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6200000007

第7章 张爱玲荒凉的人生及其写作(3)

这个开电梯的人的生命就在这无数次的“交替的黑暗”中缩短、缩短、交替,我们的人生亦如此,在一个可视的或不可视的镜像下,直至结束。这是人生存在终极意义上产生人生的不尽的困惑、迷惘、孤独和焦虑,而世俗生活的本真就是如此。

经历了童年的幸运与不幸,婚姻短暂的惬意与久长的失败,三十二岁的张爱玲离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主义的上海,再次回到香港大学,准备完成自己未竟的学业,然后在浮华喧闹的香港大隐于世,过一种自己独有的生活,清门谢客,安放她疲惫的灵魂,安安静静度过自己的余生。此时敏感的张爱玲,已经参透人生的本质——乐不抵忧的荒凉与迷惘。但是,很快没有资金支持的张爱玲无奈辍学,靠翻译维持生计。迫于生计,重操旧业的张爱玲写了两篇命题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再次显示了她政治的幼稚。时代的列车在前行,人时时刻刻会被置于无奈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上海文艺界旧文人跑到香港,张爱玲从前的生活及逸事被再次提起。张爱玲原本来到香港就是为了远离政治的纷扰,过一种“生活即事业,事业即生活”的与世隔绝的清净生活。这些上海旧文人的到来,使张爱玲再次被惊扰,于是,在1953年张爱玲决定再度离开香港,申请到美国,她准备到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再次开始安静的人生生活。

离开了上海激烈的政治环境,走出了香港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张爱玲只身到了美国麦克道威尔,开始了文艺营的写作生活。在僻静的环境中,张爱玲得到了很好的调整,享受了平静舒适的静谧生活。连张爱玲自己也没有想到,她真的迎来了第二次生命,一个性格开朗、气质高贵、比她大三十岁的美国戏剧家莱雅走进了张爱玲的生活,成为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而且,张爱玲找到了已经失去的精神家园。然而世事还是无常的,生活仍然是无情的。再婚后的张爱玲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年过六旬的莱雅的身体和生命开始走下坡路了,婚后不久,莱雅中风病复发,后来逐渐频繁。贫穷再次光顾张爱玲,张爱玲只得以撰文谋取稿酬为生。

张爱玲和莱雅的结婚,对二人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相同的高雅的情趣与浮世生活的悲欢,使二人的生活有着相濡以沫的沧桑感。乐观开朗的莱雅给了张爱玲人生难得的愉悦,然而很快莱雅频繁中风,又给张爱玲以致命的打击,两个曾经在文坛沧海难为水的艺术天才,遇到了生活中的窘迫与苍凉。张爱玲仍然保持在宁静的环境中继续着自己梦幻般的寂然的生活,为了糊口她不断地写剧本以赚取稿费。此时张爱玲的母亲在伦敦病得很重,需要手术,然而自顾不暇的张爱玲连买一张去伦敦机票的钱都没有,仅回了一封信并寄去了100元的支票,权做女儿的心意。不久,张爱玲的母亲就去世了。伤心之余的张爱玲又面临着沉重的生活负担,这迫使张爱玲不断地写通俗剧本为生活赚取稿费。为文谋生不能使张爱玲静下心来写自己喜爱的文学文字,这使张爱玲非常自惭和忧虑。

婚后,莱雅给了张爱玲难得的愉悦,一开始她还是和莱雅不时出去散步,享受生活的惬意,然而回到家,张爱玲已经开始谢绝社交和会客,躲在房间读书看电视,因此张爱玲的生活是非常孤寂的。接着莱雅的中风越来越频繁,逐渐成为张爱玲生活的负担,中风后期的莱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张爱玲便不得不放弃写作,勇敢承担了照顾莱雅生活的家庭责任。生活的艰辛、精神上的伤痛只有张爱玲自己去独自舔舐。为了照顾莱雅,无经济来源保障的张爱玲只得带着瘫痪的莱雅住进迈阿密大学,在朋友的帮助下谋得一份“驻校艺术家”的工作,以获取每月千元的酬劳。不善交际,离群索居的张爱玲还是未能保住这个职位,因为她孤寂惯了,不喜欢在人群中工作,同时也不希望看到别人同情的目光和施舍。张爱玲夫妇再次离开迈阿密到了康桥旁边的一个寓所生活。半年以后莱雅离开了人世,他从病痛中解脱了,这对张爱玲来说看似也是一种解脱,她再也用不着照顾莱雅,用不着在谋生和世俗的交往中难为自己了,毕竟一个人要好对付得多。然而,生命不能承受的往往不是生命如此之重,而是生命如此之轻。莱雅去世了,莱雅完全解脱了,他脱离了痛苦,也带走了张爱玲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所有的精神眷恋和生命意义中最有分量的东西,留给张爱玲的是充满了辛酸回忆和空寂的屋子。至此,不幸、困苦、孤寂、荒凉,张爱玲都经历过了,无爱的童年、出名的欢喜、婚姻的悲伤、精神的眷恋,她都品尝过了,没有了牵挂,没有了要求的张爱玲决定不再追问人世间的一切情感了。她终于归向属于她的孤僻、安静和常人眼中的荒凉。

