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5000000041

第41章 尘埃落定(2)

张飞的死,在史料上的记载就这么简略,我们不知道张达和范疆的作案动机,也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杀死了这位万人敌。

好在《三国演义》将这些空白情节补足,所以我们现在都知道,张飞是为了帮关羽报仇,责令张、范二人连夜打造白盔白甲,否则处斩。张、范发现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铤而走险,趁张飞熟睡之际,一刀刺进张飞腹部,再割下其首级。

虽然上述是小说家言,不能当成历史来读,但小说上的说法,就真的一点历史根据都没有吗?

有,而且不止一点。

根据史料记载,关羽和张飞是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主管。关羽很讨厌那些读书的士大夫,但对待低阶士兵却相当友好。而张飞则正好相反,他礼敬读书人,还曾因敬慕刘巴的名声,特意跑到人家里睡了一晚,但他对待属下却相当苛刻,非打即骂,动不动还要砍人。刘备就曾警告过他多次,说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但他仍我行我素,最后果真死在自己属下的手上。

据此合理推测,张飞极有可能是对张、范二人进行了侮辱性的人身攻击,甚至是以死威胁,张、范二人或是为泄愤,或是为自保,于是合谋杀死了张飞。

张飞死后,遗体便葬在阆中,后人也在阆中为张飞立了庙。至于张飞的人头,其实也不在孙权那里。据说范疆和张达带着张飞的首级顺江逃亡,路上就将首级丢进了长江之中(大概是为了躲避盘查,毕竟那东西又大又沉,太过显眼)。张飞于是托梦给一位渔夫,将他的首级打捞起来,葬在四川东部的小镇云阳,使得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

云阳不久后也立了一座张飞庙,一直保留到今天,因为庙中收藏了很多名画字帖,使得云阳张飞庙比阆中张飞庙的名气还大。公元2007年长江三峡大坝兴建造成水位上涨,当地政府将张飞庙迁移了三十二公里。

镜头再转回公元221年。

张飞之死对于刘备东征的冲击很大,张飞在军中的资历最深,又担任过宜都太守,当初征服益州,他带兵一路沿长江打进来,对于长江沿岸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上他擒严颜、败张郃的威名,各军都督的位置原是非他莫属。

失去了张飞,赵云奉命留守,马超又不得重用,刘备这回东征,显然缺少了一个既有威望,又有经验的将领担当起统筹、领导的角色。

不过,显然这些困难仍旧无法阻挠刘备进攻荆州的决心,他自己就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宿将,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领年轻的荆州将领,好好打这一场属于荆州人的战争。

经过刘备的重新组织后,担起都督诸军重任的,是南郡人、时任领军的冯习,前部则由同是荆州人的张南负责,这二位仁兄先前的事迹均不明,只知道是随刘备从荆州入蜀,估计两人的年纪都不大,职位不高,也没什么功劳,都督诸军或都督前部这种重责大任,自然也是头一遭。

有道是"每个人总要有第一回",但那只适用于小打小闹,像这样大规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战役,派两位"新手"上场,只能证明此刻刘备的神志,已处于半疯狂的状态。

东征行伍中其他的荆州将领还有辅匡、傅彤、向宠(向朗的弟弟)、赵融、廖化等人,刘备让他们独立统率部队。这些将领在之前都没有可圈可点的醒目战绩,刘备或许是想利用这次作战给他们好好磨炼一下,希望可以从中提拔出一两个至少有刘封水平的统帅级人物。

参加东征的荆州人还有马良,当时他担任新帝国侍中一职,相当于国策顾问,是本次东行身份最高的文职官员。另外还有庞统的弟弟庞林,刘备让他加入黄权的部队,负责江北的作战。

除了荆州人以外,刘备还动员了巴地的将领,巴地多山,民风善战,自古有"巴将蜀相"的说法。

首先加入东征队伍的是巴将之首黄权。经过汉中之战后,他已经成为刘备最信任的巴蜀将领。他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要为刘备打前锋,不过刘备当然不会让这位外乡人抢走荆州人的风头,便让他当镇北将军,率军从江北进军,防御北方的魏军。

