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8300000014

第14章 岁月的灯火(2)

这是我在一九八七年写下的一首题为《泥土》的诗中的句子。后来我在杂志上陆续读到他人诗作中一些类似的句子,如“月亮又高又远”“雪又高又远”等,不禁颔首一笑,很显然,泥土是月亮、雪等无法替代的。“一切奇迹皆在尘土中/你仔细观察,就会感到惊恐”,每当我仿佛是突然想起地透过春天疯长的青草,看到了散发着湿漉漉气息的泥土,或者在不经意中被那深秋裸露的灰褐色原野震动,再也收不住像没有什么东西可吹的风那样奔驰的目光时,我就感到了一种因泥土无边辽阔而产生的隐隐痛楚,这时,即使面对的是炫耀的繁花,是葳蕤得颤动着生命的重重绿叶,我也有了泥土高得下雪的感觉。

泥土高得下雪!面前,不必有山,不必有积雪终年不化的耸入空中的雪山,只要有泥土——红色的黑色的灰褐色的泥土中,一直隐藏着雪。

童年时不知道这一点,每天在泥土上尽情地嬉戏,不用到晚上,就已经成了一个只有牙齿和眼睛仍保持着本色的泥娃,母亲少不了要唠叨几句。次数多了,母亲也懒得唠叨了,常常是一边从我身上剥下辨不出布眼的衣衫,一边轻轻叹口气。母亲叹什么呢?似乎是为天天都要为我洗衣服,以及衣服上了我的身,要不了多久就会磨破洗破而叹息。但又好像并不仅仅因为这些。她是叹息人总是从泥土中滚大的吗?我不太敢肯定。

泥土第一次给我以震动,是在我目睹村里一位老人“老”了入土安葬的时刻。很奇怪的,此前,因为清明、除夕都能看见人们在各自的祖坟前祭扫,我已经间接地知道人最终的归宿是在土里,但那却从未给过我丝毫震动。看来,间接得知与直接看见是绝不一样的。直接看见是活生生的,我目睹着那位去世的老入“活生生”地被埋进了泥土。那是离我们村不远的一处山地,那老人活着时,也曾经无数次地在那块地边来去。

大了,更加全面地知道了泥土的意味,反而平静了,甚至掉以轻心地忘记了泥土意味着什么,仅仅有时偶然地想起。忘记是必需的,耕种、行走、居住等,都不需要记住泥土,若记住了,反而多余。因为这种忘记,我们显得坦然,而所有的坦然,都是由于能够忘记。

每年秋天,都有一段灰尘弥漫的日子。那些尘土是风卷起来的,最小的风,在干燥的秋天也能吹动地面上的尘土,将它扬向空中。这段日子里在路上行走,尘土传达的呛人气息是无法拒绝的,如果风足够地大,我甚至有整个大地的泥土都升到了空中,所有的人都被泥土簇拥着行走的感觉。“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我门前刮过……”并不会唱歌而且对任何歌曲都没有兴趣的我,这时往往就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这两句歌词。我想,除了我加予这两句歌词的暗示意义之外,这首歌的曲子的苍凉粗犷甚至疯狂的性质,是我想起它的唯一原因。漫天飞扬的尘土及其气息,就这样地在我的感觉中和家这个温馨的字眼联系到了一起。而且,那飞扬的尘土的气息,就是生活的气息,生活,正是像它一样地呛人却又亲切,像它—一样地让人不得不亲近但又不得不有所拒绝。

现在,正是我生命中的又一个夏天的夜晚,我面前亮着的灯使室外的夜色变得更黑。“黑暗中许多岁月过去/尘土不断降临/。…—泥泞的路是我一生闪光的中心”。这是我另一首诗中的两行。我曾经写过:“我找不出一种轻松的方式让诗生存。”同样,泥土也找不出一种轻松一些的方式让我们生存,它至多只是在某些时候藏起它的雪。

老屋之思

生命中的许多时光是和老屋联系在一起的,它甚至就是老屋那三块品字形亮瓦洒下来的光,而亮瓦已被陈年落叶遮盖了稀疏的一层,于是那洒下来的光便斑斑点点,仿佛空中有一张无形的筛子,时光必须透过那张无形的筛子才能到达我居住的室内。我想实际上的确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时光很小的一部分照耀,这很像夜晚照亮客厅或卧室的,总是一盏小小的油灯,而那团光焰中心的火焰更小,真正是“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因此也就是生命的象征,它使人能够在这世界上行走,但它照见的路,或者并无所谓路而只能称之为一片范围的地方极为有限,超出这个有限便需摸索。有限的东西只有在有限之内才是有效的,如豆的灯火处于室内时,它足以将四壁之内的小小空间照耀得一片温馨。我想,这就是家总是让人感到温暧让人留恋的深层原因,也是房屋被人视为家园的首位要素的根本原因。

