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5000000017

第17章 官渡之战(1)

末代名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军前锋部队大举渡河,围攻黄河南岸的渡口白马。决定袁、曹双方命运,打破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三国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就此揭开了序幕。

笔者声明:本章节以及未来几个章节将由曹操和袁绍这对欢喜冤家唱对手戏,而本书主人公刘备则暂时退居男二号。

鉴于曹操的履历列位读者已相当了解,之前也介绍得很详细,而另一位主角袁绍则只停留在"慢半拍"上,所以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下面,有请袁绍先生隆重登场,掌声欢迎!

袁绍,字本初,豫州汝南人,东汉末年最耀眼的一颗政治明星。他的父亲袁逢官至司空,叔父袁隗官至太傅,祖父袁汤官至太尉,曾伯祖父袁敞官至司空,高祖父袁安官至司徒,也就是说,从东汉章帝到献帝之间约一百二十年间,帝国最高的三个职位--太尉、司徒、司空,外加一个地位更加尊崇的上公太傅之位,都有着袁家人忙碌的身影。就当时而言,袁家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士族,不必打引号。

有着"四世三公"这样的极品背景,袁绍一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聚光灯的焦点,再加上他人长得既帅且酷、威严体面,态度谦和好客,又喜欢仗义执言,他很快就成为洛阳城中士大夫的领袖,年纪轻轻便担任首都安全局局长兼监察部部长(司隶校尉),纠察百官、统镇司州。其年少得志,用"高富帅"三字来形容,简直是在侮辱他,现如今所谓"京城四大公子"、"八大帅哥"之流,给人家提鞋也还嫌不够格。

也正因为有如此显赫的家世背景,即便当年董卓专权跋扈,想要废立皇帝,也还得找袁绍商量,而满朝文武当中,也只有袁绍敢当面不给董卓好脸儿,扭头就走,甩都不甩他。而董卓虽然窝了一肚子的火,但仍是不敢责怪袁绍,反倒给他安了一个渤海太守的头衔,好声好气地安抚,就是盼着能争取到士族集团的支持。

公元189年的反董联盟中,袁绍自任盟主,随后接掌冀州牧,袁氏家族的光环越发耀眼。当时许多小军阀起事都打着袁氏的招牌,使袁绍的势力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他北讨公孙瓒,东伐田楷,西征张燕,南方则尽力培植曹操,企图重建关东的政治秩序。

然而待到幽、青、并三州情势大致稳定后,南方那个原本乖巧温顺的曹操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他仗着自己有皇帝在手,腰杆子硬得像枪杆子,摆出一副帝国忠臣的架势,对袁绍指手画脚。

袁绍这下可气得不轻,愤然道:"要不是老子挺你,你曹阿瞒的坟头都已经长草了!不知恩图报也就算了,现在居然拿天子来吓唬我,对我唧唧歪歪,看我不扁死你!"

对曹操的轻蔑和愤怒,是袁绍大举南征的主因,然而这样不理性的决策,也注定了袁绍失败的命运。

后世许多人一提起袁绍,无外乎两个字:无能。

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是,至少在我看来,袁绍是一个有谋略的人,政治手腕也比同时代的许多人高明,比如何进。

下面不妨让时光倒流,回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让我们看看袁绍都干了哪些事。

那一年,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经过几番较量,外戚集团渐渐处于下风,集团首脑大将军何进险些遭宦官集团暗杀。何进见事态严重,便与袁绍、曹操等朝廷官员商议对策。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

第一阵营是宦官集团,以张让、赵忠、蹇硕为代表,目标是杀掉何进,进而掌握帝国的主控权。

第二阵营是外戚集团,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目标是消灭宦官集团,进而掌握帝国的主控权。

以上两大阵营可以统称为"内朝势力"。

第三阵营是朝廷官员,也可称为"外朝势力",以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为代表,目的是自保,并在第一和第二阵营进行火拼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问题来了:

第一阵营能否干掉第二阵营?

答案是:很困难。因为何进手握重兵,要干掉他,就只能耍些暗杀之类的阴谋诡计,而何进比较警觉,杀了几次都未成功。

那么第二阵营能否扫灭第一阵营?

答案是:同样很困难。一是宦官势力庞大,眼线遍布朝野;二是何太后反对何进这么做;三是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何进与何太后同父异母)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收受宦官贿赂,因此他们从中作梗,多方阻挠;四是何进本身优柔寡断,不是块干大事的料。

那么第三阵营是否有可能干掉第一或第二阵营,甚至将"内朝势力"一网打尽呢?

