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61700000019

第19章 佛看人性(3)

菩萨行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但只有舍己利人,拨苦与乐才能证得涅槃,成就佛果。所以其核心还是利他。在利益众生的工作中,要求具有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的自我牺牲精神。所谓难行能行,就是说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菩萨能做到;为度众生,纵使经历千难万险,荆棘重重,也能吃苦耐劳,不退初心。比如,一般人都对地狱充满恐惧,但地藏菩萨却自愿置身于地狱等险难处,救恶道众生而赎其罪。他为此立下了“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所谓难舍能舍,就是说一般人舍不得的东西,菩萨就能舍得。比如,佛经上记载,须大拏太子不仅奉献了自己的国家、田园、妻子、奴仆甚至连自身的四肢五脏也分割给了别人。又说有一名佛教徒为了慈悲救生,竟舍身喂虎。所谓难忍能忍,就是说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事情,菩萨都能忍受。《金刚经》所说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支解,“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为利众生故,毫无嗔心。如果说,佛还有些虚无飘渺,高不可攀的话,那么,菩萨无疑是大乘佛教为人类树立的一个更为切近的道德理想人格。

三、自利利他

佛教的道德实践要求每个人要有自利利他两个方面。自利即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的思想;利他即社会道德规范,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这两个方面如鸟之二翼,车之二轮,缺一不可。专注自利,不愿利他,违背了佛教的思想精神。但是有他无自,自未利而奢谈利他,又岂能取信于人?正如《阿会经》所说:“自己泻溺,复欲渡人者,终无此理……自不没溺,便能渡人,可有此理。”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杀生,不但指不杀人,也指不杀鸟兽虫蚁,指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仅是禽兽,对草木也是如此,草木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山川草木,悉皆成佛”的思想,也是佛教慈悲精神的反映。故不乱折草木也是佛教不杀生戒的内容。按照《梵冈经》的说法,所谓杀,不光是指自己动手杀,叫人杀、谋杀、咒杀、对杀而赞叹高兴,都同杀是一回事。这里对一切有生命者不得故杀,是指没有应杀理由的故杀。而对于社会有害的东西,虽然觉可怜,但非杀不可,如害虫害鼠,如恶贯满盈的罪犯留在世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苦难,杀了反而是有慈悲之人。战争是大批杀人,因此参加反对战争的和平运动是佛教徒的职责。但世界上的战争也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反抗压迫、制止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权利的正义战争,就不能一概反对。捕杀鸟兽鱼贝即违反了不杀生戒,肉食与杀生是一样的罪业。因此佛教禁止肉食,坚持素食传统。不杀生戒,不仅指杀这一行为,而且还适用于戒持杀生器具,禁止使用枪枝、刀杖、弓箭等武器和用来捕获禽兽鸟鱼类的罗网。同时,也不能为战争需要制造和储藏武器。

不偷盗,对公共财物或私人财物,小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或窃取、或诈取、或夺取,乃至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名顶替、贪污受贿等都是违反这条戒律的,都不应为。戒盗不但指不自盗也是指不教唆他人盗窃,不包庇他人的盗窃行为,不对盗窃行为表示赞赏等。不邪淫,对在家居士只是禁止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对出家僧尼则禁止结婚,禁止任何性生活。甚至禁止僧人碰妇女的身体、在妇女面前袒胸露腿或对着妇女发笑。不妄语,妄语有四类:一是妄言,指口是心非,欺证不实;二是绮语,指花言巧语,油嘴滑舌;三是恶口,指辱骂诽谤,恶语伤人;四是两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还有一种大妄语,如凡夫自称圣人,说我以证得罗汉等,其罪极重,更不应犯。另有一种方便妄语,即为了救人急难,护他生命,方便权巧,说了假话。如佛经上有一则故事说:在某个镇上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有一天,当父亲外出回家时,看见家中正冒着浓浓黑烟,他吃惊之余,立刻大声呼叫孩子们。可是孩子们贪玩浑然不觉灾祸来临,仍然留在屋内。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这位忧心如焚的父亲,再度大叫“孩子们!我这里有很新奇的玩具,快出来拿。”孩子们一听到玩具便立刻奔出熊熊燃烧的屋子,因而免除了一场不幸的灾难。这种善意的谎言,则不算犯戒。如果只是为了方便自己,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刻忏悔,不可再犯。不饮酒是佛教特殊的规定。佛教立足于启迪每个人的自性觉悟,饮酒则会使人昏沉,迷了心窍,失了智慧,难以认识佛陀阐明的道理。而且染上酗酒的恶习,戕害身体,丧失理智,易出事故,犯法丧生。因此,佛教规定不饮酒以随时保持心神的宁静状态。总之,受持五戒,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合理化,养成个人仁慈诚实的道德品质,增进社会安定因素。