但男儿总要走出自己成长的那个家,一旦走出了,不论是走出多年还是刚刚走出,也不论是回来看望了还是还没有回来看望,家的房子对于那个在外闯荡的人来说,都巳经是老屋。而那房子真的也就老了。我离开家不过半年回去时,我便惊讶地发现,墙上的石灰颜色已暗淡了许多,并且有不少地方已经剥落。屋顶的瓦沟积满了发黑的树叶,一些地方的瓦不知是被风吹的还是被鸟拨弄的,歪到了一边,露出了缝隙。母亲告诉我,下雨时不仅那瓦出现缝隙的地方漏雨,不知为什么,没看见有缝隙的地方也漏雨。我知道,那是因为树叶积满了瓦沟,而且开始腐烂,腐烂的树叶粘成一团,雨水受堵不能下泻而倒灌造成的。我搬了架梯子便上屋顶去清除落叶和补漏。这件活累人而且乏味,瓦工都不大愿意接这个活的。但我必页做。

上了屋顶,更加发现老屋确实老了——原本是青色的瓦都已呈黑色,中且滑腻腻地这儿那儿地长上了青苔。“思君使人老”,但老屋不会是因为芝个原因吧?

自那一次开始,清除瓦沟里的落叶与补漏,成了我每次回去看望父母吩咐的必做功课。而且,清除的对象逐渐还加上了那种能长两三寸高的每次做完这件活从屋上下来,最快慰的享受就是和父母在变得明亮多r的堂屋聊天或者用餐。明亮起来的原因是亮瓦上的落叶被去掉了,坐在隊三束成品字形光线缓缓移动的室内,坐在父母身边,我恍惚有了时光回专来到了从前的幻觉。

这是对于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苍老的我的心灵的一种抚慰。

但这只是幻觉的抚慰,父母在日渐衰老下去,老屋在日渐衰老下去,戈也不可能再年轻。

多年过去,弟兄们各自成家并且多在外地,村里又着中老屋所在那块也,经常来“谈判”,于是便拆了,老屋不复存在,存在的已只是老屋的m——那块地村里并没有用起来。

老屋拆了后,父母搬到长兄的房子里去住了。老屋的屋基我只去过一欠,一个人在那儿站了很久,对着残存的墙基,和围绕着屋基郁郁葱葱生义着的树木。光线明亮,虽然也经过了树叶的筛漏,但没有了老屋,原先g屋的地面上仍然有了足够的阳光。这些阳光洒在已经长得很好的草上,響青的草叶因为被光照耀而近于透明,因此颜色发生了变化,成了翠绿色。它们互相张望,不停地摇摆着自己纤细的身躯,对我视而不见——它门有足够的理由不理睬我。我,对于它们只是一个偶然闯入的陌生人,一卜不速之客。

是的,现在,这儿的时光是它们的。我们在这儿度过的时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被我们带走,但我们也只能偶尔依靠回忆来打开锁住它们句那把锁,重新看见那些闪闪烁烁的光斑。而说到底,重新看见的也只是a象,它们以及它们真实地照耀过的我们的那一段生命,都已经永远地迸入了被称作为“往事”或“过去”的黑暗,甚至连老屋也不如,因为它们连墙基这样可以被再次直接看见的痕迹都不能留一点下来。我只有向前,人只有向前,回首看见的,总是让人沉重之物。

因此,我习惯了每天点亮当天的灯,而不去想昨天前天的灯光——昨天前天的灯光在每一个今天的用处是照亮忘川。

露珠

我没有看见那些露珠。

这是夜半时分。弦月亦不可见,树一棵棵地站着睡眠,茂密的叶子是一块一块浓重的黑色,偶尔稀疏处,很亮的月光便射了下来,那种亮,仿佛是所有月光的亮度都集中到这叶子稀疏处来了,亮得那么浓烈、厚重,而那周围叶子渐密处的黑色便由浅渐深,有了立体感。