(第三节)孤僻隐世与凄凉梦魇的晚年

大隐于市的孤独与淡泊

莱雅去世后,张爱玲便把自己与外界彻底隔离起来。即使是应陈世骧教授之邀,在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工作的时候,张爱玲采取的方式是别人上班她下班,别人下班她上班。她总是在别人下班后一直工作到后半夜,又在同事上班时间回到寓所休息,因此同事们无法认识张爱玲,有的同事和张爱玲一起工作了几年甚至都没见过张爱玲一面。陈世骧教授去世后,张爱玲也辞去工作,彻底隐居了,这就是孤僻的张爱玲。

20世纪80年代,张爱玲在中国台湾和内地的声望日渐高涨,张迷越来越多,研究张爱玲作品的、关心张爱玲生活的,都想探知张爱玲的情况,为了躲避“张迷”们的追踪,张爱玲不断地改换自己的住所,有时更换住所的快捷,常令人难以想象,就连专门蹲点在张爱玲隔壁的记者,也不知道张爱玲是什么时候搬走的。张爱玲很少会见客人,很少社交,包括张爱玲的好友、一直帮助张爱玲的香港的宋淇夫妇,和张爱玲之间也只是书信来往,张爱玲定居美国后的三十年间他们彼此几乎没见过面,宋淇夫妇甚至连张爱玲的电话也不问,以免打搅她清净的生活。张爱玲的孤僻隐居,一直保持居所的简陋,一是源于张爱玲简朴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原因就是简朴的生活带来了搬家的方便。别人很少知道张爱玲的寓所和她的生活情况。台湾的“张迷”水晶先生三次寻访才见到张爱玲,这是水晶先生的幸运,也是张爱玲的幸运,由此才有了关于张爱玲隐居后情况的文字问世。另外,姚宜瑛在回忆张爱玲的文章《她在蓝色的月光中远去》一文中,提到了张爱玲的脱俗、孤傲,张爱玲不喜欢别人打搅她的生活,当姚宜瑛和女婿找到张爱玲的住处时,只是在张爱玲寓所的大门前和庭中的大树畔中照了几张照片,仰望大楼,用心去和张爱玲会面,姚宜瑛在心里告诉张爱玲:我来过了。这颇有些像古人王子猷夜雪访戴安道一样,王子猷冒雪夜访戴安而不叩门,姚宜瑛寻访爱玲而不会面,姚宜瑛之所以这么做,是对张爱玲的尊重,只是在安静中让亮丽的阳光洒满彼此的心扉。

张爱玲是孤僻的,但张爱玲一生都喜欢住在繁华的大都市,冷眼看滚滚红尘和热闹的生活。晚年的张爱玲可以说是遂了心愿,逍遥世外,独享自己的寂寞。张爱玲用冰冷的外壳织就自己寂寞的生活,但张爱玲并不是对生活厌倦的丢弃,她的内心,依然是可爱的,充满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自然现象的深切感悟。她看透了生活,只不过她的方式有些独特罢了。张爱玲的隐居并不是看破红尘的空无寂灭的消极,胡兰成曾经描述过张爱玲的生活:人是从生活的不可忍受里去懂得制度的不可忍受的。生活的不可忍受,不但是不能活,是能活也活得无聊赖,觉得生命没有了point。这是张爱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可忍受但不能不活,而且是顽强地活着。正如年幼的张爱玲被父亲关押之后,她痛苦到极点,但是她还是认真地活下来,尤其是当她被释放出来,她走在大街上,有着不同的感觉,她说走在灰色的马路上,每一个脚步都是一个响亮的吻。从年少的张爱玲就可看出这一点。中年之后的她,尤其是只身来到美国,嫁给莱雅,莱雅的中风让她措手不及,但是张爱玲还是很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且勇敢地担负起照顾莱雅的责任,为生计、为日常小事不断地算计着。当然,张爱玲很少依赖别人的施舍,即使在朋友的照顾下她依然不愿意和人交往,过着孤寂的生活。在孤寂的生活中冷眼看尘世,用文字表述她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冷眼中看到的世事生活。