答案是:困难相当大,但并非全无机会,只要第一和第二阵营火拼,两败俱伤,第三阵营的机会就来了。

好了,现在我们基本清楚了当时的形势,那么我们就看看接下来事情是如何发展的。

袁绍提出:将宦官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何进大喜,便将这一计划报告给何太后,但太后执意不从,何进只好作罢。事后他又琢磨:要不然,只杀掉那些领头的,协从一律不问?

袁绍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提出:不如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何太后进行兵谏,迫使她交出宦官集团。

何进一看这主意不错,就下令召并州牧董卓领军到京,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一时间四方兵起,京师震动。

这下子宦官们害怕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跑去跟何进求情,何进恻隐之心大发,把他们放走了。

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可以说大获全胜,但这显然不是袁绍等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乱世生存法则:一是自保,二是利益最大化。袁绍等人深谙此点。

于是袁绍冒何进之名,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宦官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进宫将何进斩杀。

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领兵入宫,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仓皇外逃。

袁绍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杀尽宦官亲党,后列兵于朱雀阙下,捕杀还没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又命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两千余人,有些不长胡须的人也被当成宦官杀掉了。

袁绍杀光宦官之后(注意,重点就在这里),又对大将军何进的党羽及家人大开杀戒。其中,何进的弟弟何苗是以勾结宦官谋害兄长的罪名被处决的。

至此,这场血腥的政治屠杀以"内朝势力"的完败、"外朝势力"的完胜而宣告落幕。

请大家记住这个人--袁绍。至于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后遗症,如董卓专权、祸乱朝政、皇帝被废、汉帝国名存实亡等等,则属于另外一个故事。

当然,由此就说袁绍深谙谋略、政治之道,也是不现实的,这要看跟谁比。跟何进这样缺心眼儿的人比,当然很厉害,但跟曹操这样的政治精算师比起来,袁绍显然不够格。

大战前夕

时光再次回到当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来到黄河北岸的黎阳,并派出淳于琼、郭图、颜良三支部队跨河攻打驻扎于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在南岸建立滩头堡。

当时曹操无论兵力还是粮草都尚未备妥,因此一直要等到四月才能发兵救援死守不屈的白马。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在延津渡河北上,实则主力直扑白马。袁军虽然被攻了个冷不防,但将领颜良仍来得及作出反应,率大军主动出击。面对凶悍强大的敌人,曹操派出两位降将张辽跟关羽打头阵。

不可否认,他派降将去当炮灰,这多少显得不厚道,然而结果却大出各方意料之外:关羽匹马独身攻入袁军核心,一刀刺死颜良,袁家诸将完全不能抵挡,关羽割下颜良首级,回营复命。

以上就是《三国志》上有关"关羽斩颜良"的记载,不必靠小说家的修辞或渲染,单单一句"(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关羽迅捷勇猛的形象已跃然于纸上。

每每读史到此,我都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千古之后,似乎仍能听到那震天的呐喊之声,见到那手起刀落一瞬间的光华,闻到那挥之不去的血腥--何其壮哉耶!

曹操随即表给关羽"汉寿亭侯"的爵位,使关羽成为自夏侯惇以降第二位封亭侯的曹营将领。

而袁绍,并没有像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得知颜良的死讯后痛哭流涕,非要杀了刘备报仇不可。当时袁绍势力庞大、兵多将广,死一两个大将压根儿不伤筋动骨,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刘备,当时应该仍在邺城休整。流散在四处的残众也逐渐往河北集结,这其中,除了糜家兄弟各自弃官跑来归附以外,最令刘备开心的莫过于赵云的归来。

此时赵云终于处理完兄长的丧事,听闻刘备身在邺城,特地前来效力。刘备二话不说,把赵云拉上床先睡几晚(叙旧而已,别想歪了),然后命他秘密招募人马,征得一支数百人的部队。

当时赵云还没有什么知名度,刘备也不给他任何编制内的头衔,只让他和这支秘密部队自称是刘左将军部曲。如此一来,这支部队便不在袁绍的军队编制之内,得以避过袁绍的耳目,不受其指挥。

却说关羽那风情万种的一刀,虽然暂时解了白马之围,但袁强曹弱的事实并未逆转。曹操无法支持那么长的战线,于是押着白马一带的居民向西南方的延津撤退。

袁绍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由骁将文丑带领一队骑兵进行第一波的追击。同时袁绍还将在大后方吃闲饭的刘备紧急招来,安排他紧跟在文丑之后进军。二人的军队合计约五千余骑,循着曹军撤退的轨迹掩杀而来。

