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34500000013

第13章 林黛玉进贾府(上)

第一节别父进京

<林氏家族>

【原著第二回: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此段原文具体介绍了林家的基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八处要点。

第一,林家的祖先“曾袭过列侯”,如何理解这句话?在原著第一回中,作者曾描述这部著作中的环境朝代,是“假借汉唐等年纪”。因此,原著中许多的内容,包括官位、都城等都是虚拟的汉唐。我们在前文介绍过,“尊重原著设置的故事环境”就是解读这部著作的第一把具体钥匙,读者们努力要去适应原著的这个虚拟环境,否则就是给自己制造阅读障碍。

读者们都知道,贾家是一门两国公。公爵这个爵位,自西周时期就有了。但是,国公这个爵位是隋唐以后才有的,是当时公爵爵位的最高等。“列侯”这个爵位,不同于普通的侯爵,它的源头要上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后,制爵分二十级,并没有公爵爵位,以彻侯位为最高。西汉建立后,延续此项制度,彻侯为汉代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后来为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也称列侯。所以,“列侯”是汉代异姓功臣的最高封爵,相当于隋唐时期的国公。由此可以得出,林家的祖上与贾家的祖上都是因功而封的最高封爵,地位大体相当。但他们又不一样,汉朝的“列侯爵位”明显出现在隋唐的国公爵位之前。这就是作者的一种暗示:林家是比贾府更早的老贵族,祖上的地位相当。

第二,林家的列侯封爵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后来皇帝额外加恩,又让林如海的父亲袭了一代。也就是说,林家封袭了四代。这条线索很重要,有它重要的暗喻,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此处的“字表”是一处错误,表明林如海这个人物身上藏有很多秘密。我们后文详解。

第四,林如海这代没有世袭,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探花。探花要经过皇帝的钦点,再加上林家祖上的功勋因素,所以林如海一定很受皇帝的重视。林如海的官已升至兰台寺大夫。这是个虚拟的官职,所以无从查证,但从这个官职的称谓来看,有两点可以确定:其一,这个官位主管兰台寺,而兰台寺大概就是兰台;其二,这是一个京官。当下,林如海又被外放到扬州当盐政。盐政这个官在历代都是肥缺,要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担任。由此可以得出,林如海是皇帝的宠臣。

作者虚拟的“兰台寺大夫”这个官职,也带有迷惑读者的意图。为什么这么说呢?乍一看“兰台寺大夫”这个官职,必然是个京官。如果加上林如海又被点探花,又当盐政,读者们会感觉林如海从一开始就是个京官。那这里的矛盾便来了,既然林如海一直是京官,那林黛玉为什么长到六岁才去见外祖母第一面呢?所以,这里虚拟的官职描写,是作者故意给读者布下了一个迷阵。按原著的线索看,林如海应该一直是个外任的官员。这一矛盾,也体现了林如海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后文详解。

第五,原著作者对林家的门第总体概括为,“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这在原著中是非常高的评价。

第六,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这表明,林家男孩子少,已经几代单传,亲戚已经远到以“堂族”来论。在这第一点上,原著作者埋有伏笔的,我们后文详解。

第七,“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原著这段内容是有藏笔的,意在故意混淆读者的视线。简单的叙述是这样:林如海先生育一嫡女,次年又生一子;在女儿四岁时,三岁的儿子死了;今年女儿已经五岁了。

第八,林如海夫妇对女儿爱如珍宝,教她读书识字,有“假充养子之意。”这表明,林如海夫妇已经无心再要儿子了,他们要培养黛玉继承家业。这是原著中的一条重要暗线,我们后文详解。

<林如海对话贾雨村>

得知“起复旧员”

由于贾敏病逝,黛玉守孝,贾雨村每日郊游。一日,贾雨村郊游期间遇京城故交冷子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后,又见到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张如圭告知了贾雨村朝廷起复旧员的信息,冷子兴建议贾雨村去求林如海。

林如海的谋划

【原著第三回:次日,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又谢了林如海。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原著此段文字中有大量的藏笔,可以分为以下五处要点。

