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5000000040

第40章 尘埃落定(1)

命运转折

曹操虽然没躲过"建安三八"这道坎儿,但他的团队挺过来了。

曹丕在贾逵、司马孚等高级干部的协助下,渡过了政权交接的阵痛期,成功接手汉帝国丞相与魏王的大印。九个月后,曹丕完成了他老爸遗留下来的艰巨任务--东汉延康元年(曹操死后,汉献帝年号由"建安"改为"延康",建安二十五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四十岁的汉献帝刘协宣布禅让,曹丕即任帝位,改年号为黄初。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并允许公国内继续施行东汉的历法制度。刘协退位后又活了十四年,一直到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才病逝,在中国历代的末代皇帝中,他无疑算是幸运的。

另一边,走完了十年的大运,刘备集团在"建安时代"结束之际,又进入到一种"密云不雨"、"山雨欲来"的状态。失去关羽和荆州是一大打击,接下来丢掉东三郡,更突显了刘备集团内部的问题。

前一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封与孟达两路出兵,拿下了上庸、西城、房陵三郡,这三个郡位处山区,地势险要,只要自己不乱搞,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状况。然而,人际关系却成为这个军区的致命伤。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是蜀汉政府重点培养的将领。在过去十年的征战过程中,他从一个无名小将,快速成长为一方镇将。此时三十来岁的他,正是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年纪,对于曾经卖主求荣的孟达,自然是一百个瞧不上眼。因此两人共守东三郡期间,刘封经常欺辱孟达,连刘备赐给孟达的军乐团(鼓吹)也被刘封占为己有。

孟达则是跟和刘封完全相反的人物,他出身豪族,相貌堂堂,口齿伶俐,反应机敏,城府极深。对于刘封的欺辱,他一直闷在心里,表面上一团和气。事情发展到这,似乎还不算太糟,至少双方仍维持表面的和谐,直到关羽被击斩的消息传到三郡。

当初关羽围攻襄樊地区时,曾屡次要求刘封、孟达出兵助攻,但两人都以三郡初定,情势尚不安宁为由拒绝。现在关羽死了,聪明如孟达者,立马意识到自己将成为发泄的对象。于是在延康元年,孟达带着自己部曲四千余人向曹丕投降。

一个熟悉敌人情势、手握重兵的将领带枪投靠,初掌政权的曹丕自然是大喜过望,再加上孟达的名士风范,正是曹丕的菜。于是曹丕给予孟达高规格的待遇,先是下令将东三郡合并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再任命孟达为曹魏第一代的"散骑常侍"。这一官职是曹丕新设立的,等于是皇帝专属的从官,是将来中央辅臣、地方大员的跳板。

曹丕还经常与孟达同乘一车,唠嗑时勾肩搭背,其亲密的程度,连其他一些官员都颇有微词。

有这位"叛变天王"的加盟,曹丕自然不会浪费机会。

年底,曹魏帝国新任右将军徐晃、征南将军夏侯尚从樊城出兵,进攻东三郡。孟达自然是魏军向导的不二人选,他很尽责地写了封劝降信给刘封,大意是:"将军你和刘备其实非亲非故,但却位居高官,手握一方兵权,将来刘禅一旦接掌大位,一定会因功高震主而疑你,不如现在便投降我国,继承你亲生父亲罗侯的爵位,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明眼的看客一望便知,孟达劝降的水平,与老牌说客法正相比,那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刘封当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他整顿军队,决心独立抗战。然而东三郡本地大族显然没有这个觉悟,上庸太守申耽与西城太守申仪兄弟先后投降,最终刘封被魏军击败,孤身逃回成都。

接连丢失荆州和东三郡,当时成都必然是处在一种低迷又肃杀的气氛中,刘封败逃回来正好成为众怒所指的代罪羔羊。

另外,据某些史料记载,诸葛亮此刻也已经考虑到接班的问题,他担心刘备过世之后,年轻的刘禅将压制不住勇猛而又嚣张的刘封,因此唆使刘备趁机绝除后患。

刘备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安给刘封两项罪名--欺凌同事、不救关羽,然后逼刘封自杀。刘封临死前仰天大叹:"可恨当初不听孟达之言!"

