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97400000025

第25章 分之治人治己(2)

崇俭约以养廉。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則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遍地俄殍,則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乐,尚何奢望哉?尚敢晷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則可挽回矣。

曾国藩一世廉矩,勤政爱民,了解民间疾苦,多次为民请命,减免税賦。廉矩使他挺起两根硬骨头。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曾国藩升任翰林院侍讲,六月任四川正考官,十一月回京复命。曾国藩在京都四年,景况很苦,生活俭朴,但对于因穷困和疾病死亡的同乡,必尽力资助。从四川回来,将得到的俸银千元寄回家中,并且拿出一部分来救济贫困的亲友,他在家信中说: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首有二故:一則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篥保泰之道;旧債尽清,則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則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资助,則他日不知何如?自孙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祖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己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則意中所欲请赠之人,正不保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蹭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

曾国藩做了十多年的京官,对于职务十分尽责,他这种勤恳廉洁的精神,很为一般人折服。

他壮年时曾立志,要有民胞物与之置,有内圣外王之业,要做一个天地间之完人。所以他说: ’

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則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身,以下敗之者,速而且广也。

他所标榜的“廉矩报国,侧身修行”,也是注重以身化人,可见他只以从军、从政作为转移风气的过程。何尝要为一姓一家效愚忠呢?何以谓之转移风气?就是改造社会的意思。他常引願亭林《日知录》上“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话来勖勉官员。保即为保天下,就是不要使“仁义充塞而至于禽兽食人,人将相食”。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使人欲横流,兽性高张,道德沦丧,礼法荡然,社会没有办法来维系,这才是人世间最危险的事情,好像是“人吃人”了。

所以他把功名富责满不当一回事,常常教训儿子说:

予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责功名,皆有命定;学为圣贤,全由自己做主。

他认为事业的成功是不可捉摸的,属之天命;学问道德是可以困勉而得的,使人们皆循正道而行,国运自然就好了。做官也应该以此为目的。所以他说:

为督抚之道,即与师道无异,其训饬属员敕故之意,即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也。其广咨忠益,以身作则,即取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为之不厌”也。为将帅者之于偏裨,此一以君道而兼师道,故曰“做之君,做之师”;又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皆此义尔。

这不就是经世学的道理吗?所谓做君做师,即精神领袖和事业领袖合一,以亊业表现精神,以精神贯注事业。曾国藩一生侧重此义,两者兼而有之,所以能把“汗马勋名,问牛相业,都看作秕糠尘垢”了。

他说廉矩的道理,不外“致贤”、“养民”和“正风气”三端。风气如何能正呢?必须先培养人才,使之各得其用,让他们发生一种领导作用,这就是所谓致贤了。同时把人民的生活改善,使之安居乐业,“仓廪实而后知礼义,衣食足而后知荣辱”,这就是所谓养民了。总之是教养廉矩,让治者与被治者,或士大夫阶级与农工商阶级,都能发展他们的技能,配合一致,殊途同归,然后风气可转,社会自然就欣欣向荣了。

曾国藩出生在一普通的农户人家,他与湘乡农村有着广泛的联系,他了解农民的疾苦、愿望和要求,他的部队实际上是一支农民部队,他正是依靠这支部队打败了捻军和太平天国军队的。

曾国藩说,养民是为了民,做官也是为了民,当官不为民着想,那是我深恶痛绝的。为民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曲爱民歌,不是做几件事情摆摆样子,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爱,爱字中间有一个“心”字,所以爱民就要出于“真心”。

在给曾国荃的一封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

大抵与士兵和百姓交往,只要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就可,以得到他们的谅解。我之所以深得民心与军心,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与官5和绅士交往时,即使心里看不起某些人,也不能在语言上、表情上、礼节上表现出来,我之所以在官场上不得志,就是因为常常表现出来的缘故啊!

尽管曾国藩与官员和绅士之间常常发生矛盾,这给他的仕途增加了不少麻烦,但由于他能真心实意爱护军民,所以还是能心有所想,事有所成。曾国藩的这种爱民思想应该说得益于他所受的懦家文化的影响。

在《尚书》、《礼记》、《论语》和《国语》中,民本思想已经很重,到了孟子,民本思想获得了髙度的发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民为贵的思想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明君实行仁政的基础。盂子还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优者,民亦优其优。”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这是获得民心的法宝。得天下就要得民心,得民心就要“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曾国藩称孟子为“真豪杰”,表示愿意终身以孟子为师,他的爱民思想、民本思想大概可以从孟子那里找到根据。