第一,林如海说,由于贾敏去世,贾母念及黛玉的培养教育,已经派人来接。但是,因为黛玉病没好,所以还没走。原著中的这处描写,涵盖了此段对话中的第一个“已”。这段话就是在暗示,贾母派来的人已经到了,正在等黛玉病好后进京。镜主在前文中分析过,贾雨村见冷子兴的时间是5月13日,此时就是5月14日,而贾敏的死亡时间是在4月。如果贾母是在得知贾敏死训之后再派人接黛玉的话,那么京城离扬州的距离就很近了,单程大概半月的时间。事实是这样吗?在本书第一部分中,我们提到过“扬州到京城的路途”是解读原著的一把具体钥匙。关于这一点,我们马上进行详解。

第二,我们一起看林如海的谋划。林如海说,要报答贾雨村对黛玉的教导之恩。所以,“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让贾政帮忙办理,“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这连续三个“已”,表明林如海对贾雨村复员的一切事项都有事先的谋划,非常从容。我们知道,张如圭得到“起复旧员”的信息是在“昨天”。而从此时林如海从容的对话中可以读出,他的筹划是在得知“起复旧员”的信息前就已经做好了。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起复旧员”的信息,林如海一样会这样做,一样要帮助贾雨村“复职”。再联系到前文中,当黛玉因母亲病重无法读书时,林如海挽留想要辞馆的贾雨村的情节我们就会明白,林如海的谋划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进行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条暗线,我们接下来要慢慢破解它。

第三,办事要有费用,林如海对贾雨村说,“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这句话表明了三点内容:其一,林如海心细如发,万事都考虑的十分周到。其二,林家与贾府已经有钱财往来,所以才会在信中注明即可。其三,林如海对贾雨村“复员”的事非常尽心,支付了很大一笔费用。根据原著后文的描述,贾珍为贾蓉捐一个虚职的“龙禁尉”花费一千二百两。这里贾雨村要复职的是一个拥有实权的知府,花费会高出很多。由此来看,林家与贾府来往的钱财数量还不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暗线。我们后文详解。

第四,林如海说已经选好了出行时间,即“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这又是一个“已”。回顾整段文字,一共出现了五个“已”,表明了林如海具有极强的预谋筹划能力。根据前文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这个“出月初二日”就是6月2日。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林黛玉启程进京的时间,是林黛玉6岁之年的6月2日。这个日期很重要,是判断扬州到京城的路途的重要依据。

第五,有些读者猜测,既然贾母“遣了男女船只来接”,那黛玉启程去京城的时候,会不会用船装载了大量的财物?关于这一点,镜主认为可能性不大。从贾母的角度来看,派人派船来接体现的是诚意,这个诚意应该集中在接外孙女上。如果是派个船队来接财物,那实在是太过分了,贾母就是再贪财也做不出这样丢面子的事。从林如海的角度看,由于他当下只剩黛玉一个孤女,大量装载财物便有转移财产的嫌疑。所以,黛玉的出行必然以低调为主。从作者描述黛玉只带了一个奶母和一个丫鬟的情节来看,也证明我们对“黛玉低调出行”的判断是正确的。至于双方的财物往来,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何必一定随黛玉同行?

<林黛玉别父进京>

【原著第三回: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黛玉本身不愿意去,但是贾母“致意务去”。同时,林如海也让黛玉务必要去。这就是说,黛玉动身去贾府,是贾母和林如海的一致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暗线,我们后文详解。

第二,林如海的话表明,他已经不想再续娶正妻。而现在的妾室又都没有生育能力,那么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在黛玉走后,林如海身边将无妻无子。这是原著中的一条重要暗线,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林如海说,到了贾母那里“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林如海的顾盼之忧是什么?是林黛玉缺姊妹陪伴吗?我们后文详解。

第四,作者特意描写,在贾雨村的船上有两个小童。这两个小童,一定是林如海给贾雨村配备的下人。为什么是小童呢?因为小童可以依附贾雨村长大而不必再回林府,这就是赠予的意思了。所以,林如海对贾雨村非常的好,赠予他“复职”的门路!赠予他“复职”的费用!赠予他服侍的下人!

