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60400000010

第10章 感动中我愿成为您(1)

2010年5月21日深夜,一个名叫张慧敏的四中校友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他是一位才子,爱好写作,“文新”、“甘泉”是他的笔名,曾任湖北某报记者、要闻版编辑、专栏评论主持。自大学时代起,即从事新闻写作,有多篇作品散见《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省级报刊,多次荣获湖北省专业报新闻奖和地方人大、政府表彰。

这天晚上,张慧敏应四中校友之约,深情记述他的高三语文老师:

从四中毕业10年了,那些高中的往事大多变得模糊不清,但有些记忆却不曾磨灭,汪金权老师就是这不曾磨灭记忆中最闪亮的星光。

汪金权是我的高三语文老师。初次见他是进入四中开学之时,花白的头发,穿一件当时并不流行甚至有点落伍的中山装,脚蹬一双布鞋,有点老者(其实那年他36岁)的形象。如此“异类”的装束,在四中实属罕见。

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在学生中的影帝形象:毕业于国家重点师范大学、曾供职大名鼎鼎的黄冈中学、讲课生动有趣、天文地理乃至阴阳五行无所不知。如此这些,在四中,汪老师无论是出身、资历、教学水平、知识素养都无人能及,也让他在学生中拥有众多的“粉丝”。

汪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他的语文课让人轻松乃至成了一种放松的享受。

在四中,当进入高三,几乎所有的高中老师都一改往日轻松自如的教学风格,反以如临大敌之势,神经绷紧之姿,以点到面地按部就班提炼知识要点,将一张张“黄冈密卷”或冠以测验或冠以模拟考试之名,似雪片般地飘向那些备考的考生,让学生在题海中掌握知识点,在无数次模拟考试中演练提升。置身其中,全是劳心劳力之苦,让人身心憔悴。

据此,汪老师却似乎是反弹琵琶。他一改其他语文老师按字﹑词﹑句﹑阅读﹑作文分类复习的填鸭式模式,而是在正常的讲课﹑测验﹑模拟考试之外,“不按章法”地训练学生的语文鉴赏、文字应用、书面表达的技能。

高三开学之初,每次开课前十多分钟,他会先抄上几首千家诗,并做简短的鉴赏,让学生在无形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而这恰恰又与高考所考查的诗词鉴赏密切关联。某个晚自习,当学生略显疲态时,他会在教室打开收音机,让学生收听来自省城极具语文修养的广播节目,让学生在紧张复习之余,调节神经,于放松中感悟语言的魅力。至今,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无所不包,甚至资讯过剩时,我依旧保留了那在夜深人静通过广播收听语言谈话节目的习惯,并不曾间断。

某堂课上,当主要教学任务完成,还未到下课时间时,他会给学生朗读一篇或来自《读者》﹑或《杂文报》﹑或其他报刊他自认为不错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分享,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甚至,在兴致盎然之时,他会给学生讲述某名胜古迹的一副对联,某文人墨客在某地留下的一幅墨宝,某名流贤达的轶闻,如数家珍地分享他大学时代的美好生活,甚至他对阴阳五行探索中所感悟的哲理,每当谈论这些教学之外的知识时,他总是异常的兴奋。如此种种,他的语文课,向来不曾单调和枯燥,而是让人回味和期待。

这些看似和高三备考不甚合拍的教学方式,在当时的大环境里鲜有喝彩之声,而我却是异常的赞成。

后来,我大学毕业,从一个非中文和新闻专业出身的学子,转行供职于湖北某地方报社,先后做记者﹑编辑工作,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更深感汪老师教学对个人职业素养的影响。

汪老师生活简朴,对学生的关爱至深至切。对学生提出的帮助,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在四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宽裕,生活费短缺是常见的事。因为有求必应,从未回绝,素有大好人之名的汪老师就成了学生缓解生活费拮据的“超级救星”。据我在学校读书所知,不少学生都或多或少向他借过钱。除此之外,每年都有几个学生跟他同吃同住,享受特别关照。

2000年高考临近,我因胃病复发在学校卫生室打了几瓶点滴,透支了高考报名费。与此同时,正值高考报名截止,迫于救急,我试着向汪老师借300元报名费。因为我平时私下跟他交往不多,非常担心他会回绝。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汪老师非但没有拒绝,而是只问了用途,就答应跟班主任说一声,直接从他的工资里转出。

这是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期间,唯一一次向老师借钱的经历,也是我唯一一次接受老师的物质帮助。高考结束后,我及时将钱如数奉还并表达了谢意。

