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9400000012

第12章 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形势(1)

6.1 就业制度的发展

了解事物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对我们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你了解现代我国就业政策的发展史吗?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改革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谋职业

从清末时期大学的产生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特别是国民党执政时期,基本上没有建立针对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相关政策,当时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很单一,除黄埔军校由政府直接选拔军事人才外,其他大学的毕业生主要是通过自谋职业的方式进行就业。

2.国家统一分配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由于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了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开始建立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经过长达17年艰苦的努力和敦实,我国基本确立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由政府负责、按计划统筹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

3.由地方分配,可互相调剂到从哪来回哪去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中国成立17年所形成的一整套教育制度,包括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均遭到否定。大学毕业生只能当工人、农民,不能当干部或从事科学技术工作。1967~1970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由原来国家统一分配改为“统一由学校所在地的省和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负责进行,必要时,地区之间互相调剂”。1971~1979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入学的“工农兵学员”,其分配采取“一般返回原单位、原地区工作的原则,特殊需要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分配制度。

4.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高考恢复至2000年,由“国家统一分配”向“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转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的就业分配制度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显示出了较大的局限性和缺陷。因此,1983年,我国开始对先前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中央批准在个别国家重点高校开展“给予极少数优秀毕业生选择工作意愿的机会”的试点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进行稳健、大胆的改革。1989年3月2日,国务院转批了由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指出:1989年招收的大学生毕业时实行“以学校推荐就业为主,少数毕业生自谋职业”的就业分配原则,少数的定向生回定向部门就业,委培生回原单位工作。该方案被称为“中期改革方案”。该方案的出台也预示着“由政府统一分配的就业制度”被完全颠覆。同时,1994年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基本按照“中期改革方案”的就业模式就业。1994年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文件精神,国家批准部分高校开始进行并轨招生、收费入学和毕业生自主择业等方面的教育改革试点。至此,我国进行了新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重大的新一轮的改革,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5.新就业制度

2000年至今,高校扩招、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下的就业制度。

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政策,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在就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优势明显。2007年6月29日国家向社会公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此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该劳动法中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使劳动者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同年8月30日国家还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加大了对就业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

6.2 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了与当前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努力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和谐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就业分配制度,近几年,国家围绕大学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和保障性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劳动合同、失业保险、户口迁移、职业教育和“大学生志愿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涉及就业各方面的保障制度和相关政策。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把就业问题列为我国今后工作的首要问题,就业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

6.2.1 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1.政府从4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党和政府为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进一步增长的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拓宽就业渠道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补充其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政府组织的各类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所需人员要优先从高校毕业生中录用。各级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在社区管理、高技术服务等新兴社会工作岗位就业。各级机关特别是县、乡级机关要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基层公安、司法、工商、税务、质检等执法部门新增人员,应首先从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以改善基层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还可采取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的方式,加强社会服务工作并促进大学生就业。

2)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继续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专项计划。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对于高校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费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3)认真做好帮助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等学校要针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体系。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设立收费项目,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减轻求职负担。

各地有关部门要对离校后回原籍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逐户逐人登记,优先安排进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给予见习补贴,并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帮助。民政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落实到困难毕业生身上。

4)全面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求职推荐、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多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设立毕业生就业服务常设场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要实现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加强对各类招聘活动的监管,规范招聘收费行为,严厉打击虚假招聘。

2.我国为鼓励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出台了四项优惠政策

为鼓励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仍未找到工作岗位并有就业要求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纳入城镇就业和失业的统筹管理。在许多地方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与下岗失业人员可享受同等的就业优惠政策。

(1)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费减免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启动资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利用上述两类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具体项目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对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从事个体经营、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需要一定的开业和周转资金。

(3)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在开业审批、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扶持。各有关部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指导,明示办事程序,简化审批程序,明确办理各项手续的具体时限。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门窗口,由有关职能部门参加,采取集中办公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次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和其他有关手续的“一条龙”服务。在场地扶持方面,要求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在规划城市建设、建立商贸市场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适当安排经营场所,在整顿市容市貌时,要帮助解决好再就业者的经营场地问题,新办贸易市场的经营摊位,可按一定比例安排给下岗失业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下岗失业人员安排生产经营实验和培育性场所,支持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4)对准备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凡是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都可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参加创业培训,并得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其所需经费,由就业再就业资金予以补贴。

6.2.2 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计划和政策

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从2003年国家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截至2007年有支教、支医、支农、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文化建设、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农村平安建设共11个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参与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西部计划报名人数分别为43763人、49615人、51994人、55347人和62053人,2008年全国1000余所高校的57591名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其中,四川、山东、重庆、贵州等地报名人数超过4000人。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报名人数超过500人。从今年报名情况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报名总数的62.7%;西部生源33286人,党员15417人。

