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1600000032

第32章 领导艺术,以人为本(4)

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康熙巡视北京西郊观察禾苗长势情况,一路上谈笑风生,非常和谐愉快。回过头来对大学士明珠等人说:唐尧舜时代,君臣就能够相互讨论问题;唐太宗能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宜深厚,故能行善事、闭邪恶,各尽所能,天下大治。明朝末年,君臣隔绝,以致四方疾苦,生民利弊,无由上闻。我朝以来,上下一心,满汉文武,皆为一体,大小事情,互通信息,一举一动,体恤民情。朕遵祖宗家法,愿与天下贤才共图治理,常以家人父子之宜相待僚臣。这番话,抒发了康熙自己追求清明政治的胸襟。

同年九月五日,皇上说:自古君臣一德一心,诚恳相待,为上者实心听纳,以收消息灵通之益;为臣者实心尽职,鞠躬尽瘁,然后才能天下大治。后世君臣之内,徒尚虚文,不讲实际,天下不治,皆在于此。

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康熙谕部院官员:从来君臣之分虽甚严格,上下之情贵在相互融洽。唐、宋盛世时,君臣不隔,以此才成时来运转之治。

二十九年正月初七,康熙对内大臣们谈话,说:朕对于国家的政事,用尽全力,勤求治理。是非自任,从不诿于臣下,加责于人。比如当年将吴三桂调防一事,内大臣索额图向朕建议,把当初主张调防的人都正法。当初是朕坚持独断,必令迁徙的。那时十三省用兵数载,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难道向下官推诿过责任吗?至于无知之人妄生议论,朕毫不在意。

同年十二月二日,康熙又对大臣们说:朕听政三十年来,无日不与各位大臣共同研讨问题。今处宫中忙于国事,而和你们悬隔,思有所失,自明天起,君臣共建如常。

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为明史作文一篇,其中检讨自己为政四十年来的不足。文中说:朕四十余年孜孜求治,凡一事不妥,皆归罪于朕,未曾一时不自责呀。清夜自问,移风易俗,未能做到,躬行实践未能做到,言行一致未能做到,如此等等。朕自觉惭愧。

在康熙看来,国家要得治,必须君臣共助,上下一心。然而还应该看到,即使如此,也仍然难免有失误,应负主要责任者不是大臣、宰相,而是皇帝本人。康熙的这一思想,不仅表明其治国的谋略胜过许多历代帝王,更进一步说明,一个国家能否大治,天下太平,国家长安的关键是在于帝王本身的思想境界的高低、道德修养如何,康熙之所以在位时间最长,“倘有失误,君臣共之”这一治国思想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也是历代许多封建帝王无法与康熙相比的地方。

7.专家治国,内行当家

康熙是一位关心民众的帝王,但也同时因为太关心农事而说出过外行话。十一年春天,他已十九岁,有一天他问朝中讲官熊赐履、史大成等人:“湖广、浙江麦田成熟否?”熊赐履等人听后不禁一怔,接着又很快回答:未知如何。然后纠正康熙说:南方俱是稻田,秋成不系于麦。

这种回答颇似在抢白,同时兼有教训与讪笑的味道,但康熙听完之后,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点头称是。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孜孜不倦好学的精神,才使他很快地掌握了全国各地农村的大致情况,除了每次出巡都注重农事的调查咨访之外,凡大臣们外出后回京师,他也总要询问各地的雨水情况,农作物长势等等,因此,他对南土北疆之忙,节候早晚之殊等情况了解得很多。并在中南海丰泽园帝边开种过一块稻田,并研习农事,了解水稻习性。正是由于他所经营的试验田,使中国水稻发生一次“种植革命”,出现了双季稻,其意义非同小可。

那是在二十年的六月下旬,正是水稻抽穗的季节,康熙帝在丰泽园里循行阡陌,忽然发现一棵稻子高出群稻之上,长势甚好,有些别样,他寻思这可能是水稻的品种不同,不然,为什么会惟它独高?便收藏起来作种子,待明年再种,以验证其成熟早晚。次年种上,到了六月份,果然比众稻先熟。康熙帝自此关注不已,每年都取千百粒种子下种。这种稻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味浓,因生自苑田,他将其取名为御稻米。