从关羽和糜芳、士仁失和,到刘封与孟达冲突,都可以看出刘备集团因膨胀太快而产生的后遗症。

虽然在成都小朝廷内,刘备力求新旧人马平衡,形成"有志之士,无不竞劝"的和谐局面,但驻外的带兵将领,却没能领会中央的意图,他们手握重兵,满脑子想的都是建功立业,顺带排除异己。

这好有一比:驻外将领如同一支在外征战的篮球队,队员们趁着手气好,各自为政,单打建功。灌了几个篮后就以为自己是姚明了,除了主教练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结果导致内部失和,空有一堆明星球员,战绩却是每况愈下。

搞成这副样子,身为主教练的刘备当然负有主要责任,正是他,造就了急功近利、只要得分就不惜一切代价的政策风格,让集团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鉴于此,刘封便非死不可了。

另外还有人推测: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后,没有选择刘封为继承人,而是立年仅十三岁的阿斗(刘禅)为王太子,这是刘备有意将刘封边缘化,致使其处境和地位变得日益尴尬和危险。换句话说,刘备在立储之初,便对刘封起了杀心,无论关羽是死是活,孟达是否叛逃,刘封都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的推论草草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推敲起来,又稍嫌站不住脚,至少有一点就不能成立,那就是刘封对"汉中王"的继承权问题。地球人都知道,刘封只是刘备义子,在王位继承权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除非刘禅早夭,他才有可能上位,但也只是在理论上存在可能性。

当然,刘封的存在对未来刘禅的蜀汉政权毕竟具有一定威胁性,所以他的死,也在于其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发现自己所处的不利位置,未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正如孟达所言: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

在有限的人生中,刘封虽然还没有惊人的战绩,但从入蜀、汉中到攻略东三郡,可以看出他是个有潜力的战将,刘备以"不救关羽、欺辱孟达"的罪名逼死了这位明日之星,杀鸡儆猴的目的十分明显。

不过刘封之死,在当时的成都小朝廷内只是小事一桩,大多数的集团成员包括刘备自己在内,都在忙着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称帝。

应该说,这是一个需要周密安排的计划。

第一步,是要大力宣传刘协已被曹丕谋杀的消息,刘备亲自服丧,追谥刘协为愍帝。根据谥法,这个"愍"指的是"在国逢难",是一个有着同情意味的谥号。

第二步,要搞些"祥瑞",以证明刘备称帝是天命所归,这一部分由益州本地的儒生们负责。张裔、黄权、尹默、杜琼、谯周、何宗等人联名上书,列举出古代"河图"、"洛书"中一大堆有"备"或"玄"的字句("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以此来证明刘备称帝,是人类钻木取火的时候便存在的预言。

然后儒生们又说,前几年,益州天空常常出现黄气,象征天子出现。汉朝的帝星岁星(木星)后面,也常常看到荧惑(火星)与太白(金星)跟着移动,象征汉朝将有中兴之主。之前因汉献帝还在,所以大家不敢乱说,现在这样看来,汉中王承继帝位,完全是顺天应民啊!

OK,有了名义,又有了祥瑞,那么第三步就是正规的政治仪式了。

大约在公元221年,也就是曹魏黄初二年,年初,许靖、糜竺、诸葛亮等人上书,正式向刘备劝进称帝。

这时,却出现了一点小差错。

就在一片劝进声中,居然有个人唱反调,此人便是犍为人、时任益州前部司马的费诗,他告诉刘备:"今天大敌未克,大王你连殿门都还没踏出去一步,就要称帝自立,我看不大好吧。"

此时刘备一改平日谦逊谨慎的行事作风,连最起码的"辞让"都免了,干净利落地把不识相的费诗发配到偏远地区永昌郡,命刘巴草拟称帝文告,然后就在当年的四月六日,于成都西北的武担山筑坛,正式接受了"皇帝"称号,并建立自己的年号"章武",设立百官、宗庙,蜀汉帝国从此建立。

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21年,经过了长达三十七年的艰苦创业,刘备终于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不过,这只是他第一个梦想,第二个梦想,他把目标瞄准了天下!

