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5000000013

第13章 刺曹大计(2)

虽然下邳城岌岌可危,但反过来说,曹军要在寒冬中涉水攻城,却也是困难倍增,兵士苦不堪言。

吕布倒是没被这水攻之计击垮,他与他的部将们仍然坚守城池,虽然他们同样已经被逼到崩溃的边缘。

朔风刺骨,泥足深陷,眼下两军所比的,便是意志力了。

吕布之死

建安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吕布最终没能熬过曹操,举手投降。

压垮吕布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场兵变--他的亲戚魏续以及部将侯成、宋宪一齐叛变,将高顺与陈宫这一文一武两大支柱逮捕,率众出城降曹。这对已疲惫到极点的吕布来说,实在是致命一击。

他登上下邳南门的白门楼,看着城外蜂拥而至的曹军,叹了口气,吩咐左右:"你们把我绑了去见曹操吧,对你们有好处的。"

他也不想想,那些能留到现在的,都是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怎么可能愿意干这种卖主求荣的事?吕布无奈,最后自己下城,向曹操请降。

曹操下令将吕布捆绑,提到帐下受审,他自己担任审判长,陪审法官则由曾吃过吕布大亏的刘备担任。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组合,个中微妙不言自明。

就这样,曹操、刘备、吕布这三大枭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聚首,精彩诡谲的白门楼大审隆重登场了。

却说一见面,吕布再一次施展"套近乎"的本事,对曹操道:"明公怎么瘦了?"

曹操吓了一跳,忙问:"阁下怎么认得我?"

吕布道:"当年洛阳时,在温氏园见过一面,明公怎么就忘了?"

曹操憨笑道:"的确,我倒是真给忘了。吕兄,我之所以瘦,还不都是因为没能早点逮着老兄你啊!"

吕布忽然探过身子,一脸神秘道:"明公啊,我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从今以后,天下已定。"

曹操觉得有趣,便问:"怎么说?"

吕布挺直腰杆,笑道:"天底下明公会挂在心上的,不就是区区在下小弟我吗?现在我投降,对明公而言,不是大势已定吗?从今以后,在下带骑兵,明公您带步兵,天下有谁是咱们哥俩的敌手?"

吕布看着曹操似笑非笑的表情,又补了一句:"当年齐桓公不计射勾之仇,用管仲为相,称霸天下。今天吕布愿降,尽股肱之力,盼明公成全!"

此刻曹操心里一定讪笑不已:无论是不是真心要降,拜托你低调一点行不?你这手下败将算哪根葱,竟敢讨兵权、跟我平起平坐?你还以为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再者说,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人中吕布"?你的骑兵都被我打败了,我有什么理由用你来练骑兵?

于是曹操摇头道:"如果真如阁下所说天下无敌,又怎么会被我绑在这里呢?"

吕布一愣,随即愤愤道:"这都怪我那些不争气的手下,我一向待他们不薄,没想到大难临头各自飞,紧要关头那些混蛋竟然联合起来背叛我,这难道是我吕布的错吗?"

曹操不禁冷笑:"我听说,你那些手下的老婆都曾经被你潜规则过,这又算哪门子的"不薄"?"

吕布被曹操一阵抢白,不禁语塞。

这时,他将注意力放到坐在一旁的刘备身上,呼唤道:"玄德(不叫老弟了),你为座上宾,我为阶下囚,你也帮我说几句话吧。"

刘备还没来得及回应,却听曹操大笑:"吕兄有话就直说,何必麻烦刘使君呢?"

刘备听出曹操的弦外之音,刹那间,他已了解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吕布是死定了,问题是该谁下手。

当有人不想让自己的名声沾上血污,就得由另一个有分量、有动机的人操刀,或许这也正是他被邀请坐在陪审席上的原因。

刘备淡淡地说道:"曹大人难道忘了当年丁原、董卓的事?"

