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8800000016

第16章 龙套印痕(16)

我虽然也写一点评论文章,但主要是做组织工作、服务工作,也就是在文坛上扮演跑龙套的角色。跑龙套的也能得奖,不能不说是一件新鲜、稀罕的事。戏剧梅花奖的得主,包括各个剧种、各个行当,生、旦、净、末、丑都有,但从来没有听说过跑龙套的得了奖。儿童文学组织工作者纳入宋庆龄奖的评选范围,既是对跑龙套这个不起眼的角色在儿童文学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位置的肯定;也是对甘于寂寞、忠于职守、默默耕耘、不辞辛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的赞扬。我以为,这个特殊贡献奖不是奖给我个人的,而是奖给所有那些为发展儿童文学事业叫喊、跑腿的、默默无闻的朋友的,我仅仅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而已。

我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常的人。从跨入作家协会门槛到现在,50多个春秋,没做出什么不平凡的业绩,因而从来没当过什么先进工作者,或什么积极分子。说起得奖,也几乎是零的纪录。16岁时写的一篇小小说,获得一次刊物征文的名誉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偶尔得过一两次研究会、出版社举办的优秀论文奖或书评奖。1995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意大利,代表团的五位作家同时获得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那个奖仅仅是中意两国人民、作家之间友谊的象征,并没有什么文学的、学术的含量。除此以外,我就没有得过什么重要的、有分量的奖。这次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领到一张荣誉证书,我还是十分珍惜的。我把它看作发给我的一张有关业务成就、工作表现、服务精神的考试合格证。16岁写作起步时得了一次奖;年届72,即将跑毕全程时又得了一次奖,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倒也凑巧,挺有意思。

过去常给别人发奖,这次自己也算是尝到得奖、领奖的味道了。我的心情说不上喜不自胜,激动不已,只是聊以自慰罢了。我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这次获奖。我赞赏“多少个奖杯也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句大实话。我会遵照宋庆龄主席“要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要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给儿童最美好的东西”的遗愿,扎扎实实地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为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2003年4月14日

第二次退休:告别儿委会

一个月前,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成员调整。我终于如愿以偿从儿委会主任委员这个位置上退了下来,结束了我在儿童文苑长达20年之久的打杂、跑龙套的生涯。此时此刻,我一方面由于卸下担子,顿时有一种轻松之感;但另一方面毕竟与朋友们共事多年,少则5年,多则20年,一旦离开,心中不免升起一缕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思绪。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作协领导班子分工,让我联系儿童文学工作。我上岗之后,虽不敢说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但确是满怀热情地为儿童文学鼓与呼,尽心尽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拿作协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来说,从1987年创设到现在,一共举办了七届。其中除第四届我担任顾问外,其余六届都由我主持评委会的工作。回想从1987年10月我在第一届评奖初评读书班上致开场白,到2007年11月底在第七届评奖委员会上做小结,前后历时20年。这期间,我也不知主持了多少次与评奖有关的会议,阅读、讨论了多少本各式各样的参评作品。更不用说,在评奖过程中难免听到这样那样的批评和非议,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我是评奖工作牵头的,置身其中,不能不亮明自己的态度,及时做出决断。三年五年或十年八年前,面对这点事,自我感觉也许还心手相应,游刃有余。如今年届76,有时确实感到力不从心,不堪重负了。作为一名儿童文学组织工作者,无论如何是到了画句号的时候了。

人生之旅,从起点到终点,要经过大大小小好多个站。如果说,1996年我从作协书记处退下来是第一次退休,到达一个大站;那么,这次从作协儿委会退下来,则可以说是第二次退休,到达另一个大站。本来,第一次退休后,特别是当我已超期服役七八年,在1998年正式办理退休后,对儿委会的工作,完全可以只挂个名,不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了。可是我这个人本性难移,办事特别较真儿,始终没有学会当甩手掌柜的。因此,近10年来可说是退而未休,也就是到站没有下车。这次第二次退休,是不是该到站下车了呢?人生列车没有抵达终点之前,还会在轨道上继续前行。看来,我这个儿童文苑的老园丁,对儿童文学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对儿童文学界的新朋老友怀有深挚的感情。让我从此与儿童文学绝缘,可能是办不到的。我还会继续关注儿童文学的发展,努力做一个小百花园的忠实守望者。必要时也许还可当一名义工,干一点儿不太费劲的轻活儿。