随军出征的还有巴郡阆中人程畿。在刘璋时代,他曾担任汉昌县长,手握精锐的板循佣兵,是一个性格硬朗的悍将。另外一位非荆州籍的将领是吴班,他是吴懿的族弟,北方陈留人,细算起来也算是刘备的小舅子(或大舅哥),率领水军,担任全军前锋。

弃黄权而不用,却让自己的亲戚、同样非荆州籍的吴班担任前锋,刘备的私心可见一斑。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的复仇大军正式从江州开拔,沿长江直指荆州而来。荆州各兵团士气昂扬,打从入蜀以来,已经十年未尝一败,他们早已不是当年刘表麾下的那支仪仗队,这次面对江东水贼,荆州人要让他们把不该吃的吐出来,并付出相应的代价。

然而他们不知道,对于大多数的荆州将领及士兵而言,这次东征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战。

刘备亦然。

外交艺术

面对刘备的复仇东征,孙权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公元220年,刘备称帝前后,孙权便将首都由东方的建业搬到江夏的鄂县,改名为武昌,使东吴中央有更多余力照料新征服的荆州。

当时吕蒙已经过世,他的部队由昭武将军朱然接掌,镇守江陵,南郡太守的头衔则给了绥南将军诸葛瑾,戍守公安。江陵以西,负责防守的是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他担任宜都太守,镇守宜都、夷陵等地。宜都更西面的秭归和巫县,则另外成立固陵郡,由振威将军潘璋担任太守。

说起潘璋,此人可称得上是个怪人。他好酒好赌,且欠钱不还,每次带几千人出征,总把营区搞得乌烟瘴气,像有几万人似的。只要一有空闲,他马上开军市,结果他的部队里什么玩意儿都有。击斩关羽之后,潘璋声名大噪,接着他又合并了甘宁死后留下的部队,兵强马壮。孙权将这么一个极具侵略性的人物放在最西线,恐怕不只是为了防御,多少还有点图谋巴蜀的意味。

此外,孙权将原本在交州"只手遮天"的平戎将军步骘调上来,率领万余人镇守长沙,加强荆南的防御。

除了军事上的布局,孙权更力求在政治上深化江东对荆州的统治力。他赋予陆逊人事任免权,让他可以自由拔擢荆州人士。同时,孙权也重用前州从事、武陵人潘濬,凡荆州事务一概征求他的意见,加强施政的本土性。

军事内政兼具,刘备当然明白,孙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敌人,要想夺回荆州,光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依靠某位仁兄的帮忙。

七月,刘备的复仇大军才开离江州,马上就接到江东的议和书,老规矩,议和书是由"和平之驴"诸葛瑾执笔。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瑾提出的和平条件是:

一、送还孙夫人;

二、遣返降将(糜芳、士仁、范疆、张达);

三、交还荆州。

罗贯中老先生之所以这么处理,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连这么优厚的条件刘备都不答应,足见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的义薄云天。

但根据史料记载,诸葛瑾这封议和书其实只是单纯的过过嘴瘾,连"投降输一半"之类的条件都没有。诸葛瑾告诉刘备:"陛下和关羽的关系,与汉献帝的关系,哪个比较亲近?荆州一地和天下,哪个比较重要?只要审酌轻重,就会知道眼下攻打荆州,完全是个错误的决策。"

这种"伟大的废话"当然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刘备大概会想:"这还用说?当然是关羽和我比较亲近,我连刘协那小子长什么样儿都快忘了,亲密个屁!荆州和天下哪个重要?没有荆州哪来的天下,你小子唬人也要看对象。"

于是他将江东使者斥回,继续向东方挺进。

刘备发兵之后不久,前线便传来了好消息,两位领军将领冯习跟吴班旗开得胜,在巫县击败了江东将领李异跟刘阿,打通了长江三峡。江东军展开大撤退,一口气让出秭归等重要据点,一直退到离江陵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的夷道、猇亭一线。

刘备大喜,蜀汉大军遂趁势前进,重兵进驻秭归。

从孙权主动议和到主动撤退,刘备知道,孙权也在担心那个人的反应。

那个人便是曹丕。

其实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烂账,说白了就是一场赌局,彼此之间藕断丝连,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蜀汉攻打东吴,曹魏不可能置身于事外,只要曹魏选择去开某一国的后门,便能够改变战局。

