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7200000004

第4章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感情

NO。1肯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情绪波动时,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们生气时,只有情绪被认可了,他们才听得进去。

4岁的小明和小小在客厅玩游戏,小小从地上站起来时没有站稳,摔倒在地上,同时把小明的积木撞倒了,小明很生气,又推了小小一把,小小很生气:“我又不是故意的,你真小气。”小明很生气:“你真可恶,你应该向我道歉。”小小:“那你也应该向我道歉,是你推了我。”小明:“你先道歉,我再道歉。”小小:“我就不,你真野蛮。”小明:“我去告诉妈妈。”小小:“你就会打小报告。”小明到厨房找妈妈过来评理。

是这样?

妈妈:“谁先引起的?”

小明:“是小小,他先把我的积木撞倒的,而且还不道歉。”

妈妈:“小小,是这样吗?”

小小:“我不是故意的,但是小明不分青红皂白,还动手打了我一下。”

妈妈:“小明,是你先动手的?”

小明:“我没有打他,只是轻轻推了他一下。”

妈妈:“小明,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小小,你也不对,应该跟哥哥道歉。”

小明:“为什么总让我让着小小。”(小小也赌气不理妈妈。)

妈妈:“不许再吵了,如果还不认错,都去墙角罚站,好好想想自己错了没有?”

直到吃饭,小小和小明一直都没有说话,谁都觉得自己委屈。

还是这样?

妈妈同情地对小明说:“哦,那你一定非常生气了。”

小明:“我是很生气。”

然后小明就回去继续玩了。

在下面展示一句安慰的神奇魔力。

7岁的真真不想去打针,他很生气,激怒了他的姐姐小玲,小玲对他说:“真真,懂事点!”真真更生气,行为更加放肆了,他把沙发套扯了下来,把垃圾桶打翻了,还把电话本撕坏了。

妈妈对小玲说:“真真今天很苦恼,他害怕去打针。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真真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马上安静下来,他和妈妈一起去打了针,也没有再大闹。妈妈的回应是针对真真烦躁的心情,而不是他让人讨厌的行为,这使得真真感到放松多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讨厌了。

家庭琐事里,面对孩子的怒气和挫折的方法,我们的解决方法要么是使怒火更盛,要么是消除怒气。

3岁的小志在玩玩具车。突然小志的玩具车坏了,生气地哭了起来。他的妈妈警告他说:“你没有理由大哭大闹的,我不会给你修玩具的,除非你停止尖叫。”小志继续哭闹,于是他的妈妈拿走了玩具。这一下,小志大发脾气,把所有的玩具都扔在地上,还不停地拍桌子表示抗议。

这时候妈妈对他说:“你哭是因为玩具坏了,我们需要修好它。”哭声停止了。现在,无论什么时候玩具坏了,小志都不会再哭,而是拿过去让妈妈修理。

小志的妈妈刚开始用的方法是谩骂、威胁、责备和惩罚,而后来妈妈用的方法则是指出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我们何不在孩子哭闹前就试试第二种方法呢?

菲菲今年12岁,第一次去听演唱会,她觉得非常兴奋,让妈妈帮自己挑了件最喜欢的衣服,但是等菲菲回到家的时候却满脸愁容,显得非常生气。

妈妈:“你好像很不高兴。”

菲菲:“我很生气!我的座位很靠后,什么也看不到就回来了。”

妈妈:“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菲菲:“无聊透了。而且,前面的人挡着我,我站起来看,后面的人又说我。”

妈妈:“那更是难受了,本来看不到就够着急了!没有比这更糟的了!”

菲菲:“的确糟透了。”

菲菲妈妈的回答中,生效的是她没有向菲菲提意见,只是接受女儿的情绪。她并没有问很多问题,例如“你要是早点去是不是就能占个好位子?”或者“你没试过别的方法跟前面的人换一下位子吗?”她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女儿消除愤怒的情绪。

父母作出对孩子不安情绪具有移情作用的回应,表达父母的同情和理解,这对于改变孩子的愤怒情绪是很有效的。

在发完脾气之后,写在纸上的话也可以成为修复受伤情感的有力工具。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我们都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想法写下来。

一天晚上,15岁的小磊很晚才回到家,回到房间发现自己的抽屉被打开过,而且日记本也被翻开过,他立刻找到妈妈,与妈妈争论起来,指责妈妈不该进入他的房间,看他的日记。

小磊:“妈,你进过我的房间吗?”

妈妈:“我要打扫卫生,当然要进去。”

小磊:“那也没必要翻我的日记吧,你上回不是说再也不翻了吗?”

妈妈:“你没有做错事,干嘛怕我看。”

小磊:“这是我的隐私,你应该尊重我。”

妈妈:“你才多大啊?就有隐私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你这么晚回来我还没说你呢。你和谁出去玩了?这么晚也不打电话回来,不知道家里担心你吗?你要是说清楚了我能翻你日记吗?”

