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1600000033

第33章 用人艺术,不分南北(1)

●汉族有人才,南方多才子。康熙帝曾严厉批驳不用汉族人和南方人多轻浮少忠诚的成见,主张全国选拔人才,科举取士,学而优则仕,不分南与北、满与汉。

作为一名封建君主,自8岁登基,在位61年,外敌侵略,内平藩乱,统一国家,安抚民众,都显示其用人的智慧。

1.诚心网络,久必一心

关于饱学之士的好处常见于史书词章,所谓“武能定国,文能安邦”,又所谓“文能兴国”等等。文人的好处在于他有知识,所以历代贤明的帝王君主,无不尊重传统意义上的博学之人。其实那时的知识只是人文知识和一些传统的理学,但却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当时就特别地有用处,文人可以以封建理学管理社会,以文化的潜在力量繁荣社会,陶冶教化和鼓舞人心。

同历代封建君主一样,康熙皇帝也非常重视和尊重博学者,即位之后颁诏天下:命有司举才品优长,但又不愿出来为官的明朝遗老,聘请来京,以便重用,为国效力。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陕西总督鄂善按照康熙帝的旨意,举荐了关中著名学者李顺,而李颙作为前朝旧臣,恪守不事二君的传统道德,自称废疾,长卧不起,对聘任坚决不受,给康熙帝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硬钉子。尽管如此,鄂善等诸官员们仍然按照康熙帝的旨意,不断地去看望李颙老先生,以便见他病好之后即催促入京。康熙帝深感能把李颞这样一大批德高望众、学识渊博身负众望的前朝知识分子争取过来,对帮助他治理天下、安定社会、繁荣文化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于是努力争取,耐心等待,并不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十七年,在实施恢复科举和捐纳制度,培植汉族青年知识分子计划的同时,康熙帝还特为带着潜在反清情绪的学界大儒开设博学鸿词科。康熙帝对死不屈服的明朝旧臣并不灰心,不管来京与否都被称作征君,这在当时可真是一个极为光荣的头衔。由于一心想赢得博学大儒李颐的合作,康熙帝让陕西的大臣们天天催,以致于后来省里官员见李颐依然固称疾病,就把他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陕西督抚大员亲自到床前劝他进京,李颙为此竟然绝食六天,水浆不进,还趁人不备取佩刀自刺,以死拒仕。被吓破了胆的督抚赶快奏报康熙。康熙得到李颙如此刚强,并不生气,便吩咐下臣不要再逼他。

就在四十二年,康熙帝西巡到了西安时,他没有忘记去看李颙,他先是让地方督抚转达自己尊崇当代大儒,并打算亲自去拜访的意思,李颙心里明白,这是康熙帝让他出山替清朝做事的最后手段,于是仍以有病无法接驾婉拒,没想到康熙帝表示说接不接驾没有关系,并且真的来到李颐家乡的县城,捎信说要亲到李颙家探望病情。李颙十分为难,竟大哭道:“我虽活着,其实和死差不多了呀!”终于感动,遂让儿子带着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

颇有政治头脑的康熙在见到李颙之子时,方明白李颙真是有重病在身,为了不让他再为难,他决定不去看李颙了。他勉强其子说:“尔父读书守志,可谓完节。朕有意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帖以旌尔父之志。当时就谕示巡抚鄂善:周至县处士李颙,人好读书,明理学,屡征不出,朕甚喜之。并嘱咐要他们妥善照顾李颙,说自己因为是皇帝,不得不回京,而你们地方官守着李颙,早晚都可以向他学习,也实在是幸运。

康熙对著名大儒李颐如此地尊崇,对其他的学者他也是这样的。著名学者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也和李颐一样,名节甚高,疆吏备礼敦促,均坚卧不起,康熙帝为其不可得而深为叹息。但愈是这样,他就愈是求贤若渴。在开设博学鸿词科时,康熙帝说得很明白: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机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不论已仕和未仕,各级官吏都应各举所知,朕将亲仕录用。

