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79300000006

第6章 红学观点(4)

也是全书最重要的脂评,是对“大观园”中种种故事的总评,因而也是全书的总评。前四句是综述全书,后四句是概叙真事。首联“一物珍藏见至情,豪华每向闹中争”,说的是“借通灵而撰此石头记”一书的两大主旨,一方面写儿女之真情,互相关心护爱之至情,另方面写人情世态,富家豪族争权夺利的状况。颔联“黛林宝薛传佳句,豪宴仙缘留趣名”,写的是书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黛林宝薛”是这一部书中的主要人物,她们及其他儿女的行止谈吐,诗词谜语,给人间传下了佳句。“豪宴仙缘”是书中故事的基本情节,贾家如严家一样,最后一败涂地,贾宝玉也如芦生一样,撒手出家,如此种种,从而为世上留下了趣名。脂斋在《豪宴》下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在《乞巧》下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在《仙缘》下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离魂》处批“伏黛玉死,牡丹亭中”。又批“所点四戏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处”,即贾家作恶多端终于一败涂地,元妃被赐死,宝玉出家,黛玉离魂,四件便是这一部书即这一个“大观园”中演出的种种故事、种种戏的基本情节。其中贾家溃败及宝玉出家二者尤为重要,是基本中的基本,故诗中只以此二戏代之,如人物十二钗种种也仅只以薛林二人代之。如此,《石头记》大观园故事的主旨、人物、情节已经写过,故下边四句转回叙述真情。颈联上句“为剪荷包绾两意”,是说剪荷包一事绾结了二人即“一芹一脂”、“白雪红梅”的情意。文中宝黛怄气剪荷包一段是写实,真有此事,是实记他二人当年于江宁织府中动情的开始,从此两心相许,誓结三生,批说“一段点过二玉公案断不可少”。接下写姑苏女伶,批“补出女戏一段又伏一案”,是暗示真女的一段经历,这即题诗下半句“屈从优女结三生”。由于被迫“屈从优女”,沦落梨园,做了优伶而结束了他二人的三生夙愿。这里“从”是从事之从,非服从也。作为优伶只有供人玩乐,再想自由地生活,追求真正的爱情是断不可能了!这是虎狼世界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其他,落烟花做婢妾,最后出家,批“补尼道一段又伏一案”种种,不能一一叙及,因而只好在“太虚幻境”里、梦里、假府里,借假人假事传情。最后结束语:“可怜转眼皆虚话,云自飘飘月自明。”可怜的是转眼之间,这一切都成为过往,全都过去了,不但秦淮旧梦童年生活,就连红楼幻梦书里传情也都已完结了:曹雪芹,她的“玉兄”、“石兄”也已于壬午除夕泪尽而逝,永埋黄泉之下,想再见一面、再问一声,也都已永不可能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默立在“松斋”、“立松轩”阶下,见到的仅仅只有云飘月明而已!“云自飘飘月自明”,怎能不令她怅然若醉,百感交融:在广阔无垠的天海里,有谁关心,有谁怜惜呢?

以上三条即是戚、蒙本(脂斋最后本)中的最重要的评语,全面评述了《红楼》全书和红楼底事,是最珍贵的史料,说它是后人的伪作是完全不对的。

其他如第三回回前总评:

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心偷改。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遇一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

宝玉衔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曰宝玉,将欲得者尽皆宝爱此玉之意也。

天地循环秋复春,生生死死旧重新。君家著笔描风月,宝玉颦颦解爱人。

可见她确实是个尼姑(此时已不再隐晦),她为作者(真宝玉)持戒,吃斋,颦眉泪眼,行止难安,受尽了痛苦,但仍不改慧性灵心,甘心情愿为了他而珠泪长流,青春空老。直到“你”??“君家”,曹雪芹??“借通灵撰此石头记”一书,“著笔描风月”,“结木石因果”,“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写“秦淮旧梦”、“扬州旧梦”,“风尘怀闺秀”,“怀金悼玉”,写假家儿女书中相会,梦里团圆,借助茫茫渺渺空虚幻设的仙法,即艺术虚构之法,才得“春光美满”、“香影常连”,略舒心眼,稍展眉头。回末总评:

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是)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

