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7200000026

第26章 修身之道(4)

楚太子就是享受得太多,以致于肌体乏力,精神消散,难以支撑。长此以往,性命就难保了。人有福要能够知福,知道福从哪里来,享福过了头会有什么危害,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自我的人生。

祸福相倚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二者难分难舍,就像庄子说的,生存中蕴涵了死亡,死亡时又蕴育着生存:可以中有不可以,不可以时又含有可以。

祸福相倚,互相转化。祸是福的起点,也可能是福的终点。同样,福是祸的起点,也可能是祸的终点。

庄子不像老子那样有祸与福关系的格言,但他给人们讲述了一则福与祸转化的故事。

子綦有八个儿子。一天,他请来有名的相面师九方歅,然后把八个儿子叫到跟前,请九方歅为他们看相。并说:“你看谁的福气最好。”

九方歅看了以后说:“捆的福气最好。”

子綦很高兴地问:“他的福气好在哪里呢?”

九方歅说:“他将一辈子和国君同食,这不是很好的福气吗?”

子綦听到这里,两眼泪下:“我的儿子怎么会得到这样的待遇呢?”

九方歅不解地说:“你儿子和国君同食,恩泽将延及三族,更不用说父母亲了。像你这样伤心,看来是不想要你儿子有福气了。”

不久,捆就到朝廷做了宫,真的和国君同食,自在地享受酒肉。

过了一段时间,他出使燕国,不料半道被强盗抓住了。强盗想把他卖掉换几个钱用,担心他会跑掉,就把他的脚砍断卖到了齐国。强盗卖捆的那一天,刚巧遇上一个名叫渠公的有钱人上街,就把他买了回去。捆一辈子没有少过酒肉。

因福得祸,因祸又得福。

庄子对捆这样的福气很不以为然,让子綦站出来说:“我和儿子在天地间游玩,求乐于天,求食于地,随顺自然而不建功立业,不违背、滞留于外物,这样就很好了。如今他的福气哪里是什么福气呢?所以你九方歅说他有福,反使我听了流泪。”

酒肉的福份是世俗的东西,怎么会有超世俗的、自然的东西美妙呢?最理想的是顺应自然。尽管捆有福遭了祸,因祸又得了福。

福与祸是世俗的标准,要超世俗需要有一条途径。庄子既然批评世俗之福,也就会为人们找到这条途径,果然,他要人们忘却自我,忘却了自我,福就降临了。

庄子讲了徐无鬼的故事。

忘身是福

徐无鬼通过女商去拜会魏武侯。

魏武侯看到徐无鬼很憔悴的样子,说道:“先生是不是耐不住山林清苦贫寒的生活才来见我呢?你真是太可怜了,在山林里吃野果子、野草野菜,年纪这么大了,是不是想吃肉了呢?”

徐无鬼说:“君王不要安慰我,我生于贫贱,过惯了清寒的生活,那里会巴望品尝君王这里的酒肉呢?我是来慰问你的。”

魏武侯奇怪了:“怎么?你还来慰问我?我有什么要你慰问的呢?”

徐无鬼说:“我来慰问你的精神和形体。”

魏武侯一怔。

徐无鬼说:“你生活的欲望太强烈,一心满足自己的嗜好,使你精神疲惫不堪。如果你废弃了自己的嗜好,又没有什么厌恶之情,那么身体就会困乏。再说,你身为一国之主,劳苦全国百姓,满足自己的声色之好。像你这样为个人谋私利就是一种病态,所以,我来慰问你,哪里要你慰问我呢?”

魏武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专注地听着。

徐无鬼说:“以我相狗和相马打比方吧!我为狗看相,下等狗吃饱肚子,意得志满:中等狗凝视上方,志向远大;上等狗静静的,好像忘掉了自我。我的相马术比相狗术还要高明,国马的形体直的合乎墨线,弯的合乎曲线,方的合乎矩,圆的合乎规:天下之马有天生之才,若亡若失,仿佛忘掉了自身。它奔跑起来,超逸绝尘,一下子就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魏武侯十分高兴,问徐无鬼道:“我爱百姓而为道义停止战争可不可以呢?”

