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79300000021

第21章 雪芹梅溪生平(3)

据《石头记》第五十二回介绍这是一位蓝眼黄发,长着一对肉翅,到过中国,懂中文、会写中国诗的“外国女儿”所作。这个“外国女儿”大多以为就是“薛宝琴”自己,是她编的一段假话。诗实是与她有关。余以为是。不过这个“薛宝琴”??红楼第一美女实是一位男子??他的真名字就是真宝玉曹雪芹,而她许的“梅公子”??只能是梅公子??倒是一位女子,即东海孔梅溪。她是他笔下的梅,他是她心中的雪(薛),的的确确是一位“外国女儿”,这一首五律就是他的感怀诗,是他自叙《红楼》内幕的诗。

诗前半部分说,当年江宁织府中的富贵生涯早成过往,思来宛如昨夜的一梦,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在“水国”??水的国度,在影子的世界、虚幻的世界即《红楼梦》一书里寂寞吟咏,对影抒怀。来自大海的岛云、连接丛林的岚气都是水中的幻影,任其奔腾澎湃,弥漫纵横,气象万千,终不是真实的。这是作者对《红楼》一书的自注,贾家的升沉黜陟,女怨男痴,无不是水中的幻影,虚拟的人生,没有哪儿是真实的。后半则说,虽然如此,但皓月长存,痴情永在,虽有深浅之别,但无古今之分。从王昌莫愁,钱翊章台柳,李商隐锦瑟到冒辟疆董小宛,王百谷薛素素,曹雪芹和孔梅溪,莫不如是。生活道路略同,感情深浅相近;都是深情儿女,而以曹雪芹和孔梅溪为最。面对汉南的历历春色,岁月的不断流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他如何能不想念她,不关心她,从而奋笔抒情呢?“汉南”见庾信《枯树赋》,这里代指江南。

整首诗前半说《红楼》内情:全是水国中的影像,后半是讲他著书的原因:他是因为难忘这个古今之情,难酬这个风月之债,才奋笔著书,才写下了这一部千秋佳作的。

总之,红楼诗歌都是曹雪芹和孔梅溪的诗作,是他们的感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景即事诗以及他们的题红诗(第五回词曲等),其中多已讲过,这里不再说了。

至于梅溪的多首感怀诗《葬花吟》、《风雨夕》、《题帕》及《五美吟》、《十独吟》等诗,我在《反照风月宝鉴》中亦有论述,本文也不细讲了。

1996年3月

三、在红楼故事的背后??反照《风月宝鉴》之三

前边我们在《浅论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撰注过程》、《红楼内幕及曹雪芹、孔梅溪生平概论》以及《甄家红楼引论》诸文中已经详细证明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者“石头”,即是《情僧录》的录者“情僧”、“空空道人”,他即是“吴玉峰”下“悼红轩”里的增删披阅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者脂砚斋、“脂砚先生”也即是“畸笏叟”、“松斋”、“立松轩”,她不是别人,她即是她自己说的“已逝”或“已没”了的雪芹之“弟”,《风月宝鉴》的题者棠村孔梅溪。??雪芹心中的也即《红楼梦》里的梅花、海棠花。曹雪芹即是书中惟一的男主角;孔梅溪即是书中惟一的女主人。贾宝玉及钗黛等所有儿女全是他二人的化身或幻相。“一芹一脂”、“白雪红梅”??曹雪芹和孔梅溪便是一切。为反照《风月宝鉴》,反阅《红楼》,反看《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奠定了基础。并在《红楼神话》、《红楼诗歌》诸文中分别作了讲解。下面我们便按《红楼》八十回的顺序,对《石头记》、《红楼梦》《风月宝鉴》逐一地进行反照,全面地,但也只能是概略地阐述一下“贾家红楼”背后的“甄家红楼”。