这一点在姚宜瑛回忆张爱玲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姚宜瑛提到张爱玲给他寄去的一张贺卡,形状是一只金色的葫芦,上面坐着一只神采奕奕的胖鸟,神态优雅地回首、眺望远方,还有三支金绿色羽毛和尾巴上的三只羽毛相对这张贺卡,显然能够看出张爱玲热爱自己的生活世界,她用自己喜欢的懒于社交应酬的方式,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地生活着,在自己的一方空间寻找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张爱玲晚年不断地变化自己的寓所,为的是保持特立独行的静寂的生活环境,她真正做到了淡泊、宁静。她不让外界的世事风雨进入她的生活,她也不关注外界的世事纷扰。张爱玲的姑姑在上海病逝,张爱玲回给姑父的回信中一再嘱咐看完信一定要烧掉,免得有人路过会把地址抄走。

孤寂是一种人生状态,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时孤独、孤寂是一种美丽,但对于年长者来说,孤寂就像一条凄凉的死胡同,走进去再也走不出来了。1995年,当公寓的经理——一个有着中东腔的女孩阿妮塔发现张爱玲门口有一卷卷纸筒中纸巾放了几个星期也没有动过,敲门也没有人应,打电话也无人接,于是用备用钥匙打开房门,发现张爱玲老人安静地躺在地板上,早已仙逝。再看张爱玲老人的寓所,唯一的家具——一张岩石桌子上摊着未完稿的长篇小说——《小团圆》,除此之外就是一台电视。后来在警察等的介入下,通过法医的科学验证,排除他杀和自杀的可能,由此断定张爱玲在六七天前已经自然死亡。张爱玲在静谧中离开了人世,她像累了的孩子般睡着了,一睡就到永远的明天。这是张爱玲独有的方式,是张爱玲独有的简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

张爱玲的死是令读者震惊的,这犹如一个梦魇,让人如在雾中水中;犹如石破天惊,让人扼腕惊叹。美籍华人聂华苓听到张爱玲去世的消息,一时语塞,连声说:真是的,真是没有想到。台湾作家朱西宁感觉张爱玲的为人,不凡世俗,任由来去,但以这种方式与大家告别也是猝然的,让人惊恸的。张爱玲去世后,美国洛杉矶的百名现代诗歌爱好者,开展“以诗迎月”活动,为不幸过世的张爱玲默哀。张爱玲安详地走了,留下人们对她无尽的评论。哥伦比亚的大学教授认为张爱玲去世的消息是张爱玲留给我们最大的嘲讽,张爱玲先生的大众与高蹈、媚俗与骇俗,她一次又一次诱惑、揶揄她的读者,她对现代性的掌握,颇有神来之举,成为一种张爱玲现象或张爱玲神话。于青在《张爱玲传》中指出:张爱玲,不仅仅是一个现象,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她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如同一场梦魇,张爱玲梦魇。再没有一个作家,像张爱玲这样拥有巨大的魔力,让千万读者悲哭泣笑于她营造的文字之间,痴迷于她的作品、她的传奇命运甚或是她用过的片纸碎屑。张爱玲,不仅以她传奇的作品传奇于世,而且以她传奇的生活牵动着读者的神经,张爱玲的去世,是她自然而终的结果,也是她献给读者的最后的传奇式礼物,她的人生如同她的作品,给人梦魇般的感觉,启示读者在短暂的人生和死亡的瞬间追随人生的永恒。

张爱玲的一生也是庸常、苍凉的,她经历了人生的幸运与不幸,没落的贵族世家,中西合璧的家庭文化,破裂的家庭,自私孤傲的母亲,狠毒挑拨的后母,无情的遗少式父亲,快速成名走红的作家人生,短暂的第一次婚姻及由此背负的一生的恶名,惬意又苦难的、奔波的第二次婚姻生活,孤独无依凄清的晚年。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张爱玲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她的悲凉经历甚至比普通人还多,她的成名,只是因为她有着对庸常人生苦难和悲凉的透彻理解,正是参悟了人生,张爱玲才得以在生活和创作上再生。这一切犹如张爱玲在《余烬录》中所说的,当我们寻找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空虚、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的人生也是荒凉的。这就是张爱玲其人其文的要义。

