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3000000013

第13章 总论(12)

痰饮来源于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病因。痰与饮同源同类,但痰成之后,常变动不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而饮邪多留积于体内某一部位,二者致病的特点有其共同的一面,亦有其各自的特点,现将其致病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无处不到,阻遏气机

痰饮源于津液失布,停聚变化而成,其特点为随气流行,无处不到,无处不害,内则五脏六腑,外则四肢百骸。

《医述》一书中王隐君更详细地分析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为喘、为嗽、为呕、为泻、为眩晕心嘈、为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满膈塞、或胸胁漉漉如雷鸣,或浑身习习如虫行,或身中结核不红不肿,或颈成块似病非病,或塞如咽喉状若杨梅,或出于咯吐形若桃胶,或胸臆间如有二气交纽,或背心常作一点冰冷,或皮间赤肿如火,或心下寒痛如冰,或一肢肿硬麻木,或胁肋癖积成形,或骨节刺痛无常,或腰腿痠疼无力,或吐冷涎绿水黑汁,或梦烟火剑戟丛生,或大小便脓,或关格不能,或走马喉痹,或齿痛耳鸣,以至劳瘵、癫癎、失音、瘫痪、妇人经闭、带下,小儿惊风搐搦,甚至无端弄鬼,似祟非祟,悉属痰候。”这些医家的论述,可以充分看出痰饮为患随气之流行,亦是无处不到,无处不害。尽管在具体的表现上,随气之流行而病,痰与饮是不一的,但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读医随笔》中云:“至于患饮之人,必兼有痰,患痰之人,亦或有饮,二证每每错出。”痰饮在体内产生而为患,随气流行,其留伏阻遏,又必然阻滞气机而为病,如痰饮阻肺,由肺气失于宣降,常见胸闷、咳嗽、气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等证;饮留胃肠,则传导失常,胃失和降,常见恶心、呕吐、腹胀肠鸣等证;饮停胸胁阻滞气机,常见胸胁胀满,咳而引痛等证;痰气郁阻咽喉,则见胸中梗阻,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等证;以及痰阻胸痹证、痰热结胸症、痰阻大肠症等无不与痰饮阻滞气机相关。《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云:“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项,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因此,治疗痰饮病证,常加入行气之品,意在调畅气机,气行则痰饮自清,从调气着手成为祛除痰饮治法中的主要一环。

2.痰饮凝聚,遏伤阳气

痰饮为水液停积,凝聚变化而成,水液的代谢主要依赖肺气的宣降、心气的推动,脾阳的健运、肾阳的温煦,肝气的疏通。如果脏腑的阳气偏盛,或阴寒内盛,水液不能正常疏布,则生痰聚饮。

古人有“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以及“痰为阴邪,非温不化”之说,足以说明痰饮乃阴冷之邪,遇阳则温则消。祖国医学认为“阴盛则阳病”,所以,痰饮常可遏伤人体阳气,以致清阳不展,而见嗜睡、困倦;体倦乏力,恶寒,甚为冷痹。因此,临床上治疗痰病饮证,要注意扶助人体阳气,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忽略痰之热化,以及合邪为病。

3.痰饮挟瘀,蒙塞清窍

痰饮乃津液之变,瘀血乃血液凝滞,二者均为病理产物,又同是内在致病因素,是阴精为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由于津血同源,所以痰瘀为病,经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古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瘀血即久,化为痰水”之说。

临床上常见痰阻则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痰滞日久,必致血瘀;瘀血内阻,久必生痰,致痰瘀相关为病。

痰浊形成之后,随气血而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经脉,若痰浊壅塞,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致气血阻滞,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

《丹溪心法》中明确指出:“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因此,临床上要在治痰的同时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尤其是久病顽痰的患者,切勿忽略“痰挟瘀血”之性,治疗中要合理佐用活血化瘀药物。

4.错综复杂,为病多端

痰饮之成关乎脏腑气化功能失常,痰成之后,变动不居,多积聚而为患,其为病变化多端,错综复杂,因而前人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夫痰乃饮食所化,有因外感六气之邪,则脾、肺、胃升降之机失度,有因多食甘腻肥腥茶酒而生者;有因本质脾胃阳虚,湿浊凝滞而生者;有因郁则气火不舒而蒸变者;又有肾虚水泛为痰者,此亦因土衰不能制水,则肾中阴浊上逆耳,非肾中真有痰水上泛也。更有阴虚劳证,龙相之火,上炎烁肺,以致痰漱者。”所以,各种不同的成因导致临床表现的病证都是不同的。

