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2200000057

第57章 毛泽东从部分小说和军事著作中读到了什么治国智慧?(11)

4月1日,毛泽东从《战争论》的第168页看起,但之后整个读书日记便中断了。他是否读完了这本《战争论》尚难推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上述内容的某些观点,在毛泽东于同年5月撰写的《论持久战》一文中已有所反映。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战争论》的汲取和发展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这一著名的军事论著时,直接引用了《战争论》中的论述,批判地吸收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的目的”和战争“概然性”的思想观点。

当然,毛泽东对外国军事理论的吸取,并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批判地继承,并加以改造,赋予新的内容,使之成为自己军事理论的一部分。

毛泽东至少从三个方面对《战争论》的某些重要观点作了批判汲取和改造发展:

第一,深化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论》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第一篇第一章)和(第八篇第六章),尤其是后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关于“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用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观点。对此,列宁在读《战争论》的笔记中,曾把(第八篇第六章)称之为整个《战争论》中“最重要的一章”。但从毛泽东读《战争论》的日记看,对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观点的把握,主要源于(第一篇第一章)。克劳塞维茨主要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命题,并阐明: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不外是政治以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使战争发生的最初动机。

而毛泽东则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哲学原理进一步深化了战争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毛泽东通过考察战争与政治的共性问题,阐明了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的原理。他深刻地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也就是说,在战争与政治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政治属于共性的范畴,战争属于个性的范畴。要深刻认识作为个性的战争,必须先在共性的范围内,从战争与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中考察和研究战争。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然同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都有广泛的联系,但其中最本质的联系则是政治。显然,战争绝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而是由一定时期内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关系引起的,是带有政治性质的行为。

另一方面,毛泽东还通过考察战争与政治的个性问题,阐明了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的原理。他指出:“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这就是说,尽管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维护交战一方某个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的利益而发动和进行的,但战争不同于阶级斗争的一般形式,而是阶级斗争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最高形式;战争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斗争,而是一定阶级用以解决某种政治矛盾和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特殊手段。当各阶级在相互斗争中,采用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非暴力的斗争形式和手段,已不能解决阶级矛盾或不足以实现其政治目的时,便诉诸武力,由此导致战争。

第二,发展了战争目的论。

关于战争目的这一思想,克劳塞维茨是从战争抽象概念中得出来的。他认为战争既然是迫使对方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那么,“它所追求的就必然始终是而且只能是打垮敌人,也就是使敌人无力抵抗”。这是“抽象战争的目的”。实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即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

克劳塞维茨还把战争目的区分为政治目的和战争自身的目的。毛泽东采纳了这种区分。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战争的目的”一节的开始便说:“这里不是说战争的政治目的……这里说的,是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不过,克劳塞维茨是从其所谓“纯概念”出发唯心地探讨战争目的问题的,而毛泽东则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唯物地阐发了战争的政治目的及战争自身的目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目的论。

一是毛泽东首次将战争目的明确概括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目的主要是从“毁减敌之战斗力”和“己方战斗力之保持”的意义上论述的。

而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指出了战争的根本目的,他说:“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解除敌人的武装,也就是所谓‘剥夺敌人的抵抗力’,不是要完全消灭其肉体)”。其中,毛泽东吸收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毁减敌之战斗力”论述的合理成分。

二是毛泽东联系攻防辩证地阐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关系。

虽然克劳塞维茨在论及“毁减敌之战斗力”和“己方战斗力之保持”的问题时,也“涉及战争之全领域而支配之的攻击与防御”,但未及展开。并且,克劳塞维茨在强调其“毁减敌之战斗力”的问题时,又往往过分夸大了“毁减敌之战斗力”的作用,因而无形中将“己方战斗力之保持”排除在战争目的之外。而毛泽东则改造了克劳塞维茨将消灭敌人作为战争惟一目的的思想,把保存自己作为重要内容置于战争目的之中,把战争目的规定为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两个方面,由此构成了战争目的自身的矛盾运动,并紧密联系战争的基本形式——进攻和防御,深刻地阐述了战争的目的——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的辩证关系。

三是毛泽东把战争目的提升到战争军事本质的高度认识。

毛泽东在联系攻防辩证地阐明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关系的基础上,又将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从战争目的提升到战争军事本质的高度,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是战争的基本原则,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原则,一点也离不开它……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这就不仅从战争指导根本法则上,更从体现一切战争行动根据的本质意义上,深刻揭示了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作为“军事上的第一要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从而丰富了战争本质论的内容。