客观地讲,刘备的后门要比孙权牢固一些,汉中多山,有魏延和吴懿重兵把守,曹操先前又清空了武都郡,再加上曹丕即位之后,西凉羌胡叛乱无常,种种原因,使得曹魏发兵汉中的概率大幅度降低。

反观孙权,征服荆州之后,他必须面对更加广大的北方防线,打从东海岸起,曹魏的一级统帅包括臧霸、曹休、张辽、满宠、徐晃、曹仁、夏侯尚等,布满了淮河、汉水一线,如果曹丕下令动手,再加上刘备的复仇军团,恐怕孙权也只能大呼"吕蒙误我"!

刘备赌的就是这一点,以他的兵力,独立作战夺回荆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曹丕肯在后面捅孙权一刀,孙权就算不仆街,也必定让步。

就因为这样,蜀汉的东征进行得相当缓慢,公元221年夏天巫县大捷后,刘备并没有趁胜大举进攻,反而让军队停留在秭归,他自己则坐镇第二线鱼复,整整四五个月没有动作,笔者认为,刘备就是在观望曹丕的动向。

要想争取曹丕的配合,当然不能只靠运气。早在建安二十五年初,曹操过世之时,刘备就派出了使者前往北方吊唁,企图改善蜀魏关系,为东征铺路。但这个举动"猫哭耗子"的味道太过明显,曹丕并不接受。

这种把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刘备懂得拉拢曹丕,孙权当然也会。长久以来和刘备在荆州议题上摸爬滚打,孙权比刘备更明白外交的个中三昧,在对曹丕的外交工作上,孙权找到了一个枢纽人物,他的名字叫浩周。

浩周是上党人,父祖不详,估计是士族出身,最高曾当到徐州刺史。建安二十三年襄樊大战时,他担任于禁的护军,随着于禁投降关羽,之后也一同成为东吴的俘虏。孙权看出此人的价值,因此给予他相当高规格的待遇,而浩周也就这样傻乎乎地相信了孙权是个好人,成为一连串错误的肇事者。

建安二十五年初,曹操过世,孙权派浩周回到北方,向曹丕传达自己的"赤胆忠心",孙权表示:之前边境的军事冲突都是误会,纯属擦枪走火,希望能建立双方军事互信机制,曹魏应该坦诚相告边界军队部署的情形与目的,避免再有类似的冲突发生。

曹丕看了孙权的信,半信半疑,孙权之前背盟的记录不少,谁也不敢保证这次是真的。浩周先生就在这时派上了用场,他拍胸脯保证,孙权一定是真心投降,而且这次必定愿意将儿子孙登送来洛阳当人质。也不知道浩先生哪根筋不对,他居然还向曹丕发下毒誓:要是孙权不归降,我全家死光光。

大概就是因为浩周这种拿身家性命作保的气势,曹丕最终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当年底,曹丕即任帝位,又派浩周出使孙权,要求孙权送交质子。

当浩周告诉孙权他是用身家性命为其担保时,孙权痛哭流涕地说:"浩兄,你用全家性命为我担保,我……我还有什么话好说?"他的确是无话可说,但将儿子送去做人质这种蠢事却是万万不会做的。

浩周回去后,孙权前前后后又给浩周(不是给曹丕)写了好几封信,首先强调自己一定会送儿子过去,但儿子年纪太小,需要管教,稍后再说。过了一阵子又说,会派宗室重臣孙桓一起过去。又过了一阵子,说连江东元老张昭老先生也要陪同去洛阳,时间就在今年的十二月份,说得有鼻子有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套很高明的催眠技巧,它让浩周和曹丕觉得整件事一直在向前发展,但其实什么都没做。

其实当时洛阳朝廷中,也有人建议曹丕应该配合刘备攻打江东,例如刘晔,他很明确地分析道:如果曹魏此时出兵江东,东吴必亡,到时蜀汉独木难支,不可能和曹魏对抗。但曹丕当时已被孙权的"催眠术"给忽悠住了,不但没想过要去开孙权的后门,甚至还反过来想要跟孙权联手,一同攻打蜀汉。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十一月,刘备巫县大捷之后不久,"魏吴同盟"正式确立。曹丕降诏,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都督交州,外加至高无上的"九锡",表明了在吴、蜀之战中,曹魏力挺东吴的态度。