先来看开书楔子。表面看,正看,它只是一个荒诞的神话,没有什么意义可言,最多不过是蒙混检查的赘语,表现了作者的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但反看,深入背面去看,则是作者讲此书的缘起,是作者即雪芹用神奇的笔法告诉我们,他生活在一个苍天破碎的时代(雍乾时代),荒唐无稽的人间(清代人间),虽有补天济世之才,而“娲皇”不用,被弃在情根之下,在情丝爱网里虚度一生,从而令他不能不“日夜悲嚎惭愧”。因此才出了茫茫渺渺的真人大士??虚幻的艺术形象,说了一篇茫茫渺渺的富贵荣华??《红楼梦》里的虚的、假的富贵荣华。“其中虽有些乐事,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字紧相连属,转眼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终归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还不如不去的好”,脂评“四句是一部之总纲”。同时借茫茫幻术,即艺术虚构之助,把自己这块为人垫脚任人践踏的“顽石”化为了一枚玲珑“美玉”??一位侯门公子,来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宁荣贾府??假府之中,度过了这么一段书中详加描述的假的富贵生涯。《红楼梦》、《石头记》一书的缘起,如此而已!

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讲绛珠、神瑛还泪下世一段是作者用茫茫渺渺的幻语,通过神奇的笔法告诉我们“这一段风流公案的由来”:他二人的生活境况及他二人所以要下世“造历幻缘”??结木石因果、梦里传情的原因。他在“西方灵河岸上”??仙境佛门,也即是尼姑庵内,见到了“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他童年时代的旧友,一个血泪不干的娇弱女儿,一个风尘漂泊的“草木人儿”??身份低贱的女儿,“遂日以甘露浇灌”??日日精心护爱,那“绛珠草”即孔梅溪才得“久延岁月”而没有夭亡。但她却无法酬答侍者即雪芹的雨露恩惠,只能一个人“日夜游于离恨天外”,灌愁海中,饥餐密情果,渴饮灌愁水,以泪还债??用眼泪,甚至血泪来偿还她欠雪芹的深情。于是在作者“凡心偶炽”决定幻形“下世”去抒发他胸中的悒郁时,她绛珠草也就决定和他一块儿“下世”,“造历幻缘”,于是就作为一对情人,化身无数男女,下到了《红楼梦》里,“大观园”??“太虚幻境”荣宁贾府??假府之中,作了书上情侣、梦里夫妻。这一段风流公案的由来,如此而已!

这就是反照《风月鉴》,反阅《红楼》。令人不能不钦佩他的“空空妙技”,赞赏他的“如椽神笔”!

反过来,不这样看,而是正看,只把它当小说故事去看,那就不但和脂砚等内行人的评语相矛盾,而且还不能不陷于不可解释的自相矛盾之中。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是自觉地使用现实主义笔法的作品,不但“全书皆是必有之言,必有之事”,“情之至极,言之至恰”,而且一开卷作者就明白宣称,他的这部作品和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自相矛盾,大不近理”的野史小说的假借汉唐、夸张美化的陈规旧套不同,是一切均按照事物本身的“事体情理”去写,“处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的现实主义作品,那么其中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荒诞神话穿插其间呢?尤其几个书名的点睛之文,无一不是荒唐神话,怎能不令人奇怪呢?而且上面那一篇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在中国空前未有,世界也远超他人)竟然出在一块石头的“口”中,这难道也是“追踪蹑迹,不敢穿凿”,而不是“胡牵乱扯自相矛盾”吗?何以曹雪芹批评别人时那么明理,而讲到自己时就糊涂了呢?或曰:曹雪芹毕竟是18世纪的人,不懂马列和现代医学知识,难免迷信,云云,但曹雪芹紧接着就写了一段贾雨村于黑道凶日进京应考,终因胸中时尚之学得中进士选入外班的故事,并且还故意让“混账野杂种”(平儿语)、“乱世之奸雄”(脂评语)的贾雨村也知道并说出“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怎能想象曹雪芹,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开路人和最辉煌的奠基者,反而迷信起来,连事体情理也不知道了呢?!凡此等等,都是那些正照风月鉴,并且只要正照,不准反照的所谓“理论家”永远无法解释的难题。

反过来,从反面去看,反照,一切是多么自然,尽情尽理,意味无穷。此等神技又岂是只会背点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教条及歌德、高尔基、鲁迅话的人所能梦想?

