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66900000006

第6章 甲骨(6)

罗振玉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很大。甲骨发现后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内出版了三部甲骨学著作,除《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外,就是罗氏的《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年)。《铁云藏龟》的出版与罗振玉的积极劝说和参与分不开,并且还于1916年出版了《铁云藏龟之余》;《契文举例》的出版则是罗振玉1917年亲手操办的。他于1910年开始研究甲骨文,指出甲骨发现地不在汤阴,而在安阳小屯附近,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他不仅调查古文物的出土地,而且还收集共同发现的其他遗物,这是收藏家不曾做过的事,它为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殷商贞卜文字考》于宣统三年(1911)正月编成,这是继《铁云藏龟》之后第二部著录甲骨的书。全书共收拓本二千二百二十一片,其中选收刘鹗和日本三井源右卫门的甲骨拓本一百二十一片,每卷把内容相关卜辞的拓本按顺序编在一起。该书资料丰富,基本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至今还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在甲骨文著录方面,他还编有《殷虚书契》(1911年)、《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1916年出版的《殷虚书契后编》,收一千一百零四片拓本,是研究殷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极为可贵的史料。1933年出版的《殷虚书契续编》比前编、后编更系统而明确,收拓本二千零十六片,按内容编排,读者翻检查找更为方便。1914年出版的《殷虚书契考释》及1927年出版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连同《殷商贞卜文字考》等著作,解决了甲骨文早期阅读方面的问题,使甲骨文的研究由单纯的辨识进入以甲骨文为工具研究礼制及商代历史的更高层次。

罗振玉的治学方法,对中国现代考古学及国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罗振玉1919年自日本回国,当时的现代考古学尚未在中国确立。他把古籍的搜集、传布和古器物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即把纸上和地下(甲骨、金文等古文字)的资料互证来研究古史,对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振玉传刻的古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注重宋刊、正史资料,又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保存了很多长期不受重视却很有价值的古文献。他搜集研究的文物范围很广,包括:青铜礼器、兵器、度量衡,货泉、符牌、玺印、古玉、古陶等。他的收集、研究与传布古物的主要目的是为古史研究服务,这与一般意义的收藏不一样,只要是文字有价值,有益于学术研究的,即使是残物碎片也重金收购。

罗振玉与王国维长期合作,两人在治学方法、学术观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后来的学者把他们在甲骨、金文和其他新资料方面与古籍相结合,创立古史和古文献研究的新方法,称之为“罗王之学”。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将“罗王之学”归纳为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熟悉古代典籍;二是承受有清一代的考据、小学、音韵学和经学;三是整理地下的新材料;四是结合古地理作研究;五是以二重证据治史学和经学;六是完成史料之整理与历史记载之修正的任务。甲骨学是“罗王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振玉开了用甲骨文资料研究商代历史之先河。

“罗王之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祯,改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生于浙江海宁。

王国维五十年的人生历程虽然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有学术著译六十多种,另外亲手批校古籍近二百种。王国维在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许多新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在汉简、甲骨文、金文、敦煌学、魏石经考,古器物、蒙古史、元史、美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奠基之作,对国学研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11年,王国维与罗振玉一起举家东渡日本,在罗振玉的影响和劝说下,他由哲学、教育、美学等方面的研究,改攻经学、小学、历史等,协助罗振玉整理,编辑、考订所藏的大批甲骨、金石等文物资料。1916年,王国维由日本回国,在上海为英国人哈同编《学术丛刊》并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他与罗振玉合作整理研究古物,出版了《流沙坠简》,又撰写了《魏石经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殷周制度论》及其他关于敦煌、音韵、金石方面的著作。

王国维的治史新方法就是著名的“二重证据法”,这得益于甲骨文资料的发现,反之又促进了甲骨学和史学研究。所谓“二重证据法”,一重是地下的甲骨文等文物材料,另一重是“纸上之材料”,指的是古籍记载。他重视文物新材料的发现,井对之进行研究和整理。他利用甲骨文、金文等新发现的材料去与书上记载的东西互相对照。这个方法是王国维对历史研究的经验总结,是一个新的考证方法,是他对史学研究传统的“宗经”、“疑古”等提出的挑战。

新的研究方法,使王国维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仅在甲骨学和殷商史方面的成就即令人注目。