十善是五戒的展开,从行为、语言、思想三个方面,止十恶而行十善。在行为方面,第一,不杀生而行放生、救生、护生。对人类应常行救死扶伤,敬老怜贫,保育幼儿,帮助残废,救人急难,调解纠纷以及对一切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维护和平等公共事业都要当仁不让,见义勇为。传说释迦牟尼有一次看见一位僧人身患恶疾,污秽不堪,躺在地上,他亲自为病僧洗涤乾净,扶他睡到床上。然后召集僧众说:“僧人们,你们没有父母照料,你们如果不彼此互相照顾,谁来照顾你们呢?凡是肯侍候我的人都应该看护病人。”从此,对贫病孤寡的救护成为佛教传统。在我国自唐代起就开始设置悲田院和养病坊两种救济机构,悲田院收容孤儿寡老,养病坊则收容病患,它们都由僧尼来经营管理。教徒对于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疠痰、癞病患者也能毫无惧色地亲近他们,帮助他们解除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许多佛教徒还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筑路开道,掘井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这都是利乐众生的道德实践。对众生则要常放生、常护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第二,不偷盗而行施舍,如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求财送财,求法说法。又如看到盲人搀一把,看到跛子扶一把,人在急难帮一下,人在迷途送一程,老人跌倒扶他起来,见到寻短见的设法挽救,需要帮助的人为他出点力,做点事。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出钱出力,舍己利人,在佛教上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第三,不邪淫而行梵行,出家人应全断****,在家居士除正式夫妻外,不乱搞男女关系。依戒修行,看经念佛,自净其意,洁身自好,敬事三宝,孝养父母,亲近良师,远离恶友,这就是所谓的梵行。

在语言方面:第四,不妄言而说老实话。《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也就是应该说老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下混淆是非,下颠倒真理。第五,不倚语而说质真话。《法华经》说:“若欲说此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佛教徒常说,“直心是道场”,也就是要人们存真心,说真话,语言朴实,直言不讳。任何花言巧语,哄人骗人都是不足取的。第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成实论》说:“善心劝化,虽使别离,也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最深,堕三恶道。若得为人,世世得敝恶眷属。”因此,我们在人与人之间,遇到矛盾争吵,都应该善意劝解,排难解纷,解怒释结,息事宁人。切不可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甚至挑拨离间,火上加油。第七,不恶口而说柔软语。《法华经》说:“是人口清净,终不受恶味,以深净妙声,闻者皆欢喜。”对一个佛教徒来说,慈悲忍辱是基本的道德修养准则,出言疾声厉色,辱骂诽谤,别人固然受到伤害,自己也难免招惹麻烦。