当然,继续上路之前,还有许多重要的事得办,比如:拜官。

先说文官。

这时候法正已死,刘巴也只剩下一年的寿命,能担起新帝国行政大任的就只剩下一个人。此人是谁?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诸葛亮。他被任命为帝国丞相,录尚书事,从此开始了二当家的生涯。

军队方面,关羽、黄忠都已去世,硕果仅存的两名上将各升至高位: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另外,汉中的魏延从镇远将军升级为镇北将军,讨逆将军吴懿则挂上了一个关中都督的头衔,应该是与魏延共守汉中。

至于大家最最崇拜的赵云同志,说来也奇怪,这回升官还是没有他的份,他继续挂着杂号翊军将军的头衔混日子。

有些看官读到此处也许会问:这些称帝拜官的仪式太过无聊,干吗不先把天下打下来再称帝拜官,这样不是更好吗?

其实这些仪式看似无聊,却非常重要。须知,挂上皇帝的头衔不单是为了和曹丕平起平坐,也使得刘备对益州的统治正当化了。刘备此刻已是汉朝的皇帝,所统治的是"天下",当然也包括益州。换句话说,变动的是"帝国皇帝"这个位置,而不是益州的区域政权。这样的政治架构,可以有效地将刘备集团在益州属于"外来统治者"所产生的冲突化于无形。

至于封官,人家辛辛苦苦跟了你几十年,把你拱上帝位,总得给人家点好处不是?所以说,所谓"封官",也可理解为是"变相的贿赂"。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当这些政治秀告一段落后,便该轮到实质的部分了。失去的东西必须讨回,积欠的怨仇也必须报还!在那顶崭新的皇帝冠冕下面,刚满六十岁的刘备,眼神冷酷而果断,他决定要用一个敌人的头颅和鲜血,为崭新的帝国军旗增添第一道光彩。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刘备向孙权正式宣战。

开战反战

蜀汉章武元年,新鲜出炉的大汉皇帝刘备抛出了东征的议题。此举立刻便在成都朝廷内引爆了激烈的论战,反对得最为激烈、立场最为鲜明的,是跟随刘备多年的翊军将军赵云。

赵云义正词严对刘备道:"咱们的仇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只要灭了曹魏,孙吴想不臣服都难。如今曹操虽然死翘翘,但他的儿子曹丕篡位,我们应该顺从天下民心,出兵北伐关中,占据渭水、黄河上游,则关东义士必定会接应我们,此乃正义之战。现在我们先和东吴开战,只怕会没完没了,反倒会令曹魏坐收渔利。"

除了赵云之外,广汉人秦宓也认为天时不对,不可伐吴。

此时的刘备已是战意昂扬,他懒得说服这些反对派,干净利落地将秦宓打入大牢,然后令赵云留守江州,不得随同出征。

即使不看之后惨败的结果,以当时的客观情势来看,刘备集团才刚历经两次严重挫败,兵力有限,想要夺回荆州的确非常困难。就算成功取得南郡,又要同时面对北、东两面的夹攻,怎么算都是一笔赔本生意。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刘备执意出兵荆州?

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被经常拿出来讨论的话题,最常见的答案,当然是刘备对关羽的兄弟义气,当时曹丕身旁的谋士刘晔便对刘备攻吴做出过非常深入的分析。

刘晔认为:第一,刘备集团原本就是个战斗集团,之前的失利只能用之后的胜利来弥补,一定要不停地发动战争,才能强大自己;第二,刘备和关羽关系非比寻常,在这个以道义自诩的集团中,刘备如果说出"对孙权要"以德报怨""之类的屁话,恐怕连自己内部这关都过不了。

这两个理由当然都成立,但笔者认为刘备非要攻打荆州不可,主要还是因为来自荆州兵团的压力。

当年刘备带了几万名荆州军人来到蜀中后,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梦想:你们将是天府之国的主人,拥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当你们再次回到故乡时,你们不只是富人,还是英雄,将受到所有父老乡亲的尊敬与崇拜。

结果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梦只实现了一半。

荆州人倒是成了益州的主人,财富确实是积累了不少,但故乡荆州却丢了,还是丢在"万恶"的江东人手中,荆州军人们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什么北伐中原,老子现在可没这个心情,回家!走人!