小磊:“怎么什么事情都和我的学习有关系呢?你说话不算数是不是就没关系了?我以后再也不写日记,行了吧?”

妈妈看到这么吵下去又要成僵局了,她想到一个新方法,于是向小磊提出来:“要不我们分别把自己的愿望都写下来,然后一起商量把不合理的要求删除,最后按照剩下的几条办,怎么样?”小磊同意了。

母子两个人坐下来,认真地写了自己的愿望,小磊列了以下几条:

“不许随便进我的房间。”

“不许看我的日记。”

“我可以自己选择朋友。”

“我不想什么事情都汇报。”

“我自己安排时间,如果学习累了就可以和朋友出去玩一会。”

“我想有自己的空间。”

妈妈也列了几条:

“不能耽误学习出去玩。”

“告诉妈妈和谁交朋友。”

“可以请朋友到家里玩,没必要出去玩。”

“不许晚回家。”

“晚回家就要接受惩罚,罚一个星期不能出去玩。”

“定期检查日记。”

两个人写好之后一起商量该保留哪几条?妈妈说:“我必须进房间打扫,除非你自己每天都打扫,所以这一条删掉。”小磊:“那只能进我的房间,不能看我的日记。”妈妈:“好吧,我看你日记也是因为你回来太晚了,怕你出事才看的。第二条保留,但是你不能晚回家。”小磊:“可是我有权力交朋友,出去玩,你不能限制我的自由。”妈妈:“可是你太晚回家我们会担心的,这样吧,晚自习到九点结束,最晚不能超过9点半。”小磊:“10点半。”妈妈:“不行,10点半太晚了不安全,9点45,我会等你到家再睡的,你不回来既影响我第二天的工作,也影响你第二天的学习。”小磊:“好吧,把这条写上。”妈妈补充了一条,然后说:“看看第三条,你可以选择你认为不错的朋友,但是要和妈妈分享,所以第四条划掉。这样第五条要修改一下:不许逃课出去玩。第六条可以保留。”小磊:“我不可能逃课,放心吧。现在让我看看你的。第一条和刚才说的重复了。”妈妈:“好的,删掉。”小磊:“第二条我会遵守的。可是妈妈,我不能天天带朋友来家里玩,我们要打篮球,总不能在家打球吧。”妈妈:“好吧,既然你说会按时回家,那么这条划掉,第四条也可以划掉。”小磊:“妈妈,真的不能晚一点回家吗?”妈妈:“不可以,你是要9点半就回家吗?”小磊:“不是,我们说好9点45的。那惩罚能不能换掉?”妈妈:“你想怎么样惩罚?”小磊:“一个星期不能写作业。”说完小磊自己也笑了:“好吧,如果我回家晚了,我接受惩罚。按照刚才说好的,最后一条也删掉。”妈妈:“好吧,看看我们剩下几条?我要把它贴在墙上,咱们一起遵守。”

小磊和妈妈一起制定“规矩”,一起遵守,避免了一场长久而痛苦的“冷战”。

NO。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战争

“父母与孩子的战争中,孩子是永远的赢家。”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因教育孩子而与孩子发生的“战争”;更难以避免利用“特权”取得一时的胜利,巩固我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然而,之后漫长的共同生活中孩子有更多的精力和胜算反抗我们;他们可能会用忧郁、散漫、极端或沮丧使我们投降,这比其他任何报复都要有效。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和孩子达成联盟。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想尽办法要让他们站在我们这一方。具体方案是什么呢?只要我们采取肯定孩子的观点,倾听那些引发他们不端行为的情绪,就有可能让孩子和我们站在同一立场。

通过敏感的聆听,父母可以造成孩子令人欣喜的改变。

小亚今天领回来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回家后她高兴地走到爸爸跟前,将成绩单交给爸爸,然后期待地看着爸爸。

爸爸正在看报纸,转过身看了看上面的成绩,数学和外语考了85分,物理考了61分,其他科目都在70分左右,爸爸认为考得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坏,所以只是很平淡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把成绩单放在桌子上吧,等你妈妈回来再给她看看。”说完继续看报纸。

小亚很不开心,一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晚上吃饭时都没有和爸爸说话,爸爸感到很奇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这样,小亚持续两个星期没有和爸爸说话,而且学习上也不起劲,早上起床慢腾腾的,总是差点迟到;放假也不愿意在家呆着,老往外跑。起初爸爸以为小亚学习压力太大了,于是想到去和小亚打保龄球调解一下,因为小亚和爸爸一样最喜欢打保龄球了,每次和小亚玩保龄球爸爸都被小亚的高兴劲感染了。可是这次小亚从头至尾一直都闷闷不乐,最后爸爸觉得打保龄球再也没意思了。