康熙偶然发现了水稻早熟的新品种,意识到对农业生产和改良人民生活的巨大作用,因此精心加以培育,以扩大种植面积使农业增加产量,可以看见他对农业科学的重视。

新的稻种发现了之后,康熙对这种新的发现采取了极其慎重的态度,他并没有急于推广栽种,而是先在京效和承德地区进行试种,到了三十年的四月间,他在丰泽园里问几位大臣:你们进来时,可曾看见朕所种的水稻?大家都说:见过,稻苗已长出一尺来高,很是茂盛。康熙帝高兴地向他们作介绍,说:朕初种这种水稻时,见有于六月成熟者,就收藏作种,历年播种,亦即六月成熟,所以现在它们就已很茂盛了。若是寻常成熟的水稻,此时是不会有这么样的。朕到此已种十年了,才向大臣们公开这种新水稻。他之所以这样介绍,说明自己已有充分的把握。

从此之后,康熙把早熟御稻引到户外栽培,使承德地区自此开始种植水稻,而且康熙还向南方推广早熟水稻,在五十五年的十月,康熙接受种植御稻任务的江宁曹颖奏报说:御稻在江宁很受农民欢迎,凡试种者无不欢天喜地,并传为至宝。凡有田之家,也无不闻风求种。康熙帝闻知后,也很兴奋,立即指示:此种须广布江南,以便民生才好。尔后在两淮及江西等地,都种植御稻。

作为一代封建开明君主,康熙帝不仅仅发现了培育御稻,还在丰泽园里栽培成功了著名的京西稻。天津总兵官蓝理曾请求皇上在天津地区首开水田稻,康熙对此也非常重视和关心。

他根据在宫中种稻掌握的经验,向蓝理提出了具体建议,支持了蓝理的要求。后来蓝理在天津开水田一百五十顷,使天津试种稻成功,当地的水田被老百姓称之为蓝田。

康熙帝还经常考虑长城外寒冷地区农业的发展问题,每到边外巡行,便研究当地的土壤、气候等问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并叮嘱督耕大臣:尔等须问土人,宜种何物,才会易得收获。朕曾问老农,都说将种拌雪,可以耐旱,尔等应试一试。并让臣僚向农民宣传种植技术:边外耕种,必先试培其苗,观其田土性寒,掌握厉风之变化。如有草苗勿令土压。若草重发芽,则有妨田禾生长。以及种植不可过密,若过密,田禾虽觉可亲,但所获实少;若稀疏耕种,所重之穗既好,而且所获甚多等等,反复叮嘱。

康熙认为: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应因地制宜,多方发展经济,不一定都要以粮为主,也即不要搞一刀切的计划种植。五十五年三月,他对大学士们说,现在天下太平,人口增多而土地未增,士商僧道等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日益增多,不知内地实无闲地。所幸的是现在口外种地度日的人也多了起来。朕意养民之道,亦在本地区相互养育,彼此发展。他以陕西等地为例,说:如果土地实在不可以耕种,就在有水草的地方,学一学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搞一搞牧养业,则民尽可度日。在这种地方如果百姓仅靠种地,是不能行的。他在这里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要搞多种经营,多几条腿走路,不能把发展农业生产仅仅理解为种粮的道理。去山东赈济的人曾说:山东灾区的灾民站立在牛旁,却不知道取牛乳而食,竟坐以待毙,活活饿死。这就是不从实际出发的典型表现。

在张家口、保定等地巡行时,康熙看到人们正在开渠引水浇田,就想到蒙古地方多草,为何不教教他们也学习内地的做法,引河水灌田。于是,从宁夏等地挑走能引水的能人数名,派到内蒙古地方去传授技术。

总之,作为一名皇帝,康熙不仅重视农业,而且还能够深入实践,以科学的态度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乐此不疲,这是许多皇帝做不到的。

8.威严出自实践

康熙严于律己,也绝不以宽治吏,对他的大臣们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一名皇帝,康熙的威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御门听政的时候。

御门是大臣们随意不得的地方,但皇帝要使大臣们真心实意地服从自己,自然必先行在前面。一坐几个小时,要坐有坐相,这是不容易的;要言词得体,裁决得当,也更需要真功夫。

康熙皇帝是有这种功夫的,早在儿时,他的祖母就培养他这一坚躬端坐的功夫,更不要说他勤学政治的才干了。如此,由于一种品行的示范和气度的感染与仰慕,加上宏伟的政治理想而感召,就使大臣们必然地处在康熙皇帝的严格要求之下了。何况在君主体制下,臣子本来就是君主的奴仆,必须得尽下臣之道,必行下臣之礼。所以在朝令之上,作为一种政治形式与君臣之礼,大臣们必须按部院与地位高低,就位列跪。各部由一尚书捧上放奏章的木匣放在皇帝的案上,然后有本章的一一口头陈奏。在这时,康熙一般只是静听,不发问也不议论。除了异常紧急的事情,他才发问或当场咨询大臣,作出应付局面的决断。但无论有何言动,皇帝都一律是聚精会神的。此时如果有大臣分心,在下面做一点点小动作,是逃不过康熙的眼睛的,康熙肯定也不会给什么面子。