有什么样的君主,便有什么样的臣民。君主廉矩,臣民便廉矩;君主仁义,臣民便仁义;君主好巧,臣民便好巧;君主愚昧,臣民便愚昧。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上上下下都喜欢紫色衣服,结果导致齐国紫色衣料价格猛涨。世风如此。

曾国藩说:“风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注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

所以,曾国藩特别注意对属下官吏的使用,要求官吏廉矩,一是习惯劳苦以尽职尽责,一是崇尚俭约以培养廉洁,一是勤学好问以拓展才能,—是戒骄以纠正风俗。所以委任一个官员,一要看他是否“做”得,二要看他是否“省”得,三要看他是否“学”得,四要看他是否“禁”得。他着重考察的是人的品质、习惯、才学和意志。

曾国藩在使用绅士时有一个秘诀,就是给他们一点名利,但不说破,用这种办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

“官阶日益进,心优日益深。”清代学者纪昀的这句话曾国藩大概体会得尤其独特,在别人或许会觉得虚伪,在曾国藩却字字是泪!

曾国藩说他“无处不忧心,无日不惧祸”,“所过之处,千里萧条,民不聃生”,他一定体会到了曹操写作“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时的心境,不然,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吗?处在乱世,身居高位,掌握着广大军民的生杀大权,几乎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一般人羡慕总督、巡抚的荣耀,不外乎宫室、衣服、富裕和尊贵,而曾国藩所住只有军营的茅屋三间,瓦屋一间,所穿的衣服比起当年在京城时还要节俭得多。不是他不能住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而实在是他不敢、不愿、不忍啊!他说:

从冬至夏,常有十几万敌军环绕在祁门的前后左右,几乎没有一天不打仗,几乎没有一路不梗阻。白天没有美食,夜晚常做噩梦。军饷拖欠达五六个月之久,士兵的生活异常艰苦,我实在不忍心一个人过富裕的曰子。所以近年来我不敢往家里多寄银钱,也不敢给宗族乡党一些润泽,这并不是虚伪矫情,一則是因为我亲眼看到士兵穷窘异常,二則是想到从高祖父、曾祖父以来,我家世代寒素,我虽然享受了祖上的荫德,但我不想享受过多,以便为自己存惜福之心,为家族留不尽之泽。

这就是曾国藩的真实想法。

曾国藩觉得自己才识浅薄,却久居高位,为了避免大灾大难,所以他才兢兢栗栗,不图安逸,不图丰豫,崇尚勤俭,讲求廉矩。他以为只有这样才是载福之道。这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人人都愿意做的事。

心得

用手治,可以治人身;用心治,可以治人魂;用脑治,可以治人力。

统现金厨

【原典】

沅、季两弟左右:

专差致,接两弟书。沅于二十五早大战之后,尚能写二十二页之多,可谓强矫矣,所言俱能切中事理。

凡善将兵者,日日申诫将领,训练士卒。遇有战阵小挫,则于其将领责之戒之,甚者或杀之,或且泣且教,终日絮聒不休,正所以爱其部曲,保其本营之门面声名也。不善将兵者,不责本营之将弁,而妒他军之胜己,不求部下之自强,而但恭维上司,应酬朋辈,以要求名誉,则计更左矣。余对两弟絮聒不休,亦犹对将领且责且戒,且泣且教也。良田美宅,来人指摘,弟当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责,谋田庐以贻子孙,岂非过计哉?

二十五日又获大胜,以后应可站稳脚跟。然计贼之伎俩,必再来前后猛扑一次,尚宜稳慎待之。

七月初一日

【点击】

得人心者得天下,此为古今不易之公理。治人并非一项简单的智力活动,必须要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培养更多的治人招术。唯有在恰当且最关键的时候,治住对手,握其命脉,才能真正达到“心”顺的境界。

【综述】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为人之道有四知,大道有三恶。三恶(即有三方面的忌讳)是指天道忌讳弄巧作假,忌讳骄傲自满,忌讳有贰心于人。贰的意思是多疑、不忠诚、没有耐心。四知包括《论语》末章的知命、知礼、知言,曾国藩又加上一条“知仁”。他解释说:仁的意思是宽恕。“自己要自立得让别人也能自立,自己想显贵让别人也能显贵。”立的事物应该是自己完全有能力立的?,通达,四通八达没有阻碍,无论是周围的还是远方的人都能信服你,心里都归服你。《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四方的人没有不想归服的)《礼记》说:“推广它把它放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合。”这就是达。我打算全凭自己办自己的事,就不能让他人没法立事;我能够四处无阻,不能让别人一步都走不开。这就是使人自立,俾人显达的原则。孔子所说的,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能强迫别人去做。孟子所说:“取人之长,教人向善。”这都是宽恕的意思,也就是仁。知道并理解了这层,就能有广博的见识,宏大的度量,否则便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了。因此,我在那三方面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知仁”的原则。

