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9700000009

第9章 潘光旦与自由主义教育(3)

接下来,潘对党的本义做了分析。他说,尽管民主政治的理论认为党是一个万不可少的现象,但是根据先哲的遗训和民族的经验,这并不是一个好字眼,也不是一种好现象。所谓“不偏不党皇道荡荡”、“君子群而不党”,以及历代的党祸、党争,都是最好的证明。我想,从字形上看,党(黨)字从尚从黑,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潘先生还说,这一理解并非中国所独有,比如在西方,“’党‘与’偏袒‘(party,partisanship)两个字还不是同一来源么?”正因为这样,他主张学生不要入党,理由是:第一,学生时代是一个人身心尚不健全,思想还在探索的阶段,所以学生入党无异于拔苗助长;何况党派内外的排挤、倾轧和争斗,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第二,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入党也是一个极不相宜的举动”。因为学校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在此之外又出现一个党的系统,则会破坏学校管理的自主权和完整性。第三,党与主义是互相依存的,信奉一种主义,“足以锢蔽人心,桎梏思想”,所以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考虑,青年学生也不应该入党。

在文章最后,潘先生承认青年学生对三民主义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但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打下一定基础。所谓“文法的学生应多习些自然科学,理工的学生应多习些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然他也承认,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后是否可以入党,那“就让他……自由抉择好了”。

八 自由、民主与教育的关系

抗战时,潘光旦曾经分别以谈论“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为题,做过两次演讲。后来他把两次演讲的内容合在一起,纳入《自由之路》一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民主和教育的基本看法,因此十分重要。

关于自由的问题,潘光旦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自由是生命的最大目的。无论个人还是社会,没有自由就不能保持活力,就可能“陷于死亡的绝境”。

第二,社会自由终究要建筑在个人的自由之上。一个建筑在奴隶经济上的社会,一个百分之一是独裁者,而百分之九十九是顺民所组成的国家,要维持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人的自由不是天赋的,是人为的,不是现成的,是争取的。

要争取自由,就需要教育;但由于教育早已演变成一种受人摆布的“填鸭子”式的灌输,从而走上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因此那些受过教育的人们,很难摆脱声色、货利、权势的诱惑。

紧接着,潘光旦对自由教育做了解释。他说:“自由的教育是与’填鸭子‘的过程恰好相反的一种过程。自由的教育不是’受‘的,也不应当有人’施‘。自由的教育是’自求‘的,从事于教育工作的人只应当有一个责任,就是在青年自求的过程中加以辅助,使自求于前,而自得于后。

大抵真能自求者必能自得,而不能自求者终于不得。’自求多福‘的话见于《诗》、《传》、《孟子》。孟子又一再说到’自得‘的重要,政治之于民众如此,教育之于青年更得如此。孟子’勿揠苗助长‘的政教学说也由此而来。先秦学人论教育,只言学,不大言教,更绝口不言训,也是这层道理。”

他还说,自由教育以自我为对象,以完成自我为目的。因此自由教育是“为己”的教育,而不是“为人”的教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他强调:这里所谓自我,“不是家族的、阶级的、国家的、种族的、宗教的、党派的、职业的……这并不是说一个人不要这许多方面的关系,不要多方面生活所由寄寓的事物,乃是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完成一个人,而不在造成家族的一员,如前代的中国;不在造成阶级的战士,如今日的俄国;不在造成一个宗教的信徒,或社会教条的拥护者,如中古的欧洲或当代的建筑在各种成套的意识形态里的政治组织;也不在造成一个但知爱国不知其他的公民,如当代极权主义的国家以至于国家主义过分发展的国家;也不在造成专才与技术家,如近代一部分的教育政策。”

由于时代的原因,需要对这段话解释一下。潘光旦的意思是说,自由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真正的人。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民主与教育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潘光旦说:

“无论我们对民主一词做何解释,它的最基本的假定是:每一个社会的分子,每一个人,必须有自主与自治的能力,如果还没有,至少要从事于这种能力的培养。……而所谓培养,岂不是就等于教育?”基于以上分析,潘光旦认为,从教育的立场看,只有一个民主的政治环境,才能孕育自由通达的教育;从政治的立场看,只有自由通达的教育,才能造就民主宽容的政治制度。基于以上认识,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政府应当尽量放松对教育的管制;第二,宣传与教育根本不是一回事,教育不要被宣传广告所蒙蔽;第三,学校要增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第四,要修正单纯重视技术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倾向。

九 教育为什么不是训练?