爸爸终于忍不住问小亚:“小亚,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啊?看起来你很不高兴,也不爱说话了。每天家里的气氛都好像特别沉闷,我和你妈妈也因此感到压抑。”

小亚很小声地告诉爸爸:“爸爸,我这个学期很努力了,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可是在你看来我做得还是不够好,我觉得我再努力也考不好。”

爸爸听了很着急:“我从来没说过你考得不好啊。”

小亚:“我把成绩单拿回来那天,你不是看了一眼就什么都没有说吗?如果我考得很好你会说真不错啊,可是那天你什么都没有说,肯定是很失望。现在连我在家都让你们感到压抑,我什么都做不好。”

爸爸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冷淡反应让小亚感到父母不关心她的感受,小亚因此觉得自己想要努力学习的想法是愚蠢的,不值得关注,小亚认为自己学习也不好,也没有特别的地方让父母骄傲。于是采取了“自暴自弃”的方法,而小亚的爸爸妈妈也因为小亚对生活产生负面情绪而受到影响。

于是爸爸马上说:“小亚,对不起。那天是爸爸心情不太好,所以就没有关心你的成绩,我其实一直想和你谈谈你的成绩,也想听听你对学习的想法。咱们现在说说怎么样?”小亚因此很高兴,又变成了快乐的小亚了。

如果爸爸留神倾听小亚说话,不仅听并且体谅小亚强烈情感的话,会给小亚传达一个信息:你的观点和想法是有价值的,是受到重视的。

我们要知道个人价值得到承认的感觉会让孩子更有效地处理身边的人和事。

NO。3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失落和记忆

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不要错过机会告诉他们——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观察是对的。我们既不愿把自己的问题强加在孩子身上,也不愿让孩子误认为大千世界简单而美好。当然,人都有难挨的时候。比如,爷爷奶奶会变得年老体衰,有时我们会和兄弟姐妹、姑嫂叔侄甚至自己的父母闹别扭。总有一天,孩子喜欢的狗会离他们而去。

孩子的成长是不断思索的过程,是内心不断探索和揣摩的时候。刚开始他们会觉得学校是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地方,而老师简直就像异类。他们胡思乱想,老师突然变得无事生非,总是找他们的碴儿,稍有不公他们就恼羞成怒,世界处处是陷阱。“不公平!”会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失落的感觉和记忆会让他们刻骨铭心。他们的白日梦和自我反省让他们似乎脱离了家庭,当然也完全不同于刚刚过去的六岁或更小的时候,那时只要脑子里闪过的念头他们都会跟我们说。

令我们难以消化和品评的,是孩子在幼年就已经看到了令人颤栗的死亡的影子。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死亡的新知可能是通过一个童话故事或一部电影传达的。而另一些孩子,可能是因为一位亲属的过世(例如,到了七岁,他们的认知能力加上自己家庭中的变故或同龄人的经历,足以让他们推断出年纪大的人更容易死亡),还有一些孩子则很可能就是失去家庭、宠物让他们知道了死亡。

我们当然希望保护孩子免受不必要的惊吓和悲哀,但孩子们已经意识到生活并非永恒的道理。他们一方面无法完全接受生活的现实(又有谁最终能呢?),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知道他们对现实的认识未被误导。

从死亡的悲伤中恢复过来,在某种意义上类似我们身体创伤的复原过程。假如一个人身上有伤口,必须经过一些步骤才能完全康复:服药、清洗以免感染、减少活动让伤口愈合、换绷带、耐心等待时间过去。失落和死亡带来的心灵创伤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现在需要的是探究各种情感的空间和勇气、相互交谈、彼此关怀、共同追忆故去的亲人或宠物、一起或独自静默,并让时间、大段的时间慢慢过去。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比方深入下去。如果我们曾经历过类似的伤痛,前一次痛苦的记忆会再次闪现。我们对那痛楚、康复的过程和愈合时的欢欣都记忆犹新。在情感上,每一起新的失落都会叠加到过去的旧伤上去。

失去宠物和失去亲人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同样可以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受到打击,同样会带来许多沉默、哀痛、伤心和相互诉说的时光。失去宠物我们伤心的时间可能不会持续很久,但如果爱自己的宠物,一开始的打击必定是沉重的,我们会感到难以招架。而这种失落很可能令我们回忆起既往的失落,让人禁不住回想起死去的亲人,于是我们的悲伤又不只是为了宠物了。伤心归伤心,失落归失落,但伤心和失落却为我们开启了大门,让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进入自己的过去。