与那些毕业后和汪老师保持书信往来的校友相比,我和汪老师的交往并不多。除开他教过我一年的高三语文,还有我在四中读书期间和他几次私下的交往(暑假一起出去招生),以及毕业后在母校和他见过一面外,再没有其他的接触。但他为人的谦和、满腹的才识、对学生的热爱,以及曾给我的物质帮助,却让我每当忆及不胜感激。

一个读完大学的学生,其求学路上直接有过课堂授业关系的老师少则三四十,多则五六十,能让学生记住姓名的老师不多。能让学生记住其姓名,并在回想之时,不直接喊其名,不因某种缘由大骂其人,而尊称某某老师,谈之就会顿生敬意的更是寥若晨星。

身为人师,成败得失,是非曲直,学生自有公论。就学生而言,在告别学业若干年后,仍清楚地记得住某某老师的英名,并尊称他为某某老师的,大多是影响过学生品行和文化素养让人景仰的师表。

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景仰的师表。

深情回忆汪金权老师的,不光是做了文字编辑的张慧敏。2010年5月23日,一位名叫“艾冬”,的四中毕业生,也在撰文回忆她的高中老师汪金权:

这几天在论坛里面看到报道汪老师的文章我很高兴。作为他的学生,我更感到自豪。

我在汪老师门下只念了三个月,他主要是带毕业班的语文。我转到他班的时候,是暑假补课。以前也在校园见过他,印象里,他年过花甲,中等身材,两鬓已经斑白,而面色则是沧桑尽显。我在心里就嘀咕:“一个小老头啊,不会也有什么新意吧。”但实际上他那时候才到不惑之年,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记不起第一堂课见面时的情景。我只能说,那时候每当上语文课,我们都是在下面看课外书,因为我们都特别反感照本宣科。语文课不同于数理化,所以语文老师没有深厚的知识,没有风趣的讲说,是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可是那堂课,我们都被汪老师折服了,我们没有一个人在下面看小说,没有一个人在下面复习别的功课。课堂上,汪老师一改平时的形象,他声音洪亮,谈吐自如,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给我们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还有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个时候,你完完全全感觉他——汪老师,他不是个小老头,他的激情感染着我们,他的知识让我们叹服,他的风范让我们敬仰。

那堂课后,汪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作业——准备下堂课的“课前五分钟”。他以后的每堂课,课前五分钟是我们上台演讲的时间。至于演讲的内容,不拘于形式,可以是从书上摘抄来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可以是时事,也可以是小品文,长短也不限。那次的“下堂课”,因为以前我们都没有这样演讲过,大家谁都不敢先上台,最后还是规定从第一组第一排开始,每次两个人。不管演讲如何,结束的时候,汪老师都会带头鼓掌以示激励。这样大约一星期后,我们习惯了,再也不要老师催促,都是自愿踊跃上台。

汪老师上课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我们演讲完后,他会报给我们一些醒世恒言的句子,让我们摘抄。现在十年过去了,那些句子记住的不多,但我一直都记得那句:“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当然这些句子也不都是一些严肃的句子,也有一些幽默的句子,如:“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汪老师的作文课总是不拘一格。那时候作文,都是命题而且还要命题材,但是汪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拘于题材,散文诗歌小说杂文议论文都可以尝试。所以我那时候才敢在周记写了《新时代的爱情故事——谈牵手》,将婚外情作为话题来谈自己的看法。作文发下来的时候,汪老师居然把我文中的别字,还有语病的地方都用红笔作了记号。评语里面,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是这么写的:“你所说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说明你很关注现实生活,文章中,你引用了大量的论证,说明你知识积累丰富,希望你能保持。”其实文章中,我就引用了张爱玲、苏青、张洁,还有毛姆的话而已。下篇文章我就改了题材,试着写了一篇小说。这次汪老师布置的题目是《怪圈》,这个小说,我又写的是关于婚姻方面的,大概就是《围城》那意思吧。不过这篇作文还没有完工,因为某种原因,我就离开汪老师班,转到别的班上。

离开汪老师班后,我一直都保持那份爱好,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直至那年寒假,也在课余时间,偷偷完成了一本20万字的小说,算作给自己青春的祭礼。那本小说至今我还保存着,时不时地也会拿出来翻看,以怀念那逝去的岁月。

