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0300000005

第5章 中国历代度量衡的发展(5)

以自然物为度量衡基准者,还有另一种情形,就是以动物或人的毛发为最小长度单位。例如《孙子算经》提到:“蚕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易纬·通卦验》:“十马尾为一分。”《说文解字》:“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对于这些说法,吴承洛所着《中国度量衡史》认为,这是度量衡小单位的假借命名方法,并非度量衡定制的本法。但无论如何,它所体现的,是以自然物为度量衡基准的指导思想。

除此之外,古人还用粟米作为度量衡基准,规定1粟为1分,6粟为1圭。这些,都是用自然物作为度量衡基准的实例。用自然物作为度量衡基准,这是计量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选择。现代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米,在19世纪初被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的四千万分之一,这是以自然物作为度量衡基准的典型例子。

以自然物为计量基准,在古代科学条件下,有其不足之处。因其所取自然物难以做到整齐划一,这就使得标准本身缺乏权威性、统一性。即如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而言,日积月累,其长度也会变化,这就使得据此制定的长度标准与当初的标准产生偏差。正是由于这诸多因素,使得古人又进行了以人造物为度量衡基准的尝试。

以人造物为度量衡基准的做法,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分不开。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到商周时,已经有很大发展。例如,据史书记载,西周时,陶工已经成为专门行业,各种陶器的容积和大小尺寸也都趋于规格化。规格化的陶器,自然是度量衡进步的结果,但它同时又可以为度量衡提供基准。现存的先秦量器,基本上都是铜量和陶量,它们都是人造物,其中有些具有度量衡标准器的作用。

除了陶器以外,西周还有许多玉器。这些玉器主要是贵族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礼器。它们不仅制作精细,而且还有严格的尺寸要求。正因为如此,古人选择其中某些器物作为度量衡基准。例如《考工记·玉人》即曾提到:“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这里所说的“璧”是一种玉璧。“好”,指璧的孔径。“羡”,据东汉郑玄的注解,表示延长之意。即是说,这种玉璧本来应该孔3寸、外径9寸,现在让这种璧在某个方向上延长1寸,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缩短1寸,成为长1尺、宽8寸、内径3寸的玉器。这种玉器就提供了一种度量基准,成为天子的“量物之度”了。

此外,还有用钱币作为度量衡基准的。因为钱币是一种重要交易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很常见,而其制作轻重大小又有一定之规,故可用来考订度量衡。但是所有这些方法,在古人心目中,都不是考订度量衡基准的根本方法,古人所推崇的,是传统的乐律累黍说。

所谓乐律累黍说,是古人为制订度量衡基准而发明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的基础在于他们对音律的认识。古人认为,音律与万事万物都有关系。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所说:“王者制事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六律就是指的音律。中国古代传统上用的是十二音律,这十二音律又分为六律和六吕。单提六律,就可以作为音律的代名词。司马迁这段话意思是说:帝王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测量准则,全都来自于音律,音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度量衡的基准:也应该来自于音律。

度量衡与音律相关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但真正使其形成系统理论的,则是西汉末年的刘歆。刘歆曾受王莽之命,组织一班人考订度量衡制度,历时两年多,制作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并总结出了一套成体系的度量衡理论。《汉书·律历志》详细记载了刘歆的这套理论:“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柜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这是说,测量长度的单位主要有5个,即分、寸、尺、丈、引,它们是用来测量长短的,其基准来自黄钟律管的长度。能发出黄钟音律的开口笛管,其长度为9寸。这一长度可以通过某种谷子的参验校正得以实现。具体方法是选择个头适中的这种黍米,1个黍米的宽度是1分,90个排起来,就是90分,正好是黄钟律管的长度。这一长度就是度量衡基准,由它可以确定不同的长度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小于分的单位,还有厘、毫、丝、忽等,均是十进位换算。

古人认为能吹出黄钟音律的开口笛管的长度是一定的,因此拿它做度量衡的基准。这一做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笛管长度与其所发音高确实相关,一旦管长变化,必然引起音高变化,这是人耳可以感觉到的,从而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选定管长的恒定性,这就使得它有资格作为度量衡基准。但另一方面,对一个笛管而言,它所发出的音高是否黄钟音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这就带来了标准的不确定性。为此,古人又用子谷柜黍作为中介物,通过对它的排列,获得长度基准。在这里,度量衡的长度基准是黄钟律管,黍米的参验只是一种辅助基准。

