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6600000015

第15章 生生之德(2)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玄德”就是最高境界的道德,是与天地相准的品质。天地生养万物和人类,却并不因此而主宰万物和人类。天地就像母亲一样,诞生和养育了自己的子女,却并不以此为由而主宰他们,这样的品质就是“玄德”。母亲生育子女是不求回报的,因为她生育子女本身就是目的,就像大自然化育万物一样,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此。

生命本身之所以具有如此崇高的道德品质,就在于生命没有生命过程之外的目的,生命本身就是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的品性自然是人间道德的起点,也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正如老子所云: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和”是宇宙与生命的健康状态,所以“知和”就是了解和把握生命自然的规律。掌握了生命自然的规律,当然是智慧的表现。有了这样的智慧,就能够有益于生命的健康发展,所以说“益生曰祥”。有益于生命与否,成为祥与不祥的区别标准,自然也是善与不善的判断依据。以生命为出发点,以生命本身为目的,以是否有益于生命为判断善恶的标准,这正是生命崇拜观念的道德要求。

(三)先天地生

当把生命的过程看作完全是没有目的的自然过程的时候,当把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境界的时候,生命的总根源就具有了本体的意义。生命是天地自然而生,那么天地又是从何而生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今寥今,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里的“生”就完全是哲学意义的“生”了,因为它是在讨论宇宙与万物的总根源。这个先天地而生的“有物”,就是道。它生天地,所以是天地之母。不知道它叫什么,所以用“道”和“大”来称呼它。“道”就是通道,就是根源;“大”就是无限,就是一切的总括。这一系列的概念,都是哲学范畴的“生”的不同表述。

“道”与“母”是最高的范畴,在其下还有“德”、“物”、“器”等概念,它们都从属于道,因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是无形的,它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的总根源,而德则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之源,所以才能畜养生命。有了道与德,才能使物成形,使有形的物成为有功能的器。所以,在万物之中,道和德是最尊贵的。而这种尊贵的道与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其背后并没有主宰者发号施令。道与德只是自然地化生和畜养万物,为生命的成长提供着一切条件,但是却从来不以此为依据对所生养的万物进行主宰或控制。这就是道与德的最高品质。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品质,道才能够总括天地万物。虽然道不会有目的和有意志地产生和主宰万物,但它实际上就是万物的主宰者。正所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是非常广泛而涵盖一切的,所以它能够左右和主宰万物。

当然思维进入到思辨领域的时候,“生”就不再是一个具体的生命诞生和养育过程,而是抽象的逻辑推演过程。这在老子论述有与无的关系时,有比较典型的表现。他说: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是一个运动不息的过程,其动力来源是道之中具有“反”的力量,这个“反”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否定性的力量;二是周而复始。这两个意思并无矛盾。无论是否定性的力量,还是周而复始地向出发地返回,都说明道是一个永恒不息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过程。然而,这种生命过程并未表现出征服与主宰的力量,所以反而显得弱。正是这种生命的力量,使万物从有中出生,有又从无中诞生。这“无”,其实就是道。因为“无”不是虚无,而是无形、无象、无名,这些正是道所具有的特征。有不但生于无,而且有与无之间还是一种相生的关系。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样的相生关系,既是逻辑的推演,也是事物的转化过程。无可以产生有,有也可以转化为无。就如同生命现象可以走向死亡,死亡而无生命的事物也可以转化为生命的能量而成为生的一部分。可见,抽象的逻辑推演的“生”,依然有现实生命现象的依据。

生命过程在远古先民看来的确是极其神秘的,在老子生活的年代,这种神秘性并没有消失,即使我们今天也并没有将生命过程的全部秘密揭开。所以,老子将生命过程的道描述得极其神秘就很自然了。他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合,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避而新成。

在老子看来,古代曾经有对道的研究特别深的人,但是其结果太玄妙而难以理解和认识。面对这不可认识的道,老子勉强对其容貌进行描述:小心谨慎,就像冬天走在结冰的河面上;犹豫警觉,就像身处四邻之中;面对众人的舆论,恭敬严肃,就像在别人家里做客;松弛自然,就像冰之水消释;敦厚质朴,就像未加任何雕琢的璞玉;成矿豁达,就像深广的山谷;浑厚朴实,就像混沌的浊水。谁能够处于浊水,而使之澄清?谁又能够久于安静,缓慢地生长呢?然而,这却是保持生命力的方法。一个“徐”字,道尽了顺应生命自然过程的全部内涵。“道”使蔽旧转化为新成,这是生命持养的过程,其方法就在于徐而切忌急,在于虚而切忌盈。生命之道,就在于生命本身;养生的方法,就是顺应生命自然过程。这样一来,哲学范畴的“生”,就是个体生命过程融合在一个自然而不息的过程之中。