2.“三支一扶”计划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各类紧缺专业岗位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2年以上,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服务期满后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应届毕业生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工作,服务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一定的优惠政策。

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及部分应届专科毕业生,在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湖北、海南省部分“两基”攻坚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实施。由中央安排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在一些县以下农村学校相对集中地设立教师岗位,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任教。特岗教师在中小学现有编制内,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实施两年来,全国共招聘特岗教师约3.3万人,覆盖西部13个省份395个县的4074所农村中小学。

4.选调生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素质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把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工作,是加快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步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加速领导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由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主要是报名条件、培养目标、选拔程序和培养管理的措施与公务员不同。

5.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精神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组织实施,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统一考试、考察聘用、培训上岗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从2008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每年选聘2万名。享受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在村任职期间,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等一定优惠政策待遇。

6.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2006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财教〔2006〕133号),从2006年起,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应届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由中央财政代为偿还。

6.2.3 各地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

为了吸引高技能人才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地政府结合地方发展需要积极出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吸引力强的就业优惠政策。

【例6-1】2005年济南市公布了《济南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济政发〔2005〕32号,根据该办法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及随迁或投靠的配偶和子女(不受婚龄、在济居住时间限制);在本市已落实接收单位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符合人事部门“先落户、后就业”规定范围的普通高校重点专业本科毕业生(有学士学位);经毕业生主管部门同意办理接收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聘用期满3年的普通高校专科(含高职)、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和聘用期满5年的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可以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2006年上海市公布了《2006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进沪评分办法》,制定标准分,该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申请毕业生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办理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

2007年辽宁省为了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同时加强农村教育,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政策,规定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的师范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满两年以上的,其贷款本金和利息由政府代为偿还;无助学贷款债务的,工作满四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

6.3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近些年来,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甚至在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毕业就等于失业”。诚然这句话道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也是形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古人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许多大学生忽视了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其在求职过程中漫无目的,无所适从,最后一无所获、一事无成。其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见问题,更变得焦虑、不安、沮丧和自卑。其实对就业形势了解是否周详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因此,大学生应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6.3.1 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

1.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机遇

第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各国经济往来的密切,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大了对国际贸易、外语、国际企业管理、旅游和师范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这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就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调查显示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80万~100万个就业岗位。2007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是11%,为毕业生提供880万~1100万个岗位。

第二,就业市场的规范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及不断完善,我国的就业市场逐步规范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1)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互见面提供了具体的场所和时间,便利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各得其所。例如各地人才市场会定期、不定期为大学毕业生举行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各学校也会不定期地为毕业生举行专场人才招聘会等,并且各学校举行的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据统计,过去大学毕业生就业约有70%都是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落实单位的。

(2)无形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使大学生就业逐步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模式。譬如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华英才网、百大英才网、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各省建立的毕业生就业网,以及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等,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效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找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网络面试更成为当前一种新的应聘形式。

(3)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大学就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比如我国在2008年1月1日出台了最新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聘用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解除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后顾之忧,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第三,西部地区对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西部的生态重建、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方能完成,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用以吸引有志之士。如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农村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计划等,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扩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为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国家还规定,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外,还可以享受户口迁移、定级、工资标准、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同时,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志愿到基层工作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贷款将由国家代为偿还。总之,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带来的蓬勃发展的形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自己首次毕业去向选在祖国的西部偏远山区,为国家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不少毕业生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四,知识经济对职业需求的影响。知识经济影响就业结构。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孕育、产生新的产业和不断改革、淘汰落后产业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起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就业人数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国家统计局1985年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做了专门的规定,即:①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②第二产业是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是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它又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部门等。据人民日报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49%和3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上涨,必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第五,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人数增多。非正规就业,全称是“非正规部门就业”。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则称为非正规就业。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提出的概念。有的学者把非正规就业称为“分散性就业”。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的生产服务单位及独立的个体劳动者。有关专家在对我国27个城市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8.5%。目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学生通过非正规就业的形式来获得额外的利益;二是一部分大学生通过非正规形式来积极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三是积累工作经验。一些单位招聘员工特别重视工作经历,而非正规就业恰恰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了积累经验的机会,成为一些刚离开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积累工作经验的一种最好选择。

第六,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和考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国务院人事部门及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需要招聘一定人数的公务员,许多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也往往采用公务员考试的方式,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些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选择继续深造,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价值,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第一,大学生就业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从总体上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求还算平衡,但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已日渐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学科之间、地区之间、院校之间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平衡。