正视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因此,当死亡降临之时,我们应该给自己也给孩子时间和机会,整理一时间涌来的各种情感和记忆:悲伤、气愤、悔恨、沮丧、恐惧。或者如托马斯·刘易斯、法利·阿米尼和理查德·拉农在其合著的《爱的普遍原理》一书中所说:“曾经为死亡悲伤过的人都懂得什么是内心的绝望:身体如注了铅一般沉重、除了眼前的失落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厌食、失眠、想让自己与世隔绝、整个世界灰暗无情。”

如果在悲伤中正视现实,我们首先会将每个人的异常感受视为正常,对失去宠物的孩子说“我们为××的死感到悲伤是正常的,如果我们不喜欢它,也不会这么伤心了”、“你一定非常想念它”、“你一定希望它和我们在一起”。

宠物的死会让孩子用各种方式伤心一阵子。因此,在孩子努力接受宠物之死的时候,可能会无端地为其他事情感到悲哀。这些都是痛苦中的正常和健康的现象,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给予支持。如果能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情绪波动就更好了。比如,在宠物死后,孩子很伤心,妈妈总想安慰孩子,很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每每提起此事,孩子总是闭口不提,对谁也不谈论此事。后来,妈妈不再问孩子的感受,而是有时提起自己对宠物的思念,和孩子一起回忆和宠物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孩子反倒一下子开口了,分担妈妈的痛苦,自己也不再那么忧郁了。

在孩子面对痛苦和困惑的时刻,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如果孩子们认为我们觉得死亡不是什么伤痛的话,就无以审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的无法排解的复杂情感。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应该不动感情,然而掩盖内心痛苦的自制和与死亡斗争的自制是有微妙区别的。我们常听人说要把烦恼丢在脑后,就是心肠软的人也会觉得伤心也有个完结。但每个人都有自己伤心的方式,如果我们期冀复原完整的个性,就必须在内心为自己找到平静。

我们帮助孩子,就要让他们明白失落是生活的现实,是成长和阅历的痛苦的钥匙。这样做不能减轻他们的痛苦,但向他们承认他们和我们的生活将从此不再一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坚强地面对未来的失望。这也不是消极沉郁,听天由命。恰恰相反,我们在失落中表现出坚韧,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人生尽管无常,却是有意义的。此外,我们对宠物也表示了敬意,因为我们庄重地承认他们生前和死后在我们生活中占有的位置。

由于死亡是那么凶猛、那么不可捉摸,孩子(和成年人)都会在一定的方式中寻求到安慰。这种方式可以是:

可以把孩子叫到一边,表示了解失去宠物对孩子的打击,甚至可以跟她讲讲自己类似的经历:“就在两年前,我那只十六岁的猫死了,所以我知道你有多难受。”事后,还可以让孩子回忆、讲述宠物的故事。或者从相册里抽出几张照片,从记忆中找寻过去的故事,让悲伤和快乐的眼泪汇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宠物的死给家庭带来的空虚会被对它的回忆所代替。这种对它生命的纪念,是可以想到的对它的去世的最好了结。

不少还在上学的孩子会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悲痛和纪念的历程与孩子和宠物的经历是相似的。

因此,假如一个孩子亲近的人去世了,就应该问他(她)想不想参加葬礼。换言之,我们要给他们发言权。死亡降临的时候,他们无能为力,所以我们要向他们详细讲解葬礼的每一个步骤:棺材是打开的还是合上的、火化还是土葬、什么是招待会。我们还得让他们为可能出现的激动场面,比如大人们的哭泣做好准备。孩子们需要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如果孩子决定参加,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保证有可信的成年人在场,关照孩子的举动。如果觉得气氛对于孩子过于凝重,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带他(她)出去玩一会儿,或建议提前回家。或者跟孩子事先约定用某种表示(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来告诉我们葬礼不像他(她)料想的那样接受得了,也是至关重要的。

NO。4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内疚

我们所希望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与真实的我们总会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些理想形象对我们有所帮助,它会激励我们,使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但是,不幸的是,当一些人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太大以致难以逾越时,不必要的负疚、羞耻感就可能应运而生。

孩子也经历同样的心理历程。因为在孩子的世界中通常存在两种负疚感:一种是健康的,另一种是不健康的。内疚感可以促使孩子吸取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但同时也可以使孩子感到焦虑和痛苦。

健康的负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灵报警器”,它提示孩子:“我犯了错,有心或无意伤害了别人。我不能再重蹈覆辙。”

而不健康的负疚感则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当局者可能并没有做错事,没有必要为之所苦。通常孩子的内疚感源于童年的不自觉的受父母影响形成的习惯,有些时候孩子会“无端”地产生一些无必要的内疚感,使得孩子不能快乐。

