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600000020

第20章 范文甫就是范文虎,曾遇老僧传授绝活

截至清末民国初,鄞地计有存史入志名医140余名。编竣于1951年的民国《鄞县通志》中,最后一位入传名医为范文甫。

说起范文甫,其在世时甬地妇孺皆知。医术出神入化,与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一样,望一眼便知人之病情。所遇见的病人中,竟也有如2000余年前的蔡桓公那样,自信体健无病而没有听从他的话,最终懊悔莫及。葵花籽、猪蹄子、生姜、蜂蜜等,在他的手里均是治病良药,屡用屡效;麻黄用至八钱,生附子常用两半……医治心病有心药,惩治悍妇有良方,就是把须眉看成妇人治,也能妙手回春。

对于范文甫的奇方、峻剂和超乎寻常的治愈率,大多数医林同行都很信服,但也有人以为,主要是胆大、用药量超极限。获悉此言,范文甫非但不介意,还以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不杀人,不足以成为名医。”

范文甫生活在清末民国初却常穿着明朝服饰,剃光头,戴铜盆帽,一副出尘离世的模样。生性刚直不阿,敢于蔑视权贵;为人慷慨豪爽,遇贫病之人常倾力相助,以致行医数十年而家无余资。行医时也不拘小节,经他治愈的一些患者,感激之余,回想起诊治过程,竟会“扑哧”一声笑出来,脱口叫一声“范大糊”(大糊,鄞人称言行狂妄之人——笔者注,下同),而在别人叫他“范大糊”之时,却又时常心悦诚服地插一句“范先生确确实实有本事”。

对此,范文甫也有所耳闻,但从不以为忤。他宁可给人一副“大糊”相,一种“人家在火里、他在水里”那种不通人情的冷漠相,开一些“石狮子、石臼子”之类莫名其妙的处方,让患者叫一声“范大糊”,也不改变自己的为人准则与行医风格。其实范文甫何尝“大糊”,只不过是目睹时弊出于激愤之后的一种玩世不恭。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范文甫也只是佯狂而已,佯狂而后可以骂人。“逐贫未许师扬子,骂人何妨学灌夫”,范文甫的这两句诗,可以证明这一点。

诚然,在时人的心目中,范文甫的行医风格有点儿怪异。但事实上,范文甫是非常注重审证求因的,从不孟浪行事。他还常常训诫弟子:用药得当,其效立见,若不对证,祸也不堪……临证处方,胆欲其大,辨证审因,务须细心……也许就因为如此,人们虽然在背后称范文甫为“范大糊”,但在心底里还是将他当作扁鹊那样的神医信奉着的,凡遇到危重疑难疾病,众医束手无策之时,医患双方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范文甫。

1987年11月,浙江省医史分会编写的《浙江历代医林人物》对范文甫的评价是:其为医之术,可师可法;为医之德,可敬可嘉!

范文甫,原名赓治,以字行,晚年改称文虎,自号“西古狂生”,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祖籍襄阳邓城。

宋宣和年间(1119~1125),范文甫的先祖跟随小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后偕宋室南迁徙居临安(今杭州市),继而将儿子入赘于同朝鄞县西乡的一户官宦人家,成了范氏迁居鄞地之始祖。范文甫的曾祖父叫懋忠,祖父名上庚、祖母唐氏,育有三子,其父为长子,名帮周。

范帮周,字衮美,出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8岁入庠学,后因家道中落,辍学去一家店铺当学徒。15岁那年,范邦周拜师学艺的那家店铺不慎失火,一切焚毁,范邦周却能凭着记忆,将自己经手或过目的账本细目重新一一列出,且分文不差,被店主视为奇才,提携他当了一名出纳。20岁后,范邦周自开店铺,并赴江苏扬州经商,娶妻陆氏,至40岁才得一子,即范文甫。

范帮周不但擅长于理财、经商,而且一生喜爱读书,喜好钻研医道,自学成医。尤其在疡伤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或因经商有成,或因医名响亮,或两者兼有,清廷赠范邦周以征仕郎国学生,一个从七品的虚衔。光绪二十四年(1898),范邦周病逝于鄞城家中,享年67岁。

出于家学熏陶,范文甫从小爱好读书写字,且很有天赋,10岁左右就能赋诗作词。20岁左右,经考选,成为县学附贡生。由于仰慕抗清名将明张苍水(1620~1664)之为人,直言无讳,与志趣相同的四明布衣王崐玉结为朋友,弃儒不试,触犯了当朝,被取消附贡生资格,革去了“前程”。

1983年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写组编写了《宁波医学史话》,其中有王华英、冯忠琦、张子久合写的《范文虎先生传》,该文也这么说:“先生初习举子业……因弃儒不试,崐玉束发道装逃迹山林,先生布衣明装(明代服饰)隐于医。”此后,为了表示对腐败无能的清廷的不满,改穿明朝服装,并剃光头,立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专心攻医了。