更可见她即是绛珠仙子,是她在解释自己常常流泪的原因,原来她不是为离恨,为自己的痛苦生活而流泪,她是为了惜“玉兄”之人、之心、之才即其人其石才日夜流泪的。因为其人不自惜,不惜他的巨大才能,甘愿为她而时光虚度甚至衣食无着路人指背也死而无悔,作为知己情人,她不能不深深地为之惜,代其惜。只要对“玉兄”有利,她自己是“眼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纵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她认为这是应该的,是“求仁得仁”,她甘心为此“安分随时”、“颦眉泪眼”,虚老终生而无怨无悔。

“我爱世缘随分定,至诚相感作痴人”,第四回回前诗中结尾的这一句话充分地表达了她的心愿,也充分表明了她的为人。正如曹雪芹是最深情的男子一样,孔梅溪也是最深情的女子,任意攻击她,把她贬斥为没落阶级的代表,则不知是什么意思,实为大错。

至于葬花扑蝶回的总评:

幸逢知己无回避,密语隔窗怕有人,总是关心浑不了,叮咛嘱咐为轻春。

心事将谁告,花飞动我悲,埋香吟哭后,日日敛双眉。

我就不分析了。埋香哭吟日敛双眉的人,还能是谁呢?看了戚本上这样明白的评语,还不知道评者即是真钗黛,叫人怎么说呢?

正因为这样,批书人才那么熟悉优伶,对之深有感慨,所谓“余历梨园子弟广矣”,“经历过乃事,迷陷过乃情”,深知梨园“子弟”??实为女子的心理表现及作者行文之神妙。至于“与惯养梨园之诸世家兄弟谈议至此”云云,当然都是掩饰真情不得不用的幻笔,以瞒人眼目,是不待说的事。

也正因为这样,批书人才那么了解尼道,精通玄理禅机,无论是道家庄老或释家佛教的观点,文中屡见。尤其宣讲佛法的批语,充满全书。事实上这也是他们想解脱苦闷的惟一方式,虽然是消极的,但设身处地,也只能如此。不知诸位明公高人以为若何呢?脂砚斋在第二十八回宝玉、冯紫英与妓女云儿(和史女同名,意极明白,她俩原是一人)唱词聚饮处评说:

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

又批:

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也。

可见她即是“锦香院”的妓女云儿。这云儿也即是那云儿,那一位金陵史女。而那位说说笑笑,一派英风,奇谈豪饮,令脂斋“羡煞”、“快活煞”的冯紫英者(遇红梅花者),就是那位“高谈雄辩虱手扪”、“高谈君是孟参军”的天?曹?,是她心爱的“玉兄”,她死生难忘的“芹”,而此宴也即是他二人“燕市哭歌”、“燕市悲歌”的那一幕,是他们的“和合筵”,是他们北京重遇的地方。

第四十一回妙玉献茶处,也有评说:

作者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

可见她即是妙玉真人、“畸人”、“槛外人”、“畸零之人”。因以“畸笏”署笔。一条无形的铁槛把他二人远远地隔开,她只好“自蹈于铁槛之外”,以出家为尼结束。两个人虽近在眼前,但又远隔天涯!所谓“隔花人远天涯近”,不过是一槛之隔,但却终身难越。这即是他二人的最终归宿,只好梦中相会,“忆繁华”,“梦旧家”。

于此梅溪曾沦落风尘,最后出家悟道,与前两个论题一样,都是毫无可疑的事。

也正因为这样,作者才不得不将真事隐去,说假语村言,评者也才虽“亦知其意但不能说得出”。这样的赘疣身世,这样的难堪境遇,怎么可以明显地说出呢?“平生如许关情处,未敢题诗浪与传”,雪芹朋友两敦、三明等始终绝口不提脂斋、梅溪字样,原因也在此。

也正因为这样,她才那么安分随时,默默忍笑,也才那样颦眉泪眼,珠泪不干。所谓“言笑自矜非漫尔,梳妆随分分天然”,“自从带得伤春病,花骨香衣漠漠寒”,都是有原因的,是她的经历和处境的反映,都不是雪芹凭空造出来的。我们的千古才女实实在在就是这样子的,是她的传真写照之笔,真体实传,非虚拟也。

