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585800000001

第1章 当时明月在2020

斯汝

(文中所涉及人物、事件等皆为虚构,如有冒犯,敬请原谅。有关运河、故宫等信息摘自报刊及网络,一并致谢。——作者注)

周一,故宫博物院照例闭门谢客。经过周末两天的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这座方方正正的“京城第一大院”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一周一次的宁静时光。

正午时分,殷婳从筹备工作室出来,揉揉额头,在阳光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她向不远处的神武门方向走去,快到大门时,向右一拐,轻快地登上了通往东北角楼城墙的台阶。

站在城墙上,顿觉视野开阔、神清气爽。殷婳最喜欢这个地方,对面就是景山公园,五座亭子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顶和山腰处,勾勒出一段优美的弧线。

三月天气新。京城的春季,刚刚拉开帷幕。远处、近处,一片片顶着绒绒新绿的柳林,还有一簇簇开得正艳的桃花。抬望眼,蓝天上飘着几缕白云,薄纱般吹弹可破。“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两句诗从殷婳脑子里跳出来。她轻吐出“春树暮云”这四个精深的字,顿觉画面太美,不由得心旌荡漾。

她慢慢走着,在高高城墙上,风轻云淡,伴花随柳般悠闲。她并不知道自己已成为这幅画面最动人的部分——身姿窈窕,乌发飘扬,眉眼间春色无限。

眼前便是角楼。这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又称九脊殿。顶有三层,最上层是纵横交错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捧月;下檐层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五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结构精巧、技术精湛,檐角尤为秀丽,玲珑别致。

殷婳最喜欢在午休时间来到城墙上,望着角楼,想象着几百年的流年中,曾经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样,站在这里瞭望过、仰望过和俯视过。角楼高高在上,虽静默无言,却又见证了这红尘中、这院子里多少风月沧桑......

“殷婳,一猜你就在这里,没带手机?”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殷婳一惊,忙回头看,原来是筹备组组长白宇,一位四十多岁的干练男子,正快步向她走来。

“不好意思白组长,我又忘记带手机了,您有事?”

“嗯,刘院长召集会议,讨论运河展启动的事情,快回去吧”。

两人半跑着离开了角楼。

会议在筹备工作组会议室召开。运河历史文化展是中国博物院全年的重头戏,从在京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了筹备组。年初的时候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办公地点就在故宫神武门附近。刘院长快六十岁了,头发不多,总是笑眯眯的。殷婳第一次见到他,竟想到了动画片《名侦探柯南》里的阿笠博士。后来了解到,刘院长是全国有名的历史学家,威望很高,但低调和气、平易近人,心里不禁肃然起敬。

筹备组成员都到齐了。刘院长轻咳了一声,开门见山地说:“运河展的批文已经下来了,资金很快到位。你们是从各专业机构挑选出来的青年才俊,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然后言简意赅地说了说时间节点和注意事项,又挥挥手:“孩儿们,操练起来!”站起身背着手飘然而去。殷婳越发觉得这小老头甚是可爱。

白组长是故宫的工作人员,在这个项目中负责总体规划,牵头设计布展,并协调文物的调运工作。殷婳和另外一名叫彭少峰的年轻人是他的助手。小彭去年参加工作,是平面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按照筹备工作的统一安排,各专业小组要分别赶赴运河沿线的历史博物馆进行调研,殷婳他们组去嘉兴。小彭跟当地博物馆联系好后,很快把第二天上午的高铁票买好了。

当天晚上,殷婳回到住处,找出自己的行李箱,放入衣服、鞋子和洗漱用具,一一摆放整齐。她是摩羯座,颇有追求完美的倾向,这一点让她跟处女座的闺蜜们相处甚欢。然后,她坐在书桌前,准备列个工作清单。对着本子她顿了顿,放下笔,拿起手机,给爸爸打个电话。

殷婳的爸爸殷之逸是师范学院的教授,不上课的时候就在家里备课、写书,殷婳小时候很喜欢在爸爸写作时趴在他的厚实背上撒娇。妈妈华敏是市属医院的主任医师,每星期出三次专家门诊,平日还要带学生,非常忙碌。妈妈性格爽朗直率,爸爸倒是温柔可亲。殷婳的名字就是父母姓氏的结合。

爸爸果然在家。一听到爸爸的声音,殷婳不由自主地嘴角上翘:“我明天出差去嘉兴,老爸您有什么事要交办吗?”