抗日战争后期,潘光旦看到阿尔杜斯·赫胥黎的《目的与手段》一书,其中有一章专门谈论教育问题,便把它翻译出来。战争结束后,商务印书馆以《赫胥黎自由教育论》为名出版了这本小册子,并把它纳入“新中学生文库”。潘光旦在“译者弁言”中介绍说,这个赫胥黎并不是《天演论》的作者汤姆斯·赫胥黎,而是他的孙子。老赫胥黎除了《天演论》之外,还写过《自由教育》等论著,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起过重要作用。尽管我们对小赫胥黎不大熟悉,但是这本书对于反思当代教育,同样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比如究竟什么是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约自汉代以后,中国就有“上施下效”谓之教,“养子作善”谓之育(《说文解字》)的说法。直到最近,我们还把教育解释为“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辞海》1980年缩印本)大家以为,教育是一种上对下、父对子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因此受教育者必须服从,必须听话。但是在阿尔杜斯·赫胥黎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一种“严峻的、有系统的、毫不能宽假的……泰山压顶式的训练。”他指出:倘若教育蜕变为训练,就会使青少年“产生一副黩武主义的头脑”,形成一种“对上专会顺从,对下专事陵暴”的双重人格。这种对上毕恭毕敬、对下作威作福的人一旦成为大多数,就会让独裁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强化其专制统治。因此他认为:“受此训练的无产大众从青年进而为成年之日,便是民主政治开始退步之时。”也就是说,把教育当作训练,是现代专制制度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早在1941年,潘光旦就在一篇文章中对教育与训练做过辨析。他说:从字面上看,“训是有言之教”,所以人们往往把“教”与“训”混为一谈;但是在“儒家讲教育的两大作品”《论语》和《学记》中,不但“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就“连教字也用得很省,……并且与狭义的教育没有多大关系”。相比之下,在“中国第一种的政治作品《尚书》

里,……(却)有55个训字”。可见至少在先秦时代,教与训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还说:由于儒家创始人认为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有效,因此在《论语》中有56个“学”字,在《学记》中有48个“学”字,远远超过“教”字出现的频率。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教诲。这说明“真正的教育不应有,也不会有训的成分”;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了。

那么,中国教育为什么会由主动变成被动,由启发变成训练呢?潘光旦认为这种变化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古代教育“理学与科举的流弊”,二是近代教育对知识的偏重,三是当代教育政治化、主义化的倾向。

与潘光旦相比,赫胥黎则是从西方近代史上探讨了教育变为训练的原因和危害。他指出,由于受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的影响,许多改革家认为一旦普及了初等教育,就可以让“这个世界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的是,普及教育不但没有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反而“替独裁政治和世界大战,做了一番清宫除道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赫胥黎认为这种状况的形成,与手段与目的背离有关。他说:如果你的目的是自由和民主,那么你就必须把获取自由的艺术以及自立自治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今你教他们的不是这些,而是一种非自由的训练,那么他们就只能学会媚上欺下的勾当。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通国的儿童都得接受一些纪律化的训练,都得受这种训练的折磨”,那就会使我们走进“水深火热的境界”。他举例说,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斯大林不约而同地反对蒙特梭利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就是要把教育变成训练。

看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并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症,实在是一件祸国殃民的事情。

十 为什么宣传不是教育?

除了把教育当作训练之外,把宣传当作教育,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赫胥黎说:“生活总须运用智慧,而智慧的运动必须自由。”但由于独裁政治需要绝对服从,因此“在独裁政府的眼光里,自由的智慧或智慧的自由是最大的敌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独裁者“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智慧压制到一个不能动弹的程度”,而宣传就是压制智慧的“不二法门”。他还说:“在独裁政治的国家里,一个人从孩提的年龄起,就成为宣传的对象,好比他成为军事训练的对象一样。他全部的教育过程事实上不是教育,而是宣传。及其一旦脱离学校,加入社会,他又进入了报纸、电影、读物与广播电台所合组的一个天罗地网,而这些东西又无一不受政府的控制,无一不是上好的宣传工具。再过几年以后,我相信这工具的清单里,也就是独裁者的武库里,还须添上一项电传照相。以至于电传的印刷机,凡属机关、家庭、公共场所,概须置备一具,从此,政府要传达谕旨,宣扬德意,可以比置邮传命还来得快,来得普遍。”可以肯定,如果当时已经发明了电视,赫胥黎也会对它的宣传作用感到惊讶。

