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3000000012

第12章 总论(11)

《医醇賸义·卷二》亦云:“恐则气馁,骨节无力,神情不安”;《景岳全书·阳痿》云:“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之痿,亦其验也”,指出惊恐伤肾,肾失封藏,宗筋不举,精关不固,可致阳痿、早泄等。而万密斋则认为,“恐气所至,为破胭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绿水,胆破也。为面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脱颐。此皆肾病,乃恐则气下之症”。

(7)惊则气乱:气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动力。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故《素问·经脉别论》指出:“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素问·举痛论》亦云:“惊则神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若孕妇受到强烈的惊吓,则会惊动胎气,引起胎动不安,或令子病颠疾,故《素问·奇病论》称颠疾为胎病,认为“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格致余论·相火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流溢恒动之气,升降出人,无处不到,内而脏腑,外至肌肉皮毛,共同完成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

《保命歌括·卷之七》指出:“惊气所至,为潮涎,为目睘,为口呿,为痴痛,为不肖人,为僵仆,久则为痿痹。此心病也。……心主惊,乃惊则气乱之症”。惊恐皆为肾志,肾主封藏,开窍于二阴。过度惊恐,使肾气受损时,封藏失职,则见大、小便失禁,或遗精、滑精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卒受惊吓,神不归宅,则见慌乱无措,心悸不宁;或因神无所附,而见沉默呆痴,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的癫证;亦可见狂言骂詈,躁扰不宁的狂证。

3.气机紊乱

情志刺激对气机的影响,虽然有气上、气下、气郁、气结、气缓、气消,气乱之分,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气逆、气郁、气下三种基本形式。

(1)气郁:指气机郁结。《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篇曰:“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诸病源候论·卷十三·结气候》指出:“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华佗《中藏经·卷中》云:“愁忧喜思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形气渐衰,则邪气愈盛。”李用粹亦指出:“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嗝,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证治汇补·卷之二·郁证章》)。

赵献可在《医贯》中提出:“七情内伤,郁而生痰”;《症因脉治·卷二·内伤痰症》云:“七情所伤,易成郁结,肺气凝滞,闷郁成痰,皆郁痰之因也”,“怫郁气逆,伤其肺道,则痰凝气结”,可致内伤胸痛;《金匮翼·卷三》亦云:“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遂成噎嗝”,“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败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咳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

(2)气下:是惊恐影响气机的反应。临床可表现为晕厥,大、小便失禁,早泄、滑精等。《素问·本病论篇》日:“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灵枢·本神》亦云:“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若卒受惊恐,肾气下泄,精血不能上充元神之府,髓海空虚,则致昏仆、不醒人事。

(3)气逆:是指因情志刺激导致气机逆乱,当降不降者。情志怫郁,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则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呃逆不止,或呕吐鲜血。《景岳全书·呕吐》云:“气逆作呕者,多因郁怒致动肝气,胃受肝邪,所以作呕”;《症因脉治·卷二·衄血论》亦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逆,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

4.加剧病情

《脾胃论·卷中·三焦元气衰旺》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暝;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悗,……此三元真气衰惫,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加之以喜、怒、悲、忧、恐,危亡速矣”,揭示出情志过激是加剧病情诱发险症的重要因素。

《理虚元鉴·卷上》中亦指出:对虚劳之病,一应注意服药,二须注意摄养。而摄养者即在三年之内,凡“起于气者慎怒,……起于忧思者遣怀,起于悲哀者达观,如是方得除根”,反之“则不可救矣”。龚居中亦指出:痰火病须戒暴怒,“若以火病而复增一怒,则犹敝舰而横之波涛,鲜有不覆者也,”;痰火病人又当戒忧郁,因“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利,郁则百脉愆和,……忧思郁结,宁不滞其气乎?气即壅滞,则郁而为火,是益为烁金涸水之胎。人即病火,则身犹敝器矣,须着意护持,心当浑然无物,庶可登之佳境。倘以世务营心,终日泱泱,是欲蹈万古之长夜,宁非昧而不觉者乎?”古今医案中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危证、险症,可谓俯拾即是。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曹氏案:“离愁菀结,都系情志中自病,恰逢冬温,阳气不潜,初交春令,阳已勃然,变化内风,游行扰络,阳但上冒,阴不下吸,清窍为蒙,状如中厥”。

