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34500000014

第14章 林黛玉进贾府(下)

第三节林黛玉入贾府

<入府见贾母>

黛玉的小心

【原著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贾敏为什么对年幼的黛玉常常说贾府的事呢?有了前文的结论,我们很容易判断这就是贾敏在为黛玉入贾府做意识上的铺垫,让她提前知道贾府的情况和规矩。

第二,黛玉见“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这表明正如冷子兴所说的一样,贾府“安富尊荣者尽多”。连最低级的奴才都贪图享受,何况她们主子?

第三,从踏上进京的船后,黛玉便开始小心谨慎起来。

入贾府

到京城下船后,贾府已派了车轿等候,黛玉在路上先见到了宁国府的大门,从宁国府〔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此段原文点出了贾府的一部分地理方位,有五处要点。

第一,宁荣二府在同一条街上,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黛玉是从东边过来的,所以先看到了宁国府的大门。(原著中“荣国府的空间和方位”,是解读这部著作的一把极为重要的具体钥匙。这里只做简单的描述,我们将在后文进行专题阐述。)

第二,黛玉的轿子没有走荣国府正门,而是从西边角门抬进去。荣国府的规格是国公府邸,国公是因功封爵的最高爵位。所以,荣国府的大门不会允许随意进出的。原著中描述过的贾府主动开启大门的次数屈指可数,包括:过年的时候;贾政迎接圣旨的时候(启中门);元春省亲的时候;贾母八十大寿之日等。平时,即便有爵之家或者高品级的官员前来拜访,也是先通报后进入(例如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所以,像黛玉这样的晚辈亲属,或者无官职的人员,不可能从大门进入。

第三,黛玉的轿子是从西边的角门进入,然后抬到了贾母的院子。这表明,贾母住在荣国府的西部。

第四,从西角门进入后,“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到垂花门。这段文字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贾府占地很大,走了一射之地也没到贾母的院落。一射之地是多远?大概超过120步,100米以上,距离很长(这是作者的虚拟,请读者们要适应)。其二,走一射之地后,换了小厮来抬轿,这表明要进入二门之内了。二门内是内宅,女眷生活的地方。小厮就是未成年的男仆役,他们可以在二门上应答作些体力活,而成年男仆就不能随便进入了。所以,小厮们抬到的垂花门既是贾母院落的正门。

第五,贾母的住处很有气势。根据后文的描述,贾母的住处还有后院,所以是三进的大院落。

贾母迎接

【原著第三回: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黛玉进房时,贾母迎了上来。在原著中,贾母的身份尊贵,能够让她亲自迎接的人很有限。根据后文的描述,贾母有两次出门迎接,一处是描写省亲时贾母率女眷迎元春,另一处是描写贾母过大寿时,迎接来拜寿的太妃王妃等贵族。当然,这些都是大礼,贾母是开荣国府大门外出迎接的。除了这两次描写外,连贾母在屋内站起来迎接的客人的文字描述都没有。此处,贾母竟然站起来迎到屋内的门口,这也是原著中的独一份,足以看出贾母对黛玉的重视。

第二,贾母没等黛玉拜见便“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是一种情感的极致表达,看到外孙女,想起了死去的亲女儿,伤心流泪。

<黛玉见众人>

黛玉见众人

贾母引见黛玉拜过了邢夫人、王夫人,又见过了李纨。贾母命人请贾府三春来见,于是黛玉见过了迎春、探春和惜春。

贾母说贾敏

大家都问贾敏的病症,如何治疗、发丧等情况。〔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从此段情节的描写中可以读出,贾母对贾敏与对其他儿女不同。贾母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贾母说这句话,一方面体现出她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消黛玉的顾虑。贾母的意思是说,你母亲贾敏是受宠的,所以你黛玉也不要怕在这里受委屈。

