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2700000054

第54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传播思想(1)

孙中山的传播思想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献身革命,创建民国,他的传播思想,内容丰富,爱国忧民,足为后世楷模。

一、孙中山生平与传播活动

孙中山(1866~1925年)广东香山人,1866年11月12日生,幼名帝象,谱名德明,长名文;字载之,又字公武,号日新,嗣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之名由此而来。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陈文、陈载之、张宣、吴仲、高达生、萧大江、杜嘉诺、高野长雄、Dokans、Alaha等、笔名有“南洋小学生”等。

中山之父孙达成是佃耕农,早年在澳门当鞋匠,母杨氏、姊孙妙茜均参与农业劳动;兄孙眉曾受佣于邻村大户,1871年赴檀香山为雇工,数年后自营牧场,家境渐趋改善。

因家境困苦,孙中山自幼参加农业辅助劳动,10岁始入塾,他的国学知识主要是长大自学成才。1878年随母亲到檀香山,在大哥孙眉开设的商店协理店务,旋入意奥兰尼学校(男子中学)学习3年,毕业后又就读于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数月。1883年回家乡,同年冬因与同村好友陆皓东毁坏北帝庙偶像遭村民指责,被迫赴香港,入基督教,先后进入香港中等学校——拔萃书室、中央书院(后改名维多利书院)、皇仁书院读书。期间爆发中法战争,对清廷在打胜仗的情况下向法卑怯求和的行径深感愤慨,从而滋生“倾覆清廷”的意念,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医,翌年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在书院求学期间,受早期维新思想家何启、郑观应的影响,曾撰写政论投寄港、沪报刊;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三人投契,倾慕洪秀全,抒救国抱负,被人称为“四大寇”。

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孙中山到澳门镜湖医院任西医师,并自设中西药局。次年受葡籍医生排挤,转赴广州开设东西药局。行医期间,他以更大的热情努力探索各种救国途径。一方面,加强与会党等反清力量的联系,甚至曾与陆皓东、郑士良、尤列等数人酝酿冀图建立一个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名为“兴中会”的反清组织;另一方面,又打算制订一项全面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计划,争取统治集团中开明人士支持在全国推广实行,而他本人还准备往法国考察发展农业的经验。

1894年6月,孙中山偕陆皓东至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在由他起草的8000余字的长函中,提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管理体制,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作为中国“富强之大径,治国之大本”。但孙未受李的接见,上书亦未被理睬,深感失望。适值日本发动侵华甲午战争,孙对清廷在战争中的颟顸无能尤感愤懑,于是,他毅然抛弃对清廷的幻想,摆脱了改良主义羁绊,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开拓者、先行者。

1893年曾为澳门《镜海丛报》中文版撰写《医药问答》。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重抵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发出“振兴中华”的呼号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纲领;并将当地华侨报纸《隆记檀山新报》的工作人员全部吸收入会,使该报进行爱国救亡宣传。1895年1月回到香港,于2月21日在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在广州武装起义。但在发难前夕,清廷广东当局侦知孙中山等的起义图谋,并接获香港政府提供的情报,乃出动军队封闭革命机关,搜捕起义人员。这样,经半年多惨淡经营的第一次反清起义未及发动即遭失败,陆皓东等被捕殉难,孙中山则从广州出走,经澳门、香港逃到日本。自此以后,孙中山成为清廷以重金悬赏通缉的“要犯”。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为清驻英公使馆所绑架,面临被偷运回国处死的危险,旋得他的老师、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康德黎等奔走营救,英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向清公使馆提出交涉,始获释放。孙在英国报纸上发表《致伦敦各报主笔函》、《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撰写出版了《伦敦被难记》。蒙难13日,使孙中山驰名中外。此后,他以半年时间,在大英博物馆等处认真研究欧美各种思想流派的著作,并就地考察英国的社会状况及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的得失。

1897年8月起,孙中山侨居日本4年余,广泛结交日本朝野人士,与部分旅日华侨和留学生建立联系,支持菲律宾、越南的民族解放运动。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他一度争取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等人士联合,但因在对清廷态度上存在原则分歧而未能实现。