“嘉兴是个好地方啊,历史悠久。你好好做做功课,争取事半功倍。对了,出差几天?”

“就两三天吧,等我带点儿当地土特产回来孝敬您。”

“真是爸的好闺女。昨天我还跟你妈说,真后悔让你搬出去住,自己租个小房子,倒是离单位近,可我和你妈见你一面太难了,一星期能见着一次就不错了;赶上你忙,一个月才回一趟家。”

“您是不是想说我是白眼狼?殷教授,您别老闷在家里写书,有空到故宫这边来看看我,我请您吃‘冰窖’、喝网红咖啡。”

“唉,瞧我这闺女养的,见一面还得进宫,跟叩见皇上似的。”

殷婳不由得笑出了声。她想,学生们如果知道讲台上神情严肃的殷教授平日在生活中居然这么饶舌,肯定会惊掉下巴。

“爸爸,昨天我去看奶奶了,奶奶身体挺好的,还特意让阿姨给我买了豌豆黄。她还记得我小时候得意这一口呢。我给奶奶买了一款新的豆浆机,说是打出的豆浆有牛奶般细腻的口感。对了,爸爸,我妈今天在医院会诊,您晚饭别将就啊。到楼下饭馆点几个好菜吧。”

“得咧,我来顿满汉全席。这周末我和你妈也去看看奶奶。闺女,你也别光顾工作,周围有顺眼的小伙子吗?能配上我闺女的人太少,这我知道。”

“您知道就好。殷教授,您今天话有点儿多。您不是让我早做功课嘛,不想让我熬夜吧?”

“我想让你现在就睡觉!臭丫头,你爸刚说两句你就嫌烦。”

“我哪儿敢啊,尊敬的殷教授。我洗耳恭听着呢。”

“嗯,这态度还行。记住,你二十七了啊。还有,出差注意安全,外出要跟同事在一起,别一个人出去,人生地不熟的。”

“我都二十七了还怕什么呀。属于无公害人群......”

放下电话,殷婳不觉笑出了声。自己平时话也不多,只有跟爸爸在一起才这样无拘无束、没大没小。妈妈经常对着这对父女佯装郁闷:“别人家的小棉袄是父母俩人的,咱家的小棉袄只穿在你爸爸身上。”这时殷婳和爸爸就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关系,华医生,您有白大褂。”

殷婳把筹备组的工作计划详细地看了一遍,划出重点,又在网上查了一下运河沿线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和展品特色。这些都做完,觉得有些累,一看表,原来已经十点半了。她很少晚睡,不像同龄人能经常熬通宵,偶尔跟同学、同事聚餐、唱歌时,也往往提前退场,理由是“困得睁不开眼了”。大家起初不能接受,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出租屋的卫生间不大,被殷婳收拾得干净整洁。简单地冲了个澡后,她站在椭圆形的洗漱镜前。镜子里映出一张“清水出芙蓉”的脸。这张脸曾被大学宿舍上铺兼好友欧阳媛媛形容为“净瓷”。殷婳五官精致,眉眼尤其好看。秀眉生动,眸如秋水。左眉峰里藏着一颗小小的痣。小时候姥姥经常把她抱在怀里,站在镜子前,指着她的眉毛,亲昵地说:“小宝贝,眉里藏珠哟。”她就咯咯地笑。记得中学时调皮的同班女生发起“身边最美事物”的评选,后来神秘兮兮地跑来告诉她,评选的结果是——“你的眉毛和眼睛”!殷婳哭笑不得。

因为长得美,从小到大,殷婳经常被学美术的同学们央求当模特。她一般都是淡淡地笑着,拒绝了。于是有人说她清高,她也不辩解。她这种性格让喜欢她的男孩子很有压力。毕业后同学聚会,曾有一位男同学借着酒劲对她说:“你就这样坐着,即使不说话,我们也不敢靠近你。”然后叹口气,又加了四个字:“真女神也。”

殷婳听后不觉愕然。自己活脱脱的就是“不语,却拒人千里”的真人版啊。

于是,她的中学、大学时光,就这样波澜不惊、浪漫全无地流走了。她暗自着急过,但让她怦然心动的人始终未出现。曾经有几个男孩子第一面印象还不错,但多接触几次就发现对方的性情、习惯等与自己的美好想象相去甚远。几次下来,很是气馁。后来她想通了,与其委屈将就,不如怀揣着希望等待,也是一种美好。她就这样安慰自己。