第二节扬州到京城的路途

<扬州到京城的路途>

关于扬州到京城的路程有多远,林黛玉走了多长时间,原著中并没有直接交代。但是,我们仍能从作者在原著各处描写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暗藏的线索。接下来,镜主就和读者们一起去查找这些原著中隐藏的线索。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林黛玉和贾雨村启程去京城的时间是6月2日。

其次,我们来推断一下他们到达贾府的时间。这就要用到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一把钥匙,“寻找合适的参照物”。以下是黛玉初入荣国府时,作者对几位人物的衣着的描写。我们便从这里着手来进行推断。

例一、【原著第三回: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

例二、【原著第三回: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例三、【原著第三回: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

例四、【原著第三回: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

例五、【原著第四十五回: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

前四个例子是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不同人物穿着的衣物描写。其中,“例一”描写的是一个丫鬟的装束。她身上穿着袄,说明天已经冷了。“例二”描写的是王熙凤的装束,内是袄,外是银鼠褂。凤姐内外两层冬装,而银鼠褂则是荣国府女主子冬天天标准穿戴。“例三”描写的是贾宝玉换装前的装束,内是箭袖,外是褂子。贾宝玉也是内外两层冬装,说明天气冷。“例四”描写的是宝玉换装后的装束,是大袄。由于宝玉就住在贾母卧房的碧纱幮中,所以换衣后见贾母不必经过室外,因此没有穿外套。但是,即便在室内,宝玉仍旧穿了一件大袄,这说明天气比较冷。“例五”则描写的是黛玉在写完《秋窗风雨夕》后,宝玉来见黛玉时的穿戴。当时的时间是9月14日以前,即贾母等众人去赖大家赴宴之前。那天天下着雨,宝玉已经穿上短袄了。我们可以拿“例五”中的具体时间与衣着服饰作参照,来推断前面四处例子中所穿衣物的具体时间。

由以上五处例子的对比我们知道,林黛玉初入贾府是已经是冬季。古代冬季是农历10、11、12三个月。所以,黛玉入贾府的日期一定在10月以后了。那么此时是深冬吗?也不是,根据后文情节来判断,薛家也肯定是这一年入贾府的,而且是在林黛玉入府一段时间以后才到来的(我们后文进行详解)。参照宝玉在“例五”中深秋时节的穿戴,我们推断黛玉到贾府的时间大致在例五时间的一月之后。因此,我们得出个大概的推断:黛玉入贾府的时间是在初冬以后,至少在10月中旬以后。

最后,我们推断一下林黛玉路上的时间。林黛玉出发在6月2日,到达的时间至少在10月中旬以后。所以,黛玉上京路上的时间至少四个半月,甚至更长。

<林黛玉走的快还是慢>

首先,我们知道林黛玉上京走的是水路。依照原著设置的环境,京城为长安,它在扬州的西向偏北,水路向西行进必然是逆流而上。在原著第一回中,甄士隐赠银贾雨村助他进京赶考时也说,“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可见,黛玉赴京的路程是逆流而上,所以一定比较慢。

其次,林黛玉体弱多病,又值母亲刚刚亡故,必然悲伤,再加上年龄幼小,所以为了照顾黛玉,一定是每天晚出发、早休息,因此每天行进的路程必然不多。

综合以上两点,林黛玉从扬州到京城走的很慢。所以,这个至少四个半月的行程,是慢走的行程。

那么有没有快走的行程呢?镜主肯定的回答,有。而且,每种行程在原著中都有它特定的作用。我们后文逐一详解。

<由扬州到京城的行程揭开的秘密>

一、由扬州到京城的三种行程

1、慢走的行程

黛玉进京采用的是慢走的方式,大致用了四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黛玉进京是逆流而上,因此如果顺流而下的话,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船速大概也要比上行快一倍。所以,由京城到杨州的慢行时间,大致为两个半月左右。

因此,我们得出推论:采用慢走的方式,由扬州到京城大致时间为四个半月,由京城到扬州大致时间为两个半月,来回时间大致为七个月。

2、快走的行程

在原著第十六回中,作者描述安葬林如海后的黛玉与贾琏听到元春封妃信息后,“昼夜兼程而进”,很快就回到了京城。这次二人进京采用的就是快走的方式。既然是“昼夜兼程而进”,那就要比慢行加快一倍的速度。