1900年1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领导与创办了兴中会在香港的机关报《中国日报》;同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个由留日的学生创办的政治性刊物《开智录》半月刊在日本横滨出版铅印的“改良第一期”,即得其资助200元印刷费。1901年5月10日,留日学生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国民报》月刊在东京创办,孙也捐助过1000元印刷费。

1900年10月6日,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惠州武装起义失败前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会在海外的势力迅速膨胀,处处侵占革命派的阵地,甚至连孙中山亲手创立的檀香山兴中会,也因受梁启超的影响而变质和瓦解。1903年秋,孙中山前往檀香山,在改组兴中会的基础上建立名为“中华革命军”的组织,并在入会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将华侨程蔚南所办的商业报纸《檀山新报》(俗称《隆记报》)改组为革命党报,亲撰《敬告同乡书》、《驳保皇报》等文,与保皇派机关报《新中国报》展开笔战。1904年4月到旧金山,暂时代理美洲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主笔。同年春,南洋首家华侨革命党机关报《图南日报》在新加坡创刊,甚为关心,并于次年7月自欧洲东归时约见该报同志商谈宣传事项。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出版,亲撰《发刊词》,首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领导该报与保皇派设在横滨的《新民丛报》进行革命还是保皇的大论战。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反清武装起义的实践中。1906年12月萍济醴起义失败后,日本政府徇清公使之请,要求孙中山离开日本。1907年3月,孙中山抵越南河内建立领导武装起义的总机关,1907~1908年在西南边境领导以会党、游勇为主力的武装起义,均告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越南前往新加坡,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时已意识到了依靠会党为主力所产生的弱点,认为它的纪律松弛,战斗力不及新军;因此,他密会一些同盟会员分头运动新军。

当时,新加坡的保皇派报纸对孙中山的起义屡次失败进行中伤与嘲讽,并趁机大肆攻击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在《中兴日报》上连续发表了3篇文章予以反驳,从而在南洋各埠掀起一场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激烈论战,影响所及,使更多的侨胞投向革命营垒。

1910年2月,广州新军与巡警发生冲突,同盟会员新军排长倪映典率领3000名士兵仓促起义,当天即遭镇压。孙中山得悉新军起义失败后并不灰心,为筹划新的起义而继续努力。他在美国一些城市建立同盟会分会。1910年2月抵旧金山,将李是男等组织的少年学社改组为同盟会,并将学社1909年7月创刊的《美洲少年》周报改组为《少年中国晨报》日刊,于1910年8月18日作为中国同盟会美洲支部机关报正式出版。在由他起草的入会盟书中,将同盟会的名称改为“中华革命党”,将16字纲领改为“废灭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并发函通知南洋的同盟会组织照此办理。但他指出,今后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的名称“两者俱可并用”。孙中山作此改变,与同盟会内部矛盾的激化有关。早在1907年孙到河内领导西南边境武装起义时,留在东京的一部分同盟会员章太炎(《民报》主笔)等曾因《民报》经费和起义受挫,要求罢免孙中山的同盟会总理职务。两年后,陶成章(原光复会员)又因孙不愿再为《民报》提供经费,拒绝帮助他为在江浙举事筹款,再次要求罢免孙中山,并于1910年2月在东京重建光复会。这两次倒孙风潮由于黄兴等的坚决抵制而平息下去,孙也因此不再承认设在东京的同盟会本部的领导作用,而以总理名义建立自己的权力中心,直接领导同盟会南方、南洋、美洲各支部的活动。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集同盟会骨干举行秘密会议,准备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广州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筹款最多,动员人力最强,准备也最充分的一次广州黄花岗起义。计划分四路攻占广州城,中华革命党盟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439~440页复邓泽如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版,447页一些革命党的领导人也身先士卒,黄兴亲自率领敢死队130余人,猛攻两广督署,喻培伦胸前挂了炸弹一大筐,奋勇当先。1911年4月27日与敌人浴血奋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事后收得72具烈士遗骸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之役”。