在思想方面:第八,不贪而修不净观,对治贪欲。不净观是在禅定中观想自身和他身,从内到外,从生到死都是污秽不净的。如身具九孔,有种种排泄物,又身死后尸体脓烂腐朽等。佛教认为,这种观想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人生享乐的贪恋,可以坚定人们出家修行的决心。第九,不嗔而修慈悲观。慈悲观是在禅定中观想一切众生的可怜之相,产生爱护和怜悯之心,尽力给众生以欢乐,为众生拨除痛苦,以根治自己的嗔恨恼怒之心。第十,不痴而修因缘观。愚痴者不明佛理,以为人生具有永恒的实体,应当在禅定中观想十二因缘,认识三世因果相续的道理,以对治愚痴。十善能净化人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使之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佛教道德实践,在强调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更注重个人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这就是要广修四摄和六度。“摄”,是导引的意思,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菩萨引导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便。第一,布施;有三种施,一是财施,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等物惠施众生,这叫外财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他人,如帮助孤寡老人担柴,参加公益劳动等,叫内财施。二是法施,顺应人们的请求,将佛法道理讲给人听,或将自己礼诵修持功德面向众生,这都是法施。对我们来说,也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别人,贡献给社会。三是无畏施,对疾病者施与医药;对迷路者指明方向;对冤仇者调解道歉,对受灾者解救危难等等,都叫无畏施,也就是帮助别人战胜面临的困难和危机。第二,爱语;就是对人说话要和颜悦色,善言慰喻,说诚实语、质直语、调解语以及和善语。这是与人交往时向对方发出的第一个信息,是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所以释迦牟尼见人总是先说“善哉!善哉!”令人自然欢喜受教。第三,利行;时时处处要为别人着想,热心帮助别人,为别人干好事,办实事,使别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会亲密无间。第四,同事;要与大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修行方法。大乘佛教提出:“普度众生”的口号,相应地又把原始佛教以个人修习为中心的戒、定、慧三学扩充为具有广泛社会内容的“菩萨行”——六度,这是大乘佛教道德实践的主要内容。度字是梵文“波罗蜜多”的意译,含有“济渡”、“到彼岸”之义。“六度”也作“六度无极”“六到彼岸”或“六波罗蜜多”。意思是由生死此岸渡人到涅槃彼岸的六种途径和方法。第一,布施度悭贪。菩萨布施强调无论财施、法施、无畏施,都要从慈悲喜舍心、清净菩提心、广大平等心出发,从少到多,从劣到优,持之以恒,不望报酬。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观三体轮空,忘掉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这就是菩萨布施与小乘布施的不同。小乘也讲布施,但目的只在于解除个人吝啬和贪心,以免除来世的贫困。布施度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时,应当着眼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使个人利益服从并融合在整体利益之中。第二,持戒度毁犯。即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依据这一原则,作恶是犯戒,不做好事,不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同样是犯戒。第三,忍辱度瞋恚。对于横逆违意之境而不起嗔是为忍耐,对于诸法实相之理安住不动,是为安忍。忍又有二忍、三忍、四忍、五忍、六忍等说法。总之,人嗔我不嗔,人恼我不恼。佛教把忍辱视为万福之源。第四,精进度懈怠。精是纯粹不杂、进是勇猛不懈的意思。断恶修善,教化众生,都要勇猛精进。佛教对精进的释义有三种:一是披甲精进,喻如将军披甲上阵,不怕艰险,勇往直前;二是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三是利生精进,说法利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第五,禅定度散乱。扫荡一切妄想杂念,不为哀、毁、誉、称、讥、苦、乐等“八风”所动,令心专注一境。第六,智慧度愚痴。通达事理,简择正邪,决断疑念,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和冷静的头脑。佛教把智慧分成三种:一是闻所成慧,即从听闻他人所得的智慧;二是思所成慧,依前闻所得慧而进行深思熟虑,融会贯通,是得于自己思索的智慧:三是修成所慧,依闻和思所得的智慧,修习禅定,由定生明,领悟人生和宇宙的真谛,是得于证悟的智慧,至高至上的智慧。

六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佛教认为,应该六度齐修,不可偏废。如果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普度众生;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行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烦恼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因此,佛教的道德实践要求人们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在自利利他两个方面完善道德修养。

同类推荐
  • 苹果上的肖像

    苹果上的肖像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现代人的心灵圣经;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以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弘一法师半缘艺术半缘佛,将两世人生集于一身,虚云大师世寿120岁,经历过五朝四帝,两位大师的经历与才华令世人瞩目,本套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高僧大德的觉悟,为人处事的标竿。40副插图,含弘一法师亲笔书法。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王者之狂想英雄传

