战争中去世的亲人。杨仁山想到皖南故里兵燹以后“田畴乱蓬蒿,村落聚狐兔”,屋室皆空,冤魂遍野的悲惨之状,犹感恐怖。他真想问问碧山这个时候跑回去干什么?但是为了安葬亲人,他也深受感动。他将程碧山送到江边,朋友的身影很快就将消失在汪洋的江面上。他临江送别,又能说些什么呢?此时此刻,肺腑之言,由衷而出。他告诉碧山:“飘零十年来,颇能知远虑。”过去的都已经过去,而未来完全在于自己把握:“君看轩冕荣,何如山林趣?”不要羡慕世事荣华和高官厚禄,世人的愚蠢就像飞蛾扑火,而长寿的老龟却笨拙地游曳在泥土之中。世事变化无穷,处处都有危险的旋涡和陷阱,“纵欲岂云刚?至静乃生悟。”只愿你能守着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界所动,对于我们来说,“披书衡茅下,天地真旦暮。”茅屋读书,心中自有乾坤。虽然现在离别,但相见有期,慎行勿误。

从这些临别相赠的肺腑之言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初至南京时杨仁山的内心世界。“君看轩冕荣,何如山林趣?”一句,让人自然联想到曾国藩为杨仁山父亲杨摛藻所作的挽联:“轩冕久轻,少怀大志。”父子两人,还有爷爷杨志翘,祖孙三代何其相似乃尔!性喜山林,不向轩冕,一条精神的河流在家族的血脉里充满生机地静静流淌。

章镕甫走了,程碧山也走了,谁再来陪伴充满豪情又内心寂寞的青年诗人?看来也只有在他的书房里衔泥筑巢的飞燕了。“我本疏狂士,肝肠与世违。”既然肝肠与世人相违,那也只能是被世人弃而不顾了,能与他日日相依的就只有每日衔泥百十往返的飞燕,于是就有了《燕子巢余书室,感而有作》这一首长诗。在清晨宁静的氛围中,酣眠初醒,而雌雄飞燕已在绕床翻飞,这是谁能享受到的神仙日子?开窗将它们放出去,到了晚上,它们又纷纷按时回到巢里。他小心翼翼地挪梯举灯观巢,看到飞行了一天的燕子气息微微地睡着了,多么可爱的生灵啊!于是,青年诗人时时为它们担忧,害怕跳梁硕鼠剥夺了它们的生命,捣毁它们的巢穴。一直要等到秋风渐起,燕子南归时,他才能放下心头的担忧。诗人对燕子的期望,是燕子得食以后没有事的时候,能够“喃喃诵我诗”。诗人做诗切忌平庸,要像跨海探奇一般,“吐词摄神思,挥翰腾蛟螭”。现在只希望燕子能品评了,他将无限深情都寄予飞燕。

诗人之所以这样,其因还是深切思念朋友程碧山。“久别金兰友,顾影能不悲?”什么时候再能相见?与其相见不得,不如相忘,“不如两相忘,洗心参菩提”。这个时候,诗人在与朋友不能相见的失望中,终于明白必须要超越朋友的情谊,而把整个身心用去研修佛学了。而且要像飞燕一样不为尘世俗缘所羁绊,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地间。他也希望燕子能将他的这一番心情寄往天涯海角。

青年诗人苦闷的心怀,因与书房里衔泥筑巢的飞燕而得到抒发,从此他将忘却尘缘,“洗心参菩提”了,其意已决,永不回返。

了解佛学的人都知道,研修佛学需要上等根性,否则无法做到明心见性。这是修行佛学必备的前提条件。青年杨仁山原本是诗人,他的根性是上上等的,具备了参修佛学的先决条件。

当时,杨仁山写下的三首长诗如下:

送别章镕甫乱后归里,兼示碧山

我昔家陵阳,莲社萃诗友。

兴酣辄吟诗,诗成劳以酒。

戎马西南来,华堂口蓬莠。

阴气昏白日,十载苦奔走。

穷困各天涯,爨冷衣露肘。

浩劫历红羊,神奇忽腐朽。

颇怪下泉人,心迹末分剖。

次第赴瑶京,遗我如刍狗。

我居逆旅中,青灯谁共守?