五、瘀血

所谓瘀血,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有所停积;二是指血的有形成分发生了改变且运行不畅;三是脉络损伤而致的血行郁滞;四是指皮下滞留的离经之血。

《灵枢·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即脾胃。脾胃接受水谷,经腐熟、消化,摄取其中的精微而化生为血液。肾藏精,肾精化生血,主要是通过骨髓和肝的作用,肾生髓,髓充于骨而化为血,肾精输于肝而化为血,如《张氏医通》云“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这种肝肾与生血的关系,中医常概括为“精血同源”。故血的生成有赖于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

《直指附遗方》所谓“气为血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血的运行也有赖心肺肝脾的正常功能,心主血脉是血行的动力,肺主一身之气而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这些功能皆可归于气的功能,即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津液的生成也来源于水谷精微,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而为血的基本物质,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故津耗则血少。

血液循环于脉中,《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故血液的正常运行与脉道的畅通、完整密切相关,脉道受损则离经之血溢于脉外而成瘀血。

(一)瘀血的形成

《医林改错》中对瘀血的形成、致病作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血有亏瘀。”瘀血产生的主要原因亦与饮食失节及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若饮食失去节制,或有所偏嗜,则会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气机紊乱,血行异常,也可引起瘀血。《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故饮食所伤可直接伤及血分而为瘀。饮食饥饱失常,因过饥摄食不足者,影响气血化生,使气虚而无力推动血行,久可致瘀。而过饱者则可引起食物阻滞停留,也可引起气滞血瘀。过食肥甘厚味,易于化生内热,因热亦可引起血瘀。若饮食偏于辛温燥热,由燥热而消灼津液,可致津亏而血瘀。若饮食偏于生冷寒凉,因寒性凝滞,影响血行,可使血行迟缓或停滞而成瘀。如《素问·调经论》所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因寒饮食,寒气熏脏,则血泣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证治准绳·瘀血篇》云:“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同样五味的偏嗜也可影响于血而致瘀,尤其咸味最为明显,如《灵枢·五味论》云:“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素问·宣明五气》云:“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盐者胜血”。即咸味直人血分,使血凝滞而致瘀。

(二)瘀血致病的特点

1.影响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主濡之。瘀血形成以后,阻滞于脏腑或经络,阻滞了气的运行。可引起气机阻滞,即血瘀气滞。而气滞又会加重血瘀,从而形成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或因瘀血内阻,以致生化之机受累,新血不能化生,此乃因瘀致虚;或因经脉瘀阻,血不安行脉中,外溢而出血。

2.脏腑受累五脏六腑靠血以濡润。血瘀则气滞,血瘀本身又是致病因素,因血瘀,五脏六腑失于濡润。

3.阻滞经脉《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以通为要,瘀血阻于经脉,则血液失于畅行,脏腑组织失于濡养,产生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病变。

4.瘀血无处不到,无症不有血液担负着灌溉营养全身,维持机体各脏腑组织正常功能,并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物质资料的重要作用,而血液的运行又无处不到,持续不停,周流不息,故瘀血可发生于全身各处。

5.瘀血为患,见证多而杂疼痛是最常见症状,瘀血疼痛的特点是痛处固定,得寒温而不减,久痛不愈,反复发作,性质多为刺痛,刀割样痛,或是板痛,痛而拒按入夜加重,或兼肿胀,或有久治不效的病史。肿块,瘀血有形,故其结滞亦有形可证:着于脏腑可形成癥积、“石瘕”、“干血著脐下”、“痼害”等,包括现代医学的良、恶性肿瘤、肝脾肿大,肝硬化和内出血所致的血肿等,阻于经脉,则青筋暴露;结于皮下,可见结节包块;因于外伤,局部青紫肿胀;附于关节,则关节肿大僵硬。出血,血瘀经脉,阻滞不畅,血溢脉外,则成出血证,上则吐衄,下则黑便、尿血,溢于肌肤则肿胀或为皮下出血的紫癜证。色紫暗,瘀血证常见面色黧黑,口唇青紫,而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最能代表瘀血的征象,另外还可见舌下或肌肤脉络怒张,色暗以及出血色暗等。脉象涩或结代,瘀血阻滞,脉道不利,故最常见三五不调的涩脉,或时有停歇的结代脉,另外还可见沉、迟、细脉或兼他病的合并脉象。