癞头和尚与药

【原著第三回: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此段原文有四处要点。

第一,黛玉的言谈举止,受到了众人的另眼相看。这说明黛玉受过良好的教育,比贾府的姊妹们一点都不差。

第二,众人看出来黛玉面庞“怯弱不胜”,“有不足之症”,便问她吃何药?黛玉说现在吃“吃人参养荣丸”,贾母便要为黛玉配药。请读者们注意,黛玉的病弱是与生俱来的,“会吃饮食时便吃药”,是先天疾病。因此,黛玉的身体很病弱,源自底子不好,她离不开药。这里的“人参养荣丸”有特殊的寓意,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黛玉还提到了她三岁时的一件事,就是癞头和尚来度化她的事。我们前文分析过,癞头和尚的任务是布局,所以他对黛玉的度化一定会失败。度化失败后,和尚才能布局并开启新的故事,这与他度化甄英莲时一样。我们分析一下癞头和尚说的话。首先,癞头和尚说,黛玉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这是给黛玉的病定了性。其次,如果黛玉想不生病,便“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只有这样,黛玉才能平安一生。这是让黛玉远离病痛,必须要遵守的条件。根据原著的故事情节我们知道,和尚的建议黛玉全都违背了。这就是说,黛玉的病命中注定不仅不会好,还会恶化导致死亡。这就是和尚度化黛玉的情节在原著的梦幻部分中的解释,是带有预示故事情节和结果作用的那一部分。

第四,我们再分析一下,和尚度化黛玉后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哪些事?黛玉三岁时,遇见了癞头和尚来度化布局。黛玉四岁时,三岁的弟弟就死了,她成为孤女。黛玉六岁的时候,母亲贾敏死亡,数月后便进京来到贾府。这些事件如果用梦幻的指示作用来解释,就是和尚布局后的必然结果。如果用写实部分来解释,就是机缘凑巧,命该如此。我们在后文还会有更具体的阐述。

黛玉见王熙凤

凤姐入门:【原著第三回: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凤姐未见其人,先闻笑声。这说明,这个人物在贾府中有特殊的地位,其爽朗的性格,出格的举动,得到了众长辈的包容。这是原著中凤姐最得意的一段时光,此时她刚嫁入贾府两年。

第二,凤姐的姗姗来迟,并不符合她的性格。凤姐的性格是遇事向前冲,特别是遇到讨好贾母的事,她更是勇往直前。由此看来,凤姐的晚到是有原因的,是故意的。其中的原因,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作者描写凤姐的打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这句话有特殊的寓意,我们后文详解。

第四,我们在这里省略了原著对凤姐形象的描述。作者在原著中描写凤姐的长相时,有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是一句相互矛盾的话,丹凤眼不可能同时三角眼,柳叶眉也不可能吊梢。作者这样的矛盾描写,正是体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她背后有特定的隐藏故事,她也是正邪两赋之人。

凤姐问话凤姐见黛玉后,先夸黛玉长得美,说贾母天天念叨黛玉,然后慨叹姑母的病逝,随后又对黛玉连珠炮似的嘘寒问暖,最后安置黛玉的物品。

凤姐的所作所为,首要目标是讨贾母的欢心。贾母天天念叨黛玉,是期盼黛玉到来。

王夫人问话

【原著第三回: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此段王夫人与凤姐的对话,有四处要点。

第一,王夫人突然问凤姐是否放了月钱,这在当时的场景中显得很不合时宜。王夫人问话前,凤姐在干啥?她一直在围着黛玉转,又给长辈和黛玉捧茶捧果,她一直在忙。因此,王夫人的突然问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打断凤姐的围着黛玉转的做法。其二,显示自己的权利与地位。

第二,凤姐回答完月钱的事,又说了王夫人头一天让她找缎子的事。通过二人的对话来看,王夫人找的缎子与黛玉无关。随后,王夫人又说该给黛玉“随手拿出两个”来裁衣裳。对于黛玉入贾府的日期,贾府的主子们应该都是提前知道的,所以才派了轿子车子等候黛玉上岸。黛玉入府是贾府的一件大事,为了迎接她的到来,贾母派人派船千里迢迢赶往扬州,又派车轿到京城码头等候,一路护送进贾府。由此可见,黛玉是贾府的贵客,对她到来的一切安排都应该提前准备妥当。但王夫人之前竟然没有想到给黛玉裁衣服的事,而且此时的说法也很勉强,还要凤姐“随手拿出两个”。这对于一个管家太太来说,是非常失礼的。这表明,王夫人不是没把黛玉到来的事放在心上,就是因为很放在心上而故意什么都不做。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凤姐的回答很干脆,她说她“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已经预备了。这表明,凤姐对黛玉的到来还是很上心的,很有期待的。

第四,听完凤姐的话,当着贾母的面,王夫人的反应是“一笑,点头不语”。黛玉入府是件大事,作为名义上的当家人,王夫人竟然什么都没做。王夫人的笑,一定很尴尬。王夫人的点头不语,是无话可说。