入睡前,殷婳匆匆看了几眼微信朋友圈。筹备组陆铭远发的一条天气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文字是他一贯的诗词风:

“近三四天

江南一带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下面还附了天气预报截图和一张卡通画。画上一位古装少女持伞侧立,望向远方,旁边竖列着一句诗:“柳叶闭疏窗,东风独自凉”。殷婳想,这分明就是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的画面。

在她印象里,陆铭远很少发朋友圈。她想了想,还是披衣下床,打开行李箱,把一件轻巧的薄羽绒服和一把雨伞放了进去。

第二天上午十点半,殷婳和白宇、小彭一起登上了开往嘉兴的高铁。白组长把调研计划和工作要点又讲了讲,殷婳和小彭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噼里啪啦地写起来。

写了一会儿,小彭看看表,建议说:“咱们使用沿途的送餐服务,解决午饭问题吧。”他在手机上点出一个APP,各色美食立刻出现在屏幕上。小彭和白组长分别点了中式套餐,殷婳点了奶茶和一份寿司。

小彭看着手机里的南方特色点心,不禁感慨道:“当年康熙下江南,一定大饱口福了!”白组长笑了:“你小子就想着吃!当然了,南北差异那么大,江南山清水秀、饮**美,也是康熙六下江南的原因之一吧。他可是清朝第一位跨过大运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几大水系的皇帝啊!”

小彭坏笑着说:“江南的美食就不用说了,还有美女呢!”殷婳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声。

白宇点点头说:“也确有其事。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但是再往西还能到达一个特殊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殷婳神秘地一笑:“知道——就是咱们现在每天工作的地方。”

白组长也乐了:“对了,大运河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了北方和南方的物资交流,比如把北方的面粉运到南方,把南方的大米运到北方。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为南方和北方的人文融合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族大融合啊,”小彭笑嘻嘻地说,“把南方的女子送到北方、把北方的汉子输入南方,基因融合,改善了南北民族的体质和性格。北方的女汉子柔化了,南方的文弱小生变得魁梧强壮。对了,殷姐,你老家应该在南方吧?你可不太像北京女孩。”

殷婳嗔怪地瞪了小彭一眼。小彭正要解释,列车到站,乘务人员把他们网购的餐点送了过来。

殷婳打开餐盒,眼前一排小巧的寿司让她眼神一亮。又拿起奶茶,啜了一口,轻轻皱了下眉头——添加剂放多了,味道有点过浓。

她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被白宇看在眼里。他有时觉得,这个女孩子像是从书斋古籍中走出来的,静谧、美好,从不哗众取宠,却自带光芒。

下午三点,列车抵达嘉兴。一下火车,顿觉空气湿润清爽,原来这里刚下过一场雨。当地文史馆的张馆长来接站。他一边帮殷婳拉行李箱,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刚才去参加了个紧急会议,刚赶回来,差点晚了。”

白组长说:“辛苦您了,一定是个重要会议吧?”

“嗯,关于防火的,”张馆长说,“清明近了,又到了火灾高发季节。会上说每年33%的火灾发生在四月份,其中90%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清明节烧纸、放鞭炮引起的火灾。”

殷婳知道,文物有几怕,其中一项就是“火”。一团火,不光毁掉了无法还原的文物,还瞬间断送了探知一段历史的机会。故宫就特别注意防火,自明代起,就有“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的传统。宫中有308个铁、铜、鎏金铜储水大缸,专为防火而设置,每口缸能储水3000多升,还要时刻保证水缸满盈。金水河也是故宫自古以来的消防水源,现在仍适用。在古代,每年冬天官兵们都要冒着严寒,在金水河里每隔20米凿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冰窟窿。

现在,在故宫的开放区域,各殿门前的水缸都不储水,以防止孩子误入,但非开放区域的水缸都是满满的,一旦失火,就成为距离最近的水源。她还听前辈讲过,以前在故宫上班,屋子里都是黑乎乎的,就怕使用电灯会引发火灾。好在后来有了冷光源,才告别了这段“在黑暗中办公”的历史。