同我相伴20多年的作协儿委会,是一个可爱的团队。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一心一意想为孩子们做一点事。这个团队凝聚力很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调整后的新一届儿委会,增添了一些生气勃勃的新人,女委员的比例加大,地域覆盖面更广,呈现在我面前是一个崭新的阵容、崭新的面貌。在新旧交替的会上,我这个即将退役的老兵,又自作多情、絮絮叨叨地对儿委会多年来形成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如: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务实作风等)向朋友们做了交代;并深切期盼儿委会今后有新的思路,新的作为,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我情不自禁想挥手对朋友们说:“再见吧,亲爱的伙伴们!”“再见吧,可爱的儿委会!”但话到嘴边,我又收住了。我抑制了临别依依的深情,轻轻地道一声:“Bye Bye”,就匆匆离去了。

2008年1月21日写,7月31日改

一次坦诚的作品座谈会

初冬季节,西双版纳阳光明媚,温暖如春。在绿树掩映下的孔雀山庄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坦诚的、别具特色的作品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议题是讨论我的散文集《岁月风铃》。

说起这次座谈会的缘起,2006年,我年届75,学习写作将届60周年。有的同事、朋友有意为我搞点什么活动以示祝贺。由于我始终给自己定位为一个文学组织工作者,虽然业余多少写一点评论、散文,但没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严格说来算不上一个作家,因而我当然不会同意举办鄙人“从事写作60周年”之类的活动。恰好2006年底,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拟在西双版纳举行一年一度的年会,于是就有了一次“顺路搭车”的机会:在年会期间,插空举行一次“束沛德《岁月风铃》座谈会”。这样,既淡化了祝贺、纪念的气氛、色彩,符合我的心愿;又省事、省钱,简化了研讨会的组织工作。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我跨进文学门槛半个多世纪,也不知参加或主持过多少次作品座谈会、研讨会,但所有这些会都是讨论他人的作品。我自己的作品被研讨,真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以往,我每次参加会,多半是会前准备了发言稿或发言提纲,在会上不揣冒昧地抛砖引玉;而这次却是聚精会神地洗耳恭听,还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诸君的发言。两相比较,个中滋味迥然不同,似觉得又新奇又喜悦。我很庆幸也很珍惜有这么一次倾听朋友们批评意见的机会。

参加这次作品座谈会的都是作协“儿委会”成员,是我多年的同事、朋友。会上,除参加“儿委会”的朋友外,没有另请有关领导,也没请媒体的朋友。会议没发“审读费”,也没发“车马费”;桌上不摆名签,不排座次,随意入座。与会的朋友事前都认真地读过《岁月风铃》,对我的为文和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了解,用不着组织发言,也不必安排发言顺序,一个个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大家都是有备而来,有感而发,没有客套话、敷衍话,也没有令人昏昏欲睡的照本宣科,唯有坦诚相见的心与心的交流和宽松、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

会上,与会者对《岁月风铃》这本书有赞扬有批评,也有期望和建议。朋友们都是把文和人联系起来评说,认为我这本自传性很强的散文,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人格的魅力”。有的说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影子”,看到了“骆驼精神、龙套精神、求实精神”;有的说从中听到了“久违的风铃声,没有悲愤,没有狂喜,从容自如”。有的赞扬我“沉稳的性格”和“文静的气质”;有的肯定我“平和的心态”和“自省的精神”。对朴实的文风也鼓励有加,认为“真诚、平实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很自然,没有伪感情,没有修饰、雕琢”,“是从肺腑深处流出来的心语,展现了真性情”。

对《岁月风铃》的缺点与不足,朋友们也坦诚、直率地指了出来。有的说“文质兼美,质胜于文”,“不是那么才气横溢,写得过于朴实,略输文采,应力求更生动,更感人”,“似还存有些拘谨的成分,感情可以流露得更饱满,在细节、气氛描写上,还有很多发挥的空间”。有的认为“对历史的记忆要更丰富地呈现,对历史的反思则可以更松弛一点”。不少朋友认为按照我的人生阅历,今后可以更放手地多写一些散文,“沛德见证了当代文坛的历史,创作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建议“用朴实的文笔,写出更多有史料价值的东西”。

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气氛和谐融洽。有的朋友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当场赋诗相赠。为了充分反映座谈会的气氛、特色,也为了便于揽镜自照,不断鞭策自己,在这里,我不避王婆卖瓜之嫌,抄录下朋友们饱含真情的诗作:

风中有铃铃有风,沧桑无语任倥偬。

平中见奇说往事,最难境界是从容。

——高洪波《赠束沛德》

东湖夜读枕波涛,版纳研讨叶未黄。

文道统一见性情,岁月风铃传四方。

——王泉根《读〈岁月风铃〉》

握住《岁月风铃》

便握住了岁月的光芒

每一个光芒都将是一个指针

校正我人生的航向

握住《岁月风铃》

便握住了时代的航向

每一个音符都将是一个鼓点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擂响!