不健康的负疚感往往源起于童年,那些朦胧缤纷的日子也是孩子最孱弱无力的日子,年幼的孩子无能和无助。这时候负疚感仿佛救命稻草,尽管它也让孩子不好受,而孩子也没有理由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但与空洞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相比,至少它让孩子感觉有所依托。比如,一个孩子面对病重的母亲,往往会为母亲的状况责备自己,“都是我不乖”——将自己放在责任承担者的位置上,自我谴责,似乎这样总比陷入绝望要好些。

随着慢慢长大,一触即发的不健康负疚感会将孩子耗得精疲力竭。日复一日,它可能把孩子塑造成为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动不动就焦虑、沮丧。

不健康的负疚感有害无益。因为它毫无根据,它并不是由实质性的错误所引发的,自然也就不构成值得反思的理由,所以体验这种负疚感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很难有什么裨益。

小鹏6岁,由于父母都要出差,又不放心他一个人独自在家,就托付退休邻居林大妈照看小鹏。然而第三天妈妈接小鹏回家时看到林大妈正在收拾盘子的碎片,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小鹏玩耍时碰碎的。小鹏的父母为表示对林大妈的歉意,提出要赔偿,却被林大妈友善地拒绝了,妈妈很不好意思,对小鹏说:“小鹏,妈妈不是说过了在林奶奶家要听话的吗?快跟林奶奶道歉,林奶奶都不怪你,应该谢谢林奶奶。爸爸妈妈上班忙,多亏了有林奶奶照顾小鹏,爸爸妈妈才能放心工作,还不快谢谢林奶奶。”可是小鹏只是低着头,小声地说:“对不起,林奶奶。”

这之后小鹏的父母常常很担心小鹏,因为小鹏自从那件事情之后就没有以前好动、开朗了。爸爸妈妈决定问小鹏怎么回事。

爸爸:“小鹏,你好像很不高兴。”

小鹏:“嗯。我讨厌我自己。”

爸爸:“你这么想?”

小鹏:“是啊。我在林奶奶家打碎盘子,让爸爸妈妈心里不好受了。本来爸爸妈妈上班很累,回到家还要为我的事情道歉。所以我讨厌我自己,我能做得更好的,可是我没有做到。”

爸爸:“看,你已经会为我们考虑了。在我眼里,没有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只是你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我不同。既然盘子已经收拾干净了,也许你可以和林奶奶一起买菜,然后帮林奶奶拎回来,这样能让你心里好受些。”

大部分犯了错误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而且心中感觉内疚。适当处理和化解孩子的内疚心理是改善他们行为的关键。

高纯今年高考,成绩一直很优秀,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但是考试成绩公布后并不理想。查到分数后的那几天,她根本不敢接电话,就怕同学来问她的分数,后来干脆连家门都不出了,整天躲在房间里发呆,她的爸爸妈妈都担心得不得了。

父母的消极反应会增加孩子的内疚感,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失望情绪传递给孩子,此外也不要刻意安慰孩子说“不行再来”,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宣泄情绪。

这时候如果换一种做法,给予孩子感情上的支持,帮孩子寻找合理的宣泄途径,比如找父母、朋友、心理医生等把烦恼说出来,或者通过户外运动、旅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肌肉运动带来的疲劳能够带来心理上的放松。然后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并主动把孩子带到亲戚、朋友们面前,与孩子一起坦然面对这一事实,更能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以下是化解的方法:

指出孩子的错误,但是不要伤害性地指出错误。

有些父母协助孩子否认错处,甚至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种做法并不能教育孩子,只会令他黑白不分,泥足深陷。父母应该以诚恳、认真和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她)容易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处。这时父母需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当他(她)觉得很内疚的时候千万不要继续严逼,反而应该把他(她)扶起来。

帮助孩子把内疚的心情表达出来。

这是释放孩子内疚的关键步骤。严厉和持久的指责使孩子的内疚不能化解,也摧残他(她)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结果指责成为“自我满足预言”;不断地指责孩子是“坏孩子”、“偷东西的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只会使他(她)继续沦落下去,不能自拔。

告诉孩子如何做出适当的弥补。

化解内疚的第三个步骤是对错误作出适当的弥补。孩子因发脾气破坏了别人的东西,可以让他(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相同或类似的东西赔偿给别人。即使是孩子无心之失,也应该教导孩子诚恳地对别人说:“对不起。”

NO。5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嫉妒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很早之前嫉妒就被定义为一种心理活动。有人做过实验,15个月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他就会有所反应,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

生活中我们发现,好多种情况都能使孩子产生嫉妒。

比如,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妈妈夸赞几句或表示亲昵些,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对外来的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

如果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自己没有,心里就会不好受。

两个孩子玩游戏本来好好的,一个孩子看别人搭积木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却怎么也搭不好,他很着急,索性把两个人的积木全都推了,“我搭不好,你也别想搭成!”……