在甲骨文著录和考释方面,王国维有《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及《考释》(署名姬佛陀,实为王国维编),于1917年5月由仓圣明智大学出版。拓本石印,题为《广仓学窘丛书艺术丛编》。无著录片号,共二册,著录六百五十五片拓片。此书的出版,又为甲骨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重要资料。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1917年3月出版,石印一卷,编人上海仓圣明智大学的《学术丛书》。1923年收入《观堂集林》卷九(乌程蒋氏密韵楼仿宋聚珍本),1927年收入《王忠悫公遗书》,1940年又收入《王静安先生遗书》。1959年6月中华书局整理出版《观堂集林》影印本,对它和《续考》作了校订。王国维在文中考证了报丁、报丙、报乙等商代先公先王,证明了史书所载世系大体不误,并改正了报丁,报丙、报乙等世次。文中第一次缀合记载世系的一版甲骨,开了甲骨碎片补缀之先例。同年4月,他又写了《续考》。这两篇文章,达到了甲骨文早期研究中的最高水平。其中,王国维凭着过人的聪明和记忆力,把破碎的甲骨连缀起来,使之更完整以利于研究,他是第一个应用这种甲骨“补缀”法的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后来,经过郭沫若等甲骨学家的努力,甲骨缀合成为甲骨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课题之一。

王国维利用出土的地下甲骨资料去研究和考证商代历史和典章制度,标志着甲骨学研究史上由纯粹的“文字时期”向以甲骨为史料考证历史的“史料时期”的发展已经出现。

与罗振玉、王国维的含蓄、内敛相比,郭沫若是热情而外露的。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诸如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金文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史学家,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郭沫若(1892—1978),1892年11月生于四川省乐山沙湾镇。学名开贞,号尚武。因乐山是大渡河(古名沫水)和青衣江(古名若水)的交汇之处,故而在1919年郭开贞改名为郭沫若,1925年始号鼎堂。

郭沫若研究中国古代史,首先从甲骨文人手。他在日本东京上野图书馆查阅了罗振玉编的《殷虚书契》,也第一次读到了《殷虚书契考释》。这一年郭沫若已经三十七岁,研究甲骨文倍加努力。在东洋文库,他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钻研了库中所藏的一切有关甲骨、金文资料和有关中国境内的考古发现记载,收获很大。在日本期间,他首先出版了译作《美术考古发现史》(上海乐群书店出版),之后编撰了《甲骨文字研究》1929年)、《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卜辞通纂》、《古代铭印汇考四种》(均日本东京文求堂书店,1933年),以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东京文求堂书店,1935年)和《殷契粹编》(东京文求堂书店,1937年)等重要学术著作。在罗振玉、王国维之后,郭沫若继续着甲骨文资料的搜集和刊布,推动了甲骨学和商史研究的发展。《卜辞通纂》共著录甲骨九百二十九片,《殷契粹编》则是从大收藏家刘体智的二万八千万多片甲骨中精选一千五百九十五片编成,二书体例基本相同,甲骨选择都较精,且有独到的文字考释,是用唯物史观研究甲骨文字的开创性著作,直到今天还是这一学科的重要参考书和入门必读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在从事行政、社会活动之余,坚持治学,且十分关心《甲骨文台集》等有影响的大型历史学、文字学著作的编写出版。《甲骨文合集》是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著录。该书搜集了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四十个城市的九十五个机关单位和四十四个私人藏家的九万片甲骨材料,选入了甲骨四万一千九百五十六版,书中各期甲骨文按内容分为四大类二十二小类,于1978年开始出版,至1982年全部十三册出齐。该书的编纂、出版等一系列工作都得到了郭沫若的全力支持,并且还得以从上海请到了被遣散的珂罗版印刷老工人,恢复和抢救了这一传统工艺,保证了《合集》的质量。《甲骨文合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甲骨学研究的重大成就。

郭沫若对我国甲骨学的贡献,除了搜集、刊布外,还在于对甲骨文字的考释方面。郭沫若的甲骨文字考释新思想,体现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考释》和《殷契粹编考释》等书中。有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郭沫若在诸如分期断代、商代卜法复原、甲骨文例研究、甲骨文系统的缀合和校对重片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提出了新方法、新思路,并使之成为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王国维也是利用甲骨资料来研究历史,但只是接触了商代的世系和一些礼制、郭沫若的研究,则涉及到了商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王国维更进了一步。在利用甲骨文资料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方面,他是我国第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指导古文字和古代社会研究的学者,奠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基础。郭沫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史料与观点统一,占有资料而不被资料所占有,不断修正自己,向更完美进步,从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十批判书》到《奴隶制时代》和《中国史稿》等,我们看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郭沫若学以致用,由研究甲骨文入手,进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希望能够探索到人类共同的社会发展规律,以达到他救国治世的目标。因此,总结郭沫若的一生,他实是一个富有激情、真诚、坦率的作家和学者,是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代史学大师。

