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7800000026

第26章 诗学(2)

为这些用尽全世界的粗口也不能倾泻干净的人与事

——桑克《愤怒》

梅洛-庞蒂曾言:最微不足道的感性知觉也是一种“自然启示”。疼痛、疾病、愤怒,这些情绪与身体表征,折射着政治和社会领域作用于——用福柯的术语便是:控制、干预、宰制、矫正、规范——主体之上的诸多标记。在王家新那里,身体的疼痛成为(社会)气象学的一个隐喻:“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守望》);在耿占春那里,疾病成为社会学的分析路径之一;在桑克(这个或许是中国当代抒写愤怒情绪最多的诗人)这里,因“谎言”和“暴力”而起的“愤怒”昭示着真相与公义的陷落、主体理念或观念的受挫,以及屈辱的无可伸张、痛苦的无以言表。这是情绪和身体背后的社会认知逻辑:“心中难以制服的野兽,/要求着公义,心中难以制服的/熊熊燃烧的火焰,/无穷无尽的干燥的木柴……”(桑克:《制怒》) 理念的受挫、情绪的抑郁、身体的疾病……呼唤着当事人的言说和证词;受损的主体性渴望着语言的悲悼和慰藉。

在语言本体论和主体性观念的意识幻觉之外,耿占春在话语活动中,通过《失去象征的世界》一书引进了“感受性主体”的概念。作为维系主体与具体语境的中介,“感受”既恢复了主体的位置,又通过感受性的表现将主体与语言关联:一方面,面对经验的破碎,自我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只能依赖话语的结构和秩序。另一方面,主体性蒙难时刻需要语言的救赎。启蒙思想于制度领域触礁之后,或许唯有“一个正在到来的……词”(王家新:《守望》)能够支持启蒙思想“与黑暗抗衡”。“作为经验性主体或感受性的主体,在自我放弃自我否定之后,在某一瞬间通过语言的恢复作用,再次占据了主体的位置。这个主体的位置基于语言能力——一种表达的无限性和自由之上。这是主体的主权、享受与快乐意识的恢复。这似乎是自我与语言相互被分享的主权,是语言与自我交互拥有的主体性。”(耿占春:《2011年札记》)通过将看上去背反的主体性和语言、感受力与表现性的关系引入到一个对话与相互生成的领域,我们看到,多年之后,批评家耿占春依然为其初衷——语言、诗歌与修辞——保留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不过这次他是处在“良心的锯齿上”吁请语言的表现性以培育不竭的感受力。在这种“交互主体性”中,语言是主体性的语言,主体性则通过语言的表现得到铺展。

在现代性的话语中,世界的认知图景只能经由个人感知、依赖无数个体的陈述才能形成。无论是叙事话语还是概念、隐喻和象征符号的语言,其有效性取决于它是否在自身的情绪、感知、经验,以及社会与历史语境中提出问题。在一种社会观念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制度理念之前,感性、感知、知觉,是作为蕴含个人意志的社会理念的启示而出现的,即作为“前政治观念”出现的;感知和知觉同时矫正、检验社会理念和观念的合法性。这便是梅洛-庞蒂意义上的知觉与观念的可逆性、互逆性:基于瞬间经验和历史境遇的情绪和感受,携带着社会认知意义的微观知觉;缘于主体更深远的历史视野与道德视野,情绪和感受体现着对社会经验现场的感知。忧郁、焦虑、痛苦作为情绪和身体表征既是主体性受损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再次进入循环,进而确认主体意识的存在:“生气不是涵养不够的意思,而是/意味着你可能还是一个活人。”(桑克:《自我批评》)一个感受性主体的经验世界在此既构成了一个语境,也是理论话语的来源。因此,王家新、耿占春和桑克的感知和情绪既是个人的和私人性的,其中涉及的观念又是公共的和可分享的。个人化的感知同时是一种社会性陈述,个人化的情绪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社会启迪。