然而曹操裹挟白马一带居民撤退并非仿效刘备爱惜百姓的美德,而是他耍的一个阴谋诡计。他故意将从白马征收来的辎重留在大路上,引诱文丑分兵去劫夺,然后趁其部队变换队形时下令冲锋,结果袁军大败,文丑阵亡。

至于刘备,他率领第二波追击军,象征性地追赶了一阵,并未与曹操真正交手便撤了回去,好像他这次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追击曹操,而是专门帮文丑收尸似的。

曹操虽然在延津又赢一场,但仍然抵挡不住袁绍的滔天兵势,他持续退兵,回到大本营官渡固守。袁绍则率军来到一河之隔的阳武,双方展开艰苦的阵地战。这时大约是建安五年的夏天。

刘备并没有参与接下来的阵地混战,他担负起一个全新的任务--前往汝南组织黄巾军地下游击队。

关羽归来

汝南黄巾余军算得上是各地黄巾军的元老了,当年汝南黄巾军猖獗,中央政府靠皇甫嵩与朱儁两名主将联手才能稍微平定。

然而汝南黄巾诸帅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仍然各具实力,随后依附于袁术、孙坚的势力之下,与曹操对抗。曹操于建安元年进军汝南,击斩何仪、刘辟,并降服黄邵等部,大致稳定住局势。

如今袁绍大军压境,声势浩大,汝南黄巾军见风转舵也在情理之中。他们转而联袁叛曹,袁绍于是便让刘备率领一支部队进入汝南,和黄巾军联手骚扰曹操的大后方。

根据《三国志》记载,与刘备在汝南合作的黄巾军豪帅,是早在三四年前就被曹操砍头的刘辟。这就说不通了,难道是笔者眼花了?或是史籍记载有误?

都不是。其实这种变民领袖死而复生的记载,在《三国志》上并不少见,杨奉、韩暹,以及巢湖大盗郑宝等都有类似的情形。

这无外乎有两种可能:一、史家传抄错误;二、变民集团故意沿用知名领袖的名号--毕竟要培养出一名豪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笔者较倾向于第二种可能。

因为当时汉朝大多数老百姓有姓无名,基本上就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之流,而那些有名有姓的变民领袖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他们死了之后,继任者便继续沿用上一任的名字,虽然晦气,却便于操控老百姓。

说白了,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某种精神符号或者封号,大家可以理解为:刘辟二世、杨奉三世、郑宝四世。

以上是些题外话。

却说刘备,他领着袁家的部队来到汝南,进驻坚固的刘辟(二世)堡垒,干起了骚扰敌后的勾当。

对于刘备来说,在这短短一两个月中,最重要的事件并不是军事胜利,而是他的好兄弟关羽归来,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极为著名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以及"古城聚义"三个精彩段落。

依据历史记载,前者为真,后两者为假,但仅以真实的部分来看,也是相当感人的故事。

话说关羽在徐州的投降原本就是权宜之计。他是个实诚人,很早就被曹操看出他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曹操便派和关羽交情不错的张辽去试探口风,关羽也很坦白地告诉张辽:"我知道曹公待我不薄,但刘将军和我有生死之誓,我不可能违背。请转告曹公,我是不会留下来的,但离开之前,我一定会立功报效,以谢大恩。"

关羽的坦白倒让年轻的张辽感到万分为难,他很怕将这话转告给曹操后,曹操会对关羽起杀心。但若不转告,又违背了自己的职责。他思考了良久,最终长叹道:"曹公,君父也;关羽,兄弟耳。"

同类推荐
  • 铁托

    铁托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JosipBrozTito,1892年5月7日-1980年5月4日),前南共联盟总书记、主席、前南斯拉夫总统、南斯拉夫元帅、南斯拉夫联邦的缔造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13年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兵役。1915年4月在一战中被俄军俘虏并带到俄国。1917年6月在俄国鄂木斯克加入共产党。1919年,与佩拉佳亚·贝卢斯诺娃结婚并一起回到南斯拉夫。1934年4月,改名铁托。12月当选南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赴苏联,以“瓦尔特”的名字在共产国际工作,并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6年离开莫斯科赴维也纳参加南共中央领导工作,11月被任命为中央组织书记。
  •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沃尔顿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沃尔顿白手起家,从岳父家借贷2万,专攻农村市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迅速占领了美国的乡镇。沃尔玛终于成为世界连锁超市第一帝国。沃尔顿有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习惯,从一路的成长中,我们可以见证沃尔顿的过人之处。他给后人留下的经营哲学是很多商家的宝典。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沃尔顿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铁碗重拳猛击利益集团,深改严革成就震世伟业。雍正帝在执政期间,勇敢吹响了向贵族利益集团、士绅利益集团等各种利益集团斗争的号角,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贪墨的吏治之风得以根本扭转,康乾盛世得以继续。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饬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