拜见贾赦

拜见贾赦:贾母命老嬷嬷带黛玉去见二位舅舅,邢夫人说她亲自带黛玉去见贾赦。黛玉随邢夫人出西角门向东过正门后,入一黑油大门。〔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

在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中,有作者伏下的藏笔。贾赦是荣国公爵位的继承人,是荣国府的主人,但他却没有住在荣国府的正经上房,而是住在“花园隔断过来的”一所院落。这里面必然藏有作者并未写明的故事。我们后文详解。

贾赦的话:【原著第三回: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去请贾赦。一时人来回话说:“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贾赦的姬妾有很多,这是一条线索,可以与后文中贾政与贾珍的妾室做对比。我们后文详解。

第二,贾赦没有见黛玉,而是让下人传了一大段关心的话。贾赦为什么不见黛玉呢?只是因为身体不好吗?还是如某些读者认为的,舅舅不方便见外甥女呢?如果黛玉已近成年,说二人不方便见面还有情可原。此时黛玉才六岁,还是个小女孩子,哪里会有什么不方便呢?所以,这里有作者的藏笔,我们后文详解。

邢夫人留饭:听到下人传回的贾赦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遂令两三个嬷嬷用方才的车好生送了姑娘过去,于是黛玉告辞。邢夫人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

此段原著情节的描述,有两处要点。

第一,当黛玉要走时,邢夫人苦苦留饭。邢夫人为什么要执着的留下黛玉吃饭呢?我们知道,黛玉此时初入贾府,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出错。而贾府众人也是第一次见黛玉,也都在仔细观察她。到目前为止,黛玉没有出现差错。如果黛玉真的留下来吃饭,那这顿饭的时间一定不会短。那边还有二舅贾政要见,而且贾母也等待黛玉见完两位舅舅后去回复。也就是说,黛玉不能在邢夫人处过多耽搁。如果因吃饭而让二舅和贾母两处的人苦等,那黛玉就失了大礼。另外,吃饭也不是一件小事,这是黛玉入府的第一顿饭,她必然要和贾母一处吃。如果冒然在邢夫人处吃了,那就是没教养没规矩了。这事要是传出去,对黛玉的形象是个很大的折损。所以,黛玉坚持要走。

第二,当黛玉明说要去见二舅时,邢夫人就不好阻拦了。邢夫人送黛玉至仪门,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大礼,邢夫人显得有些客气过头了。即便如此,也无法掩饰她期望黛玉出错的丑陋心态。至于邢夫人此后对黛玉的心态还有哪些变化,我们后文慢慢揭示。

拜见贾政

见王夫人:黛玉重入荣国府,众嬷嬷引她到了荣禧堂。〔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此段原著情节描述,有三处要点。

第一,在原著中,有一段黛玉行走路线的描述。很多读者由原著中的描述断定,贾政夫妇住在荣禧堂,或者说住在荣国府的正房。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我们后文详解。

第二,在荣禧堂耳房中,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读者们应该庆幸黛玉的小心,因为那两个位子是贾政夫妇的。老嬷嬷这是在引导黛玉犯错,而她背后也必然有人主使。

第三,林黛玉又随着丫鬟的指引,来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去见王夫人。王夫人不在荣禧堂的耳房中,却让黛玉先去那里见她,而且老嬷嬷还试图引导黛玉犯错。由此来看,那是王夫人布下一个很深的陷阱。那个老嬷嬷的背后主使,也必然是王夫人。王夫人见没有成功,又让黛玉来东廊三间小正房见自己。

王夫人让座:【原著第三回: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王夫人这次亲自让黛玉坐上首,黛玉看出那是贾政的位子,所以不坐。这是黛玉又一次化解危机。

第二,当黛玉已经坐在椅上上时,王夫人还不死心,硬要“携他上炕”。于是,黛玉便挨着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动手拉黛玉,黛玉仍然没有中套,再一次化解了危机。

王夫人说贾政

这段情节我们已经分析过,王夫人说贾政“斋戒”是在对黛玉撒谎。

王夫人说宝玉:【原著第三回:王夫人因说:“……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此处,请读者们要注意王夫人想急切告诉黛玉的主要内容。在王夫人的话中,贾政“斋戒”的事用假话一句带过,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姐妹用一句带过,单单重点说宝玉。而且,王夫人一开口就把自己的亲儿子宝玉形容的很糟糕,是“混世魔王”般的一个无赖。作为一个母亲,如此形容自己的儿子,王夫人真是下了狠心要黛玉远离宝玉。这就涉及到一个话题,王夫人是否知道黛玉入贾府的最终目的呢?从王夫人的表现来说,她一定知道。从王夫人的言行来看,她对贾母和林如海夫妇安排的这件事不愿意。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不愿意宝玉和黛玉一起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后文详解。