(1)学科专业之间不平衡。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信、电子、土建、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环保、轻工、食品、农林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较少。这一状况致使文科、农林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不如理科生。

(2)地区之间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有所增加,而一些边远省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需求仍然不足,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就业现象。有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有70%将就业地点选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如2007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显示:毕业生分布在省会和直辖市的占45.2%,地级市的占35%,县级市的占14.1%,乡镇占4.4%,农村占1.4%。

(3)院校之间不平衡。对非重点大学及一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相对不足,社会需求越来越向名牌院校、热门专业集中。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甚至直接在招聘条件中注明,非重点大学毕业生不要。这无形中给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4)用人单位之间不平衡。虽然作为传统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求稍有回升,但吸纳能力仍有限,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企业)的需求数量却大大增加。2007年就业单位分布显示,毕业生进私人企业的占34.2%,进国有企业的占23.5%,进国家机关的占12.7%。

第二,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自1999年起,中国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比上年增长68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3%,2005年338万,比上年增长58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2.6%,2006年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1%,由此可以预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

第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目前毕业生就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而且挑选其学校和学历层次,不仅注重学生的自荐、面试和笔试,而且也非常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身心要健康。三好学生、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以及诚实可信、踏实肯干,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毕业生普遍受到欢迎;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所要考核的内容;外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证书、驾照等也成为一些地区和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此外,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为了选拔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是很早就进驻学校单独进行招聘,或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总之,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已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饥不择食”转为“挑肥拣瘦”,他们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的是素质、能力和品德。

第四,专科学历毕业生就业难。从总体看,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有明显提高,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供大于求,这就形成了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战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困难。《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从学历上看,2006年用人单位需求仍以本科学历为主,统计地区对本科生的需求占到总需求的55.5%。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动辄提出必须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而不论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这使专科学历者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同时人为地造成研究生大材小用、专科生无用武之地等后果,这种用人层次结构的失衡,既导致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又增加了低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第五,女生就业难。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而女生的就业就更加困难了。由于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自身的特点及国家对企事业单位用女性员工的相应福利性政策缺乏,使得更多用人单位打出非男生不要的牌子(理工科院校尤为突出),让众多品学兼优的女大学毕业生们备感悲哀。虽然性别并不是女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但无可非议的是许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都有过遭受性别歧视的经历。

【例6-2】小云是某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该校招聘会上,小云向一家钢铁企业递上了简历,招聘人员看都没看一眼就拒收了。这样的情况她早已料到,小云默默地收回了简历,等着身边的男友。男友是本校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招聘人员对他很满意,收下了简历后看看他们,对小云说:“把你的简历也给我吧”。有的用人单位乐意同时招“一对”,据说这样有利于他们安心工作,有利于稳定大局。而女毕业生则纷纷找男生搭对,假装男女朋友,为了找到工作,可谓用心良苦。

6.3.2 形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大学生就业的自身条件不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以及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进入,形成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导致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员工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忠诚的职业道德。而目前一些毕业生往往只是有着“优秀”的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和工作技巧较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比较欠缺,心理素质脆弱,往往企业招录后需要进行再培训,客观上增加了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引进人才成本,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如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从用人单位那反馈来的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听、读能力可以,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则欠缺。

(2)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够准确,对工作期望值过高。很多毕业生缺乏个人阶段性的或长远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才能、特长、爱好没有充分的估计和定位,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去追求,只是一味地从众,把目光锁定在热门职业和高收入职位上。同时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是否与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人生规划相一致,带着这种盲目性求职,自然不会顺利。例如:一天某市教育局到某高校招聘45名英语教师,然而去面试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后经系领导和班主任再三引导,才有部分毕业生去面试,最终签订就业协议。小如就是其中犹豫不决的学生之一。起初,小如是非常想去某市的,但后来听同学说那里不好,而且同班同学也没有几个去的,她就放弃了这个机会。而过了两天,当她碰见老师时,又表示自己这几天一直都在后悔和自责,自己应该签就业协议。

(3)就业观念没有及时转变。随着形势的变化,天之骄子的光环在短短几年中已不复存在,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却没有及时改变,仍然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希望能找到一个“铁饭碗”的工作,而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或中西部地区。这点反映最明显的就是在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招聘上。我们都知道农村教师特设岗位主要是国家为了促进和加快西部农村教育发展,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所采取的措施。然而在特设岗位的招聘过程中,一些同学却将特设岗位作为自己找工作的一个保底措施,甚至有的同学公然声称:“大不了去特岗。”特岗成了一部分找不到工作学生的无奈选择。还有一些同学本来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特岗协议,但当其又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岗位时,却又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特岗协议。

