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9700000011

第11章 陶行知的民主思想和教育人生(1)

陶行知(1891—1946)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活学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教育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陶行知,学名文濬,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前来读书。有一天下大雪,他赶到私塾时,老师已经开讲,便站在门外听老师把课讲完。这件事感动了私塾里所有的人,并在当地传为佳话。

1905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开始学习现代文化知识,接触西方民主思想。1908年,崇一学堂因堂长回国而停办,他被迫失学。第二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博习馆(预科),不久该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金陵大学,他成为金陵大学文科的一名学生。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返回家乡,担任徽州议会秘书。半年后,他又回到金陵大学继续读书。从此,他积极宣传民主思想,热心于社会活动。1912年,他因为研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1913年,在全校考试中名列总分第一,获江苏省教育当局的奖励。1914年,在金陵大学校长帮助下去美国留学,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获政治学硕士学位。第二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师从孟禄、克伯屈、杜威等著名教授,主攻教育行政、教育哲学和教育社会学等专业。1917年,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请回国担任教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课程,1918年代理该校教务主任。

五四运动以后,陶行知积极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华教育改进社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自任校长。1930年4月,国民党当局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由,派兵抓捕师生,查封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逃往日本避难。1931年,陶行知返回上海,担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申报》改革起了很大作用。“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方面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等组织,继续从事普及教育活动。1934年,他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他认为:

中国数千年错误的教育传统是“先知后行”,或者说“先学后做”,即王阳明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先行后知”,或者说“有行才有知”。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以表示与传统教育的决裂。

1936年,陶行知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受该会委托,他以“国民外交使节”的名义出访28个国家和地区,并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1939年7月,为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他在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他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他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进一步推行民主教育。1946年5月,陶行知回到上海,准备筹办上海社会大学。与此同时,他在中共领导下积极参与左翼知识分子发起的“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运动。不久,李公朴、闻一多遇害,陶行知做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

陶行知逝世后,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远在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也在唁电中说:“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可见无论是延安的共产党人、还是纽约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都对他给予很高评价。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他本是游学外洋,回国后做大学教授的人,竟然脱去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投身乡村要和农民打成一片。”其实,当年与陶行知志同道合者还有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在他们带动下,中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个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

关于陶行知的贡献,日本友人斋藤秋男的话比较准确。他说:“我非常推崇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鲁迅先生在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比鲁迅晚生10年的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儿童才能,开发儿童智力。……解放儿童的思想,发挥儿童的才智,让儿童做社会的小主人。他不愧为’救救孩子‘的勇敢的实践者。陶先生提倡儿童解放,是为了达到大众解放,达到民族解放,最后达到世界人民的解放。

陶先生的目标是远大的,境界是崇高的。他心中不仅有中国,而且有全世界。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人民的。”这番话让我想起陶行知关于“教人求真”的追求和“会考杀人”的呐喊。这一切,都与他的民主思想有关。

一 投身于教育事业

大约是1932年,陶行知参加太平洋会议后写过一篇短文。文章说:

“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这句警语的意思是:

“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就只是人的生命。”这句话对陶行知刺激很大,因此他气愤地说:“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

为什么中国人的生命就那么卑贱、那么容易“废掉”呢?陶行知认为这一切都与中国的教育有关。

其实,早在1914年,陶行知就在金陵大学的毕业论文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教育良,则伪领袖不期消而消,真领袖不期出而出。而多数之横暴,亦消于无形。……可见教育实建设共和最要之手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教育,才能消除人民的贫穷和愚昧,让他们变得富裕和聪明;只有教育,才能清除政党的偏见,给老百姓精忠报国的机会;只有教育,才能摆脱伪劣的“领袖”;只有教育,才能消灭残暴的统治;只有教育,才是建设民主共和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他认为,“今日当局者第一要务”,就是对人民“施以相当之教育,而养成其为国家主人翁之资格焉”。

1916年,陶行知在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推荐下,获得利文斯顿奖学金。为此,他致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J.E.罗素(J.E.Russell),一方面表示感谢,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投身于教育的愿望。他说:“三年前,我就选定了哥伦比亚大学,作为自己留学美国的最终目标。但由于经济力量不足未能及时来校就读。我终生唯一的目标是通过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个民主国家。看到我们共和国突然诞生而带来的严重弊端,我深信如果没有真正的公众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和制的存在。……我回国后将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为我国人民组织一套有效的公共教育体制,以使他们能步美国人民的后尘,发展和保持一(种)真正民主制度。