当年濡须之战,曹操和孙权对阵时,见江东军阵列严谨,曾发出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公道地讲,这句话算是曹操的肺腑之言,但曹操只将刘表的儿子恶心了一把,好像忘了将自己的儿子拿出来比较一番(孙权比曹丕大四岁而已)。或许孰优孰劣曹操心知肚明,只是开不了口罢了。

这场外交大战,最终以刘备的彻底失败,孙权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与曹丕成功缔结了盟约之后,孙权终于将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全副身心对付他的前妹夫刘备。

公元222年,三十九岁的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率领韩当、朱然、潘璋、宋谦、徐盛、鲜于丹、孙桓等将领,约五万大军进驻猇亭。在这里,新一代的江东鳄鱼头领,将为刘备搭建一座华丽、灿烂,也是最后的战争舞台。

纸上谈兵

摆平了曹丕,江东军展开了第一次反击。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江东军在老将宋谦的率领下,击破蜀军五个堡垒,击毙蜀军负责将官,为江东在巫县失利后挽回了一些颜面。

然而这次反击彻底激怒了刘备,当时他应该已经得知"曹吴联盟"的消息,知道短时间内,曹丕不会对江东下手。这么一来,要取得胜利就只剩下一个最原始的方法:血淋淋的军事战争。

就在宋谦反击之后,刘备下令总动员,蜀汉大军水陆并进,大举进入荆州西界。刘备率领陆军亲自进驻秭归,水军则由吴班与陈式统领,进屯夷陵,控制长江两岸。次月,蜀军继续前进,江南主力部队直推进到夷道县的猇亭,江北的侧翼军团则在黄权的带领下进入夷陵境内。

刘备另外派马良由佷山前往南方的武陵郡,串联当地的原住民。武陵蛮头目沙摩柯接受招抚,带领部族北上加入战局,零陵和桂阳两郡的原住民也纷纷响应。一时间,荆州西、南两面已树起无数"汉"字大旗,时隔多年,刘天王仍旧魅力不减,可喜可贺。

相较起来,江东军就显得不太爷们了,统帅陆逊带着主力部队一直龟缩于猇亭,整天只会向孙权放大话,说什么夷陵是要害,一定要守住(废话)。刘备以往作战败多胜少(这倒是实话),这次放弃水军单用陆军,又用过时的阵法,凭借至尊(孙权)的护佑,一定可以击败敌军云云。这一番话,怎么听都像是在吹牛。

唯一比较有胆量的是年轻的孙桓。他父亲孙河原本姓俞,因长期追随孙策,被赐姓孙。十五岁那年,孙桓曾在京口见过前来借荆州的刘备,在他的印象中,刘备只是个混得不咋样的落魄大叔,点头哈腰向孙权讨碗饭吃。

十年之后,二十五岁的孙桓首次披挂上阵,官拜安东中郎将,投入对蜀军的战斗。年轻气盛的他依照少年时的印象行事,率领部队单挑在夷道的蜀军前锋。然而刘备并非他所想象那样,是个靠乞讨过活的落魄大叔,结果孙桓一战不利,反陷入蜀军的包围。

同类推荐
  •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影响力:中国领袖风云录(《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

    本书通过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家属、后代、亲友以及同事和老部下的回忆,拨开重重迷雾,真实还原了他们的历史形象,讲述了他们的胸襟与抱负、他们的苦难与奋斗、他们的政治作为与个人性格。同时,折射出20世纪中国政坛风雨如磐的历史岁月。《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本书系重新汇集梳理了《环球人物》创刊以来的精华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领域,与读者一起重温人文理性光辉与魅力,见证那些改变世界的力量。
  • 半生流离半生爱