第三,改造了战争“概然性”理论。

战争中的概然性指的是战争中根据大量现象估计偶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吸取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这一概念。他认为应当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概然性”。毛泽东所说的战争中的概然性,主要是指战争中的不确实性,揭示了战争现象的特点。

然而,毛泽东并非只是简单地接受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理论,他在更深的程度上发展、改造了克劳塞维茨的“概然性”理论。

克劳塞维茨在论述战争特性问题时认为:“战争于其客观的性质上是从属于概然性的”,“充满了可能性、概然性、侥幸性的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的性质,实是贯串战争全体的,一切人类的行为中,战争最似掷骰子。”这在无形中给战争认识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与之相反,毛泽东则在承认战争具有不确实性等特性的同时指出:“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概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毛泽东还进一步从区分战争绝对确实性和相对确实性的意义上指出:“战争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战争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可见,毛泽东通过批判改造克劳塞维茨战争“概然性”理论,从战争的不确实性和确实性的辩证统一上,科学阐述了对战争的认识问题。

五、组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之后,仍注意继续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据郭化若回忆:1938年9月间,毛泽东约了十来个人,在他自己的窑洞里开哲学座谈会,每周一次,参加的有许光达、陈伯钧、郭化若,后来又有萧劲光、萧克等将军,文化人有何思敬、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在这期间的座谈会上,专门请何思敬讲克劳塞维茨的“战略学”内容。

另据徐懋庸回忆:当时专门请何思敬讲克劳塞维茨“战略学”的内容时,由于何思敬照着德文原著随译随讲,讲得实在不大高明。每次讲完出来时,将军们既不满意,我们也觉得索然无味。然而,毛泽东却听得很认真,还拿着一支红铅笔,在一个本子上不时地记录。我对这种态度和精神非常惊奇,因为不管何思敬讲得如何不好,毛泽东都能从何思敬传达的原著的话里,吸收到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意义。

又据莫文骅回忆:为了正确领导革命,毛泽东致力于理论研究工作,不仅自己研究,还经常组织身边有关同志进行研究讨论,借以推动学习研究活动。他曾在延安凤凰山自己的住处,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和“哲学问题研究会”。采取的方式是每周讨论一次,晚上七八点钟开始,持续到深夜十一二点钟。其中,参加“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的有萧劲光、罗瑞卿、滕代远、莫文骅、叶子龙等人。《战争论》的学习讨论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当时只有一本书,是国民党陆军大学出版的文言文译本,译文又很粗劣,读起来很不好懂。后来由何思敬直接从德文原版译出来,译一章介绍一章,并发了讲义。记得当时讨论得最多最热烈的是集中兵力问题。毛泽东说:“克劳塞维茨的作战指挥实践不多,但集中兵力问题讲得好。”

从上述回忆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延安曾专门组织过一个“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并着重研究了克劳塞维茨的战略论及其中有关集中兵力的问题。其中,所提到的《战争论》中文译本,很可能是杨言昌于1937年6月翻译、由南京军用图书社出版的分上、下两卷的文言文繁体字译本。但亦不能排除莫文骅的记忆有误,所使用的或许仍是柳若水的白话文译本,而非文言文译本。因为从所研究的内容看,克劳塞维茨“战略论”是其《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之本质”和第二篇“论战争之理论”的延续,即毛泽东有关《战争论》的读书日记的第168页之前为《战争论》(第二篇)“论战争之理论”前半部分,其后乃(第三篇)“战略论”,有关集中兵力的内容为该篇的第八章“兵数之优势”、(第十一章)“空间上的兵力之集中”、(第十二章)“时间上之兵力集中”等。

另据《人物》杂志1989年第1期载:抗战爆发后,在重庆担任苏联军事顾问团翻译的傅大庆,得知毛泽东在延安正研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但苦于没有好的译本时,立即请缨,根据《战争论》的俄译本第3版转译。是书分上、下两册,于1940年11月由学术出版社出版,并托人送往延安。这个译本曾被朱德、叶剑英誉为当时最好的译本。毛泽东也读过这个译本。