至于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嫉妒感。不过,绝大多数10岁以下的儿童仍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嫉妒情绪,尽管深知这并不光彩。不难发现:有的孩子会因为邻桌赢得了一朵小红花或受到老师表扬而闷闷不乐;或对小伙伴在游戏时投中了球感到不快;或对自己最好的朋友穿上好看的新衣莫名其妙地耿耿于怀……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见嫉妒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应。这时候家长说“你不应该……”、“别这样,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等语言毫无益处,不如及时倾听孩子说话,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感情疏导,让孩子的情绪正常地表达出来。

一般的孩子见别的小朋友获奖,往往心里会不太好受。家长此时应注意进行感情引导,也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种积极情感来冲淡和代替伤害性的情感。比如,家长陪孩子聊聊天,用温柔的话语,鼓励的目光,给孩子以暗示,表示自己的希望。

这时家长不能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人家怎么能做好,你真笨!”、“没出息”等等。

因为这时孩子已经是妒火中烧了,再听这些,无疑是火上加油,不但鼓励不成,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乐乐1岁左右时,假如妈妈抱起邻居家的小宝宝,乐乐就会用还不太清楚的语言大声地喊叫,而且上前去拉妈妈。如果妈妈对此没有反应,乐乐可就不干了,她的小脸会憋得通红,大哭起来,妈妈只好赶紧放下别人家的宝宝,抱起乐乐。

记得刚刚入园那一阵,乐乐同别的孩子一样,天天哭天抹泪地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都找出很多理由央求妈妈把她留在家里。妈妈只是认为她与别的孩子一样有分离焦虑,过段时间就没事了。可没想到乐乐的入园适应期过了1个多月还没有过去,妈妈有些着急,找到老师,老师说:“我挺喜欢乐乐的,很聪明,也尊重老师,每次看见我都特别亲,看得出来她也挺喜欢我,但就有一点,只要我一关注别的孩子,她就受不了,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似乎非常嫉妒别的小朋友跟她一起分享老师的爱。当老师夸奖某个小朋友时,她也会显得特别不开心,甚至拒绝和老师刚刚夸过的孩子一起玩儿。”妈妈这才明白,尽管孩子很喜欢老师,却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

乐乐甚至不能容忍爸爸和妈妈接近。假如爸爸妈妈在一起探讨问题,或一起商量些家事,乐乐总是在旁边做出各种怪异的声响打扰父母的谈话,或者干脆拉着妈妈到一边去陪她做游戏、讲故事。尤其是当她发现爸爸妈妈有拉手、搂肩等亲近行为时,乐乐就威胁爸爸说:“你再和妈妈在一起我就不理你。”最近几个月,妈妈也采用了一些办法来改善这种状况,但收效始终不大。

这时家长让孩子自己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很重要。有些父母在用这种方法时会有所顾虑,他们担心会把“危险”的观念输入孩子的脑中,这些父母可以放心,这些想法对孩子来说不算新奇。我们的话表现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它能消除孩子的罪恶感。

6岁的天天一回到家里就不高兴了,大喊大叫,不吃饭也不睡觉。因为他觉得妈妈给表哥买了新滑板,而从没有给自己买过,是因为妈妈偏向表哥。

天天:“我讨厌表哥。”

妈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要知道,今年你表哥考进了重点小学,多不容易啊,妈妈奖励一下是应该的。等你考上小学时妈妈也给你买。”

天天:“我就是讨厌他,还讨厌你们所有人。”

想必这场对话会不愉快地结束。其实,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嫉妒年长孩子的权利,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这种情绪,不要解释事实,而是要理解他们的情绪。虽然“你向我显示了你多么生气”、“你不高兴就来告诉我”等简短的话语不能完全消除孩子内心的愤怒和无助,但是会让孩子心里好受一点。

有个独生男孩的母亲去世了,来了个继母,生了小妹妹,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小妹妹身上,无意中还和这男孩开玩笑说:“小妹妹多可爱,爸妈不喜欢你了!”孩子信以为真,开始嫉妒小妹妹,偷偷地打小妹妹。这是因为他感到失去了父母的爱,而产生的嫉妒心。

最好的方法是要让孩子能够不受拘束地、公开地表达出苦恼,而不要让他们暗地里闷闷不乐。不理会孩子这种情绪,孩子可能会古怪、多疑、粗暴、自卑、执拗或自暴自弃。

有嫉妒心的孩子,多数有自卑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只知道嫉妒强者,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所以当孩子显露出其“丑陋”的嫉妒心时,作为家长不要严加批评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因为这只能使孩子更多地丧失自尊,最后更严重地身陷嫉妒的苦海之中难以自拔。不如鼓励孩子说出来,然后家长认真地听引起他嫉妒的“背景”,语气平和,且面带微笑。