另外,宝玉去庙中还愿。他还什么愿?又许了什么愿?我们后文详解。

黛玉的回答:【原著第三回: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此段黛玉的回答,有四处要点。

第一,贾敏活着的时候,“常”对黛玉提起宝玉,而且把宝玉描述的很细致。贾敏如此做,是要黛玉有个心理准备,不要见面时觉得宝玉奇怪。这说明,贾敏很早就对宝黛的事开始布局了。那么,宝玉这边有人讲黛玉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黛玉对王夫人答话中前半部分的描述,也一样来自贾敏。从这里可以读出,贾敏让黛玉不要远离宝玉,宝玉虽然“憨顽”,但是对姊妹是极好的。

第三,黛玉对王夫人答话中的后半部分说的很得体,让人挑不出不是来。

第四,从这段故事情节来看,黛玉对宝黛二人的婚事是半懂不懂的。原因呢?很简单,此时的黛玉才六岁,长辈之间的安排不会对她明说、细说。但是,以黛玉天生聪颖,也能对此事感知一二。

王夫人叮嘱:【原著第三回: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

此段王夫人的叮嘱,有三处要点。

第一,王夫人从黛玉的回答中,体会出黛玉本人似乎并不知道大人的安排,所以有些高兴。

第二,王夫人继续说宝玉不好,但是现在的语气舒缓了,虽然还让黛玉“别睬他”,但是加上一句如果宝玉说什么,“休信他”。这就是说,王夫人同意他们可以接触,但是要保持距离。

第三,王夫人的话,黛玉都一一答应。黛玉的这个表现,王夫人暂时还是满意的。

贾母传饭:【原著第三回: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贾母派人来传饭,这就看出黛玉坚持不在邢夫人处吃饭的正确性。

第二,“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从这句话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王夫人日常起居的地方在荣国府二门内的东部偏北。至于荣国府的布局,我们后文详解。

第三,此时的王夫人比较高兴,她告诉黛玉凤姐的住处,又叮嘱她有事找凤姐。然后,王夫人携着黛玉的手到贾母房中。

<黛玉的第一顿饭>

关于黛玉的第一顿饭,我们在讲解“适当的时候身临其境”这把钥匙的时候,已经解分析过了。这是贾母等人对黛玉的又一次观察。黛玉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请读者们注意一点,从黛玉入府到此时,邢夫人和王夫人设置了很多障碍引诱黛玉犯错。而贾母和凤姐并没有设置一处障碍,只是静静的品味黛玉的言谈举止。林黛玉入荣国府的第一天,作者在各位主要人物身上埋下了大量的伏笔。读者们可以依据前文剖析的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来判断他们与黛玉的远近亲疏。

<宝黛初会>

宝玉一入

【原著第三回: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当丫鬟报宝玉到来时,黛玉有心不见他。这说明两点:其一,长辈们确实没有向黛玉说她与宝玉的婚事。其二,王夫人的劝说使得黛玉对宝玉的印象不是很好。

第二,我们此处省略了原文中对宝玉形象的描写。从原著作者的描述中可以读出,贾宝玉是一位翩翩公子,没有一点猥琐。

第三,黛玉见到宝玉后,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作者的这种描写,很容易让读者们去联想他们在梦幻层面的神话故事,然后也朦胧的把《红楼梦》当成神话故事来解读。实际上,贾敏在“常”对黛玉说宝玉的过程中,一定加入了形象的这个因素。贾敏可能有宝玉的画像,或者通过往来于两家的下人口中知道宝玉的形象,甚至可以想象得出贾府最尊贵的公子应该是个什么形象。因此,黛玉的似曾见过的形象,必然来自于贾敏之口。贾敏把宝玉的朦胧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幼年黛玉的脑海中。

宝玉二入

【原著第三回: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宝玉给贾母请安后,贾母便命她去见王夫人。贾母为什么让宝玉先去见王夫人呢?因为宝玉先主动见过王夫人后,就不必再去了,可以安心的在这里与黛玉相见。所以,贾母让宝玉先把这件事办完。