最后要介绍的“四堂”之一是董彦堂。

董作宾(1895—1963),1895年3月出生于河南南阳。原名作仁,后改作宾,字彦堂,又字雁堂,别署平庐。董作宾出身贫寒,但通过自身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与甲骨文有关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中,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古年代学等方面都很有造诣,成为我国近代甲骨学、考古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

1928年,是个对董作宾和甲骨学而言都值得纪念的年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筹备处于广州成立,董作宾被聘为通信员,暑假时,他受“史语所”之命赴安阳调查甲骨文字出土情况。通过调查,他认为甲骨尚未挖掘完,紧急呼吁不要再使国宝受到损失,也不能再让国宝流散到国外,正式发掘刻不容缓。董作宾的报告终于促成了大规模科学地发掘殷墟。这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殷墟试掘工作,得甲骨七百八十四版。从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史语所”共对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董作宾是第一、五,九等三次发掘的主持人,第二、三、四、六、七等次发掘的参加者,并监察了第十一、十三次发掘。其间,董作宾于1930年又参加了山东古迹研究会第一次发掘城子崖遗址的工作。这些考古实践,大大丰富了董作宾的治学材料,形成并拓宽了他在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不断取得学术上的新成果。

自1928年科学发掘殷墟之后,大量甲骨新材料出土,近代田野考古方法被引入甲骨学领域,研究方法渐趋科学化,这一切使得甲骨学从“金石”阶段逐渐向历史考古学方向发展,这是与董作宾等甲骨学者的长期努力分不开的。

在参与发掘的工作中,董作宾将殷墟发掘所得的甲骨文辑为《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二书共著录甲骨一万三千余片,开创了著录科学发掘所得甲骨文的新体例。董作宾为甲骨文的刊布作出了贡献,丰富了甲骨学研究的资料。

在史语所的发掘过程当中,董作宾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他的甲骨文断代学说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1933年,董作宾出版了著名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这是一篇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董作宾在书中订立了甲骨文五期分期法及十项断代的标准体系,虽然该体系不够完善,但却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董作宾还另辟研究领域,以大量甲骨文材料为基础,在1934年到1943年这十年间,投入了对殷代历法的研究。1945年,巨著《殷历谱》的出版,就是这一研究的总结。董作宾在《殷历谱》中使用综合研究的排谱方法,也即是把大量见于同一片和不同片甲骨上的有关卜辞,按占卜日期排列起来进行研究,并整理出了“五种祀典”制度。他复在“分期”基础上提出了“分派新法”,这也是对“分期”的改进和补充。董作宾的结论尽管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他推动了甲骨文的断代和礼制等的研究。尔后,他又完成了《西周年历谱》(1952年)和《中国年历总谱》(1959年)等年代学著作。

董作宾把一生精力献给了学术事业,给后人留下了十多种专著和二百余篇论文,内容涉及甲骨学、古文字学,历法、殷商历史及语言学等方面,文集有《董作宾学术论著》(世界书局,1962年)和《平庐文存》(艺文印书馆,1963年)。董作宾的专著和绝大部分文章都收入了《董作宾先生全集》(艺文印书馆,1978年)中。

三、从诗人到古文字学家

陈梦家(1911~1966)是我国古文字学史上又一位大师。早年他曾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之后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陈梦家1911年生于南京的一个牧师家庭,祖籍浙江上虞。他十六岁时考取中央大学法律系,并且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跟从著名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学写诗,1931年初,成名作《梦家诗集》出版时,诗人尚未满二十岁。他还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中坚力量。

同类推荐
  • 魅惑之源

    魅惑之源

    本书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什么是艺术吸引力、艺术吸引力的功能价值、艺术吸引力的发生原因、罕有化艺术吸引力、陌生化艺术吸引力、极端化艺术吸引力、真型艺术吸引力、假型艺术吸引力等。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实践篇·学生楷书字帖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实践篇·学生楷书字帖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收藏的江湖

    收藏的江湖

    本书采用大量现场实景图片及犀利精准的文字纪实方法,对收藏领域里的现状、群体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曝光,并以专业的角度给予分析和阐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拍卖、一个个假专家的道貌岸然、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古玩诈骗、一座座山寨博物馆的惊天骗局、一场场真假难辨的“国宝”之争。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货币起源及金属铸币出现的时间是古钱收藏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有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记述,但这些记述大都是捕风捉影之谈,缺乏确实佐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学科也不断出现。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学科——古钱学诞生了,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部门,它对历史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有着重大意义。
  •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本书主要以新世纪陆、港、台电影为研究对象。卷上主要是对《人再囧途之泰囧》《西虹市首富》《十二生肖》《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影片的评论,以及对一些电影现象的讨论。卷下则是对三地电影的深度观察,涉及大陆的合拍片、港台电影和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的专论。全书为作者多年来从事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
热门推荐
  • 对不起,承诺的泡影