露珠便从那黑色包裹着的叶子上滴下来,声音清脆,一声接着一声,富有节奏感。它的背景是周围成熟的稻田里的蛙鸣,和草丛中昆虫们低微的嘶鸣。

我是被这露珠声滴醒的。蚊帐的上面是久违的故乡的天空。

我相信我闻到了露水落地溅起的细微尘土的气息。有些呛人。那边树底下的床上传来父亲的咳嗽声。

小狗哼哼着在我的床脚上磨蹭。

这是一只才有四个月龄的黑花小狗。白天我到家时见过它,当时它四脚朝天仰躺在地上,用两只前爪玩弄我放在它面前的一只脚,我的这只脚上穿着皮凉鞋,生活在这偏僻乡村的小狗肯定还从未见过,以至于好奇地还张开嘴试着舔了舔。

我小时候那只跟着我一跑几十里的黑狗早已老死了。后来家中先后养过两只狗,听母亲说都被那些嗜食狗肉的人偷偷毒死了。

这些树仍然很好地长着。我想露水与树是有关系的,倘若这是一块空荡荡的空地,肯定不会有露珠坠地的声音,清晨起来,也不会看见晶莹的露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没有竹,没有莲,那浣女归去,渔舟入水,大约也就不会弓I起王维那么大的兴趣了。

露珠还在一声接一声地滴着。我奇怪以前在故乡劳作时怎么没发觉过这露珠的声韵。看来原因只有一个,这便是现在的我对于故乡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闲人,一个偶尔再次出现在这儿的客人。

我感到羞愧,百念倶无,只是静听着露珠的“滴答”声。

约摸凌晨四时许,渐渐稀疏的“滴答”声归于阒寂,厨房里亮起火光,母亲已在为我准备早餐了。五点我得上路,去赶离家二十余里的江边那趟早班民船。

我终究没能看见叶子上的那些露珠。

井水

盐在地底流动。

井水因此有淡淡的咸味。

井在门前的沙地上,并不深,水离井口也不到一米,因为一条小河就在距井十几步的地方流着,河水很清,河底的水草在水中懒洋洋青绿的样子能看得非常清晰。守着河流仍然打了井,推测起来,大约是因为打了农药的田地里的水最终都要流到河里来,而井水经过地层的过滤,饮用起来要放心些吧。

井水澄澈,但用烧开的井水泡的茶,颜色虽然翠绿可爱,喝起来却品不出茶叶的本味了,满口弥漫的,是盐的味道。

这儿并非盐碱地,河里流淌的是地地道道的淡水,而且这口井中的水,少说也有一半是从河里渗透过来的,为什么它竟然有尽管淡淡的然而却又是十分明显的咸味呢?是的,任何土壤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盐分,即使这内陆这并非盐碱地的地区也不例外,但为何只有井才能使在地底流动的盐,在它的水中呈现出来?

是因为它垂直的深度?

或者,再加上垂直的深度中的静?

我的这个问题没有最终肯定的答案,因为我只是从这儿路过,偶尔地向井边的这户人家讨杯茶喝,茶喝完了我又继续赶路,很快就将这个问题遗失在路上了。

初秋的一个早晨。曙色尚未降临,勉强可以辨认出低矮草丛中灰白色的路。原野上静极,静得能很响亮地听见自行车前后轮急速碾动中自的声音。蓦然,一种异常熟悉的渔网擦过水草的沙沙声加入了进来,我刹住车子,脚尖支地向路的左边看去,黑黢黢的两排人影立在河岸边上,正在收拢那种方言中叫做“脱皮”的大网。我看见有几个人抬起头朝我这个方向看了一眼,但没有一个人吱声。缓慢收拢的渔网划过的河面,有了椭圆形缓慢扩散的粼粼波光。

多么熟悉的拉网姿势!多么熟悉的时间!也只有深深谙熟这一切的人才能辨认出的空气中来自渔网的那淡淡的腥味!一刹那间,亲切、眷恋之情泛滥而出,我几乎想停下来不走了。

就是这种网,就是这种拉网的行列,耗去了我生命中十四岁至二十三岁这段永远不再的时光。

它的艰苦和劳动强度,恰如它的名字所直言不讳的那样:脱皮。

它的历史悠久,多少代人了,一直都以它谋生。它没有任何变化,操作方式与程序也没有任何变化,时间在它身上几乎不留痕迹。

我没有想到它竟能唤起我强烈的亲切之感、眷恋之情!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现象呢?我暗自思忖。

李杭育的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揭示的是这种现象。罗曼。罗兰、孔子、但丁和莎士比亚,都曾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复古主义倾向。