古人曾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康熙也相信人才到处都有,但关键是怎样去发现。当时有人从地方主义、本位主义观念出发,说延安一带并无博学鸿词之人,有的还说:南方之人,皆轻浮不可用。康熙听后严厉驳斥,辩证地说:贤才并不择地而生,虽深山僻地,岂无人才?至于南方之人,岂尽皆轻浮不可用者?自古用才用将,何分南北,惟有得人!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康熙帝决定在全国进行选拔人才。于是,一百四十三位被举荐者都参加了十八年的体仁阁举行的廷试。太宰院学士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受举荐而来的人员,有才华,原不必考试,但通过考试更能显出你们的才学来,所以皇上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在这一场科考之中,康熙帝对贤才求之愈切,怜才爱才之心也愈加深厚。在开考之前的生活上,举荐之人受到了优厚的待遇,除了给他们发往返的路费、衣食费、柴炭取暖费和俸禄之外,还以丰盛的茶点席筵招待,然后,康熙帝亲自阅卷,放宽了条件,一共录取了五十三人。

在清朝入关三十五年,在汉族的知识分子当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满汉对立情绪,也就是在这场考试中,许多人对在清廷做官并不热衷,他们只是抱着可有可无或心不在焉,之所以如此做只为了凑热闹而已,共中严彭孙在考试中只作了一首诗,故意把诗写得言词不通顺,潘来、李泰、施阎章等人的诗也不合韵律,康熙帝却能网开一面,去伪存真,把他们都录用了。被录取的都授予了翰林院官职,安排入史馆,纂修《明史》等。

康熙帝设鸿博科,此举不仅团结了一大批名流学者,而且还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国所用,从这两方面说明他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具有安邦治国的远见卓识。同时,康熙帝把这些知识分子作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来看待和使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2.知人善任,审慎放权

常言说得好:好钢用在刀刃上。用人也应这样,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在用兵上,应选择最佳之将领,才是取胜的关键。面对“海上风涛不测”的台湾岛局势,康熙帝听取各方的意见,把专政大权压在了施琅身上。

施琅于康熙二十年十月初六日抵达福建厦门视事,他吸取了康熙三年和康熙四年进军台湾岛失利的教训,为防止督、抚、提之间彼此掣肘,极为重视专征大权,当月即上疏说:“督抚均有封疆重寄,……臣职领水军,征剿事宜,理当独任。”在攻台人选组成上,康熙同意巡抚吴兴祚因“有刑名、钱粮诸务,不必进剿”,但仍坚持“总督姚启圣统辖全省兵马,同提督施琅进取澎湖、台湾”。然而总督与提督意见确实不合。

施琅主张利用南风,一人专征,联腙进军,先打澎湖,“扼其喉”。他于二十一年三月初一,又上《密陈专征疏》,再次要求皇帝为自己颁发专征台湾之敕谕,“卑得申严号令,用以节制调度”,“专统前进”,同时指出:总督姚启圣“生长北方,虽有经纬全才,汪洋巨浪之中恐非所长”,宜驻厦门,居中调度,催运粮饷,“免其躬身偕行”。尤其当他得知据守澎湖的是台湾实权人物及其主力部队时,更加坚定了这一方案,说道:“郑氏将刘国轩最骁,以他将守澎湖,虽败,彼必再战。今以国轩守,败则胆落,台湾可不战而下”。

姚启圣则主张利用北风,“分腙攻击”,同时进军台湾、澎湖,总督、提督各领一路。两人的意见针锋相对,不可调和,致使出兵日期一再地拖延着。

为这,施琅于二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再次上《决计进剿疏》,再次请求皇帝希望能够授权专征。他充满了自信地表示说:“倘若皇上信臣愚忠,独任臣以讨贼,令督抚二臣催趱粮饷接应,俾臣整搠官兵,时常在海操演,勿限时日,风利可行,臣即督发进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何难一鼓而下。事若不效,治臣之罪。”