不妨把孩子抱在怀中,然后安静地倾听他的感觉。他也许会描绘说,他正体验着强烈的不快甚至愤怒,而这种敌对情绪的起因仅是由于他的一位小伙伴刚获得了一辆崭新的玩具自行车,此时你不要劝慰说“那我也给你买一辆更好看的自行车”,因为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糟糕地诱发他的贪欲和攀比欲。其实,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向亲人将自己的不安和烦躁和盘托出,希望有人能倾听他的诉说,并理解他、体谅他。

NO。6情绪测试

下面这项练习是在面对孩子各种激烈情绪的反应。它也提供给你一个练习如何对孩子消极的感受做辅导式反应的机会。

在每一个项目里,提供了一个父母反应。然后要求你在这种情况下,猜测孩子的感受及讨论父母的处理方式。最后,要求你提供一个新的、确认孩子情绪的做法。

举例:孩子在一家大的百货公司里走失了,家长十分担忧,过了一会儿,一名店员寻获一个明显不安的孩子,并帮他找到父母。

大众反应:“你到哪去了,我找你找得都快发疯了。我以后不会再带你逛公司了。”

家长的想法:家长吓坏了,处理的方式是为了孩子安全,同时是为了防止同样的情形发生。

孩子的感受:恐惧。

适度反应:“你一定是吓坏了吧,我也被吓坏了。来吧,先回家,等会再谈谈发生的事情。”

例题:

(1)孩子放学回家后:“我永远不再去那所学校上课!老师在我的朋友面前向我吼叫。”

大众反应:“你做了什么事才叫老师向你吼叫?”

家长的想法:

孩子感受:

适度反应:

(2)在浴盆里,你的孩子说:“我恨我的伙伴。我希望他去死。”

大众反应:“这话太吓人了。你这样不对,不管你的朋友做了什么,也不至于让你这么恨他。你不是恨他,你是喜欢他的。以后不能这么说话了。”

家长的想法:

孩子的感受:

适度反应:

(3)晚餐时,你的孩子说:“哎呀,我讨厌这道菜,我不吃。”

大众反应:“你有得吃就吃,不准挑食!”

家长的想法:

孩子的感受:

适度反应:

(4)你的孩子外出回来说:“我恨那些小孩。他们不跟我玩,他们对我真小气!”

大众反应:“假如你不是一个胆小鬼,他们会愿意跟你玩耍的。不要小题大做。你要起来反击。”

家长的想法:

孩子的感受:

适度反应:

(5)你的孩子说:“我希望今晚不是你来陪我,我希望×××来陪我。”

大众反应:“你一点也不体谅别人。”

家长的想法:

孩子的感受:

适度反应:

(6)你孩子的朋友来访,你的孩子说:“我不想跟你一块儿玩这个玩具。你不准玩它!”

大众反应:“你是个自私的小孩,你应该学习去与别人分享。”

家长的想法:

孩子的感受:

适度反应:

参考答案

(1)家长的想法: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有杰出的表现,并且得到老师的喜欢。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犯错,引起老师的不满。

孩子的感受:难受。

适度反应:“那一定让你很难受。”

(2)家长的想法:家长希望他和伙伴和睦相处。

孩子的感受:愤怒。

适度反应:“我知道你的伙伴有时候确实让你气愤和烦燥。发生了什么事情?”

(3)家长的想法:家长希望孩子喜欢已准备的食物,同时家长不希望再下厨。

孩子的感受:厌恶。

适度反应:“今天的菜似乎不对你的口味。你想吃些什么?”

(4)家长的想法: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与其他小孩愉快相处,同时不要使他或她的感情那么容易被伤害。

孩子的感受:忧伤。

适度反应:“那一定伤透你的心,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5)家长的想法:家长希望孩子对父母今晚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有所感激。

孩子的感受:忧伤。

适度反应:“我能够了解你确实想念×××,我也想念着×××。”

(6)家长的想法:家长希望孩子与访客可以共同分享乐趣,并且表现大方。

孩子的感受:愤怒。

适度反应:“有时候要分享一件心爱的玩具是很困难的。让我们把这个玩具收起来,拿别的你愿意与别人一块儿玩的玩具吧。”

帮助孩子面对感情的6种方法:

△肯定孩子的感受,“你太可怜了……”“你肯定很高兴……”

△站在同一立场,“大多数人都会这样……”

△把想法写下来

△指出孩子的错误,但是不要伤害性地指出错误

△帮助孩子把内疚的感情表达出来

△告诉孩子如何做出适当的弥补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身上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映射着父母的影子。本书面向4—12岁孩子的家长,结合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从性格塑造、习惯培养、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等方面,教家长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最合适的教养方式。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除了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还有他集几十年心血写给其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菲利普未满6岁,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菲利普也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 孩子素质教育——品质篇