以上说的楔子,那么红楼故事(伪续除外)是否也都如此,都可以反照呢?

我的答案也是肯定的,至少许多故事、神话、诗歌都是如此,也都是“两面皆可照人”、“表里皆有喻”的作品,既可正看也可反看的。而反看,看假话背面的真事,正是作者和评者希望于我们的事。和红楼神话不同,红楼故事本身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都是有其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也都不应忽略,也应该大力阐明。本文一般不作阐述,并非说其不重要,只是限于本专题且领会不深,故只好作罢??这是需要说明而不应误会的。

下面来讲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在这一回里作者除继楔子已点出的苍天破碎、山山岭岭都是荒唐无稽之后又进一步点出,地陷东南,街街巷巷充满势利人情外,主要是写了甄士隐在梦中见一僧一道携“宝玉”去太虚幻境和贾雨村于困穷无聊寓居寺庙之时思念曾两次回顾过他的丫鬟,写了“未卜三生愿”一诗,??这样两个人的两段故事。这究竟能否反照,怎样反照,以及反面看来,它又是写的或隐喻的什么呢?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臆想妄下断语,更不能据洋教条来判定是非,而只能按作书人的暗示和批书人的明白批语,给出符合《红楼》实际和作者旨义的回答。甲戌本开书的“凡例”其第一部分是书之旨义,第二部分(即各本第一回总评)就是讲的书之读法,是专门回答这一问题的。那是一篇名副其实的“凡例”??阅读此书或反照《风月宝鉴》的一般的例子,是读全书的通例,全书都可以也应该如是观。

原来,“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人”的两段故事是作者在“开宗明义”,在描绘风俗人情的同时,通过特殊的方法、秘法,用《石头记》语,告诉我们,这是作者将自身亲历之真事隐去,借通灵撰此《石头记》一书,用假话??假语村言于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的情况下怀念自己当日闺中的女友,三生难忘的情人(原评过长大家熟知不录),“识通灵”、“怀闺秀”的主语主人都是书之记者、作者即雪芹。“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言,都只是“识”与“怀”两动词的状语,是表示方法手段的状语,而不是主语主人;真的主语主人永远是也只能是雪芹。这样书中人物的事情就转化成作书人的事情了。这就是“反照风月宝鉴”的例子,也是反看、反阅此书的一般的方法。如此看去,《红楼》就不但写了许多人物的许多故事,表现了当时的人情风俗,还同时写出了他二人的生平历史,音容笑貌,以及此书的撰写与批注过程,成为一部“两面皆可照人”、“表里皆有喻”的书了。当我们把红楼人物都当成各自独立彼此无关的人去看,它就是一部小说;而当我们把书中的所有人物都当成他二人的替身和幻影,采用谐音会义等秘法,把所有人的所有故事都当成这种特殊的语言、特殊的话去看,笼罩此书上的云烟就会自行消散,“一芹一脂”的生平和此书的缘起及写批过程,就清楚地显现于眼前了。