(三)导致瘀血的病因

1.正气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摄,而致正气素亏者,或因气虚,或因血虚,或因阴亏或因阳虚均可致瘀。

(1)阴虚血枯:血赖津充,亦需阴津载行。《读医随笔》云:“血如象舟,津如象水,水津充沛,舟才能行。”故阴津亏虚,缘于化源不足,或耗伤太过。如脾胃受损,生化无源,或因邪热伤津,或因汗下太过,妄用攻伐,致伤津液;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阴,阴津因之而亏,血脉不充而致血液运行不畅,瘀血由是而生。

(2)阳虚血凝:外寒可以致瘀,而阳虚内生之寒也可以形成血瘀。王清任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阳气虚衰而寒邪内生,导致血脉运行不利而凝聚成瘀。《灵枢·痈疽篇》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素问·调经论》云:“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而涩,故中寒。”

(3)气虚血滞:气能行血,气虚则血失推动而运行不畅,或由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留而不去,凡此皆可形成瘀血。《灵枢·经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此言心气虚衰,帅血无力而致血瘀经脉。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显然,气虚而不运,必然血行而凝聚。宋·杨仁斋在《直指附遗方论·血营气卫论》云:“盖气为血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2.劳倦致瘀

劳力过度会耗气,《素问·举痛论》言“劳则气耗”致使气虚推动无力可引起瘀血。劳神过度一是指思虑太过,由于“思则气结”,过思会引起气机郁结,由气滞而不行血,便可引起血瘀。一是由于劳神则不但伤气而且阴血暗耗,气血耗损而致血行不畅。过逸是指过度安闲。适当的劳动或锻炼,可促进血行。若贪图安逸长期不劳动,或脑力劳动者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身体锻炼,易使气行不畅,久而致血瘀。

3.出血致瘀

各种原因的出血即吐衄便血,凡出血不畅,或血出脉外而未离人体,或出血时止血不当均可导致瘀血。如上述外伤除了直接引起血瘀外,还经常并发出血,而出血又是引起瘀血的常见原因。

《血证论·瘀血》:“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指出离经之血即是瘀血,即出血所致之瘀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即把“离经之血”归于“瘀血”。《圣济总录·妇人血积气痛》云:“若月水不通,产后恶露未尽,或因他病使血不行,皆致气血凝滞”。

《医学广笔记·吐血》谈到止血不当的后果时说:“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

4.久病成瘀

凡病日久不愈,邪气循经入于经络,使脉络闭阻,或病久不愈,正气大亏,气血不足,血行不畅等,均可成瘀。《素问·痹论》指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清·叶桂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当然也。”显然是说明了病久气血运行不利,血脉凝涩瘀阻。而瘀血的形成,盘踞在络脉处导致疾病长久不愈。《医林改错》云:“始而滋阴,继而补阳,补之不效则曰虚不受补,不知皆是瘀血之证”更说明久病顽疾多关乎瘀血。

5.痰湿致瘀

痰湿与瘀血皆为阴类,痰湿为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或水谷不化精微而形成,既成之后又可成为阻碍气血运行的继发病理产物,从而气血被郁而为瘀。近代名医张锡纯就认为“痰多能瘀脉。”痰与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六、痰饮

痰饮是津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体内的病理产物。

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痰的内涵是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的致病因素。其外延甚广,泛指因此所致的某些特殊表现。由于不易被人们的感觉所察,即看不到排出来或其他实质性的痰,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确定的病理产物,故名“隐形之痰”或“不可见之痰”,亦称内痰。狭义之痰即指经咳咯或呕恶而出之有形可见之痰,指瘰疬、痰核等可触之体,因其容易被人们的感官所察觉,即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故名“显形之痰”或“可见之痰”,亦称外痰。二者虽有所不同,但在病理变化上是密切相关的,同出一体,皆水湿、津液之变生。而外痰又是内痰在某些脏腑或局部病理变化的表现。