笔秃黯无花,剑涩寒不吼。

今年碧山来,满面蒙尘垢。

故交惟一人,贫病况相纠。

下榻读书堂,悲欢感蒙叟。

春风一放歌,大言缀千首。

白诩两狂夫,已占风雅右,

孰云绩溪章,诗文焕星斗?

同游大化中,赋性君何厚。

命驾趋我曹,驰骋惟恐后。

伊我支离人,攘臂忘老丑。

方期磨砺功,顽钝出琼玖。

奈何志未伸,征鞭已在手。

此别信难留,还家省慈母。

欲作送君诗,愁肠忽如纽。

咋闻碧山言,亦欲归田亩

公等别我归,写心问准某?

旧友既寥寥,新知复何友?

寂寞杨子居,夜夜月当牖。

有约在端阳,定知君践否?

揆我输君忱,谅君不我负。

好趁南风回,相迎大江口。

赠别程碧山归里

仲春访我来,孟夏辞我去。

相携三月间,隙驹一何骛。

与君交有年,方寸抱幽素。

见少别离多,岁岁愁中度。

岂无新相知?纵好不如故。

故人得聚首,心喜口难语。

悠悠两忘机,夜坐辄达曙。

有家在皖南,刮虎久窃据。

一旦捷书来,归骖不容驻。

我闻兵燹馀,惫矣吁可怖。

废井腥有人,荒邱赭无树。

田畴乱蓬蒿,村落聚狐兔。

冤魂白昼哭,萧阒安可住?

君独何为者,汲汲趋归路。

但云罔极恩,及身待反哺。

亦既隔幽明,而未营邱墓。

庶往尽子心,样地更安厝。

恸哉君此言,使我泪如注。

把袂临江皋,欲赠无好句。

飘零十年来,颇能知远虑。

中孝贵敬身,言动勿自蠹。

君看轩冕荣,何如山林趣?

蛾痴扑灯燃,龟拙曳泥污。

观变穷世情,尺地千滟预。

愿君守坤六,括囊无咎誉。

纵欲岂云刚?至静乃生悟。

披书衡茅下,天地真旦暮。

相期古谊敦。行矣慎勿误。

燕子巢余书室感而有作

碧山既已去,伴我者为谁?

佥曰君毋忧,君家燕来归。

嗟嗟尔燕子,就我一何为?

我本疏狂士,肝肠与世违。

世人弃不顾,尔独来相依。

居然成主客,影响了不疑。

衔泥百十反,筑垒忽如箕。

阳和勤梭绩,阴晦镇幽栖。

晓睡我正酣,雌雄绕床飞。

早起放之去,薄暮始下帏。

篝灯烛其巢,燕睡息微微。

跳梁有硕鼠,旦夕为汝危。

待汝翔秋风,将雏遄海湄。

翩然谢我去,我方息肩仔。

只今膺寄托,得毋劳且疲。

简慢幸我谅,往还殊委蛇。

得食更无事,喃喃诵我诗。

我诗忌平庸,跨海探幽奇。

吐词摄神思,挥翰腾蛟螭。

汝独不之怪,婉言相娱越。

有如野草花,飞缀虬松枝。

作合虽偶然,聊足供品题。

缅怀碧山子,索居白云陲。

久别金兰友,顾影能不悲?

断蓬转惊飙,会面安可期?

不如两相忘,洗心参菩提。

我今谢拘束,乘化遨以嬉。

子当蹑清虚,无为尘缘羁。

去来适时运,尔燕诚忘机。

何当将此意,为我寄天涯。

同类推荐
  • 红楼十五钗

    红楼十五钗

    本书是关于《红楼梦》内部十二正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等及晴雯、花袭人、甄英莲三个副钗共计十五钗人物的故事。
  • 韦小宝自传

    韦小宝自传

    俺,韦小宝,历史上有无此人已不可考,多半由金庸老先生杜撰所出,所以俺的出世多亏了这位金大侠。俺一直以为韦小宝是金庸老先生笔下最重要的人物。俺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恐怕在二十世纪所有小说人物中可比的不多。在《鹿鼎记》中,金老爷子将中国封建时期下层社会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全都附加到俺身上,金老爷子没用儒家思想教化俺,没用道家思想洗涤俺,只用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熏陶俺,让俺有了些流氓性质,有些了小人手段,有了些英雄气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俺这个不学无术的中国人的本性。
  • 中国十大文豪苏轼