让我们先看一个实例,来看看具体的皇帝的威严是如何体现的吧。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听政时,轮到三法司启奏刑狱事宜,刑部侍郎高珩却没有专心听奏,等到奏事完毕,康熙问高珩说什么来着,高珩回答不上来。于是康熙皇帝当场就严厉训责高珩,并令记注官记下类似的渎职事件及罪状。相比之下,高珩此举所受的责罚还是轻的,如果大臣有启事宜不遵制度,或于礼不合,康熙也会当堂斥责,乃至于将其人轰出朝会班列。

一般来说。御门听政时大臣启奏事宜大多是口头陈述,但却并不表明是没有照本启奏的。恰恰相反,重大事情一定是要照着念。如果该照本宣科的重要启奏而大臣却只是信口说说,康熙帝一定又要斥责当事人了。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朝廷政治远不是一个形式问题,而是关系到社稷安危、国家存亡的问题。所以康熙本人也尤其认真。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三藩之乱初定之后,地方将领应重新安排,给事中摩罗就此提出建议,让提督王进宝镇守四川宝宁,蔡毓荣应补云南总督等。摩罗无本章准备,只在朝堂上口述陈奏,康熙即严厉地批评说:“你官居给事中,所做是约束大臣,充当朝廷耳目。所有的国家政事,假如有处理不当、计策不周详的,理应写上本章,一条条在朝堂奏明,这样天下人就会都知道,也就自然有公论与公道了。你既然是给事中,却不写本章一一奏明,竟然在朝堂上信口开河。你心里的盘算是否这样:如果是不应该施行的事皇上必不准奏,你就说我只是口奏;如果这事情可行,那皇上就批准了,你就说这是我仅以口奏就获得皇上批准的。你是不是要以此取得虚名呢?如此重大事情,你写上奏本送上再奏。”这件事情,充分显示了皇上的威严,同时也说明,威严不是空洞的架式和装腔作势,而是实实在在地以严治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决不能来半点含糊。

但是一味地威严未必就能达到处理政务的最佳效果,所以康熙有时也会来一点调味性的东西,借以活跃一下气氛,使君臣更加融洽。譬如在处理奏折时,康熙特别强调众大学士一定要各抒己见,并且让他们明白:学士们作为人臣之责任是应该启奏发表意见。为了鼓励大学士要勇于进谏,在康熙二十年他就说过,古代皇帝诏书下发了,大臣认为不可执行,就能原封不动地退回,这就是先贤的例证。他还说:“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唯逢迎恭顺,何益于事?”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是能够正确看待和使用皇帝的威严的。重视主观能动性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作为一名数百年前的封建帝王,康熙并未否定“天命”、“天理”,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迷信思想。他经常向皇天和上帝求雨,用“天意”解释地震等自然灾害,并有过“凡贫富皆由天命”之论。但有趣的是,在康熙帝一生的思想和政治活动中,又常把“天”、“天命”、“天意”、“天理”用于日常的人事管理之中,用比较科学的管理解释事物,从而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如在农业现实问题上,他为防止蝗虫遗种入春滋生为害,经常传谕地方官吏:令晓示百姓,将田亩进行翻耕,使覆土尽压蝗虫,以除后患。并令其地方官:“亲履垄亩,勤加检查,发现某处有蝗,即率民掩捕,无使为灾。”当时有些人反对抗灾,说:蝗不可捕,宜听其自然。康熙批评说:此等无知之言,尤宜禁止。捕蝗灭灾,全在人事。

由此可见,康熙帝既承认天命,但又反对屈从于天命无所作为。康熙认为,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和决定自己的命运。他说:人事未尽,天道难知。然而徒听缘命,反令人坠志失业。对此他又进一步指出:人的一生虽说是命定的,然而命由心造,福由自己求。他甚至说到:国家兴亡,朝代更迭也并非由天命决定,而取决于人。他指出:朕观古代之兴废,堕失天命皆自取。

正因为康熙帝能够体悟到读书穷理的奥妙所在,所以他自己一生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要求臣下文武百官皆要学品兼优。对于其中不学无术者,他自然特别不满意,总是要严格要求,在指责的同时,也没法提供帮助,以促其上进。尤其是对考试交白卷者,他特别地反感。他说:这些人毫无学问,怎么能做官呢?应把他们都免了,让他们读书学习,等学好之后再另行考试补用。对于善于骑马射箭的人,若愿意任武职,在军事方面效力,可在各旗员缺内酌情补用。