六、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谈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自己多次谈到他研究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除了本文在前边提到的他1959年4月在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和1960年12月同部分向他祝寿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两次谈到外,他在1960年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说:“我读过你关于军事的著作,写得很好。”毛泽东谦虚地说:“我不觉得有什么好。我是从你们那儿学来的。你学过克劳塞维茨,我也学过。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对此,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林克曾回忆说,毛泽东熟谙中外军事理论。“60年代初,他在上海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谈起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同时,他还向蒙哥马利介绍了中国的孙子兵法。”

1975年秋,毛泽东会见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时说过:“在我看来,你是一位康德信徒,但理想主义并不好。我自己是马克思的学生,我并不看重理想主义,我对黑格尔、费尔巴哈感兴趣。克劳塞维茨曾讲过很有道理的话……”遗憾的是,施密特无意中打断了毛泽东的这个谈话。

毛泽东在批评斯大林对资产阶级的东西采取全盘否定的错误做法时,也特别提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说,斯大林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德国贵族对于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从而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全盘否定了。并据此“否定德国的军事学,说德国人打了败仗,那个军事学也用不得了,克劳塞维茨的书也不应当读了”。

显然,毛泽东不仅注意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而且也如同马克思从黑格尔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中汲取其合理内核一样,批判地汲取了《战争论》中合理的东西。对此,一些国外学者也认为:“毛泽东作为列宁主义者也是一位非常熟谙克劳塞维茨的人和其军事哲学的爱好者。”并认为:“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也是继承和发展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本篇参考夏征难《毛泽东与中外军事遗产》,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同类推荐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汪精卫第一卷

    汪精卫第一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从细节人手,为你描绘了岳飞峥嵘的铁马生涯,描述了他青年时代的贫苦生活、辗转求生的艰辛路以及他不灭的壮志。精彩地描绘了岳飞参与和指挥的各种激烈的战役,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大将的风采,看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看出一颗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为你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立体全面的“战神”岳飞。
  • 民国文化隐者录

    民国文化隐者录

    本书选择了二十多个现代温州文化人,纳之于风云变幻、时代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观察,通过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于小处见民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展现了一幅幅文化人生活的图景。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热门推荐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红火与悲凉

    红火与悲凉

    本书为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中的精英立传,主要内容分为《萧也牧悲剧实录》、《江晓天的编辑生涯》、《〈红旗飘飘〉的创刊与停刊》、《〈红日〉是这样喷薄而出》。主要记叙了萧也牧、江晓天在新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同时记录下以他们为首的文学编辑室编辑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三红一创”)等优秀长篇小说的过程以及《红旗飘飘》丛刊的创刊与停刊经过。作者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写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充满理想和坎坷的人生,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可贵的敬业精神。
  • 星辰中摘月

    星辰中摘月

    对于沫星辰来说,洛摘月是属于她的月亮,是光。
  • 诡秘觉醒

    诡秘觉醒

    有人说我是唐三藏转世有人说我天生佛心有人说我未来会成为救世主.......可我叫唐川,我真的不是唐三藏啊!
  • 改造星球系统

    改造星球系统

    “你觉得你生活的这个星球好吗?”“不好,这个星球雾霾满天,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快不适应人类生活了。”“那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改造吧!”
  • 超级武神在都市

    超级武神在都市

    超级武神,重生梦回都市,在都市生活的男人,努力成为真正的武神,再次站在世界之巅,拯救世界,
  • 太魂

    太魂

    鲁浮山顶,寂静的夜,飘着鹅毛大雪。山顶上迎风立着一少年,少年十三四岁模样。少年身穿栗色长袍,一头墨黑色长发,略显凌乱,睿智的俊目漠然的望着远处赤红的大火。那是他的家。他知道从此他不在是世永侯府的大少爷,也不再有亲人。良久,豁然转身,风雪中的孤影落寞中带着刚毅。他知道自己会回来的,回来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力魄境的上仙么,一句话就可屠人满门,很好。我会回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我想默默地爱你

    exo我想默默地爱你

    女主姬泠萱芷。她,是十二个人的命,双面的性格,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她,拥有着怎样的力量,曾经的过往,到底你的心是怎样的?她,姬氏唯一的女儿,力量强大,到底你是谁?
  •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精明人说话的150个小绝招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人的口才有很大的关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在气势上就可赢得人们的一份尊敬,就能赢得比别人多一份的机会。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而又伟大的演说家们,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将决定着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好的口才就是人成功的辅助器,练好了,可以遨游于人际交往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砸了,处处受人厌恶,明明是好心,到他那儿反成了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