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于3天内占领武汉三镇,1个月后,南方已有12个省宣布独立。11月底,全国24个省区,已有17个省区先后起义或宣布独立。这场遍及全国的革命风暴发生于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中部得悉革命军占领武昌,喜出望外,立即中止了美国各地演说筹款的计划,决定回国作一番重大的外交努力,避免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军事干涉,并争取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在政治上、财政上支持中国革命。孙中山与美、英、法三国办理外交历时1个多月,由于列强对中国革命采取观望和敌视态度,以致孙屡遭冷遇,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党人催促他回国电报声中,于1911年11月24日,从马赛港启航回国,12月25日抵达上海。12月29日,他被17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当晚,孙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颁布30多个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保障人权方面,禁止对犯人刑讯体罚,废除奴婢卖身契约,禁止买卖人口和贩卖“猪仔”华工;取消对广东、福建的“(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户”以及理发匠、优伶、娼妓、杂役、兵卒等歧视,规定他们享有同等的国民权利。改良社会习俗方面,禁止赌博,劝禁妇女缠足,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刷新吏治方面,禁止徇私枉法,取消“大人”、“老爷”称呼。改革教育制度方面,普及教育,取消学校祭孔读经,删改教科书中忠君和其他违背民主共和原则的内容。发展生产方面,鼓励华侨投资,保护工商业,振兴农垦,等等。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至北京,继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防范袁世凯背弃民主共和原则,卸职前主持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退职后,则以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目标已经达到,便致力于民生主义的宣传,提倡在中国兴办实业和修筑铁路,并为此前往国内各地和日本访问考察。

1912年8月,同盟会与另外4个小党在北京合并组成国民党,孙被选为理事长。担任代理事长的宋教仁争取成立“政党内阁”而积极活动,并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袁世凯视宋教仁为眼中钉,于1913年3月20日派刺客在上海火车站暗杀了宋教仁;接着,又不惜出卖国家权益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的协议,用作镇压南方革命党人的军费。正在日本访问的孙中山得悉宋教仁被刺,立即赶回上海,力主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5月为上海《国民》月刊题写刊头,并和黄兴一道为该刊撰写《出世辞》。同年夏,又直接领导与创办上海英文报《民国西报》。二次革命失败后,1913年8月再度流亡日本,1914年5月10日在东京创《民国》杂志,进行反袁宣传,7月8日又组织中华革命党。1916年1月22日,又在上海创办该党机关报《民国日报》。1917年南下广州,联合西南军阀势力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由于没有自己的军队,不久便遭桂系军阀的排挤,不得不于次年再返上海。在沪期间,他撰写《孙文学说》、《实业计划》。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该党在沪创办《星期评论》周刊和《建设》月刊。1919年10月10日,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继续担任总理。

1920年,孙命粤军陈炯明部驱逐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势力,11月重回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孙中山被选举为非常大总统,再次揭起护法旗帜,部署北伐。1922年6月陈炯明部在广州叛变,炮轰总统府,孙在白鹅潭的军舰上坚持战斗50余天后退居上海。在此前后,孙曾与共产国际的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有所接触,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改组国民党。1923年,陈炯明的部队被滇军逐出广州,孙第三次回到广东建立革命政权,任陆海军大元帅,重新部署北伐。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6月创办黄埔军校,仿照苏俄红军的建军原则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训练培养革命武装干部。10月,亲自做出有力部署,平息了广州商团的叛乱。11月,应北京政变领导人冯玉祥等人的邀请,北上商谈国是。孙提出对内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并同北洋军阀进行不调和的斗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临终前留下“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遗嘱。

一代伟人孙中山逝世了,但他革命精神是永存的。中华书局1981~1986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共11卷)是迄今为止收录著作最多的全集版本,共收入孙中山的论著、文告、公牍、函电、谈论、谈话记录等约8200篇,400余万字。

二、孙中山的政治传播思想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我国的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任务,从总体上来讲,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而从近距离来看,我们常常把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那些职业素质相对优异、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的教师称为骨干教师。
  •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热门推荐
  • 边开机甲边修行