潘光旦是1943年才看到赫胥黎这本书的,但是早在1940年,他就在《宣传不是教育》一文中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文章说:真正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智慧,并且具有使用这种智慧应付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迷信宣传的人却认为智慧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他们才有“改造社会、拯救人群的理想”和才能,其余绝大多数人只能接受他们的领导,顺从他们的意志。正是基于这一假设,当宣传者把自认为重要的理论和见解编成一套简洁的说法以后,其他人就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和执行了。难怪赫胥黎要说,在独裁者眼里,那些“善于盘诘的自由的智慧”最不利于他们的统治,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不要思考,不要怀疑,不要盘问。

潘光旦的文章触动了当局敏感的神经,于是昆明版《中央日报》马上发表社论,强调宣传就是教育。为此,潘光旦发表《再论宣传不是教育》,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见。他说,教育与宣传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启发,后者依靠灌输。但是当前从事教育的人却将二者混为一谈。于是所谓教育,就成了宣传;所谓教师,就成了宣传家,所谓学校,就成了“宣传家钩心斗角出奇制胜的场合”。至于教育界本来应有的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等品质,则无从谈起。

正因为如此,赫胥黎强调一定要让青少年具备一种抵御宣传的能力,否则他们就很容易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他还指出,学校以外的环境也有很大问题。比如那些无聊的刊物、无聊的广播和无聊的影片,不仅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像鸦片一样让他们上瘾成癖。这样一来,青少年就可能成为“环境的寄生体、社会的可怜虫、文化的赘疣、民族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触目惊心的大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告诫人们一定要让青少年“知道报纸、广播、影片所给我们的刺激,就其中一部分以至于大部分而言,是微笑里藏着的刀,蜜口中含着的剑,是饵底的鱼钩,是图穷的匕首,是广告家与宣传家的无上工具”。要想抵御这些外部刺激,除了相信自己的力量外,还要有解析的技术和质疑的能力。比如面对一个“春眠初醒”的妙龄女子为牙膏所做的广告,应该知道这个女子其实和牙膏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面对国家、民族等概念,要明白它的真实含义;面对宏伟的建筑、盛大的阅兵、冠冕的讲话、堂皇的文告以及严密的组织、高超的效率,也要看到它们与独裁政体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解析的技术和质疑的能力,其实是一种智慧的防身术,赫胥黎希望学校能把这种智慧的防身术教给青少年一代。但是他也知道,当大部分学校由国家直接控制的时候,这种希望很难实现。

十一 为什么听话不一定是好孩子?

“听话才是好孩子”,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读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论》之后,很可能会动摇这一观念。比如在该书第二小节“童年后期的教育”中,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婴儿对粪便的认识及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介绍了近代心理学家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奢蒂博士在《爱憎的由来》一书中指出,在婴儿稍微懂事之后,成年人对其便溺行为最好不要“过分的申斥儆戒”。这种不知清洁的儿童虽然不大惹人喜欢,但是他们长大以后,性格却比较“温柔宽厚,遇有不如意事,也不会和别人多争闲气”。这一研究成果告诉人们,如果成年人对婴儿“清洁的训练,略微放松一些,或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们的情绪生活便会安闲镇静得多”。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和谐相处。

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好相反。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才强国战略和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这很可能是许多独生子女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容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类推荐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4位画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四位画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官场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冶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原来乾隆

    原来乾隆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子,声名远播的乾隆帝似乎注定有着不平常的人生。身世之谜,生母之争,一世风流背后是怎样的挚爱?“十全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伟绩还是荒谬?谜团夹杂着正史,竟如层云,重重包裹。而究竟历史真相为何?隔着二百年的尘埃又该如何盖棺论定?本书作者以淡定客观的笔触,为我们剖画了一个真实而又多面化的乾隆。既非戏说,亦不避讳传奇,读来仿佛幽笪探秘,愈行景致愈妙。
  • 非常之人:20人的历史时刻

