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7200000017

第17章 背影(1)

我得了“看背影”症候!每天一早,到离家四个街区的“隆庆”杂货店买报纸时,总要在店里的货架间磨磨蹭蹭,不肯马上离开。偶尔低头扫视手上报纸的标题,此外,就是耐心地投向一个背影。幸亏背影不属于性感女郎,若是,我肯定被爱管闲事的收银员暗里讥笑为“老色鬼”。背影极为普通,矮小的身架,切肉师傅才穿的白制服,后摆沾上红的黄的斑点,好在他站立的位置离肉柜上头的电光管很远,不然,衣服就脏得太抢眼了。他操刀分解一扇扇猪肉,剔骨刀的寒光在襟前闪来闪去。第一回,我差点张口大叫:“是刘达权吗?”但终于没张口,怕遭到在背影前面卖肉的年轻老板责怪是理由之一;更重要的是,刘达权即便听到,也只能转身向我打个招呼,随即又埋头忙他的--剔去排骨边沿的肥肉,把五花肉切为条状。这新来的打工仔,不可能搁下刀子,走过来和我握手、说话,更不可能随我走出门外,到街对面的咖啡馆小坐。即使他知道美国的工人,每工作4个小时,就有15分钟的“咖啡时间”。

招呼一直不敢打,好奇心却没衰竭。看着这背影,一天比一天惊讶,因为它没一次转过来,让我看庐山真面目。不变的姿势:低头,右手运刀,左手将排骨归堆。我盯多久,这姿势就维持多久,直到一边以蹩脚的广东话“请让路”吆喝,一边以肥厚的肩膀“披”着一扇雪白的肥猪,从大门呼哧呼哧地进来的肉食公司洋送货员逼近,我才踱出门去。

我被背影纠缠着,本来,事情不难解决,只消在门外再站上一个半个小时,或者趁午饭时间再来,背影迟早转身,可是,我偏偏迷恋这一个小而可笑的悬念。它像我儿时被饿得六神无主之际,放在口里的一颗早已失去滋味的话梅核子。舍不得丢掉,为了它牵引着纷乱的青春记忆。

说起背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个,是朱自清的父亲的,这个因收入历年中学教科书而深入人心的形象,被演绎为父爱的典型,在言必称阶级斗争的年代,又给归类为对万恶旧社会的控诉。可是,即使在因父亲下放农场、难得回家的童年,我也没被朱先生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感动过,它太单薄了,和彼时人间举目皆是的饥饿、贫困与冷酷比起来,小资的凄凉别说不够斤两,甚而近于做作。当然,和它比较,“刘达权”的背影未必多上历史性的内涵、形而上的分量。刘达权这位乡亲的意义,是我在看过许多回背影以后,才逐渐显露的。

说来好笑,开头我连刘达权的名字也想不起来。那是新春过后的一天,我在沙发上读书,妻上街回来。一边把猪肉啊鸡蛋啊菠菜啊往电冰箱里放,一边兴冲冲地说:“我在‘隆庆’遇到一位新乡里,猜猜是谁?”我连眼珠也懒得转,把冷水泼过去:“算了吧,成千上万人!”这是大实话。我们来自“中国第一侨乡”,二三十年间,从这个100多万人口的县份,已有10多万人移居外地,而旧金山作为传统的“上埠”首选地,新乡里源源而来,我当知青时所落户的村庄,有一半乡亲能在唐人街的同乡会里碰上。妻见不奏效,便提醒:“这个人你不会忘记--他当过大队的‘学习毛泽东思想辅导员’!”我唔了一声,把书合上,想了一会,一个影像,隐藏在当年流行的120胶卷里面,一直没有冲晒,黑压压的。我嗫嚅着,带着些微睡意。该是判定我的记忆力无可救药吧,妻子放弃追问,忙于准备晚饭。在水龙头沙沙水声中,一个名字,才在我的脑际清晰起来。

“刘达权!”我惊醒似地,叫了一声,吓得妻摔掉手里的锅铲,跑出厨房。我得意扬扬地问:“没错吧?”妻没奈何地瞅我一眼,回去炒菜。我继续努力往记忆里注入“显影液”。

青春年代的一个人物,在人生的晚秋,终于显现。他站在岁月的镜面,狭长脸,不过不失的五官,黧黑皮肤,瘦削,轻巧。一个在珠江三角洲乡村里常见的男人,毫无特色,唯一的可观处,是笑时嘴唇的弯度特别夸张,有点像旧金山渔人码头的卖艺小丑,那涂满白油彩的脸上,半月形的血红唇线。

和达权没见面多久了?若将光阴喻为流水,我们出发时共聚“江之头”,今日相逢在“江之尾”。中国20世纪初出生的许多作家,青春年代崭露头角,尔后在残酷的政治运动如批斗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右、“文革”之中沉沦,晚年才获平反,都勉为其难地写怀旧或反思之作。为了对一生有个交代,进八宝山前都出一本书--只有青年与晚年,其他的黄金时光消耗在与笔墨绝缘的劳改场、牛棚、干校,这书叫“头尾集”。我和刘达权的关系,也只有头和尾。想到这里,兀自苦笑,自语:如果说上帝创造万物,那么,“时间”就是“变迁”这一人生主题中唯一从头到尾的在场者。聚散就是间隔,几回缘悭一面,当时漫不经心,回头已是百年身。