是的,情不自禁的复古主义倾向,这是我们人类根深蒂固的痼疾。它在任何时间、空间和场所都会强有力地发作,甚至那素称理性分明而发达的科学领域也会被它的阴影笼罩。

一九〇〇年夏天,柏林近郊的森林中,量子论开山大师普朗克绝望地徘徊在浓郁的阴影之中。他的量子假说与经典物理学中任何已知的东西是那么的不同!他意识到他可能已完成了一个第一流的发现,或许只有牛顿的发现才能和它相比,但他迫切希望的却是量子假说与经典物理学中任何已知的东西是那么的相同!他用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来做使新成果与经典物理学调和的努力,直到一九一五年才放弃这种徒劳的尝试。

同样的痛苦心理折磨也发生在另两位量子论大师玻尔和海森堡身上。海森堡甚至把自己的新发现怀疑为不可思议的、荒谬的。他们,对古老的“渔网”之——经典物理学的眷恋之情该是多么强烈。在这一点上,这些伟大的人物也和我、和我们这些凡人一样被这张网所困扰。

但陈旧的网总会被撕破的。在渔乡,被那些围在篱笆上的旧网永久困住的,只是鸡们、鸭们。这是我做渔民的经验。

高处

风从高处吹来。

我在平地上——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区,说得更精确一些,我最初的二十余年时光,是在比平原更低的地方度过的,那就是河流与湖泊。山,在很遥远的梦里,遥远得连在梦里也看不清它的模样。于是,风所吹动的天空便成了那时的我心目中理所当然的高处,一个虚无缥渺却又让我确信无疑存在的高处。在我的感觉中,夏天它总是显得更高,因为站在平原或渔船上的我常常不能感受到一丝风,风只在很高的高处吹动,尽管那儿并没有什么可以吹的。只有到了冬天,我才可以觉得自己已毫不费力地置身于高处了:风几乎不停歇地一个劲吹拂着,连渔船上的芦席也不能挡住它,我钻进被子以被蒙头睡觉的坏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是的,这不是个好习惯,但在寒冷的冬天,风直接猛烈地吹拂你,一衾薄被已难以抵御,不以被蒙头以图入睡还能有什么办法?

那时我对冬天到处都是风有一个自知荒谬但又坚持认为确有道理的想法,那就是旋转的地球在冬季,已将我置身其上的这一面转进夏天时高高在上的那方天空的位置了。这是很可能的,当地球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情况下。这就是我觉得自己已毫不费力地置身高处的原因。于是,高处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冬天,就是寒冷。

那时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

同类推荐
  • 心向上,脚向前

    心向上,脚向前

    毕业三年、初入职场,正是年轻人容易迷失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中的时间。蔡娜也曾是这样一个迷茫的女孩,职业瓶颈、家庭反对,给她的青春写下了过于沉重的注脚。一次意外的台湾之旅成为她突破瓶颈的出口。旅途中的她,步伐一寸寸渐远,内心却一步步走近最真实的自己——什么该坚持?什么不该被忽视?梦想面前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该不该信仰年轻,在与现实较劲儿中成长?出发前她只看到“最糟的自己”,回来后却发现了“最好的自己”。她的青春是一场与现实的较量。她的心中还有梦想,还在咬牙与现实较劲儿。这是她的故事,还是你的挣扎?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风吹樱花落尘泥

    风吹樱花落尘泥

    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多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动漫、汽车、电子产品、料理……,屈指可数的也就是这几个方面。其实,在多数国人借助媒体、村上春树、宫崎骏建构的日本印象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更真实的日本,为什么在日本各具特色的神社共有8万多家?为什么日本国粹相扑渐失民心?为什么猫会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宠物……读完这本书,将会使你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 畅游英国

    畅游英国

    本书是一套为中国公民出境量身定做的畅游世界系列图书的一本。本书由数百名旅游从业者赴英国实地考察,全方位收集而得。提供详细的机场入境,转机,市内交通,如何就餐、住宿、怎样购物更省钱、遇到危机事件改怎样处理等信息,更有详细的步骤说明。最重要的到美国之后最该看,最该体验的我们都一一列出,与此同时,书中有专门的主题线路推荐,供您自由行的旅程更为丰富。本书还特别附录了出过旅游常用语,以及多组中英文对照词,供您使用方便。
  • 野性的旅程

    野性的旅程

    几乎所有人,毕生都希望去中国的后花园云南、四川、西藏旅行。本书就是一部横阔大西南旅行的史诗巨作,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欲望。作者自大学毕业伊始,就在大西南旅行,至今已30年。他先后深入四川的九寨、黄龙、峨眉山、四姑娘山、贡嘎山、雀儿山和稻城,云南的丽江、玉龙雪山、香格里拉、梅里雪山、腾冲和高黎贡山,西藏的林芝、岗日嘎布山、然乌湖、察隅、芒康山和昌都等,并集中探索了金沙江、黄河、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又以亲身经历记录藏族、纳西族、羌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不为人知的风土人情和故事。为此,作者写下了30万旅行文字,跟更多人分享不可思议,又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和故事。
热门推荐
  • 魂不归