针对不同情况,康熙帝懂得区别对待,适当安排这一特点,既体现了他的用人之道,又表现了他的以和为贵,相信部下可以经过努力变为大智慧者。

【异点】自我检讨

凡事能从自身上找原因,找缺点,这是做人的一大优点,然而人分三六九等,位高权重之人往往自尊心理比一般人重,轻易是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的,而身为一国之君的康熙则不然,遇过先责己是他的处世信条,事实的确如此,先从自身上找到缺点。然后才能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以服众人。

【胜点】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人的思维方式。理念感情是高级的,在情感交流上是有互报性的。“善天之下,莫非王土,卒士之滨,莫非王臣。”如果一位封建君王能与普通百姓平等交流。相互倾听建议,时时处处也为别人着想。这实在难能可贵了。康熙皇帝就这样一位皇帝,不管开淤清河,还是攻城掠地,都与民同乐。与土同任遇过先责己、后责人。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无疑为自己开了方便之门,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焦点】凡事多替别人想

有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凡事总为自己想。势必难以和众人交往、共事,如果脱离了人群主体,自己又怎能成就事业呢?

同类推荐
  • 领导力新论

    领导力新论

    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一直是领导学领域的一个热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领导力进行界定和研究,有的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一种品质或者行为;有的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将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有的人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有的人则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能力。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晚清幕府:变动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晚清幕府:变动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幕府跟中国的幕府完全不同。日本幕府代表天皇行政,中国的幕府是辅佐地方长官,其实就是各种名目的秘书机构。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他们如何做个好幕僚?
  • 东风化雨 春泥护花:北京市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优秀案例集锦

    东风化雨 春泥护花:北京市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优秀案例集锦

    本书汇集了石景山区爱乐书记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基层党建工作的点滴做法和实践经验,旨在使这些做法和经验得到分享和交流,充分发挥其价值,促进书记工作室整体水平的提升。本书选取的这些案例是爱乐书记工作室在市级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案例评选活动中评选出来的优秀案例,是成员校的老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经验与实践轨迹。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进入现实

    神奇宝贝进入现实

    公元2100年,一个叫神奇宝贝的平行世界因不名原因崩坏了。创世神阿尔宙斯为了保全众生,强行将神奇宝贝世界与蓝星合并了。从此,蓝星上就有了一种叫神奇宝贝的生物……(这是十三我的第一本书,写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谅解与评论。谢谢大家(?>?<?)。)
  • 帝少第一宠

    帝少第一宠

    她是叶家千金,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她被人暗算送到了夜店的一个套房中,等醒来时已晚,看见套房里一片狼藉。这时接到一个电话,听说自己的父亲得了重病,她穿上掉落地上的衣服,去看望重病的父亲。来到叶氏庄园时被后母看到,骂她臭不要脸的,昨晚干的好事都被狗仔队拍到发到网上去了,丢尽了叶家的脸。后母把她赶出了叶氏家族,在临走之前要求见父亲一面,得到后母的同意,父亲给了她一张银行卡,说“你斗不过他们的拿着银行卡走的越远越好”她听取了父亲的话,拿着银行卡去了A国,渐渐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瓜果蔬菜妙用(生活实用丛书)

    瓜果蔬菜妙用(生活实用丛书)

    “养生之道”在古今中外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的研究领域都有涉及。人的存在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随着人观念的进步,社会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使人类自身更好地生存。本书主要关涉的是与人们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内容——饮食中瓜果蔬菜的妙用。
  • 我可能不善言语

    我可能不善言语

    每一章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将是一个影子,我不知道,你是否能看见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知文库-保卫绿色的生命

    求知文库-保卫绿色的生命

    人类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自然对我们的惩罚不仅仅是现在,这种贻害与恶果将延伸和影响到下几辈的人。
  • 英雄联盟之星空系统

    英雄联盟之星空系统

    陆星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符文之地,这应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世界,却在这一天突兀地展现在了陆星的眼前。此时的陆星不知该是感叹有幸得见这一世界的奇幻壮丽,还是该埋怨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置身险地。因为虚空的侵略将在十年后到来,届时整个宇宙或许都将因此沦陷毁灭,这种拯救世界的伟大事业本应与陆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扯不上边。可陆星既然获得了带有“星空系统”的扳指,被选中来到了符文之地,那么与其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浑浑噩噩等死,不如去努力尝试一下。做一个,英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凤华之初明

    绝世凤华之初明

    天地风肃杀,一袭衣角起。执剑闻寒意,眉眼独带伤。
  • 岁月有你便很好

    岁月有你便很好

    她的生活很枯燥,夜里,做了一个很久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