它将是唯一能够实现正义与自由的理想之国。”

为中国人民组织一套有效的公共教育体制,建立一个能够实现正义和自由的理想之国,是陶行知投身于教育的真正原因。

二 对于教育的理解

1918年5月,陶行知留学归来不久,在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发表演讲,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并提出师范生应该具备的六个观念:

第一,教育能改良个人的天性,能使恶者变善、善者益善,能使国民识别领袖的正当与否,能使贫者变富、弱者变强,因此教育是最有效力的事业,师范生应该“专心致志,抱定主义,以教育为专门职业”。

第二,教育可以让愚昧的人变得聪明起来,让幼小的人快快长大,让落后的人迅速进步,因此教育是一种快乐的事业。

第三,与大学、中学相比,小学和幼稚园的教育尤其重要。因此,大中小学的教员应该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应该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以学生之苦恼为苦恼。如果教师过于威严,让学生把教师当作阎罗或判官,就会失去办学的基本意义。

第五,教育是改良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学校应该与社会有密切往来,否则大家就不会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不是寺院或洞穴,教师也不是僧侣或隐士。

第六,不要把学校当作人生道路的临时客栈,也不要把教育当作职业选择的权宜之计。只要进入师范学校,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终身大事,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与此同时,还要有“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决心,要有世世代代献身于教育的精神。

陶行知的这些话,实在是至理名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迪。

1919年2月,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指出,世上的先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只会教书,结果是把学生当成了书架子、纸篓子;第二种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但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第三种是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他认为第一种最糟糕,第二种也不好,第三种最正确。此外,他还提出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一方面还要研究学问,以便让学生“多得些益处”。

同年4月,陶行知以《第一流的教育家》为题,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教育的认识。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

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这两种要素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紧接着陶行知指出:“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小惊大怪。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上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于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因此,他希望教育界的同人要有大胆的“敢于探求新理”的理想,要有“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的精神,要有“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勇气,要有“把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的干劲。

这一年7 月, 陶行知对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发表演讲,就有关“新教育”

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因此新教育要用共和精神,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注重启发、鼓励自治、唤起兴味、责成效率,“使学校成为一个小共和国”,使老师的责任“重在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学校里一定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受教”。

关于教育与名利、教育与金钱的关系,陶行知的观点也值得注意。

1921年7月,他在安庆暑期演讲会上发表演说时指出:“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1923年,他在《学问的要素——答程仲沂先生的信》中说:“我不承认财力是学问的要素。我以为,只要有志学问或是有志于女子的学问,经济的难关是可以打破的。”他还说“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那天天轻裘肥马,炫耀于同学之前的”纨绔子弟,是不会有真学问的。后来他还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今日教育之商业化,亦为不可掩饰之事实。师生间之关系,纯为知识之贩卖。此种商业化之教育,不仅根本有悖于教育原理,抑且使师生感情日相隔离,不能打成一片。”

陶行知的这些观点,对于那些把教育与金钱和名利联系起来的人们,是很好的提醒;对于那些凭借教育牟利、甚至提出教育产业化的人们,是严厉的批评。

三 对于学校的认识

陶行知是安徽人。南京离安徽很近,又是全国教育中心之一。五四运动后,安徽因学潮四起,所以当地学生到南京求学者源源不断。但由于受区域规定的限制,前来求学的安徽籍青年很难进入当地学校。1923年,安徽旅宁同乡会和旅宁同学联合起来,以恢复安徽人所办的“上江公学”为名,创办南京安徽公学,由陶行知出任校长。第二年年底,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提出自己的办学宗旨。他说:“我们学校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在与学生同生活、共甘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做的事,教职员应该一起做;让学生学的知人生识,教职员应该一起学;让学生遵守的规矩,教职员应该一起遵守。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感情,才能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认为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能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很大影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还说:南京安徽公学是一所贫穷的学校,因此“用最少的经费,办理相当的教育,是我们很想彻底努力的一个小试验”。此外,他提出要用科学的精神来追求真理,研究学问;要用美术的精神来改造环境,“现出和谐的气象”;要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处理一切事情。随后,他还反复强调师生同甘苦共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是改进学校教育的一大关键。

1926年9月,陶行知为《微音》杂志撰写《我之学校观》,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学校的理解和认识。