三、伦理主体和记忆的诗学

随着社会断裂性的巨变,最早进入“纯诗”写作的陈东东发生了一种反向的语言转向,80年代常见的泛爱琴海意象和古典气质不见了,诗人开始有意涉及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反诗”的或非文学的感性经验,火焰、情人、谎言、死亡等激烈、不谐和、讽喻的意象开始频繁出现:“一个重要的老人呻吟/惊动指甲鲜红的情人:抚慰/清洗、扪弄和注射”(《病中》);“北方,雪线后,一个朝廷正在复活/它甚至从来就不曾死去”(《讽刺的性质》)。当初夏的热情坠入深秋的萧瑟,一种社会性的腐朽气息被一种主体感性的论述所折射,红与黑成为此刻的主题色调,所用意象大胆甚至刺目:“红漆剥落/蛀木虫深入/一颗星初照残酒和灯”(《在秋天》);“七月里妄想的火炬上升/七月里万众晴天里欢庆/一个被镰刀收割的情人/她走上大街,她宽大白衫下/两只赤****是否等待你/爱抚的大雨”(《七月》)。此刻诗人并没有完全告别语言的不及物用法,似乎依旧留恋着修辞的快感,只是在语言的欣悦感之中增加了主体的经验和观念特性的腐朽气氛与谎言气息,语言的不及物之中悄然加剧了“能指的剩余”,一种讽喻性的情绪和喜剧性的主体感性回应着一个“复活的朝廷”。

今天读来,这些转型诗歌在技艺上或显得还不够娴熟,主体观念之激烈、情绪化的理念之迫切,偶尔会刺破语言的负载,损坏了理性与感受力的平衡。然而,这些写于90年代初的诗作提供了诗人心态、观念和写作路径在某个时段的渐变——借用马塞尔·雷蒙评述马拉美时使用的概念——从“自我的诗歌”逐渐变成“精神的诗歌”,从文学的、唯美的、个人幻想的话语,转变为携带公众经验的和普遍性精神意识的修辞活动。即使没有具体的主体形象,“无人称”的文本却由一种精神品格——即诗人拥有明晰的、确定的、在某个群体内具有普遍和一般性的伦理意识——作为文本中的隐秘的签名;其文本也因这种“一般性”而成为一个简洁明了现出了轮廓的“数学函数”。当然,这一话语修辞方式的转变,并非意味着诗人旨在使诗歌或语言成为传达社会思想的载体和工具。从语言的快感享用出发的诗人知道自身的首要职责并非理念的表白。只不过,“如果自我等同于具有个体意识的思维着的主体”,其在认识论和与经验世界的关系上将自然“带着特定的伦理内涵”。

在朵渔的早期诗歌中,伦理内涵的表达也曾寄托于不及物而显得观念化。随着技艺的不断磨砺,词语与伦理的修辞张力得到了愈来愈成熟地表现:“夜被倒空了/遍地野生的制度/一只羊在默默吃雪。”(《夜行》)“自由在冒险中。爱在丰饶里。人生在稀薄中”(《稀薄》)……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历史反思和伦理拷问构成了朵渔诗歌的显著标记。

朵渔善于使用精短的口语化表达和微观的细节叙事,使伦理反思获得“可见”且切近的形象:

黄昏之后,雨势减弱

小雪粒相携而下

雨夹雪,是一种爱

当它们落地,汇成生活的薄冰

——《雨夹雪》

“黄昏”属于安宁的时刻;“雨势”趋于“减弱”;“雪粒”是“小”的……这些相对温和的“可见”经验,平衡、填补了“稀薄”、“黑暗”、“时代的野猪林”等属于伦理观念的“可知”领域。这是朵渔的技艺:用常见的生活意象和细节叙事平衡伦理诉求在这个世道所天然携带的讽喻和忧愤,这让他的诗歌“散发着一种心智的成熟、批判意识又不失其内在的安详”(耿占春)。