“康熙十八年紫禁城就发生过一次大火灾,导致太和殿被毁。”白宇对故宫的历史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原因是御膳房的几个太监用火不慎引起的。康熙很震惊,认为这是自己的罪过,还写了一篇文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责。肇事者被严厉惩处,十年后才重建太和殿。”

“水火无情啊,”小彭接着说:“那年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全世界都跟着揪心,特别是塔尖跌落那一刻,太悲剧了。还有前几年巴西博物馆着火,毁灭了百分之九十的展品。有一句话说,火是文明的劫难。”

“火烧圆明园就不同了,”殷婳努努嘴,“那是人性的罪恶。”

他们一边聊着,一边随张馆长来到了旅馆。旅馆位于南湖边上,周围的绿植郁郁葱葱。白宇看了看,对张馆长说:“这里的桂花树可真不少啊!特别是大门口的那两棵,几十年的老桩了。”

“对,秋天的时候,桂花一开,满条街都是香的。”

小彭对殷婳说:“殷姐,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去年秋天我们在网上看到颐和园有桂花展,就兴致勃勃地赶过去,结果从南门沿着昆明湖一直走到东宫门,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在门口找到几棵矮小的桂花树,还种在花盆里。花开得也不多,可怜巴巴的,要踮起脚、使劲把鼻子凑上去,才能闻到一点香气。”

“物以稀为贵嘛。况且,南橘北枳,桂花在干燥的北方能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温室里的花,不能苛求太多。”殷婳说,“不过,要是能够秋天再来一次嘉兴,就太好了。”

小彭叫起来:“殷姐,原来你也挺贪心的!”

“呵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办理完入住手续,把行李放好,已经快六点了。三人跟张馆长道别,决定去附近的月河古镇转一转,顺便吃晚饭。

南湖是红色教育基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代表们秘密乘火车来到嘉兴,最后一天的会议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现在,南湖革命教育基地每年都要接待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嘉兴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不错,路面宽广,交通顺畅。没有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遍地绿荫,让一直生活在拥堵帝都的殷婳暗生欢喜。

月河实际上是一片休闲商业区,地方小吃和各类土特产应有尽有。“月河”这个名字起得很美,让殷婳想象出一副画面:月光下,一弯小舟,波光粼粼......这里确有一段古运河,躺在那里,静静的,不动声色。殷婳站了一会儿,黄庭坚的句子就这样从水面飘过来了: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他们一边逛,一边品尝小吃。这片商业区既传统又现代,年轻人手里拿着饮料和美食边走边逛,时不时在老字号店铺门前拍照留影。最让殷婳兴奋的是,他们居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粽子博物馆”!嘉兴的粽子自然是全国闻名的。殷婳上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个女生就来自嘉兴。有一次这女生说,居然有外地人跑来嘉兴卖粽子,说着说着就生起气来:“也不看看他的鼻子!”殷婳至今还记得她说这句话时下巴高高扬起的样子。那小巧的下颏和刹那间对嘉兴粽子产生的向往,一同深深地刻进了殷婳的脑海里。

月河之行,殷婳收获满满。她拎着给爸爸买的黄酒、米酒,给妈妈买的凉糕、粽子,以及给同事买的各种口味的果仁,回到了旅馆。

睡觉前,殷婳把粽子和凉糕放进房间的冰箱里,然后拿起一瓶矿泉水,来到阳台上。夜风习习,吹面不寒,正是江南最好的时节。虽然是第一次来嘉兴,但她却觉得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内心温暖又兴奋。

第二天,殷婳早早起床,本想出去小跑一圈,但一想到自己可悲的方向感便果断放弃,走到阳台上做了几个瑜伽的拉伸动作。不一会儿晨雨涔涔而下,她披上薄外套,撑开雨伞,下楼到旅馆的餐厅里简单吃了些早点,然后带上笔记本和电脑,在大堂与白组长、小彭会合,一起前往嘉兴文史馆。

小彭看着殷婳手里的雨伞和身上的薄羽绒外套,打趣说:“殷姐,你真是有备而来啊!”

殷婳有些不解:“前天陆铭远在朋友圈发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雨,你没看到吗?”

“他发朋友圈了?”小彭惊讶地说,“我怎么没看到?很少见他发微信......”