面对施琅的疏清,康熙保持着极为慎重的态度,令议政王大臣会议。十月初六,大学士等以议政王大臣议复“提督施琅请自行进剿台湾一事”面奏请旨时,康熙再次询问大学士等:“尔等之意何如?”大学士明珠回奏道:“若以一人领兵进剿,可得行其志。两人同往,则未免彼此掣肘,不便于行事。照议政王所请,不必令姚启圣同往,着施琅一人进军,似乎可行。”

同时,康熙也考虑到总督、提督的意见有很大的分歧,对出兵的确是万分不利的,他于是也就改变了原来所持的态度,同意了多数大臣的意见,他表示:“施琅相机处行进剿,极为合宜”,并重新部署:“进剿海寇,关系紧要,着该督、抚同心协力,趱运粮饷,毋致有误。前经姚启圣题定武弁功罪条例,着专交施琅遵行。”

康熙帝对于前方将领借口风向不顺,而一再地推迟出兵日期极为不满,但是无论如何他总保持慎重的态度,绝对不会轻率就表态的,坚持海道进取不同于陆地,难以掌握,尊重统分将领意见,绝不会强令他们进止,使他们能够因地制宜,施展才干。后来他谈到那时的心情,说:“自用兵以来,凡陆地头山阻隘,相度形势以为进止,朕往往能悬揣而决。海上风涛不测,涉险可虞,是以朕不强之使进。”

他的意思是说关于陆战,他还能拿出一定的主意,但海战不同于陆战,他不能够乱指挥,应放手发挥行家的优势。

在专征、合征问题上,康熙帝也不固执己见,而是考虑督、抚分歧难以调和,为使其达成一致,修改了原来的谕旨,授予施琅专征大权,令姚启圣负责催趱粮饷,确保军需后勤供应。在配备将领时,康熙排除各方的偏见,发挥了众将官的积极作用。施琅拟重用姚启圣处罚过的蓝理,而排斥姚启圣器重的平阳总兵朱天贵,欲令其率兵返回浙江平阳原汛。兵部不同意,蓝理署右营游击领舟师,然而康熙却认为这两个人都能用,特旨批准蓝理署右营游击领舟师,令“朱天贵及原带官兵仍留在福建,在后策应,听施琅的调遣”。在后来的海战中,蓝、朱二人均浴血奋战,果然英勇无比,朱天贵在那次战役中壮烈牺牲了。而康熙知人善任,保证了进攻的胜利。

3.任用贤人,一劳永逸

十五年十月,康熙派遣工部尚书冀如锡、户部侍郎伊桑阿前往淮、扬省视河工,行前特别叮嘱:河工经费浩繁,沿河百姓皆受其困。今特命你们前往,须实心观看,将河上利害情形,工程情况详实报来,各处堤岸应如何修筑,务为一劳永逸之计,勿得苟且塞责。如甚力神不卑,仅复有事,你们就逃脱不了罪行。

随后,他立即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十五年十二月,他命江南淮、扬所属沿河地栽植柳树,以备河工们使用,第二年二月,经吏部议准,慎选河员,并行久任之制,规定:“嗣后凡河工道员缺出,内而部属,外而知府、同知,果有曾任河职者,令总督保题;其未任河职,若才品优长,该督所深悉者,亦许题请。至现任河员,果能尽力河务,俸深升授他职者,许以升衔题留原职,升转时,仍照所升之职升用。”

也就是在这个月里,康熙帝以原河道总督王光裕“全无治河之才”把他给解职了。经吏部尚书明珠推荐,升任安徽巡抚靳辅为河道的总督,并遣吏部侍郎折尔肯、副都御史金俊,前往会同新任河道总督察审河务。对新任河道总督勒辅康熙寄予厚望,他曾对日讲官说:近命河臣管理河务,辨其水势,疏其故道,严察下吏,重其考成,如果能实心行之,庶或一劳永逸。

在新任河务总督人选上,康熙帝选人特别准确。靳辅感激皇上的知遇隆恩,孜孜图报,十六年三月接受任务以来,四月初就立即赶赴宿迁总河行署就任。总河行署原在山东济宁,后又移驻淮安清江浦。这总工署的一再迁徙,标志着治河中心已由单纯保运转向了全面治理。勒辅莅任之初,除随时向幕宾陈潢请教之外,并“遍历河干,广谘博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考察。毋论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人等,凡有一言可取、一事可行者,“莫不虚心采择”。