曾国藩还将“三字诀”作为为人的一些具体要素加以实施。他曾说:最近几日的失误,由于心弦张得太紧,没有舒展柔和的意思。以后做人,

应当以一个“松”字为诀窍。这夜,睡得非常舒服,约略体会到“松”这个字的意味。连日来,我每每想修身之道,能在十个“三”字上用功,还不失晚年进境。十个“三”字是: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这十个“三”,我在京师的时候,曾经以匾额的形式挂在室内。在江南,曾刻成印章。三忌,即天道忌讳巧,天道忌讳盈,天道忌讳贰。三薄,指幸灾乐祸,一薄德;违逆命运而测推疑妒,二薄徳;妄下议断,强化皂白,三薄德。三知,指的是《论语》末章所说的“知命、知礼、知言”。三乐,也就是读书声一出如金石之音,一乐;宏奖人才,引导人天天向上,二乐;辛勤劳动后的憩息,是三乐。三寡,指的是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用这十个“三”字时时反省体察,难道不是初虽有失,而终得成功吗?

总之,曾国藩是为人处世的高手,善于反省体察,闯过了一道道人生险阻!

曾国藩虽然自己主张不“贪”不“欲”,但他纵观天下,发现“勇于事者”乃是“皆有大欲”之人。这一点在他重回两江总督任上,欲励精图治的时候感触更深。

曾国藩回到两江总督任上的时候,地方兴革千头万绪,但以他为官多年的经验,最主要的是先抓上两件大事:一件是整顿吏治;一件是肃靖地方秩序。这两件大事抓不出成效,就什么也别想做好。然而,由于湘军自身的遗留问题,却捆住了他的手脚,使这两件大事都宣告搁浅。

吏治敗坏是封建社会末期无法医治的弊端。尤其淸朝末期,可以说无官不贪,官场黑幕重重,腐蚀着整个国家机构,使它一天天腐烂,走向最后的衰亡。曾国藩创办湘军的过程,客居湖湘各省,吃够了地方官的苦头,也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待到他任两江总督后,几乎把三江原有的地方官一举革尽,全换上了自己的亲信。开始时他强调选用官员的标准是‘‘能做事,不爱钱,不怕死”。他认为随自己作战多年的湘军将领大体上是符合这三条标准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是他亲自选拔的官吏,到地方做了官,几乎没有几个是这样的人。何况,湘军将领之多,保举做官之泛,他根本就控制不了,更何况,即使做官之前确实条件较好,但放到清朝那个腐败的政治体制之下,不久也就同流合污,所谓出污泥而不染者在当时只是一句空话,或者说微乎其微。所以,连他自己也只能承认,“凡能任事者,无不好名,无不贪财”,若果不为名为利,又如何能投到湘军之中拼命呢?冷眼看一看他的湘军将领和由这些将领变成的地方官员,他才感慨地说:“安得有人乎?勇于事者皆有大欲存焉!”

现在,要由他自己来整顿他亲手提拔、保举的官吏。这些官吏表现什么样他不难知道,在战争中,尤其攻破金陵之后,湘军将领哪个不大掠大抢,由此闹得全国尽人皆知。所以,真要整顿起来,等于自我否定、自我大暴露。当时他所处的地位那么险恶,自已刚刚从前线敗回两江,从官文等满贵的明枪暗箭丛中钻了出来,哪缉还有勇气再动湘军将领及湘系官员的手术呢!

他自知吏治的重要,问题的严重,非整顿不可,但却无法下手,也不敢下手。他向赵烈文问计,赵回答他:要搞吏治,必须先从江苏布政使丁日昌开刀。丁日昌原为江西万安知县,因贪污庸劣而被革职,时值曾国藩在江西万分困难之际而投人幕府,为一厘局文员。同治元年(1862年)随李鸿章到上海,被李提为苏松太道,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两淮盐运使,后又被李鸿章保荐为江苏布政使。丁日昌为人贪婪成性,又任苏松太道和盐运使肥缺,贪名极重。赵烈文说:“使若辈在位,吏治非江河日下不已。”然而曾国藩听后却为难地说:“你知道我的苦心吗?丁日昌之流与少荃至好,我与少荃势同一家,丁虽是小人,他为少荃筹前敌财用,我又怎能裁治他的手下呢!”就是说,李鸿章的亲信就是他的亲信,丁日昌人虽贪鄙,但他把贪侵的钱供李鸿章军饷。所以丁再坏也不能裁治。连最明显的坏官都不敢轻动,又何谈整顿吏治?