徐无鬼说:“不行!爱百姓是害百姓的开始,为道义停止战争是制造战争的根本。你想施行仁义,不过是弄虚作假;你想成就美名,美名还没有成就反而制造了罪恶。你不要怀贪婪之心去追求,不要用智巧去胜人,不要用谋略去胜人,不要用战争去胜人,以免劳形苦身。而且,你用道义停止战争,还不如修养性情,顺应自然,这样战争停止了,自己没有灾祸,百姓也没有苦难了。”

徐无鬼论福,以狗、马之喻表明,有福的最高的境界不是美味佳肴,而是忘却自我。人忘却了自我,没有任何的欲望,也就不会有精神和身体的劳苦。即使清寒,也是一种幸福。

忘身是福,是要人无所作为,顺应自然,似乎只要这样做,人就可以摆脱一切灾祸。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蝉顺应自然,而有螳螂之患,如是的情形总会发生,不以忘身者的意愿为转移。

避祸于未萌

庄子说的忘身是福在他看来是人生的佳境。这种境界不过是无所谓福与祸的自我表白。一个人连自身都不在乎了,还会在乎福与祸吗?福也就是祸,祸也就是福,心里不会为此产生一点小小的波澜。

然而,老子、庄子毕竟是处在社会生活之中,一任生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他们对于死看得很淡,死是顺应自然而死,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但对于生看得很重,活着比死好得多,庄子不就说死后受人尊重还不如贫寒、孤独地活着。所以,忘身是福只是自我开导的清谈,在世俗中很难做到。为了生命,人还是应该避祸。老子说:

事物稳定时,容易维持。

事物未萌时,容易处置。

事物脆弱时,容易分化。

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

这些教人防患于未然,是很实在的避祸之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蚁穴虽小,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一个人到朋友家作客,见灶上砌有笔直的烟囱,灶旁堆积了许多柴草,就对主人说:“你最好把烟囱改造一下,把笔直的烟囱砌成弯曲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远一些,不然的话,会引起火灾。”他的朋友听了,不以为然。

不久,这户人家果然因为笔直的烟囱和柴草的堆积引起火灾,不仅把他家烧了,而且还把一些前来救火的人给烧伤了,带来一场大祸。事后又宰牛办酒,感谢那些前来救火的人们,破费了很多。

如果他听从了那位朋友的意见,在有灾祸萌芽的时候,立即采取措施,就不会有后来的那场灾难了。

扁鹊见蔡桓公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扁鹃见蔡桓公,他端详了一会儿,对蔡桓公说:“您皮肤下有病,不治疗病会深入。蔡桓公说:“我身体好着呢!哪里有什么病?”扁鹊不好说什么,告辞而去。蔡桓公望者扁鹊的背影,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那些没有病的人看病,作为他们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见蔡桓公,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到了肌肉里,不治的话,病会更严重。”蔡桓公不作声,露出满脸不高兴的神情。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病到了肠胃,不治病会更重。”蔡桓公看了看扁鹊,一句话都不说,心里仍然是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见到蔡桓公转身就跑,蔡桓公派人追上去问他是为什么,扁鹊说:“病在皮肤下药物可以治疗,病在肌肉针石可以治疗,病在肠胃汤火可以治疗,现在蔡桓公病入骨髓,只能听天由命,无药可治了。”

不久,蔡桓公病发而死。

人生会遭逢各种各样的事情,福与祸的不期而至是幸与不幸的,人们对福随时敞开自己的大门,而期望拒灾祸于门外。

福与祸都事出有因,灾祸也有征兆,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慎重处理事务,有理、有节,就可以尽可能地避祸。

六、道的修炼

老子和庄子注重人的修养,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最根本的还是要人们具有“道”的精神,人们一旦得了道,做人与处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道的修炼,涉及到环境和人心性的改造,老庄很想改变人的生存条件,主要是人为导致生存条件的恶化。但他们更注重的是人心性的改造,如果人的心性得到了改造,人的生存条件自然会相应地得到改善。尤其是庄子,喋喋不休地讲述“道”的修养方法,诸如持守内心的心养、心斋、坐忘。

人得了道,就与社会相隔膜,回到人本性的自然状态,少了各种矛盾和烦恼,可以静心养命。

人得了道,就与人群相隔膜,回到人的个体状态,自由自得,仿佛居于无穷无尽的时空之中。

人人修炼心性,人人得道,社会就会太平。

注重个人修养的老庄,眼睛还是看着社会。他们这样设计人生,津津乐道,让人们渐修顿悟道的精神,却因为远离了人的生活现实成为玄虚迂腐之论,自己并没有觉察。

修道得道

老子和庄子总在说“道”,希望人们得“道”。虽说他们对“道”的形态的表述模模糊糊,但给人们指示的修炼得“道”的途径则是比较清楚的,以期人们可以通过这条途径,进入理想的社会,享有美好的人生。

南伯子葵曾经问女偊道:“你年纪这么老了,脸色却像小孩子的脸色一样红润,这是为什么呢?”女偊说:“我得了道。”

南伯子葵有些奇怪地说:“道难道是可以学习的吗?”

