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33500000005

第5章 奇特的“孪生子”: 新艺术运动与新文学运动

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核心凝聚起来的新文化运动骁将们,从“改革文学”为决口,一举攻入守旧势力的顽固堡垒,进而或学术,或思想,或政治,意欲从根本上革新中国社会。虽有以发动“中国的文艺复兴”自我期许者,但运动的进程,终不能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成为一个自发的横向的合力推进的百年历程。浪头峰尖的运动领袖们,其实何尝满足于文艺一端;即使在新文学创作实绩上最为突出的鲁迅,在周作人的回忆中,绝非是为了“文学革命”才加入《新青年》同人:那时《新青年》还是用的文言文,虽然渐渐你吹我唱的在谈文学革命,其中有一篇文章还是用文言所写,在那里骂封建的、贵族的古文。总结的说一句,对于《新青年》总是态度很冷淡的,即使并不如许寿裳的觉得它谬,但是在夏夜那一夕谈之后,鲁迅忽然积极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鲁迅对于文学革命即是改写白话文的问题当时无甚兴趣,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这是他从想办《新生》那时代起所有的愿望,现在经钱君来旧事重提,好像是在埋着的火药线上点了火,便立即爆发起来了。在这样逼仄的时空里,陈独秀对“美术革命”理解的浅隘与隔阂、鲁迅对上海漫画界的过分敏感和失望,以及蔡元培对“美育”之社会作用的有意夸张,就都不难理解了。新文化运动最终未能广泛辐射到其他艺术领域,促成其迅速成长转变,而是成为一个以文学为单足、向前猛力跳跃的“跛子”。数年后,在“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们回望这段历史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表达了遗憾甚至怨意:九年前中国有个轰动人间的大运动,那便是一班思想家文学家所领导的“五四”运动。这个运动的伟大,一直影响到现在;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在科学上文学上的一点进步,非推功于“五四”不可!但在这个运动中,虽有蔡孑民先生郑重告诫,“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术”,但这项曾在西洋的文化史上占着了不得了的地位的艺术,到底被“五四”运动忘记了。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社会人心间的感情的破裂,又非归罪于“五四”运动忘了艺术的缺点不可!

记得二十年前的“五四”,当时新文学运动,曾非常猛烈地,在文学的形式上改文言为白话,在内容上反对着封建的贵族的文学,那时最早的口号即是要求平民的,写实的,并重民族的文学。像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文学运动,当时却没有影响到其姊妹艺术的新兴绘画的领域中来,这实在是一个大损失。另一方面,在无可奈何接受了“新艺术运动”后发于“新文学运动”的既成事实后,人们又不约而同地将文学革命(主要体现为白话文学地位的确立)的成功经验,视作美术革新的参照和借鉴。20世纪20年代,人体写生曾在中国社会激起强烈反应,一时被视为洪水野兽。但已有白话文的例子在前,有人便对这类新鲜事物定能突破旧势力围攻的必然性表示了乐观:白话文在以前差不多是人人反对的,但现在官厅都用起白话文来了。裸体画正似此一般,我们只要尽力地去说明,宣传,不怕一班人不欢迎!到了某个时期,恐怕还要向艺术家去求呢!再者,从“人的文学”受到启发,提出“人的艺术”:神权的时代的美术,已经过去了;接着已后的,献媚,装饰,自娱,一些花花绿绿或是奇巧怪异的;或者也不是这时代的需要了。我们要在艺术的基地上培养着“人”的艺术;发挥“人的意义”;同时反映着这时代的特性。甚至鲁迅,在1927年以他欣赏的青年画家陶元庆为例,说明他所期望的新艺术之本质——“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时,也不禁拿白话中“欧化语体”的生成经验,作为中国人新的绘画语言的考量参照:我于艺术界的事知道得极少,关于文字的事较为留心些。就如白话,从中,更就世所谓“欧化语体”来说罢。有人斥道: 你用这样的语体,可惜皮肤不白,鼻梁不高呀!诚然,这教训是严厉的。但是,皮肤一白,鼻梁一高,他用的大概是欧文,不是欧化语体了。正唯其皮不白,鼻梁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而且一句里用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