看来,曾国藩对如何解决有大贪欲又“勇于事者”所造成的吏治腐败现象也深感为难。他想整顿吏治,却碍着湘、淮系官员而不敢行动,这使他非常苦恼。他多次向赵烈文诉苦,并检讨自己说,连自己管辖的‘‘三吴吏治”都不能下手整顿,真是“负国负民”呀。

同类推荐
  • 性格能量书

    性格能量书

    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杰作,他在雕塑大卫像之前,花了很多时间挑选大理石。因为他知道,材料的质地将决定作品的美感,而当时米开朗基罗的最大心愿就是创造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为了这个心愿,他甚至从相同的大理石上切割另一块下来,试图找到两块完全相同的大理石。可结果却是,雕刻出来的两件作品还是不能完全相同,总是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米开朗基罗发现让它们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相似。
  • 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本书稿是一部心灵修养类的图书读物,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人一味追求财富、地位与成就而忽视了简单生活带来的快乐的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给那些困在迷惘中的人提供一些生活智慧,帮助现代人回归本真,发现生活之美。
  •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

    丝丝花雨,淡淡幽香,抹抹日光,幽幽树情,尽在雨后这个初晴的日子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 青少年自我保护的46种招术

    青少年自我保护的46种招术

    本书总结了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常见的46种意外事故,并针对这些事故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有效的建议,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与一体,是一本中学生必备的图书。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亿光年的爱恋

    亿光年的爱恋

    唐颜18岁,是光韵文化的练习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她终于站上了梦中的舞台。只是,偶然发现了男神女友的秘密,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 未知的道路

    未知的道路

    这部作品讲述了作者本人的故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生活经历,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爸妈的反对和自己选择的道路,感情的曲折爱和被爱的感受,自己选择的道路,无论多么艰难多么苦,自己也要跪着走完。让别人看到自己坚强。
  • 觉冥恋之强势归来

    觉冥恋之强势归来

    时光飞逝,命运轮回,千年前的一场奋不顾身的爱,一次腥风血雨的战争;千年后,他即将归来……
  • 浙江籍(蠹鱼文丛)

    浙江籍(蠹鱼文丛)

    由陈子善所著的《浙江籍·蠹鱼文丛》一书写了四十九位浙江籍现代作家,无论文章长短,均一人一篇,以求一视同仁。这些文字并非对这四十九位浙江籍作家文学道路的全面回顾或代表作品的详细评析,而只是查考他们文学生涯中的某段史实,发掘他们尚不为人所知的某篇集外文,或者对他们作品的选本加以说明,等等。
  • 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责任担当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本书以责任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京客

    京客

    清风无尘卷俗世,少年饮恨梦长安……言伯苏,大唐镇西侯之子;当他以侯爵世子的身份客住在浩浩京城中时,他是多管闲事的风流才子,他乐善好施、匡扶正义,参与在一宗宗离奇血案中,还世人一个个真相大白。可他毕竟也是一位让朝野君臣忌惮的邦域质子,父侯在西域拥兵百万而名震四方,而自己更是备受儒士百姓的拥戴,在不断遭受暗黑势力的迫害和排挤后,他这位忠勇将门之后到底如何抉择命运的安排?是兵变反抗还是接受牢狱之灾?一切皆等他揭开二十多年前的逆天旧案,复仇才慢慢步入正轨……
  • 江湖有雪容我等

    江湖有雪容我等

    我音容未改,这些那些还是我的吗?风很乱,心不宽
  • 池小姐是白月光

    池小姐是白月光

    池家千金池衿夕,在京城豪门里就是一个笑话,爹不爱娘不疼,丈夫,哦不是前夫喜欢的另有其人,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此事传到池家,池母怒,“不疼?!我就这一个囡囡不疼疼谁?”池父惊,“囡囡,别听他们胡说,爸爸这就去把他们家公司一窝端了!”前夫悔不当初,“夕夕,我们复婚吧!”池衿夕呵呵一笑,转身投入墨屿怀里,“看到没,我爱的是他!”众美男扼腕叹息,“夕夕,真的不再考虑我一下吗?!”
  • 重生的我竟然成了宠物

    重生的我竟然成了宠物

    少年白夜意外身死,却又因为神秘系统而复活!但是......系统你让我成为一只猫是想搞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