“甄士隐”和“贾雨村”就在“隔壁”,脂批:“隔壁二字极细极险”,是寓意隐去之真事,和闷葫芦中的假语相距非常之近,只有一扇窗之距,一层纸之隔,只要你能揭开这扇窗,撕破这层纸,打破葫芦,走出葫芦庙,就可以看见近在隔壁的甄家??真家,就可见隐去之真事及应怜的真女,识红楼内幕,明“一芹一脂”生平。否则,就只能陷在“假语村言”的“闷葫芦”里“愈研究愈糊涂,求之愈多得之愈寡”,“钻进迷魂阵中走不出来”,是不可能知真家、真人、真事和内里真情的。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正面看来,它写的是一个名叫冷子兴的商人和故友贾雨村于酒肆奇遇,作为酒饭之间的闲话,介绍了都中新闻??都中宁荣两府及其儿女的情况。脂本回前也有一批说: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所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冷子兴”即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之意,亦如“甄士隐”是将真事隐去,“贾雨村”是用假语村言一样,而这是书之本旨,是基本用意之所在。那么是谁在冷中出热无中生有的“演说荣国府”呢?和前回一样,主语主人也是雪芹。意思是说他是在旧梦成灰,往日之繁华热闹都已化为乌有,只剩下一片凄凉的时候,为静极思动的力量驱使??难耐凄凉寂寞,因而才冷中出热无中生有的演说了这一篇荣宁国府的故事,即《红楼梦》一书。同样,书中人的事情也转化为作书人自身的事情了。

那么他演出的这一个宁荣世家,究竟是真是假,是“实录其事”,还是“虚拟幻造”呢?作者又使用谐音告诉我们,演出的仅仅是贾家??假家,其中的人和事都是假人假事。因而是一篇虚拟的故事,是假话,假语村言,是一部小说。以假作真以无为有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也不仅仅是一篇假话,假语村言,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因为他在无中生有的演说这一个“长安大都”中的贾家??假家的同时,还以假语村言夹叙了江南石头城里的甄家??真家,也就是记者石头的真家即曹家,有“甄家人甄家事”??真人真事,有“甄宝玉、甄家姐妹”与“英莲甄女”??真宝玉(即雪芹)、真家姐妹及应?真女史女(即梅溪)穿插其间,??有曹雪芹和孔梅溪的身世在内,视甄(真)为假,仅仅把它当小说去看,也是完全不对的。只有严分真假明辨有无,才能识红楼内幕,明“一芹一脂”即雪芹和梅溪的生平。甄家的职务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书中人事何真何假,何有何无,??就看甄(真)家??甄家有则有,甄家无则无。以贾(假)家敷演故事,写当时的人情风俗世态社会;以甄家担任“总裁”,指明真情,道出假语村言??小说故事背后的真史。贾家居“长安大都”,分宁、荣两府,荣府又分赦、政两房,儿女众多;而甄家则世居金陵,只有一支且人丁稀少,只有“老太太”(李氏)、“老爷太太”(曹?夫妻)、“别位太太”(马氏)、几个姑娘和“一位公子”(即雪芹)。全部甄家仅仅只有这少数几人。其中真老爷曹?是被额外赐主事,后升员外郎,都是“嫡真实事”,他为人刚直正派,除发妻外,姨娘也是一个无有的,是周(诌)姨娘、赵(造)姨娘,全是他胡诌乱造出来的,以便更有代表性,反映普遍的大家风貌。雪芹之家是一个真正的诗礼之家,和假诗礼之名的旧族后辈是极为不同的。甄家即雪芹之家也无贵妃,吴(无)贵妃省亲,周(诌)贵妃省亲,“天?”之家无贵妃,贵妃之家也无天?,省亲是他据其“亲见亲闻”之富察皇后家事编造出来的故事,非真事也??既非真事也是真事??他人家事也。元妃、宝玉年龄的矛盾是点明此情。

甄家先皇时曾接驾四次,荣华极度,康熙老佛爷就四次住在这里,后来雍正夺位后则被抄家而陷于贫困之中。而抄家之年(雍正六年)甄(真)宝玉即雪芹刚好十四岁。凡此种种,都无一不是正史。

视甄为假以有为无,也是完全不对的。

脂砚斋在江南甄家处批:

又一个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在“总裁”二字处批:

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

在甄宝玉处批:

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可见甄即是真,贾即是假,真假分明。混淆真假的做法是完全不对的。高鹗之伪续是十分荒谬的。小说家的评价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曹雪芹即是曹天?,生于1715年。借假传真,可见他少年时代确是一个聪明俊俏、心地善良、善于体贴容让又颇有才气的男孩。他后来的卓有成就绝非偶然。

整回故事分先后两大段,先写娇杏遇雨村是“幸遇之情在前”,后写冷子兴谈贾家是“借口说幻境之情于后”,也就是说他二人幸遇在前,即有幸燕市重逢在前;说《红楼》故事,演荣华国府,写幻境情缘、梦里传情在后。他们的一生也正是如此。戚本回前评说:

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诚是大观,世态人情尽盘旋其间而一丝不乱,非具龙象力者,岂孰能哉。

回末评说:

先自写幸遇之情于前,而叙借口谈幻境之情于后,世上不平事,道路口如碑,虽作者之苦心,亦人情之必有。

雨村之遇娇杏是此文之总冒,故在前,冷子兴之谈是事迹之总冒,故叙于后,暖冷世情,比比如画。

有情原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也是前缘天作合,何妨黛玉泪淋淋!

这又是“反照风月鉴”,观点明白,意境深远。反之,不这样看,而是正看,只当小说看,又不能不陷于种种矛盾之中,文不对题,提纲目录和故事正文都是互相矛盾的。第一回目录是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自然应是怀宝钗黛玉等闺中秀女,而文中描写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丫头??连闺也没有,还说什么闺秀呢!而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虽纲目大写“演说”,而正文实际不过是冷子兴与贾雨村郊外奇遇,茶酒闲话而已。哪里有什么演说??呢???连纲目与正文都矛盾,其他时间、地点、年龄、身份种种前后矛盾就更不必说了。原本就是为了“反照风月鉴”,反看《红楼》,只作“正照”??看书之正面是根本不对的。而反照则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第三回“金陵省复起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此回起“假话”上任履行职责:介绍地点,描写环境,刻画人物,铺叙故事,当年??如鬼如蜮复起之年??雍正元年,金陵织府收养孤女孔梅溪的情景重现眼前。就真事论,那一年梅溪别父投奔曹府实是六岁,就假语言,故事中的黛玉已是少年。真假结合,真史和假语并重,实乱而不乱也。不摆脱“小说”窠臼,从正反、真假两方面去看,是永远不能读懂《红楼》的。

同类推荐
  • 戏剧小工具篇

    戏剧小工具篇

    布莱希特最早阐述自己对戏剧新观点的文字,多系以剧本说明的形式写就的,如《关于〈马哈哥尼城的兴衰〉跋语》《关于〈三角钱歌剧〉跋语》等,希特勒上台后,布莱希特流亡国外,疲于奔命和致力于反法西斯斗争,更无暇作系统的理论梳理。《戏剧小工具篇》是作者战后回国途中在瑞士撰写的,可说是布莱希特第一篇系统的理论著作,素有“新诗学”之称。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深深尝了人间味

    深深尝了人间味

    这是一本汇集12位文学名家的文章作品集,共43篇文章,文章类型主要是散文,另外包括郁达夫的三篇半自传体小说。所选文章紧扣书名的人生感悟主题,且12位作者的人生阅历,给大众的印象都带有跌宕起伏的意味,符合书名《深深尝了人间味》所传达的厚重感。本书作者老舍、萧红、林徽因、史铁生、余光中、周作人、朱光潜、李叔同、夏丏尊、徐志摩、郁达夫、许地山……他们的人生之旅各不相同,或悲或喜,或执着或洒脱,但尝味人间的过程中,不舍本心,更以动人的灵魂写下素朴的文字。深深的话要浅浅地说,长长的路要慢慢地走,会痛的伤口轻轻地揉,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地活。经历波折后,别忘了要温柔;尝过人间味,别忘了要快乐。
  • 林徽因诗选

    林徽因诗选

    本书精选了林徽因的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美的诗歌作品,她的诗歌文字优美,具有新月派诗歌的典型特征。
热门推荐
  • 喜欢沉默习惯孤独