    非常之人:20人的历史时刻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形象,也许都只是在历史书写中不断被改造并始终在流变的虚像。本书聚焦20个在大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却被今人或高估、或扭曲、或黑化、或遮蔽的人物,如孔子、汉武帝、李广、杨修、司马懿、隋炀帝、宋真宗、元世祖、魏忠贤、年羹尧,通过在史料基础上提供新的观察视角,试图尽可能还原这些对各自时代历史产生了关键影响的人物,也尽可能还原他们所处的时代。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笼之间

    笼之间

    天使或者恶魔,死神抑或亡灵。这是一本关于命运的书。
  • 微微夏日

    微微夏日

    爱情勉强不来,即使先遇上你,可你的心里却没有我。。“我叫夏日,夏天的夏,夏日的日。”他(1)永远也忘不了她映着阳光的微笑:他(2)永远也忘不了他和她未完成的乐曲:他(3)永远也忘不了她拥抱他的温度:;他(4)永远也忘不了她背靠着窗台的单薄的背影:他(5)永远也忘不了她拳头的力量:他(6)永远也忘不了她莲步走来的风姿:而他*永远也忘不了她,她在心痛,而他*却挽着另一个女子的手进入礼堂。。。。“你还是要离开我吗?”。。。。。
  • 怪侠梦游异界

    怪侠梦游异界

    一个少年,奇怪经历、现实中他一个冷漠的人,他喜欢王者,喜欢吃鸡!可他到那世界后,还有奇怪奇遇…
  • 这个世界超奇幻

    这个世界超奇幻

    一款名叫《奇幻世界》的神秘APP在一天夜里悄然出现在网络上,人们渐渐发现这个世界似乎出现了不得了的变化,无数奇异生物仿佛一夜间来到了我们身边,起初人们以游戏的心态看待这些突然到访的来客,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才发现这些没有血条的奇幻生命,千奇百怪的特殊材料以及不可避免的伤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此“玩家”一词有了新的定义,一批仿佛游戏中一样以狩猎这些特殊生命、采集特殊材料、制作特有道具为生的特殊职业人群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

    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法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玲珑骰:相思引

    玲珑骰:相思引

    “小屁精,这好些日子不见,你还是如此蠢笨。都活了两世了,你的智商都被自己吃了吗?”这是某君见到女主后的第一句话。正如某君所说,这里讲述一只蠢女主的历劫作傻之路。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都是意外。ps:这是一篇都是狗粮的宠文(略)
  • 快穿之攻略男神需有道

    快穿之攻略男神需有道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在你的脑海中,你早就和他过完了一生。——萌萌作者菌苏苏破格完成了一百个炮灰逆袭任务,本以为就此打住,一死了之。没成想,万恶的系统竟然给她临时颁布新任务。无可奈何地答应,只是渐渐的,她沦陷了,甘愿就这样做任务……她是一个善良阳光又不完美的少女,待人真诚,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她不代表阳光,她就是阳光;他是一个独占欲极强,明明完美到爆,秒杀一切渣渣,却偏偏最缺安全感,害怕失去,愿意为她俯首称臣,付出一切,卑微到尘埃里。想死少女vs缺爱少年苏苏:无论是站着还是睡着,只要你我相爱,就是幸福的。男神:你是我最最珍贵的宝物,一旦你不爱我了,我的心就停止跳动了,就算活着也是死去的。PS:多款男神,总有你心水的一款。〖男女主双洁〗〖1V1〗
  • 异世界之混沌剑尊

    异世界之混沌剑尊

    此作品是作者首发产品,希望读者多多支持,本书以重生为题材,书写了少年们在学院的热血......
  • 半山烟雨半城锦

    半山烟雨半城锦

    “你没事吧?你不会躲啊?怎么这么傻啊?”“……”你也挺傻。“喂,你是瞎子啊,怪不得……”“……”你也好不到哪去!“连筑基都不行还敢逞强,以后你在被欺负,我就在旁边看着,看你还逞到什么时候”“……”你要是不突然滚出来……“啊啊啊!诶?这是那儿啊?”“赶紧从我身上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