三、上善若水,以柔克刚

母性崇拜的痕迹不仅表现在对“道”、“母”、“天地之门”或“玄牝之门”的描述上,也不仅表现在对生命过程和玄德的敬仰上,还表现在对阴性或水性的推崇上。如前所述,我们在讨论母性生殖崇拜的时候,论及了远古先民对水的畏惧和崇拜。这种观念自然会对后世的哲学产生影响。所谓“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等命题,正是这种崇拜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将“道”这一哲学范畴形象化或者道德化的表现。水性与柔弱,正是女性的特征。在母系社会时期,虽然男性孔武有力,富有进攻性,但是在温柔的母性面前,他们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以柔克刚,水至柔,滴水穿石等等话语,都是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一)天下至柔

“上善若水”,是老子对水性的最高评价。为什么如此评价水呢?老子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水滋润万物的生长,却并不争名、争利、争功。水总是流往低处,居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因此它最接近于道。水无论居处于什么地方,都能随处而安,贞静自守。水的善德非常渊深,无法测量;水施予万物,正是它仁慈的表现;水本无言,然而无言之言,才是真言,更是信言。水遇热而升华,遇冷而凝结,永不止息地流向东方、归入大海,这种生生不息的现象,就像圣人的善政。水可以载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这些都是水的功能或者善能。水本身无形,随遇而赋其形:经谷而湍,入川而缓,人注而成湖,人海而姿容无限。人如果能像水一样,不违背天道行事,不妄做,不妄为,不妄言,就是修得了水的上善之德。水不与物相争,它物也就不与水相争,所以水性至和至谐。如果人人都习得水之善德,那么人间也就消弭了纷争。

无形之水,柔弱之至。但是没有什么坚强的东西能够战胜水。正如老子所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了。然而,任何坚强的东西进攻水,水总是最后的胜利者。石头坚硬,但是落入水中即刻被淹没;火无情,但是遇到水顿时熄灭;木头泡在水里会腐烂,钢铁浸在水里会锈蚀。然而,水无论处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改变它的本性。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对此无人不了解,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按照水的本性去处世、为人。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当国家屈辱的人,才称得上国家的主人;可以担当全国灾难和责任的人,才堪称天下之王。”弱与强,柔与刚,屈辱与主,不祥与王,这些对立的事物,却可以相反相成。

为什么至柔、至善的水能够战胜任何坚强的对象,老子是这样解释的: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但是却能够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水是无形的,但是它能够进入到没有间隙的物体中去。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就像天地间的“气”,它是无形的,人们凭肉眼看不见它,但是它却能够透过坚固的屏障。柔弱的东西为什么能够驾驭坚硬的东西呢?无形的力量为什么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呢?就是因为它们遵循了“无为”的原则。老子正是通过对水这种品性的了解从而达到对无为的益处的理解。这种原则可以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最高水平的教育是无言的,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无为的益处的最佳表现,但是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二)守柔曰强

从母性的温柔慈爱所具有的力量,扩展开来达到至柔之境。老子又得出了回归于婴儿或赤子的境界。这时的“柔弱”就开始超越女性特征而更具有普遍意义。或者说,要达到至柔境界,除了顺应自然之外,就是回归于婴儿或者赤子状态。他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肢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具有深厚德性的人,就像天真无邪的婴儿一样。毒虫不咬,猛兽不捕,凶禽不伤。婴儿的筋骨很柔弱,但是握起的小拳头却很坚硬。赤子并不知道两性结合之事,但是它的小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生命的最高表现。他终日不停地啼哭,声音却不会沙哑,这是最和谐的声音。

但是,人们长大之后,却因为欲望太甚而心神紊乱,远离了这种与道一体的和谐之境。那么如何回到这种境中去呢?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他以疑问的口吻,表达了这样的意思:通过保持本真的生命状态,就能够达到与婴儿一样的境界。以疑问的方式表达,就是提出一个自审的标准,检验自己专气的过程中能否达到如婴儿般的至柔状态。这也表明,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人微乎其微。

人为什么要通过修习而达到至柔状态呢?就是因为柔弱可以胜刚强。所以说,提倡柔弱的老子,并不以柔弱本身为目的,而是提倡拥有一种生存的智慧。如其所云: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这是在说明,天下之物都有一个物极必反的道理。你要想收缩,必先张开;你要想示弱,必先强大;你要想废弃,必先兴举;你要想得到,必先付出。这些道理实际上是很浅显的。所以说,外表柔弱的人,不能小看,他会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老子通过对柔弱胜刚强的阐述,表明柔弱与刚强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他以人的生死为例,解释柔弱与坚强之间的关系。他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之后,身体变得僵硬。草木等植物也是一样,活着的时候是柔软的,丧失生命之后,变得枯槁而坚硬。这些例子表明,恃强顽固不过是通向死亡之路,只有自谦守弱的人,才能获得生的希望。因此,炫耀武力的人,必然灭亡;强壮的树枝,一定会遭到砍伐。自恃强大的人,容易引起人们的反对;而谦逊守弱的人,却往往得到人们的崇敬。正所谓:“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能够察觉微小事物,才是心地清明的人;能够恪守柔弱之道,才可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