两人正说着,张馆长出来迎接他们了。

在张馆长的安排下,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他们三人了。白组长先代表运河筹备组表示感谢,随后说明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运河展的要求对馆内展品进行甄选、拍照,并核实文物的相关信息。把这些资料带回北京后,还要与其他组的材料汇总、统筹分类,确定运河沿线分展览的内容和主题。

殷婳打开文字组起草的展览词草本,陆铭远的风格扑面而来——“悠悠运河水,迢迢千年流”。

陆铭远毕业于北大历史专业,文字组的第一才子。他不久前刚进入筹备组,负责撰写展览中文稿。殷婳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故宫文华馆文渊殿前。面对开得正艳的海棠花,他垂手而立,给殷婳一个瘦且高的背影。“一片春心付海棠”就是这个意境吧,她想。一阵风吹来,花瓣纷纷飘落,她又想起一句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时他转过身来,眼神与殷婳相遇。两个人谁都没有说什么,只是相视一笑。他的目光很轻柔、很温暖。那一瞬,仿佛头顶上一瀑阳光忽然倾泻而下,殷婳有一种心被融化了的感觉。

两个人都是从各自的单位抽调到运河展筹备组的,陆铭远在文史院工作。殷婳在文物博物馆从事外事管理,这次在筹备组担任展览稿的英文翻译。她毕业于外语学院,英文口笔译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受家庭的熏陶,中文功底也相当深厚。

由于同属文字组,工作上有密切联系,两人便加了微信,但互动并不多,仅限于展览文字的探讨。两个人都敬业且能干,进筹备组不久,陆铭远的中文稿草本便一挥而就;殷婳也不甘示弱,很快英文版也新鲜出炉,还凭借自己的历史和文学功底对中文稿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两人的讨论中,殷婳发现,原来陆铭远的英文也很好,通常在起草中文时,英文译稿的结构和逻辑也一并考虑好了。两人旗鼓相当,配合得非常默契,被同事们赞为“文字组双子星”。

殷婳微微一笑,目光滑向英文版标题:The Grand Canal, flowing legend of vibrancy......

白宇和小彭负责查阅展品档案,殷婳把文史馆的文字资料拷贝到电脑里,准备回北京后发给陆铭远,作为地方展文稿的基础材料。工作结束后,他们就跟随张馆长进入馆内,开始参观。

因为是工作日,馆里人不多,很清静。第一部分是当地发掘的古人类遗迹介绍,附有沙盘和电脑动画,两个小朋友趴在屏幕前看得津津有味。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在不同历史时代,运河的开挖、航运和清淤等事件。张馆长站在一张大挂图前详细地讲解着,从春秋、战国到明清王朝,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殷婳投入地听着,脑海揣摩着古运河的风光。突然,她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午后,阳光不强不弱,刚刚好。宽阔的河面上,仅有几条往来的船只。一艘大船上,一位书生打扮的青年男子,站着船边,望向远方。他白衫飘逸,一副玉树临风的模样。正在这时,一只篷船迎面驶来,船舱的窗子忽然“啪嗒”一声打开,先伸出一只白藕般的手臂,然后传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看,我没说错吧,这雁阵跟着我们,从南到北......”

男子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扇小窗上。只见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女伸出头来,皓齿红唇,眼波灵动。她探出身子向外张望,猛然间看到了书生,两人心里皆是一动。两股目光绞在一起,不过八九秒,却惊心动魄,仿佛凝固了时间,跨越了宇宙洪荒......这时,船舱里传出一个男子清冷的声音:“幺儿,把窗子关上”。

绯红了脸的女孩赶紧收回目光,缩回手臂,“啪嗒”一声,世界又恢复了平静。

书生也赶紧低下头,一颗心“咚咚”地跳个不停。等他平静下来,对面的篷船已经走远了,向着相反的方向。

书生怅然,心里低吟道,萍水相逢,真真正正的萍水相逢啊。只是那一瞬间的凝视,仿佛掳走了他内心一生一世的情感。他呆呆地站立着,失魂落魄......

“殷婳,怎么看得这么入神?”