刘备称帝时拜马超为凉州牧,拜张飞为司隶校尉,拜吴懿为关中都督,可见刘备其实还是将凉州、关中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但在荆州兵团的强大压力之下,他必须先将兵锋东指,至少也要向孙权讨一个说法先。

在这场有关"开战或反战"的论战中,一个关键人物的态度,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便是刚成为帝国二把手的诸葛亮。

然而遗憾的是,在这场论辩中诸葛亮始终保持沉默,并没有表明立场,直到隔年刘备战败的消息传回来,留守成都的诸葛亮这才叹了口气,不无伤感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他一定可以劝阻老板东征,即便是东征,也不会败得连裤子都不剩。"

诸葛亮这句著名的"马后炮",引来后世的无限遐想,最常见说法是:和法正相比,诸葛亮根本不受刘备的信任,所以战前的发言没有分量。而一些"反亮"人士则认为这种论调恰恰是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不足,沟通能力欠佳"的有力证据。

易中天教授在他的《品三国》中有另一番见解,他认为:在此时此刻,刘备和诸葛亮已经面临理念上的分歧。刘备想割据,而诸葛亮重复兴。这种理念上的冲突,造成诸葛亮在此紧要关头的闭口不语。

易先生的解释对不对呢?

笔者不敢说错,但总觉得太过于"形而上"了,所谓"理想、民族、大义"之类,跟现实相比,显得是那样苍白而无力,我们只要稍微留意下诸葛亮当时所身处的内外环境,就不难发现他有口难言的真正原因。

问题仍旧出在江东那边。

自吕蒙死后,诸葛瑾接替了南郡太守的位置,倘若刘备东征,诸葛瑾所在的南郡,必定是第一目标,诸葛亮和他老哥虽分属两个阵营,但兄弟关系是铁一般的事实,此刻他如果提出任何反战言论,必然会被人理解为"以私废公",甚至是"私通外国"(后来诸葛瑾在江东就有这样的传言),即便刘备信任诸葛亮,但这份信任也将大打折扣,倒不如省点口水,中立就好。

另一方面,诸葛亮本身就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一大票荆州干部都是他领进门的,当这些同侪都用荆州方言高喊"消灭东吴、还我荆州"时,诸葛亮恐怕也不便提出相反的意见,因此,中立就好。

有些时候,分析事情没必要想得那么复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出来的结果也许更加贴近真相。

话说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东征决策拍板定案,刘备亲自来到巴地首府江州,各路蜀军也陆续集结,准备顺着长江水流,一举荡平荆州。然而就在出兵的前夕,一个传令兵突然冲入刘备大帐,说巴西阆中军队有密报,十万火急。

巴西?阆中?十万火急?

刘备只觉得眼皮一跳,失声道:"难道……三弟他出事了?"

很遗憾,刘备这次猜对了。

张飞之死

张飞死于一场谋杀,他手下部将张达与范疆在发兵前一天动手,将其刺杀,并割下首级,顺江逃亡,投奔孙权。

同类推荐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选取了一组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时期重要思想和活动的文章,包括他倾尽心力、辗转周旋地保护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费劲心思地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证特殊时期的生产建设正常进行;他不遗余力地协助毛泽东粉碎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他全力辅助毛泽东积极落实和促成邓小平接管中央工作,促使中央日常工作一如既往地运行;他用高超巧妙的外交政策开启中美两国的友好之路,促使中日走向正常的外交交往。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热门推荐
  • 在云之巅

    在云之巅

    房东太太喜欢上了这个男人。这是在她的丈夫死去之后喜欢上的第一个男人。这个男人脸色总是苍白,像是没有经受过阳光的接近一样。他的脸在阳光下会显现出一缕缕细小的青色血管。这是个待得住的男人。房东太太想,他至少不会像那个死鬼一样半夜半夜的不回家。也是在傍晚,男人总会在院子里用手托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袋子里装着鸟食去喂鸟。当每一把饲料在那个男人手中挥洒出去时,男人脸上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而那些鸟儿也似感谢他的在他身边盘旋飞舞。像是在云之巅般的梦幻,不现实。
  • 这一次快速结束圣杯战争许愿吧