(三)知雄守雌

前文说到,老子将万物根源比作“门”,或者称之为“玄牝之门”,或者称之为“天门”。“牝门”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其功能无疑。而天门的开阖,老子却提出这样的疑问: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前文已经说到,“为雌”便是能生,就是起到母性的功能。天门既然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它就必须不断地创造和诞生新的生命,这就是天门开阖的结果。老子之所以用疑问的口气说这句话,说明“天门开阖”的为雌过程,会因某种障碍而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就像人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做不到不用巧诈的方法治物待人。天地有了私欲,就像人有了私心,本来能够做到的事情,也就无法完成了。

“雌”的对立面是“雄”。我们在讨论母性生殖崇拜的时候,说到远古先民开始并不知道人的生育是两性结合的结果,所以将生殖的功劳全归于母亲,这是母性崇拜的根源之一。然而,老子时期早已超越了这一阶段,所以“雄”作为“雌”的对立概念自然会出现在《道德经》中。但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只提到一次“雄”。他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这样的“雄”、“雌”并称,在《道德经》中仅此一次,之所以如此,正是老子崇阴、崇母观念的表现。这里的“雄”即“刚强”的另一种说法,守雌则是守弱的不同表示。所以,雌雄之间,雌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守雌或守弱,就是以卑下自处,自然为众流所归。能够使众流所归的人,保持着永恒的美好德性,如同回归到婴儿的状态,像婴儿一样的无知、纯真。

虽然仅一次提及“雄”,但《道德经》在第四十二章中,有一段非常着名的话,表达阴阳观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就是一,而二则是阴阳,三是阴阳之间的作用,其作用产生一种功能,就是生。所以这“三”不是数字,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部分,是阴阳两体构成结构而形成的阴阳本身所不具有的功能。这个功能具备了,万物才得以产生。所以,才会有“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说法。万物都具有阴阳两种品性,而“冲气”则是阴阳之间的感应作用。冲气相和,才会具有生育功能。然而,如同“雄”在《道德经》中仅出现过一次一样,“阳”这个概念在《道德经》中也仅出现过这么一次。所以笔者觉得这句话虽然有名,却不太像《道德经》中的原话。因为,这句话表达的是阴阳学的观点。这种阴阳观念是较之于母性生殖崇拜晚出得多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以母性生殖崇拜为主调,阴阳两性相和而创造万物的思想,在《周易》中有集中的表现。这句话在《道德经》中出现,可能是老子受《周易》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深刻,这也许就是“阴阳”概念在《道德经》中仅出现一次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惟在妙悟

    惟在妙悟

    中国艺术将妙悟作为创造的根本途径。妙悟的根本特点是对知识的超越,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存在方式的确立。在知识、秩序的羁縻中,人真实存在的意义常处于遮蔽状态中,通过纯粹体验,归复真性,去除遮蔽,让存在的意义澄明呈现。“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气象和格局,创造由生命真性跃出,才有真正的价值。妙悟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单纯归于认识论,又不能归于工夫论。它与西方艺术心理学中的直觉说有根本差异。
  •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孔子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好古敏求,诲人不僖,传递古代文化的人;一个满腹经纶,针砭时弊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为民请命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治国安邦的人;身为中国人,您对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深远的儒家和孔子本人了解多少呢?赶快翻开本书吧,丰富而有趣的内容,通俗而生动的语言,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将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同时增长您的国学知识,丰富您的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运之书

    命运之书

    吾之灵承载众生之气运,吾之躯铭刻世间之苍茫,吾之魂当判定万物之生死。万古苍穹谁为主,三千世界谁为尊一本书,一支笔。混沌初开,两件至宝的约定。
  • 梦境传说

    梦境传说

    传承逆天神力、练成天外化身、手控辟邪神雷、挥手灭杀远古妖兽,抬腿踢飞上古神王,将那些狂傲的天才全部踩在脚下!驯服超级魔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踏上终极强者巅峰!杀戮于九天,纵横于苍穹,八荒六合唯我独尊!
  • CatholicchurchinChina

    CatholicchurchinChina

    CatholicismisforeigntoChina.Therearemanydifferentopin-ionsonwhenCatholicismwasfirstintroducedintoChinaintheworldofacademia.
  • 血路苍茫

    血路苍茫

    冷漠,可曾有冻结心中的烈火?鄙薄,是否已磨尽一腔的气魄?不!绝不!纵使前路渺茫,也要杀出一条血路,俯瞰苍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炮灰微微一笑很欠扁

    炮灰微微一笑很欠扁

    灵犀死了,前往天堂的半路上突然冲出来一只挡住她去天堂之路的包子。包子说她的命格是大富大贵长命之人,可是缺了点运气,被人整死了。如果是自然死亡,灵犀可以接受,但是被整死的?她接受无能。包子说:“宿主,跟我做任务,我给你重生回到事发前的机会。”“中!”灵犀大手一挥,同意了。然而,某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死是包子一手掺和的。
  • 都怪我不好

    都怪我不好

    一个屌丝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小学的初恋。记录了那悲剧的网恋,记录了猥琐的人生,记录了不被看好的梦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简语清舟

    简语清舟

    简语和清舟算是“竹马竹马”。清舟喜欢唱歌,想成为音皇,简语一直默默的陪着他。纵有因简语而错失机会,可是,“没关系,你没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