    纪念张爱玲诞辰93周年。结合最新史料,最全面详尽的张爱玲传记读本!张爱玲创造了一个奇异的末世世界,里面有关于家族与民族太多的回忆,像重重叠叠复印的老照片,是错综复杂不讲理的过去。家传的首饰,出嫁时的花袄,言说着沧海桑田、浮生若梦的历史谶语;在阴阳交界的边缘上,她感受着历史隧道里古墓式的清凉,虚眯着眼睛看着阳光,却走不进这光芒里去。华丽而苍凉的感觉,华丽而衰败的布景,这是挽歌里的末世。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谈恋爱吗结婚那种

    谈恋爱吗结婚那种

    她是Y国的大小姐,一人之上,万人敬仰。他是M国的家主,同样身份尊贵,万人爱戴。他们第一次见面,就电光火石,真枪实弹的打了一架。第二次见面,就在Z国的一所大学里面。一个超级颜控,一个超级腰控。后来见面次数多了.....他就把她堵在墙角,嘴角向上一扬,薄唇轻启,在她耳边说到:汐姐,谈恋爱吗?结婚那种。知道对方身份之后...俩人心里默默的的想:不愧是我看上的人。—————本文绝对甜到爆,一点都不虐,而且两个大佬,掉马甲超爽。
  • 人谱类记

    人谱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炼金成虎

    炼金成虎

    当炼金术遇上仙术,一个是怪诞的西方科学,一个是缥缈的东方传说,竟然产生了名为真理的火花。更新量及更新时间看作品相关,作者目前大三,更新会根据学业情况略微有些差异,请大家谅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垃圾系统离我远点

    快穿之垃圾系统离我远点

    叶小暖在进行万年如一日的吃了睡睡了吃的幸福生活时,没成想天上砸下来个自称是系统的玩意,非要她完成什么劳什子任务。“宿主,做任务咩~”“滚犊子,别想骗我当免费劳动力”叶小暖作抠鼻状。“亲亲,做任务送珍宝哦~”“……”我多的是好伐。“亲亲,做任务还附送帅哥哦,帅的惨绝人寰的那种哦~”“……”这个,可以考虑考虑。
  • 佣兵天下:妖孽请自重

    佣兵天下:妖孽请自重

    “少废话,脱衣服!”月疏离瞪了皇帝一眼,皇帝乖乖点头,“喔。”他站了起来,非常配合的褪去了衣裳……可月疏离嘴角微微的抽搐了下,整个人似乎雷劈了一般:“该死的男人,裤子不用脱……”一个堂堂雇佣兵,穿到古代,变成个人尽可夫的妖后,还要带这个懵懂痴傻的皇帝,她到底招谁惹谁了?
  • 我在异世界变成了鹿女这件事

    我在异世界变成了鹿女这件事

    前世悲惨的人生已经结束,现在迎来的是我转生来异世界的第二世,虽然变成了妹子而且还不完全是人,但对我来说,能够像这样地活着那就足够了。可是……本来应该是无忧无虑生活着的我……为什么会遇上这么多变故啦!!!
  • 嬷嬷出嫁,公子要吗

    嬷嬷出嫁,公子要吗

    桃谷有一女,名叫容默默,上能掀瓦堂,下能闯男房…明明自己长的如花似玉,可妖孽二、妖孽三都不喜欢自己。呜呜…这都不说了,闯江湖居然闯进了皇宫,一不小心成了嬷嬷!!某女内心呐喊着:“天啊。我有那么老吗?难道就注定没人要了么?不行,再怎么不济也要绑个帅哥回去!”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女拿着一把刀子抵押某男的背上说:“你从还是不从??”某男羞涩得转过身去,说到:“我还是从了啊。”某女看了一下来人,刀子哐当一掉。鬼哭狼嚎得立刻抱住来人的大腿,吼道:“师兄,我错了啊……”
  • 皇太子的轨迹

    皇太子的轨迹

    轨迹系列。男主塞德利克,基本无敌。作者毫无人品,周更,月更,年更皆有可能,但保证不会太监。就这样。
  • 浮生若梦梦未歇

    浮生若梦梦未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