    这一次快速结束圣杯战争许愿吧

    就是超快解决完其他的servant赢得了胜利向圣杯许愿的无聊故事。夹带私货的作者已经不搭理简介了,也许简介会变成番外。
  • 愿为你心动

    愿为你心动

    小女孩问:“如果我像泡泡一样丢了,怎么办?你会找我吗?”小男孩坚定道:“我会等你回来”幼小的心也许当时无法感知什么,时间的流逝让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思念你的的出现抹去了幼年时那一幕留下的噩梦“萧唯一,假扮我女友吧!” “可以,但是不许有越举”…… “萧唯一对不起,昨晚我失控了”……
  • 血色婚途:前夫我不嫁

    血色婚途:前夫我不嫁

    结婚前夜,她莫名其妙出现在陌生男人的床上,结婚当日被媒体捉奸,成了当年A市最大的笑话,酿成悲剧的婚姻。当她心神俱疲地走出民政局,却被另一个男人圈在怀中,霸道深吻。一场意外,揭穿隐藏多年的真相。昔日的恩爱缠绵,成了最大的讽刺。当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她退却了。江蔓全身颤抖:“为什么那个男人是你?”路子皓站在那,指尖烟雾缭绕,却是沉默。第二天,他回到爱巢,发现她已消失不见。路子皓阴沉着脸:“想跑?你死定了!”他曾说,她若想跑,天涯海角,势必抓回。这辈子无论恩怨情爱,至死方休!
  • 玄幻画师

    玄幻画师

    宇宙中央,世纪本源之地,七个人类漂浮在那团璀璨的本源晶体周边,有男有女“虽然很不想封印它,但是为了这片世纪,我们也必须要封印它”,“但是它毕竟是生养我们的地方啊,我们再找找还有没有别的方式”,“不要再考虑了,它已经比一年前更加庞大了,如果不将它封印,这片世纪将会被它吞没”,为首那人点了点头,也是默许了这种做法,”七神封坠阵,阵起“......时间的齿轮在转动,悠久的历史在流传,没有任何人知道这场决策,只有宇宙中,一道光芒般的身影自宇宙之外快速飞来,众生画像在其身边盘绕。“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开路”。
  • 把你放在心上

    把你放在心上

    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平平常常的故事,清清浅浅的文字,散发出透着人性真善美的花香,不经意间翻阅,甚至会在刹那间激活你沉睡的心灵,影响你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
  • 明朝哭了

    明朝哭了

    一篇真秘笈造就一个盖世大太监,一篇假秘笈毁灭一代文豪全族。当世第一美人缘何与一个60岁老头厮守终老?60岁老头的儿子为何一个个美女于千里之外?天下第一美人如何在皇帝及这对父子的感情纠葛中挣扎?鞑靼作乱,倭寇入侵,乱世英雄风起云涌,一代名医李时珍,一代文豪徐文长,一代名臣张居正,一代名将戚继光,且看他们如何保家卫国?
  • 锦鲤弃妃要翻身

    锦鲤弃妃要翻身

    渡劫失败,冷初倾重生为妃,气运加身,后宫在手,言传:拜她者行好运,惹她者祸不单行。后宫谣言四起。谁信?小渣渣们:“嘁,她要是真有这本事,怎么不去当皇后?!”不久——全体跪倒:皇后,求罩!!某喜怒无常的帝王:爱妃,朕也求罩!!
  • 陨落星辰璀璨

    陨落星辰璀璨

    “有的人注定是恒星,即使远离,甚至死亡,那光芒依旧留在你的星空中,照耀着你。”恒星也有生命,终有一天会消失,就像有些关系终会破灭。母亲改嫁后,五岁时她第一次见到她的‘哥哥’‘哥…哥好。’某男面无表情的瞥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她内心备受打击。他总爱欺负她,能欺负她的也只有他。她眨巴着眼睛“哥,我……”他语气平平,却暗藏着占有欲“叫老公!”她的一生经历过抛弃,背叛……陪她走过一生的不是朋友,不是家人,而是从小欺负她的‘哥哥’薄荷之恋,唯作者心酸。
  • 重生大财富

    重生大财富

    开局就有阴谋,开局也想撩妹,渣男人不可怕,妹子冰冷刺骨。前生是巨富,今生要逍遥,快活几辈子!!终于重生,二十年后,青春永在,再创一个不一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