第二,我们在这里省略了作者对宝玉换衣后的形象描写,宝玉换上的衣物是没穿外套的居家常服,这表示宝玉不拿黛玉当外人看。

第三,作者描写了宝玉换衣后的形象,依然是一位有贵族气质的公子形象。接着,作者又为宝玉写了极具讽刺意味的“《西江月》二词”。此处的“《西江月》二词”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西江月》与宝玉的形象描写形成了正反两面的文字,叠加在宝玉一人身上,表明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是正邪两赋之人。其二,“《西江月》二词”说的是反话,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关于这一点,我们在阐述后文宝玉的行为时,读者可以慢慢地体会。

贾母引见

【原著第三回: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当贾母让宝玉见黛玉时,宝玉心中早已有数。这说明,有人和宝玉说过黛玉要来的事。这人是谁呢?一定是贾母。

第二,原著中有一段黛玉容貌的描写,黛玉的容貌描写与宝玉的不同,句句有寓意。我们后文慢慢的讲解。

宝黛初会

宝玉说见过:【原著第三回: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在前文中,黛玉心中好似见过宝玉。此处,宝玉又说见过黛玉。那么,除去梦幻层面的神话暗喻外,还有什么写实层面的原因吗?实际上,宝玉对黛玉的印象一定来自于贾母。宝玉与贾母生活在一起,贾敏能说给黛玉的话,贾母也一样可以说给宝玉。所以,宝玉的脑海里有黛玉的形象。由宝黛二人互有印象的表现来看,我们前文的结论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就是宝黛二人的事,必然是贾母与林如海夫妇长时期筹划的结果。

第二,当宝玉说见过黛玉,是与黛玉“作远别重逢”时,贾母真是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劲的叫好。贾母说“若如此,更相和睦了”。贾母的这句话是有含义的,这表明贾母本就对二人和睦有信心,没想到二人竟如此亲近,所以惊喜之余便说出了“更和睦了”。

宝玉问“字”:【原著第三回: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此段原文有两处要点。

第一,作者在这里通过宝玉之口,描写了一本不存在的书《古今人物通考》。这与后文探春口中的那本不存在的书《姬子》一样,都有特殊的寓意,我们后文详解。

第二,宝玉问黛玉的名字,以及送给黛玉表字,都有寓意。也就是说,林黛玉的“黛玉”二字,表字中的“颦颦”二字,都有特殊的寓意。我们后文详解。

宝玉摔玉:【原著第三回: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此段宝玉摔玉的描写,有两处要点。

第一,宝玉的摔玉,从写实的层面来看是一种特殊的表达,他要与黛玉一样。宝玉的这种心愿,在后文元春赏赐端午节礼物时也有体现。如果从梦幻的层面来看,神瑛侍者(宝玉本人)与绛珠草(黛玉本人)是一对,而“通灵宝玉”与“金锁”是一对。宝玉摔玉就是要丢掉这个饰物,就是要摔倒与宝钗的联系,与黛玉在一起。

第二,贾母哄宝玉时,说黛玉也有玉,后来尽孝让贾敏带走了。贾母的这番话也有特殊的寓意,我们后文详解。

<安排住处>

【原著第三回: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关于黛玉的住处,贾母的安排是让黛玉住碧纱橱,让宝玉和自己住套间暖阁儿里。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宝黛二人都在贾母的房中居住,方便他们相处,但二人是“隔房”分开睡。

第二,宝玉的要求是要在睡在黛玉碧纱幮的外面。这就是说,宝玉要与黛玉的睡处只有一门之隔,即“隔门”而睡。这个要求,贾母当然要想一下。为什么呢?贾母本人倒没什么顾忌,但是她要顾忌王夫人的感受,还要顾忌其他人的看法,不要出现什么流言蜚语。犹豫之后,贾母还是同意的宝玉的想法,让他们一起相处。

第三,凤姐很是周到,虽然暂时“躲开”了,但应用物品都想到了。有读者会有疑问,凤姐这么个大管家,为什么在黛玉入府时没有安排黛玉的住处呢?其实原著阐述到这里,这个问题已经自然解开了。因为凤姐知道,黛玉住处这件大事贾母必然会亲自安排,并不需要自己操心,她只要把应用的物品准备好即可。