于青在《张爱玲传》中写到:‘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道不尽的平淡、沧桑和自然,这是张爱玲的境界。人生最繁华的她已经走过了,人生最苍凉的她也已经经受过了,她洞察人世沧桑,在时空的轮回里升华。她无欲望,无牵挂,无留恋,坦然地面对已经走进的大限。她是大隐于世的独行者。张爱玲的人生是独行的,她看透了人世生活的庸常、琐碎,一切都是沧桑的、自然的,孤僻的隐世生活是张爱玲的追求,因为看透了世事生活,生命里不只是的威胁,生活不都是壮烈,人并不都是英雄,庸常的人生和普通的生活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总量。张爱玲也是如此,她不是英雄,不是名人,她的一生是庸常的、普通的,甚至还不如普通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然而这冷寂、平静中是一种大音无声、大象无形的伟大,也正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一种梦魇般的天籁境界。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萧红作品集(4)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本书是李凌即将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首次出版的作品集。李凌是一位敏思、执著、勤奋的作家,在伊犁的年轻作者中,这一点非常突出,堪称佼佼者。正是因为对文学的这种持久迷恋,使他能够在创作的大路上愈走愈远,也採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些果实。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开厂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开厂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创业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这篇散文讲述作者在赣州开厂的两年,用朴实的文字为读者真实展现创业的不易。
热门推荐
  • 斗罗之傲世

    斗罗之傲世

    冰神裁决神之子,万年之后再临斗罗大陆。当年的月光,是否还是同样的颜色?爱恨情仇,浊酒情殇,一切都在《斗罗之冰凰》第二部--《斗罗之傲世》。欢迎加入雪家大院:783820847
  • 幻世暴医

    幻世暴医

    装,接着装!正在此时,某女某男正在鼓着腮帮子瞪着眼,进行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比赛,“大眼瞪小眼”。某女紧咬嘴唇,某男狡猾的笑着。其赌注便是本人,哪一方输了,赢者便可以做为是败者的主人,为期三月。某女表示很有征服欲。某男表示自己很霸道。于是...一场血腥的战争开始了....
  • 归来尘风落

    归来尘风落

    此书《归来尘风落》又名《归来风尘落》女主:风落樱为救心爱之人,选择死亡。最后却得知,自己所在意的二人,早已暗度陈仓,一切只不过是利用自己。心痛欲绝之际,一道金光出现,再次醒来,便已身处武真大陆。重来已变,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何知乎?_____二人相遇_____初见,针锋相对,拒人于千里之外。再见,又有谁知,这一世二人便已紧密相连。男主:帝千尘傲世九重天,走火入魔,意外落入人间。然,落入凡间时,失去记忆。二人相遇,相斗,相知。在得知落樱是信任魔尊之后,他并不在意她的身份。彼此深爱之时,九重天的未婚妻找到了帝千尘,用秘法将他与风落樱之间的回忆忘却。翌日,见到风落樱,只是冷冷的瞥了一眼。嫌弃的甩开拉着他衣袖的风落樱,飘然离去。"你我二人,从未相识,且仙魔誓不两立,从前是,现在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尊道

    异界尊道

    百界之主,千万生灵。倒在脚下尸体永远只能是强者前进的基石,强者为尊,弱者亦可成神。这里可崩山海,扭转川穹。看少年商夜如何肉身成圣、神魄破天
  • 驱魔神探

    驱魔神探

    中情九局,一个完全由除魔师构成的团体,然而这其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七指团,他们屡屡作恶,然而却无人可以降服。主人公叶伶背负了太多的嘱托和使命,他的身世到底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为什么神界许多职司非常高的神始终对他礼敬有加?这一切的谜团尽在驱魔神探。
  • 一切从宝芝林开始

    一切从宝芝林开始

    一朝穿越,成为宝芝林中病弱少年,凭借月光宝盒,穿梭诸天世界,成就永恒的故事。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月凌九霄

    月凌九霄

    在这个世界,有数个虚空之地。传说,上古女神月瑶,怜悯世间千万万生命。凭一己之力,以九霄月瑶琴为引,用自己的精魂化成结界,封印了绝大部分魔族。魔族就此没落,正道修真崛起。时移世易,封印逐渐变得不稳,时不时会有小规模的魔族渗入。每隔一段时间,正道修士联盟就会派人加固封印结界。天地万物自有循坏,此消彼长。魔界新出了一位少主,杀伐果断,开疆裂土,不断地吞并其他魔族。一年前,灵溪大陆极北,魔界封印之地,一行小字忽现:“天地轮回,月耀星现。万物混沌,女主乾坤!”
  • 神奇宝贝之世界冠军

    神奇宝贝之世界冠军

    呐这算是构思一段时间的长文连载吧,争取每周双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拖更还请大家包含#(委屈)故事的背景是一个把动画和剧场版参杂在一起的世界,18岁的智爷用得了波导,骑得了神兽,下海有王冠,上天有烈空,总之就是最后我最强,顺便能撩妹。感情线比较复杂,每一个瑟妹,小遥,小光,小霞,爱丽丝都会有单独跟小智在一起的章节。小智在我的成长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希望在剧集中因为各种因素完不成的梦想,我斗胆说一句,由我来亲手帮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