    王者之狂想英雄传

    遗留自远古时代的魔种异族一直是人类世界的大敌,面对强大残忍的魔种不断战斗主人公们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后却发现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比之异族带来的灾害更甚。他们开始思索,战争到底是因为种族间的不同还是利益上的冲突?这是一部王者荣耀同人,大家将要看到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战场之外的故事,面对爱恨情仇他们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抉择呢?
  • 不后悔

    不后悔

    本以为不可能的两个人,却爱上了,纠缠,融入对方的世界,爱如初吗?“未来,你还会跟我一起吗?哪怕死?”
  • 有妈的孩子不知道

    有妈的孩子不知道

    因为每个母亲都会像天使一样守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一个母亲会死去。
  • 流放大领主

    流放大领主

    没有领地?建一个城镇中心,这就是我的领地。没有居民?直接征召,一会儿就会有人来定居。没有士兵?建个兵营,居民直接转换成士兵冲锋陷阵!对别的领主来说都是头疼的大事,在肖云这,都是小事。
  • 竹马太宠之腹黑竹马甜青梅

    竹马太宠之腹黑竹马甜青梅

    缘分总是那么的奇妙——谁曾想、从小傲娇变大醋坛的他,看到自家媳妇跟别的男人聊的不亦乐乎。瞬间爆坛,拉住女孩认真地说到“不能跟别的男人说话!”“媳妇,我要亲亲”“媳妇,我要抱抱”婚后生活甜到萌宝只能泡在狗粮堆里自己“生存”——太欺负人了?!!
  • 闺蜜说

    闺蜜说

    偌斯帝贵族学院,是所有人向往的学校。在这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这同时也开始了一段不能开始的爱情……
  • 人间亦值得

    人间亦值得

    唐唯兮死之前,只记住了一个人,萧常欢。那个人不是顾沂琛。唐唯兮死后竟然连只言片语都没留给顾沂琛。顾沂琛几年后想起那个消失在自己世界中的高冷女人,只是回忆和仰慕还有她未曾察觉的爱。唐唯兮算计准了一切,却没想到忘了将自己的感情算进去,不然也不会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顾沂琛什么都没逃过唐唯兮的算计却在这场戏中走到了最后。到最后顾沂琛都不知道唐唯兮的计中计为何不在进行了。他只知道他赢了这出戏,却丢了挚爱。顾沂琛人生都最后那段日子想起唐唯兮高傲的看着自己:“顾沂琛,你们顾家男人也不过如此。”人生短短八十年,唐唯兮成了顾沂琛短短七年的光,却在顾沂琛三十五岁时被他亲手断送。八十岁的顾沂琛怀念的是风华正茂的唐唯兮和那七年的爱与算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和火的那些事

    水和火的那些事

    寓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广泛的读者基础。自古至今,许多人无论高居庙堂,或置身草莽,都对寓言情有独钟。寓言以其短小的篇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构思叙述方式,直达众多读者的心灵。寓言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目击者

    目击者

    修剪玫瑰的少女、十年一次的流星、死去后的第七天、隧道尽头被断石阻隔的光线……少年和少女将性命托付于刀尖,在心底为爱人铸了孤坟。人生仿佛一无所有,前程是黑暗,连续着的黑暗。爱和恨意的火花交织着不断迸发,善念与恶毒行走在人间。一个个诡谲的处境,一次次以身探险,情感是深沉而且内敛的,说不出口的爱意从眼角眉梢流淌而出,拥抱的动作仿佛只为了隐藏各怀鬼胎的神情。为了你,我可以杀人,可以救人,我可以为了我自己杀掉你,还可以为了你杀掉我自己。真相并不重要,甚至在揭露的那一刻让人想要再次掩盖它们。我们都如此孤独,像浩瀚宇宙的尘埃,追逐光明,旋转在阳光之下。人生残酷,甚至希望可以一生活在谎言之中,真相揭露的时候,死亡、危机已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