    中国十大文豪苏轼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1037),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后谥文忠。苏轼与父洵、弟辙,同为北宋文学家,合称“三苏”。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青春放浪(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青春放浪(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是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的一部自传作品,也可以说是作家的一部回忆录。这部回忆录由《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我的自我形成史》三部分组成,记述了井上靖从幼年时代到学生时代,再到工作成年这期间的人生故事。幼年时代的井上靖因为父亲工作频繁调动的原因,不得不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被安置在伊豆山区老家,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妇人生活在一栋老朽的库房里。这位老妇人是井上靖曾祖父洁的小妾,没有正式名分,被乡里家族所排斥。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幼的井上靖与年老的姥姥成了不可分离的亲人,两人相依为命。井上靖用娓娓道来的笔墨描写了姥姥如何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溺爱他,而他又是怎样拼命维护姥姥的。年幼的井上靖与姥姥没有血缘关系,但二者的感情早已胜过亲人。除了描述祖孙二人让人动容的亲情外,作者还描述了伊豆乡间的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孤独与伤感。《青春放浪》讲述的是井上靖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涯及早期工作经历,那个时候的井上靖孤独、苦闷、无聊甚至还有一些玩世不恭,重点回顾了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我的自我形成史》则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我之所以为我”,作者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深刻反省与思考,富于哲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轻语

    最后的轻语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最深的城,藏着三五件事,住着一两个人。永远的。那是关于回忆最柔软的栖息的土壤,却覆盖着最坚固的堡垒。可明明谁也没有钥匙的……
  • 逆着光追寻

    逆着光追寻

    “候鸟南飞万河归海我为你而来温琦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10月3号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日子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温琦一袭白衣向他伸出纤纤玉手,示意他跟着她。他想不明白,这么漂亮的少女怎么会涨他这样不堪的人伸出手,后来,他明白了,温绮就他妈的是色!!!他们经历了太多从雨夜到S13大厅再到赌场即使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他也待她眉眼如初岁月如故【PS:逻辑党勿入,玛丽苏,一切为了女主而服务,亲妈!!!】
  • 紫藤落花碎流年

    紫藤落花碎流年

    “繁繁碧藤洛,嫣嫣紫花开。这两个孩子在如此有朝气的夏日诞生,不如就叫‘藤洛,紫婳’,像藤蔓携花在这乱世蜿蜒前行”...“萧家背叛,有谋反之心,即刻满门抄斩!”太子府选妃在即...是仇人,还是爱人?“姐姐,对不起...”一场变故,让一盛府血流成河;一次邂逅,让一对姐妹百转千回。这一切...可叹,这荒乱的命数!
  • 被妖精迷惑的日常

    被妖精迷惑的日常

    夭夭本身只是和同袍们参加华国一年一度的花灯节,恍惚间看到了古桥对面站着一个男人,和她一样,着一身桃花,那料想,刚踏上古桥,天地转瞬变了模样她好像来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地方!天上飞的是传说中的彩翼鸟,河里游得是故事中的美人鱼,地上走的。。。。。。嗯,还算正常。。。但是这一个个的,都太漂亮了吧饶是她这样美丽的女孩子,咳咳,也不禁感叹!难道这里是,妖精的国度么?
  • 大戏骨

    大戏骨

    他到底是聚光灯下的天才,还是二道幕后的疯子?特别鸣谢“茶叶图铺”制作的封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柯楠可不难

    柯楠可不难

    余楠哪能想到那个夏天自己不仅遇到了父亲想相伴一生的人,也遇到的自己想相伴一生的人。余楠从未想过自己要怎样去影响别人的人生,但一个男孩却因为她而改变。
  • 魔变武神

    魔变武神

    魔,为生活堕落魔间;灭,为尊严踏破一切;成魔,成神,一念之间……
  • 流水不过山

    流水不过山

    古代的爱恨情仇:明明之前好好的,为何突然反目。果断的女子,该如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