听到白组长的声音,殷婳吓了一跳。一转头,看到白组长他们已经走到了文物展品区。刚才的她,仿佛坠入了一个遥远的梦里,猝然被叫醒,有些不知所措。

“哦,白组长,我想把这幅挂图拍下来”。殷婳拿出手机,一边变换角度拍照,一边让自己平静下来。

文物区展出了织物、陶瓷、家具等生活用品。殷婳他们一一看过去,判断哪些文物带有北方文化的特色,抑或是北方的特产,是以内河航运的方式输送到南方寻常百姓家的。

小彭一边拍照,一边用笔登记下文物的标号。他看到一只雕着凤头的发簪,细细长长、润滑晶亮,不仅啧啧称赞:“做工精致,配得上一头秀发。”

殷婳循声看过去,目光却落在旁边的一把玉梳上。她心里忽然涌起一股特别的感情,急步走到那边的玻璃展台前,只见那把梳子,静静地躺在一块红色丝绒布上。

一阵心悸,她甚至忘记了呼吸。她紧紧地盯着眼前这件文物。这是一枚小巧的羊脂玉梳子,大约十二、三厘米,净白细腻。梳子呈鱼型,齿子细密,上边缘雕刻着五片小荷叶,一只小鱼悄悄地从荷叶下探出头来。

如此亲切,如此熟悉。

冥冥之中,她觉得玉梳被自己握在手中,柔腻的感觉瞬间震颤了心尖。那精美的雕工,那洁净的质地……恍惚中,她仿佛看到,一只白皙修长、骨节分明的手,轻轻地从她手里拿过这枚玉梳......

身体如触电般抖动了一下,殷婳感到一阵眩晕。她用手扶住玻璃展台。定睛一看,那玉梳,仍好好地躺在玻璃柜里的绒布上。

“殷姐,怎么了?喜欢这梳子?”

“难怪小殷喜欢,这可是我们馆有名的羊脂玉美人梳啊。羊脂玉是和田玉中的极品,雪白油润,像羊羔的脂肪,所以称羊脂玉。传说是北方的一位官员,娶了南方女子为妻,妻子思念南方水乡,他就为妻子买玉、制梳,上面还特意雕刻了江南的风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殷姐,特喜欢吧?是不是以前用过类似的梳子?”小彭在一旁打趣道。

“哪里啊,第一次见呢。”殷婳掩饰住内心的波澜,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回答,“真精致啊。”

“是啊。咱们往这边走,下一展区是......”

接下来又看了什么、张馆长又介绍了什么,殷婳一无所知。她只是机械地跟着走,佯装浏览展品,而脑海里全是那把玉梳。

晚上,回到旅馆,殷婳忽然觉得好累。她早早上床睡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那只修长白皙、骨节分明的手,正拿着那把玉梳耐心地梳理着她的秀发。而她,坐在梳妆镜前,长发及腰,面带红晕,不敢正视镜中的自己......

他们完成了在嘉兴的工作,上午乘高铁离开,到北京已经是下午四点。殷婳与白组长和小彭告别,没有去出租房,而是直接回到了父母家中。一进客厅,就听到了表姐林沛然的声音。殷婳马上放下行李,高兴地迎上去:“姐姐,好久不见啊!”

林沛然比殷婳大八岁,在殷婳面前,就像个小家长。在所有的表堂兄妹中,殷婳最喜欢这个姐姐。小时候大家就笑她像个小尾巴一样,整天地黏在表姐的身后。沛然在一家国有能源公司工作,能力很强,极其敬业,经常把孩子甩给婆婆和爱人,一出差就是一个月。

华敏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从厨房走出来,对着女儿嗔怪:“一进门,手也不洗就去黏姐姐!”

“小婳越来越漂亮了!出差累不累?”沛然拉着殷婳的手问道。

“不累。姐姐今天怎么有空来了?”殷婳一边说,一边从行李中取出凉糕、粽子和果仁,“你来了正好,给亮亮宝贝带回去。”

“别忙了,我一会儿还要去工地呢。今天来,是想麻烦姨父帮我看看评职称的论文。”沛然笑着,指了指茶几上的一叠打印文稿。

殷婳伸过头去:“哇,好棒啊,姐姐!高级工程师,传说中的大神级理工女啊!老妈,你又得让我向咱家的榜样学习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殷之逸坐在书桌片,半天没说话,这时才慢悠悠地开口:“在你们这群小辈里,你姐姐最有打拼精神,确实是你们的榜样。”

“哪里呀姨父,小婳才棒呢,大翻译、大才女,长得又漂亮。现在追小婳的男孩子多得要排队吧?”沛然笑咪咪地说。

华敏用牙签扎起一块橙子,递给外甥女:“她跟你一样,总是工作第一。我倒希望赶紧出现个合适的男孩子把她娶走。”