清·何梦瑶认为:“津液受害化成痰饮,积久聚多,随脾胃之气以四讫,则流溢于肠胃之外,躯壳之中,经络为之雍塞,皮肉为之麻木,甚至结成案囊,牢不可破,其患固一矣。”

朱丹溪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然痰在皮里膜外,则遍体流行,肿而色白,滞而不痛。宜导达疏利。痰因火走,则体多小块,色红痛甚,流走不定,宜解毒清火为主”。张景岳说:“痰在周身,为病莫测,凡瘫痪瘈疭、半身不遂等证,皆伏痰留滞而然”。

任何疾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除了疾病的本身影响脏腑而生痰邪外,还可触动宿痰,兼杂致病,临床辨证当中,常有“风寒挟痰”、“风湿挟痰”、“气虚挟痰气”、“阴虚挟痰”、“阳虚挟痰”、“血虚挟痰”等。若在临床上也常常遇到久治不愈,或收效甚微的病例,而在其原来治疗的基础上,佐以化痰之药,而获奇效,此即百病兼痰之故也。

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水湿痰饮皆由体内津液积聚而成。随其重浊粘腻之性而致病则表现为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痰饮之产生是人体的阴阳气血已有不足,再由外邪诱发,或由内伤加剧。痰饮既然形成,也会因祛邪之力已弱而不易速去,尤其是在通调、排泄功能失常之后,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邪容之后,则留着不去,这形成了水湿痰饮致病过程的一大特点,临床痰饮致病亦确实是这样。

《温病条辨》中云:“水谷内蕴,肺虚不能化气,脾虚不能散津,或者形寒饮冷,或者酒客中虚,内外相合,客邪既从表入,而伏邪又从内发也”,及至化热之后,“热处湿中,湿蕴生热,湿热交混,非偏寒偏热可治。”

《不居集》中云:“虚损之人,未有无痰者也。然五痰、五饮,症各不同,治亦迥别。”虚损不复,又患痰饮之疾,虚中夹实,虚实夹杂,加上治疗时处方用药治虚则碍实,治实则碍虚,故不能很快痊愈。

(二)导致痰饮的因素

1.饮食生活因素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如饮食不节,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受纳腐熟,则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亦是痰饮形成的原因之一。因饮食而生痰饮者,主要有饮食不节,或暴饮过量,或恣食醇酒,或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或饮食偏嗜,以上原因皆能损伤脾胃,而致胃不降浊,脾不化湿,水湿不化,变生痰浊。饮食不节,饮食自倍者,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食滞过久,郁而化热生痰;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误服毒物者,致脾胃受伤,或劳役过度时饮水,脾胃衰弱,导致水饮内停,湿浊不化,痰饮内聚;至于偏嗜肥甘厚味者,更易助湿生痰,体质丰腴,嗜酒好烟,可以积热酿痰。

《景岳全书》所说:“饮食之痰,亦有不同,有因寒者,有因热者,有因肥甘过度者,有因酒伤湿伤脾者,凡此皆能生痰。”朱丹溪也说:“痰之源不一……有积饮而生者,有多食而生者。”此外,环境因素、房劳吸毒、药石乱投,亦为变生痰饮之诱因。

2.内伤七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表现。七情内伤,亦即以上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七情过激或不畅,一为影响气机,造成气机逆乱;一为影响五脏功能,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津液失于输化,停饮生痰。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记载了“七情扰乱,郁而生痰”之论。如抑郁忧思,气机不能舒畅,一则伤及肺脏,一则肝气郁结,进而子病及母,木不疏土,则脾不化湿,聚湿生痰。

《景岳全书·卷三十一杂证谟·痰饮·论治》云:“郁痰……兼怒者,宜抑肝邪,郁兼忧者,宜培肝肺。”“木郁生风,本肝家之痰”,“郁痰……兼怒者,宜抑肝邪。”

《医门法律》指出:“多忧者,伤脾气内郁,而食亦不化,气食痰饮,互结成瘀。”又如暴怒伤肝,肝木郁滞,气机不畅,三焦不利,水液代谢失常,而生痰饮水湿;或肝郁化火,火盛灼津,或阴液亏虚,肝不易郁,肝火易亢,皆可炼液为痰。