也正因为这样,脂评(包括署梅溪和松斋的批语)才那样悲悲切切满纸哭声。我们不看任何其他材料,仅只据此也可知她是个怎样的人物。

以为批书人真的是男人,是什么“先生”、“叟”、“弟弟”的论者是完全错了。

以上我们已经列举了各种版本中的各类脂评,它们的浑然一致,出于一个人的手笔是非常清楚的事。除了第一回的“斯亦太过”,第二回的“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第八回的“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处”,第十四回的“彩明系未冠小童,阿凤为便于出入使令者,老兄并未前后看明是男是女乱加批驳,可笑!”及第二十回“又被批书人看去,呵呵”数条是出自作者,是与脂斋交流,是他自谦,答脂斋问,赞脂批好,驳脂批谬及见脂斋又看出机心而开怀一笑外,全是梅溪一人批语,全部脂评均出于脂斋一人。

以为批者为几个人,有一个什么“圈子”的观点也是完全的错了。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其中戚、蒙本上特有的总评,由于出自雪芹身后,梅溪已无后顾之忧,且将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故批语不再隐晦曲折,多为直抒胸臆之文,更有助于了解内情,因而格外珍贵,愈加重要,谓其“出自后人手笔”,怎么可能呢?

下面我们来讲作者的自叙及其他史料。先来看作者自叙:包括《石头记》偈诗,第一回、第五回标题诗,《红楼梦》引子和结束语,第七回标题诗及全书的开场诗。它们虽然没有脂评那么明显,但也都可证前述脂斋之批及我们的分析是符合雪芹本意、符合事实的。

《石头记》偈诗: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一方面是告诉我们,他是由于“无材补天”时光虚度,才“幻形入世”,写此《石头记》一书的;另方面是告诉我们,书中记的都是他自己的“身前身后事”,而不是任何别人的事情??这也只有像我们这样理会才更为合理,否则,即或作者等于贾宝玉也是不够妥帖的。

第一回标题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方面告诉我们全书是一部满纸荒唐的言辞,是一篇虚构的故事,和背后的真人真事极不相符,以假作真是完全不对的;另方面是告诉我们,书是一部深有所隐的作品,在“满纸荒唐言”的假语村言中,即文学作品的背后,隐有他二人的辛酸历史,有他的“一把辛酸泪”在,读者不应说他痴,不应以假作真说他这样那样,而应该了解他的苦心,一洒同情之泪。

“红楼梦”回,即第五回标题诗说:

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荣宁国府、大观园只是一个“华胥境”??梦境,太虚幻境??读者不可信以为真;另方面又告诉我们“幻入”??以虚幻的面目进入书里的,就是他自己这位做梦的“千古风流”的“造孽人”,是《红楼》的真正主角。谓书是写的某人某人的故事,都是不对的。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是告诉我们他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情种??最重情的人。而他之所以要演出这一部《红楼梦》是因为人情险恶,团聚无门,在万般无奈、无可奈何的天地里,伤怀寂寥之时刻,为排遣胸中的悒郁,内里的愚衷,他就试着捉笔演出了(写出了)这一部书,这一部《红楼梦》,写了《金陵十二钗》,以“怀金悼玉”??怀悼如金似玉的女儿和往日的繁华。

《红楼梦》结束语:

正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是告诉我们在这“一场幽梦”??一部《红楼梦》里,真正与他亲近的,他与之亲近的人,不是宝钗,也不是黛玉或袭人、晴雯等,真正与之亲近的人,是那位“鲜艳妩媚大似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的兼二人之美的卧于寿昌公主榻上同昌公主帐中的“春睡海棠”??批书人棠村孔梅溪。而他自己确实是千古情人中最痴的一个,为了使自己热爱的历尽炎凉尝尽甘苦的不幸的弱女??绛珠不断、血泪长流的草木人儿不至于过早地夭亡,他费尽了一生心血,也成就了不朽的事业。

第七回“周瑞叹英莲”(实是周瑞家的叹兼薛林之美的“香菱”??甄英莲??应怜真女“姓氏湮沦”)标题诗说: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这是作者大有深意的题诗,确是他人不解之文,真能解得此诗,也就解得全书了。作者告诉我们书中的十二钗确是“色最新”,非他书中人可比,才貌非凡,但不知道谁,哪一位是真正“惜花”??怜真女之人,哪一个是关心她们真实情状的人?如果真有一天遇见了作者,问起她们??十二钗的姓氏名字(当然是真姓名而非假姓名),曹雪芹的回答就是一句话“家住江南姓本秦”!这里不管这“姓本秦”是何意思,反正她们同出一地且同姓一姓??这其实是不可能的,除了一种情况,即她们都是一个人的化身。否则十二钗(香菱即在副十二钗中)即或凑巧都住江南,但断不可能同一姓氏的。今作者断言如此,其为一人甚明。她们这“十二钗”,实实同是作者的一个情人??一个姓氏湮沦的应怜真女的化身。