    喜欢沉默习惯孤独

    九十九个梦想,九十九个现实。记录并不完整的青春。一个臆想症患者,一个喜欢沉默,习惯孤独的伪伤感文艺青年。有天真,有无奈,有梦想,有现实。我总觉得我已经长大,事实上从来都没有。
  • 樱花心之恋

    樱花心之恋

    (声明:此书及下部均由网友:城北冷11更新,本人没有更新,只是借用账号而已,因此《樱花心》系列的书均不是本人作品,真实作者:城北冷11)樱花般的心,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樱花少年,可是如果心碎了,住在心里的少年,会不会模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破碎面具之血色复仇

    破碎面具之血色复仇

    她们曾经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什么让她们走上复仇这条艰险而又黑暗的道路?权势还是金钱?因为复仇,她们成为好友,成为一名杀手,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复仇······可是,当一切开始时,她们遇上了他们,他们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她们的计划······但,老天似乎在捉弄她们,在拥有幸福之后再度失望,复仇之心愈演愈烈,她们又该何去何从
  • Loki的养老生活

    Loki的养老生活

    一个穿越者,穿越了许许多多的世界,最终终于在某一个世界中死去,与洛基的灵魂融合,获得系统世界穿越局的补偿,养老系统,在漫威世界开始养老。里面分别写到fate世界,斗罗大陆世界最后一个世界暂时是英雄联盟。
  • 它死于荒村

    它死于荒村

    高考失败的祝子俊回到家里,忍受着父母望子成龙失败之后极度失望的压力。而关于高考,他一直藏着一个秘密。祝子俊的女友豆豆家境优越,但是由于父母干涉,两人被迫分手。祝子俊每天为豆豆折一只千纸鹤,寄托自己的相思。村长的女儿祝佳佳被人杀死,藏尸于山中的荆棘丛中,而村长却拒绝立案,草草将女儿下葬,他为什么这么做?当所有的嫌疑都指向祝佳佳的奶奶时,奶奶却突然暴毙,短时间内连续死亡事件给偏僻的祝家庄带来了恐慌的阴霾。祝子俊觉得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太过蹊跷,于是他展开了秘密调查。
  • 神经病人

    神经病人

    小时候算命的和尚仅仅吐露了十个字,十世孤狼,20年栽显天命。20年到了,自己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的与众不同,
  • 邪少追妻,狠狠爱

    邪少追妻,狠狠爱

    胖妹子蓝天厚脸皮、自黑本领比谁都强;老流氓陆离邪里邪气、风华绝代,做人做事比谁都嚣张。面对“陆妖孽”时,向来膝盖比薯片脆的蓝天,腰杆挺得比枪还直,脾气拗得比钻石还硬;碰到蓝天时,向来高高在上、人见人怕的陆离,所有的嚣张都是“纸老虎”,所有的狠辣都是“肥皂泡”。兄弟们嘲笑他:陆离,你这“惧内”惧得太没下限了。陆离书读的少,却也明白这两字的意思,洋洋得意:惧内也是一种本事,有本事你惧惧看?
  • 龙之神戒

    龙之神戒

    黑暗之神即将复苏,代表光明与和平的女神还处于沉睡状态,女神侍-蕾依丽娅带上女神的神戒下凡,寻找能够肩负重任的凡人……
  • 痞子龙爵

    痞子龙爵

    痞子原则:1,不管天高地厚,脸皮要厚。2,不管坑爹骂娘,笑容满庞。3,搞好关系,弄好财气。..........................“我只是个痞子,我泡妞骗钱可以,叫我拯救世界,算了吧。”有些人,注定了不平凡,就算你以前再无用,再无能,当轮盘转到你的那一瞬间,你的命运将会被改写。(新年新书,新的起点,新的目标,各位快把我装到碗里去,让我给大家带来最美的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