——王宜振《握住〈岁月风铃〉——赠束沛德老师》

鞠躬尽瘁七五春,青山踏遍见精神。

大树欲静偏风口,岁月如歌铸金铃。

大道齐天贵龙套,沛德立地有园丁。

最喜化泥护花处,新人辈出尽繁星。

——董宏猷《读束沛德先生〈岁月风铃〉——呈束沛德先生》

座谈会从上午9点开到下午1点,整整四个小时,中间也没休息,到会的20多位朋友无一例外地发了言。最后,主持会议的高洪波以“一个人与一本书”(即束沛德和《岁月风铃》)、“一个会与一项事业”(即《岁月风铃》座谈会和儿童文学事业)、“一个集体与一个社会”(即作协“儿委会”这个集体与建设和谐社会)为题做了小结。轮到我发言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已经不能畅所欲言了,只能用最简短的语言对大家的鼓励、肯定与期望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么一次真诚、坦率、讲真话、抒真情的作品座谈会,将会深深镌刻在我的人生记忆里,永远难以忘怀。

2008年10月追记

自白与共勉

夏秋之交,天气依然闷热。朋友们在三伏天来参加这个会,我心里实在感到过意不去,由衷感谢大家的深情厚谊。

召开这次束沛德儿童文学评论座谈会,与其说是对我从事儿童文学评论工作、组织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不如说是大家对儿童文学评论乃至儿童文学事业的热情关注与呼唤。

我这本《束沛德谈儿童文学》所选文章,时间跨度长达55年;文体包括评论、述评、散文、随笔、报道、总结,不少是职务性文章。文章篇幅长短不等,长的一两万字,短的三五百字。书名用《谈儿童文学》而不用《论儿童文学》,是经过一番推敲的。这样量体裁衣,更切合实际。同样,今天的会议名称叫座谈会不叫研讨会,也显得更亲切自然些。

我向一些朋友赠书时曾说,如能抽出时间翻一翻这本书,或可约略窥见我几十年来在儿童文学舞台上跑龙套留下的脚印。我是当秘书出身的,历来有开会做记录的习惯。收入这本书的文章,包括开幕词、会议小结、序言等,都是出自本人之手,不存在别人捉刀代笔的情况。因而,也可说这本书是我在儿童文苑耕耘多年的一份记录。这份记录承载着一个老园丁的一份情意、一份承诺、一份期待。

我的评论文章,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唯一的特色就是与文学组织工作紧密相联,与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实践息息相关,书中的文章大多是按照工作需要而写的急就章,评论对象基本上是新作品、新作者、新现象。这些评论文字,确实说不上有什么学术含量、理论色彩,仅仅是个人怀着真忱与热情为儿童文学鼓与呼罢了。

回望自己的评论生涯,在儿童文学领域里我一向提倡、强调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儿童情趣的赞美和倡导;二是对艺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三是对小读者的关注和尊重;四是对儿童文学走向的观察和把握。这些理念、观点是我始终用心思考、着力弘扬的;至于在文章中表述、体现得怎么样,也许并不那么清晰、充分。这不能怨别的,只能怨自己笔底下功底不够。

同类推荐
  • 梁晓声文集·散文14

    梁晓声文集·散文14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读者精品——青春有约

    读者精品——青春有约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 宅女的宅猫

    宅女的宅猫

    书中讲述了作者怎样遇到他的那只小猫三宝,于是就展开了与三宝的共同生活和经历,慢慢的与三宝越来越熟悉、亲密、默契。和它一起睡觉,帮它逮虱子……随着与时间的推移,作者与“三宝”从熟悉到亲密再到默契的经过。她的那只小猫带给她无穷尽的生活乐趣,它性格怪异,与药店里的其他猫不同。它好强、倔强、爱玩。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法书写他们的生活,“三宝”显然已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书中提到了三宝与药店里猫的不同和三宝的不服输、爱玩、爱吃与可爱之处。让我们一起陪作者享受三宝带给我们的生活乐趣。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欧阳修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欧阳修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收录《林妖》、《没有父亲的人》两部多幕剧,是契诃夫戏剧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品。《没有父亲的人》据考证创作于契诃夫大学时代,较不为人知。剧本描写外省贵族庄园的没落,描绘了以主人公普拉东诺夫为代表的一群无事可做,在忧郁烦闷中打发日子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诃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纪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林妖》叙述以一个脾气怪异、自私的教授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这一思想独特却不被众人理解的医生形象,被视为“优美的戏剧化的中篇小说”。研究界公认《林妖》是《万尼亚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现契诃夫戏剧创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藏宝洞