时至今日,虽然没有从事文字性工作,但还是感激汪老师,感激他的不经意间的鼓励,更感激他的教诲。身在南国大地,衷心祝福他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至于我更要说的,就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学校放了假,同学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民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骆斌,眼里满含了泪水。他是想起了昔日的恩师汪金权。他悄悄坐到电脑前,深情记述铭刻在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

随着时光的流逝,过去的一些人和事慢慢地淡忘。但是有些人却忘不了,因为他活在我的心灵深处。

我高中毕业离开蕲春四中已经十多年了。从上小学到上大学再到现在读研,在我接触的人中,汪老师是我最敬爱和最难忘的人。他是我老师,但在潜意识里,我总把他当成父亲。他身上总是有一种东西在吸引着我,影响着我——这就是体现在他身上的人性的善,善得如此透彻,如此淋漓尽致。我至今还记得夏天和他睡觉的时候,他总是用扇子帮我驱赶蚊虫。而他自己,常常被蚊虫咬得满身都是红疖。每每想到老师的善良,我总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激。如果说出来,我就忍不住泪水。

毕业后,我和汪老师仍然保持着电话联系。每次回到母校四中,走进汪老师的毛坯房,心里不是滋味。一切还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当年的几张木板床,几只破旧的木箱。这些木箱,本来是他腾给我们放书的。唯一增多的东西,就是用木板垒起来的两个书架上的书。汪老师喜欢书,也特别爱藏书,只要有好书或者好的文章他都给我留着,有时汪老师甚至打电话告诉我最近有什么好书叫我去看看。到现在,汪老师提到的那本孙中山写的《民权初步》,我在各大书店仍未找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汪老师涉猎之广泛,知识之渊博。读书时,汪老师不下十几次带我到汉口图书批发市场去淘宝,每次回来总是有一种收获和喜悦。

回想起来,汪老师就像一杯清茶,越品越香。他总是对我说,要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我从汪老师身上至少学到了三样东西:一是人性的善,二是善待他人,三是学会感恩。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会快乐自己。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感恩汪老师,他点燃了我们山里孩子心中的希望;感恩生活,因为我们是幸福的。

我想用一首小诗送给我敬爱的汪老师:“假如我是一朵红花,我会感谢绿叶无怨无悔的陪衬;假如我是一只蜜蜂,我会感谢花朵慷慨无私的馈赠;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会感谢大地给我坚实的支撑……”

一届接着一届的毕业班,一堂接着一堂的语文课,竟会在青涩嬉闹的年轮里留下一圈圈融入生命的闪光记忆,在漫长岁月里凝成一道永不消逝的彩虹,让天地感动,让世界震惊。

在汪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名叫“查宪玉”的,看到新闻媒体对汪老师的报道之后,很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采访者。他在汪老师班上读了两年,直到高中毕业。在大学里,他学的是生物工程,当时的热门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却回到家乡,到全县最偏远的詹大悲中学当代课教师。正是受到恩师的感召,他才作出这样的选择。几年后,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调入蕲北山区大同中学当语文教师。200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3年转为公办教师。

回想自己的人生际遇,查宪玉感慨万千,有许多心里话要说。夜深人静时,他悄悄打开笔记本,写下了《我自豪,因为他是我的老师》这样的文题,记忆的潮水倾泄而出。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汪金权先生——我的语文老师。

记得我在蕲春大同职高读书时,我还算个文学爱好者,经常跟大同职高文学社社长尘冰、四中文学社社长陈未名在一起谈论文学。有次陈未名特别自豪地说到他的语文教师汪金权,说汪老师最会说文解字。陈未名和尘冰这两个人,现在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宁波,都有了自己的成名之作。而那时,我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辍学了。

一年后即1994年秋,一位高考上线的同学邀请我到大同职高插读高二。这年刚好大同职高撤并到张榜四中,语文新课也上了一个月。第一节课,我很清楚地记得进来一位老师,身着泛白的中山装,穿着旧布鞋,夹着几本书走上讲台。他问,语文上到哪儿来了?我们说,文言文单元上到了韩非子写的《五蠹》。于是他就介绍了韩非子,并在黑板上写上了“五蠹”二字。这两个字在我这个酷爱书法的人看来并不算美观,而讲台下的那几个调皮的、厌学的同学更加不以为然,没几个人正眼瞧老师。但是我还是认真地听老师疏通文字。听着听着,渐入佳境。老师的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下课时他昂首挺胸地走出教室。我们大多数同学竟被这位老师吸引了,然后我们才打听到他就是四中最有名的语文“泰斗”汪金权老师。从此我们逐渐变得喜欢上汪老师的语文课了,就连最厌学的绰号叫“李长睡”的同学也抱着《红楼梦》啃起来。