——学校是一个能教坏人变好,也能教好人变坏的地方。这地方既能叫人成龙,也能叫人成蛇;既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要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活学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大家要在同甘共苦中达到精神的沟通和感情的融洽,要共同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势,要在质疑问难中互相学习、互相感化。

——无论是校长还是厨师、校工,都各有各的学问。因此大家要虚心,要学而不厌,不断增进自己的学问。

——学校不是道观,不是寺庙,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要想改造社会环境,首先要改造学校环境。改造学校环境应当用“美术的精神”。如果学校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他们所谓改造社会环境就只能是自欺欺人。

——钱可以买许多东西,但是就如同买不来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花钱是买不来高尚精神的。高尚精神在自己身上。这种东西就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同类推荐
  • 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

    作者在这部传记中,想通过大量生动而翔实的史料,选择独特视角,描述这位伟大统帅大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所创建的辉煌战绩和他从一个列兵成长为俄军大元帅的光辉战斗历程。同时还要通过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揭示俄国政坛内部的尔虞我诈及宫廷中的骄奢淫逸。此外,还利用查找的史料介绍元帅的不幸婚姻和家庭生活趣闻轶事,以便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伟大统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莫轻离

    莫轻离

    崆峒掌门、二人的恩师夏侯信被控杀人,崆峒派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韩一尘和沈康踏上了寻证之路,旅程越久便有越来越多的谜团出现在二人眼前——阴错阳差,失去理智的暴虐夜晚,只让十五年的情谊骤然冷却。他向她道了一声“多谢”,仅仅二字,却好似相隔万重山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好,沈小白

    你好,沈小白

    前男友这种生物,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运气好了能炸出一锅爆香喷喷的爆米花,运气不好,能炸的你满脸开花。李弃就属于后者,我曾经以为我们会老死不相往来。谁知道后来不仅一起在一家公司待了五年,辞职后他又成了我的服务客户。我以为他有众多女朋友,我不过是沧海一粟;却没想到他从来都没打算放过我……他说我是第一个甩她的女生,所以他这辈子都不会让我交到男朋友。帅哥虽迷人,交往需谨慎,一旦遇极品,准备好鞋底。
  •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小学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统编版)》是一本中国古代寓言作品集,收录了《熟能生巧》《邯郸学步》《猴子捞月》等六十余篇寓言故事,每篇故事后附有“寓意点拨”。所选寓言故事简单而含义丰富,语言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到小寓言中蕴藏的哲理,从中汲取到许多智慧,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微风凉茶

    微风凉茶

    我叫伶俜,我的茶馆叫微风,卖凉茶,至于做茶的料,是一朵花,一株草,一颗珍珠......我存在于这个时空黑洞,你记忆中的气味,会带你找到我。
  • 乱世情劫:夫君太给力

    乱世情劫:夫君太给力

    武林中一片波谲云诡。龙寻该如何保重自己?在这暗藏汹涌的武林中为师报仇,保卫武林?颜若夕、颜若舞姐妹二人联手相抗蛮邦,究竟谁胜谁负?生死边缘的考验,真实与谎言的交替,鬼一是否还会坚信诺言,对若夕不离不弃?
  • 这个游戏能修仙

    这个游戏能修仙

    人分三六九等,宇宙亦如此。7749号宇宙,没有始祖,没有资源,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作为三无宇宙,唯一拥有的,就是生命。故事,从一颗叫地球的行星这里开始。
  •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作者(挪威)阿澜·卢。《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内容提要:我25岁,读着一个硕士,我被时间、空间、意义这些事情烦扰着。我知道的东西多得难以置信。我知道名字,年份。数以百计。我知道谁第一个上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谁导演了那些美国最蹩脚的肥皂剧。我知道当空气遇到机翼时,会在机翼上表面形成低气压,就是这玩意儿让飞机飞了起来。我知道亚里士多德讲的话是啥意思。我知道时间在太阳上会走得慢一点。我知道的实在太多了。我拿他们干吗呢?我当然可以去参加“杰帕迪只是竞赛”,奖品是希腊游。双人的。但是我没有女朋友。我只能一个人去。
  • 回梦阁:与上辈子的我相见

    回梦阁:与上辈子的我相见

    在给同学买生日礼物的时候买了一个水晶球,没想到带回家后,那个水晶球竟然说话了!从那以后,我的生活便发生了变化:只要擦拭一下水晶球,便可在过去和现代中随意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