《证治汇补》亦曰:“惊怒忧思,痰乃生焉。”此外,暴喜伤心,心气缓散不收;悲伤过度,耗伤肺气,致宣降失常,水道不利,惊恐过度,气机逆乱,肾虚不固,水不归源,皆能导致痰饮内生。

皆说明内伤七情,气机逆乱,气化不能是导致痰饮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脏腑功能损伤

脾、肾、三焦之气化功能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更为密切。脾胃居于中焦,为后天营养之本,水液升降之枢。脾为湿土之脏,“脾气散精”主司运化水湿,如果脾土薄弱,以致脾失健运,或升降功能失调,水谷精微“化失其正”,清者难以上升,浊者难以下降,留于中焦,停滞隔间,内积为饮,凝聚为痰。

朱丹溪认为:“脾气者,人身健运之阳气,如天之有日也,阴凝四塞者,日失其所,理脾则如烈日当空,痰浊阴凝自散。”

《景岳全书》指出:“若使脾强胃健,如少状者充,则水谷随食随化,皆成气血,焉能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还指出:“脾家之痰,则有虚有实,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虚也。”

《诸病源候论·卷三·虚劳病诸候·虚劳痰饮候》亦指出“劳倦之人,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为痰饮也。”由此可见,大多数医家都把脾作为水湿痰饮产生之源。这不仅从证候表现上可以看出,而且可以从大量病例治疗从脾论治而取得显效得到证实。即脾胃的功能失调,是痰证发生发展的根源。

肾处下焦,为真阴真阳之寓所,为先天之本,气化之动力,主调节水道而司开阖,习称水脏,五液皆属于肾,脾肺两脏也要源于肾之精气的温养,才能发挥作用。

《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对三焦通调水道功能的论述。因此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道不通,聚而为痰。

《景岳全书》亦指出:“木郁生气,本肝家之痰。”由此可见,肝之疏泄功能失调,也是痰症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水湿痰饮内生,亦导致气机不畅而成为引起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心为火脏,主血脉司运载,心之阳气不振,不能推动血液、津液运行,津液随之迟滞内聚,又因心阳不振,津液又失却温化,致停而为饮,聚而生痰;若心火炽盛,则又能灼津成痰;心血瘀阻,瘀血又能化水,水积成痰;七情伤心,气机郁结,血滞津停,亦可变生痰浊;此外,由于心之气血不足,他脏之痰乘虚入心,变生痰证,可出现常见的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痰热扰神等证;以上均是心之功能失调,饮聚、痰瘀遂生。“盖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

《圣济总录》所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均,则能宣泄水液,行入于径,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宜行,聚成痰饮。”肝司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之升降,三焦之通调,都要依赖肝之正常疏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通畅,气行津亦行,肝失疏泄,则气滞津液停聚而成痰饮;或见木郁乘土,脾失运化,聚湿生痰;或木郁化火生风,酿成痰浊。

《丹溪心法》中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证治汇补》指出:“心血一虚,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聚心位,此惊悸之所心肇端也。”

《金匮要略心典》中讲道“阳痹之处,心有痰浊阻其间。”痰浊内生,而又使胸中气血运行失常,气滞则痛,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病变。

故《景岳全书·卷三十一杂证漠·痰饮治论》云:“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致之。”它们之间,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它脏,加重病情。如肝失疏泄,郁滞成痰;肝失疏泄,又可影响脾胃之升降运化功能,以致湿聚生痰,加重病情;肝失疏泄,亦能导致三焦通调失职,水道不利,从而加重痰饮病证。脏腑的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痰饮的发生,痰饮即成,又反馈作用于相关的脏腑,加重脏腑的功能失调,导致痰饮证进一步发展。因此,临床上治疗痰证,既要急去其痰,又要照顾到相关的脏腑免受其害,因为脏腑功能正常,是杜绝痰饮发生的根本。

4.瘀阻生痰

血液与津液皆属阴类,化生于饮食水谷。瘀由血滞,痰因津停。瘀血内阻,每易影响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阻滞,妨碍气化,导致津液的输布失常,停积而变生痰饮。

在痰饮的发生方面,机体内部适应各种动因的能力降低,或在体质上的某些缺陷都是发病的关键所在。认识痰饮这一病理产物的形成过程,对控制这些病理产物,并防止其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二节脾胃病的病机研究