    孩子素质教育——品质篇

    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没有灵魂的精神,没有行为的才智,没有善良的聪明,虽说也会产生影响,但是它们都只会产生坏的影响。
  •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哈佛家教(精华读本)

    本书以哈佛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分别从智力开发、激发求知欲、开发记忆力、训练思维力、培养创造力、开发艺术才能、培养动手技能等十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借鉴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广大父母们深入全面地展示了哈佛的育人哲理,从而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纠正家教中的错误。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智慧的灵犀种子,它内容丰厚缤纷、寓意深刻厚重,语言轻松优美,是一套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家教图书。本书是一颗启迪父母教子智慧的种子,可以帮父母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子之道。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为了有效地帮助有些家长解决孩子不听话问题,我们组织多年研究家庭教育问题的专家,在对大量案例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本书深刻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现象的种种原因,精辟论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对孩子不听话的多种表现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不听话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是专为广大家长解除心病、为孩子送来欢乐的一本简明、有益、方便、科学的家教读物,希望它能对广大家长教子成才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傲娇殿下蛇蝎妃

    傲娇殿下蛇蝎妃

    新婚之夜,芙蓉帐内缠绵缱绻,快天明,他声音柔柔如媚如丝道“娘子这般热情,为夫怕是吃不消……”她点了点头松开了掐住他柔软的手……一场宫变,母妃被逼自尽,哥哥被软禁至死!她有生之年,定要将那些人剜心拆骨饮起血弑起肉,报那丧母失兄之痛!皇后又怎样?整不死你!太子又怎样?照样废你!皇帝爹爹套近乎?一个字滚!代替皇妹嫁了个克妻克母克亲爹的病弱残的丈夫又怎样?本宫命里缺克!敢动他试试!当她再次归来,手携之人美若妖姬,清美绝伦,如此神仙眷侣羡煞旁人皇妹心有不甘,衣衫半褪欲以美色诱之,某男见如此佳人,秀眉微挑,妖气四溢的眸子微眯,唇角微勾,声音酥骨撩人“果真是美人,做成人皮灯笼怕是更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后心计

    皇后心计

    十分正经的宫斗,女主标准的大家闺秀,有心眼也有手段。一朝入宫开始和宫里的妃嫔们斗斗斗,感情却成为女主彻底黑化的转折。
  • 不予错过的你

    不予错过的你

    余涟在她二十八岁的生日之前,拿到了游泳界的所有金牌,刚刚宣布退休的她就被爸妈和亲戚朋友安排的相亲宴所支配,在pass掉很多相亲对象之后,她遇见了高中时早恋的前男友,对方还是自己的相亲对象………
  • 凌霜旧夢

    凌霜旧夢

    打捞千年的传奇已是徒劳,其实我也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心伤时也会弹出热泪,让怀念睡美人的心思随波逐浪吧即使永远也抵达不了情感的彼岸。
  • 盗墓笔记之麒麟血

    盗墓笔记之麒麟血

    麒麟一吼,地动山摇;麒麟一笑,阎王绕道;麒麟一怒,业火焚殇...张家人为何有麒麟血,而且只有少数人才有...闷油瓶,张家最后的起灵,为何经常失忆,他有怎样的身世...他已是最后的族长...张家人世代守护的终极是什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张家,汪家,他们有着怎样的关连...吴邪,胖子,小花,黑眼镜,他们会有怎样的命运?一切谜团是否能解开?麒麟血、长生劫、终极,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动,一切早已注定,谁又能逃过命运的安排...
  • 穿越大界之后

    穿越大界之后

    人类少年白向笛离奇穿越大界世界,作为一世宅男的他不知读了多少网络爽文,“金手指,我的金手指!怎么还不来....”正当他准备拿豆腐割脉搏自尽时,“叮!由于宿主第一次做蠢事,已成功激动本系统!”“啥?我的系统怎么有点怪怪的...”
  • 焚修记

    焚修记

    从地球穿越到御天世界中,因体质不同,他无法感应力量,沦落成为了乞丐……焚火教的出现,让他看见了一线生机……于是,焚修的冒险,在兵纹刻录禁术重生之下开始了……
  • 仙人厄

    仙人厄

    仙魔大战!人间崩塌!法则不全!仙门消失!从此人间再无仙!十万年后,魔又来了,人间将如何抵御?一名少年走上了逆天之路。
  • 请让寡人静一静

    请让寡人静一静

    每天都有大臣来寡人面前告王妃的状。司马熠平生最不喜三种人:一是,贪吝之人。二是,好色之人。三是,无耻之人。若是一个贪吝好色无耻之人站在他面前,他又该怎样?司马熠一再告诫自己,阿檀还是那个阿檀,只是她诈尸的方式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