女偊说:“你不是学道的人,不能够得道。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用我所知的圣人之道教育有圣人之才的卜梁倚,大概可以使他成为圣人。即使是他不能够成为圣人,也是容易领悟圣人之道的。”

他停顿了一下,喝了口水,接着说:“想得圣人之道,就是要持守人的内心。持守三天以后,遗忘天下。已经遗忘了天下,再持守七天,遗忘外在的事物了;继续持守,九天以后能够遗忘生死了。遗忘生死就可以心境明澈,然后能感悟到“道”,悟了“道”人就超越了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进入无穷、无所谓生死境界中。到了这个境界,人可以说是得道了。”

得道表面上显得不太复杂,只要能够持守自我的内心也就行了。而且,三天忘天下,七天忘外物,九天忘生死,时间的流程也是这样短暂。实际上则比这困难得多。人在天地万物构成的社会里,在生的喜悦和死的忧患之中,并不可能说超越就超越。尽管庄子说的三天、七天、九天只是象征,易于鼓动人们真的把修“道”以得“道”付诸实践。

道的修炼是人内在的功夫,老子说的绝圣弃智、少私寡欲,哪一点不是要人从自我内在品性的修养做起呢?庄子虽然比老子说得具体,但他并没有能够脱离老子思想的精髓,遗忘天下、遗忘外物、遗忘生死,最根本的还是绝圣弃智,人能够绝圣弃智,一切将被遗忘。

庄子也讲绝圣弃智,不过是发展老子的思想而已。他在推演老子这一思想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走向修“道”以得“道”的极致。“道”是可得的,关键是人有没有决心和毅力,能不能够保持趋“道”的平静心态。

同类推荐
  •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本书通过佛学的12堂明心课,细致讲述从观照内心到开悟自我、从一份放下禅到一颗厚道心、从拥有包容的智慧到实现付出的力量、从舍下贪欲到心怀慈悲的人生开释历程,以理入事,以事入情,带领读者体会佛家的做人智慧,为那些追求幸福却又为现实所苦、被心灵围困而寻不到出路的朋友们指点迷津,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

    星云大师为方外之人,冷静观察,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有很多的感悟,本书从心之得失到人生得失的判断,涉及财富观、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的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

    小乘,梵语hina—ydna。亦称声闻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所修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之意。小乘佛教之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突然变得很奇怪

    我的世界突然变得很奇怪

    平凡的白乐本应该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变改变了这一切
  • 那个长廊

    那个长廊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吧,这个走廊又会发生什么呢?
  • 神梦大界

    神梦大界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幻?倘若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现有的人生不过是一场虚无的梦,而这整个世界不过是一个梦境罢了,你该如何自处?是继续深陷沉沦其中,还是开启醒悟超脱之路?无数真实的梦境颠覆你的想象,追寻真理的王者之路永不停歇!我叫方一,踏梦而至!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谈判大师

    谈判大师

    文艺版:说话是门艺术,谈判是一门技术。同样一句话,在十个人口中说出来就会有十种不同的含义,而谈判,就是在适宜的场合中用最适宜的语气说出最适宜的话。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要看,这有利于你的钱途。还是在校学生的必须要看,这有利于你的前途。……………………通俗版:本书主要讲述的就是主角卢轩依靠谈判成就一个商业帝国的故事。“只要我出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任何……”卢轩*************PS1:本书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幸运。PS2:本书重度YY,若无任何YY经验者,勿入……(否则染上此隐,后果自负。)
  • 圣世纪元

    圣世纪元

    上古时期百族争鸣,天骄乱世,圣人频出,正是修士的黄金时期,俗称上古纪元。上古过去不知多少万年,今古降临,百族征战,圣人不出,各族生灵涂炭,最后各族不得不握手言合,难得的迎来大休养生息时期,俗称今古纪元也称黑暗纪元。而今新纪元初始,百族复苏天地巨变,圣世骤临,万世天骄齐聚一世。新纪元就此拉开帷幕……
  • TFboys之爱慕深渊恋

    TFboys之爱慕深渊恋

    当当红小鲜肉TFBOYS组合遇上集团千金,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起来书中探讨吧!
  • 复仇初中

    复仇初中

    你看了就知道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孤山雪

    孤山雪

    一名令人闻风丧胆的江湖杀手,因为同门中唯一的朋友遭门派追杀而一夜间将本门师兄弟弑杀殆尽,并音讯全无,这一惊世血案发生1年后,他唯一的朋友,也是那个骗他背信弃义杀尽同门而后将精疲力竭的他打入湖中的她却发现他健康的跟随在一名普通的渔家女子身边,面容上有她一世未见的柔情,心生恨意。她,年轻貌美,心肠歹毒,害人无数,却是世人眼中的除魔女侠;他,俊逸无双,心地善良,只求一个真心待他的人,却是世人眼中嗜血的狂魔,他的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渔家女,单纯善良,只求一生平安,寻得心爱之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这样三个人顺从命运的轮回相遇,怎样的剧情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