    对不起,承诺的泡影

    在空荡荡的走廊,任由身体一点点慢慢滑落的赵暖薇觉得此刻寒风凌冽!直到有一声音出现才将她慢慢的带回现实。“如果失恋算是世界末日,那以往我也真是太抬举你了”男子皱着眉用他那迷死人不偿命的桃花眼愤恨的瞪着薇薇。当赵暖薇回过神来听这句话时,那男子霸道的吻随之落下!‘唔--唔--这是什么情况啊,我的初吻!啊!!这个人是神经病啊!谁来救救我啊!’任由赵暖薇怎样挥舞着小手也没有任何作用!天知道她只是喝多了站在走廊清醒清醒,却遭遇了大色狼!!!
  • 寒凉知暖意

    寒凉知暖意

    五年前。“安暖,你有梦想吗?”“还没有。”“可我有。你知道吗?梦想和理想是不一样的,梦想是你最想的,而理想是你最适合的。我想研究物理。但这只能是梦想。”“寒凉,我有梦想了。”我的梦想就是让你的梦想成为理想。五年后。“暖暖啊,寒凉伤的不仅仅是他的腿,还有他的心。”“寒凉,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宋女士,请放开你的手。”“寒凉,我认识的一个医生能治好你的腿。”而我能治好你的心。
  • 傲娇竹马之翟夫人要上天

    傲娇竹马之翟夫人要上天

    “尘哥哥~”她对他撒娇“要吃肉……”“好”“尘哥哥~想吃糖”“买”“尘哥哥~我要开公司”“我投资”某男人抱着怀里的软娇娘宠溺地说没几年,“妍妍~跟哥哥回家好不好”“好”女孩儿一边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口齿不清的应道这么简单居然就把国民影后带回了家?一众网友:这俩什么时候搞上的?男方家长:诶呦呦,可算把我的乖宝贝儿娶回家了!女方家长:咱家猪终于会拱白菜了!男:老婆~女:哈?谁啊?群众:【一脸黑线】----------------女主性格多变,可盐可甜可成熟可娇可冷可蠢萌可直爽可做作可绿茶全能型女主禁欲系男主甜宠系爽文对十八线绿茶女明星:对垃圾,我一般是避而远之,可垃圾非要粘着我,别怪我让她痛不欲生……对帅的惨绝人寰的老公:算了吧~这位姐姐应该不会喜欢我的吧【哕】(甜宠苏爽文喔,这波不亏)腹黑竹马套路小青梅?敲甜?
  • 窃心者

    窃心者

    “老天也要坑我啊!”“做坏事的人多了,为毛只针对我一个人啊!”“我嘞个天坑~!这是哪里?”看盗贼的升华,残酷社会打造出的少年盗贼,在一次“交易陷阱”中,陷入困境,山穷水尽。万万没想到的是,少年竟然踏入了虚空……学会了许多玄妙的能力,也成功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这不是世界的bug,而是少年命运的转折,他能否走出走出梦魇,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 又被自家系统坑了

    又被自家系统坑了

    任清,二十三世纪啃老族一只。因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特点,被人称为“人精”某年冬天,任清在工作时听书睡着了。把一个简单的名字“火国”听成了“火锅”。在自家未完成系统的坑主作用下,穿进了一本要经历数万年剧情的小说中经历了女主数以万计岁月的虐文之路。
  • 叶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叶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一眼见你,万物不及。你是我唯一的唯一。——题记云城的天依旧很蓝,只是再也找……
  • 我的帝生

    我的帝生

    一个平凡的少年,偶然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了唯一一个皇位继承人,先皇突然驾崩,面对群狼虎视,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能否力挽狂澜,面对危机重重的世界,到最后会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民王者之我是野王

    全民王者之我是野王

    二十二岁的王夜,因为负债不得不放弃学业,和“xx联盟”某战队青训的机会。回家打工。而在奶茶店打工还钱的他,因业余时间无聊,喜欢上了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也是从那时起,每当timi的声音响起,他的眼神变了!他的人生,也变了!
  • 17岁那年夏天

    17岁那年夏天

    年少时的我们遇到的人,后来大多被风给吹散了。尽管以为长久的没有了联系,可云淡风轻的日子里还是会想起过往,想起他,想起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