因此,我们得出推论:采用慢走的方式,由扬州到京城大致时间为两个月左后,由京城到扬州大致时间为一个月,来回时间大致为三个月左右。

3、正常的行程

正常的行程,一定是在慢走与快走的中间速度。

因此,我们得出推论:采用慢走的方式,由扬州到京城大致时间为三个多月,由京城到扬州大致时间为近两个月,来回时间大致为五个月。

有读者会问,笔者的这个结论可靠吗?如何证明这个结论就一定正确呢?笔者在前文中曾论述过,原著中的所有情节都是作者人为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定的,就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而检验笔者结论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还原到原著的故事情节中,测评故事情节是否合理连贯。经过笔者在后文中多次验证,上述结论是无疑是可靠的。关于这个结论的每次具体运用过程,我们会在后文逐中一详解。

二、贾母是在得知贾敏死亡后才接黛玉的吗?

由前文的结论我们知道,贾敏的死亡时间是4月,林如海对贾雨村说贾母已派人等候的时间是5月14日。也就是说,从贾敏死亡到林如海后来的话,这段时间间隔至多一个半月。

由上文扬州到京城的行程结论我们知道,以最快的速度行进,来回的时间也要在三个月左右。因此我们判断,原著中林如海的话中“因贱荆去世”贾母派人来接黛玉的话,就是作者的一假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贾母绝不是在得知贾敏死亡信息后才接黛玉的。原著中“因贱荆去世”的那处描述,是作者的一处重要的藏笔。

三、贾母接黛玉入贾府的真实原因

1、黛玉入贾府不是临时起意

第一,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在贾敏还未死前,贾母已经派人来接黛玉了。

第二,由于贾母是数月前就派人来接黛玉的,所以可以判断她在做这个重大的决定前,很可能已经和贾敏有过深入的沟通。

第三,从贾母坚定接走黛玉的态度和林如海坚定送走黛玉的态度,以及林如海对黛玉的承诺来看,这必然是双方早已酝酿好的一件事。

第四,从林如海对贾雨村说话时的五个“已”,以及林如海提前挽留贾雨村的行为来看,林如海对这件事筹划多时。所以,这绝不是林如海的临时起意。

综合以上四个要点,我们便得出结论:黛玉入贾府绝不是临时起意。借用林如海的一句话表达,就是双方“已预为筹画”。

2、林如海的嘱托

在前文中,我们分析过林如海劝黛玉去贾府的那一番话。那番话就是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林黛玉必须去;另一层意思是,林如海将不再娶妻。在黛玉走后,他身边将无妻无子。这是林如海给黛玉的一个保证,一个承诺。林如海说出的这番话表明,他没想让黛玉再回来。

3、贾母接黛玉入贾府的真实原因

那么,什么样的大事能让双方为了让黛玉入贾府居住而如此费心地“预为筹画”呢?或者说,黛玉入贾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综合林如海夫妇和贾母双方安排黛玉入贾府的做法,以及后文中贾母在黛玉入府后的种种做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双方如此精心筹划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宝黛的婚事。也就是说,林家夫妇与贾母双方,就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事已经提前暗中沟通并且达成了协议,贾母已经承诺让黛玉成为宝玉未来的妻子。因此,贾母才会坚定地派人来接,林如海才会积极的“预为筹划”,并对黛玉下了保证后,坚决送走她。

在后文中,我们将通过多处作者隐藏在原著中的细节来佐证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那么,贾政夫妇知道这件事吗?我们后文详解。

(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 GREENERY侦探事件薄

    GREENERY侦探事件薄

    此作品全名为:《“GREENERY”侦探事件簿【推理短篇】之“一分钟”破案》被称为GREENERY侦探的林娅,她并不是普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她帮助柯帝历亚警长解决各种小案件,没有她解不开的谜题,“あれ?什么情况……”“除去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那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
  • 魂灵花园

    魂灵花园

    迦南街444号对黑客李菱来说,是她在S市发现的BUG。那里有座魂灵花园,会有各种各样的鬼客人来到。为实现儿时的梦想,李菱果断中断了自己的码农生涯,投身于为广大鬼魂服务的旅社事业中。
  • 我掌心里的妖怪

    我掌心里的妖怪

    考古系学生陆云,从博物馆的展品《南华经》中感受到一股神秘的气息,当他在医院里,迫切地想要救助一名消防员时,他的左手掌心裂开了一张“嘴”,里面充斥着各种妖怪……
  • 血玉铃传奇