以黄钟律管长为基准的思想,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但对其具体数值,却有不同的说法,有认为1尺的,有认为9寸的,也有认为8寸1分的。但自从《汉书·律历志》采纳了刘歆的说法以后,黄钟管长9寸之说,就被历代正史《律历志》所接受,成了后世度量衡制订者的公认数据。

黄钟律管不但提供了长度基准,而且还提供了容积标准。《汉书·律历志》引述刘歆的理论说:“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柜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这是说,量器的标准单位有5个,分别是龠、合、升、斗、斛,是用来量多少的。它们的基准来自于黄钟之龠。所谓黄钟之禽,是指这种龠的大小是用黄钟律管定出的长度基准来规定的。龠确定以后,再由龠进一步得到其他各量。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

黄钟之龠的大小也可以通过子谷柜黍的参验校正而得到。具体方法是,选择1200个大小适中的黍子,放在龠内,如果正好填平,那么这个龠就是黄钟之龠。

另外,黄钟律还能为重量单位提供基准,《汉书·律历志》接着引述刘歆的理论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即是说,称重也有5个标准单位,分别是铢、两、斤、钧、石。它们的来源是所谓的黄钟之重。因为由黄钟律管可以得到长度基准,由长度基准可以定出量器基准。量器基准确定以后,它所容纳的某种物质的重量也就随之确定,这个重量就可以作为衡器基准。所以,衡器的基准也来自于黄钟律。对此,古人同样是用子谷柜黍的参验校正而得到的。他们认为,黄钟之龠恰好能容1200粒黍子,这1200粒黍子的重量就是12铢。铢的大小得到以后,其余的也就不难得到。其换算关系: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通过刘歆的论述,我们知道,在古人心目中,度、量、衡三者,就是这样与黄钟律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的。

古人努力为度量衡寻找统一的基准,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他们提出的上述理论就内涵而言也被后人身体力行,但实践的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对此,吴承洛先生在《中国度量衡史》一书中分析说:“律管非前后一律,管径大小既无定律,又发声之状态前后亦非一律,由是历代由黄钟律以定尺度之长短,前后不能一律,以之定度量衡,前后自不能相准。以声之音,定律之长,由声以定度量衡,其理论虽极合科学,而前后律管不同,长短亦稍有差异,故及至后世已发现再求之黄钟律难得其中,再凭之积柜黍,不可为信。”吴承洛的评价是客观的。中国历代度量衡单位量值变化很大,其中虽有很多社会的、经济的原因,但乐律累黍的方法的不确定性,则毫无疑问是其技术原因之一。

度量衡的管理

在古代各种计量管理中,古人对度量衡管理最为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制度。这一切,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从现存各种资料来看,西周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制度的朝代。庙堂的建造、器物的陈设、田地的分割、车辆的制作,一器一物,无不要求符合制度。而制度的订立和监督施行又离不开度量衡。《礼记·明堂位》说:“周公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周礼·夏官司马》说:“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同其数器,壹其度量。”从这些记载来看,在西周,度量衡是由国家权威统治者颁行的,并由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这一做法,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成了古人为使度量衡具有权威性而奉行的一种传统措施。

西周度量衡管理的具体条例,在现存的文献中尚未发现,但从多处有关记载中可知,西周时期确已形成一套度量衡管理制度,并且这一制度随着朝代变迁也有相应的发展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不复存在,但各诸侯国仍竭力保持自己度量衡制度的一致。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多诸侯国都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并开始将其铸刻在有关器物上。在现存的先秦量器上,很多都有铭文,其中1857年在山东省胶县灵山卫出土的齐国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左关铜和是现在存有铭文、能说明年代和量值的最早的量器。这三件量器上的铭文,都规定了明确的校量制度和管理措施,并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相应惩罚。陈纯铜釜还将监制人名和制器人名铸在器物上。其他诸侯国也有类似的量器出土。这些情况表明,战国时期对度量衡从器物的制造、使用,到校测,都有了具体规定和措施。