但我并非将欧化文来比拟陶元庆君的绘画。意思只在说: 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显然,不论是文学语言还是绘画语言,作为本质同一的新艺术语言,鲁迅对它们的要求也是同一的: 用不惮“拿来”的开放心态,大胆采撷外来的新技法、新工具、新思维,而又不失其中国人的“民族性”,表达的是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性情与精神——正是在这样的融合性的锻造中,欧化语体与中国人的油画,才真正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为现代中国艺术的独特果实,而无需理会他人的嘲笑与讥评。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1927年留法归来、倾力捍卫巴黎美术学校“学院派”传统的徐悲鸿,不仅在艺术上无法接受后期印象派以来的各种现代画派,在文学上也始终对白话的应用不屑一顾。1926年,他在一次访谈中说道:中国文字每况愈下,其情境之可怜,无异西方画派。将来中国无可读之文,或将转而求之于日本矣!总之一国之文字,决不能因人民程度之低而自趋卑下。譬如中国乡民,遇一切美观之事物,只能说“好看”、“好看”,而法国乡民而能以“joli佳”、“beau美”、“charmant 艳”、“splendide华”等不同之词,以形容之,此盖知识程度之不同也。在反对白话替代文言方面,徐悲鸿一直身体力行,居然在1927年——白话文已然完胜的年代——还写作文言小说;一生凡涉及文字者,几乎必用文言,仅见的几篇白话短文基本上都写于1949年后。这位致力于“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入中国画的名家,不仅美术观念上的保守屡遭先锋派抨击,文学语言上的守旧与固执也着实惊人。

与此同时,艺术评论界开始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艺术发育迟缓、“革命”未遂的深层原因。《申报》增刊“艺术界”编辑朱应鹏认为,“五四”一个极大的缺陷是“知有‘科学’而不知有‘艺术’”:西洋的文化,根本希腊,是“艺术的文化”。有艺术文化,才能产生科学。因为艺术的目的,在扩张情感,创造生命。譬如一座伟大的建筑物,必先要有享乐它的欲望,有构成它的理想,然后有科学的要求产生出来。科学根本于现世思想,否则决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中国人有一种极不可解的观念,就是一方面提倡礼教,一方面提倡科学,如果人人安于陋巷,不求享乐,不求优胜,那末要科学何用?……总之,科学不能离艺术文化而独立,不能附礼教宗教文化而并存,这是无可疑义的。作为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之一的“赛先生”,此时早已深入人心。朱应鹏发现,当年被用作反孔教运动的武器引进中国的“科学”观念,现在竟然与孔教相安无事了——“一方面提倡礼教,一方面提倡科学”,这种“极不可解”的观念,无疑是再次落入了“中体西用”的思维窠臼;一般民众对于“科学”的认识,大都限于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角色,完全忘却它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丰厚文化土壤,受到艺术发展需要的刺激和带动。相对于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朱应鹏的“艺术科学观”另辟蹊径,但殊途同归: 在此时此地的中国提倡艺术,不能不将艺术的“无用之用”略加修饰,或取宗教而代之,或借科学以存之。

1939年,当全民族已逐步卷入抗战漩涡之中时,人们对美术界寄予了新的期望:“五四”时期未能获得质的飞跃的现代中国美术,现在能否和中国文学一样,走上“抗战的,民族的,和大众的新阶段去”呢?二十年前中国新兴绘画正在启蒙时代,那时正在努力吸取外来的营养,故当时虽有文学指示其创造的去路,无奈他正在模仿时期。这也就是“五四”的新文学运动没有影响及绘画的一个客观的重要原因。……经过二十年来的吸收,模仿,在技巧上足以给予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以相当的完成性,所以现阶段中国的新兴绘画已步出模仿而达到创造的阶段了,站在文学已铺就的大道上的美术家们,难道还不挺身直追吗?20年就能从启蒙时代、模仿时期跨入创造阶段,对“中国的新兴绘画”的发展作出这种判断未免是过于乐观了。正如英国的东方艺术史学者苏立文所观察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西方绘画,日本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去吸收和消化,到这时却一下子出现在中国画家面前。”在庞大且辉煌耀眼的西方美术体系的参照下,中国现代美术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们相似,就是找到并确立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后者几乎是水到渠成地抓住了白话文这个突破口,以此为基体,立刻着手文学创作和批评,在摸索中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丰富、调整;前者却远没有这么幸运,中西的绘画传统看似对立但又不无互补,在精神层面上甚至还能发现某些相通之处(尤其是一些欧洲现代流派),这就形成了鲁迅所说的所谓古国青年身上的“双重的桎梏”——祖先遗下的“旧日的桎梏”和国外新艺术家们可敬的“身外的新桎梏”。大多数人积极而茫然地学习着,模仿着,然而尚不懂得如何取舍评判,也不敢毅然甩掉“桎梏”的重压(或者在自己和许多人眼里,那还称得上本领)。相比新文学,新艺术孕育期的最初阶段显得如此混沌、茫然;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第一批“五四”影响下的艺术留学生的纷纷归国,以及国内新艺术教育培养的第一代人才的成熟,新艺术运动才真正开始掀起波澜,并在20年代末30年代前中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巅峰之作。而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也同样成就斐然,“四大喜剧”是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同时还富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成为世界戏剧创作史上的典范之作。
  • 情感教育入门