2.社会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毕业生就业的不公正现象的产生,有着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才就业方面的不公正,这些不公正主要体现在就业政策、选人机制、性别、人才消费等方面。利用社会关系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实现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表现较差的毕业生通过疏通关系找到了接收的单位,而对于缺乏社会背景的大学生却无法顺利就业,且常常遭遇“碰壁”的尴尬;部分单位不能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进行选人,人情用人、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2)国家政策原因。国家给予青年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及人才在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事业单位的流动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大学生心中存有许多的困惑。比如去西部工作,国家的各项补贴和优惠政策能否落实,回来后就业压力是否更大;去农村工作,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如何办;搞自主创业,怎么解决资金缺、注册难、审计难等等。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大学生,成为他们就业过程中犹豫不决的一个主要原因。政府政策、就业制度不到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思维模式、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与毕业生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协调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措施在部分三资企业、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影响了毕业生到这些企业就业的积极性。其次,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就业时过多地将目光投向沿海大城市,投向相对发达地区,投向国营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村由于户籍制度的种种限制较难吸引大学毕业生。

(3)媒体原因。有些媒体报道丧失理性立场,无形中对难就业问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突出或放大就业压力,而不对大众心理做积极疏导,加重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造成某些毕业生消极自卑的心理。如“毕业就等于失业”,“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不予考虑”等思想就是媒体传播的结果,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用人单位的原因

对求职者的过分要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人才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任何用人单位和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高学历的毕业生。有些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的,但其往往一味的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了诸如“非重点大学硕士生以上学历不要”等招牌,以至于好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中出现“唯名校”、“唯文凭”、“唯学历”论,严重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其结果是要么束之高阁,要么招聘的毕业生工作专业知识不对口,学非所用,极大地影响了单位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单位的用人机制明显滞后,要么由于本身人才体制和激励机制的制约,招聘不到急需的、“优质低价”的毕业生,要么因其用人的苛刻性、聘人的随意性等,很难形成良性的留住人才机制。正因为如此,许多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苛刻要求,也只好望而却步,不敢应聘。

同类推荐
  • 语言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语言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作文可以培养广大青少年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且可以开阔思维,敞开思想,进行大胆地想象。
  •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机灵超级班课堂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机灵超级班课堂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吹牛大王历险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热门推荐
  • 感悟财富

    感悟财富

    什么是财富?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一个让人困扰又不断思索的问题。财富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财富也都有不同的诠释。进入新经济时代,人们从“财不外露”到“彰显财富”,让我们对财富的追求更加赤裸,也引发了我们对财富更深刻和思考。
  • 重生末世原女主逆袭

    重生末世原女主逆袭

    当女主被穿越女配抢走一切,当女主被穿越女配逼到了生命绝路,当女主终于了解到所有的真相,当末世文女主重生而来……穿越女配,这一次,请自重!
  • 可最后

    可最后

    六年青春孤注一掷,转转停停还是遇见你。后来发现世界真的很残酷,可最后,我们笑着怀念却再也回不去了。可最后,我们兜兜转转还是在一起。
  • 渐侵尘

    渐侵尘

    死后我就一直在想,生前不明不白,死后还没人记得,这世上大概是没有比我更冤屈的鬼了。大概是感动了哪路神仙,不知啥时候,我开始走狗屎运了。
  • 当代异闻故事

    当代异闻故事

    夏有逸所住的老屋,是狼妖白山山两百年前买下来的古屋。他从小就能看到各种灵体,怪物。父亲去世那年,自称是他的灵魂导师的一个红衣女人开始出现在他的梦中,据说是为了安慰他。从此夏有逸开始了与异闻共舞的日子。时间仿佛不存在,空间仿佛不真实。后来,红衣女人挂了。她似乎挂得太早了!
  • 月神殿的夜晚不会哭泣

    月神殿的夜晚不会哭泣

    据说在世界尽头的孤岛上有一座古老的月神殿,里面有着数不清的财富和能摧毁一切的神器,你愿意跟随我前往世界的尽头吗?
  • 云霄间

    云霄间

    世间繁花渐迷人眼,众生芸芸胜似星辰,山峦峥嵘罗列奇峰,扶摇千尺会绝云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陆冰冰历险记之人鱼古国的宝物

    陆冰冰历险记之人鱼古国的宝物

    一个普通的小女孩,被莫名其妙地送到了岌岌可危的人鱼古国,并成为了一国的女王。与此同时,一股神秘的力量也在威胁着古国的安危。新的女王能够保护古国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