“安详”的气质在某种程度上也赖于朵渔多次写到“爱”:“雨夹雪,是一种爱”;“什么样的悲伤会聚集成力/取决于你的爱”(《聚集》)……“爱”是诗歌古老的主题,但在朵渔这里,诗人并非颂扬作为情感欢愉的“爱”,而是描述“爱”与“灾难”和“黑暗”对峙时的力量:其“爱”有多甚,其“灾难”便有多重;反之亦然。“光明爱上灯/火星爱上死灰/只有伟大的爱情/才会爱上灾难。”(《最后的黑暗》)对诗人来说,“爱”既是卫护他回击时代“最后的黑暗”的“掩体”:“夜深了,冬眠的人们/纷纷躲进了爱情的掩体”(《睡去原知万事空》),也是诗人对个人生活和思想的不断修正和托付:“依靠爱情,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危险的中年》);“从最细微的事物里重新学习爱,从书页间/讨生活。”(《从死亡的方向看,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爱”丰富了伦理主体的感受和认知能力。

在朵渔的诗歌中,“爱”处于“可见”经验与“可知”观念的交叉地带,既拥有可被知觉的细微形象和体温,同时蕴含着意志和伦理重量:“只有爱情里/还有免费的午餐/只有爱情这只天鹅/才会冒着背叛整个天空的危险/前来安慰我”。(《只有爱情……》)在“稀薄”和“冰凉”的世道里,朵渔为私人性的“爱”灌注了伦理的力量和道德的底色。“伟大的爱情”不仅是“最寒冷的茅舍里……暖人心的宴席”(《夜行》),也是诗人审美意义上的“祖国”:自由、民主、共患难、多元性,构筑了它的“基础、词根和形而上学”(《只有爱情……》)。

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中有一辑“高启武传”,用五首诗歌描述了高启武(即诗人的爷爷)“草民的一生,土坷垃的一生,以及白霜中/干屎的一生”(《墓边记》)。在这组诗传中,我们看到高启武被“一小块黑窝头”和“袁大头已/变成冤大头”的“笑话”所安慰的童年(《河堤记》);看到他娶了“一个跛脚的……裤脚肥大,头上一枝花”的女人;看到他“翻身”的背后是“一个地主被杀了”和“一个富农被打倒了”(《翻身记》);随后,这位“根正苗红”的“民兵连长同志”被八千人“垂直地/从同志打回敌人”,扔进“黑暗的牢房”;进入70年代,在“有限的重逢里”,祖孙俩“在一间/牛棚里,在几根牛尾间……倾听/那集权的钟声,牛虻与耗子的合唱”(《牛棚记》);1988年春,高启武患疾而终。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五首诗歌开头均有一段文白夹杂的小序,与其后的诗歌主体形成了内容上的提示,又在语感、形式上形成巨大反差。另外,小序使用第三人称,对历史的旁边中肯、客观。如《粮食记》:“公元1958年,行‘******’策,人民公社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越半年,反瞒产私分,民有饥色。启武以先进故,言于县府之八千人大会,揭缺粮之状,乡民之饥,旋被下狱。”诗歌主体则采用第二人称的对话方式。由是,诗人不是在“写”诗,而是对爷爷“说”:

这黑暗的牢房,地主的粮仓,你再熟悉不过/民国二十八年,你从这里得到施舍/民国三十八年,你从这里领过麦种/现在,你有一种强烈的/互称同志的愿望,但一生的谎言/都说遍了,仍然不够……

不够与这个世界团结起来/“旧社会,可不是这样的。”/现在,你是在/阶级的边缘,乡村政治的脸/说变就变,……

通过字词的回旋和形式的重复,朵渔使用了一种咏叹的旋律有节奏感地“说”出了这一切,夹杂于其间的则是“同志”、“世界团结”、“阶级”等政治词汇。爷爷的经历构成了历史的一个面向:从“民国二十八年”到50年代,“乡村政治的脸/说变就变”,不变的却是反复跌落到饥饿境地的草民命运。当曾获施的“地主的粮仓”成为关押这位“民兵连长同志”的“牢房”,我们体味到历史的巨大乖离和命运的荒诞。更荒诞的则是意识形态话语对事实的邪恶指认和“滑稽”叙述:

你要相信

你的小儿子就是喜欢啃树皮

你的大儿子不是水肿是阶级的虚胖

老婆子不是不能生她只是政治性的月经不调

——《粮食记》

朵渔的语言能够在口语化的极致体验中受制于形式的秩序,这让他的诗歌既呈现出斧劈般的精准、犀烈,又不乏干净、整饬和平稳的气质,读来“过瘾”而不骄躁。

陈超曾满怀期待地写道:“纯诗”或艺术本体的自觉“与其说是写作的归宿,毋宁说它更应是一个可信的‘起点’”;“诗歌要恢复对时代历史讲话的能力,有赖于诗人更关心其话语的有效性或持久价值感,而非是文体意义上的‘洁癖’。”无疑,蕴涵着伦理主体的写作依然需要将“艺术本体为自觉”作为写作的“起点”,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伦理关怀需要经受诗艺的照拂,“啃树皮”、“水肿”、“阶级”、“两条路线”等反诗的经验和政治性词汇要消融于语言和形式的表达中。

逃荒到外乡的人,是没有方向的/左脚和右脚,就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可能站在/海市蜃楼上,手里拿着一只破碗/或者,大雪初霁,明月当空,你的面前/出现一座香火缭绕的庙宇/但你只能用菩萨的笑容充饥……(黄纪云《逃荒》)

汽车朝着长满红毛树的森林飞奔/……他倾斜的身子/侧着,像一幅赠给群山的倦怠了的/春宫图,脸庞插在西双版纳的草丛/对着缅甸的,则是它荒芜的臀部/哦,偶尔有拉矿石的车,从这儿经过/那是缅甸的矿石:未经许可的交易/性质等同于从大象身上撕下皮革的画卷/意义接近于取缔孟加拉虎的叫鸣(雷平阳《布朗山之巅》)

同类推荐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妈妈的神奇年代:不可忘却的台湾跨世纪变迁史

    妈妈的神奇年代:不可忘却的台湾跨世纪变迁史

    她走进北投的硫磺烟中,一唱便是十多年。那首歌里没有丈夫和子女,有的是青春叛逆,与一再撕扯割裂的生命……一个走唱大半生的叛逆女子!她是我的妈妈,一生拥有三个名字、三种身分——靠捡破烂维生、被卖进酒家的童年;十五岁被迫嫁人;为了娘家生计,不得不到北投那卡西走唱——妈妈的人生,比一部八点档连续剧还精彩。但对我来说,她更像是穿插在连续剧之间的广告。仅存的记忆,只有小时和妈妈四处卖药表演,或是熬夜等她从北投走唱回来。除此之外,她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渎职的母亲。
  • 载一帆年华,拾一串落花

    载一帆年华,拾一串落花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本文集围绕故乡、历史、传统文化等主题精选作者数十篇佳作。这部作品集饱含真挚的情感、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展开历史的恢弘画卷;对文化、生活的变迁娓娓道来;赞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
  • 有温度的唐诗

    有温度的唐诗

    全书分为“春光里、秋风起、边塞外、别离时、愁绪中、爱正浓、红尘里、山水间、禅心内、志难酬”10卷,通过对59首知名唐诗的赏析,对诗人传奇经历的叙述,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诗人的形象,并揭示了在文字背后沉默而丰腴的情感世界。漫长的人生里,我们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缠绵情话,但也会感怀岁月“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浪漫如唐诗,让我们品红豆、历情劫。狂放如唐诗,却让我们读到了盛世繁华里的落寞少年。
热门推荐
  • 情缘道途

    情缘道途

    自幼被弃之人,为了心中那一点火花,以凡人之姿走出不一样的道路,他打破仙兆,因为他不想成仙!他。只想让她归来!
  • 该隐的日记

    该隐的日记

    血统,让无数血裔为之而疯狂;血裔,被血液役使的永生者们;永生,一次次沉睡与苏醒交替;苏醒,没有被黑暗笼罩的光明!这是关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阴差阳错间,窥探到血色长河最深处秘密的故事...
  • 异世界的文艺生涯