    血玉铃传奇

    花季美少女恋上一只猫,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王子变青蛙的故事。猫成了人,人成了猫,小小血玉铃怎样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百岁少年颜如玉,花痴少女意彷徨。王子无缘小黄现,无端梦境写荒唐。铃为因,圈为果,小白开篇小黄结。因缘际会因缘现,世间缘法千千万。
  • 一味求生

    一味求生

    有一天,或者就有一个人走走的感觉,不知道去哪,不知道怎么去,不知道何时归,就一个人走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时代齿轮

    网游之时代齿轮

    当全世界所有资产都被一人掌控作为弱者的你唯有参与他的游戏前进吧,这是你唯一可以做的事
  • 醉生契约阁

    醉生契约阁

    从小就是倒霉代言人的许合子,临近年关终于不负众望地被上司诬陷,不仅要被迫辞职,还要赔偿巨额损失,跑到出租屋院子里开玩笑般地许愿自己愿意出卖灵魂,也偏偏就能被人听到并且当了真。穿一身黑还面无表情的男人站在被车撞得灵魂出窍的她面前:以后,你就跟我混了!许合子:……就这么被拖进了这个叫作“醉生契约阁”的奇幻组织,两人一起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宿主——为情所困的大提琴少女、伪装成男性的电竞选手、甚至还有穿越时间洪流的双魄……每一位都有所求,每一位,都有要背负的东西。世上的欲望太多,而醉生契约阁的故事,也永远不会完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图文科普-海底总运员

    图文科普-海底总运员

    一般人们习惯把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本书组要讲了海洋生物概述和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两大部分内容。
  • 望成仙

    望成仙

    敖浪,出生在海边小渔村的一名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踏入了修真界,且看他该如何依靠自己的,聪慧,实力。踏向那,虚无缥缈的成仙之路。
  • 凤战天下

    凤战天下

    北陵帝国传奇战神浴火而逝,再次睁眼,竟成了被退婚的废柴五小姐?哼,有眼不识泰山,让堂堂绝世灵体明珠蒙尘,她早晚会为这个倒霉的少女洗刷耻辱!登门休夫,殴打皇子,大闹皇家武学院,锋芒四射再度崛起,掀翻大陆半壁江山!
  • 人在囧岛

    人在囧岛

    这是一个以《人在囧途》和《唐人街探案》为创作灵感的小剧本,通过无厘头的恶搞加上一个贯穿始终的谜案,讲述了一个热衷野味的吃货徐天流落孤岛,依靠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最终逃出生天的爆笑故事。神秘的禁地,巨兽的传说,古怪的原始部落之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徐天的意外到访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他必须在七天之内揭开真相才有机会活下去,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

    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是这些原料做出的一道道菜。而这一道道菜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嚼咀身边故事,品味人生大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应该去做的事情。人生有五味,苦辣酸甜咸,不去嚼咀怎会知道?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恨惊,不去品味怎会晓得?人生有六欲,酒色财气名和利,不去思量怎知取舍?人生有十毒,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不言自律是否会中毒?我们的一生要一分一秒度过,我们的一生又由无数个故事串连。常常回味身边发生的故事,我们便能悟出人生的道理。每天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认真反思,就会懂得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 马儿与少年(中英双语典藏版)(尼亚传奇系列)

    马儿与少年(中英双语典藏版)(尼亚传奇系列)

    纳尼亚传奇系列3:《马儿与少年》在纳尼亚南方有一好战的卡罗门王国,卡罗门的南端有一小渔村,穷孩子夏斯塔在这里长大成人。无意中,他得知自己不是亲生,并即将被父亲卖给塔坎(贵族)为奴。情急中,塔坎的马突然说话,原来其为纳尼亚的能言马名叫布里。于是,马儿与少年一起逃亡,开始冒险之旅。途中,他们遇到逃婚的贵族之女阿拉维斯,她也骑着能言马名叫和文,于是他们结伴而行。在穿越卡罗门首都塔西班的时候,他们走散。夏斯塔被来卡罗门做客的纳尼亚苏珊女皇误认为是科林王子,而阿拉维斯则在偶然间发现了卡罗门国王和王子的阴谋——偷袭阿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