在生活上汪老师是很俭朴的,冬天穿着布鞋,有时候袜子都没有。我们总看到他儿子品超在四中的校园里拾树叶做柴火。有次我到汪老师家里去借书,正碰上他家吃饭,他母亲也来了,一家人围坐着,桌上就两个菜,黄瓜和土豆。汪老师的生活很清贫,但他在课堂上总是精神饱满。

同类推荐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读懂闻一多

    读懂闻一多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闻一多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闻一多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闻一多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闻一多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闻一多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闻一多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主要内容包括:匆匆过客故人缘,直笔人戮赵秉钧,“出世人世”伍廷芳,“革命圣人”朱执信,“晚节不保”郑孝胥,生于寒露不逢时,“哑巴”童年不言愁,动荡岁月倍寒心,非法探亲过香江等。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字孔明,时称卧龙先生,三国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人。他生长在汉末乱世,怀佐王之才,抱济世之志,隐世遁名,躬耕于南阳,同时交结四方名士,谈论政治,钻研学问,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自比于管仲、乐毅,有澄清宇内、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及出山之后,又兼采管申之术,科教严明,德威并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格,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完人形象。羽扇纶巾的孔明……
热门推荐
  • 遥远的麦子

    遥远的麦子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黄金战纹

    黄金战纹

    这片大陆一部分人身上都拥有纹身,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所谓的纹身被人们称为战纹,每一个拥有战纹的人都在向着更高的境界历练;主神又能怎样,强者才能生存!
  • 新界主

    新界主

    亿万年前,界面之战爆发,人界之主遭人设计,心性大变,一蹶不振,致使六界失衡,人界蒙尘;亿万年后,界面大战再次爆发,六界传人纷纷现世,风云再起,英雄聚会!值此六界大势尚未可知之际,渺渺星海,茫茫宇宙,一个叫李子华的家伙横空出世,历经万难,临危受命,欲扶大厦于将倾,救人界于水火!
  • 我愿做你满天星

    我愿做你满天星

    有一种花叫满天星,它的花语是“我甘愿做配角,瞒着所有人继续爱你,我携满天星辰以赠你,仍觉得满天星辰不及你”。可是我是做过你的主角的人,可是现在我只能甘愿做你配角,等着另一个人来牵起你的手……
  • 无禁

    无禁

    饭桌,车椅,写字台,乐土一小块,还有马桶,床板加起来也不过几平米,我们浑然不知自己被困在几平米的空间里十几年,一些人根本没有机会涉足再多几平米的空间,因为他们一睁眼四周的都是人,他们忙于从别人那里找乐子,找面子,找位子甚至找模子,等到别人来讨回这些东西,他们便看透了,厌世了,开始为了清高而寻一片净土,殊不知小小的几平米容不下受伤的灵魂。压抑的人们,为何要麻木地滑动手机被动地等待,看似安乐地蜷缩于一个束缚的空间。“我要出去!”少年的呐喊解禁了一个世界,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不禁空间。
  • 嚣张王妃:战王宠妻太逆天

    嚣张王妃:战王宠妻太逆天

    身为A国皇家特工的许安然,医毒双绝,前途大好,谁想到一记惊雷炸响,她竟穿越成了大梁国许尚书府受虐的三小姐,我去!渣男渣女还真不少,时刻想着陷害她?来!来!来!姐让你们组团上!一双巧手更是能开锁,能绣花,能救人,能惩恶!妖孽王爷挑眉一笑:“我以江山为聘娶你为妻?”许安然没心没肺地笑道:“本小姐不稀罕!”“但是本王稀罕你!”某爷长臂一挥,毫不矜持地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话说中国——民间语言

    话说中国——民间语言

    本书对中华各个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详细介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民族语言研究成果展示厅。这次展示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对我国语言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归纳了我国语言的类型。下面我们将了解普通话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夜光杯里的黑影

    夜光杯里的黑影

    三个财主丢失三只价值连城的夜光杯,村里的几个人声称自己偷走了夜光杯,财主雇佣村里的一个聪明人寻找夜光杯,找来找去,终于找到夜光杯,但夜光杯落入他人之手。
  • 源于江南初等候

    源于江南初等候

    本以为这个世界是如此糟糕了,未曾想到在平平无常的一天,却有这么一个人,带给我一束希望的光,使我又有勇气面对世界