    异世界的文艺生涯

    重生异世,却命不久矣。坦然面对,却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当灾厄袭来,世间的一切所述将被打破。魔兽侵袭,战火四起,面对无数生灵的逝去。穆禹:“我是幸福的,有你们的守护,死亡又算的了什么。”
  • 明谋医女:绝色江山

    明谋医女:绝色江山

    亲,你见过全能女子吗?明明是宫女,却能文能武,懂医术,会药膳,长得倾国倾城,让全天下的女子如何自处?但是,复国仇和自己的真心,她要选择什么?一个愿意全心全意对自己好的王爷,她却偏偏选一个有几个妃子的皇帝,而他却将自己贬做宫女……明明是为了复国仇,却无可控制的爱上他,到底应该怎么办?
  • 攻妻99式:拒嫁花心总裁

    攻妻99式:拒嫁花心总裁

    “我看不上她,更看不上你。闺蜜的男人你也抢?真贱。”她为了不让闺蜜嫁给一个花心的总裁,于是想法设法的去阻止他们来往,最后,不但导致她与闺蜜反目成仇,还让自己沦陷于花心总裁的温柔乡中,而他竟也是爱她的。“我决心与白依取消婚约,谁也别想阻拦。”为了她,他不容置疑的对外宣告,他的决定。“长卿,你这样做白依只会更恨我的。”她蹙着眉头,忧心忡忡的凝视着他。“紫瑶,我们之间不能有白依。”他温柔的品尚她的脸颊。呵呵,所以这是论征服一个花心萝卜的成就感吗?
  • 武林高手都市修仙

    武林高手都市修仙

    世上是否真的有仙神?当世高手在目睹惊世的仙迹后殒命,却带着一枚神秘石符,重生平凡大学生。一段命运,两世情仇。前生遗恨,今世多情。不思量,自难忘。踏上修仙路,只为寻找这一切背后的真相。带你揭开这个世界隐藏的谜底。
  • 我的兄弟联盟

    我的兄弟联盟

    疯子,徐阳,伟哥和撸管恒都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直到大一那年,奇迹发生了,我们五个竟然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里,正当我以为这将是我一生以来最愉快的校园生活的时候,却不知道,故事,仅仅是刚刚开始。。。
  • 她与吸血鬼伯爵

    她与吸血鬼伯爵

    吸血鬼伯爵:威廉三世·朗恩,他用“初拥”的方式,将女主变成了吸血鬼;接下来,会有如何奇幻的旅程,在等着她呢?
  • 紫冰夫人

    紫冰夫人

    在一千年前的宋代,糖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享用。那时候炫富,只需说一句——我家有糖!宋黑甜,也就是后来的紫冰夫人,自小喜欢吃糖,不是因为她家有钱,而是她家——种甘蔗!可惜她家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又因她相貌丑陋,受尽欺凌,甚至险些丧命。幸而大难不死!“重生”后的她自强不息,以制糖贩糖为业,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咸鱼翻身,成为富倾天下糖业翘楚——紫冰夫人。事业虽然成功,情路堪称坎坷,紫冰辗转于三个男人之间,不知何去何从。最后听从内心的呼唤,果断做出选择。期间磨难不断,事业上的,感情上的——虐!撒糖不断——甜!既有紫冰与心仪公子的浓情蜜意,又有数不胜数的宋代穿越甜点——还犹豫什么,高级吃货君已经开始研究宋代食谱了!最终报仇血恨,咸鱼翻身——爽!大量宋代生活场景描写,活灵活现,穿越感爆棚,还是——爽!!
  • 等到你来爱我

    等到你来爱我

    友情,在韩伊诺的世界里,它是最宝贵的。可是真心的付出得到的却是遍体鳞伤。终于,等到你,来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