经过研究我国历史治河利弊、得失,勒辅主张继承明代河臣潘季驯“筑堤来水,以水攻沙”的理论,再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他细细体会康熙帝“务为一劳永逸方针”的谕旨,在《河道敝坏巳极疏》中,批驳了只知“保运”,不求治黄的错误做法,提出了统筹全局,“将河道运道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的指导方针,并将治河应行事宜分拟《经理河工八疏》呈交给皇帝。

《八疏》每疏一事,都提出五项工程和三项保证措施,五项工程是:挑清江浦以下,经云梯关至清口一带河身之土,以筑两岸之堤;挑洪泽湖下流,高家堰以西至清口引水二道;加高帮阔七里墩、武家墩、高家堰、高良涧至周桥闸;残缺单薄堤工,构筑坦坡;筑固沟、翟家坝一带堤工,并堵塞黄淮各处决口;闭通济闸坝,深挑运河,堵塞清水潭等处决口,以通漕船。其三项保证措施是:钱粮浩繁,须预为筹划,以济军需;请裁并合工冗员,以调贤员,赴工襄事;请设巡河官兵,共六营五千八百六十名,配置浚船二百九十六只,以经常维修,保护堤坝。

各项工程初步估算需银二百一十四万八千余两,后逐步增至二百五十万两。需用人夫数量亦很大,仅第一项工程每日即需十二万人,加上其他各处工程,每日约需二十万人。

康熙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议政王、大臣等遵旨议奏,因“今需饷维殷,且挑浚役夫,每日需十二万有余”,也易生事端,所以建议说:“先将紧要之处酌量修筑,俟事之日再照该督所题,大为修治”。

然而,康熙却不赞同议政王等人暂缓实行的主张,而支持和鼓励河道总督靳辅继续论证,说:“河道关系重大,应否缓修,并会议各本内事情,着总河勒辅再行确议具奏。”

勒辅经过反复筹维,再三地勘阅,于十六年十月《敬陈经理河工八疏》。此疏对前一方案稍做调整,如挑浚黄河人夫,因以侉车(独轮车)代挑,并将工期由二百日延至四百日,故可从原拟每日十二万人减至三万人。再如,洪泽湖下流,高家堰以西至清口之引水河,原拟二道,因年内已挑浚一道,故再挑一道即可。原拟二、三、四疏所列各项工程仍坚持原案。勒辅声称:“急宜修筑,断难议缓”。此外,疏中对个别工程还有所补充。如,清江浦以下经云梯关至海口挑浚工程,于原定遥堤之内加筑缕堤和格堤。以缕堤束水,以遥堤、格堤防冲决。并以同样方式修筑清江浦以上至徐州黄河两岸的堤工。此方案可谓周详。

勒辅的治河方案坚决贯彻“一劳永逸”、全面修治的方针,得到康熙帝的大力支持。十七年的一月,经议政王大臣等的重复商议,康熙帝批准施行。支给正项钱粮二百五十余万两,限定三年告竣。

在康熙帝的决策下,从此,清初大规模治河全面展开,并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鱼龙难辨,知错能改

在治理黄河方面,勒辅取得成功,但是淮、扬水灾未见明显好转。原因何在?康熙为察明原委,决定南巡。

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七日,康熙东巡山东,亲登泰山之后,轻驾驻于郯城红花铺,治河总督勒辅等来朝,康熙对他说,由于“黄河岁冲决,久为民害。欲亲至其地,相度形势,察视河工”。

同类推荐
  •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就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作出的理论概括和行动部署。本书坚持历史脉络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分九个专题从贯彻者、实践者、弘扬者、实干者、奋斗者、贡献者、参与者等角度阐述了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价值归依以及全面落实这一重大命题的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助读物。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王朝间的对话:朝鲜领选使天津来往日记导读