“妈妈,我是您亲生的吗?”殷婳不满地撅起了小嘴。

殷之逸敲敲书桌,说:“前些日子我看了篇文章,其中有个观点我挺赞同。说一个人啊,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这两个小时怎么度过,决定了他十年后的职业和思维高度。有道理。”

“但是啊,”华敏语气一转,“小然,女人也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事业上。也要顾家呀。亮亮十一岁了吧,都是婆婆帮着带,一晃他就长大了,你可就错过了他最可爱的时候。”

“你们倆都是争气的孩子,当学生时就是父母的骄傲,工作后也很努力。”殷之逸喝了口茶,“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捧着手机,整天不是看剧就是购物,要不就打游戏。这种获取快乐的成本是最低的,但这种快乐来得太容易,只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幸福,结果浪费了大好时光,蹉跎了美好的青春。”

“老爸,您out了,青春就是用来蹉跎的。”殷婳抱着姐姐,对殷之逸挤眉弄眼。

同类推荐
  • 我和你的小事情

    我和你的小事情

    人的一生总要经过起起伏伏,大起大落,如果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你做什么事都难。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不要自卑,刻意讨好别人,你就是你,不要让悲伤充斥你的内心,做自己就可以了。
  • 壮汽凌云

    壮汽凌云

    中国的制造业最为辛苦,“七五”期间,汽车行业被确定为支柱产业。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制造业实现了四次转型,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过程,有繁荣,也有危机。卢小天,一个普通的基层从业者,意外回到20年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西阳沟纪事

    西阳沟纪事

    通过主人公毕业后参与中国铁路大动脉南昆铁路的建设,再现当年中国工程建设者无私的情怀,和那些在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小说所有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建设者,但他们却用汗水共同谱写了不一样的青春之歌!
  • 天才知道

    天才知道

    这个时代下的天空,在我眼中的阴沉与这个时代的生物们一样。将时代拆开,明天会发生什么,天知道。这是一位天才眼中的我们的世界。
  • 邂逅鱼山

    邂逅鱼山

    千年前,曹植邂逅了鱼山;百年前,黄河邂逅了鱼山。那十年,发生了什么?如今,你准备好了吗?一群不同身份的人,在此相遇!(内容纯属虚构,若有疑问,请联系我。)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记忆时夏

    记忆时夏

    人物请勿和现实人物联系在一起。伤不起啊。。
  • 精灵与少年

    精灵与少年

    一个青少年与一个魔力盒子里的精灵的神之展开
  • 神奇宝贝之新世代

    神奇宝贝之新世代

    重生在神奇宝贝的世界,拥有一个万能的系统,只不过离剧情开始还有两年的时间......
  • 进击的巨人来自地下街的中央宪兵

    进击的巨人来自地下街的中央宪兵

    这里没有穿越,因为我原本就无可奈何地生存在这高墙之中。这里没有超能力,因为我不过是个失去一切生存意义的行尸走肉。这里更不会有后宫,因为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没有太多留给爱情的空间。我是中央第一宪兵团的提尔.托德,我真实地存在于这个有悖常理却真实得可怕的世界里。如果有谁想要我的心脏,请尽管拿去好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升龙传说

    升龙传说

    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长,九子之一饕餮性好食,可吞万物,竟将其他诸位龙子尽数吞噬欲蜕升真龙,幸得同为九子之一的貔貅舍命阻止,最终双双失去肉体真身,虚弱的元神附身于两名来自地球的宇航员体内;这两人将在大荒谱写出怎样的传奇?他们之间又会上演怎样的恩怨纠葛?真龙又能否重现世间?他们又能否重回地球?这一切的一切且看本书为您娓娓道来!
  • 异界盟主

    异界盟主

    七国共尊的武林盟主,因为意外竟用胆汁认主灵珠,穿越到另一片大陆,从此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青春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青春

    三年前,我,俞靖,蔚蔚,子叶还有韩哲远,曾经坐在桥的拱柱上,对着大海吼过,我们以后要一直在一起,不离不弃!然后时间翻转到三年以后的现在,生活讽刺得像一把利刃,击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脏。
  • 武道云天

    武道云天

    一代天骄,惨遭迫害!凭前世记忆,今再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