然而,一旦拼足力气回忆旧事,把覆盖着达权的层层叠叠的日历剥离,怪不怪?愈来愈清晰的,仍旧是他的背影。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乡村。我在小学附设的初中担任民办老师,凭每月25元的微薄薪水,养活自己尚且勉强,但比起一门心思学大寨,靠出勤赚工分的社员,又胜几筹。达权那时也是20出头,家境近乎赤贫,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他“文革”前只在毫无名气的公社办农中念过两年,生产大队的党支书尽管和他关系不错,也不敢把他塞进学校来,他只好屈就“毛泽东思想总辅导员”一职,管的是近20条自然村学毛著这等貌似神圣其实最为冷门的事体。没有固定工资,只在大队领误工补贴。他不时趁来大队部开会的空档,拐进学校以旧祠堂改成的教导处,找我聊天,谈的当然不是他的本行“毛泽东思想研究”,而是报纸上的新闻及文学。谈之不足,还拿些文章来请我提意见。文章都写在一种特别的纸上,我不好问他从哪弄的,很可能是在大队部写标语时扣下的有光纸,带颜色的一面不用,只用底面,每张纸裁成一尺见方以上,密密麻麻的字,字体中不溜儿,好在够工整,一笔一画,不用三角尺不能画得那么直。至于内容,都是跟在党中央的《红旗》、省委的《南方日报》和本县的通讯后面,联系本乡的事作点发挥,不过不失,缺点是没棱角,也就是缺乏彼时最讲究的“战斗性”。老实话,这些时髦玩意,我上课时不得不违心地照本宣科,平时是不会碰的,放着托尔斯泰的《复活》不读,而去研究什么“法权”、“专政”,不是吃错药吗?我虚应故事,指出他的语病,压根儿不想帮助他“提高”。他毕竟是聪明人,很快觉察出我的不耐烦,不再拿一捆标语纸装订成的“学理论心得”强迫我“指教”,改为听我谈读歌德的《浮士德》、屠格涅夫的《罗亭》。“洋人这样过日子吗?”他睁大锐利的小眼,对着老祠堂的粗大梁木发了阵子呆,搔搔头,不再说话。我晓得,他不是没话说,而是有顾忌,“总辅导员”好歹算“意识形态官员”,尽管在大队部门口出黑板报时,被在旁抽水烟筒的耙田佬讥笑为“屁事不顶”。

同类推荐
  • 日本战犯的再生之地: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

    日本战犯的再生之地: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

    “二战”胜利后,部分日本战犯从苏联引渡到中国关押,接受中国政府的审判。在辽宁抚顺城郊的东北战犯管理所,共有982名日本战犯度过了他们一生中一段不平常的岁月。在这里,中国人民用理性、热心使这些昔日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恢复了人性,由“魔鬼”变成了人。本画册记录了这段不寻常的故事,文图互动,有极强的资料性。
  • 冰心三部曲

    冰心三部曲

    本书收录了冰心的《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小橘灯》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皆为冰心的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充分表达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冰心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在他理想的世界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 燃烧的雪

    燃烧的雪

    还真有点两年前朋友说的那样,她的文笔确实很棒。无论是写人生,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写白云蓝天,写岁月催人,写草生木长,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怨和忧伤,而这些哀怨和忧伤里,似乎又时刻地闪耀着坚韧的光芒。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诗人们几乎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 蒋雯丽随笔:姥爷

    蒋雯丽随笔:姥爷

    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动人心扉。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梁启超讲王安石其人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梁启超讲王安石其人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其对王安石的评述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力图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可谓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之论述,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热门推荐
  • 雪仙恋歌

    雪仙恋歌

    一滴水忘川千山,一滴泪打湿心间,一句话斩断情缘,一颗心撕成两半。我叫雪舞,喜欢在雪中飞舞。他叫茗歌,喜欢在风中弹琴。那一日我被琴声所引,来到水潭之边。那一日我被心灵羁绊,在雪中飞舞,那一日···················
  • 那些痛苦的只有自己

    那些痛苦的只有自己

    一个阶段一个人,是非对错只有自己说的算,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你能做的只有选择和坚持!
  • 佛说八佛名号经

    佛说八佛名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暴爽系统

    暴爽系统

    “叮,宿主爽点达到100点,是兑换还是穿越?请选择。”“穿越!”“请选择到达世界:A、武侠世界;B、仙侠世界;C、玄幻世界;D、其他世界。”.....................................风波亭、五丈原、黛玉葬花、白虎堂、西施浣纱、昭君出塞....都去走一遭。王语嫣很难追吗?那就送本辟邪剑谱给他表哥吧!阳雄摸着下巴寻思道:“如今我已做过杨过的姑父、黄药师的女婿、日月神教的姑爷、霍青桐的妹夫以及香香公主的姐夫、蒙古的郡马、西夏的驸马、慕容复的表妹夫.........。在这个世界,我已经很难获得爽点了,还是去另一个世界吧。否则爽点归零身亡啊!”
  •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人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 今天想我了嘛

    今天想我了嘛

    夏迟知:Hi,顾秋白同学,今天想我了嘛顾秋白:你知道你现在这个样像啥吗?像猪!众所周知云信一姐遇到奶狗后每天都在变乖~恶霸学渣vs奶狗学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们发育我去浪

    你们发育我去浪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你可以成仙了,本故事讲述一个人的大梦千秋,是的一场梦,是一场游戏,似梦非梦中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和成长的故事。
  • 引胥凤鸾

    引胥凤鸾

    四周热闹的街道似乎在那一瞬间静止,她就那样看着前方的一对倩影,就那样站着,看着那个人挽着别的女子,从她身边缓缓行过。有风拂过,带着花香。在他们擦肩的那一刻,他钳住了她的手:“柒夙,是你吗?”她媚眼如丝:“公子认错了,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柒夙。”当初的那个白柒夙,早就已经不在了呐……
  • 落花时节谁相随

    落花时节谁相随

    一朝重生,又遇故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本想余生就这样度过,却不曾被一袭白衣扰了心神。一个个惊天阴谋,一段段迷离身世。当一切尘埃落定后,落花时节谁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