更为完善的度量衡管理制度,则产生于战国时的秦国。早在秦孝公(公元前361一前338年在位)执政时,秦国就在商鞅的主持下,推行了“平斗桶、权衡、丈尺”之法。1976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千余支战国时期的秦律竹简,其中涉及到度量衡管理的占一定比重。例如《工律》条规定,在县和管理官营手工业的工室里使用的度量衡器具,要由官府或专职人员校正,至少每年校正一次。所有的度量衡器在领用前,都必须经过校正。除此之外,秦律还严格规定了有关度量衡器具允许误差的标准和超出标准的处罚办法。例如根据《效律》条的记载,对于衡器,石(当时的120斤)不准确,误差在16两以上,罚有关官员1副铠甲;介于16两和8两之间者,罚1副盾牌。半石(当时的60斤)不准确,误差在8两以上,罚1副盾牌。称黄金所用的小型权衡器不准确,误差在半铢(约合今0.3克)以上,罚1副盾牌。对于量器,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规定,与今天国家对各种计量器具检定规程中关于允许误差范围的规定极为类似。

对于度量衡的管理,历代统治者大都十分重视,并各有其具体规定。例如唐代法律规定,校正度量衡时,结果出现偏差,不合规定者,打70大棍;监管人员未察觉者,打60大棍,知情者同罪。这是对校验人员的处罚规定。再如明代规定,对于度量衡,要小心谨慎地进行校斟,校斟以后,将合格的度量衡标准器颁发下去,悬挂在市场上,处罚那些不合标准的人们。另外,对于商人利用度量衡做手脚、搞欺诈的行为,明代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处罚办法,并且严格要求定期校验。明律规定,即使斛斗秤尺都符合标准,但未按规定经官府校勘印烙者,也要“笞四十”。清代法律的有关规定与此大致相同,但对仓库官吏犯此法者,规定了更严厉的处罚。严格的管理是保持度量衡制度稳定的必要条件,古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古人对度量衡不仅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检定度量衡器具时还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吕氏春秋·仲春纪》记载说:“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均衡石,角斗桶,正权概。”《仲秋纪》说:“仲秋之月,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正钧石,齐斗甬(斛)。”古人认为,春分秋分之时,日夜均等,是校正度量衡器具的理想时期。古人的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两个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气温冷热适中,校正时不会受温度变化影响。可见,古人对校验度量衡器具时外界条件的影响非常重视,并根据他们对于自然规律的了解,做了比较好的选择。

另外,为保证经校准后的器具不再变形,对制造度量衡器的材料也有一定要求,古人选择的是铜。《汉书·律历志上》载:“凡律度量衡用铜者……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即是说,铜不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抗腐蚀性强,因此应以铜为原料去制造度量衡标准器。古人所说的铜,往往指的是青铜,即铜锡合金,而青铜在其强度和抗腐蚀性能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当然,青铜也热胀冷缩,“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但其变化量很小,古人不知。在古人所接触到的有限的几种金属中,从成本及性能两方面来考虑,以青铜为制作度量衡器原料,的确是最佳选择。现存的一些秦汉青铜量器,历时已两千多年,仍保持着完好的形状,这充分证明了古人选择的正确。

度量衡大小制的形成

三国鼎立时期,度量衡制度基本沿用前代,无大变化。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不复存在,中国度量衡的发展,步入了它的混乱时期,度量衡的量值出现了急剧增长的局面。

据吴承洛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量值增长幅度的变化,自王莽的新朝开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他说:“自新莽始,中国度量衡增率之变化,可分为三期:后汉一代度理衡之制,一本莽制,所有量之变化乃由无形增替所致,是为变化第一期;南北朝之世,政尚贪污,人习虚伪,每将前代器量,任意增一倍或二倍,以致形成南北朝极度变化之紊乱情形,至隋为中止,是为变化第二期;唐以后定制,大约均相同,其有所变化,亦由实际增替所致,非必欲大其量,以多取于人,自唐迄清,是为变化第三期。”(《中国度量衡史》)

吴承洛还分析了度量衡三者各自单位量值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增长幅度。他认为,就尺度而言,在上述变化的长一期,单位量值增幅约为5%,第二期则达25%,第三期约为10%。三期累计增长幅度约为40%。就量器而言,其量值的增长幅度更大。在第一期,增递率约为3%,第二期则高达200%,第三期亦与之类似,累计增长率约为400%。权衡器单位量值增长幅度则介于度、量之间。在上述变化的第一期,权衡单位量值基本没有变化,第二期则增长200%,第三期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吴承洛所得出的这些数据,随着出土度量衡器物的增加,可能会有某些变化,但他所描述的度量衡量值变化的历史过程,则无疑是准确的。