    藏宝洞

    (剑三同人)普通的门派弟子,出师之后稀里糊涂的卷进一场争端,集齐三张藏宝图残页便可开启藏宝洞
  • 大佬重生后的日常

    大佬重生后的日常

    吴用五百年之后居然苏醒了。站在棺材边的吴用满脸懵逼,听着山上传来的声音这是什么情况?有人在我坟头上蹦迪吗?(带着一只熊一只猫开餐厅的逗逼日常)
  • 代嫁豪门总裁阴谋爱

    代嫁豪门总裁阴谋爱

    相传,永生集团大少性情暴戾,手段毒辣,内心阴晴不定。单纯的她代替姐姐嫁入豪门,新婚夜她惶恐的提出:“我怕疼。”“好,那我睡地毯。”他妥协,笑的如四月春风。纳尼?这跟说好的不一样!既然这么好欺负……
  • 你是我的全世界鸭

    你是我的全世界鸭

    【当傲娇腹黑又闷骚的男主对上超凶超冷超级狠的女主】怂怂怂!“你是不是喜欢我?”宫白羊目不转睛地盯着夜慕白。还没开窍?还没喜欢我吗?夜慕白非常嫌弃地瞥了她一眼便移开了目光“我要喜欢你我就是小狗!”宫白羊冷哼一声,小声嘀咕:“很好!”“汪汪汪!”他偷偷在心底狂吠。宫白羊“哦”了声便放下了指着夜慕白的菜刀继续切菜。那一刻,夜慕白的心脏再也控制不住地剧烈跳动,吓死老子了了差点真的命丧于此!他冷哼,现在偷偷喜欢,以后光明正大地喜欢!这是一个男主暗恋女主,女主暗恋男主,互相把对方往死里宠的故事。(男强女强,重生+架空文,互宠)
  • 猛男笔记

    猛男笔记

    刘风:“有种出去单挑啊!我很能打的!!!”
  • 丢了半个世纪

    丢了半个世纪

    我距离你半个世纪我怎敢放弃我怕我刚放弃就再也找不到你毕竟我们本不该有太多太多交集
  • 正义必胜

    正义必胜

    诺克萨斯当权政府残忍暴孽,他们到处杀戮和征服瓦罗兰大陆上其他地区的种族与国度,造成生灵涂炭,大地饱受疮痍。德玛西亚崇尚正义,他们将高举光明旗帜,抗击诺克萨斯,为那些不能作战的人而战。——“如果还有人敢再次潜入诺克萨斯的黑牢,那就是我,嘉文四世!哎哎,盖伦,我这么说比刚才是不是帅点?”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史称“英雄联盟”,而德玛西亚之力盖伦和德邦皇子嘉文四世,无疑是所有英雄中最闪耀的两颗璀璨明星。他们将高喊“德玛西亚!”在瓦洛兰大陆上勇敢地冒险!顺便带带妹子……前提是他们真有本事带的动的话……
  • 网游之数据为王

    网游之数据为王

    一副融合进眼球的隐形眼镜,让余枫得到了一个神奇的能力。只要他愿意,在他的眼中,游戏中的一个个11C、一个个的玩家、一只只的怪物,一切都能看成一堆堆二进制数据。游戏库中的一切数据,完全展露到他的面前。这个地方能采集出什么东西、这个时间锻造武器成功率是多少、这个玩家接下来准备发什么技能、这个怪物的特点跟爆率是什么,一切都有数据可参!意外的能力,让余枫注定走上一条不同于常人的升级道路。越级副本、单杀BOSS、隐藏任务……一切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只因:网游世界,数据为王!
  • 疯魔劫

    疯魔劫

    这本书大概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片大陆的数万年历史中,两个或者更多的强大组织之间相爱相杀,他们或以阴谋,或以强大的实力意图窃取万王之王之位。他们渴望以白骨堆砌王座,渴望以血祭奠王冠,他们渴望君临众生,他们不在乎这个大陆有没有神。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自封自己为神。少年宁竹在这片大陆最偏远的地方出生,无意间卷入了这场持续了万年的战争。他会拔出流浪了万年的古剑,穿上史诗中的铠甲,带上永远的伙伴,以此,战人间。——————其实我最想做的,就是描绘一个真正的异界大陆,它诞生在我的思想子宫里,我希望人人都能在梦中寻找到它,都会觉得在某个平行空间里,真正的存在着这样一片大陆。这就是我认为的异界,认为的玄幻。
  • 朕愿许卿万里江山

    朕愿许卿万里江山

    一朝穿越成世家痴傻三少爷,刚醒来就看到自己满身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