曹操朝刘备缓缓点了点头。

直到这个时候,可怜的吕布仍不知道杀自己的真凶是谁,他对刘备咆哮道:"大耳贼最无信义!"

那一天,纵横天下的人中吕布,被缢死于白门楼下。

《三国志·吕布传》以及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上都有记载,在白门楼大审时,曹操曾一度想饶了吕布一命,是因为刘备或者是主簿王必提起丁原、董卓的惨事,这才决心痛下杀手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记载,要不是出于政治宣传的考虑,那只能说明曹操的演技实在是太逼真了。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白门楼惨案",笔者认为,以当时主客观条件,曹操都没有接受吕布投降的理由。

主观上,吕布是被打到无路可走才勉强投降的,就算不计较他前科累累,也没有理由相信他是诚心归顺。

客观上,吕布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夫这么简单,他是一个方镇,在地区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尤其是当年连陶谦都指挥不动的臧霸、孙观等泰山将领在吕、曹作战期间竟主动出兵协助吕布。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即便爱才,也没有理由将吕布留下,在自己身边埋下祸根。

但就像不杀刘备的理由一样,曹操并不想担上一个杀英雄的罪名,于是,便轮到刘备同学出场了。他是一个被吕布夺去一切的人,充当刽子手本就动机充分。他一句话点出吕布背叛丁原、董卓的前科,顿时将吕布从枭雄贬到"无耻小人"的位置,也让曹操的刀下得更加名正言顺。

笔者觉得,这才是吕布真正的死因。

无论曹操还是刘备,在这出戏里各安其分、恰到好处,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无论如何,一位在中原叱咤多年的大人物走入了历史,他曾是边境草原上最骁勇的武士,他曾短暂地当上帝国的实质舵手,他曾以一支流浪部队搅乱天下局势。然而此时此刻,他只是一具脖子上缠着麻绳的尸体,下体沾着腥黏的排泄物。仅此而已。

刽子手一刀砍下吕布的头颅,将他的头颅悬挂在许都的城头上,向天下宣示着乱臣贼子的下场。

干掉吕布之后,曹操仍忙着处理战后事宜,又杀了陈宫、高顺二人,却接受张辽的投降,晋升立下大功的陈登,然后处理臧霸等泰山诸将的棘手问题。

不过百忙之中,曹操倒还记得关羽拜托的事。

他先去见过了杜夫人,发现她果然是个风情万种、仪态万千的人妻,是他最喜爱的那种类型。曹操也不废话,直接将杜夫人给收编了,然后给了那位头上绿油油的秦宜禄一个沛国铚县县长的头衔,算是对他的一点精神补偿。

最郁闷的当然是关羽,什么都没得到。他得知曹操纳杜氏之后,并没有愤怒,而是感到极度的不安。

关羽的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他对杜夫人并没有爱到发狂,被别人抢走再另找一个就是了。但问题是,如今杜夫人摇身一变成了曹太太,而曹操又知道关羽曾对她有意思,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许多。即便曹操本人表现得不在意,当关羽面对曹操时,心里总会有些惴惴不安。

这里顺带一提,倘若关羽当年是以生育为目标来看杜夫人的话,那么他的眼光还是很准的,这位杜夫人除了原来的儿子秦朗外,又帮曹操生了曹衮、曹林两个儿子,以当时的标准来看,算是位很称职的媳妇了。

以上便是"杜夫人三部曲"的第二部,还有一个小小的后续,容后待表。

就这样,徐州的风起云涌终于告一段落。曹操除了让臧霸统领青、徐战事外,又任命车胄为徐州刺史,刘备、关羽、张飞则随着曹操班师,带着吕布、陈宫等人的首级,回许都过新年。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当刘备站在许都城头遥望徐州方向时,他在心里暗暗发誓:等着瞧吧,徐州、下邳、小沛,我还会回来的!