同类推荐
  • 人其实有两条命

    人其实有两条命

    人如何发现自己的藏象生命?如何学会理解并运用藏象思维?这一切与梦到底有何关系?通过梦,我们能得到什么?本书通过对梦通俗易懂的阐述,不仅仅解释了梦的来源于梦对人的作用,更著述了梦的逻辑和解析方法。通过本书,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解梦的法则。通过对以往看似无用的梦的正确理解获得人生帮助。
  •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巴蜀咽喉 瞿塘关(文化之美)

    中华大地受大自然厚爱,山川大河,茂林平川,各具特色。天府之国,巴蜀平原素来有富饶美丽之名,然而李白却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可见要及进入这富饶之地也是不简单。而瞿塘关却被称为巴蜀之咽喉,可见其特别,而本书将为读者整理讲述这瞿塘关的历史渊源、古迹名胜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政体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空灵日记

    空灵日记

    生活潦倒的私人侦探,为了一份体面的薪资,无意中闯入了神秘的异空间。是人性还是本能,因为一本不平凡的日记,一度踏上非凡的旅程。是冒险还是生存,我只知道为了爱情也为了友情。惊险的龙蛇峡谷,恐怖的深渊鬼冢……未来都只是一个未知数!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对人际关系要有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还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如果青少年变得孤僻、不合群,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能正确对待环境及其变化: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起凌涌

    风起凌涌

    一边是平淡稳定的日常,一边是诡异惊恐的历练,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生活?一边是温和平凡的凌薇,一边是残暴嗜血的风凌,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共三十六个计策,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以及在各种处境下克敌或避敌制胜的智慧。每一计由解语、按语、注释、译文、赏析等栏目组成。
  • 腹黑总裁囚爱小娇妻

    腹黑总裁囚爱小娇妻

    苏启哲:暴力女。末小艾:娘炮男。苏启哲:吃东西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你能不能斯文点。末小艾:你能不能别装B。苏启哲:你是A还是B,我看顶多算个A吧。末小艾:娘炮,你死定了。
  • 偏执甜宠

    偏执甜宠

    【全文免费】初见时,岑随一身黑衣,在酒吧嘈杂音乐之下,他被众人围着,模样慵懒不羁,几下便把挑事的人撂倒。沈祉砚惊呼:这人还挺帅!再次见面,她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就认识,在他迷人的外表和撩人的话语之中,她渐渐付出了真心。结果却发现这人心口不一,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混蛋!之后,岑随才发现,他早在那场无理的游戏里丢失了自己的心,每天赖在沈祉砚身边,一口一个小宝贝,誓死要将自己的小娇妻追回来!“走开!”沈祉砚眯着眼,声音冷冷的,不耐烦地道。岑随一把抱住沈祉砚大腿:“媳妇我错了!跪键盘跪榴莲跪方便面,你选一个!”“……”————原谅作者简介渣,本文是一个一半校园一半都市的甜文!记住它会甜的!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

    海明威的作品很多,我们这个选本,除了《老人与海》之外,还收录了另一篇“硬汉风格”作品《不败之人》,以及他的“意识流风格”代表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后者并不好读,但能够反映海明威文学风格的另一面。
  • 竹马巨星住楼上

    竹马巨星住楼上

    【乖张甜妹VS腹黑巨星,1V1高甜预警,请备好胰岛素】她和他是青梅竹马。从小,她整日无节操地跟在人家屁股后。当看到其他女孩的靠近,直接霸道地拉过他的手介绍道,“我姓未,名婚妻,以后请叫我未婚妻。”专属颜翊辰的小未婚妻。却不想,长大后,他的小未婚妻,跑了!三年后再次相遇,大灰狼步步为营,将小白兔套入圈中,“未婚妻,你该改名了。”“改……改成什么?”“颜夫人。”专属他颜翊辰的小甜妻。……某日,当她醒来,发现各大平台重播着现爆火组合里那个从未现真容的神秘人物终于露脸的采访画面。她揉揉眼睛,惊讶地看着电视,再惊讶地看着身边人。卧槽,怎么长的一模一样!说好的青梅竹马,你却偷偷成了超级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