    边开机甲边修行

    一个半架空的世界。一个平庸至极的少年。一个人、神、世界的故事。“裂隙”里的祭祀塔,“现实”中的“虚幻之地”,神灵们跨越时间的博弈,结局,就在白绍手中。
  • 我的狗带日记

    我的狗带日记

    当我看到我的尸体时,我无悲无喜,也没有触感,我这才察觉到……我已经是个死人了。
  • 黄金菩萨

    黄金菩萨

    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几千年来饱经风霜战火洗礼,历久而弥坚,旷世而独绝。任何年代,都需要天下人的民族意识,小至个人,大到团体,都是如此。孔圣人讲:好仁者,无以尚之。个人尚仁,家可安乐;团体尚仁,国可兴盛。于几千年风吹雨打的中华历史中,英雄儿女层出不穷,正是中华民族雄雄英魂的写照和证明,本篇故事,将带领你重回战火纷乱的元明交替,那些儿女情长,那些民族奇志,那些被历史大浪推举的、淹没的英雄形象,带你重新领略一段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华精神。故事主角的主角是夏方,英雄之后,孤身一人与元朝暴政对抗,每走一步,人性都面临着终极考验,这些考验当中,有生死,有金钱,有美色,却都未撼动夏方秉承的正义和爱念,终于用一己之力,感动天下英豪,纷纷举旗呼应,终结元朝对汉人的残酷统治。文章荡气回肠,英雄儿女光彩熠熠。夏方说:“我不是一条龙,我是一条狗,天下苍生的狗。”
  • 年少轻狂,亦胜者为王

    年少轻狂,亦胜者为王

    海浪拍打着岩石,干燥的海风从遥远的土耳其吹来,吹拂着这六座不朽的城……城郊的公园里静悄悄的,荒芜的小径长满了野草。春风吹过,野草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网游之逆尘

    网游之逆尘

    一款全虚拟网游,一个不一样的人。一群执死的兄弟,几个逗比的对手。一个不一样的宇宙!
  • 魔道真解

    魔道真解

    东海之滨,沉睡了数百万年的上古第一强者突然出世,他的出现会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
  • 仙网一万年

    仙网一万年

    无数纪元的发展,生物、物理、化学、、科技等各学科都发展到了极限,人类终于掌握了空间和时间法则,人成了神,永生成了基本。
  • 掌门心里哇哇凉

    掌门心里哇哇凉

    修仙千载,卓秋琰最忌惮的便是他师兄幕星河,怕他与己争位,怕他金鼎成仙,于是机关算尽,将人关入断天涯底,封了幕星河所有羽翼。可等他位及至尊才发现,幕星河一步一谋,早已谋划了他千年。你不懂,如果我对他有心有情,将来一切成真,我怕我会舍了人间,与他一同入魔……你想要掌门之位,我便拱手与你,你想要我在涯底百年,我也可成全你,只要你想,我便都可以给你,只有一样不行。只有这一样不行……
  • 穿书后我只想活下去

    穿书后我只想活下去

    风花花穿书了,她怎么也没想过能穿进自己才追的一部小说了而且!而且!还是炮灰!!!!!可是……这画风是不是有点诡异那个对女主深情不负的男主呢??那个桃花众多,机缘无数的女主呢?变成了炮灰的命,却拿了女主剧本的风花花表示:我只想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重要的事说三遍!!!!全年无假期的生活我再也不想过啦!(男女主身心干净!!)
  • 腹黑小狂妃:绝色三小姐

    腹黑小狂妃:绝色三小姐

    一个传说中的废材三小姐碰上有着“鬼面”之称的五皇子又会擦出怎么的火花呢?传说鬼王自出生之后便吓死了自己的奶娘,传说鬼王府里从来都不会出现一名女性,传说鬼王性情恶劣,但是为毛和我看见的不一样呢?这个一直在“打滚卖萌”的真的是那个传说中的鬼王么?1v1暖文,男女主身心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