刀尖行走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上半年,这是刘备待在许都的日子,也是刘备与曹操走得最近的一段时间。他的官职原本就是豫州牧,待在豫州颍川郡的许昌也是很合理的。

曹操对刘备集团极为慷慨,糜竺因为地缘关系被拜为偏将军、嬴郡太守(嬴郡自泰山郡中划出),糜竺的老弟糜芳被任命为彭城相,俱是两千石大位。原本只是别部司马的关羽跟张飞,则被提拔为中郎将。至于老大刘备,则挂上了之前袁术、吕布的头衔--左将军。

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一下,依照东汉的建制,前、后、左、右四个将军号应该相当于国家副部长级别,上面还有四个正部级将军称号,由低到高分别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以及大将军。也就是说,仅以将军号比较,刘备的左将军已是当时一等一的尊位,全天下在他之上,只有三位将军,分别是大将军袁绍、行车骑将军事的曹操以及卫将军董承。

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构成刘备在东汉建制上合法的最高头衔。

请注意"合法"两个字。

除了名义上的官衔之外,日常生活中曹操对刘备也是相当礼遇。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每当外出时,曹操便与刘备同乘一车,入座时,则和刘备同坐一张席子,好像两个人是深交多年的死党一般,意气相投、肝胆相照。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曹操真心欣赏刘备的可能,但这种政治上的"快餐友情",多半仍是基于利益上的考量。换句话说,曹操之所以优待刘备,是因为刘备的身上具备值得优待的价值。

那么话说回来,刘备对曹操究竟有什么利用价值呢?

说到这个问题,相信许多读者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刘备的皇室血统,认为曹操积极拉拢刘备这位大汉"皇叔",是为了巩固他对帝国的控制。

笔者认为这是对刘备最大的误解。

本书的开头已经写到过,刘备的"皇叔"身份是非常可疑的,"刘皇叔"这个名词并不见于史料,甚至连刘备晋见汉献帝的记载都没有,《三国演义》上献帝"按谱认亲"的片段,当然属于小说家的个人创作。

而且如前所述,刘备的家族几百年前就被踢出了皇室阶级。在刘备打天下时,搞不好随便砍死的一个姓刘的小军阀,血缘上都要比他更接近皇帝,更遑论几个真正拥兵的大角色,如刘虞、刘焉、刘表、刘宠等。

刘备自己也很少把"汉室宗亲"的身份拿出来宣传,根据记载,刘备唯一一次说自己是汉室亲族,是在二十年后他任汉中王时给献帝的上书上。其余称刘备为"王室之胄"的政治语言,则散见于诸葛亮说孙权和张松说刘璋时,这些都发生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之后。至少我们可以说,在刘备前期的奋斗生涯中,"汉室之胄"从来都不是他对外宣传的重点。

而在曹操这边,他在洛阳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正牌的皇叔、皇伯父之流,怎么会稀罕刘备和皇帝这种追溯到十八代以上也不见得够得着的关系?

所以笔者认为,曹操所看重的,并非刘备的身份,而是他对于平民阶级的号召力。

要讨论刘备对平民的号召力,首先得简单说一说东汉乃至魏晋的"士族政治"。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其实是内法外儒),学习儒家经典便成了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唯一方法。在造纸、印刷技术不甚发达的当时,这些知识很自然地被特定族群所垄断。

部分政府制度也促成了官职与知识的世袭化,例如东汉恢复"任子"制度,现任公卿、校尉、尚书家族中,至少得有一名子弟成为政府后备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储备干部",而不问受选任者的德行与学识。

东汉明帝也特别为功臣子弟设立学校,使得这些原本就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官二代,更容易跨过当官的门槛。即便以最接近庶民的察举或征辟制而言,也逐渐成为大族之间交易的筹码,距离一般庶民越来越远。

政治地位的世袭,也造成了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和后来越来越小气的政府相比,汉朝给官员的薪水算是很大方的了。以东汉安帝延光年间为例,一个品秩四百石的小小县长,月领米十五斛外加两千五百钱。

简单换算一下:

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大约是现在的两百毫升,我们现在煮饭用的量米杯,一杯大约为二百四十毫升,一杯米大约可以煮两碗米饭,假设一个成年人一天吃四碗米饭,那一个月下来就会吃掉一百二十碗米饭,大概七点二斗的白米。换言之,一个县长一个月一百五十斗的俸米,大约可以养活二十个人,再加上额外的俸钱,完全可以和现在的白领阶层相媲美。

这还不算,如果能升到品秩两千石的高位,月薪就有米七十二斛加钱九千,这可是一等一的高薪了。

有这么多钱花不完,又没有股票期货可以炒,这些士族们只好开始屯地(不是搞房地产)。于是几百年下来,至东汉末年是"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地",形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

在这种政治、文化、经济资源几乎都被士家大族所垄断的背景下,刘备的崛起,本身就是一种对庶民阶层的莫大鼓励:太给力了!

他是个编草鞋、织草席出身的苦娃子,在没有任何士族投资的情况下,平地一声雷,成为国家的中央将领以及地方首长。相较于其他诸侯不是士族就是边将出身,刘备之于东汉平民,就如同奥巴马之于美国黑人一般,那是一种突破阶级的象征,为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带来一丝向上的希望。

当然,有的读者也许会说,刘备的"贫下中农"身份很可疑,理由是:刘备的祖父当过县令,老爸也当过小吏。

同样的道理,奥巴马也是黑人和白人的混血,但仍不妨碍他在黑人族群中的影响力。要知道,在政治宣传中,实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象征意义能被宣传的对象所接受。

除了出身低之外,刘备在奋斗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相当醒目的草根性,他招待平民宴饮这一条,便是同时代那些诸侯所难以做到的(不屑于做)。再比如之前介绍陈登时所述,刘备集团中始终没有士族出身的成员,或许也间接反映出他与士族格格不入的管理风格。

我们不妨用现代思维方式想象一下:

刘备属于那种总是穿着一条打补丁的牛仔裤,搭配上洗得泛白的格子衬衫,一头扎进人堆儿里立刻便消失于无形的人。他没有虚伪的笑容,没有行礼如仪的握手,却可以用健壮的臂膀轻易地揽住每一个苦难的人,用最诚恳的表情聆听他们的不幸。他和大家吃一样的饭,喝一样的水,偶尔还会冒出几句脏话,消遣一下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

相较于那些油头粉面、西装革履、装腔作势的政治人物,大多数老百姓很自然地便集中到刘备身边,即便从客观上来看,刘备的前景并不算好。

从救陶谦带数千饥民,到驻小沛短短时间内便能聚众万余,充分显示出刘备对平民的号召力已随着他的官阶提升而越发强大。

曹操本身是沛国人,他透过亲族耳目八成已经听说刘备在小沛"远士族、近平民"的古怪事迹,并在刘备身上发现了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自起事以来,他忙着招揽"天下英雄",却从没将不是英雄的平民放在眼中。徐州几场大屠杀下来,他肯定已经成为百姓闻之色变的杀人恶魔。这在对抗吕布时或许还不要紧,但当袁绍、刘表等强大势力压境时,任何一点资源的流失,都可能造成根本性的破坏。

所以,曹操能够得到刘备这样一剂"聚拢民心"的特效药,对他将来的霸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或许有读者会说,刘备与曹操同样是"寒素阶级"出身,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是不是这样呢?

我只能说,这样的论点,未免太拘泥于形式上的士庶之别了。

史学家会称曹操是寒素阶级,那是他与正牌士族袁绍或司马懿相比而言,但如果要将一个老爸敢花一亿钱买个太尉做着玩的人与一个编草鞋、织草席出身、没举过孝廉的人放在同一个阶级来比较,那未免太无视现实了。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优美的小村庄,叫威菲松达。它的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
  •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

    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

    一曲《橄榄树》红遍海峡两岸,让人们记住了三毛,这个有着流浪意味的名字。三毛是台湾著名作家,她的流浪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以“流浪”为主题的书被奉为“永恒的经典”。
  • 如果没有李俊基