饮即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局部者。《金匮要略》以其所停留的病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别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痰与饮均同为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病理产物,虽有所不同又有其内在联系。饮为水之属,其质清稀;痰为津液凝聚而成,其质稠浊。饮由脾胃不能运化水谷,主要停留于肠胃之中,可以泛溢于胸胁、四肢、肌肤;痰则皆能造成五脏之伤,在人体随气升降,全身各处均可出现,无处不到,致病范围甚广,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云:“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此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若痰有不同于饮者,饮清稀而痰稠浊,饮惟停积肠胃而痰则无处不到。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故治此者,当知所辨,而不可不察其本也。”又由于痰和饮在病理上每多相伴为病并互相影响,“痰为饮之甚,饮为痰之渐。”故常痰饮并称。

综上所述,古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六淫、七情、饮食所伤为痰饮的致病因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水津代谢障碍,凝聚变化而成。

(一)痰饮致病的特点

同类推荐
  • 现代临床生物材料

    现代临床生物材料

    本书分三篇:第一篇现代临床生物材料总论,介绍生物材料的特性、分类,生物材料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篇现代骨科生物材料,介绍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重组合异种骨以及骨折愈合等;第三篇现代口腔科生物材料,介绍印模材料、牙科用蜡、义齿基托材料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CN42-1340/R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重要?容。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中医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融会贯通的本质?涵,这是中医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的?容包括中医四诊基本要求、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针炙推拿技法与治疗。书中?容编写符合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切合临床实际,简明实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伤寒三字经

    伤寒三字经

    全书共分八章,阐述了《伤寒论》的源流和学术成就,六经辨证的诊治思想以及伤寒病瘥后的调理证治。其三字经部分以音韵顺口,三字一句的形式编写而成,并在每段后详加注释和验案实例。体现了作者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和精要阐释。
热门推荐
  • 倚阁而望易繁华

    倚阁而望易繁华

    本来可以舒舒服服的当一名打工仔,奈何天要绝人之路,莫名其妙地把我劈到一个杀马特满天飞的地方,不过还好,好歹是个修复师,这不专门就是为我准备的嘛,可爱的票子们,等着姐姐来临幸你们吧。不过这位满头金毛的美蓝纸是来干嘛,“小鱼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姐姐要进来,嘿嘿嘿~”“你再说一遍!”美蓝纸怒`皿?双手抱头,“我再也不调戏您了,你大人有大量~”后来有一天,一不小心就招惹了一大神,“这位帅锅锅,头发做的不错,搁哪染的,改明儿我也去染一个。”蓝发美蓝:这怕不是个智障,我还是快走吧!
  • 普通人士的悠闲日子

    普通人士的悠闲日子

    算是穿越无敌文,写着玩的,这作品介绍怎么还最少20字,我还得凑点字数。
  • 瓶粟斋诗话

    瓶粟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六灭神主

    六灭神主

    大周仙界,为仙者——强大而自私,剥夺众生的生活权利而不断进化,神者苍生仰望,灭魔捍卫世间。仙当灭时魔当生,看神族少年王钟如何带领没落神族,除仙灭魔,匡扶正道!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一个扑街的历史写手穿越到中世纪的里海,并立足高加索开启新的华夏篇章的故事。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
  • 重生之美男等等我

    重生之美男等等我

    斗战剩女赵玖夭因车祸灵魂穿越之南晋国,重生后的赵玖夭一心只想逍遥快活,好好弥补自己前生的遗憾。奈何,却遇见他——晋南国贤王,黄璟玉。深更半夜翻墙头,只为了看美男的腹肌...奈何被晋南国的战神贤王捉回王府。
  • 噬天祖神

    噬天祖神

    这是武道的世界!这是异能与武道的对抗!少年叶风,从地球穿越而来,专修五行异能,异类修行,横跨四方时空大陆,踏上噬天称神之路!
  • 长生宴

    长生宴

    一个千古轮回即将结束,有限的长生名额下,算尽天机的古神们疯狂的博弈其中,谁才是赢家......长生宴群号117100880有支持的加以下下,呵呵
  • 你的梨涡我的蜜糖

    你的梨涡我的蜜糖

    去食堂吃个饭都能被好看小哥哥围观,她觉得自己最近的魅力有点无处安放了。奈何,小哥哥只是来近距离看看自己的牛肉!好吧……可是这漂亮小哥哥怎么连续几天都过来围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