范文甫原先居住在现今的宁波海曙西门外,后迁居于江东砚瓦弄,开设医寓40余年。晚年用重金购得虎头印钮的汉玉印章一方,爱不释手,遂改“甫”为“虎”,自称范文虎。

范文甫从医起始于家传的疡伤科,后专精内科。游学扬州之时,遇到了一位奇异的老和尚。可能是因为缘分,这一老一小居然一见如故。老和尚是医僧,范文甫就拜他为师。老和尚非常欣赏范文甫的聪明才智与为人,视他为可传自己衣钵的俗家弟子,相遇不久,就将自己秘藏的经方和绝不轻易外露的观色察舌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范文甫。据说,这类医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悟性不高之人难以承传。在家学基础上,经老和尚的精心传授和自己潜心揣摩,几年后,范文甫医术大进,观形态气色、察舌苔的本领达到了见微知著、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天,慈溪有一位叫沈乃卿的,从上海回慈城,受人之托,去范文甫处代开一张温补的中药方。范文甫见沈某进门时双肩微微不平,形态与常人有不同之处,认为日后定要中风,于是先开了一张温补方,交给沈乃卿并对他说:“你也有病,需要服我的药。”

沈乃卿以为自己能吃能拉能睡,身轻体健的,从来没有得过什么病,是范文甫故作高深,卖弄聪明与技巧。但沈乃卿没有不高兴,还十分顾全范文甫的医名,顺水推舟,请范文甫为他切了一下脉。切过脉,范文甫给予补阴还五汤,其中黄芪用量重达四两。把这张处方交到沈乃卿手里,范文甫再三叮嘱:“你可要常服此药呢,不可忘了啊。”

沈乃卿接过处方,连声道谢,心里自然不以为然,回上海后也没有去药店买药,就将此处方束之高阁。谁知,三年后,沈乃卿在上海突然中风,半身不遂,行动艰难,这才后悔不已,逢人便说悔不该不听范先生之言,以至于今日。

范文普的弟子苏炳臣,在世时曾经与人说起过一件事,说范文甫不但能一见到人就断定病情,而且一听到声音也能辨别疾病之轻重。他说有一次,一位病人就医时问能不能吃肉,接诊的医生尚没有回答,身在里屋的范文甫却开口回答了,他说:“只管去吃吧……”

苏炳臣说,这种病其实是不能吃肉的,但先生已经从此人的嗓音中听出其人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愈,吃不吃肉都无所谓。果然,不出先生所料,这个病人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去世了。

在范文甫的心目中,食物也是药物,常常信手拈来,屡屡妙手回春。有时,看似漫不经心、听似文不对题的询问与对话,其实是范文甫探求病因的一种方式。范文甫处方奇特,常出人意料,用药独到,有时连同行也很难琢磨透其中的用意;对病情、病因的分析有根有据,因果分明,不管是内行人还是外行人,听了他的分析,都会觉得这种病就是要这样治,这样的治法入情入理。

镇海有一乡绅,其儿媳妇待产多日,邀请诸多中医会诊,几乎用尽了催产方药,均不见效,无计可施,讨快马(脚划船)到宁波请范文甫出诊。

虽然,范文甫主诊内科,但对于疡伤科、妇科、儿科、瘄科等,特别在诸医遇到危重与疑难病束手无策之时,凡邀请其出诊,从不推辞。

到了该乡绅家,诸医尚在,众目睽睽,范文甫旁若无人,径直入室望闻问切。四诊之后,欣然命笔:活猪一只,急宰;取前蹄一只,煎汤顿服。

诸医目瞪口呆——世上竟有如此荒诞不经的处方!该乡绅也觉得该处方实在离谱,但考虑到范文甫的医名、脾气,也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带着满腹狐疑,吩咐家里的长工们立即按范文甫的处方做。喝肉汤总不至于喝出毛病来吧,乡绅这么想。

出人意料,“肉汤催产”不足一个时辰,内屋就传出了新生儿的啼哭声。

“先生……”返城途中,跟随着一同出诊的学徒憋不住请教范文甫,“急宰的猪蹄与肉店出售的猪蹄,有何不同?”