病机乃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总体来说,离不开阴阳失调,邪正盛衰,气血失和等病机变化的基本规律。《素问·至真要大论》首先提出了“病机”的概念,强调医者要“审查病机”,“谨守病机”,并把许多种病机扼要的归纳为“病机十九条”。《类经·十三卷》云:“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病变所由出也”是说病机乃病证发生的缘由、机制,“变”表明病机有不断变化的特征,“要”提示病机是把握疾病本质的要领。

一、脾病病机

脾病病机,主要表现在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或障碍,脾失升提及固摄,气机紊乱等方面。其常见症状:腹胀腹痛,泄泻便溏,浮肿,内脏下垂,出血等。

(一)实证病机

1.湿热蕴脾湿热蕴脾是指湿热病邪郁滞中焦,致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的病机变化。

【原因】由于夏季炎热多雨,湿热相合,侵袭人体,或夏日冒雨涉水,外感湿邪入里,蕴郁化热,或嗜食肥甘,酒酪过度,助湿生热所致。

【临床表现】脘腹痞满胀痛,泛恶呕吐,纳呆,口苦粘腻,口干不欲饮水,或饮即呕吐,便溏或不爽。

本证是湿热之邪阻滞气机,影响脾胃升降功能,造成清者不升,浊者不降,则可见脘痞腹胀,呕恶纳呆,口干不欲饮或饮入即吐。

2.寒湿困脾寒湿困脾,是内湿阻滞导致脾阳虚衰的一种病机变化。

【原因】饮食生冷,伤及中阳,寒湿停滞中焦,或脾阳素虚,寒湿内盛,脾阳被困,或冒雨涉水,居住潮湿而寒湿内侵等所致。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纳差,口中粘腻,便溏,头重如裹,肢倦困重,面目皮肤发黄或面色晦黄,或肢体浮肿,尿少,或妇女白带增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内盛,湿聚成饮,停蓄中焦,阻闭清阳,而见头晕目眩。湿泛肌肤,则肢体浮肿尿少。湿浊下注,则妇女带下增多。寒湿困脾,最易发生脾阳虚证。寒湿发黄,久蕴不解,进而影响血行,久则成癥积。

(二)虚证病机

1.脾阴虚脾阴亏虚,是指由于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或因外感暑湿燥邪及六淫化火,临床以大便干结,口干口渴为主要表现。

【原因】外感暑湿燥邪及六淫化火,伤阴未复,或情志内伤,五志化火,或失治误治,过用温燥,渗利太过等,损伤脾气,导致脾不化津,阴液亏耗的病机状态。

【临床表现】饮食不化,食后腹胀,大便干结,口干口渴,皮肤干燥,肌肉消瘦,手足烦热,唇红干燥。

同类推荐
  • 宝贝生病妈妈治

    宝贝生病妈妈治

    宝贝身体不舒服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送医院治疗。其实,一些孩子常见的疾病,只要不是急症,有时妈妈完全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治疗,效果不错,孩子也不受罪。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呢?有很多西药、中草药和其他天然制剂都可以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在家庭治疗中使用,你知道怎么用吗?妈咪们快快仔细看过来吧。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 30分钟读懂《糖尿病密码:逆转II型糖尿病其实很简单》

    30分钟读懂《糖尿病密码:逆转II型糖尿病其实很简单》

    II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通常意义上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疾病。詹森·冯博士对此持不同意见,通过解读I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密码》一书将为你揭示为何医学上惯用的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治疗最终都会疗效渐微,以及如何用简单的操作方案就是防治糖尿病,一切都要从源头开始。本书是其摘要总结,为你快速梳理原书脉络,掌握关键内容。
  •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特点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的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

    近年来,我省各大医院的临床营养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临床营养科(室)在组织建设、管理、医疗、教学、人才培养、医疗科研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能力降低,成为医院医疗服务“木桶”中的“短板”。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受省卫生厅的委托,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组织省内部分专家编写了《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希望从体制上、工作内容及流程、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人员配备要求及管理、设备仪器、房屋建筑以及质量监督标准等全方位的进行统一规划。
热门推荐
  • 怪大学