    情感教育入门

    由于各种各样的生存压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丰富性的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足以让我们感到骄傲的地步。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已非常深入,但实际上,我们依然处在世界真相的边缘。甚至由于我们的先入之见,哪怕对于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可能都缺乏了解的机缘。我们可能只活在了事物的表面,而没能更深入地走进世界的内部,甚至走进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所以,诗人在这些入门诗的写作中,为诗设定的一个新的任务就是,保持好奇的生命感觉,放低人生的姿态,从新的认知开始,通过对日常事物的重新观看,重塑我们的生命感受。臧棣的近作“入门”系列诗歌坚持了他一贯的诗学主张:对语言的追寻以及对认识的追寻。同时也反映出他近年来诗歌创作的新变:一种具有浓郁后现代特征的、互文性的探索,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自然书写的再造与化用,由此形成一种辨识度极高的“咏物的智性抒情诗”风格,对现代汉语诗歌文体建构做出了有益的开拓。
  • 生命是一场旅行(上)

    生命是一场旅行(上)

    当你没有达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说:“是的,但看看我们途中所发现的东西!看看这些因为我尽力去做而走进我生活的美妙东西!”生命正是挖掘的过程中才具有活力。而且我相信到最后真正要紧的还是过程中的乐趣。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是文学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阶段,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的最重要的栽体。没有古代文学,可以说就没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现存的近五万首唐代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开拓。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擘,一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学生汪曾祺也以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自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关注沈从文及其作品,1939年他选择考入西南联大,与沈从文在联大任教有很重要的关系。沈在创作、生活上对汪处处关照,两人的师生情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汪曾祺的散文总有一种温和,不矫情不做作,质朴浅淡,却含蕴悠长,耐人寻味。老师沈从文曾评价学生汪曾祺:“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热门推荐
  • 时空豪侠

    时空豪侠

    讲述几个年轻人穿越于唐朝和现代之间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蓝翎坠

    蓝翎坠

    旷世奇宝蓝翎坠流落人间,各门各派相互争夺,当数琉璃阁,阴魔殿和天下第一剑争夺最为激烈,20年前的一场阴谋导致江南赵府惨遭满门,赵破天生有一子,名唤赵景,时年刚满一个月,赵府满门之时正是赵景满月之日,天降一仙姑将襁褓中的赵景救下,其他人无一幸免,其父临终前,留下一锦囊赠于仙姑,究竟什么秘密?赵景能否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事情将如何发展,一切尽在揭秘中。
  • 回眸,笑

    回眸,笑

    她来了,渡那三生情劫,原来他也在,陪她三世缱绻,,,且看神落凡间,一切,拭目以待……回眸一笑,谁成了谁的劫……且看神覆天下,谈笑苍生……微瀾:“我端坐在时光的彼岸,用淡淡笔墨细数着,红尘的悲欢...”[本书仅为第一部,后续更加精彩]
  • 莫克的英雄之路

    莫克的英雄之路

    嗨,我就是莫克。什么?你没听过我的名字?很遗憾,除了孤陋寡闻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词了。如果你有机会到原大陆去的话,会发现我的名字跟雕像一起树立在王宫门前那个最大的广场上,每个看到雕像的人都称呼我为-英雄!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英雄的……
  • 灵琊纪

    灵琊纪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力量,或是力大无比,或是行如闪电……他们小隐于世,他们出没各个奇异地点,他们是国家的坚强后盾,他们撑起那,那只属于他们的天空……
  • 忘情箭

    忘情箭

    一个传奇的人。南宋时代的高富帅,临安富商之子乔山,姿容俊秀,聪颖善良,有经天纬地之才,锦绣前程唾手可得。两本神秘的书。一本洞悉天机、预测大宋百年国运的《天眼拾遗》,一本承载着鲜卑人上古神功的《天玺三诀》,把乔山卷入了江湖,从此命运风起云涌。三段“箭”的境界,从“化气为箭”到“箭有神思”,再到“以神驭箭”,不断自我超越,隐约中控制着人物的命运转折和聚散离合。少年乔山在一步步失去家庭、财富、容貌、才华、朋友、甚至爱情的历程中,几经浮沉挣扎,人性亦在不断沉沦、变迁和升华,最终脱胎换骨……(欢迎加入作品讨论群272757442)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重生之千年之恋

    重生之千年之恋

    此文开始修改内容,剧情不会有太大变化……
  • 灵媒阿笙

    灵媒阿笙

    五岁那年,在漫天的萤火中我遇见了缘定三生的人。十岁那年,因为狐狸的一滴眼泪彻底开启了我的阴阳眼。二十岁这年,昔人重逢,一场好戏热闹开演。在我眼中,是千妖百鬼提着幽蓝鬼火游走人间。在我耳边,是无数怨灵蛰伏在黑暗中哀恸痛哭。我是,灵媒阿笙。
  • 大荒世界

    大荒世界

    一个幼年的孤儿,踏上修士之路。从展开了他传奇的一生,为父报仇!寻找生母。多角度的情感纠葛,一次次的成长让他最终成为整大荒世界的颠峰!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