“呆大(甬语,意为笨蛋、蠢货),没看出来吗?”范文甫笑着告诉学徒,“妇人怀胎,将瓜熟蒂落,是时候了,而这家主人……吝啬过人呀,趁此良机,迫使他杀一只猪,让他家里所有做生活的人开荤喝肉汤。”

哦,徒儿恍然大悟。

慈城有大户徐某,40多岁,因“寒热缠绵”一年余,频频就诊中西医生,多作为“冷热病”治,遍服青蒿汤、恒山散、神惠方、大效人参散、金鸡纳等中西抗疟药物,无效。季节转换,又临夏天,徐某依然感到天气阴冷,手脚发凉,于是托人邀请范文甫出诊。

跨进门槛,一见到徐某,范文甫就否定了“冷热病”。坐下,呷一口病家奉上的茶,觉有异香,就对疾病的起因有了自己的三分想法,这么热的天,还窗户密闭、棉衣紧捂……遂不急于直接询问病史、切脉,而是拉家常,闲聊香茶。“此茶好,来自何方?出产地不在本地吧……”

徐某以为范文甫也好茶道,实话实说:“此茶是我自制的……在荷花绽放之时,用上好碧螺春数斤,放入荷瓣内,每日傍晚太阳落山、天未黑时放置,早晨太阳未露脸时收集起来,经露十余宿后密封阴藏……我饮此茶已有数年,每日必饮,非此不甘。”

“好、好、好……”听着徐某的话,范文甫连连点头,一味品茶,其实已对病情有了七分了解。徐某话毕,范文甫还是在品茶,待徐某轻轻叫了一声“范先生”,这才回过神来。“此茶好,我也爱喝,如果你能将这自制香茶赠我,回到宁波后,我一定专门制作灵丹为你治病……”

徐某大喜。

当天,范文甫给徐某开的处方是蜀漆散,也就是蜀漆、云母、龙骨三味中药合煎服用。

第二天,范文甫派人专程向徐某送上优质葵花籽数斤,并嘱咐:“以葵花籽佐药,每服数10粒,灵丹日后再奉上。”

以葵花籽佐以蜀漆散,半个月过去,徐某自觉病愈。为巩固疗效,深居简出的徐某亲自上宁波去范文甫处复诊。他对范文甫说:“先生真是神医,服你药之后,我病日见好转,如此难治的病,竟然一次治愈。如此看来……你的灵丹不服也可以了。”

“哈哈,”范文甫笑了,“还不知道啊,你已经服了我的灵丹啦——”

“什么,已经服了你的灵丹?”徐某莫名其妙,“此话从何说起?”

于是范文甫告诉他:“你的病,根在香茶……绿茶性寒,虚寒之人不宜,荷露清凉阴寒,久饮身体必然受损。阴寒太过,得病在所难免,而葵花籽向阳而开,其籽得太阳之精气独厚,以阳克阴,宁有不愈者乎?”

徐某叹服,逢人便说:“范先生是神医……”

据传,天童寺有一个小和尚,在山上管笋,忽然不明不白失音,见人只能用手势比画表达意思,咿咿呀呀的,活脱脱一个哑巴。

天童寺是有1600余年历史的佛门圣地,历来有医技精湛的医僧,然而医僧束手无策。几天后,方丈便命知客僧携带小和尚直接上宁波求诊于范文甫。

“不要忘记,先向范先生问好,他日我再登门道谢……”方丈叮嘱。

不巧,那一天,候诊病人特别多,好不容易轮到小和尚,知客僧忙上前代诉:“范先生……就那么几天时间,无缘无故的,口不能言……”

和尚求医并不多见,而且是此类病症。候诊人群觉得新奇,听着知客僧的代诉,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嗓音由低到高。有人说,这是山鬼附身,是要做夜羹饭的。有人说,这是撞见了妖精,要么诵经驱逐,要么捉妖。更有人说,这是佛与菩萨的训诫,念佛有口无心,索性让你有口无声。性子爽直的一语点破:“驱鬼逐妖、烧香焚锡箔,都是你们和尚、道士干的事,来找范先生干什么?”

范文甫却摆摆手,示意安静,继而例行“四诊”。

小和尚以手指喉抚胸,咿咿呀呀,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问知客僧,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无非是:“这几年了,都是由他上山管笋……每天没事采摘野山果吃,早课不用做,谁也不去管他。每年开开心心上山,吃得白白胖胖,红光满面回来,想不到今年,才去了这几天……”

不知范文甫听没听,仅仅诊舌苔切脉之后,就向知客僧递上了处方,说:“去吧,按此方,日服一剂,三五剂后病愈。”

知客僧接过处方,傻了,只见上面写着10个字:“生姜三钱,白蜜二匙,煎服。”

“范……”知客僧似乎想问些什么,见范文甫又开始为另一个病人切脉了,只得咽回了下面的话,心里七上八下的,带着小和尚回天童寺去了。

听了知客僧的诉说,方丈心里也有点不踏实,好在与范文甫是朋友,当天午后就赶到宁波来了。

“你这老和尚……”听方丈说明来意之后,范文甫呵呵大笑,“小和尚吃了生半夏,你知道吗?”