    怪大学

    各种奇怪的人,进入了学校,结果发现一场阴谋,各路奇怪的学生干掉了幕后主使!
  • 豪门盛宴:独宠蔷薇

    豪门盛宴:独宠蔷薇

    李蔷薇知道自己很讨人喜欢,但能不能不要这样依赖她啊,走到哪跟到哪,烈焰门最高首脑应该很忙才对,每次趁着空闲从世界各地飞过来,见缝插针的享受难得的狂野热情。十六岁美丽的少女,烈焰门火部老大,个性鲜明,艳如蔷薇,和自己最顶级上司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炽热的火焰,熊熊燃烧着她,让她再无处可逃。等两人成为彼此的唯一后,游戏才真正开始……
  • 械武变

    械武变

    转变天下武学,此间械化万物。屌丝青年冷凌风意外穿越,获械魔圣臂,寻遍榜上本源!以一人之力霸道诠释所谓邪恶、所谓正义……男儿当自强,美女别靠近。身贫不为耻,银子算个屁。闲得慌的莫惹小爷,否则分分钟转化个核武器玩死你!<顺手加入书架,你也顺手牵走了一份好运气。>
  • 给你万千宠爱

    给你万千宠爱

    给你万千宠爱,只因你是我的唯一。烟花易冷,我们易散。珍惜彼此,就算烟花冷了,至少还有你在身边。告诉你的心意吧,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趁你还年轻,他还未老。【每周二更新】前面写的不好,到后面会慢慢好起来的,谢谢读者的支持。
  • 医巫法则

    医巫法则

    好不容易接受了自己变身的事实,并准备放飞自我的陆白,却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所穿越的世界,竟和前世一本火爆全球的连载漫画——《巫师大陆》如此相似。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自己所穿越附身到的漫画人物,居然是一个连面都没露就被炮灰掉的龙套角色。这是一个小龙套抢饭碗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女巫师在异界苦苦求生的血泪史。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躲在黑暗角落里的光

    躲在黑暗角落里的光

    十年前……在A国豪门一场盛宴上的乔家千金乔一因为无聊正巧看见喜欢的乔木树上便坐着看星星,但同样无聊坐在上面看星星的慕容易遇见乔一两人约定十年后还要在一起看星星。但是八年后…因为一场意外慕容易深恶痛恨乔一。二年后…被迫订婚?意外怀孕又意外堕胎?车祸?眼角膜?韩奕的利用和慕容易百般刁难乔一,但乔一还是依旧还是深信慕容易没有忘记十年前的约定……两人以后会怎么样呢?四月四号敬请期待!
  • 甜婚蜜爱:总裁大人惹不起

    甜婚蜜爱:总裁大人惹不起

    宋如初死缠烂打,终于把陆影帝给睡了。只可惜,他对她并没有什么感觉。终于有一天,记者问:“陆影帝,请问您和这个十八线小明星是什么关系?”陆影帝:“我和她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每天晚上我们都睡在同一张床上而已。”宋如初:“你竟然会这么说?”陆影帝:“再不说我儿子都快生出来了,难不成你让别的男人做我孩子的爹地?”结婚前,宋如初绞尽脑汁和他睡,结婚后,她想睡觉都难……
  • 苍穹战纪

    苍穹战纪

    仰望星空,发现无数璀璨注视着我,无端的命运之线在这里纠结。陨落、重生、不死……我和我的剑站在洛克尔高耸的山峰上,英雄的热血在我脚下流淌,年老的法师吹响了骨龙号角,蒙塔莎的暗夜精灵用纯洁的目光,穿透自然……光辉从虚空中洒落,我沐浴着它,巨大的王座下,生灵万物全皆臣服。远古的神祗原来并非不朽,传承的记忆在这里绽放。脚踏大地,我说:“若愿相信,夜空终会坠散洗去罪愆的雨和指引前行的光。”旋转因果之轮,我,布万加·雷洛·加西亚,里瓜多尔的守护者,无冕之王!剑指苍穹,永生不朽。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公司卷一(下册)(第二版)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公司卷一(下册)(第二版)

    本书所选案例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主,同时,精选了部分最高人民法院直接裁判的具有指导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件争议焦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后形成的并为裁判结论所确立的规则,是案例的核心内容、灵魂所在,对法官在同类案件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具有启发、引导、规范和参考作用。作为本书核心内容,突出对所提炼裁判规则解读的指导意义,以超越个案审判的视野,研究案例所体现的法律规则、法律原理、法律精神以及裁判方法、裁判理念等核心价值,达到将裁判规则适用于类案的效果。对与裁判规则相关联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阐释裁判规则的精髓,推动对法律的理解、阐释与适用,从而拓宽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