    如果没有李俊基

    李俊基,这个长着中性脸孔的韩国男子,他的名字注定被镌刻在人们心中。他在整个亚洲掀起了一阵中性美的狂潮。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一个不信基督教的大男孩,竟然戴着十字架耳饰。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大男孩,竟是大钟奖上三项大奖的独揽者。
  • 名人评曾国藩

    名人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倍受争议的政治人物,本书选取近现代史上五十余位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对曾国藩学术事功进行评价的篇章,按照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步骤进行编著,在本书所选录的五十多位名人中,有曾国藩同时代的门生故旧,有洋务派思想家,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家,有国共两党政治要人和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国藩的治军、治学、治家、为人处世、个人人格等作了不同的评价,带有时代环境和本阶级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深深痕迹。本书作者在对原文进行标点、注释和翻译之后,又对每篇作了简要的评析。本书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研究人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慈禧全传全3册

    慈禧全传全3册

    叶赫那拉氏族在朝鲜边境一带驻扎繁衍,乃至繁荣。这一带位于长白山区,是满族真正的起源地。在不断侵袭相邻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和他的族人逐渐掌握了精良战术,侵略欲望与贪念也与日俱增。现在看来,这片富饶的土地沦落到其他部族手中甚是可惜。
热门推荐
  • 独步春秋

    独步春秋

    是无间的炼狱?还是重来的人生?又或者经历过的曾经只是庄周梦蝶?
  • 都市除魔之血吼

    都市除魔之血吼

    他——拳打天朝妖魔怪,脚踢欧洲吸血鬼。吓破美国丧尸胆,戳瞎日本小鬼眼。若是把他惹急了,纵使天关也敢闯。你要问我他是谁?堂堂天朝除魔师。
  • 我觉得我又可以了哦

    我觉得我又可以了哦

    在看过各种穿越,生存,冒险的故事之后,你是否也有期待过这样的生活。。。
  • 注定的遇见

    注定的遇见

    时年36岁的尹梦荷过着简单的生活,上班,下班,回家,偶尔的叹息也以为只能自己听见。直到平静如水的生活里陆潇的出现,以为自己已经被生活打磨的麻木的她,再次在内心里掀起了波澜。可生活如此现实的摆放在哪里,谁也没有错,是撕裂婚姻伤害别人,还是折磨自己维护婚姻的完整......,一切冥冥中早已注定,你我无法躲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五彩神兵传

    五彩神兵传

    浩瀚众生,沧海桑田!一生所为,爱!恨!情!仇!秋风吹过,树叶再也无心留恋枝桠,哗哗啦啦的落进溪水中,打着转的往下漂流,阳光也失去了威力,懒洋洋的照在一片片枯黄的草地上,整个原野呈现出安静祥和又略显肃杀的秋日景色。倒是溪边的两个少年,你追我赶玩的不亦乐乎。
  • 愿斋记事

    愿斋记事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此生尽兴,愿你赤诚善良,愿你良人终相伴……”
  • 全球修仙

    全球修仙

    大道神隐千载岁月后,重临地球带来充沛灵气,宣告末法时代的终结,更有绝世大能朝圣而归,万物生灵踏上浩浩荡荡的修仙之旅。苏辰幸得涅道神树,修仙路上气运通天,权掌绝世仙兵,醉卧美人香膝,一路仗剑高歌,纵横莽莽仙路。斩妖魔,入昆仑,与上古贤能坐而论道。闯禁地,断造化,战域外群魔大显神威。
  • 豪门专宠:老婆手下留情

    豪门专宠:老婆手下留情

    龙雪儿是刚刚从国外回来豪门落魄公主,霍思琪是不为人知道的新晋总裁。当公主回来发现家已经不在,面对巨额债务母亲病危她从该何去何从。他在她的背后编制了一张宠爱网让她一步步沦陷,他到底又是为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