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67700000039

第39章 宗喀巴大师

位于青海省的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内,存放着一座2米多高的金塔和一张印有婴儿脚印的纸张,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藏传佛教大师——宗喀巴。不了解藏传佛教的人们或许不知道宗喀巴其人,但说起藏传佛教中的黄教,恐怕是无人不晓了,而身为黄教代表的达赖和班禅就是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可以说,宗喀巴就是黄教的鼻祖。

宗喀巴(1357~1419)生于“宗喀”,也就是今天的青海省塔尔寺大金瓦殿所在地,因此被人们称为“宗喀巴”。也有僧人尊其为“杰仁波切”。宗喀巴亦有密宗名“端日多杰”以及人们熟知的法名“罗桑札巴”。宗喀巴出生时,据说天空景象奇异,征兆十分吉祥,他出生后行走于地,与“步步生莲”景象也颇为相似,宁玛派亦称其为莲花化身。

宗喀巴3岁时,恰逢黑帽系活佛若白多杰进京,他的父亲便带他前去夏宗寺,请若白多杰授予近事戒。宗喀巴7岁时进入夏琼寺修行,在此期间受了沙弥戒,并取法名“罗桑札巴”。夏宗寺的高僧端智仁钦及宣努相曲沃赛二世给予宗喀巴很多教诲及帮助。9年的学习,使宗喀巴有了很好的佛学基础。随后,16岁的宗喀巴离开了夏琼寺,前往西藏求教于各教派的高僧名师,先后学习了医方明、声明学、诗词学等,又从洛扎·南喀坚赞处学习了噶当派的教程,从松巴德钦却贝处学习了“密宗时轮”。1385~1390年间,宗喀巴受了比丘戒并继续探究佛教真谛,34岁的他已对佛法颇有造诣,能讲17部佛教经典。同时,他也提倡显密并重、苦行修练的方法。

宗教改革是宗喀巴大师被后人永远尊崇铭记的功绩之一。当时的藏传佛教中以噶举派和萨迦派最为强势,但由于政治及利益的残酷斗争,都有所衰退。宗喀巴十分痛心,决心要实行宗教改革。1388年,宗喀巴开始改换衣饰,戴黄色桃形帽冠,身披橘黄袈裟,两肩以“巴东”为饰,表现了他能持有一切有部戒律的决心。这也就是著名的格鲁教派(即黄教)的起源,“格鲁”就是“善戒、善律”的意思。他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广大僧侣的支持,格鲁派也成为各教派中创立最晚但发展最快的教派。

宗喀巴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他创立的黄教教规也相当严格,规定弟子不得娶妻、饮酒、杀生等,每日必体察自身。达赖和班禅就是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

当时宗喀巴的盛名早已传入了中原。当时正是明朝时期,永乐皇帝曾两次邀请宗喀巴进京讲学,宗喀巴也使得格鲁派与中原建立起了密切关系,对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他还在1401年和1406年分别完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大著作,这两部著作也是格鲁派的思想理论基础。

1419年,宗喀巴大师圆寂于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甘丹寺,终年63岁。他临终前传位于贾曹杰,后人于是将宗喀巴、贾曹杰和克朱杰合称为“师徒三尊”。宗喀巴一生为藏传佛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立的格鲁派广收弟子并传授佛法,在寺院里内设学府,受到广大僧侣的尊敬。也有人认为宗喀巴是文殊菩萨转世,圆寂后化身文殊心。宗喀巴怀着对佛教的虔诚和执着,努力奋进,最终成为一代佛学宗师。

今天的塔尔寺内,有飘香的酥油茶,有金壁辉煌的班禅新宫,而人们却屡屡止步于宗喀巴大师的殿堂内,倾听大师的人生及思想。塔尔寺及藏传佛教将因为宗喀巴大师而永远闪耀着光芒。

同类推荐
  • 季羡林美文60篇

    季羡林美文60篇

    《季羡林美文60篇》是专为广大喜爱季老散文的读者们编选的选本。季老的散文具有鲜明的学者散文特质,兼具学者特有的理性思考和对当下现实问题的观照与反思,同时又不乏散文的灵动与语言文字的优美。与以往季老的散文选本有所不同,《季羡林美文60篇》根据季老散文题材的特点,对不同题材进行分类,以便读者朋友们更好地鉴赏与学习。
  • 中国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民俗文化

    本教材比较全面地阐述旅游民俗的常识,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适当引入当代旅游民俗的新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知识进步的需要。具体内容包括民俗概述、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行旅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交际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
  •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读书很好:一本真正读懂香港的书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 和最爱的人去西藏

    和最爱的人去西藏

    只有去过西藏,你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西藏究竟能给予我们什么,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作者在西藏行走十年,她最先与西藏结缘是因为旅行,后来因为热爱这一方土地,而选择生活在这里,耳濡目染西藏的风土人情,她遍访西藏的村庄与庙宇,她还四处追寻藏地灵性,与活佛、高僧、尼姑、老者探求佛家因缘,修身智慧、生命的真谛,求得人生的淡定与从容。西藏不仅仅是一方充满灵性的土地,更是一方充满智慧的土地。
  • 印象西部——西藏