    魂不归

    号为逆天,我自反叛。十岁便破杀戒的他,怎会生出那样一副仁慈的心肠?脱尘绝俗,身在天家。看似弱不禁风的她,怎会拥有那种近乎偏执的毅力?惊世鬼才,却是庶出。向来与世无争的他,怎会落得那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仁心、倾国,天际两颗最耀眼的星辰,偏偏处于异端,难道此生注定要擦肩而过,亦或是会发生更惨烈的碰撞?空旷寂寥的原野上,少年的头颅兀自流泪歌唱。一曲轮回千行泪,情至深处魂不归。魂,向何处归?
  • 无法逃离的纸鸢:擒娇妻101次

    无法逃离的纸鸢:擒娇妻101次

    日记从来都是为记忆而存在。她鼓起勇气,轻启封。害怕的不是记忆,害怕的只是再也回不去了。回忆的碎片终究如潮水般向她涌来。那年,她一眼便将他定格在自己的世界中。命运告诉她,那是你的缘分,却忘记告诉她,那只是玩笑的一部分。那年,命运致使他们再次相遇。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名字,奈何时过境迁,变化得太多太多。岁月太长,生命太短。只愿在短暂的生命里与你相伴到老。
  • 你好,总裁大人

    你好,总裁大人

    苏简清白身竟在三个晚上糊里糊涂的没了。第一夜:腰酸。第二夜:腿疼。第三夜:腰酸,腿疼,脸色差!以为是工作太累,汗蒸房里蒸蒸去累,可没想到汗蒸房里出现帝国大总裁,手里拿着情妇守则:“苏简,你违反条款!”“情妇守则第一条:不允许在公众地方裸露身体,汗蒸房也不可以!”“……?”情妇?她可是清清白白的好良民,怎么可能会做情妇!“弄错了,这不是我签的!我要公道!”“错了?”君彧冷眼丢下合约,欺身而下:“苏简,我们谈谈老婆合约。
  • 纵横天下游戏为王

    纵横天下游戏为王

    我是一个不起眼的人。但是在意外条件下。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现实中是个十足的失败者。游戏中却完成了从菜鸟到高手的蜕变。
  • 傲逆轮回

    傲逆轮回

    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却为了想要守护身边的人,而一步步走上了这条修炼之路,让我们在跟随着他的脚步走上大陆之巅时,请牢记,他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救世主,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
  • 皇后今天营业了吗

    皇后今天营业了吗

    从护国将军府嫡女,到大顺朝皇后,人间富贵花宋希汐这辈子就是大写加粗的尊贵。谁料一朝醒来竟穿到了数百年后,成了十八线糊咖,还是爹不爱后妈恶毒被逼得寄人篱下的小可怜。娱乐圈水深,妖魔鬼怪横行,一茬比一茬闹腾,皇后娘娘袖子一撸:本宫来陪你们玩玩!
  • 武侠大篆

    武侠大篆

    宋元明清,王朝相合。气运之子,百舸争流。一道异世界的灵魂,穿入这个纷呈的世界,将有怎样的精彩
  • 冷情皇帝可爱妃

    冷情皇帝可爱妃

    传闻,垄月皇朝的皇帝独孤冥,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伺候在他身边的太监,从来没有人能活过两个月。她凤小九摇身一变,居然成了独孤冥的贴身太监,天要亡她呀!
  • 神州录之秦风烈

    神州录之秦风烈

    一个人逆天是英雄。两个人逆天是诗歌,三个人逆天是故事,一群人逆天呢?是狗屎。当一群不愿接受命运的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你以为等待众生的是自由?不,是比从前更残酷的囚笼。当曾经的屠龙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饱受摧残的无辜之人,也只能选择让死去的恶龙复活过来,化身勇士再度屠龙。这是一场注定悲剧的旅程,在这条道路的尽头没有胜者,每一个人都是棋子,而执棋之人就是云云众生。
  • 心之算计

    心之算计

    本作品揭示了一个心心相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都想着算计对方,以求从对方身上获得好处。旨在告诉人们在为人处事时多留一个心眼。前五章的心计不算很多,是为了让读者慢慢进入,不让读者太过劳累,后面开始心计越来越多,希望读者多读读,,感谢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