总之,他二人即是《红楼梦》开场诗:

人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中的“红袖”和“情痴”:孔梅溪即是诗中的“啼痕重”的“红袖”??红衣女子;曹雪芹即是诗中的“抱恨长”的“情痴”??痴情男儿。他是在奔波忙碌终于无用,盛席华筵终于散场之时,万般悲喜皆成幻梦之后,才写了这一部虚幻的故事,记“红袖”和“情痴”,以遥忆当年:“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忆著江南旧事。通篇文字确实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是“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写成的,确实非比寻常!是他用了十年岁月,辛勤构思,刻苦劳作,呕心沥血、搜尽枯肠才撰写出来的伟大作品。说“凡例”、这首诗都是后人伪造的,甚至曹雪芹也只是修订者,原作者是“××”、“××”,实令人不敢苟同。

其他史料,例如敦敏赠雪芹的两首长句,亦是如此(全诗不录)。其中“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及“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两联是人们多次提到的句子。现在一看便知这“秦淮旧梦”中犹在之人,“哭歌悲遇合”、“悲歌酒易醺”之人,即是“一芹一脂”、“白雪红梅”??曹雪芹和孔梅溪二人。在这里敦氏为什么要用“哭”字“悲”字,用“新愁旧恨”、“一醉??”等句,意思都于此自明。他二人虽有幸燕市重逢,但经历和处境都过于悲惨了,只有“酒易醺”、“一醉??”才能忘记这人生的种种悲苦。

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二十首,也多是记叙真事的,咏假语也涉及真事,只作小说题咏看也是解释不通的。其中“可奈”是写作者著书缘由的,“病容”及“威仪”是咏黛叙钗,也是咏真女的心性及仪容的,而最后两首是专门指说《红楼》内情的。全文如下: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前一首是告诉我们“金姻玉缘”??二宝的婚姻和二玉的情缘,都不必问结果怎样,“聚如春梦散如烟”??全都如烟似梦,根本无有。不论相聚或分离全是杜撰的假语村言,是假人假事,既无其人,也无其事。至于所谓“石头”即书之记者、作者,他当然是有的,他就是雪芹曹?,后来他归到西山脚下,穷愁潦倒,黄叶著书,举家食粥,困苦万状,更不要说真有灵气了,“纵使能言”,“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也都是“枉然”??饭都混不上,更不必说名利双收了。后一首进一步指明曹雪芹并没过几年“馔玉炊金”的富贵生活,很快就荣华梦破陷入贫困之中,“转眼乞丐人皆谤”,变得形容毁损、瘦骨嶙峋了。至于那一位真女,真的兼薛林之美的“青娥红粉”??棠村孔梅溪,她后来归于何处去了呢?明义用了当年晋代绿珠和石崇的故事作了回答。雪芹愧比石崇,梅溪则惨若绿珠,而绿珠正是一位妓女。所谓“屈从优女结三生”,“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史湘云沦为女佣,宝钗黛玉沦落教坊”云云,都是此意。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

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

这自然也是真的,这个尤艳的红楼某校书即是批书人东海孔梅溪。袁枚并没有“看朱化碧”,“把仙姬作校书”,《随园诗话》也不是“废爬梳”的“荒草”,那两首“题云”也实实是明义赞梅溪的诗句,袁的错误只在于他没有分清明义说的“故址”、“旧址”及新址,并把明义尊称的“曹子雪芹”误为曹楝亭之子雪芹,又将“楝”字误为“练”字而已。

郭沫若的讥刺有欠妥当。

以上即是我对前述问题(重点是前两个论题)的论证,应该说已足够充分了。一些相反的论点不是出于“无批判的假定”,就是为作者和评者的“烟云模糊法”蒙蔽,我就不反驳了,待将来有必要时再论。