另外,行文到此我们可以解释一下凤姐之前“姗姗来迟”的原因了。通过我们前文的分析,读者们对贾府主要人物对待林黛玉的态度都心中有数了。作者笔下的凤姐是何等人物?她能不清楚贾府众人的心事吗?一边是贾母,一边是王夫人,还有那个旁观的邢夫人,她谁也惹不起。何况这个传说中的,从未见过的林黛玉自己会不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所以,凤姐要先躲开,再打听观察。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没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凤姐要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前来相见。所以,作者此处对凤姐的刻画,无声胜有声。

<安排丫鬟>

【原著第三回: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褕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黛玉为什么只带一个奶娘和一个丫鬟进贾府呢?是林家穷吗?说林家穷,是个天大的笑话。黛玉之所以只带两个人来,就是表明她入贾府就是来常住的。既然不是只住几天便走,自然是用贾府提供的下人服侍起居生活各项等事宜才更方便。所以,黛玉只带两人进贾府的举措,也一定是林如海夫妇与贾母事先商量好的。在这一点上,贾母对林家一定有过承诺。

第二,贾母把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很多读者判断,贾母给黛玉一个二等丫鬟,给宝玉一等丫鬟袭人,这说明她对黛玉的感情一般。持这种想法的读者,是还没有读懂原著的细节。根据前文的结论我们知道,黛玉此时六岁,袭人九岁。九岁的丫鬟怎么可能是贾母身边的一等丫鬟?贾母身边的一等丫鬟都是大丫鬟,都是可以独当一面为贾母传令办事的丫鬟。也就是说,贾母的大丫鬟必定是成年丫鬟,正如后来的鸳鸯、琥珀。所以,不仅此时的袭人是二等丫鬟,连未成年的鸳鸯、琥珀也都是二等丫鬟。至于袭人什么时候晋升为一等丫鬟,我们会在后文中阐述。

第三,贾母把黛玉的待遇,放在了与三春同等的地位。这表明,贾母已经开始就把黛玉当成自家人了。当然,这只是在黛玉刚入府时给予的表面待遇。此后黛玉的待遇,远不是三春可比。

<袭人其人>

【原著第三回: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此处是袭人这个重点人物第一次出场,我们将她的人物特点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袭人原本是贾母的丫鬟,本名珍珠。依据后文情节我们知道,袭人是贾府买来的丫鬟。既然是买来的丫鬟,必然要有她的独特用处。根据原著后文描述,她在服侍宝玉前还服侍过史湘云。所以,袭人先后服侍过三位主子。这是原著中的重要情节,我们后文论述。

第二,贾母喜欢“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有读者会问,贾母是真的喜欢袭人吗?当然是,如果没有当初的喜欢,贾母也不会将她派给宝玉使用。但是人是会隐藏的,人也是会改变的,正如贾雨村一样。贾母的设想是用其长处,但没想到后来会失控。这是后话。

第三,宝玉给袭人改了名字,从“花珍珠”改成“花袭人”。请大家注意,这个改名是有寓意的,我们后文详解。

第四,袭人一开始服侍宝玉,就想要改变宝玉,这个她一个突出的特点。关于袭人的事,随着后文宝黛爱情故事的展开,我们慢慢细讲。

<黛玉第一次哭泣>

【原著第三回:是晚,宝玉李嬷嬷已睡了,他见里面黛玉和鹦哥犹未安息,他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便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袭人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等我拿来你看便知。”黛玉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大家又叙了一回,方才安歇。】

此段原文有三处要点。

第一,宝玉和李嬷嬷都睡了,袭人还不睡,进屋看黛玉,可见她心思之重。袭人有什么心事呢?因为袭人看到宝玉一见黛玉便摔玉,这让她感到吃惊。所以,袭人睡不着了,要过来品一品黛玉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黛玉开始哭了。如果用梦幻层次来解释,就是黛玉违背了和尚的嘱咐,见了“外姓亲友之人”,所以流泪了。也可以解释为,“绛珠草”见到了“神瑛侍者”,开始“还泪”了。从写实的层面来看,黛玉到府第一天就惹得贾宝玉摔玉吵闹,惹得贾母等人惊慌,她自己感到很委屈和无奈。所以,多心的黛玉开始哭泣。