    半生流离半生爱

    雒尘编著的《半生流离半生爱》用最深情、最动人的讲述,为您婉约呈现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诗词与爱情之美。与您于历史遗章里,轻诉那一幕幕的远景旧事。浅尝那一些字节间埋藏的,被珍惜或辜负的心事情意。讲述易安在那些错落动乱的华年岁月里,拥有与失去的全部经过。越过所有冰凉的时光,那个住在久远时光尽头的女子,她安静地端坐于古雅的木窗下,为遥远时空的探访者留落下一路婉约含蓄的封藏,一路内蕴深远的欢喜与悲凉。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幼年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技术天才、商业巨人、世界首富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比尔盖茨经过自己的艰难奋斗,终于登上成功的顶峰,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
  • 唐太宗传

    唐太宗传

    本书用“以图读传”的形式为唐太宗作传,再现堪称帝王楷模的太宗丰富传奇的人生历程,开创盛唐气象的历史功绩等。
热门推荐
  • 翻身奴隶把歌唱

    翻身奴隶把歌唱

    长的太桃花是我的错?为嘛要罚我一下子缩水那么多?幸好遇到了善良小道士,什么?原来不是小白兔,是只腹黑狐狸!忍辱负重下了山,才知江湖险恶,“危机四伏”不要那么凶啦,我自愿送羊入狐口嘘!不过,有个条件:可以换个位置吗?
  • 九幽之重魂

    九幽之重魂

    三界混乱,生灵涂炭,千万年来,绵延不绝!古老传言:当日月合为一体,重归混沌,神之子与魔之子将进行终极一战结束千万年的纷乱!这里有无数修炼门派,这里有无数不朽皇朝,这里有仙、魔、人、妖、鬼,这里有天地至宝,仙根灵脉,绝世功法,隐世大秘,荒古禁地,更有着种种恩怨情仇……且听我一一道来!
  • 深夜梦话屋

    深夜梦话屋

    人性的罪恶,懦弱,恐惧,阴暗。总会通过其他方式呈现出来。相比人言,我更相信虚无缥缈的梦境。毕竟。梦,从不说谎。
  • 凯玺源的初恋

    凯玺源的初恋

    叮铃铃,叮铃铃~~~“盈盈,你的电话响了”安陌说,“喂,妈啊,你大清早的打电话找我干嘛啊”,盈盈说。
  • 魅医小毒妃

    魅医小毒妃

    寂王顾城心里有个白月光,谁也不知道她是谁,天离国的女子伤透了心。某天看到寂王怀里有个女人,看到她的真面目后……天离国的女人:虽然她长得的确很漂亮,但她就是个软弱无能的花瓶!魅族:谁敢说我们媚主是花瓶?寂王:谁说她是花瓶,她有寂王妃这一个身份就够了!……
  • 汉末之英灵乱入

    汉末之英灵乱入

    “啥,刚刚过去的路人甲叫刘基?”“你说什么?那个守城门的小卒叫尉迟恭?”“等等,你说刚刚那个沿街叫卖的商贩名字是沈万三?”……一个人穿越至汉末,附身于小人物,还拥有一个系统。可这系统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事。相同的题材,不一样的故事。乱斗即将开始……
  • 网游之一代传奇

    网游之一代传奇

    新书《暴枪》,豆豆流浪三年,无颜面对各位兄弟,再给豆豆一次机会吧!
  • 清宫词

    清宫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负刀

    负刀

    纪行年纪不大,向来独来独往,孑然一身,挂念也少,无父无母,也没师傅,最大的靠山就是自个儿,爱瞎跑也只能瞎跑,没仇没怨,身上就挂口刀,勉强算个刀客。
  • 英雄地

    英雄地

    《英雄地》是一部聚焦社会热点的小说。它既有着商战的经典情节:围绕一块炙手可热的城市湿地开发项目,各方展开激烈角逐,商战的诡谲波涛,世情的百般搏杀之后,直到最后的结局让所有人震撼失声;它有着情感大戏的纠缠,亲情、友情、爱情的苦涩、甜蜜。让人感慨人生五味:歃血为盟的兄弟、舐犊情深、如胶似漆的恋人,曾经的海誓山盟,忠贞不渝,在流逝的时间、膨胀的欲望、衰隐的记忆中历经淬炼;它更有着理想的情愫与人文的情怀,两代人的思想价值观碰撞得火花四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