其他,“反照风月宝鉴”、“新史料”,以及孔梅溪真实姓氏种种,限于篇幅我就不说了。

欢迎赐教。

作于1983年3月,1996年元月改定

同类推荐
  • 撩开民国黑幕

    撩开民国黑幕

    中国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1885—1915,江西省九江县人),以犀利的文笔,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由皇权专制到民主宪政大转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 1898:百年忧患

    1898:百年忧患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试图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描述出百年中国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898百年忧患》从缘起到实现,历经了七年多的时间。它的出版,将为百年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阎志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阎志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父亲的乡村

    父亲的乡村

    本丛书精选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书中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本书是一本饱含作者们对故乡的人和事浓浓的思念之情的文集,文字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思。
热门推荐
  • 愿嫁佞臣

    愿嫁佞臣

    萧重柔看不上一干青年才俊,国之栋梁,偏偏爱上了南燕第一佞臣沐清臣,并于众千金的争夺中,夺得佳男归。婚后生活的摩擦,朝野内外的纷争,亲朋好友的抵触以及所爱之人的心有他属,这一些困难是娇娇女人生历练的起步。沐清臣选择忽略枕边女子太过深沉的爱恋,将少得可怜的柔情统统寄存于明月之中。
  • 旧时光的单纯

    旧时光的单纯

    旧时光如清泉从指尖流过,只留下单纯的你我静静地感受着,追忆着,本该拥有,本能守护的旧时光。是谁依偎了谁,又是谁错过了谁。懵懂的心,可爱的人。若高中是朋友,那初中就是家人,未来,却不是所能预料
  • 熊出没之熊熊大冒险

    熊出没之熊熊大冒险

    此书讲述熊兄弟与光头强在世界冒险时的曰常搞笑生日常!
  • 陆清河集

    陆清河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下海岸正抱风

    月下海岸正抱风

    初遇岳商风,陆海安只有18岁,她肚子里怀着别人的孩子,他温柔地告诉她,乖,孩子打掉,以后我养你。她听他任他也只因为她爱他,默默地做着他不见光的暖床工具。一场缠绵过后,她躺在他的怀里,笑问“商风,你会娶我吗”可头顶的男人温柔地眼神瞬间冰冷,单手把她扔到床下暴吼道“陆海安,你记住,你只是不见光的暖床工具,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妻子”她绝望的笑道“岳商风,你真伤风败俗”他邪魅的反击她“我是伤风败俗,但你确实伤风败柳”
  • 殿下是恶魔

    殿下是恶魔

    他是钢琴界“天才五人组”的首领,他是万人瞩目的焦点,更是所有女孩心目中的梦中王子。她只不过是个即将升入高三的普通高中生,没有靓丽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有的只是与他十三年前的那个约定。当缘分再次相遇,当羁绊再次相缠,失踪了十三年的约定,是否还在原地守候?
  • 异世之嗜血剑魔

    异世之嗜血剑魔

    遥问九霄浮云,天下谁主?试问繁星铺路,何人之道?我心欲裂天裹地,泪落万里江河。取我发丝,断我甲盖,饮我滴血,食我弃肉……杀之不留,灭之不存,天地奇大不可善身。生,为生人之惊;死,为鬼神之惧。
  • 猎爱游戏:总裁情难自禁

    猎爱游戏:总裁情难自禁

    “简博尧,你这个骗子!”舒唯伊低泣,指着一脸邪肆的男人,怒斥道。她是单纯温和的乖乖女,他是庞大财团流放多年的帝少。有天她被爱了五年的未婚夫劈腿,一气之下她嫁给了未婚夫同父异母的哥哥…….。
  • 永年落羽

    永年落羽

    蛮荒过后,万族争雄,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刘永年携手君重起于东山,率万千人,自东山杀到西海,万族皆退,无不臣服。画地定国,名圣王朝,号永年。立国教,名永真。永年历79年,刘永年破碎虚空前一月,领永真众人将君重一家满门抄斩,株连全族,直至天下无君姓。永年历699年,年幼的君落羽来到孟家,知晓身世,从此隐姓埋名求修炼,立志将君姓除去恶名,君临天下。看一个没落姓氏的崛起之路,看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看兄弟陪你举世为敌的情谊,看爱人陪你反对世界的故事。
  • 花开时节君何在

    花开时节君何在

    三种不同的花朵,带着三种不同的清香,也见证着三段不同却同样刻骨铭心的爱恋…….(由于墨墨我不会写简介,所以…呃…将就下吧!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