第三,袭人也来叮嘱黛玉。所有人的话,黛玉都向对方表示自己会记着。这就是黛玉入府第一天的情况,小心翼翼,规规矩矩,但却在宝玉身上惹出了摔玉的闹剧。

同类推荐
  • 噩梦战栗

    噩梦战栗

    当何渡的眼睛里一片血红,所有的罪孽与噩梦都将战栗。
  • 哑剧之真的有吗

    哑剧之真的有吗

    一场哑剧演译世间邪恶:传说有一个舞台游遍世间,只为了揭露世人的罪恶……
  • 梦破奇案

    梦破奇案

    由梦来破奇案,杨琦换亡者一个安心,活着一个牢笼,作案者是谁不晓而知,脑洞大开,新手小白在线为您推荐一定要观看《梦破奇案》
  • 碌碌无畏

    碌碌无畏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值得去寻觅真相一直想做一名好警察的陈路路,跟随“师兄”野哥,经历了一次次的侦查,剖析,又会有怎样的体验?每一个个案情,会是什么的故事?是悲欢,是离合,是出于本心?
  • 绝坟山逃生记

    绝坟山逃生记

    “乾坤万物绝轮回,锁魂千灵聚九幽”.。一句(绝坟山)景点山门前的批语,世人闻所未闻此景此地,但有些人兴致而起,想一探究竟,目的或旅游或寻宝或见故人等等,奈何皆一去不复返。。。主人公叶磊等人误入其途,步入险境,并开启逃生之路~
热门推荐
  • 营养粥配小菜

    营养粥配小菜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粥配小菜》讲述一碗粥,融汇五谷杂粮精华,根据其营养和性味特点,搭配与之互补的健康小菜,就是适合早、晚食用的的黄金营养美昧组合。美味实惠的粥菜组合,浓缩中华食养智慧,汲取中医养生精华,健康养生其实很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竹林深处有桃精

    竹林深处有桃精

    自入世起,她便隐去异族气息,在人类世界撒欢,想吃吃想喝喝,时不时戏耍旁人。却不想,一次偷盗,一次调戏红颜,一次……害,接下来不管去干嘛,好像总能遇到他,不就是偷了一次他的钱袋子,再用他的钱调戏了一下他的小红颜嘛,至于那么计较吗?“喂!你到底要跟我多久呀!”“你觉得呢?”啊!该死的臭男人,笑什么笑,再笑我鼻血都出来了呜呜呜……“竹子深,我真后悔遇到你呀,希望下辈子,不,希望我们没有下辈子。”他坐在竹林中一株盛放的桃树下,仰头喝下一口闷酒,眼角一滴泪缓缓滑落,可是阿桃,我真想和你有下辈子啊……
  • 一等寒门妃

    一等寒门妃

    穿越到被害的奄奄一息的人身上怎么办?全部还回去!继母狠毒,妹妹凶残,迷恋权财的渣父,吞了她娘的丰厚嫁妆,将她娘关押在井里数年!还将她推出去当替死鬼!她勾唇轻笑,好,太好了!这些人真是活得腻歪,飞蛾扑火般的要跳进火坑,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斗血师

    斗血师

    现代都市里,异能者,身怀斗血,其斗血者,可利用身体内的血液杀敌,.其名,斗血师!职业:斗流血法!血源斗术!流血斗术!军流斗血!………可实现任何愿望的八角杯,杯里,隐藏着神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投降吧王子病!

    投降吧王子病!

    莎乐美编著的《投降吧王子病》内容简介:养了几只小宠物的伊月是个孤儿,为了独立生活而不断兼职打工。直到某天,她遇到了在校门口突然出现的金光闪闪的转学生雷奥!他可是大财团的继承人,音乐学院的天才生,鄙视一切平凡的事物!但是,金光闪闪的王子殿下被自家的宠物扑倒,瞬间变成狼狈不堪的胆小鬼!而这只发疯的巨犬,却在伊月的召唤下乖乖听话!
  • 万界最强执法者

    万界最强执法者

    震惊!替身使者伙同骷髅车手犯下滔天血案!离奇!落魄王子操纵古武机甲殴打百岁老人!令人扼腕!不愿透露姓名的秃头英雄直言寂寞难耐!叹为观止!手下万千亡魂的白发魔王竟是女儿之身!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一切都起源于陆佰在自己二十一岁的生日那天抽到了超稀有角色卡片“迪奥·布兰度”,从此便踏上了一条在夜晚扮演顶级BOSS的不归路。。。妖异的面孔,性感的身姿,不死之身和能够静止时间的替身“世界”,屌到没朋友。什么?你说你没有看过JOJO?好吧,那让我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陆佰咳嗽一声,伸出大拇指,邪魅笑道:“阔诺DIO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