    古代出使中国的高丽、朝鲜使节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文字。这些书统称《燕行录》。《燕行录》的写作持续了700年之久,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外国文人记录中国的超大型文库。金允植的《阴晴史》是最后一批《燕行录》,也是朝鲜封建文人的千古绝唱。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

    超越时空的思想智慧

    本书对孙中山的思想智慧进行了解读,内容涉及:“岭南开放氛围——早就伟人的特有环境”、“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强音”、“天下为公与大同世界——高远理想的美好憧憬”、“宏大的系统建设工程——世界视野的蓝图勾画”等。
热门推荐
  • 钉子户们的血泪抗争史

    钉子户们的血泪抗争史

    名字无所谓,重要的是这是一本很严谨的科幻救世文,没有武功魔法,没有纵横争霸,也没有二次元的妹子软哒哒。这里只有一群名为“支援者(supporter)”的战士们的故事。当责任与牺牲真正落在你的肩上时候,你会做出什么选择?来随作者一起走入这个全新的世界——为了我们的中华帝国,青年,我们去战斗!!总有一天,荣耀和牺牲会并肩而来!至此,以上!
  • 花殇鸢尾

    花殇鸢尾

    他是宁云国的大皇子,母后被奸人毒杀。她是异界而来的一缕孤魂,机缘巧合被他救下。他怜她年幼便家破人亡,她惜他小小年纪便要面对明枪暗箭。那时,他八岁,她五岁。一句童言稚语般的约定,她助他登上帝位,他助她为家人报仇雪恨。她隐入深山,磨亮了尖牙利爪,只为等待在关键的时刻,予以敌人致命一击!一个承诺,命运交织,这一生的纠缠,是他们理不顺的劫!她说:孤辰,下辈子,我们都不要再倔强了好不好?
  • 刀与剑之歌Online

    刀与剑之歌Online

    原拳皇wing世界联赛冠军 世界第一御名方守矢,魏小白因为传统街机落没,现实游戏崛起沦为无业游民生活所迫被迫参加康纳Oline公司推出新型现实游戏“SongofSwordandSword”简称“threeS”的“刀与剑之歌”测试之中。 threeS遭遇黑客入侵,现实游戏沦为真实恐惧,在机甲、魔法盛行,剑士落没的世界中看魏小白如何如何操刀,逆乾坤。
  • 每天一堂责任课

    每天一堂责任课

    生命意味着责任。你就是责任的主角;责任不是口号。落实才是目的责任是个人精神素质的基本体现,责任是职业素养的灵魂核心。最快乐的人生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最高效的工作能力是勇担责任、负责做事。懂得责任、学会负责,快乐与成功会环抱左右。
  • 我的爸妈不一样

    我的爸妈不一样

    我有一对奇葩父母,他们先结婚后恋爱,在别人眼中他们是模范夫妻的楷模,生活美满,感情恩爱,但是谁又能想到他们的相遇却是如此的奇幻。从刚开始的漠然到最后的相濡以沫,他们的中间是经历了什么?不止我的父母,我觉得我的整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很奇特的。想知道?那就进来看两眼吧。
  • 鬼门逆鳞

    鬼门逆鳞

    龙若无逆鳞,则是蛇
  • 儒者令

    儒者令

    儒者令出风云动,天下之人莫不从。笔墨文章成利剑,东劈苍岭西跃渊。斩妖除魔破万法,原是历尽大劫中。一朝大道含笑悟,满天神佛荡人间。
  • 小女孩的秘密空间

    小女孩的秘密空间

    女孩从出生就体弱多病,上学时常常受人欺负,甚至被家人认为是多余的,不该存在的,于是她渐渐的不在与人交流,进入了自己的秘密空间......
  • 男主总以为自己是炮灰

    男主总以为自己是炮灰

    本文为系统穿越文。顾见深每天上班都在穿越时空,上班内容就是拯救世界,你以为他是个救世主大英雄?不好意思,他不过是第二世界维护组的50000名成员之一而已。顾见深:“别这么看着我,我不过是个炮灰而已,男主在那边。”系统:“主人,发生了这么多事,你头上带着什么光环,你心里没点儿数么?”
  • 西夏书事

    西夏书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