    印象西部——西藏

    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令人神往的西藏自治区。第一部分“全景西藏”,主要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文化、民族、行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推荐去西藏旅游的精品路线。第二部分“风景西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珠穆朗玛峰、帕里草原、卓木拉日雪山、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自然最观和人文景观。每个景点除有景点介绍和图片外,还耐有位置、交通、门票等情况。作为一本旅游工具书,总结了资深旅行家的经验,具有翔实准确的目的地资讯,帮助读者在西藏吃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热门推荐
  • 我把来生许给你

    我把来生许给你

    陌凌裳爱的终究不是祁慕白,无论过了千年万年,她爱的始终是司法神殿的那位高高在上的神,尽管他为她做得更多。为她自甘堕入魔道,他也未曾后悔过,
  • 五二一

    五二一

    任何人都会有一个难忘的过去,过去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必须努力。像叶念芷一样,不想让别人质疑你,就要有足够的实力;像季宇辰一样,想要跟一个人白首到老,就要足够优秀。我们也一样,一定要优秀,就算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一句“我配得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唯武称艺术

    唯武称艺术

    此世间什么是艺术?这个世界的舞蹈、歌曲、绘画,人所创作的,皆为艺术但是抛去人的理性和感性,世界的艺术是什么?属于自然的艺术是什么?变化、运动,碰撞与抗争,出生与死亡。万千世界,唯武称艺术。——————————————男女主感情线不明朗,人类至上主义者勿入
  • 宠着你

    宠着你

    顾颜只是一个很普通乡下女孩,因为那年的暑假偶然的救了个人,没想几年后那人前来报恩,对她百般宠爱,可是她要的不是那所谓的报恩……
  • 盛宴易散:卡波蒂书信(卡波蒂作品)

    盛宴易散:卡波蒂书信(卡波蒂作品)

    《盛宴易散:卡波蒂书信》收录了卡波蒂私人书信400余封,由卡波蒂传记作者杰拉德·克拉克编选整理,首次向世人结集披露,由此呈现出一幅最为率真与私密的卡波蒂肖像,构成了一部具有非凡意义的作家自传。从12岁写给生父的一份“声明”,到去世前两年发给终身伴侣的一封如泣如诉的电报,其间书信主人从一个跃入纽约文坛滔滔激流的“小巫师”与精灵,经历了他意气奋发的豪迈年代;之后是略微内敛,与伴侣长居欧洲、笔耕不辍的五十年代;再是一部非虚构写作创举之作《冷血》将他推至事业之巅,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的六十年代;直至盛宴散去,光芒渐逝正值盛年的他毙于酒精与毒品。书信中的卡波蒂生机勃勃、尽情袒露自我,其为人为文的豁达开朗与特立独行,使本书充满了“绝对的趣味与劈啪作响的谣言八卦”(《名利场》语),一如盛宴易散,烟花易冷,令人叹惋不置。
  • 混乱王庭

    混乱王庭

    来,干了这杯血,从此不是正常人。世界终将匍匐在我等脚下,永恒亦将唾手可得。
  • 构建大明

    构建大明

    朱时陆特悲催的穿越了,说他的穿越悲催是因为他穿越到了元末——一个视“汉人如猪狗、世乱如虮虱”的乱世。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穿越后他遇见了贵人——一个传说中英明神武的贵人,一个和他具有相同相貌的贵人——朱重八,大明的开国皇帝。但是,悲催就是悲催。朱重八死了,在他穿越后的第一天,朱重八就死了;在他还没有开创伟大的事业,却仅仅还是一个黄觉寺行僧的时候就死了。朱时陆奇了怪了,他怎么能死?他死了,那这大明的江山该谁来开创?……他,朱时陆,这个在相貌上与朱重八毫无二致的特情人员陷入了深思,重八、十六(时陆),难道这是上天的安排……至此,回穿无望的他只好梳理思路、筹划人生,开始了他波澜壮阔、如梦如幻,携美创业的九五之旅。
  • 练意

    练意

    ......他们都在说,你们没有生命!你们存在意义就是供人观赏、使用!我....不服!凭什么.....!你们是在难过?你们是在哭泣?.....我听到了!
  • 一直深爱着

    一直深爱着

    “一直深爱着”是喧嚣世界中的一杯下午茶,像你的闺蜜在与你娓娓而聊,聊你的心思,你的爱,你的记忆。书中,会看到,很多时候,我们内心持久的爱,一直都在。无论这下午茶之前的日子有多激荡,也无论这下午茶之后的日子有多糟糕,《一直深爱着》都在这里,散发着玫瑰茶香,混合着香水味道,诉说着女人的心情,优雅的在那里,等你,等我,等着我们愿意用爱体味生活的每一个人。《一直深爱着》,就在这里!翻阅她,会感受到,书香能漾起了女人一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