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功能,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但是,生半夏有毒,特别是块茎毒性最大,生食一点点即可引起中毒,轻者口舌麻木,音嘶或失音、流涎、胃部不适、呕吐等,重则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永久失音,甚至麻痹而死。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他自己又不会说。”方丈将信将疑。

“你以为我是谁啊,一看,就料到了八九分。以为是小芋头,好吃,幸亏只咬了几口……”

“这又怎么知道的?”

“看情形呗,你这老和尚,三天后,小和尚开口说话了,要请客的。”

“好,一言为定!”方丈放心回去了。

果然。

同类推荐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闻一多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如猛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诗中的“你”,就是本书中将要介绍给读者的主人公——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诞生于湖北浠水的乡下。1946年7月15日,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所暗杀,壮烈地牺牲于昆明。在这不足四十八年的时间里,闻一多经历了祖国的苦难与忧患,走过了那曲折的、充满了矛盾的、而终于找到了真理的道路。他在诗的海洋、学术领域中孜孜探索,他为中华民族的民主事业搏击奋斗,他的一生就是动人心弦的壮丽诗篇。闻一多,是诗人,是学者,是民主斗士,是一团火。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导演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导演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本书是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不为人知的诞生历程。而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大腕儿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连珠妙语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热门推荐
  • 赖上萌系兽妃

    赖上萌系兽妃

    花季二货少女一朝穿越变成了北辰国王的小宠,看萌系小宠各种傲娇,各种捣蛋。只要吃得饱睡的香,姐照样大摇大摆走四方!只是姐都这么安分了,为啥还要安排这么多妖孽出现呢?偶对美男真的没有抵抗力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半部道藏书

    半部道藏书

    九十年代初,科技远不如现在发达,民风与各地风俗息息相关。恰逢打倒牛鬼蛇神二十余年,山鬼野狐孤魂野鬼渐渐显露于世间。风水先生,算命大师,阴阳术士,死的死,藏的藏。妖鬼肆虐时,竟是无人敢出手为天下先。身怀孽债的我回老家吊丧,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我眼前,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半部道藏书,菩萨对我笑......
  • 一个人的超脱

    一个人的超脱

    来自众多知名穿越者的碰撞,展现不一样的玄幻。龙傲天、萧炎、宋钟、、、且看许仙如何定顶乾坤。众人皆醉我独醒、勘破上天得永生、这是一个来自地球的青年穿越到异界超脱的故事,本文热血清爽,可堪一读。
  • 都市邪佛

    都市邪佛

    【火爆畅销,名家推荐】八年前,名震世界的邪君,忽然之间消声觅迹。八年后,一名在孤儿院长大的拾荒少年,想不起八年前自己所有的记忆。因为一次意外,觉醒了前世的记忆,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是龙,就该翱翔九天之上,翻腾在云雾之间。上演一场激情四射的热血人生,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传奇扛起大旗,向世人宣告:“我苏醒,是这个世界的王!”
  • 雪漫长安道

    雪漫长安道

    “等有一天,我没了价值,你也会杀了我吧。”瘴南之乡的祝府大小姐和长安城的沈太傅,只为看一场长安城的白雪,未曾料到彼此却牵扯了一生。“这长安城,终于落了雪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犬的轮回

    犬的轮回

    作为一个救助了千万条流浪犬的爱狗人士,却在一场救狗行动中死去,死后被接到汪星,成为一条可以无限轮回的狗,没有系统,只有每天十分钟与主人交流的能力,并且每轮回一次可获得一次超能力。于是,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主人,等待着那万分之一概率的化形能力。
  • 最强神级学生

    最强神级学生

    “没有当过X的Y不是好Z。”大学毕业典礼上,骆默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作为一名从没上过学堂,直接跳级到高三的超级学渣,骆默不仅如愿以偿的考上理想大学,而且是以老师学生的双层身份。在四年大学里,骆默当过医生,做过保镖,也曾是红极一时的大明星,当然,去兵界混一圈,捞了个兵王的称号……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骆默多次跨界,却次次风生水起,成就史上最强学生之名!
  • 非常宠婚:首席的绯闻前妻

    非常宠婚:首席的绯闻前妻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她提出结婚。她目光清冷,淡淡回答:“不可以,我有男朋友。”第二次见面,她答应他的要求。却依旧冷漠,“我们结婚,你让我出名。”原本的利益婚姻,殊不知他运筹帷幄,她却浑然不知。当她以为自己已经离不开他时,却发现他的接近早有目的。内心接近崩溃的沈澜希,却依旧笑魇如花,“首席,我们离婚吧。”三年后,当他再次见到她,和她身旁的小奶包时,嚣张的吼道,“沈澜希,我不管你旁边这个野种是谁的,你都是我的顾太太......”
  • 失望还是

    失望还是

    真实故事一个,家庭很和睦,到分道扬镳的故事。主人公,承受着,不知是被爱还是被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